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论述题整理

毛概论述题整理

毛概论述题整理
毛概论述题整理

第八章

1、怎样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②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③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

④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措施:①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

分配的调控作用;

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④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5、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6、十八大提出要树立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新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

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7、怎样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①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三个方面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④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②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是研制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9、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行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②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③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11、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③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④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⑤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2、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以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13、如何理解培养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②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③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4、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①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两者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

②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把涉及国家、公民、社会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15、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16、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坚持综合治理。

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以国家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第九章

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两制并存

③高度自治,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系希望于台湾人。

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重大意义

①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19、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的强烈期盼。

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20、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五点重要主张)

①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②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③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④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2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③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④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兴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2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兴国际关系

①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经济上要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

②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坚持正确义利观,重视各大国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事业。

③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④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十一章

2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说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①我国是一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③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完成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他的庄严使命;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③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27、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①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新的基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②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十二章

28、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①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为加强党的领导应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①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②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③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0、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①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②在半个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

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成人高考必看毛概论述题汇总

成人高考必看"毛概"论述题汇总(二) 1、试述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1)帝国主义不容许。 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 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试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具备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发展一直很慢,但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比较迅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品输入量减少,出口量增加,中国外贸逆差额逐年下降;中国近代工业,其中主要是轻工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资本集中趋势日益明显,拥有千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开始形成。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社会力量。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沿海开办企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60年代起,在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企业中,诞生了中国第二批产业工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已达200万人。 ②中国工人阶级比资产阶级资格更老,反帝反封建更坚决。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毛概简答题(必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或前提)。(二)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二,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2),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

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问题详解

2015年10月 26/3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7/3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容是什么? 答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围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8/33: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9/33: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0/33: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案 (1)中国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案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

毛概_考试__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 1、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3、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根据我国国情及其它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全局的大事。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忽视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要争取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帮后富,协调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到20世纪末,第二个大局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不仅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谈谈你对这段话的体会。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9、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

2019-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毛概开卷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是毛概考试常见的题目,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毛概开卷考试的论述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⑴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是处于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⑵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国富民强、民族振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走上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勃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⑷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⑸改革开放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概论述题整理

第八章 1、怎样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②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③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 ④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措施:①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控作用; 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④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5、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6、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

毛概论述题重点复习资料精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基本内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②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同时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面还有许多不确定的 因素。 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 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 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这一道路的开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重要启示? 必要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所以中国革命的 主要斗争形势只能是武装斗争。二是大革命失败后敌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三是近代中国革 命性质决定必须从农村发动武装。因为是无产阶级革命,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重大意义: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大学毛概考试简答论述题重点汇总

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A、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B、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C、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为什么必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毛概考试论述题整理版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答案: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阐述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人力量对比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与马克思、列宁使用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衔接革命和建设的各阶段。(长期的适应性)人民民主专政不仅适应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实际和历史阶段,而且适应我国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扩大人民民主范围。(民主的广泛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包括了一切革命的阶级,特别是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则是包括了一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建设者。 第三,概念表述更科学准确。(概念的科学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直接表达了其中两方面的内容,即民主与专政。有利于在实践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有利于防止再发生过去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作为专政对象。②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时期,并承担不同的任务。③人民民主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7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2.首先,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归根结底是国家政权问题。其次,人民民主专政又是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革命经验的结晶。再次,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达到这一纲领性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这个纲领的政治保证。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第一,提出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第二,提出了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第三,强调了务必防止骄傲情绪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问题,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指明

毛概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意义及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意义: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3、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成功实践,给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特点:1、鲜明的民族性2、强烈的时代性 3、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并不表明历史的后退,恰恰是历史的伟大进步。因为我们的认识在发展,社会实践在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向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具备了客观和主观条件。这也正是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政治品质的表现。正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善于理论创新,在八十多年的征途中先后进行了三场伟大革命,先后找到了三条正确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3.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精神基础上,深刻理解市场积极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

毛概考试重点简答题及答案

毛概考试重点简答题及答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饿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句话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而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也就是说,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相区别,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相区别。 ③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那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②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 3、谈谈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