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保教工作人员的一项艰巨任务。

(1)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2)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

(3)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幼儿的语言才能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1)自然观察法。

依据观察形式,自然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依据观察时间,可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依据观察内容,可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考察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还具有效率较高的特点,利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资料。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展研究,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科研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纵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具有一般的层次结构,通常包括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从横向角度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则存在独特的分类结构,分类结构因分类标准的差异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从儿童语言能力的构成、语言教育的作用和语言教育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教育目标分类,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倾听行为的培养、表述行为的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4.简述0~3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0~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就像婴儿出生前的两三个月一样,婴儿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里继续对声音刺激进行感受并做出反应,他们尤其能够把母亲的声音从其他人的声音里辨别出来,如果能够听见母亲在身边说话,他们会平静得

多。此外,这个时候婴儿已经能够对别人话语中流露出的感情做出反应。在这个阶段后期,婴儿不仅能够区分父亲和母亲的声音,还能区分其他男人或女人的声音,也能知道是熟悉的声音还是陌生的声音。当然这个阶段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仅仅表现在听力方面,在发音方面也开始有所表现,事实上,婴儿一般在出生后一到两个月时就可以发出一些可以识别的单音节,正是因为0~3个月儿童语言以单音节为主,所以人们通常把这个阶段叫作简单音节阶段,也有心理学家称其为“咕咕发音”阶段。

5.简述4~8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4~8个月的儿童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较大发展,儿童发音的频率和多样性也开始急剧增加,他们开始能够发出一些连续的音节,因此有人把本阶段叫作连续音节阶段,也有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叫作“牙牙学语”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总的来说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他们已经能够发出连续的音节,这些音节大多数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此外,随着月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发出一些重叠音节。

(2)他们甚至开始学会同成人进行“交际”,他们在高兴的时候会对成人的语言做出适当的积极的回应。

(3)他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周围人的语调、语气和音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能够理解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并对之做出相应的反应。

(4)他们开始懂得结合语境去猜测一些简单的词、身势语及命令的意思。(5)在这个阶段后期他们甚至开始使用“小儿语”,主动使用语音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

6.简述9~12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人们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学话萌芽阶段,也有心理学家称其为早期语言阶段。从听力的角度讲,这个阶段儿童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一些简单语句开始有了理解反应。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显著特点还包括以下几点:

(1)与上一个阶段简单的叠音词不同,本阶段的儿童能够发出的不同的连续音节开始明显增加。

(2)儿童开始能感知音调,所发出的声音音调开始多样化,母语是汉语的儿童在此阶段四声均出现,因此听起来很像说话。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儿童能够使用不同语调的发音形式,来表达需要帮助或者拒绝等多种意愿,或者表达激动、满足、惧怕、愤怒等多种情绪。

(3)儿童语言开始出现文化适应倾向,即儿童开始更为频繁地使用母语中存在的那些声音,而母语中并不那么常用的声音开始被抛弃。

7.简述1~1.5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本阶段的儿童往往使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独词句阶段。

(1)1~1.5岁儿童发音的主要特点:

叠音,儿童能够熟练发出的声音往往是单个的、重叠的声音,这种重叠有两种情况,即音素重叠和音节重叠;省音,本阶段的儿童往往省略一些单词中的音段或者音节;代替,母语是英语的儿童往往喜欢用浊辅音去代替清辅音。(2)1~1.5岁儿童词汇的主要特点:

词类特点,从词类上讲,本阶段儿童能说出的多数词大多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其中的名词往往指向与他们饮食起居密切相关的具体事物,动词往往指向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行为和动作;词义特点,1~1.5岁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具有固定化倾向,他们往往把词的意思和某种固定的物体相联系,与此相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还有扩大化倾向。

8.简述1.5岁~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这个阶段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如下:

(1)词汇量增加了,开始说“双词句”,即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到2岁左右的时候甚至开始出现“三词句”。

(2)简单句法开始出现,儿童说出的双词句中95%左右单词的词序是恰当的。(3)儿童开始通过句法来理解句子。

一般认为,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时期(16~18个月)、第二时期(19~21个月)、第三时期(22~24个月)。

9.简述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答: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简单句阶段,或者三词句阶段。从母语习得的角度来讲,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根据本阶段内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的差异,可以将本阶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2.5岁,第二个时期是2.5岁~3岁。

(1)2~2.5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在本阶段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说的句子的意思,并且能够按照成人所发

出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行为或者动作。大部分儿童在本阶段后期母语习得接近完成。(2)2.5岁~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

这个时期儿童语言主要有如下特点:从句子类型上来讲,本阶段儿童所说的句子仍以简单句为主,但语法结构逐渐完整和复杂;从词汇上来讲,儿童所能使用的词的数量增长迅速,常用的词类除了动词和名词之外,相对抽象的词类如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但和上一阶段相比更为抽象的数词和代词则没有什么增加;儿童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10.简述儿童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答:儿童语言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主要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制约。研究发现尽管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和阶段不变,但他们的语言发展却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上,在开始发连续音节的时间上,有3个儿童在5个月左右,而且发音数量也较多。另外两个儿童则分别早于或者迟于这个时间1个月左右。

(2)句子和词汇的掌握上,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有差异。在心理学家吴天敏和徐政援所观察的5个儿童中,有1个儿童在说出的句子长短和复杂性方面远远早于另外4个。在抽象词类的掌握方面,也有类似的差异。他们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言语发展较快的儿童并不一定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儿童快。

11.简述3~6岁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答: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对于3岁左右的儿童而言,他们的辨音能力已经发展得很好,基本上可以和成人正常交流,但因为有些音听起来比较相似,如送气的爆破音p和不送气的爆破音b,以及类似的另一对音d和t,经常让儿

童听起来感觉困惑,因为他们经常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误解成人的意思。尽管如此,相对于辨音而言,儿童正确发音的能力发展得还要相对迟缓一些。但大多数孩子到了4岁左右时,都能准确辨别出母语中存在的全部声音,同时也能准确地发出这些声音。

12.简述3~6岁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答:词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基本单位,儿童所掌握词汇量的大小、使用是否恰当,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词汇量的发展是衡量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3~6岁儿童词汇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增加,能够使用的词类的扩大以及词义理解能力的不断加深。幼儿期的儿童所掌握的词汇量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年可以增长一倍。

13.简述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答: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表现为:符号性和多维感知、理解性和情感体验、活动性和创造实践。

基本要求为:首先创造丰富的阅读环境。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与阅读特点,教师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感官,产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去阅读;多给幼儿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让幼儿做任何事情的“良方”,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心理,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整合性。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应贯穿于各种活动,如在活动室的不同区域贴上相应的文字;加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14.简述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方针。

答:(1)创设让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

这一步骤将阅读活动学习的书面语言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由地“接近”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观察自己的认识对象,获得有关的信息。当然,为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闻不问。恰恰相反,在幼儿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而实在地起到引导作用。可以说,幼儿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始观察认识活动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实际上是在幼儿自己观察、认识接触到的书面语言信息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幼儿来进一步学习理解这些书面语言信息。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每一次阅读活动均有一定的重点,事先教师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有计划地在活动中贯彻落实。除了组织讨论之外,教师在指导幼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时,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他活动形式,如表演、游戏等。只要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掌握学习的重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中使用。

15.简述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答:(1)遮挡法。

遮挡法即将画面中的某些角色与场景遮盖起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后联系进行想象和推理,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兴趣。

(2)列表记录。

列表记录是指从读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动物、物品等信息制作成图卡,放入

同一表格中进行对应或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系。

(3)符号转译。

符号转译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帮助他们建立图画符号与语言的对应关系,提高阅读兴趣和技能。

(4)巧妙提问。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缺少的指导策略。一般认为在阅读活动中可以灵活采用以下四种提问方式:层层深入式提问、难点凸显式提问、结果前置式提问、延伸性提问。

(5)联想猜测。

联想猜测即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幼儿提供阅读线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证实孩子们的猜测,再进行后面画页的观察。

(6)图文对接。

图文对接是指在部分文字旁边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或者用对应的小图片替换文字。

(7)质疑讨论。

不但活跃了阅读氛围,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简述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答:(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浅显易懂,形式上多用名词、动词等具有形

象内容的词语;句式多为短句;语体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要单纯,一个作品中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不要太多,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生动有趣,指情节发展迅速,事件过程富有趣味,能吸引婴幼儿注意。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应条理清楚。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具有教育性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即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乃至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形成的某种倾向,经过生动的表达从而给予读者的影响。

(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

(6)学前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这种快乐之美常常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现。

(7)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是婴幼儿固有的纯真心灵的流露。

(8)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来源于婴幼儿天生就具有的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淳朴的美。

17.简述学前儿童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答:(1)认知目标。

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处事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等题材,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书面语言有初步的认知,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成熟的语言;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了解书面用语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

(2)情感态度目标。

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愿意欣赏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体会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能力技能目标。

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会说、说好普通话;感知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表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扩展个人经验和想象,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的不同理解。

18.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

答:幼儿故事活动的首要问题是选材问题,幼儿故事活动所选的故事除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教育性等一般特点以外,还要考虑故事本身的一些条件。具体表现为: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按一般顺序记叙,情节具体、生动有趣,有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幼儿理解、喜欢;故事要利于训练幼儿创新思维,留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故事要有针对性。针对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关注本班幼儿思想状况,及时选择相关的主题故事进行教育。

19.简述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答: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1)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集中关注并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个全体参与谈话

共有的中心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从客观上主导了幼儿交流的方向,使幼儿交流带有了一定的讨论性质。

(2)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多元的信息交流环境、条件。

谈话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大、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

(3)具有宽松自由的交流语境、交流气氛。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无论幼儿原有经验怎样,或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谈话,他们都可以在这个范围里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4)具有较丰富、感兴趣的谈话素材。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幼儿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5)教师往往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者,但是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以间接引导的方式出现,他们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幼儿以平等的感觉,也是创造谈话活动宽松气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教师在谈话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并不表明这场谈话成。

20.简述谈话活动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答:(1)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的有效保证。

(2)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

(3)关注幼儿兴趣点,让幼儿“有话愿说”。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老师应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抓住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具体为:淡化幼儿错误、关注个体差异、适时进行指导。

21.如何组织谈话活动?

答:一般而言,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体差异。(3)围绕主题不断拓展听话思路。

幼儿围绕主题自由交谈后,教师要自然地逐步拓展谈话的思路。幼儿的谈话经验是谈话内容、方式和思路的总和,它是谈话活动目标的具体化。

22.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讲述活动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因此,讲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

讲述有一定的凭借物,是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独特之处。在讲述活动中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要:符合儿童讲述学习的需要;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

(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讲述活动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运用较正式的语言进行说话的场合。儿童在讲述活动中不能像谈话活动中那么宽松自由地交谈,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发表个人见解;说话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应该经过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要尽量注意正确性、准确性,合乎规则。(3)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是儿童言语交际的一个场合,儿童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讲述的独白语言特性,要求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

(4)讲述活动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讲述时,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而独立完整地编码。

23.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答:按讲述内容分:

(1)叙事性讲述,叙事性讲述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

(2)描述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

(3)说明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

(4)议论性讲述,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是反对什么。

按凭借物的特点分:

(1)看图讲述,在讲述活动中使用图片来帮助儿童讲述,是人们所熟知的看图讲述。

(2)实物讲述,实物讲述是以实物作为凭借物来帮助儿童讲述的一种活动,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实物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和外在的自然景物等,

(3)情景表演讲述,情景表演讲述是要求儿童凭借对情景表演的观察与理解来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

24.如何设计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答:讲述活动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由于其拥有共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时必然存在着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遵循着一个稳定的规律,它是讲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步骤和展开顺序。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是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一步骤的重点是指导儿童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以便为讲述打好认识上的基础。教师要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也可以依据凭借物的特点引导儿童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还可以依据具体活动要求引导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在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手让儿童自由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实践并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最初,可以让儿童随意讲述,不必注重主题,让儿童按照他的想象组织语言,任意述说。最终引导儿童注意讲述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想象。

25.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活动的概念。

答:听说游戏不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是由教师设计并组织的、儿童自愿参加的教学游戏。我们所讨论的听说游戏,就是由教师设计并组织的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则游戏。听说游戏具有游戏的特征。游戏与活动的基本区别主要在于:控制、真实、动机。听说游戏是一种半活动半游戏的教育活动形式。但是毫无疑问,听说游戏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由真实转向假想的情景条件,也给幼儿提供了在活动中由外部动机激发转换为内部动机的机会。

26.简述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1)在游戏中包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在听说游戏中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有一定的特殊之处。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

教育目标具有具体、练习、含蓄的特点。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游戏规则。凡是听说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听说游戏中的规则并不是凭空制定的,而是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语言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而成的。当幼儿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在这样的活动中就能练习幼儿的听说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幼儿园听说游戏的活动兼有活动和游戏的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入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听说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27.听说游戏的组织步骤包括哪些?

答:(1)设置游戏情景。

在听说游戏刚刚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用来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

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要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用语言解释和用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告诉幼儿游戏的基本规则、步骤和要求。

(3)教师引导游戏。

继交代游戏规则之后,在幼儿已初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听说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

的过程。

(4)幼儿自主游戏。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活动,幼儿已打下了良好的独自开展听说游戏的基础,因而可以在准备状态十分充分的情况下进入幼儿自主游戏阶段。

28.什么是双语教育?

答: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培养其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29.我国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对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概念理解的偏差,主要表现如下:

认为双语教育就是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就是单词教学;认为英语比母语重要,忽视母语学习的重要性,本末倒置;认为英语教育可以开发智力,认为学习英语越早将来的英语成绩就会越好,认为单词背得多就是英语学得好;不重过程,重结果。

(2)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的偏差;教材难以抉择和把握;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育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模式落后;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3)社会环境方面的不足之处:

双语语言学习环境的缺失、理论研究薄弱。

30.简述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目标。

答:(1)萌发对英语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有参与英语活动以及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愿望。

(2)初步掌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最基本的英语表述,具有用最初级的英语进行日常口语交往的技能。

(3)通过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特别是右脑潜能的开发。(4)通过英语活动扩大视野,培养开放的心态,为最终产生对英汉两种文化的认同打下基础。

31.简述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基本方法。

答:(1)直观感知法。

直观感知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2)示范模仿法。

教师通过规范化的英语,为儿童提供英语学习的范本,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纯正的英语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

(3)游戏兴趣法。

游戏兴趣法是教师通过运用游戏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活动,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型的一种方法。游戏兴趣法的突出特点是游戏性和趣味性。

(4)活动练习法。

活动练习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让儿童多次练习同一个言

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型等)或训练儿童某方面口语技能的一种方法。(5)角色表演法。

角色表演法是组织儿童扮演各种角色,表演英语儿歌、歌曲、故事、短剧等内容,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6)情景交际法。

情景交际法又叫“功能法”,是教师利用生活中自然的情景或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景,引导儿童进行交往交际,练习英语对话,提高口语水平的一种方法。(7)全身反应法。

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

(8)直接沉浸法。

直接沉浸法也称为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法。它是一种以英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儿童直接“浸泡”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英语学科教学与使用英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

32.简述学前儿童双语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答:对于一节英语教学活动来讲,教学程序应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进行的活动一般是教学活动前的热身。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激活幼儿大脑兴奋中枢,激起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使幼儿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良好状态,为幼儿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2)呈现阶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的: 1、让幼儿对故事图片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培养其语言复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2、在看看、听听、玩玩、讲讲等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二准备: 图书(人手一册)录音纸偶桌面玩具(立体、平面) 三过程: 1)幼儿自己阅读。 幼儿阅读图书,教师观察。 幼儿主动提问。 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来问老师。(幼儿提问,其他幼儿能回答的尽量让幼儿回答) 2)老师准备问题: 三只小猪本来是住在哪里的? 妈妈为什么要叫小猪们出去自己盖房子? 什么叫草屋? 砖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大灰狼从烟囱里爬进去,猪兄弟们为什么要害怕? 3)围绕重点讨论: 你们觉得哪间房子?为什么?(巩固词:坚固) 你们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完整的书面语言。 4)幼儿自由选择游戏。 逐一介绍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及答案(精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 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2.日常交谈 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 4.自然观察法 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 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 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 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 设计思路:(3分) 活动目标(5) 活动准备(3分) 活动过程(7分) 附故事:《开小船》 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 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 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Word编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B)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答: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境讲述、绘图讲述、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图文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2.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语用能力的获得 3.关于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4.关于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大致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5.谈话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是间接引导 6.属于基本语言教育内容范围的是看图讲述活动 7.学前儿童说出的复杂句包括三类: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连动句和兼语句 8.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的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10.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四范畴”理论中包括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11.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平衡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12.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是哭叫 13.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属于倾听行为中的有意识倾听 14.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错误的 ...做法是与幼儿交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1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语言最初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增强思维的范围、广度和速度 16.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要贯彻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注意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17.下列语言教育目标中,属于谈话活动目标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 18.谈话情景的创设应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19.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是讲述活动 20.组织幼儿仿编诗歌和散文时,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准备、讨论与示范、串连与总结以及幼儿想象与仿编 21.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2.儿童语义获得中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 23.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的结束方式是游戏 24.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25.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 26.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结局 27.早期阅读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28.在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为:画图、涂写以及类似书写、连串类似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

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篇学前儿童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与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 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 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岁儿童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 种因素 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 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 日 ●(1)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题(一) 一、 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判断正确3分,给出依据7分)。 1.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施中可以相互代替。 2.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应把识字教育放在首位。 3. 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 二、 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 幼儿园通常所开展的讲述活动一般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 A. 有一定的凭借物 B .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D ?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 学前儿 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 ) B. 个别化的语言教育内容 D. 特殊语言教育内容 )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 4. 前语言阶段是指儿童从( )。 A. 出生到1岁左右 B. 从1岁到2岁左右 C. 从2岁到3岁左右 D. 从3岁到4岁左右 5. 不属于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 A. 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B. 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C. 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D.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直接引导的作用 6. 儿童观察小兔子后将其特点讲述出来是( )。 A.实物讲述 B. 看图讲述 C.剪影讲述 D. 情境讲述 7.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 A.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B.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C. 创设游戏情景一一教师引导游戏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D. 教师引导游戏一一创设游戏情景一一交代游戏规则一一幼儿自主游戏 A.单词句 B .电报句 C .完整句 D .复合句 在活动设计与实 A.渗透性的语言教育内容 C.集体语言教育内容 3、处于句法结构发展( 、“我要球球”

2016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其20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 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 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 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 意。( )

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15秋100分答案

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一般认为,儿童从()岁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A.1-1.5 B.2-3 C.3-4 D.. 4-5 正确答案:B 2. 学前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采用了理解句子的()。 A.语义策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B.词序策略 C.语法策略 D.非语言策略 正确答案:A 3. 渗透的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学前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 A.语言运用 B..语言交流 C.语言理解 D.语言表达 正确答案:B 4. ()不是听说游戏中所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特点。 A.练习性 B.含蓄性 C.广泛性 D.具体性 正确答案:C 5. 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形式和()等方面的发展。 A.语音和语法 B.语言内容和语法 C.语言运用与语言内容 D.语言运用和句义 正确答案:C 6. 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 B.书写的技能 C.纠错能力 D.辨字能力 正确答案:A 7.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 A..很难在游戏活动中进行 B.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C..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D.只能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 正确答案:C

8. 下列关于听说游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听说游戏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 B.听说游戏是教师设计来组织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则游戏 C.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 D.听说游戏带有明显的自发言语的特点 正确答案:B 9. 不承认一般认知能力之外还存在一个特殊的语言能力,认为所谓的“语言能力”来源于认知发展的是哪项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先天论 C.认知相互作用论 D.社会相互作用论 正确答案:C 10.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 B.前绘画经验 C.前文字辨认经验 D..前图书阅读经验 正确答案:D 11. 在谈话活动中出现谈话内容中断的时候,想延续谈话,则谈话者可采用()。 A.修补的方法 B.轮流的方法 C.传递的方法 D.导向的方法 正确答案:A 12.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正确答案:B 13. 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岁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作准备 A. 1 B. 1.5 C. 2 D. 2.5 正确答案:B 14. 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仿编、想象讲述和()。 A.儿歌背诵 B..歌曲表演唱 C..诗歌朗诵 D.故事编构 正确答案:D 15.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A.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 B.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C.设置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

一、填空题: 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 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0.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 4页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学前教育语言领域教案

学前教育语言领域教案 【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 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 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 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 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课程总学分:4【篇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语言教育整合观 美国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卡洛乌尔福克提出应将儿童语言学习视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包括语音、语素、句法、语义、语用;语言内容认知范畴,包括符号化、表征、概念化、记忆、感觉、知觉;语言表达范畴,包括说、写、语言制作、理解和言语感知;交际环境范畴包括内部交往的需要、愿望与外部的自己和强化。 整个模式强调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交际环境那个范畴 总之,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语言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执行整合的观念。 (二)完整语言教育观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强调真实的语言情境;强调语言不是独立系统,而是和认知、情绪、经验、学习欲望等密切相连。(P156第二段) (三)交往能力的培养 根据完整语言教育观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的学说,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应重视日常交往,即通过日常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P157第二段)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言语习得的根本动力来自为生存而交际的活动,强调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所处的社会相处作用的环境。这种理论使研究者跟为关注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P157第五段四五行) (四)叙事性只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学化倾向 文学与语言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一向占有重要位置。 例如儿歌从儿童内心出发,反映儿童生活、思想、感情、语言亲切、节奏鲜明。它具有以下作用: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愿望;培养儿童最初的美感;形成语言符号系统;培养儿童语言的连贯性;正音。(P159) 文学作品学习能够是儿童学习成熟的语言,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并得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启示。而叙事性智能理论则告诉我们以叙述性的结构方式来学习,对儿童来说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教学计划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计划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分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是专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通过见习与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将来学生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本学期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要求,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更新,用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联系各自学科实际,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学习研究的欲望。在书香中成长,在网

络中成长,在案例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并且要多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留心。 二、有效的教学。 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言教育,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语言教育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语言教育的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语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语言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在每单元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命题,学生亲手做出与主题有关的事物。然后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可以是制作过程,也可是与此有关的小故事、寓言等,目的是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培养,通过现在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学会讲故事的技巧,为今后工作中讲故事奠定基础。 四、学生的配合。 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一直注重学生语言教育的运用,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前词语发声阶段) 2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是指(语言内容的发展) 3 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 4 关于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 5 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 6 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规范语言) 8 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理解语言符号) 9 在听说游戏的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旁观者地位) 10 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素包括流畅性、言语速度和(言语节奏) 11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活动结构的研究) 12 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倾听) 13 讲述活动为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相对正式的) 14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属于(前图书阅读经验) 1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16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17 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18 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目的性) 19 关于讲述活动如何提高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感性) 20 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议论性讲述). 21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括(情感控制能力) 22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设置游戏情境) 23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集成功能) 24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5 早期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书面语言) 26 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7 学前儿童先学会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属于(双语延时学习) 28 与自闭症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回声式语言) 29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评析性倾听能力) 30 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受到(儿童发展规律的制约) 31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32 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3~4岁)。 33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