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其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从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间联系大大加强,特别是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大道。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在黄河源头亲迎。公元八二一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雅拉达泽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高程均在四千六百多米至四千八百多米之间,黄河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xwzx/zt/ss/gbhg/tp/t20091210_1711447.htm

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ezhoukan/032/tscq.shtml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

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黄河源头 阅读答案

阅读。黄河源头 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马踏着柔软的草地,向山顶爬去。也许你想象中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 越往上走,就越觉得好像来到了天上一样。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山上的羊群裹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真难分辨出哪是羊群,哪是白云。记得小时候,我任性地向大人们要东西时,他们往往开玩笑说:“天上的星星,你要不要?”而这会儿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 一股泉水越来越细,河道竟像我们小时候在渠边挖的小水沟,一块块小石头就像摆在棋盘中的棋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我不禁跳下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又走了几十步,在云雾缭绕的一大片山坡上出现了数十处清泉。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泉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坡点缀得十分鲜艳。几十条细流沿着布满奇花异草的缓坡向一起汇去……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喝一口黄河的水吧,它是那么清,那么甜。我们几个还兴奋地打起了“水仗”,让源头之水洒遍全身。 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入迷恋。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行程五千多千米,流入大海。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作者是从山顶往下走的。(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热爱它。( )(3)“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这句话说明我摘星星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4)作者写黄河源头五千米的高山非常险峻。( )2.完成填空。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最令作者难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句中的“流”“绕”“越”这三个字哪个用得最妙?并说一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当保护它,在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呢?(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2)√(3)×(4)× 2.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3.“略”(意思对即可)4.①多种树;②不乱砍滥伐。(意思对即可)

GCMs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

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 GCMs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1 张磊磊1,郝振纯1,李丽1,王加虎1,王振华2,史学丽3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 2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2) 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E-mail:20011816@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 摘要: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且属高寒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不同的气候模式对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模拟情况,为进一步的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进行参考,本文利用多年平均、不均匀系数、绝对变化幅度等统计特征,验证分析了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发布的5个GCMs 模式对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以分析各气候模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个模式在降水、气温两方面的模拟效果均不相同,如GFDL模式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GFDL和HADL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若同时考虑降水、气温两方面的模拟效果,GFDL 要略优于其它模式。因此本文认为,GFDL与实际气温、降水情况的拟合程度较好,在黄河源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循环,黄河源区,GCMs 1引言 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问题,包括水循环过程、水量时空分布、降水极端事件与洪涝灾害等的改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随着对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水文、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迅速增加[2]。目前用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气候情景有惯性情景[3]、增量情景、GCM情景[4]等。其中增量情景多用于水文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但它只是一种敏感性试验,不具有气候预测功能[5]。随着人们对气候系统各种过程认识的深入,对气候要素观测技术的提高和观测资料的累积,GCM中参数化过程的合理化,GCM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未来气候变化信息,因此一般认为GCM数据相对比较有说服力[6]。近些年来利用GCMs情景做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的研究越来越多。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数据中心(Data Distribution Centre of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DDC)发布的不同GCMs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也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信息。为分析不同的GCMs模式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响应敏感的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对象。 黄河源区通常指唐乃亥水文站以上,控制面积12.2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5.4%;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4.7亿m3,占整个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8.5%,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或产流区,号称黄河流域的“水塔”。近年来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断流逐步加剧,并且出现了跨年度断流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黄河源区气候条件和径流量变化的研究表明:黄河源区水循环的变化与该区域的气候密切相关,并对径流有直接影响[7]。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IPCC第三次(2001年)评估公布的GCMs模式对黄河源区气候条件的模拟结果与气象站同期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以期能找出最适用于黄河源区的气候模式,为进一步的源区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提供参考。 1本课题得到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36)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294003)的资助。

黄河源头PPT

教学札记之第一课 活动二:制作电视墙效果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像(E:\八年级下\光盘素材\第二单元\素材\图片\第1课\样例素材)第二步:创建单行选区。用工具箱中“单行选框工具”在图像高度1/3处单击,创建单行选区。 第三步:创建另一横行选区。按SHIFT键,在图像高度的2/3处单击鼠标。 第四步:创建两个竖行选区。选择工具箱中“单列选框工具”,按下SHIFT键,在图像的宽度1/3处及2/3单击鼠标。 第五步:扩展选区。单击选择→修改→扩展扩展量为4像素,单击确定。 第六步: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单击编辑→填充,弹出“填充”对话框,在使用下拉列表中选择“前景色”,单击确定对各横行、竖列填充前景色。 第七步:取消选区。单击选择→取消选择 第八步:扩大画布。图像→画布大小宽度和高度分别扩大20个像素,确定 第九步:选择图像边缘选区,用“魔棒工具”在图像边缘的白色部分单击,再按住ALT键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将多余区域去除。 第十步:用前景色(黑色)填充选区。编辑→填充确定 第十一步:选择→取消选择 第十一步:文件→存储为JPEG 方式→保存

《自我检测》为图片制作相框 第一步:打开素材原图片 第二步:图像→画布大小,在原默认宽度、高度数值上再各增加2个单位数值。第三步:用“魔棒工具”点击相框空白处选择选区

第四步:编辑→填充→图案→自定图案→木质→确定。 第五步:编辑→描边→宽度选4 颜色选棕色模式选叠加 第六步:选择→取消选择 第七步:文件→存储为JPEG 方式→保存 参见图效 教学札记之第二课 活动一制作正面免冠照片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片。文件→打开 第二步:设置裁切图像的大小,选择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在其上部属性栏中设置宽度为2.7厘米,高度为3.8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 第三步:选择裁切图像的范围。在图像中拖动鼠标选择部分图像。按ENTER键确定。 第四步:扩展画布,将扩展部分填充为白色。图像→画布大小,将宽、高各增加0.5厘米,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全长: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流经地形: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上中下游划分: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 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源: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黄河源区径流特性分析

黄河源区径流特性分析 摘要:通过对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特性和近期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黄河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降水量自90年代以后持续偏少,这种偏少趋势还在发展;径流因降水的影响也在持续偏枯,且幅度更大。已严重影响到整个黄河流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变化规律 黄河占我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源,承担着本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9%的土地和12%的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兼顾向流域外调水的任务。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黄河河源区(唐乃亥站以上流域)是黄河重要的来水地区,却受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整个黄河上游地区环境恶化,径流大幅减少,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难以维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频频告急。 1水文水资源特性 1.1流域概况黄河河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介于东经95°00′~103°30′,北纬32°19′~36°08′之间,面积121 972 km2,长度1 55 2.40km。海拔大都在3 000m 以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岷山等山脉分布其间,众多河川、盆地、丘陵相间。海拔4 000m以上的高山顶巅,大多岩石裸露,而山麓却绿草成茵。 1.2气温、冰情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0 ℃以下,7~8月为无霜期,基本属于寒区。年内温差较大,最大温差高达75 ℃。最高气温一般在8月,最低气温在1月。干流河道吉迈以上一般10月下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11月封河,次年4月下旬冰情消失;门堂-玛曲一般11月中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12月封河,次年3月下旬冰情消失;军功-唐乃亥河段,12月上、中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一般不封河,3月上、中旬冰情消失。 1.3降水、蒸发河源区气候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高寒山地气候,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受青藏高原热力及动力因素影响,天气系统呈现横切变线。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强大且少动,使青藏高原上空偏南气流明显增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时,若遇冷空气自北南下,往往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其特点是:①降水面积大,降水区域有时可以遍及唐乃亥以上整个地区;②降水历时长,整个过程长达30d;③降水强度小,中心最大降水不足50mm;④降水过程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月。

史上最全貌的黄河图!太罕见了,快看!

史上最全貌的黄河图!太罕见了,快看! 送给最爱的朋友!真是太美了! 中国发源于黄河、长江 流域,不过人们总是习惯于把黄河称为母亲河。黄河于中国,好比尼罗河于埃及,恒河于印度,幼发拉底河于古巴比伦。我们的祖国,真得很美,愿每个国人都对得起她的美丽。 李白有一首诗是这样子形容黄河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也许你印象中的黄河是河水浑浊不堪,流经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壶口瀑布的奔腾不息…… 也许你不曾想过黄河也有绮丽静谧,细水长流的一面。 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千丝万缕,正因为她的多姿多彩,才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天地悠悠,岁月无痕,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有一条黄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世上没有另一条河比黄河拥有更多的泥沙,如果用这些泥沙筑一道一米高的墙,可以绕赤道二十七圈。倾盆暴雨在柔软的沙土上凿出一条条裂缝和山峡,造就了自然的奇观;可稀疏的黄土上甚少有植物,但大暴雨持续下三十分钟,就会将表层的泥土冲走,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甚至流失四千吨泥土进黄河;当黄河变成一条活动的泥浆流,这些黄土往往让周边的老百姓叫苦连天。就算水土流失严重,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

土高原的人们依然有办法生存下去;他们造梯田 农民在陡峭的山边开垦梯田,种植玉蜀黍、小麦、马铃薯和玉米,既养活了自己,还可以防止暴风雨过度冲刷泥土,造成山崩。他们凿窑洞 冬暖夏凉的窑洞,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窑洞建筑被称为绿色建筑,古代人民真是聪明! 窑洞真是太震撼了,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快给朋友也看看吧。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人们住在地下的下沉式窑洞,这是中国最神奇的村庄之一。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五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分为河源、上、中、下游四个区间。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在当地称为玛曲。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 黄河源头 ‖ 卡日曲 新中国成立后,探索队才正式确立了黄河源头在卡目曲

黄河源1

黄河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 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和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 意识。 教学重难点:1、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是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句子,同 时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并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强烈感情的。 2、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则是文章的难点,,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说 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黄

河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断),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吗?(一句话或一个词均可) 二、出示语段,自由读。 语段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分别指名读) 师述:的确,说到黄河,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雄壮风采。那么,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黄河的源头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三、学习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黄河源头的水? 2、自由读 3、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的黄河源有什么特点?(摘取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 3、出示语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A、黄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B、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原以为令人向往的黄河源____________,没想到竟是这般______ ___。 C、黄河源究竟是怎样有趣呢?再读第三段,画出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有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

黄河源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最新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1、黄河源》教学教案(精品)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1、黄河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和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是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句子,同时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并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抒发强烈感情的。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则是文章的难点,,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黄河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断),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吗?(一句话或一个词均可) 二、出示语段,自由读 语段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分别指名读) 师述:的确,说到黄河,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是“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雄壮风采。那么,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黄河的源头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三、学习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黄河源头的水?

2、自由读 3、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的黄河源有什么特点?(摘取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 3、出示语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A、黄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B、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原以为令人向往的黄河源________,没想到竟是这般_______。 C、黄河源究竟是怎样有趣呢?再读第三段,画出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有趣? 步骤:读句子——体会——带着体会再读。 方法:抓住关键词“竟”、“不禁”、“跳”等词和两个比喻句体会。 问题延伸:为什么一块石头竟成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师述:多么不可思议呀,万里黄河的第一桥居然在我手中诞生了。这种“趣”到哪里还能找得到?或许只有这黄河源头了。 D、再读此句。此时此刻,你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句话的?(喜爱) E、师小结。(略) 4、令人向往的黄河源仅仅让人感到有趣吗? 5、默读第四段,看看哪些语句最吸引你的眼球,赶紧勾画下来。 预设答案:①云雾缭绕(师举例) ②像珍珠一样③闪闪发光④碧绿 ⑥鲜艳⑦各种各样⑧奇花异草 6、出示图片,指名读第四段。 7、你能用一个词说说此时的感受吗?(不虚此行、百闻不如一见、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等) 四、学习5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其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从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间联系大大加强,特别是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大道。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在黄河源头亲迎。公元八二一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雅拉达泽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两地海拔高程均在四千六百多米至四千八百多米之间,黄河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xwzx/zt/ss/gbhg/tp/t20091210_1711447.htm https://www.sodocs.net/doc/4717033255.html,/ezhoukan/032/tscq.shtml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

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影响

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本文拟结合所学黄河史知识和经济学知识从黄河源头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入手分析其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影响。 黄河源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选择对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河源地区的生态恶化。河源地区的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沿黄其他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河源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最终成为影响整个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河源地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严重 河源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一种资源型产业结构,资源型产业结构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河源地区的超载过牧、滥垦滥挖草地和大肆采金给河源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期超载过牧,使河源地区的草地生产能力降低,草地退化。 与此同时,每年有不少农牧民在河源区草地上挖甘草、大黄、冬虫草等药材和蕨麻,致使小土丘、小土坑星罗棋布,草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从而给草原生态系统留下了隐患。由于河源地区处于世界屋脊,海拔高、气压低、环境条件为植物生长的极限,自我调节能力极弱,在恶劣生活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的一草一木,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资源指向型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工业“三废”的产生量也大幅度增加。 问题在于,源区的相当一些企业对“三废”缺乏治理意识,也缺少治理资金,使得源区工业“三废“的治理水平也很低,资源破坏的代价已超过了资源开发的收益。对源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变源区贫穷落后的有效途径,也可能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发端和主要因素。由于青海省的电价较低,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高耗电工业从省外向青海加速转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青海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高耗电工业的西移提高了河源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1985 年~1998 年间,青海省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 .51 倍,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 .40 倍,而以高耗电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 .88 倍,远高于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 年,青海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多增加40 多亿元,工业职

大黄河之旅十大经典线路

大黄河之旅十大经典线路 大黄河旅游线路之一:大黄河文明之旅——探访黄河文明古遗迹 这条线路以沿黄流域黄河文明为主题,主要以文化遗址类景观为主。 山东:济南章丘龙山文化遗址、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 河南:濮阳龙乡中华第一龙、商丘古城、郑州商城遗址、洛阳龙马负图寺、三门峡仰韶文化遗址 山西:运城西侯度遗址、临汾丁村遗址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文化遗址、包头阿善遗址、鄂尔多斯阿尔塞石窟、萨拉乌素遗址 宁夏:银川贺兰山岩画、水洞沟 甘肃: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定西和临夏马家窑遗址 青海:西宁湟中县博物馆 大黄河旅游线路之二:大黄河古都之旅——游历黄河塑造的古都 这条线路以沿黄流域历史都城为主题,主要以古代都城遗迹类景观为主。 山东:淄博齐故城、聊城古城址 河南: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九朝古都洛阳;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山西:运城禹王城遗址、大同赵武灵王墓 陕西:古都西安、咸阳博物馆、圣地延安 内蒙古:和林盛乐古城遗址、盛乐博物馆、元上都遗址,美岱召 宁夏:银川西夏王陵、青铜峡108塔 甘肃:兰州青城古镇、白银永泰古城 青海:西宁塔尔寺、黄南格萨尔王狮龙宫殿 大黄河旅游线路之三:大黄河寻根之旅——拜谒先贤生息的故土 这条线路以沿黄流域根祖文化为主题,主要以文物保护单位、精品陈列博物馆类景观为主。 山东:泰安泰山;济宁孔府、孔庙、孔林 河南:商丘夏邑孔子还乡祠;郑州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关林、白马寺;焦作陈氏太极拳故里;三门峡函谷关老子道德经诞生地 山西:临汾尧庙、太原晋祠 陕西:延安黄帝陵、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渭南韩城司马迁祠墓、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西安楼观台

黄河介绍

黄河介绍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是黄河源头,玛多以上黄河河源区河谷宽阔,湖泊众多。黄河出鄂陵湖,蜿蜒东流,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穿过,至青川交界处,形成第一道大河湾;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 第二级阶梯地势较平缓,黄土高原构成其主体,地形破碎。这一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1000~2000米。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个自然地理区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中卫、中宁,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750公里,宽50公里,海拔1200~900米。河套平原北部阴山山脉高1500余米,西部贺兰山、狼山主峰海拔分别为3554米、2364米。这些山脉犹如一道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上腾格里、乌兰布和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东三面均为黄河所环绕,南界长城,面积13万平方公里。除西缘桌子山海拔超过2000米以外,其余绝大部分海拔为1000~1400米,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风沙地貌发育。库布齐沙漠逶迤于高原北缘,毛乌素沙漠绵延于高原南部,沙丘多呈固定或半固定状态。高原内盐碱湖泊众多,降雨地表径流汇入湖中,成为黄河流域内的一片内流区,面积达42200多平方公里。

骑行千里探寻黄河源头

骑行千里探寻黄河源头 一个喜欢自行车的毛头小子,一段独特的心灵感受,一份对人文奥运的探寻。户外与奥运交汇点:自行车不仅是户外方式也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骑行探访母亲河黄河源头,追寻人文奥运。 牛头碑建在位于玛多县境内措日尕则山的顶峰,海拔481O米,碑身高三米,碑座高两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凝聚力和向心力。 依偎在古朴、雄浑、粗犷的牛头纪念碑围栏旁,巴颜喀拉山遥遥在望,高耸入云,雪白的云朵下,草原碧绿如洗。那撒满山冈、湖畔的牛羊,安然游动;黑白相间的帐篷点缀在绿绒毯上,青烟缭绕,牧笛悠悠。黄河的源头没有滔滔洪水,仅有一股股细微的清泉。伟大出于平凡,黄河因其不择细流而成其大。――刘子楠 独特的心灵感受起始于一个青年对于人文奥运的追寻。刘子楠和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一样,当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刻,

他觉得奥林匹克前所未有地与他的生活贴近。 然而随着2008年的天天临近,他却茫然了――“我不可能去场上比赛,或许也无法到现场加油助威做个火炬接力手也只能是幻想一下。”于是他选择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开始了他探寻中国文化黄河源头的旅途。他从成都出发,途经都江堰――映秀――汶川――理县――米亚罗――刷马路口――阿坝县――久治县达日县――花石峡镇――玛多,最后到达牛头碑,全程1300多公里。“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运动著名的格言激励着他前行与追求自我的突破。 “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说:“人文奥运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相互丰富、相互发展以实现和谐的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与灵魂。”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行车运动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刘子楠以自己对人文奥运的理解方式将两者结合。他没有身披奥运LOGO的旗帜,也没有书写任何迎接奥运口号的标语甚至没有为自己在沿途留下什么过多的照片。让人不由感叹少年的持重难得没有丝毫浮华的朴素。 自行车,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但它从出现开始就被人们视为寻求心中梦想的载体,即便是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

黄河解析

黄河解析 黄河,古称“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每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豪的母亲河。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浩瀚无比的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难以简单表达。解析黄河这是一个难度空前的课题。要想亲身遍历黄河显然来不及,也不现实。于是只好一头扎进了资料堆,在1周时间内阅读了近1000万字的各类资料,在资料海洋里神游黄河,解读黄河,从自然、经济、人文、水利这四个视角形成自己的思考。 1.从自然视角,黄河一条年青的河,一条变动的河,一条个性鲜明的河。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中华文化与黄河的密切关系,使中国人的习性,和“水”十分相像。首先,黄河河道善于变动。中国人深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原来一切都“不一定”,风水是轮流转动的。其次,黄河泛滥会酿成水灾。然而“水灾深水利也饶”,有人遭遇灾害,也有人得到好处。几家欢乐几家愁,使我们明白“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的阴阳互补原理。第三,水的特性,避高而趋下,丝毫不费气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