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付秀江

本文着重于强调将特殊儿童数学教学的课堂化和生活化的结合,让课堂“生活化”,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案例促进课堂数学概念的强化,从而让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生活化游戏

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是一门学习数字、数量关系和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分为算术和简单几何两个部分,按照学习认知的程序来讲,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了以下三个基本的方面:记忆、理解、应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不论是上述三个阶段的哪一个阶段,学习起来都存在着特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特殊的教学和有的放矢的引导手段。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其次,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一个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特殊儿童都存在的班级,为满足各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受益的迫切需要,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将课堂“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场景中的时刻强化教学,这也是特殊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生活化,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当前,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课堂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掌握和理解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而这一过程看似非常简单,却需要非常充足的课前准备,要对数字认知、理解、应用三个阶段做精心的课堂设计。教师的课堂设计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的最终效果。《国家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四条有这样的规定: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循循善诱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一,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做详细分析,确定教学内容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基本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内容要以让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能够让他们参与进来,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新的启发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较为浓厚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二,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实际,以此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对于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持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有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个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表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

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04-14T13:18:28.7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作者:林超燕[导读] 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记忆摘要: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记忆。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对数学课程也越来越感兴趣。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改善 不少小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通常都会表现出来一种抵触的情绪,再加上其自身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就导致学生更加厌烦学习数学,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家长都会选择给学生报辅导班,学生在辅导班中接受其他教师的讲解以及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这样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场所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而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则能够增加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样也能够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更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进而树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小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使得小学生自身的自主思考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 有效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并激发出小学生自身的提问意识,而小学生在提问、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掌握不了数学知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提问的意识,这样也就导致学生自身数学逻辑思维的缺失。若是小学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并对学生讲解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加数学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熟悉的生活问题能够激发出小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也更利于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多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数学上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运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一个闹钟过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也便于学生们进行记忆。教师在課堂上可以写几个时间段,时刻让学生们进行区分,并且用自己的闹钟表示出来,这样也可以充分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重视课后亲子活动,让家长陪同学生进行活动 课后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时间段,课后的时间是学生们拉开差距的时刻。在没有教师看管之下,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所学习的知识亦或是还没有学习的知识,这些都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考验。教师在课后的时间要经常布置一些亲子互动的内容,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一些能够巩固学生知识的小活动,让家长跟着学生一起进行。比如,可以让家长带着学生去超市进行采购,让学生自己进行采购,一张50元人民币怎样才能够买到所要买的,如果有物品需要选择的话,怎样选是最合理的。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生活中有效的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 (三)课堂教学方式要转变,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授课 教师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将枯燥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学会将生活中的知识和课程中的内容相结合,在实际情况下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消化。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一下生活中拥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的东西,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举例,看谁举出的例子最新颖、最多。这样简单的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很好的进行和完成,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却无疾而终。教师要让知识融入生活中,也要让生活中的东西融入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原来知识的学习不是只在考试的时候有用,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三、结束语 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能够让学生们转变以往对学习的态度,真正的明白和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力量。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并能够在课堂上坚持做到这一点,于教师、于学生,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学周刊,2020(05):87. [2]张菊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学周刊,2020(05):92. [3]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42-43.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困惑与建议

我的数学教学——二期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之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困惑与建议 姓名:韦坚 学号:nnxy131984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生活化就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但是,个别老师却把“数学”和“生活”本末倒置了,“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 送教下乡的一位老师上《找规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如何搭配,组织了活动:老师出示了一周菜谱:周一的菜谱(肉丸子、青菜、南瓜)让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搭配,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周三的菜谱(排骨、黄鱼、白菜、豆腐、芹菜)再让学生一荤一素自由搭配,体验有序搭配的优势。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学生思索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规律?应用:超市购物(在众多商品中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应该说,整节课“生活味”很重。然而,尽管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但是学生写下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板书学生的搭配结果浪费了大

量的时间。试想,这些时间花的值得吗?所以现在很多教师每节课都想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时候,却为如何把数学恰当的生活化而苦恼。 那应该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1.课堂内容要生活化 新教材能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每一个新授知识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设计了参考的教学情境图,老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一种适合自己教学的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淮阴师范附小在“八五”期间研究过“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确立了课程活动、管理活动、社区活动为实施生活基础教育的三条主线,又以课程为核心,来培养学会生活的人。洛社中心小学在“九五”期间研究过“构建生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针对传统课堂生活情感的缺失和实践活动的缺乏,在数学学科构建了“情知模式”,以达到情趣性和实践性的目的。 2、国外研究现状。杜威提过“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他还提出“从做中学”,认为从做去学比靠静听去学,教育的效果大得多。但他在纠正旧教育缺陷的同时走到了另一端,他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最近国外又提出“做学”,强调以“做”(实践)带学习,提倡围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所以,数学改革的趋势为:数学应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二)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都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强调要以活动为主要过程,让学生去主动获知,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区别。①研究范围不同。本课题着眼点较小,只研究数学一门学科,力图能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得深一些。②研究内容不同。洛社中心小学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情知模式”,我们主要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活动和评价。③背景不同。本课题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3-01-14T16:43:23.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2期供稿作者:胡昌鹏[导读]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化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胡昌鹏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响水小学563200 摘要: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化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从“例题生活化”、“导入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探索,从而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体验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道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下滑了1米,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一道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8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1.5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1.0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了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优秀课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是灵活运用百分数,会分析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课内容百分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从生活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案例设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 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 (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谁会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吗? 生: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帮老师开个信息发布会。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蒙洪才

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蒙洪才 发表时间:2012-09-29T14:15:38.92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蒙洪才 [导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蒙洪才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人教版第四册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新学期开始了,小芳准备添一些学习用品,带了50元来到商店,请你们帮助小芳出一出金点子,要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学生甲:我买一盒水彩笔和一块磁性画板,再买一本笔记本8元。 18+24=42(元); 42+8=50(元) 学生乙: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转笔刀。 30+17=47(元) 50-47=3(元) 学生丙:我买一个文具盒、一盒水彩笔、一本笔记本。 12+18+8=38(元) 50-38=12(元) 学生丁:我先买一支自动铅笔、一个文具盒。再买一本笔记本、一盒水彩笔。 2+12=14(元) 8+18=26(元) 50-14-26=10(元) ……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的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1、导入“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位置”这一课伊始,我先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挥?他们想到了交通警察、红绿灯。接着课件出示交通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红、黄、绿灯和三辆车的摆放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它们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只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就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得益于生活的启迪。儿童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知识与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呼唤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1、创设生活画面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 学中能 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今天大家是刚来学校的,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中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又如,在教学“ 10 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李子的情境:妈妈买来10 个李子,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 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 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创设生活体验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 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 张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 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那么重视数学建模活动以及实验操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出发,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有用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更好地促进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使听障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就“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展开探讨。 一、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意义 听障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加以应用的有效途径。数学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实行“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是遵循听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二、聋校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行措施 1、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之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会收获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带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观察植物园里各种建筑造型和花卉形状,学生找出了很多他们学过的图形,大自然是最美的天然数学课堂,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使活动有了更多的意义。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要创设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以“再发现”和“再创造”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自然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获得这些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的感悟,基本经验活动的积累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对于三年级的听障学生而言,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应用题一直是一个难点。上课之前,我会准备一些实物等等,比如分给学生不同数量的苹果,然后分步进行比较。(1)谁的苹果多,谁的苹果少;(2)谁和谁比,谁比谁多;(3)谁和谁比,谁比谁少。通过这样简单、重复、相互的比较,大量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类应用题。 3、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数学知识自然生成

实施创新教育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实施创新教育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4-09-25T12:05:51.67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7月供稿作者:亓奎章[导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自然科学。 亓奎章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存在于每一具体事物中,但任何一具体实物又都不能全面展示出它的原型模样。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有影无形,需要从大量的具体实物中去思考体会,去概括抽象才能认识感受到它的涵义,才能对它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这种既需要有实践经验感知,又需要思维概括感悟的特性,便造成了数学知识的易学难懂,学时容易用时难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常会出现看似明白,实则不真明白的假性理解现象。数学知识的假性理解是指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得到了认可,形成了局部网络。即假性理解只是数学知识在大脑的语言符号中枢区域里建立了网络联系。而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则是不但知识本身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得到了认可、形成网络,而且数学知识还要和实际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与生活经验构成网络。即真正理解则是数学知识既在大脑语言符号中枢区域建立了网络联系,同时又与机体动作等其它多个中枢区域建立了网络联系。数学知识的假性理解现象是造成许多同学没有打好数学基础,不能继续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所以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载体。这就如同我们要运载物品时,必须要有盛载物品的容器一样。实践经验是盛载知识的容器。没有容器盛载的物品是容易混乱和丢失的。没有同实践经验联系起来的知识,同样是容易混乱和丢失的浮游知识,它会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和负担。而盛载知识的容器———实践经验只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不能有知识本身产生。容器与物品的区别在于容器能盛载物品,而物品不能盛载容器;经验与知识的区别在于经验能产生知识,但知识不能产生经验。经验是从实践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是不能传授教给的。小学儿童年龄小,经验少见识少,并且又都比较娇惯,因而很少有实际生活经验。但儿童经验虽少而记忆力却比较强。因此小学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时,就往往会出现容器容纳不下物品的现象。即儿童常因经验不足,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产生死记硬背现象。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没有容器盛载的易混乱丢失的浮游知识。它不但影响和阻碍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而且它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假象,造成了许多恶性循环。让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用记忆代替了理解;回忆、猜测代替了思考判断,把数学基础给打歪、打偏了。这种歪曲的基础便成了学生不能继续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既然学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是数学基础没打好,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呢?怎样解决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不足与数学知识需要一定实际生活经验做载体这一矛盾呢?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要让课堂教学变成能产生实践经验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致使教学重成绩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考什么教什么,把教学变成了争夺分数的舞台戏。为了分数学生千背万练然后演戏给老师看,教师千讲万训然后跟学生一起演戏给领导、家长看。这种为了让别人看到高分,在教学中按照某种教学规则,进行一遍遍的重复训练,然后用考试分数展示给别人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标准的表演式教学。演戏是模拟展现,是有规可循不能随意创新的;生活是自主创造,没有定法需要不断创新的。教学为了分数名誉,必然会走向传授、训练、记忆的表演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不会有真情实感创造性激情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只能是被束缚压抑的表演行为。因此,表演式教学是不会有自主创新、不会使学生产生生活经验、是不能增大盛载知识的容器,是不可能打好教学基础的。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盛载知识的容器(实践经验),课堂教学必须从表演式走向生活式,让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采用小组研讨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重过程、重体验,既有自主操作探究活动、又有合作交流讨论活动。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儿童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学中没有课内与课外台上与台下的区别。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是自然生成,而不是训练造成。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正好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从表演化走向生活化不但能让儿童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实践经验,弥补经验不足的缺欠,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而且生活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较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怎样较好地开展好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呢?运用方格认数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教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小学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而运用方格认数学具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活动操作,通过用方格卡片代替实物进行模拟操作实验,进行游戏式学习数学,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自觉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获得了动手操作经验,获得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增大了盛载知识的容器。学生用方格卡片代替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进行模拟操作,既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感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特别有用,而愿意学好数学;又能让数学学习更贴近于儿童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获得也由训练造成变成自然生成,使数学学习真正变成生活化。用学具代替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进行模拟操作实验,可使有这一生活经验的同学能通过学具操作构想起原有经验;使数学知识能与这一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联系起来,使原来未放入容器或放错了容器的物品(即未联系上实践经验的知识)能正确条理的放进容器里。而对于没有这一生活经验的同学可通过学具操作,间接认识体会到这一生活经验,间接获得到理解数学知识所必需的实践经验。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大盛载知识的容器。 由此可见,运用学具代替具体实物进行操作实验学习是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教学从表演式走向生活式、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为学生真正打好数学基础的美好教学方法。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师范附属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