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佛山一模漫画作文“‘四大名著’新解”标杆作文

2017年佛山一模漫画作文“‘四大名著’新解”标杆作文

2017年佛山一模漫画作文“‘四大名著’新解”标杆作文

【原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年佛山一模)

——根据尹正义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画中有四棵大树,四棵大树分别写着《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树上枝叶稀疏,只长着几片树叶,每棵大树分别有一片叶子,上面写着“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

结合漫画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漫画的整体内容可表述如下:四棵代表着古典文学经典名著的大树长出了“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等一些与众不同的枝叶。本幅漫画,考生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可有不同的立意。

角度一: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有个性化的认识,《儒林外史》看到“营销学”,《西游记》看出“管理学”,《红楼梦》里有“公关学”,《三国演义》里学习“策略学”等等。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作品里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收获。

角度二:古典文学名著博大精深,本身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营养。即使是在新时期,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当代人提供借鉴,产生新的实用价值。考生可据此立意,谈古典文学名著的实用价值问题。

角度三: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范畴,可以进行学科的跨界和贯通,体现出名著解读的新思维和新角度,让名著在新时期产生新的价值。考生可据此立意,谈如何利用新思维,从新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古典文学名著的问题。

角度四:与角度一二相对,考生也可以对这种跨界解读的方式持否定态度。有部分人仅从狭隘角度出发对古典文学名著进行理解甚或肢解,断章取义,管理学的只看见名著的管理学,策略学的只看见名著的策略学……抛弃了名著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以上角度和立意,只要言之有理,均符合题意,彼此间没有优劣之分。

除围绕漫画内容阐释观点外,考生还可以从漫画的含义出发进行适当的拓展。

角度五、从古典文学名著的实用价值出发,考生可以拓展到书籍、学科乃至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读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还要结合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其实用功能,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角度六、从古典文学名著解读的新思维、新角度出发,考生可以拓展到人和社会的发展

问题。一个人,一个社会,如果在某一方面的成长、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难以实现自我突破,可以考虑在其他方面另发新芽,获得新的生长空间。

考生不能无视材料(漫画)的存在,全文毫不提及漫画内容,不能全文不联系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阅卷标杆文】

1、传统“大树”应长“新叶”(58分)

漫画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幅景象:一棵名为《儒林外史》的树上长出了营销学的新叶子;《西游记》的树上长出了管理学的叶子;《红楼梦》的树上长出了公关学的新叶子;《三国演义》的树上长出了策略学的新叶子。对此,我深表赞同。

在传统名著的大树上,结出全新的非传统的叶子,其实质是对传统名著内容的深度解读,有利于加强读者对传统名著的理解与认同。《三国演义》讲述了众多战场上、人际上的“权谋之术”,蕴含了众多关于为人处世的策略与智慧,如赤壁之战中孔明草船夜渡,教会我们要灵活处理的策略;《红楼梦》中晴雯能在大观园中与各人相处融洽、游刃有余,体现了现代公关学的智慧。《西游记》中唐僧可携性格迥异的徒弟三人完成西天取经,何尝不是体现了管理学的智慧?《儒林外史》无不闪烁着营销学中精华。黑柳彻子曾说:“世上最美妙的事莫过于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带着全新的目光去阅读传统名著,自可发现传统名著中全新的闪光点,加深了我们对其理解。

在古代名著的大树上,结出现代教育学的“叶子”,实质上是对古代名著教育功能的延伸,有利于促进古代名著对学生现代化发展的导向作用。在《三国演义》教会我们团结协作、用头脑处理事情的传统教育意义上,将其延伸至策略学领域,更好地发挥了《三国演义》对于学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红楼梦》在为我们展现清朝封建大家族生存境况的传统教育意义上,往公关学方向延伸,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处世为人;《西游记》在惩恶扬善的传统意义上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优化管理;《儒林外史》在批判、讽刺封建礼教制度的传统教育意义上,往营销学延伸,教会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营销”自我。可见,传统“大树”上长“新叶”可以有效促进读者现代化发展。

在传统名著的“大树”上,结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叶”,实质是在现代社会中挖掘传统文化优秀内涵,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三国演义》权谋之术基础上,赋予其策略学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人们对《三国演义》背后文化价值充分挖掘,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赋予《红楼梦》公关学的合理内核,也有助于“红楼”文化品牌的发展;让《西游记》长出管理学的新叶,促进“西游”文化产业发展;《儒林外史》中赋予其营销学内核,亦是如此。可见,传统大树长新叶,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梁漱溟先生曾说过:“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让传统大树结出新叶,正是推动文化复兴的有力手段。传统“大树”应长出“新叶”,方可继续茂盛。

【得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20分=58分。

【点评】文章审题准确,题旨鲜明。结构清晰,思路顺畅。文章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立意很有思想深度和高度:“传统大树长出新叶实质是对传统名著内容的深度新解读”论点有深度;“是对古代名著教育功能的延伸”论点很独到;“是在现代社会中挖掘传统文化优秀内涵,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论点有高远宽阔的视野。对名著的论据分析很有深度很准确,很有说服力,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文章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运用娴熟,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经典语句的引用以及对名著的分析,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文章开头“对此,我深表赞同”表意稍显笼统;2段与1段事例的勾连虽然可以逆接,但作为试场作文,还是顺接为宜。

2、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56分)

《儒林外史》中有营销学的奥妙,《西游记》中有管理学的精华,《红楼梦》中有公关学的智慧,《三国演义》中有策略学的玄机……一本本看似死板古老的经典,却可以挖掘出如此多可服务于现代的宝藏,如此观之,对待经典,我们应该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传统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人类社会恒久不变的智慧与价值。卡诺维纳曾经说过:“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他能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经典不

同于时下喧嚣的网络文学,只有昙花一现,它是一种可以穿越千百年岁月仍不褪本色的传奇。在这些经典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与当代价值观相契合的某些精华,这便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我们仍可以从《论语》中学到“以和为贵”“天人合一”,我们仍可以从《墨子》中学到“兼爱非攻”,我们仍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学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典不单纯是一种只能被欣赏的文学作品,它应该被汲取精华,重新吸收。

用经典中的精华服务当下,不仅能使经典重新焕发出生机,更能使社会获得进步,人类获得发展。正如漫画中所展示的一样,我们可以从《儒林外史》《西游记》这些经典中学习到营销学、管理学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利用,是极富创造意义的。而唯有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赋予经典以现代的意义,方能使经典的生命延续下去而永不褪色。2016年春晚,谭维维与陕西华阴老腔艺人的跨界合作技惊四座,摇滚与经典戏剧的相结合使得鲜为人知的传统显得如此青春。而在传统中挖掘出可以被现代利用的知识财富,让传统服务于现代,社会也会在传统经典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经典式微,而重拾经典,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重拾经典,不是重回当时的年代,也不是抱着经典死记硬背。而是从经典中找到适合当代发展的精华并加以应用,这才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正如乔布斯在禅学经典中找到可以净化心灵的良方,正如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引用孔子的“以和为贵”“四海一家”而赢得国际交口称赞,对待经典,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眼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取精华与经典,造福祉于当下,我想,这才是传承和发扬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

【得分】内容18分+表达20分+发展18分=56分。

【点评】本文有三大优点,其一、审题准确,主旨明确。开头段落笔便用“奥妙、精华、智慧、玄机”四个词语浓墨重彩地将漫画中四部经典蕴含的时代元素呈现出来,随之以“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作结来统率全文,鲜活有力;其二、思路流畅,语言精当。主旨与段旨呼应清晰,段首与段尾圆合自然,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能力;其三、用例立体,支撑有力。如第二段引用卡诺维纳“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他能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指出传统名著的精华仍是主导价值;第四段“乔布斯在禅学经典中找到可以净化心灵的良方”以外国当代名人为例使得名著的现代价值更有说服力。

3、勿让名著过于功利化(54分)

四根根系发达的大树上写着四本明清时期的传世名著,然后所谓的“枝繁叶茂”不过是长出了营销管理等商业学问。一幅漫画,引发人们思考名著传承发展中的问题。

名著之树长出成功学之叶,无疑是功利化的世风所致。过分关注其物质启示,助长了急躁冒进的风气。本来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名著应当枝繁叶茂,催生出诸多国学研究、历史家训等风流之学,或是对时代的批判,或是对文本的反思,都不会仅仅有公关、策略这些刺眼的标签。曹雪芹在写黛玉葬花时,可否想过工于心计的学问,三国战场上的风云变幻、诡谲难测又岂是“策略学”三字尽括的了?物质与精神的产物并非不可,但正如《斯通纳》言尽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面对自我时的精神世界,而非展现在外的物质水平,过分追求物欲,甚至因此而套上“名著”的外表,正是时代急躁浮华的弊端所指。

名著之树伸出成功学之叶,同样是对文学巨著的肤浅解读,忽视其中的文学艺术价值,甚至有曲解之嫌。传世名著能保留至今,必然有其时代性、批判性与超越性。若单从时代物质层面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片面。陈独秀言:“若一个民族对超前性的内容不具敬畏之心,这个民族难以找到道德重建的材料”。营销管理等现世学问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更,甚至埋汰。若因此而肤浅地为传世名著套上俗气的解释,未免过于舍本逐末。看不到儒生众相、家族兴旺,看不到忠义勇武、坚强执着,如何能够感受到那掩埋在金钱之下的历史与灵魂的重量?

名著之树生长出成功学之叶,折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过于商业化,不仅会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学的误解,甚至会带来文学血脉的断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保持活力的根基,但这种片面解读的做法正是体现了我们文化传承的不成熟。好比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商业化固然让他们被认知被发现,但同样也断了其向前发展的路。我们需要有一些对名著有独到见解的巨人,他们是周汝昌等红学痴儒的笔耕不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中对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与独到见解,是这些巨人们让文化的血脉不至于断流,而并非成功学等作者为其续脉。真正要想从传统文学中汲取养分,绝非浮光掠影可得,更需“一头扎进去”,方能品出其中韵味。

诚然,用成功学来阐释传世名著或许能使他们一时兴起,引人关注,但短暂的春天过后可能会有下一个季节的轮回。只有摒弃功利化、世俗化的风气,深入品读名著内涵,我们才能走到灯火通明,春暖花开。

勿让名著过于功利化,方为传承与发展之道。

【得分】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54分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立意,从名著的传承和发展的层面上思考,对“抛弃名著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带有极强功利性的阅读目的”持否定态度,有思想高度。作者思路严密,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开头从材料引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名著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分析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功利化解读名著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勿让名著过于功利化,品读名著内涵,方为传承和发展之道”,先破后立,可谓层层递进。说理透彻,语言准确,名人名言和事例论据充分准确,很有说服力!

不足:书写一般,对论据的分析还可更透彻,语言还有提升空间。

4、经典与现代学科共生共赢(52分)

漫画中四棵分别名为《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的大树挺立着,其枝头名为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营销学的叶子生机勃勃。这幅画面极简、寓意极深的漫画启示我们:经典与现代学科融合才是使双方都繁盛的最好方式。

扎根经典,现代学科之叶的生长繁茂才有足够的养料。《西游记》中唐僧将四徒弟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智慧值得管理学深入借鉴;《红楼梦》诸人的待人处事之道,不也为公关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案例吗?《三国演义》中公瑾羽扇纶巾间令樯橹灰飞烟灭,其中暗藏多少策略之道。同样,在《儒林外史》中也为营销学提供了可汲取的精华。现代学科的创立年华尚短,唯有扎根沉淀深厚的经典才能汲取精华和足够的养料,使其郁郁葱葱。若是脱离了经典,现代学科未免犹如浮萍一般,随着时光之河飘走。

现代学科之叶焕发了经典之树木新的活力。借助现代学科,经典的精髓得以进一步发挥并将其熠熠星光发扬光大。管理学的介入使人们对《西游记》的认识,不仅停留在师徒几人和妖怪们的故事;公关学使人们用新的眼光欣赏《红楼梦》;策略学使人们阅读《三国演义》时更能体会到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儒林外史》与营销学结合也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经典之木虽扎根深厚、枝干粗壮,但若没有现代学科之叶,也终究化为朽木一棵而已。现代学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观点,重新欣赏经典之美,也推动了经典更符合时代需求,更顺应历史潮流,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代表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之木上生长着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学科之叶,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交流与借鉴呢?法国作家马尔塞斯曾说:“我们是两个鸦片吸食者,生活在各自的云烟里,彼此不了解对方”。这正是对当下东西方文化的形容:彼此之间并不真正了解并存在着隔阂。经典与现代学科的对接为东西方交流提供了一种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冲破了云烟和隔阂,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呢?

韩松落曾说:“怀旧,看起来是将过去搬运到现在,实际上是将现在搬运到过去,用新视角、新观点照亮过去的各个角落。”经典之木与现代学科之叶的对接,不仅为现代学科提供了养料,也为经典焕发了生机。

经典之木上生长现代学科之叶,共生共赢。

【得分】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16分=52分

【点评】文章中心论点明确“经典与现代学科融合才是使双方都繁盛的最好方式”,视角独到,从“经典与现代学科辩证的关系立论”,表现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紧紧扣住经典与现代学科的关系进行立论并分析论证。对名著的分析比较到位,能比较自如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名言和事例材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重点突出,道理分析充分。语言较为流畅,表现出一定文采。对第三个分论点的论述较为单薄,文章如果能多一些扩展和延伸,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5、名著新解不可取(50分)

在多元而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人对优秀传统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儒林外史》中竟含营销奥秘,《西游记》中教你如何管理,《红楼梦》在手,公关危机不用愁,一部三国演义,玩转策略选三十六计。以上说法,固然有新意,但依愚见,此种名著新解断不可取。

对文学名著的市场化解读,会掩盖其原有光芒。诚然,上述理论在名著的情节中确有体现,但绝非原著的精华主旨。《儒林外史》讥讽封建文人汲汲功名、相互庇护之丑态,入木

三分;《红楼梦》是封建家族兴衰史,又岂是人情公关几字可概括?《西游记》神魔鬼怪,佛儒道法,意蕴深刻,将眼光狭限于师徒四人管理,岂不可笑?《三国演义》一统天下、荡气回肠之英雄气魄,难道逊于偶有间之的阴谋诡计、策略之学?漫画中的名著之树,枝杈间仅“公关学”这一类的叶子大而饱满,而其余枝叶皆残缺细小,这正是对我们的深刻警醒。莫让剑走偏锋、博人眼球的畅销书式版名著,遮掩了文学名著本身的光芒,而应使名著之树上“文化”、“诗词”、“思想”等叶子,同样蓬勃生长,使名著之树焕发更迷人的光彩。

用功利的目光解读名著,不利于社会风气塑造,危及民族根基。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与成功学、厚黑学等不良风气不仅侵蚀现代文艺创作,还向优秀传统文学伸出魔爪。四部名著包含万象,贯通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竟让名利之学、人情世故,成为其最大的叶子,代表思想,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你看那画中之树,根枝萎靡,死气沉沉,深为功利思想所害,而我们的社会风气的净化,却离不开让传统文学之树重焕光芒。唯有摒除名利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腐蚀,大力倡导民主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才能让文化之树郁郁葱葱,中国社会昂扬向上。

当然,我们不能将新奇解读一棍打死,要留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营销”、“公关”此类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另类解读,它们的存在是有利于名著本身的丰富与推广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名著的传承,亦是建立在后人不断的“再创作”之上。

传统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对其太过轻佻与功利的新解成为最繁盛的叶子,这种现象危险而不可取。

【得分】内容17分+表达16分+发展17分=50分

【点评】本文观点鲜明,语言精当。直面漫画中所给素材的意识很强,就“画”论“画”,就书论书比较透彻,表现一定的思想性。思路清晰,前两层扣题目阐明理由:“会掩盖其原有光芒”,“不利于社会风气塑造,危及民族根基”,旗帜鲜明。第三层辨证补充客观得当。建议:文章后半部分内容稍显单薄。用例的量要更充实,用例的境界要更开阔。

6、拒绝功利化阅读,细品名著精华(48分)

一幅漫画令人深思:各种中国名著生长的参天大树之上,本应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可如今却百花凋零,万叶齐下,只剩“营销”“管理”等残枝枯叶点缀大树,真让人心痛。这漫画深刻揭示了当今快社会中功利化阅读的危害与畸形现状,警醒我们,唯有细品经典,方能重寻文学绿荫。

阅读本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功利化的阅读却会让名著的精华尽失,失其根本。看书固然是能增长人的才识,塑造完美的人格,但如漫画中一味只求文学作品中的实用价值,实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实在不能苟同这般做法。清代文学家法式善曾言:“读书如树木,不可求助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读名著对人的影响总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会立竿见影。张潮于《幽梦影》中有写:“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阅读对人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宁可榨取名著中的一丁点实用价值,不如重读名著,铸造人生智慧?

读经典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垫脚石,但不是金钱名利的敲门砖。阅读应融入生活中,脱掉其功利化外套。漫画中的功利性阅读,非但不能使文学之树焕发生机,而且让养分尽失,逐渐衰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书店中热销的《一百天走向成功》、《三天读完唐诗宋词》,如此功利性、标签化的书真的有营养吗?快节奏下的都市生活却要秉持一颗最真诚的心去阅读。且看世界上的繁华大都市伦敦,其地铁可以说是世界上先进的前列,但却无wifi网络。穿梭于车厢之间,都是人们低头阅读的身影和翻书的声音。阅读不应被功利标签化,细读经典方能成就智慧。

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应让文学著作渐失生机,相反,应让其更加枝繁叶茂。对于漫画中的文学著作枯枝残叶的现状,或许有人指责科技发展使阅读网络化、碎片化、功利化。但其实不然,科技发展落脚点仍是人自己,科技发展下人们可以扩大阅读面,涉猎更多经典名著,纵观古今中外,但这不意味着阅读功利化,人们仍可像哈珀李一样静心阅读,做现代社会中一枝静谧的幽兰,又可如叶嘉莹一般,于古典诗词研究中借助广泛的资料,寻求属于自己的一隅。可见,科技发达的今日,我们更应细品名著。

刘勰于《文心雕龙》有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品名著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细品其精华方能洞观其中天地万千。

好好读名著,是时候了。

【得分】内容16分+表达17分+发展15分=48分

【点评】文章紧扣材料立意,对“抛弃名著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带有极强功利性的阅读目的”持否定态度,有思想高度和深度。开篇揭示”当今社会功利化阅读的危害性和畸形现状“,提出”唯有细品经典,才能重寻文学绿荫“的中心论点。思路清晰严密:前两个分论点破中有立,在批判功利化阅读造成的后果的同时,提出“阅读本是一种精神享受”和“阅读应融入生活”的观点,见解独到深刻;然后联系现实提出科技发展下人们可以扩大阅读面,涉猎更多的经典名著。作者字体清晰美观,善于引用精警的名言,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善于说理,语言很有文采,善于运用描写的语言,增添文章的可读性,使人读后不仅体会到理趣,还能感受到文学性的美感。

内容显得较为空洞,如果对“细品名著”能举出实例会更佳。

7、经典需正确阅读

漫画中有几棵树,它们的树干写着《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但它们的枝干上的叶片上却写着管理学、营销学等。而这些管理学、营销学等已经偏离了经典的根本了。我们不能将经典等同于这些学科,而应该品味经典的根本

管理学,营销学的出现,源于人们的功利化思想。《西游记》、《红楼梦》这些原本是用来陶冶情操的名著,为何变成了管理学、公关学这些实实在在的学科呢?究其原因便是人们过于功利化。原本三国间精彩的斗争,变成了策略学中一个个策略的例子;原本诗意的宝玉生活,变成了枯椆的公关学;而唐僧对孙悟空那些令人深思的教育与管教,却成了一门管理学。名著没有了它们原有的味道,却成了让人工作更顺利,挣到更多钱的方法,这不是因为人们的功利化又是什么呢?要想读到名著的精华,改掉功利化思想是根本。

经典变成了管理学等,会阻碍文化发展。人们粗略地阅读经典,将它们看作公关学等,不仅没能品味到经典,还会让思想变得肤浅。而思想的肤浅更是会阻碍文化的发展。屠呦呦之所以会成功,便是因为她细细地阅读了中华医学界的各大名著,并从中找到青蒿素。《茶经》之所以会完成,也是因为作者阅读大量经典著作,从而整理得到了。假如他们都不去深深品味经典,这些著作,这些成就,他们又怎么能完成和取得呢?而现在人们将经典粗略的阅读,甚至偏离了经典的根本来阅读,又怎么能有深层次的感悟呢?这样的阅读会让人们的思想肤浅,从而阻碍文化的发展。

正确阅读经典,才能品味其精髓。经典的阅读首先便要深入,要做到精读。读时不带那些功利化的思想。而媒体也应当多引导人们如何阅读经典,让人们不是一味关注那些功利化的事物。

正确阅读经典,让我们的文化能更好的发展。

【得分】46分

【点评】开头简要分析漫画,提出明确的观点,接着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论述了功利化阅

读的危害,分析较透彻,说理较充分。但第三段的例子与观点有些脱节。

8、诵读经典,领悟华夏智慧

尹正义的一副作品中,以《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为树冠,树上长出了“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的树叶。让人联想起经典文学中,我们所领悟的古人智慧。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认为我们要诵读经典,领悟华夏智慧。

经典文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经磨难,勇斗各路妖魔,九九八十一难,每一次的磨难,都与天庭的管理不当有关,如果天庭能够管理好各路神仙,天下百姓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磨难,读《西游记》如读管理学,尽显古人对管理学方面的思考。再有《三国演义》,天下三分,诸葛孔明奇招百出,为刘备打下江山,草船借箭彰显诸葛亮之聪慧,三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各方军师策略百出,可见作者对策略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古人对策略运用的巧妙。经典是古人智慧的载体,我们需要诵读经典,去领略古人的智慧。

诵读经典文学,领悟现代学问。学问并不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识,经典文学中的大智慧,同样与我们当下的学问所能联通。电影《超级战舰》中,导演在情节处理上,就使用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兵不厌诈。由此可见古人智慧对当代人的影响。从孔子时起,人们就一直

崇尚孔夫子的教育方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似现在教育制度的呆板、单一。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记载着一门大学问,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细细地体会。

诵读经典,尽显民族文化底蕴。习主席上台后,就将中国梦作为工作目标,而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经典的复兴。当下的人习惯快速阅读带来的便利,却不知浅阅读不能替代诵读经典。一个大学问家,要博览群书;一个文化强国,要经典相伴。经典中的大学问,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也是民族文化复兴所要传播的。

诵读经典,领悟华夏智慧,让我们手捧经典,去领悟古人智慧,品味大学问。

【得分】44分

【点评】本文语言流畅,标题醒目,扣题,思路清晰,采用三个分论点结构,三个分论点都紧扣“诵读经典文学”这个角度展开论述,显得很有条理,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论述稍显空洞。

9、品经典、悟学问

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数字化产品掀起一层又一层浪潮,当人们沉浸在数字化时代的便利之时,试问,有多少人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有多少人能浸心于老祖宗的文化,汲取穿越时空的华夏文明?我认为:我们要学会品读经典,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悟出学问。

感悟经典中的学问使人得到升华。当今,国民男神、国民女神充斥着人们的视野,许多人为了高颜值不惜花重金争先恐后地冲入整容院。但,手术刀只能改造你的外貌,却不能改造你的内心。一个真正有气质的人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真是通过饱读经典而获得的一种提升。相比于数字化产品,经典如《老子》、《儒林外史》确实是过于沉闷,但它们之所以能被称为经典,一定有其价值,我们不必像文学家一般研究地登峰造极,但正如平常所说,“胸无点墨,何以行天下”,经典能教会我们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坚忍、博爱、重孝重义,所以我们要学会品读经典。

不同经典中的不同学问能使人掌握不同的技能。一本经典,别小看只是一本书,其中有着大大的学问,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可以教会你策略学,《红楼梦》还可以教会你公关学,《儒林外史》中的营销思想。诸如此类,各类经典中的学问数不胜数,如一棵棵大树连结成荫,密密麻麻的森林中,各种不同的学问“挂”在树枝上,闪闪发亮,等待我们进行发掘。所以,对于经典名著中的学问,只要熟读,就能掌握,管理、营销、公关、策略,诸如此类的技能不正与当今就业相符吗?况且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远比通过上课得来的要丰硕。技艺越精,学术越深,还担心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吗?所以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悟出学问,更好地“武装”自己的技能。

将经典名著中的学问运用到国家管理中能使国家更为强盛。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就业难,人口基数大。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别忘了老祖宗的“遗产”,时空间隔虽远,但仍有相通之处。《儒林外史》、《红楼梦》中蕴含的学问仍值得国家领导人借鉴,助力实现中国梦。

【得分】42分

【点评】本文主体部分能够紧扣“经典阅读的实用价值”进行论述,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表达尚顺畅。但:(1)文章开头一段没有提及漫画内容;(2)作者为了突出“总分并列结构”的特点,强行凑出三个分论点,因而导致每个主体段的论述都不够充分;(3)卷面有涂抹的现象,显得不够整洁。

10、人需要有创新性思维

漫画中有四棵树,《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它们分别长出了“营销学”“公关学”“管略学”的叶子。这则漫画表示着人需要有创新性思维。

由《西游记》引申出了管理学思维,由《红楼梦》引申出了公共学……文学名著在本身的故事情节外体现着不同的思维,而这需要我们以创新性的思维去审视。

人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人的创新性思维。瓦特在观察水壶烧开水时情景中想出了改良蒸汽机的创新性方式,倘若瓦特并没有以创新性的眼光去看当时的情景,那么瓦特所看到的不过是水壶烧开水而已,就不会有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更不会有“蒸汽时代”的来临了。同样,假如图灵没有以创新性的思维去思考机械化的智能化,他还能想到光用螺丝,电线就能制造出能“思考”的机器化,相信答案是不。正因为有了人的创新性思维,人类社会才会出现这么多的发明,社会才会变得像如今这般的丰富多彩。

创新性的思维使人进步。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在于它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发明创造,而

在于它拓宽了人们思考的维度。在人们阅读时,往往人们总会沉浸中小说的情节中,欣赏者作者笔下的世界,但人们如果能以创新性的思维去看待,所看到的便会完全不一样。人们能从《儒林外史》中学习到营销学,能从《西游记》中学到管理学,从《红楼梦》中学到公关学。思考维度的拓宽使人们能从生活中看到更多,学到更多,使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发展得更好。

社会需要创新性思维。社会总存在着种种的不公,不平等,发展的不合理,而有了创新性思维,人们便能创新维度,从制度上完善人类社会,从而实现人们心目中的完美社会,人人生活安定、富足。

因此,人需要创新性思维。

【得分】34分

【点评】文章虽从四部名著衍生出新学问的角度立意行文,但穿靴戴帽,仅在极少数段落提及材料,基本上脱离漫画材料内容,过于宽泛和空洞,再加上文面潦草,不足800字,故判34分。

【教师下水作文】

莫将斜枝逸出,误作老树新芽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狮山高级中学申鹏

伴着国学热的东风,古典名著这批老树似乎也二度逢春再发新芽,当代显学纷来附庸嫁枝其上,却只闻标签琳琅,难觅昔日馨香。曾悲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公若见斯景不知作何感慨,我辈后学竟不免抚此满树荒唐流落辛酸清泪。

睥睨群丑、戚讽浊世的《儒林》被推为营销学圣典,诸法空相、无法无天的《西游》被奉为管理学圭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红楼》纳入公关学囊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三国》归于策略学麾下,岂非缘木求鱼焚琴煮鹤的荒谬暴殄之举?汲汲营营的红尘诸君,要想学得营销管理公关策略之精要,无论去朋友圈干碗微商的鸡汤,还是在机场书店补支大亨的鸡血,都强过守在书斋穿凿古典名著呐!

见淫、见易、见缠绵、见排满,其实照见的都是自己的内心。而今,读者能从文学名著中扒出实用功能,正缘于那一瓣玲珑心已被逐利的雾霾笼罩。读书是件路遥知马力的事情,急功则难免浮躁,以浮躁之心解读文学本身就是反文学的,正如八戒吞吃人参果、马二游览西子湖,又似薛蟠强纳甄英莲、董卓驱驰赤兔驹。丢掉这份笃定和从容,自然容易随波逐浪,遇上个把哗众取宠甚或别有用心的伪专家,恐怕我们自己反倒成了被公关、策动的走狗,被管理、营销的水鱼。倘若陷足眼前的苟且,还怎能望见诗和远方的田野?

不可否定,对古典名著进行世俗化解读,的确有助于文学的推广和普及,人文精神理应走向大众,而不该是书页中的标本。然而,这种降低品格的媚俗却极易引来一些恶趣味,亵渎了经典,唐突了妙义。《富二代和妹子们的红楼盛筵》《三个霸道总裁的相爱相杀》《和尚、仆人及两只宠物历险记》《知识分子?呸,贵圈真乱!》……如此种种,噱头有了,敬意没了。况且,贴上几张标签就想概括作者呕心沥血的鸿篇巨帙无疑是狭隘与怠惰的,难免造成误读和偏见。就像有人妄以星座和血型来概括你都难免挂一漏万,这种断章取义买椟还珠式的标签限定又将如何规避流于刻板?

《红楼》《西游》等古典名著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文化共识,已经形成彼此相认的暗语体系,不容任性曲解和粗暴践踏。何妨与功利保持一段得体的距离,让文学的复归文学?毛泽东醉心《三国》,但也绝不至把这部小说当做行军打仗的教科书,当年在遵义会议上,面对凯丰的诘问,老毛就曾正面回应,敌我形势瞬息万变,绝不能在战场上搞书本子主义。有请今天的商界精英也高抬贵手放文学一马!。

当然,古典名著这批老而弥坚的大树守得住寂寞,也耐得住折腾,最终贻笑大方的只能是冷落之又攀附之的我们。这批大树是庄子《人间世》中不求有为的无用之树,方能免遭斧斤穿越烟尘为后来者提供慰藉和休憩,如果非要给它冠以功用,那么,怡养性情等隐性核心竞争力就是它最大的功用。新形势下,大国崛起呼吁相应的文化复兴,古典名著这些超级

IP也需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注入新的灵魂,焕发新的生命,但复兴的重点在远离浮躁重建斯文,否则,中国作风和气派就难觅踪影。

周国平的《在维纳斯脚下哭泣》里有句话说:“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每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古典名著这批大树正在喧哗中遭逢空前的萧条,就让我们剪去树干上逸出的斜枝、呵护树冠上新生的嫩芽,释放它们继续参天的力量吧!

老树萌新芽,有何不可?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图中,分别标记着《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四棵老树均长出了几片与众不同的新叶,新叶上分别写着“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

该漫画的寓意不言自明,传统的古典名著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在时间的长河里,不仅不会沉寂落寞,反而老树萌新芽,自有其独特的风姿,予人启发与收获。

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名著就是名著,阅读时必须遵从作者的本意,怎能随意引申?确实,能在历史长河里历经大浪淘沙后依然熠熠生辉,成为经典,自然与其所反映的彼时的时代风貌、人生百态必不可分,为我们通过阅读窥探那远去的时代与精神提供了一扇窗口与门户。阅读,确实首先要回归其本源、回归其本质,否则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成为不同时代的经典读本与人类精神的思想源泉,皆因其就如一棵大树般,在汲取不同的时代土壤的基础上,可以萌发出不同的新叶,自成一派风景。

文学创作源自现实,通过阅读以期对现实生活有所裨益,自然也是无可厚非。一部《三国演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刀光剑影的沙场征战,固然令人津津乐道,但那黄烟滚滚的沙场、那豪气干云的英雄豪杰,都成为了远去的历史,而此时的我们,站立着的却是现实的土壤,面对的却是没有硝烟的人生职场。时代不同,时代带给我们的困惑与思考自然也不同,如能通过吸取名著里有益的养分,把前人的智慧与经验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的策略与方法,又有何不可呢?例如《三国演义》里刘备的韬光养晦、礼贤下士;诸葛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曹操的深谋远虑、用兵之道......凡此种种,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同样有其意义与价值。

通过阅读古典名著,懂一点策略之道、营销之学,让人生的规划更合理,让处事的方式更成熟,也是一种阅读的收获、人生的智慧。人终归无法完全超脱现实,站在现实的土壤之上,汲取名著的阳光雨露,人生自然硕果累累。

更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因其人生阅历、价值精神的不同,同一作品,衍生出不同的阅读体验,也是合理而正常的。允许读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收获,这并非是对原著的曲解,更不是对作者的不敬,恰是对古典名著内涵的挖掘与丰富。一部红楼,关乎家族兴衰,人生无常。在政治家眼中看到的或许是封建王朝没落的缩影、时代的挽歌;在诗人眼中看到的或许是诗词歌赋、典雅辞章;在美食家眼中看到的或许是满汉全席、美食传承;多情善感的人看到的或许是缠绵悱恻、儿女情长。那么,在社会学家眼中,看到的是人际交往、公关之道,又有何不可呢?

阅读本来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过程,要求千篇一律、众生一面本来就不符合阅读的本质,所以,即使是古典名著,难道摇曳多姿、千姿百态不是比正襟危坐更吸引、更丰富有趣吗?

当然,阅读的现实性与多样性并非是无视古典名著的本来面貌,更不是架空内容而作天马行空的无端臆想,而是正如图中所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根茎壮实,枝繁叶茂,如此,即使有几片与众不同的新叶,也丝毫不影响大树的本质,而更添其风采,更显其内涵。

老树萌新芽,名著添新解,这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也是阅读与生活的接轨,如此,又有何不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