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宽叶缬草论文:宽叶缬草解剖结构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石细胞

宽叶缬草论文:宽叶缬草解剖结构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石细胞

宽叶缬草论文:宽叶缬草解剖结构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石细胞
宽叶缬草论文:宽叶缬草解剖结构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石细胞

宽叶缬草论文:宽叶缬草解剖结构愈伤组织离体培养石细胞

【中文摘要】本文从宽叶缬草生态习性的考察入手并对解剖结构及离体培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大青山区实地踏察显示:宽叶缬草多生于海拔800—1100米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的肥沃钙质土壤的山坡、林缘、沟边灌丛中,并结合宽叶缬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将其归类为阴性植物生态型。2、宽叶缬草基生叶呈莲座状,上部叶对生,2—9对羽状深裂。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具有湿生阴叶的解剖特征。上下表皮均具无规则型气孔器,具表皮毛和腺鳞。叶肉的栅栏组织细胞普遍较大,胞间隙明显;海绵组织占叶肉横切面的1/2以上,细胞松驰,胞间隙空腔大。叶脉维管束外薄壁细胞和部分导管中有黄棕色橙皮苷结晶。叶柄具外韧维管束。3、宽叶缬草茎包括根状茎、茎基和地上基三部分。根状茎横切面显示表皮无气孔器,皮层具裂生通气组织,

有内皮层,中柱具六个外韧维管束,髓部发达,薄壁细胞内含大量淀粉体和造油体。茎基纵切面具明显节与节间,节位处的细胞呈狭长型,

发育为石细胞呈带状分布;节间以多面体细胞为主,薄壁细胞内含大量白色体和造油体;髓部薄壁细胞以及木质部导管中有针簇状橙皮昔结晶。地上茎(花茎)圆柱状,多棱形,表皮...

【英文摘要】Starting with ecological habit investigation of 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 studies on

缬草

缬草 【中文名称】缬草 【汉语拼音】Xiecao 【别名】穿心排草、鹿子草、甘松、蜘蛛七、猫食菜、满山香、小救驾、大救驾、七里香、拔地麻、抓地虎、香草、蜘蛛香、珠勒根一呼吉。 【科属类别】为败酱科植物缬草的根及根茎。 【产地分布】产我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 【性味、归经】辛、肝,温。归心、肝经。 【功效】安神、理气、活血止痛。 【应用】 1、心神不宁,失眠少寐。本品味甘,主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用治心神不宁,失眠少寐,心悸怔忡等症,可与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等养心安神药同用;若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心神失养者,可配伍当归、黄芪、党参、龙眼肉等补养气血之药。 2、惊风,癫痫。《陕西中草药》云本品“安神镇静,驱风解痉。”故常可治惊风,癫痫等四肢抽搐,神志失常之疾患,常用缬草酊,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 3、血瘀经闭,痛经,腰腿痛,跌打损伤。本品味辛行散,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用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丹参、益母草、泽兰、红花等配伍;若痹证,腰腿疼痛,日久不愈者,可与桑寄生、独活,川芎等同用;治跌打伤痛,又常与骨碎补、桃仁、红花、乳香等活血疗伤,祛瘀止痛药配伍应用。 4、脘腹疼痛。本品味辛,行气活血,故可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若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常与木香、枳壳、延胡索等理气药同用;血瘀脘腹刺痛甚者,可与五灵脂、蒲黄、赤芍等活血化瘀药配伍。 此外,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研末或浸酒。 【注意事项】体弱阴虚者慎用。 【采收加工】缬草9~10月采挖,挖起全根,去掉泥土及残留茎叶后洗净,晒干或炕干即成。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0.5~2%,主成分为异戊酸龙脑酯;还含龙脑、l-莰烯、α-蒎烯、d-松油醇、l-柠檬烯、吡咯基-α-甲基甲酮、α-葑烯、月桂烯。水芹烯、l-石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雅槛蓝树油烯、别香橙烯、毕澄茄烯、γ-芹子烯、缬草萜烯醇、橙皮酸、缬草烯酸、山萮酸、缬草萜醇酸、异戊酸、缬草酮、缬草烯醛、甘松香油醇、乙酸龙脑酯、l-桃金娘醇,乙酸桃金娘酯、异戊酸桃金娘酯、β-甜汉药烯、α-姜黄烯、喇叭醇等。又含缬草碱、鬃草宁碱、缬草生物碱A、缬草生物碱B、猕猴桃碱、缬草宁碱等生物碱。尚含缬草三酯、异戊酰氧基二氢缬草三酯、缬草环臭蚁醛酯甙、咖啡酸、绿原酸、鞣质、树脂、β-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缬草有镇静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低反射兴奋性,解除平滑肌痉挛。可与溴剂合并用于各种神经兴奋状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对青蛙、小鼠、家兔等均有镇静作用;自缬草中分离所得的缬草三酯一组物质对小鼠有安定作用,并有改善其协调动作的能力,对自由活动的猫也显示某种安定作用,使其兴奋、攻击状态有所降低,而对外界的反应性则不受影响。缬草本身并不引起动物睡眠,但可增强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抑制动物的一般活动。有入报告其浸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40毫克/20克体重),只有一般镇静作用,对条件反射仅有非常轻微的影响,故认为是属于非特异性的。也有人用时值计的方法证明,大鼠腹腔注射缬草提取物可抑制乙醇的作用,而与溴化物、吗啡、水合氯醛等不同。根的提取物对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中心灰白质所引起的皮层额叶的觉醒波,有提高电刺激阈值的作用。对小鼠的士的宁性惊厥有抑制作用,并可用之作为生物效价的鉴定方法。浸剂或酊剂(蒸去乙醇)对豚鼠皮下注射,能升高体温,但又能增强安替匹林的解热作用(可能是缬草对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用柱层析可分出其根中的降温成分。异缬草酸(α-烯丙基异缬草酸)有镇痛作用。缬草对神经系统的有效成分并非一种,主要是醚油及生物碱。也有人认为醇提取物最有效,新鲜汁液及挥发油作用较弱。 (2)对循环、呼吸的作用:缬草中某些成分对动物(犬、猫、兔、小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拟副交感样作用、阻断颈动脉窦反射及抑制中枢神经

芳香植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芳香植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作者:金紫霖, 张启翔, 潘会堂, 李霞, 安雪, JIN Zi-lin, ZHANG Qi-xiang, PAN Hui-tang, LI Xia, AN Xue 作者单位:金紫霖,潘会堂,李霞,安雪,JIN Zi-lin,PAN Hui-tang,LI Xia,AN Xue(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张启翔,ZHANG Qi-xiang(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国家花 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刊名: 湖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48(5) 参考文献(28条) 1.高岩北京市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位论文] 2005 2.金荷仙梅、桂花文化与花香之物质基础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位论文] 2003 3.SON K C;PARK J E;SONG J E Psych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sult of inhala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hinoki cypress (chamaecyparis obtusa) 2006 4.傅冠民芳香疗法的由来、作用及其应用[期刊论文]-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2(05) 5.姚雷;张少艾芳香植物 2002 6.李宏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期刊论文]-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0(03) 7.HONGRATANAWORAKIT T;BUCHBAUER G Human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to inhalation of sweet orange oil 2005(679) 8.刘方弄;彭世逞;刘联仁芳香观赏植物观赏与栽培 2006 9.WARRENBURG S Measurement of emotion in olfactory research 2002 10.陈祥;刘锦雯神奇的"花香疗法" 1998(10) 11.GAMMAGE R B;BERVEN B A Indoor air and human health 1996 12.VAINSTEAN A;LEWINSOHN E;PICHERSKY E Scientifie correspondence floral fragrance new inroads into an old commodity 2001(127) 13.ALAOUI I O;VERNET M E;DITTMARL A Odor bedonics:connection with emotional response estimated by autonomic parameters 1997(22) 14.项延军浅谈园林中的嗅觉效应 2007(05) 15.孙启祥;彭镇华;张齐生自然状态下杉木木材挥发物成分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31) 16.于海鹏;刘一星;刘镇波应用心理生理学方法研究木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31) 17.郑华;金幼菊;周金星活体珍珠梅挥发物释放的季节性及其对人体脑波影响的初探[期刊论文]-林业科学研究2003(3) 18.WARRENBURG S Effects of fragrance on emotions 2005(30) 19.洪蓉;金幼菊日本芳香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世界林业研究 2001(3) 20.吴鸣香味对人的心理作用 1994(01) 21.郑华北京市绿色嗅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学位论文] 2002 22.HONGRATANAWORAKIT T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aromatherapy 2004(26) 23.袁海容;钱志升内病外治药物的特殊类型--激经气药 1997(06)

烟草植物组织培养

烟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实验目的一学习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解植 物细胞的全能性。实验原理二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由于其拥有占地世纪30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少、繁殖系数大等特点,现以在全世界的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原理、操作过程、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的内容,使大家对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的应用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目标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形态发生,使一个离体的细胞、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体。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①起动期是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用于接种的外植体的细胞,通常都是成熟细胞,处在静止状态。起动期是通过一些刺激因素(如机械损伤、改变光照强度、增加氧等)和激素的诱导作用,使外植体细胞的合成代谢活动加强,迅速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机械损伤能诱导植物体细胞开始分裂,如伤口上会出现愈伤组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沿用了愈伤组织这一名词,但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诱导外植体细胞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大都不是损伤的结果。外源的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细胞开始分裂效果很好,因此生长素类物、萘乙4-D4-二氯苯氧乙酸2,,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有生长素(2)细胞分裂素IBA、吲哚丙酸IPA和吲哚丁酸NAA酸、萘乙酰胺NAD和吲哚乙酸IAA))等。分裂期是,KT-30CPPU糠氨基嘌呤(KT)氯吡苯脲(6-(苄氨基嘌呤6-BA、6-指外植体细胞经过诱导以后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处于分裂期的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外植体的脱分化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其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例如,烟草、胡萝卜等植物的脱分化比较容易,禾本科植物的脱分化比较难;花的脱分化比较容易,茎、叶的脱分化比较难;幼嫩组织的脱分化比较容易,成熟的老组织脱分化比较难。分化期是指在分裂期的末期,细胞内开始出现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从而使愈伤组织内产生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类型有薄壁细胞、分生细胞、色素细胞、纤维细胞,等等。外植体的细胞经过起动、分裂和分化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了无序结构的愈伤组织。如果在原来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会由于培养基中营养不足或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导致愈伤组织停止生长,甚至老化变黑、死亡。如果要让愈伤组织继续生长增殖,必须定期地(如2~4周)将它们分成小块,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这样愈伤组织就可以长期保持旺盛的生长。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经过起动、分裂和分化期产生的愈伤组织,其中虽然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是并没有器官发生。只有满足某些条件,愈伤组织的细胞才会发生再分化,产生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器官发生型)和胚状体方式两种。不定芽方式是在某些条件下,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发生分化,形成不同的器官原基,再逐渐形成芽和根。胚状体方式是由愈伤组织细胞诱导分化出具有胚芽、胚根、胚轴的胚状结构,进而长成完整植株。这种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直接产生类似于胚的结构,叫做胚状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定芽方式和胚状体方式是愈伤组织形态发生的两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方式。胚状体方式比不定芽方式有更多的优点,如胚状体产生的数量比不定芽多,胚状体可以制成人工种子,等等。 培养基的主要指标为营养的组分,植物生长物质的浓度,特别是后者对外植体的分化1 / 5 矿质营养。矿质营养又叫无机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组织成分主要包括: 1. 、养,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其中包括大量的元素如N、P 2. Mn、Zn、Cu等,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FeK和微量元素如、B、维生素。维生素能够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酶系的反映,直接影响到蛋白质、糖、脂肪等植物生长物质。其

褪黑素对睡眠作用的研究-推荐下载

褪黑素对睡眠作用的研究 什么是褪黑素? 褪黑素又称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腺素,是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人的松果体是附 着于第三脑室后壁的、豆粒状大小的组织。Lerner(1959)首次在松果体中分离出一种激素,由于这种激 素能够使一种产生黑色素(melanin)的细胞发亮,这种松果体激素取名为Melatonin(褪黑激素)。褪黑激 素在体内含量极小,以pg(1×10-12 g)水平存在。 褪黑素对改善睡眠有直接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褪黑激素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表明其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 Holmes 研究了褪黑激素的催眠作用和对神经化学的影响,对大鼠给予10 mg/kg BW 褪黑激素后 与使用前相比,入睡时间缩短一半,觉醒时间也明显缩短;给予2.5 mg/kg BW ,得到程度略低的、类 似的催眠效果。 Dollins 等(1994)用低剂量褪黑激素对20名年青健康志愿者进行催眠效果的研究,0.1、0.3、1.0 和10.0等各剂量组均使受试者口腔温度下降、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质量有 所提升。 Waldhauser 等(1990)也对2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口服80 mg 褪黑激素催眠效果的研究。睡前 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睡眠结构调整,浅睡阶段缩 短,深睡阶段延长,次日早晨更易唤醒。 综合以上各项实验显示,适时适量地补充褪黑素能够提升睡眠质量和建造更持久的深度睡眠,解决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第8章 分类学的证据

第8章分类学的证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多信息的积累,植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被重新定义。在近年来新的方法包括:(a) 日应增加对植物化学信息(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依赖;(b)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方面的研究;(c) 没有大量优先加权和提供全部可用信息合成的可用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数量分类学taxometrics);(d) 分析系统发育资料,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图(分支分类学Cladistics)。上述学科组成了分类学的主要现代趋势。资料不断从不同学科间涌动,因此分析和综合是一个不间断的活动过程。分类学Taxonomy(系统学Systematics)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综合的领域。下列学科或多或少有助于更好理解植物间的分类学亲缘关系。 形态学 在过去的许多世纪,形态学是分类的主要标准。最初的分类是基于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在近两个世纪,越来越多的微形态学特征被应用。尽管花的形态学是分类的主要素材,但其它一些形态学特征在特定的植物类群中也做出了贡献。形态学特征的多样性已经在第四章描述术语学中详细讨论过。 习性 生活型(尽管对分类学有微乎其微的意义)提供了一种评估适应性和对栖息地生态调节的手段。在松属Pinus中,树皮特征被用于种的识别。木本和草本特征曾是哈钦松(1926, 1973)区别双子叶植物内木本区Lignosae和草本区Herbaceae系列的首要基础。 数十年来一直认为在被子植物中具有单叶的乔木和灌木代表最原始的情况。然而,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这个假设,即多年生草本类型的古草本类(paleoherbs),如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胡椒科Piperaceae的代表最原始被子植物的古老类型。 地下部分 根状茎特征对于鸢尾属Iris的不同种鉴别很重要。同样,鳞茎(无论鳞茎是否簇生于地下根茎)在葱属Allium中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Davis (1960) 基于地下根茎和习性划分了毛茛属毛茛亚属的土耳其种类。 叶 叶对于棕榈类palms、柳属Salix和杨属Populus的鉴定非常重要。皮楝属Azadirachta 从楝属Melica中分离出来就是借助于在所有其它性状中,出现一回羽状复叶区别于后者的二回羽状复叶。同样地,花楸属Sorbus从梨属Pyrus中分离出来,珍珠梅属Sorbaria从绣线菊属Spiraea中分离出来都是基于羽状复叶。对于鉴定堇菜属和柳属,托叶是一项重要的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 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 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 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SH、White等[5]。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S。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董雁等[6]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 %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杜勤[7]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内因污染和外因污染。内因污染指由于外植体的表面或者内部带菌而引起的污染;外因污染则是主要由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引起,是指在接种或培养过程中病菌入侵,例如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接种室消毒不严格以及操作不规范等[8]。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2个方而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而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是不

烟草植物组织培养

烟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由于其拥有占地少、繁殖系数大等特点,现以在全世界的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原理、操作过程、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的内容,使大家对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的应用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目标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形态发生,使一个离体的细胞、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体。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①起动期是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用于接种的外植体的细胞,通常都是成熟细胞,处在静止状态。起动期是通过一些刺激因素(如机械损伤、改变光照强度、增加氧等)和激素的诱导作用,使外植体细胞的合成代谢活动加强,迅速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机械损伤能诱导植物体细胞开始分裂,如伤口上会出现愈伤组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沿用了愈伤组织这一名词,但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诱导外植体细胞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大都不是损伤的结果。外源的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细胞开始分裂效果很好,因此生长素类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有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萘乙酰胺NAD和吲哚乙酸IAA、吲哚丙酸IPA和吲哚丁酸IBA)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6-糠氨基嘌呤(KT)氯吡苯脲(KT-30,CPPU))等。分裂期是指外植体细胞经过诱导以后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处于分裂期的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外植体的脱分化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其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例如,烟草、胡萝卜等植物的脱分化比较容易,禾本科植物的脱分化比较难;花的脱分化比较容易,茎、叶的脱分化比较难;幼嫩组织的脱分化比较容易,成熟的老组织脱分化比较难。分化期是指在分裂期的末期,细胞内开始出现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从而使愈伤组织内产生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类型有薄壁细胞、分生细胞、色素细胞、纤维细胞,等等。外植体的细胞经过起动、分裂和分化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了无序结构的愈伤组织。如果在原来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会由于培养基中营养不足或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导致愈伤组织停止生长,甚至老化变黑、死亡。如果要让愈伤组织继续生长增殖,必须定期地(如2~4周)将它们分成小块,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这样愈伤组织就可以长期保持旺盛的生长。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经过起动、分裂和分化期产生的愈伤组织,其中虽然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是并没有器官发生。只有满足某些条件,愈伤组织的细胞才会发生再分化,产生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器官发生型)和胚状体方式两种。不定芽方式是在某些条件下,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发生分化,形成不同的器官原基,再逐渐形成芽和根。胚状体方式是由愈伤组织细胞诱导分化出具有胚芽、胚根、胚轴的胚状结构,进而长成完整植株。这种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直接产生类似于胚的结构,叫做胚状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定芽方式和胚状体方式是愈伤组织形态发生的两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方式。胚状体方式比不定芽方式有更多的优点,如胚状体产生的数量比不定芽多,胚状体可以制成人工种子,等等。 培养基的主要指标为营养的组分,植物生长物质的浓度,特别是后者对外植体的分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基的组织成分主要包括:1. 矿质营养。矿质营养又叫无机营养,

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研究表明,缬草的活性成分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具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其根部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现根据近10年相关文献,对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标签:缬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综述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为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别名穿心排草(《物理小识》)、蜘蛛七(《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食菜(《新疆药材》)等。缬草主产于我国东北至西南地区,属多年生耐寒开花植物,其根及根茎作为药用,味辛、甘,性温,归心、肝经,具有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和解痉等药理作用。现将近10年来缬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类 周氏等[1]报道,缬草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和 倍半萜类。其中单萜主要是龙脑(borneol)及其醋酸酯和异戊酸酯;倍半萜种类超过30种,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为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和缬草烷型倍半萜,其他成分还有l-莰烯、l-柠檬烯、α-蒎烯、水芹烯、α-松油醇、龙脑、α-葑烯等。 黄氏等[2]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了缬草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缬草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50种化合物,包括异戊酸、三环烯、α-松油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γ-松油烯、对伞花烃、柠檬烯、桉树脑、α-异松油烯、芳樟醇、氧化柠檬烯、樟脑、4-松油醇、桃金娘烯醇、百里酚甲醚、香芹酚甲醚、乙酸龙脑酯、桧萜醇、β-紫罗兰醇、乙酸紫苏酯、葎草烯、环异长叶烯、9,10- 二氢异长叶烯、β-蛇床烯等。另有缬草酮、醋酸龙脑酯、异戊酸龙脑酯、茨烯、d-松油醇、γ-松油烯、γ-芹子烯、吡咯基-α-甲基甲酮、月桂烯、l-石竹烯、异松油烯、雅槛蓝树油烯、别香橙烯、荜澄茄烯、缬草萜烯醇、橙皮酸、缬草烯酸、缬草萜醇酸、异戊酸、缬草烯醛、甘松香油醇、l-桃金娘醇、醋酸桃金娘酯、异戊酸桃金娘酯、β-甜没药烯、α-姜黄烯、喇叭茶醇、β-桉醇、环野缬草醋酸酯、缬草萜烷、日缬草素等挥发性成分。 1.2 环烯醚萜类 黄氏等[3]报道,缬草主要含二氢缬草醚酯(didrovaltrate)和缬草三酯(valepotriate),缬草含有的缬草三酯类是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混合物。从缬草中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end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lanzhou 730070)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plant cells are totipotent under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ed a bi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 more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 detoxification, breeding, germplasm conservation, extra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ene transfer research status ,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tatus; trend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 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养有粮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

烟草组培苗实验步骤

烟草叶片的组织培养 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目标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形态发生,使一个离体的细胞、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体。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 植物材料:烟草植株 药品:(2,4-D、NAA、6-BA浓度均可)、1mol/L NaOH、1mol/L HCL 蒸馏水、70%酒精0.01%升汞 仪器:玻璃杯、玻璃棒、pH试纸(5.5-9.0) 、1瓶无菌水、1个无菌烧杯、1包无菌滤纸、 1个无菌白瓷板、培养瓶若干移液器、微波炉、灭菌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解剖刀、镊子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注意: 1、大量元素按照使用时高10倍的数值称取,分别将各种化合物称量后,除CaCl2·2H2O单独配制外,其余化合物混合在500ml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溶,倒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置小口瓶中保存,贴上标签注明化合物名称(或编号),浓缩倍数,配制日期和配制者姓名,CaCl2·2H2O配制同上置于另一小口瓶中。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按要求浓缩100倍的数值称取,分别将各种化合物称量除铁盐(FeSO4·7H2O 和Na2-EDTA.2H2O)作为一组单独配制外,其余化合物可混合置于烧杯内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在1000ml容量瓶中,置小口瓶中保存,贴上标签 3、铁盐配制将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溶于450ml蒸馏水中,加热,(很重要)不断搅拌,溶解后,两液混合,调PH至5.5加水定容至1000ml,置于小口瓶中,贴上标签。 4、有机物母液配制,按母液要求浓缩50倍,除蔗糖按3%单独临时称量外,其余分别称量后,溶解,定容在500ml容量瓶中,置于小口瓶中保存,贴上标签。5.母液最好在2~4℃的冰箱中贮存,特别是有机类物质,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无机盐母液最好在一个月内用完,如发现有霉菌和沉淀产生,就不能再使用。(1)制备母液和营养培养基时,所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化学药品必须是高纯度的(分析纯)。 (2)称量药物采用高灵敏度的天平,每种药品专用一药匙。 生长调节剂母液配制: 为了操作方便,节约时间,生长调节剂也可如同配制母液一样,先配成原液,这样配制培养基时只要稍加计算,按需要量取即可。 不同药品在配制时若不溶于水,可用少量不同的溶剂先溶解,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2,4-D等生长素和玉米素(ZT)可先用少量95%酒精溶解,然后加水,如溶解不完全再加热。激动素(KT)和6-苄基嘌呤(BA)可溶于少量1mol/L的盐酸中,叶酸需用少量稀氨水溶解。 称取50mg生长调节物质,溶解后,在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的母液每毫升则含有生长调节物质0.5mg,配制后一般要求在低温(0~4℃)保存,配制培养基时如每升(1000ml)需添加的生长调节剂物质为0.5mg时,则取1ml母液即可。 三、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本次实验使用 (1)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幼芽分化培养基:MS+2,4-D 0.5 mg/L +6-BA 1.0 mg/L;(2)幼芽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 +NAA 0.2 mg/L; (3)生根培养基:MS+NAA 0.2 mg/L。 注意事项:上述培养基均在MS固体培养基溶化后降低到50左右后,加入相应激素所得, MS固体培养基的配置过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两点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两点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建伟武孔云梁光义靳凤云黄勇琪杨娜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该方法过程简单,准确,易普及,测得所采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为1.88%。结论可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关键词】宽叶缬草总缬草素电位滴定法两点法 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是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植物缬草的一个变种,在贵州省分布很广,是贵州省民间的常用药,也是贵州省苗药,具有理气、止痛、安神的功效,多用于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缬草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其中缬草素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为此我们对贵州省宽叶缬草中的缬草素含量进行测定,最终建立一种准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测定方法。 目前测定缬草类生药中缬草素的方法有:电位滴定法[1]、双波长薄层扫描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等,其中电位滴定法

判断滴定终点不受指示剂颜色的影响,准确,但是传统电位滴定法试验过程复杂,需要参数较多,数据处理繁琐;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较高的条件,普及率不高;而两点电位滴定法准确性强,过程简单,设备普及率高,数据处理容易,所以本实验选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梅特勒-托利多Delta320 pH计;pH-复合电极;磁力搅拌器;宽叶缬草V.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采于贵州岑巩,由贵阳学院武孔云教授鉴定为V.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原理 2.1.1 缬草素的测定原理缬草素类化合物属于环烯醚萜的三酯类,在过量的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生成3个有机酸钠盐,然后用盐酸液回滴剩余的氢氧化钠,求出药材中总缬草素消耗即可测得到药材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2.1.2 两点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4]电位滴定计量点V,可由滴定计量点前或滴定计量点后两组滴定数据(V1,pH1)和(V2,pH2)来确定,文献报道了用两点法确定酸碱电位滴定的公式为: V=[(10Δ pH-1)/(V110Δ pH-V2)]×V1V2(1)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 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

烟草的组织培养技术

烟草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验证“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2.学习用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器官发生的诱导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有相同的遗传组成,在适当条件下具有繁殖出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组织当中原本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器官一旦脱离原有的机体环境,成为离体状态,在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下,就会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从已经分化的细胞通过脱分化,成为重新具有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并能再分化重新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愈伤组织:是指一个离体的细胞、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细胞,通过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这些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逐渐形成了无序结构的细胞团。 脱分化:已经分化的细胞,发生生理、生化的改变,退回到胚性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经过脱分化的细胞或组织再次获得分化成不同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完整植物体。 三、材料和用具 1.材料:无菌烟草叶盘(已经诱导成芽),拟南芥。 2.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器、手术解 剖刀、大、小镊子、30ml烧杯、500ml烧杯、药勺、玻璃棒、培养 瓶、平皿、试纸(PH5.4-7),报纸等。 3.试剂:MS培养基、0.5mol/LNaOH、1mol/L HCl。 四、操作步骤 (一)诱导培养基配制(见表1)

1.加MS储液(储液配置见附表)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母液都是高浓度的,为防止混合后发生沉淀,建议加完大量元素后先加水(约总体积3/4),再加各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 铁盐也是微量元素,因为易发生沉淀,所以与其它微量元素分开配。储液中的铁盐存于棕色瓶中。配好的储液应当4℃保存。表1是4瓶培养基(1组)的配置方案。 表1 诱导培养基配制表 成分实际称取量 蒸馏水120 ml MS母液15 mL 蔗糖 4.5 g 用蒸馏水粗略定容至100ml pH值 5.8 琼脂 1.2 g 2.加蔗糖(3%)(m/v)。蔗糖是碳源,同时起到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3.调pH=5.8。pH过低,高温处里时间过长,都可能会使培养基不凝。 4.加琼脂(0.7-0.8%)(m/v)琼脂粉是固化剂、支持物。 (二)灭菌 1.培养基、解剖刀、镊子、平皿需在高压灭菌锅120℃,灭菌15min。 2.接种前打开无菌间和超净台紫外灯照射30min。 3.用肥皂洗手和手腕。进入无菌间,先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喷手。关掉 无菌间棚顶紫外灯,打开超净台风机,关掉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三)接种 1.坐在超净工作台前,用70%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培养瓶和超净台面。 2.待手上的酒精干了,点燃酒精灯。 3.将培养瓶的盖子旋松,但不要打开,放到无菌风道侧面备用。 将镊子、解剖刀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待其冷却后,放到培养皿上备用。 4.用镊子和解剖刀取出一块叶盘,放到平皿上,切取烟草叶芽1-2块,插 入培养基。

国内外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国内外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文章在对苔藓植物的特征及组织培养研究简史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苔藓植物组织培养材料及基质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及培养条件的筛选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标签:苔藓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方法;培养基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植物类群,主要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一类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的原始高等植物。苔藓植物生活史为典型的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则寄生于配子体上生活,孢子在产生新的配子体过程中还需要经过一个原丝体阶段。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3万种苔藓植物,其种类仅次于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能够蓄积大量水分,因此对水土保持与涵养、森林及某些附生植物的发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苔藓植物还含有脂类、萜类、黄酮类、生物碱、醌类等活性物质,因此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Haberlandt的研究和1905年Goebel等人的研究,此后的50余年时间内,科学家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于被子植物组织培养上,对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几无涉及。1957年,Allsopp利用石地钱和小叶苔的孢子进行组织培养,首次成功获得相应愈伤组织及再生叶状体。此后,世界范围内的关于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研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供试材料及基质 目前,可以用于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主要是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孢子体和原丝体,此外还可以利用其生殖器官、芽孢、游离原生质体等。1960年,Ward 以Knudson培养基培养金发藓和波叶仙鹤藓的孢子并获得其无菌原丝体,并在添加了蔗糖的基本培养基中利用该无菌原丝体诱导获得了相应的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2003年,高永超等利用牛角藓配子体茎段诱导获得相应愈伤组织,并探讨了蔗糖及大量元素对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影响。2007年,于传梅利用膨叶唇藓苔和溪苔的叶状体、柳叶藓的茎段、短叶藓和江岸立碗藓的孢子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相应的愈伤组织或再生植株。 2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供试材料的消毒 可用于苔藓植物外植体消毒的试剂包括乙醇、次氯酸钠、升汞等,不同的供试材料和不同部位的外植体所用消毒剂有所不同。Saboljevic等研究表明,适用于Aloina aloides孢子和配子体消毒的次氯酸钠浓度分别为120.00g·L-1和90.00g·L-1。于传梅(2007)研究表明,适用于膨叶唇藓苔和溪苔的叶状体消毒的试剂为0.1%次氯酸钠,消毒时间为5分钟。梁书峰(2010)研究表明,适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