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doc

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平行四边形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例题引路。

出示例1。

出示例2。

二、自学例3。

出示例3。

三、练习。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及创编练习。

四、课作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及提高题。

五、家作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练习。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2、观察例1,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1、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自学导学单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观察,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②沿高剪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③小组讨论。

①独立完成。②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 X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 S=ah 媒体呈现方案课件示例 1 课件示例 2 课件示例3、导学单、讨论题创编练习提高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例题引路交流例4。

自学例5。

出示例5。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学导学单三角形底cm 高cm 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长cm 宽cm 面积cm2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三、练习。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6—9题及创编练习、提高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作完成《补充习题》相关习题及提高题。

六、家作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练习。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小组讨论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例4 出示例5 出示导学单出示提高题和创编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以上。

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回顾知识,

夯实基础。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

画一画。

说一说。(第16、17题)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练习第一关选择题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第三关智力冲浪思考题。

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

五、课堂作业。

计算练习。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量一量、再计算。(练习二12、15题)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学生闯关练习。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练习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回顾练习及相关导学单出示变式练习及相关导学单出示综合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四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

调整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三.自学例7。

自学导学单。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四、基本练习。

五、课作《补充习题》练习。

六、家作《练习与测试》练习及拓展应用。

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小组交流。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

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梯形的面积是( ). 学生交流

字母公式s=(a+b)×h÷2 学生练习交流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梯形

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复习习题出示例6 出示例7 出示基本练习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五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二、整体练习,解决问题。

(一)

基本练习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4题。

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5题。

完成数学书本18、19页第6、7、题。

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8题。

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9题。

(二)变式练习一个梯形的装饰板,上底12分米,下底18分米,高1米,两面都要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2克,共需要多少克油漆?一个直角梯形,将上底延长12厘米后就变成了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课作《补充习题》练习。

四、『提高题』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2平方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五、家作。

《练习与测试》练习。

2.阅读小数报相关内容。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认定本课目标。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学生交流。

学生操作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出示变式练习出示提高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六课时认识公顷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知道1公顷=1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比划1米长度,并在操场上体验1米的长度。

2.出示导学单组织学习。

3.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4.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5.口答简单换算。

7公顷=()平方米 3平方米=()公顷 1公顷=()平方米 2平方米=()公顷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

基础练习完成“练一练”;

练习三第1—12题。

变式练习练习三第13题四、课作《补充习题》练习。

五、『提高题』开发商广告小区简介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8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小明他们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米,宽约1米。请你帮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口算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以1平方米推想;

以一个教室的大小推想;

以熟悉的地方体验几公顷。

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换算的?学自主生练习。

学生独立练习。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设计认识公顷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平方米媒体呈现方案出示旧知回顾练习出示导学单出示相关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七课时认识平方千米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知道1平方千米=1平方米=1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

1.欣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单位换算。

3平方千米=()公顷 6公顷=()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4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提高题有两块地,面积都是.64公顷,一块是长为1米的长方形,另一块是正方形.这两块地中哪块地的周长长些多多少米 5、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五、家作。

导学单

(1)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认识公顷 1公顷=1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媒体呈现方案出示预习作业出示例题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八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 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复习。

自学P21 例1。

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一练、练习四第1、2题、创编练习、提高题。

四、巩固内化作业。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导学单1)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举例并解答。

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前置作业出示例 1 出示导学单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九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75%以上。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复习铺垫。

二、自学例11。

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导学单

1.把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分成几类?如何明显地区分开来?2.有顺序地数出整格的个数,不满整格的如何处理呢?可以阅读数学书第22页卡通的方法。

3.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数法。

三、练习练一练、练习四第9题、创编练习、数学阅读、思考题。

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五、课堂小结。

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如何区分整格和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3.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交流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理解估计面积在一个范围内的合理性。

学生练习。

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复习作业出示例题11 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十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回顾。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适应练习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拓展练习练习四4-7题。

三、实践活动,拓展提高,完成创编练习。

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五、课堂小结。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1)小组合作将图形分一分、补一补,说说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 2.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实践测量相关数据。

4.计算小组合作计算中队旗的面积。

5.交流全班交流数据,总结成败的原因。

学生回顾交流。

学生练习。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知识回顾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十一课时《整理与练习(1)》

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回顾与整理知识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练习与应用”第2题。

比较练习。

综合练习“练习与应用”第3题。

提高题。

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五、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依次找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两个两个地比较,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分组整理。

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按要求展开练习。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媒体呈现方案出示知识整理单出示提高题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十二课时《整理与练习(2)》

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

调整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

示自主学习单,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

四、提升练习创编题、提高题。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六、课堂小结。

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哪些地方有疑问、有困难?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有哪些疑问?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生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组内派代表提问。

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根据交流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1公顷=1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媒体呈现方案出示预习作业出示例题出示练习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十三课时《整理与练习(3)》

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探索并掌握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测量并计算有关物体表面的面积。

启发学生能联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钢管根数的计算方

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加以巩固。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

交流书本P27第1题。

二、探索与实践。

自主学习1。

自主学习2。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与反思。

五、完成思考题。

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估计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2本不同的练习本,不同的摆法,前面的面积一样吗?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学生练习。

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的要求把2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前面长方

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使前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量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同桌之间说,如何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同桌合作测量出这些数据。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练习。

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1公顷=1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基本练习出示自主学习单出示思考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课题第十四课时校园绿地面积执教日期执教班级五()班教学目标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活动集体备课后的调整一、复习铺垫。

二、提出问题。

三、实地测量。

四、汇总分析。

五、回顾反思。

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测量记录表如何设计的?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自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顾。

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小组制定方案。

制定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表。

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拿着记录表实地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统计表。

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校园绿地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X 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 2 1公顷=1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公顷=1平方米媒体呈现方案出示回顾提纲出示导学单出示记录单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 程。 2.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新的解决问题 策略。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 单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300米,5分钟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PPT动态演示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一)阅读与分析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

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去找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相关信息,将其摘录下来,为后面分析问题,找到解答问题的相等关系做好铺垫。)2.直观演示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根据提意直观演示一下这题,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表演是否符合题意?(学生演示) 师:从他们演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出发到相遇时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两人都用了相同的相遇时间? 3.师:这道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 —两手演示体会一下”“相遇的”含义) 4.师:这道题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吗?(单位换算) 5.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二:分析与解答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图作品 师:我收集了几位同学的画法,你能看懂他这幅图的意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评价一下他画的图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的原生态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2.师:画线段图可以很简洁的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那我们一 起再来画一遍好吗? 3.师:根据黑板上的画图和自己的做个比较,完善自己的画图。

初一语文下《第六单元 30 狼》优质课教案1

30、狼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水平目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仅仅)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3)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4)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 (5)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6)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7)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解方程(一)》课题解方程(一) 解读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设计首先采用“先试后教,先做后说”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复习天平平衡的原理入手,产生质疑,然后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师生共同探讨解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探索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采用逆运算来解方程的经验,对于今天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再加上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内容标准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 重视概念及原理的教学 4 重视解决实际问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5 注意掌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6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7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能力目标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自觉检验 的良好习惯。 知识目标 根据等式的性质,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学资源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方法解读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纸盒海洋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猜球游戏:出示一个纸盒,让 学生猜里边有几个球。提问:你 们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球 吗?那怎么办? 2、加入一些提示信息,你能猜 出盒子里有多少球吗?(课件出 1、学生可以任意猜。同时 发现没法准确说出盒子里 有几个球,可以用字母表 示盒子里球的个数。 2、观察汇报:左边盒子里 有x个球,右边有3个球,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简单的周期 设计:胥艳 教学内容:简单的周期(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认识周期现象。 1、课前小游戏,速记PK赛: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速记PK赛,男、女生按性别自然分成两组,男生记忆蓝色数字,女生记忆紫色数字,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棒! 我宣布女生获胜!(观察男生表情) 有疑问吗(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简单的周期。(揭示课题:简单的周期)

2、前一阵是国庆节,看,公园里装扮起来了,我们一起去公园里看一下(课件出示)漂亮吗? 五颜六色,确实挺漂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 (1)谁先来说一说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同桌之间说一说) 每3盆花一组,每组按蓝、黄、红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 (2)彩灯的规律呢 (3)最后彩旗的规律呢 3、教师指出:像彩旗、彩灯、盆花这样以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每一组的个数,叫做周期。 4、说一说: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 二、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找出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1、以彩旗为例,在图中,我们只看到13面,照这样下去,(1)第16面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思考的 同桌相互说说,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画一画,可以数一数,可以计算) 第26面是什么颜色 2、我们还以彩旗为例,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独立思考后,抽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见课件练习 2、先圈一圈再说出第三十二个图形是什么 3、试一试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迁移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4=30×40=300×40=300×4000= 2.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3 0.46×20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安排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呈现例3情境图。 (1)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一说2.4×0.8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宣传栏的面积”导入,既复习了计算面积的知识,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问题。) 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所以积大约是2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列竖式计算之前先估算,为笔算的结果确定大致范围。) (2)猜一猜,尝试算法。

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3)试一试,体会算理。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形: ①2.4米=24分米 0.8米=8分米 24×8=192(平方分米) 192平方分米=1.92平方米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把2.4米和0.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解释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2.4和0.8分别看作24和8,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92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图。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现在的积除以100,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4)验一验,确定结果。 通过推理,我们验证了2.4×0.8=1.92,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是2平方米左右。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 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 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 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 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 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 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 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 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 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 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 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 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 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 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 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

小学五年级数学《2、5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数学《 2、5 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2、 5 的倍数的特征》是学好找因数、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 《2、 5 的倍数的特征》优秀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教学目标: 1、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 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 5, 5 是 30 的因数或 5 是 1 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 2 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 5 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老师分别将 2 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 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 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 ?今天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 2、5 倍数的特征 )。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 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 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 )2 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 2 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 2,4, 6, 8。) 2、举出几个 2 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 2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 2, 4, 6, 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 2的倍数的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 2、、、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 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 33,355 ,123 ,8089 ,655 ,881 。 偶数有: 98,988 ,0, 3678 ,1000 ,5656 。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 2 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 ?”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 ?”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 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

初中语文七年级《狼》优秀教学设计

《狼》 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 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多角度地阐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四、课前预习:

1.查找作者蒲松龄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五、课堂学习: 一、引言揭题,积累词语 请同学们说说带“狼”字的词语,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狼历来都是反面形象的代名词。今天让我们感受一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能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及“立体教学法”提倡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立体交叉”、“综合利用”等教学手段,把图片和音乐作为本文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课伊始就全情投入,取得“成功一半”的良好效果。说带“狼”的词,一是先入为主,暗示本文的主旨,二是潜移默化,强调积累的重要。 二、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温故知新: 翻译句子:缀行甚远。 而两狼并驱如故。 乃悟钱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2、请大家以“狼”的角度与口吻,根据这四句话,复述故事情节。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案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用6课时进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案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案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案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案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案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 5 (3)示范: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学们,认识它吗? 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棱长为9厘米的大正方体) 提问: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这样一个大正方体。要用多少块? 3、如果给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请你仔细观察,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分别会有几个面被涂上色?每个小正方体被涂色的面一样多吗?如果根据涂色的面的不同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没有涂色的) 师: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呢?如果让你来数,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很难数出。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比较简单的图形,探索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好吗? (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出示例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各需用多少块?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这三个图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问题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出示表格 先来研究这个最简单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是几厘米? 板书:棱长 2 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这个大正方体需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8个) 现在如果老师把这个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的表面全部涂上颜色,每个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色?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幼儿园大班绘本《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优质课教案说课材料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8)》优秀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8)》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谈话引入 (一)复习铺垫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14×12.5×0.08 5.28×99+5.28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3.8×3<□ 1.78×3.98<□ 2.5× 4.12>□ 6.1× 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二)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用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紧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后进行教学的,在新课伊始安排了两个“复习铺垫”内容。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二是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为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做适当的知识铺垫,为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二、解决问题,形成经验 (一)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叙述题目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图文叙事: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2袋大米和一块肉,还想买一盒鸡蛋,看看剩下的钱够不够。 3.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条件:①妈妈有100元钱;②每袋大米30.6元,买了2袋;③肉每千克26.5元,买了0.8千克。问题: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 4.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 (1)题中有这么多的信息,这里的“30.6元”“26.5元”“10元”“20元”都是单价,这里的“2袋”“0.8千克”都是数量。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示、整理这些信息可以更容易让我们看清楚这些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 《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 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 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 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 桂园中学林慧渊 导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联系现实生活,领悟文章意味深长的寓意 3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重点:理解、积累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 难点: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改写文章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奇异的“狼”的故事,我们今天先来掌握字词、疏通文意,了解这个故事,在这基础上,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它进行改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精彩。 二、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节奏。 1字音 2节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竞赛背诵。 四、试译重点句子。在译句基础上进行对比,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以及特殊句式。 (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停止) 通假字:“止”通“只”,只。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在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名词,敌人,在文中指屠户。)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6)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多义词:敌、意 (7)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原意为狗,在文中是指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8)一狼洞其中。(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原为名词,在文中活用为状语,意思是从隧道。) 词类活用:犬、洞、隧 (10)止增笑耳。(罢了)(《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股:大腿。而“尻”才解为“屁股”。)(《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起走。”) 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耳、股。 (12)投以骨。(应该是“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这是一个倒装兼省略句。)特殊句式:投以骨。 五、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提问: 1,在1至4段各用一个动字来概括屠户与狼的情况。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观察文中屠户与狼的动作与神态,体会屠户与狼的性格特征。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 屠户:勇敢、机智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回答。 (1)“屠惧,投以骨” 之后狼的跟踪停止了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这时屠户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面对屠户的防御,狼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作者怎样评价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你在阅读后得到了些别的启示吗? A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B人比狼更有勇气、智慧与力量。 C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小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形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选学具。(学生课前准备好纸和剪刀)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018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 多边形的面积 课时: 共9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王莹/二七区祥云路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多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其面积。而且,在前一课时中,学习了用分割法或者移多补少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但由于过去的教学中对估算不够重视,或只重视估算知识点的教学,忽视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每个问题必须进行精确计算,认为估算不能解决问题,对估算不容易接受。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能比较清

楚地描述自己数格子估算面积的过程。 2、能够借助方格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想到,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估计面积,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能够灵活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内交流后,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是如何利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出树叶的面积。 2、在老师引导下,能够想到在方格纸上把树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并描述具体的估计方法。(如割、补、半格、添加、舍去等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数格子和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学生已经经历了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并已经会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此类内容,所以主要是利用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 2、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分析解决——练习深化——回顾反思。 3、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难点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规则图形进行面积估算。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检验发现这个活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文言字词,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3、联系生活体验,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重点: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启发诱导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课导入。文言字词回顾:洞、隧、犬、止、敌、意。上节课,我们简要了解 了《狼》这篇文章的作者,疏通了文义,今天我 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开端一发展一高潮(结局); 屠户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线索:狼 三、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合作探究: 1. 文中的狼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2.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1)、凶恶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2)、阴险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面对狡猾的狼,屠户又是怎么应对的?表现出什么样的素质? “投以骨”、“顾”、“奔倚”、“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 等; - -机智、果断、勇敢 4. 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用:画龙点睛, 揭示文章主旨。 5. 文章主旨:嘲笑了凶恶贪婪、阴险狡诈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深层感悟:(学生自由表达) 1. 学了这个故事,狼和屠户分别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 作者所说的“禽兽、仅仅指狼吗? 五、小结: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六、拓展延伸:有人说狼食肉是本性,不是凶恶贪婪,文中的狼有智慧、会协作,你怎么看待呢? 七、作业:1.将本文的文言字词整理在课堂笔记本上。 2.发挥想象,将屠户遇狼投骨的过程写具体,丰富屠户的心理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