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经济学课件 萨尔瓦多 Chp-1

国际经济学课件 萨尔瓦多 Chp-1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 BY Clark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Economies of Scale,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本章结构 ?本章简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与贸易 ?倾销 ?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小结 ?本章简介 ?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两个基本原因: –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贸易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报 ?两个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国际贸易模型: –垄断竞争模型 –倾销模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贸易模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完全竞争: –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递增的产品回报) –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下: –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是: –外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两种规模经济形式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不完全竞争理论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 P16页练习题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下降。 (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出口量将会下降。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 答: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消除或者减少预算赤字。(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一个国家要消除或减少其贸易逆差的方式有:对进口商品增税、补贴出口,借如更多的国外债券、减少借出外国债券,降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下,国家通常限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同样也阻碍了它们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国际收支会在各种货币收据和付款中流通。 而在地区经济关系下,就关税和进行相同的货币而言,区际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没有面临这样的限制因素,它们经常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在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下进行的,这就与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2)它们在哪方面相似? 答: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的相似点:两者都跨越了空间距离,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远距离贸易下的产物,把经济看待成在一个进行着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空间中的单一点,这也是从经济学的复位空间将它们区分。 1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二者统称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成基本单位,并研究某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3.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是什么? 深度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迅速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以及全球危机;美国的结构失衡、欧洲和日本的缓慢经济增长,以及转型经济的重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下和不可持续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 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 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 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 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 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 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题结论,知道,小国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相对便宜 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较高相对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 改善福利。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略。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第二章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根据表1知道,A、B两国X、Y劳动生产率,可知X相对价格A国低于B 国,A国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有比较优势 (2)A国在Y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X具有比较优势

ch05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APTER 5 (Core Chapter) TRADE RESTRICTIONS: TARIFFS OUTLINE 5.1 Introduction 5.2 Types of Tariffs Case Study 5-1 Average Tariff on Industrial Products in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Case Study 5-2 Average Tariff on Industrial Products in Some Major Developing Countries 5.3 Effects of a Tariff in a Small Nation 5.4 Effect of a Tariff on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5.5 Costs and Benefits of a Tariff in a Small Nation Case Study 5-3 The Welfare Effects of Liberalizing Trade in Some U.S. Products Case Study 5-4 The Welfare Effects of Liberalizing Trade in Some EU Products 5.6 Costs and Benefits of a Tariff in a Large Nation 5.7 The Optimum Tariff and Retaliation 5.8 Theory of Tariff Structure Case Study 5-5 Rising Tariff Rates with Degree of Domestic Processing Case Study 5-6 Structure of Tariff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 and Canada Appendix: Optimum Tariff and Retaliation with Offer Curves Key Terms Trade or commercial policies Revenue effect of a tariff surplus tariff Consumer Import Export tariff Rent or producer surplus tariff Protection cost or deadweight loss of a tariff valorem Ad Specific tariff Terms of trade effect of the tariff tariff tariff Optimum Compound Consumption effect of a tariff Prohibitive tariff 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 Rate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Trade effect of a tariff

ch04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APTER 4 (Core Chapter) THE HECKSCHER-OHLIN AND OTHER TRADE THEORIES OUTLINE 4.1 Introduction 4.2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4.3 The Formal Heckscher-Ohlin Model Case Study 4-1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4.4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Case Study 4-2 Has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ed U.S. Wage Inequalities? 4.5 Empirical Tests of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4.6 Economies of Scal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se Study 4-3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of Scale 4.7 Trade Based 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Case Study 4-4 Growth of Intra-Industry Trade 4.8 Technological Gap and Product Cycle Models Case Study 4-5: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Most Competitive Economy in the World 4.9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4.10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ppendix The Specific-Factors Model and Intra-Industry Trade Models A4.1 The Specific-Factors Model A4.2 A Mod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Key Terms International of scale economies prices Relative factor products Heckscher–Ohlin (H–O) theory Differentiated trade Intra-industry Heckscher–Ohlin theorem (H–O) Factor-proportions or factor-endowment theory Technological gap model cycle model Product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costs Transportation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model Nontraded goods and services Specific-factors paradox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Leontie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cale returns Increasing to

《国际经济学》课件内容

《国际经济学》课件内容 第一章传统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化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学说。重商主义学说的核心是其对财富的看法,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重商主义认为,由于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从而使财富增加。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保证金银货币的流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重商主义学说又分为“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 二、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斯密在批评重商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分工和绝对优势理论,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于各国在生产技术进而产品成本上存在着绝对差异。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即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即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相互交换,其结果将使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因此,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贸易。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一国由于技术原因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两种商品生产的劣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利。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即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即该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成为贸易的基础,大大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可能性和范围。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互需求理论,用以说明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和贸易利益的分配。这一理论认为,两国贸易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决定其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实际的交换比例必定处于这一界限之内,它取决于两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如果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强度越大,实际交换比例就越接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例,贸易利益的分配对本国就越有利;反之则反是。举例说明:两国贸易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决定其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如果用6单位小麦交换到的布少于4单位,本国将拒绝贸易;同样,如果用多于2单位的布换取1单位小麦,外国也将拒绝贸易。如果本国用6单位小麦从外国换取多于4单位的布,本国就可以获益;另一方面,在外国,6单位小麦=12单位布,如果用少于12单位的布从本国换取6单位小麦,则外国也可以获益。因此,两国国际交换比例的范围是:4C<6W<12C(即2/3C~2C)。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有许多个实际交换比例,1:1的交换比例并不是互利贸易的惟一比例。 在上面的例子里,4单位布与12单位布的差,即8单位布代表两国开展贸易的总利益。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交换比例就越接近外国国内交换的比例(6W=12C),外国的贸易利益越小,本国的贸易利益越大。例如,本国与外国的交换比例为6W=10C时,本国获益是6单位布,外国获益是2单位布。反之,本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交换比例就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的比例(6W=4C),本国的贸易利益越小,外国的贸易利益越大。例如,本国与外国的交换比例为6W=6C时,本国获益是2单位布,而外国获益是6单位布。要素禀赋理论

ch02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APTER 2 Chapter) (Cor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UTLINE 2.1 Introduction 2.2 Mercantilists’ Views on Trade Case Study 2-1 Mercantilism Is Alive and Wel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3 Trade Based on Absolute Advantage: Adam Smith 2.4 Trad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David Ricardo 2.5 Gains from Trad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2.6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ney Case Study 2-2 The Petition of the Candlemakers 2.7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pportunity Costs Case Study 2-3 Labor Productiviti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2.8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ith Constant Costs 2.9 Opportunity Costs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2.10 Basis and Gains from Trade Under Constant Costs Appendix: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Two Commodities and Nations A2.1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Two Commodities A2.2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th More than Two Nations Key Terms theory of value Labor trade Basis for theory trade Opportunity cost Gains from trad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of Pattern cost opportunity Constant Mercantilism commodity Relative prices advantage Absolute specialization Complete Laissez-fair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mall-country case -7-

经济学考研课后答案资料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试读(部分内容) 隐藏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不断深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 (1)积极影响 ①由于信息技术使空间距离极大地缩短,世界各地的竞争关系加剧,相互争夺稀缺的生产要素。不断加剧的竞争也激发了国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②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有助于人们消除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 ③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增升和机会的增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同时,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拥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④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⑤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家之间沟通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⑥全球化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改革。 (2)消极影响 ①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受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更脆弱。 ②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全球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这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③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权力集中在少数几个几乎不受任何监督和控制的经济单位手里,强大的跨国经济网络突破了国界,国家权力被迫缩小。 ④国际游戏规则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利。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这种偏颇所带来的弊端。 ⑤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污染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一、概念题 1.国际收支的调节(adjustment in balance of payments) 答:国际收支调节是指为达到特定目标,编表国家在分析国际收支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的宏观行为过程。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借方与贷方相互平衡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调节的措施一般有:①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的汇率水平;③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外资流入;④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2.反全球化运动(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答:反全球化运动是一种由反全球化人士发起的运动,他们各自从不同层面出发,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全球化只会为当地社会及全世界带来恶果。该运动认为全球化是造成世界各地大量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指责其为了跨国公司的利润而牺牲全人类的福利和环境。严格说来,“反全球化”这一词本身并不确切,因为人们并不反对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那些强烈抗议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词。准确地说,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反对的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这种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BOP)是一种统计报表,是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它包括:①一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交易;②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的变动和其他变动,以及这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的变化;③无偿转移以及在会计上需要对上述不能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化加以平衡的对应记录。国际收支有三个特征:①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②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③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4.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 答:外汇市场是指在国际间从事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是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经营货币商品,即不同国家的货币,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提供资金融通、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外汇市场有不同的种类:①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②根据有无外汇管制划分,可以分为官方市场、自由市场和外汇黑市;③根据交易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汇市场和期汇市场;④按外汇买卖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外汇批发市场和外汇零售市场。 5.全球化(globalization) 答:全球化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跨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1.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中点开始用箭头表示该国在生产更多X(横轴表示的商品)和更多Y时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递增情况。 (2)当生产更多的X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生产更多的Y呢? 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答:(1) 图1 生产可能性曲线 (3)如上图所示,当生产更多的X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变大;当生产更多的Y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变大。 原因是当该国生产更多的X或Y时,机会成本会变大。 2.在另一个坐标系内,画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并令最高的两条相交: (1) 社会无差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或者说斜率为负? (2)曲线的斜率代表什么?为什么每条无差异曲线在较低点斜率较小? (3)考虑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在交点右边的还是在交点左边的曲线表示 的满足程度较高?为什么和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不一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图2 社会无差异曲线 (1)社会无差异曲线之所以会向下倾斜是因为为了维持社会福利水平不变,随着X商品消费的增加必须减少Y的消费。 (2)曲线的斜率代表一国在保持处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前提下,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少消费Y的数量。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对该国来说,一单位Y的效用会逐渐增大。因此,该国每多消费一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所以,无差异曲线在较低点斜率较小。 (3)无差异曲线的定义表明每条无差异曲线意味着一个给定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无差异曲线II显示了比交点右边更高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II显示了比交点左边更高的满足程度。因此,这个图是不合理。 3.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 可能性曲线较平坦的地方,在另一个坐标系内,面另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陡直的地方。 (1)画一条表示各国孤立均衡相对价格的直线。 (2)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是什么? (3)在什么(极端)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答: 国家1 国家2 图3 孤立均衡 (1)如图3所示,P A和P A’是两国在孤立均衡情况下的价格。 (2)由上图可知国家1商品X的相对价格小于国家2的商品X的相对价格,故国家1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国家2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3)如果两国的相对相同,两国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4. (1)在第3题的图中,用箭头表示在贸易条件下各国专业化生产的方向,标出各 国均衡的产量和消费。 (2)各国相对其自给自足状态有什么额外所得?哪个国家所得更多?为什么? 答: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标准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 P16页练习题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下降。 (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出口量将会下降。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 答: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消除或者减少预算赤字。(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一个国家要消除或减少其贸易逆差的方式有:对进口商品增税、补贴出口,借如更多的国外债券、减少借出外国债券,降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下,国家通常限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同样也阻碍了它们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国际收支会在各种货币收据和付款中流通。 而在地区经济关系下,就关税和进行相同的货币而言,区际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没有面临这样的限制因素,它们经常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在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下进行的,这就与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2)它们在哪方面相似? 答: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的相似点:两者都跨越了空间距离,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远距离贸易下的产物,把经济看待成在一个进行着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空间中的单一点,这也是从经济学的复位空间将它们区分。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比较优势原理)【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比较优势原理 2.1 复习笔记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诞生于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当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的进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二、绝对优势原理 1.绝对优势原理的内容 绝对优势原理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认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较低(或有绝对劣势)时,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增长。这种增长可用来测度两国专门化生产所产生的收益,这种收益通过国际贸易在两国间进行分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绝对优势原理的政策主张 亚当·斯密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倡导自由放任,即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活动。自由贸易会使世界资源获得最有效的利用,使世界福利最大化。 3.绝对优势原理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 三、比较优势原理 1.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由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2.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相同时,两国将均无比较优势,因而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发生。 四、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1.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国际经济学第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 P16页练习题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下降。 (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出口量将会下降。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 答: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消除或者减少预算赤字。 (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一个国家要消除或减少其贸易逆差的方式有:对进口商品增税、补贴出口,借如更多的国外债券、减少借出外国债券,降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下,国家通常限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的货物、服

务和因素,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同样也阻碍了它们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国际收支会在各种货币收据和付款中流通。 而在地区经济关系下,就关税和进行相同的货币而言,区际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没有面临这样的限制因素,它们经常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 在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下进行的,这就与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2)它们在哪方面相似? 答: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的相似点:两者都跨越了空间距离, 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远距离贸易下的产物,把经济看待成在一个进行着生产、 交换和消费的空间中的单一点,这也是从经济学的复位空间将它们区分。 10.如果说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那么你如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又要对国际贸易施加某些限制? 答:国际贸易给本国消费者带来的是更低的价格,这样就会对本国的同种商品的生产商造成不利,挤兑了本国生产商的销售份额。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生产商就会失去大量的订单,并且向政府提议限制进口。而由于消费者很多,平均每个消费者只有非常小的进口商品利益,政府就会根据生产商的要求,施加一些进口限制。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 P45页练习题 1.表 2.5列出了在4中假定下,英美两国1劳动小时可生产的小麦与布匹的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