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笔记2

生物笔记2

生物笔记2
生物笔记2

高三生物笔记

高三生物笔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学而思总部教研-周云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等。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二)细胞学说

主要建立者德国的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内容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生命系统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注意:①并非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全部层次,例如,植物体不具有“系统”这个层次,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些层次;②生命系统中可以含“非生物成分”,例如生态系统层次。

二、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化学组成、基本结构、遗传物质和增殖方式等各个方面。例如:不同细胞有基本相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如葡萄糖、ATP)的种类;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含核糖体)和核物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增殖的方式都是细胞分裂。

(二)细胞的多样性

1. 细胞多样性的表现

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各方面。这些差异都与细胞的功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举例: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这与其运输O2的功能相适应。

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靠伴胞养活,筛管细胞相连成筛管,细胞壁薄并具有筛孔,筛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③哺乳动物的卵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质多,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④神经细胞:多树突,用于接受刺激;轴突很长,将兴奋传递出去。

2. 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

支原体(是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生物衣原体

原核生物蓝藻(如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

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

细胞结构生物放线菌

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

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

植物

动物

(1)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一般认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如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纺锤体、染色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得到。但是要观察它们的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如细胞膜(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生物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中心体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2)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细胞核(根本区别)有成形的细胞核

即:有核膜、有核仁、有染色体

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即: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核外DNA 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酵母菌含有质粒

质粒

细胞质有多种细胞器只有1种细胞器:核糖体

细胞壁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等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糖类和多肽)

大小较大较小

高三生物笔记

(3)病毒

成分 结构 ①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与核酸(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 )。少数病毒还含 有脂质、多糖。乙肝病毒、T 2噬菌体是DNA 病毒;RNA 病毒如HIV 、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某些噬菌体。

②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和物质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

作用。在离体的情况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 ③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生殖 方式

病毒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不能用合成培养基来培养病毒。 例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噬菌体在侵染宿主细胞时,首先是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到细胞内部,衣壳则留在外面。核酸进入宿主细胞以后,就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复制出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并合成构成子代噬菌体衣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和核酸进一步装配成子代噬菌体。装配完成的噬菌体,在细胞裂解以后,全部被释放出来,释放量通常在102~105个左右。 例2:HIV 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

抗性 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 应用

举例

①用灭活病毒制作疫苗。

②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③在基因工程中用作(运)载体。

三、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作用

维持细胞形状,保护原生质体(注意:细胞壁是全透的,它不是细胞的边界)

主要成分 植物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

(二)细胞膜

1.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 年代、科学家

实验及结论

19世纪90年代

欧文顿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

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推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他还进一步推测,细胞膜中很可能有磷脂和胆固醇的存在,这种推测后来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初

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荷兰科学家

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测得单

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推测:细胞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实验: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显示暗-亮-暗的三层,总厚度为7.5nm ,中间层为

3.5nm ,内外两层各为2nm 。

推测:暗层是蛋白质,透明层是脂,提出生物膜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

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统一结构。 1970年

实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内容是: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膜中,有的横跨膜。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高三生物笔记

2.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

成分

结构

脂质(约占50%,其中磷脂最丰富)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蛋白质(约占40%)

镶嵌、嵌入或横跨膜

糖类(约占2%~10%)

糖被(糖结合蛋白形成,在膜外侧)

(1)膜上主要成分承担的功能分析 磷脂

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膜能够选择性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与磷脂双分子与一定的关系:物质的脂溶性越强、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脂双层;带电离子不管多么小,都不能扩散通过脂双层。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的选择透过性等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越多。膜上的蛋白包括酶、运输蛋白、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称为糖被,糖蛋白与信息识别有关,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有保护、润滑作用)等几类。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因: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实例: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是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分界面。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排到细胞外;但是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但是,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病菌也可能侵入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方式一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方式二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三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高三生物笔记

(三)细胞核

1.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与核孔

①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外膜与内膜相连,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颗粒。

②使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离子和小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以通过核膜。

③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某些大分子物质(如信使RNA、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结构相当复杂,是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体。核孔的数量会因细胞代谢的旺盛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2)核仁

①一个或多个,是真核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最显著的结构。

②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③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基装配的场所。核仁的大小、形状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蛋白质合成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卵母细胞的核仁大,可占总核体积的25%。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休眠的植物细胞,其核仁很小。

(3)染色质

①主要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②成分:DNA和蛋白质。

③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染色质染色体

(细胞分裂间期)解开螺旋、伸长、变细(细胞分裂期)

(细长丝状)(圆柱状或杆状)

2.细胞核的功能

(1)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论

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实验 将黑色美西螈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中,发育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蝾螈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变形虫切割实验

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应激性都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

控制中心。

(四)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1. 细胞质基质(也称细胞溶胶、胞质溶胶)

(1)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等。

(2)状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为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3)功能:活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为代谢的进行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 2. 细胞骨架

(1)成分:蛋白质 (2)功能

①为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提供支持结构。

②将胞质溶胶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为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提供附着位点。 ③为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器的运输及运动提供机械支撑。例如从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向高尔基体的运输。 ④为细胞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移动提供动力。如白细胞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

⑤ 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有些细胞骨架成分常同细胞膜的内表面接触,这对于细胞外环境中的信号在细胞内的转导起重要作用。

⑥与细胞分裂有关: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移动。

高三生物笔记

3. 细胞器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双层膜

外膜

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

面积大大增加;附着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基质: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及少量DNA 、

RNA ,含有核糖体 叶绿体 双层膜

外膜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膜

基粒:含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基质:含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 、

RNA ,含有核糖体

内质网 单层膜

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有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①与蛋白质加工、运输有关 ②与脂质、糖类合成有关

③增大膜面积,附着很多酶,为生化反应创造条件

④作为单层膜管道系统,构成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路

高尔基体 单层膜 单层膜围成的结构,有扁平囊和大小囊 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②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③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 无膜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固着的和游离的两种类型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 无膜 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

构成纺锤体)

液泡

单层膜

液泡膜

调节细胞内渗透压,保持细胞坚挺

细胞液:含水、无机盐、色素、糖类、蛋白质、 有机酸等

溶酶体 单层膜 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内含多种水解酶

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细菌等

③水解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比较:

细胞种类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中心体 动物细胞 无 无

植物细胞

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

干种子、分生区等细胞没有

植物绿色部位细胞有 低等植物细胞有

注意:

①能最准确区分动、植物细胞的是有无细胞壁结构。

②不同类型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数量有所不同,与其功能相适应;同一细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也有所不同。例如:叶肉细胞一般含有全部植物细胞器、根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大液泡,干种子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大液泡,心肌细胞线粒体多,消化腺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较多。

(3)从不同角度对细胞结构进行分类归纳

从成分 角度

含核酸的结构 细胞核含DNA (染色体的形式)、线粒体含DNA 和RNA 、叶绿体含DNA 和RNA 、核糖体含RNA 、细胞质基质中含RNA 含有核糖体的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含光合色素、液泡含花青素 从结构 角度

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光学显微镜下 可见的结构

原色观察: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染色观察:线粒体、染色质/体 从功能 角度

能产生水的部位

细胞核:合成DNA 、RNA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生成A TP

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A TP ,合成DNA 、RNA 、蛋白质 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A TP

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DNA 、RNA 、蛋白质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

细胞核:DNA 复制、转录

核糖体:翻译

线粒体:DNA 复制、转录、翻译 叶绿体:DNA 复制、转录、翻译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

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糖基化、磷酸化、盘曲折叠等)、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线粒体(供能)、囊泡(运输)、细胞骨架(运输)、细胞膜(分泌至胞外)、细胞核(控制)

与细胞分裂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线粒体(供能)、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合成糖类的细胞器 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能产生A TP 的部位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膜)、细胞质基质 能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高三生物笔记(4)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5)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①实例: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部分激素等)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②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培养液中加入标记物——3H标记的亮氨酸。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培养液中加入未标记的亮氨酸,以降低标记物连续渗入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测定相关的细胞器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

(五)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

(1)定义:细胞中化学组成相似(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的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统称为生物膜。

(2)特点

①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功能

①作为边界,将内外(细胞内外、细胞器内外、细胞核内外)分隔开,保证内部的稳定,不受外部干扰,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②控制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③作为酶的附着支架,是细胞内代谢反应进行的重要场所。

(3)不同种生物膜的差异性

不同生物膜化学成分和结构上的不同与其承担的不同生命功能相适应。蛋白质是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蛋白包括运输蛋白、酶、受体等。例如,线粒体内膜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外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的蛋白也较多。为保证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核膜上存在核孔(100多种蛋白质分子形成的结构)。具有信息识别功能的生物膜糖蛋白含量相对多,例如,与细胞器膜相比细胞膜的糖类含量较高。

2.生物膜系统

(1)定义: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各种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

①在结构上的联系

②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为例。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①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②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之提供多种酶的附着位点。

④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3)应用:利用人造膜材料进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以及透析型人工肾都是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

总结: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边界(细胞膜)、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与合作(各细胞器),有控制中心(细胞核)起调控作用。

例如,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比较短,这一事实就体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依存。单独的细胞质中缺少遗传物质无法调控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核则需要细胞质提供的营养、能量和环境,主要由细胞质来完成核中遗传信息的各项生命指令。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结构复杂而精巧,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这是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高三生物笔记四、实验

(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实验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黑藻叶,或菠菜叶

试剂清水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

方法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注意①普通显微镜能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的、近乎透明的。观察叶绿体时选择藓类叶、黑藻是因为它们属于低等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单层细胞,不需加工即可进行观察。另外,黑藻的叶绿体个大,利于观察。

②该实验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运动(以叶绿体为参照物可观察到活细胞的胞质环流现象,胞质环流现象的有无可以作为植物细胞死活的判断依据),叶绿体的运动和分布会受到温度、光照的影响。在强光下叶绿体向背光处聚集并且以其侧面朝向光源,避免强光灼伤,;在弱光下,叶绿体往向光处聚集并且以其正面朝向光源,以接受更多的光照。黑暗时,叶绿体随机分布在细胞质中。适当提高温度,叶绿体的运动速度加快。③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实验原理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以及线粒体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0.5g的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方法步骤取材→染色→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下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注意①观察线粒体时不用植物叶肉细胞,因为植物细胞中线粒体较少,并且叶肉细胞还含有叶绿体,绿色的叶绿体会干扰染色后呈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

②健那绿染液专一性染活细胞的线粒体,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健那绿保持氧化状态呈蓝绿色,而在细胞质基质中健那绿为还原状态呈无色。

③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④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源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解放水(约95.5%)和结合水(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 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例外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一生物必修1笔记整理

生物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的。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 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菌,菌,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高中生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反交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体现在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word精品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 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 ?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 .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1.3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2.3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3.3考研真题详解 第4早细胞代谢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氏代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f— 第5早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第1章 走近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 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①.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1.生命活 动离不 开细胞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生命系 统的结 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结构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念蓝发颤)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3版

3:生命系统的层次: a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 b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 c 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 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 群落 d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 e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 f 系统:2 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g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 h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i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 j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 k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H2O、葡萄糖、DNA l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 m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 (一).。复习细胞学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 细胞A: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 B: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 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 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信息传递,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C: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D: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 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 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体:为绿色植物所特有。包括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细胞分裂1.无丝分裂2.有丝分裂3.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一 个有机体。 囊胚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大 小、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变化,以至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二):高等动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 1/ 8

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 2020 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梳理笔记(全册完整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 1 和第 4 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3/ 8

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笔记(全套)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 9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养料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cl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 2- 、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笔记(全)

高中生物 PartⅠ分子与细胞 Unit 1. 走近细胞 Lesson 1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所有种群﹤=﹥所有生物. 3.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植物器官没有系统,动物才有系统) 4.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为个体水平(其细胞=个体)。 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 5.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6.九大生命系统层次(“湖中的所有鱼”不属九大中的任一层次) 7.细胞不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为还有病毒,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病毒在活细胞中培养、增殖。 *:病毒、疫苗的培养用鸡的胚胎细胞来培养。 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仍是生物,有生命现象。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or RNA (只能有一种核酸),其它生物都具有两种核酸。 痢疾:痢疾肝菌(细菌,原核) 疟疾:疟原虫(真核) 肺结核:肺结核杆菌(细菌) 10. 眼虫,具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为真核。 11. 硝化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是生产者。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是分解者。 乳酸菌也是真核生物。 13.*: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线粒体和细胞核要染色 液泡和细胞壁(在质壁分离情况下)不用。

Unit 1. Lesson 2 1. 除了病毒以外,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2.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3. 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 。 4. 看到磷酯,就是考查细胞膜这个考点。 5. 原核生物: 蓝藻、原绿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 (包括颤藻、念珠菌、发菜) 绿藻是真核生物 蓝藻和细菌的结构图( p9) DNA, 无染色质、无染色体, , 无其它细胞器。 (合成蛋白质作用) 原核有细胞壁(成份是糖蛋白,即糖类和蛋白质) 真菌也有细胞壁 植物有细胞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 拟核是环状的 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有染色体,只有DNA (因为在这之间,DNA 是裸露的) 7.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原核生物(蓝藻) 的细胞壁和病毒的细胞壁,三者成分不一样。 8.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分裂(考点:细菌) ← 原核生物分裂方式 9.灵芝也属于真菌 11.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无细胞器。 12.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等其它细胞器,但无中心体(因为其进行无丝分裂)。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13. 判断题: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 ↑ ↑ 有叶绿素 原核生物无细胞器(除核糖体外) 特例:霍尔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发生有氧呼吸。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 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 —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代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 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 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 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 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 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 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 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 Haeckel )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 Copeland )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泰克(Whitaker )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 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