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探索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探索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探索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探索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探索

厦门xx职业技术学院

我系开设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些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还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以目标导控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目标导控教学法”能较好地实现了这些教学要求。下面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目标导控教学法在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应用进行探讨。

一、“目标导控”课堂教学模式介绍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核心,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标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该教学法是指以促进学生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在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主动的动脑、动心、动手过程中进行学习。

二、目标导控教学在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的具体应用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用JAVA编写代码,模拟器测试验证等。下面拟以“用Service 实现简单音乐播放器”为例介绍目标导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认定”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要求,强调对学生的注意,是学生经过分析、判断、辨析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认识过程,反映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使学生认定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制订好教学目标,这就有一个教师先认定目标的过程,定标时努力做到下列三点:

第一,总揽教材,学习大纲,把握所授章节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第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前课的学习情况及实际水平,按课后习题、复习

题的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定为所授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按照大纲要求,对各知识点进行定位,即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应达到的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并用一些可以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以上几点要求老师在备课工作中完成。

例如,在“用Service实现简单音乐播放器”这一节,可以让学生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教学内容,然后用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说说本节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后告知学生:本人认定的本节学习目标:即掌握Service的使用和媒体播放类的使用,并运用它们制作简单的音乐播放器。接下来教会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思维步骤:第一步,学习Service的创建及相应生命周期方法的实现。第二步,学习音乐媒体播放类的使用。第三步,运用它们制作简单的音乐播放器。

2.导学达标

导学达标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启发?如何引导?实施时,一方面应遵循“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对个别学习目标的学习水平,不要求一次性完成,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在不同的节次中,逐渐加深、巩固、达标。

此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播放器,并一步步地演示和介绍每一个步骤实现的要点及要求,对于其中的重点要注意采用重复,重音等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然后进行检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有代表性的错误要重复讲解,并分解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及时掌握设计音乐播放器的要求。再让学生反复练习,并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逐一解答。这样,既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点,锻炼了动手能力,养成了正确的思维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边学边思,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达标测评

这一过程可通过课堂提问,实际操作、小测验等方式来实行。在简单音乐播放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和实际操作,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比如提问:实现Service有哪2种方式,分别解释每一种方式需要复写的生命周期函数,还有逐一登记完成简单音乐播放器的同学,对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测评发现少数没达标的学生,然后再单独进行辅导。

三、“目标导控”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目标导控教学使课堂教学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才会有方向和灵魂,也才会更

加灵活生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主动的动脑、动心、动手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实践的途径,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铺设了通道。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将重理论的传统考核办法变为考技能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效果将会有更新的突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完整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

新型目标导控模式在“比的化简”教学中的初试

新型目标导控模式在“比的化简”教学中的初试 [摘要]以“比的化简”一课为例,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导控目标。教师要紧扣教材,针对学生极易陷入的误区设计习题,在学生给出意料中的错误答案后适时评价,把错误答案视为导控前的可控目标,在评价矫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攻克学习重难点,完成教学预期目标。 [关键词]目标导控;比的化简;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8-01 依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目标可分为六个领域,其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类别。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分层分类确定目标,通过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在每个子目标完成过程中适时介入评价矫正机制,使得评价与教学齐头并进,评与教“双剑合璧”,有效实现导控作用。像“比的化简”这种认知层级性分明的课程,采用新型导控模式进行教学较为合适。 一、课前慎思,前提诊断 数学课很多,什么课更适合“新型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呢?笔者选择“比的化简”这一节课当“试验品”。因为“比的化简”是学生在掌握了“商不变规律”与“分数基本

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属于规则教学的并列学习。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完全能够把以前的学习经验、方法迁移过来。“提前诊断”步骤可以相对省心,“明确目标”亦能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采用课内限时自学教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学教材时暴露问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学自导中,学生在检查、复习旧知时会暴露出短板,教师可根据观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重点复习。 根据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预判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比例前项是后项的倍数时,学生可能会把化?结果写成一个整数,如40∶20=2;比例的前、后项都是小数时,学生可能会写成0.9∶0.45=9∶45。鉴于上述原因,笔者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自学、交流、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了解自学课本的方法;理解化简比的根据,并能正确地化简比。 二、教学达标,评价达标 先让学生凭直觉,从“0.15∶0.6,40∶80,3∶6”中挑出最简比,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阅读教材内容,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初步自学怎样化简比,最简比是如何定义的,满足什么样条件的比才是最简比。 教师给出题目:“化简下列各比。40∶80,0.15∶0.6,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网页制作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The Task- And- Objective Mode Of Teaching Prof Yulaihu 一、引言 网上教育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教育所使用,对于教师,正在要求他们适应网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允许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于是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网上教学可以获得那些好处呢?这篇文章的目地是探索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协调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许多人只注重模式的形式,将各种媒体或活动的种类都放到教学环节中,认为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了,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媒体、或在学习内容中搭配学习的策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曼(R.P. Feynman,1985)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曾使用南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做为飞机运送后勤物资的转运点,为了表示友好,美国政府送了一些物资给当地土箸人。大战结束后美军撤走,这些土箸人希望还会有天上的铁鸟飞来送东西给他们,因此,他们在原跑道上点上火把(模仿指示灯),盖了茅屋(模仿塔台)派人守在里面,耳朵上绑了两块木片(模仿耳罩),头上再插根树枝(模仿天线),就痴痴的等在那儿,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些南太平洋的土箸人,千方百计的模仿形式,学足了外表,但由于不懂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千万不要模仿了外表,忘了实质,因此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前,我们要先来看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抽象空洞的精神或意识的探讨,只研究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它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长久改变,也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与观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以制约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容易操作的行为改变程序。华森(J.B.Watson)曾很自豪的说:给我一百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成为医师、警察、小偷或流氓等任何职业;华森的信心来自于行为主义对教学内容的精密分析,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目的行为,他们的首要步骤就是将目的行为分析成为一个个连续而且容易完成的渐进目标,每个渐进目标再往下分析成为更细的目标,直到最小的目标对应到一个很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实验指导书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 实验指导书 课程代码: 总课时数: 适用专业: 院(系)名称:

实验一深入理解Activity 目标 (1)掌握Activity的开发、配置和使用。 (2)掌握Intent的几种常用的属性。 (3)Android系统内置Intent的使用。 (4)了解Activity的生命周期 实验软、硬件环境 硬件:PC电脑一台; 配置:winxp或win7系统,内存大于4G,硬盘250G及以上 JDK1.7 、Eclipse、ADT、Android SDK 实验主要技术基础 (1)活动是Android的四大组件之一,它是一种可以包含用户界面的组件,主要用于和用户进行交互。 (2)Intent是Android程序中各组件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指明当前组件想要执行的动作,还可以在不同组件之间传递数据。 任务 1、请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配置SecondActivity: 配置Intent的Action属性为com.sise.intent.action.JHY_ACTION; 配置Category属性为com.sise.intent.category.JHY_CATEGORY。 通过隐式Intent的使用从FirstActivity启动SecondActivity,编写代码,运行程序,预期效果如下所示。

图1 程序运行初始化界面图2 点击图1中的按钮后的运行结果 2、请使用显式Intent启动SecondActivity,并使用Intent从FirstActiv传递数据到SecondActivity。编写代码,运行程序,预期效果如下所示。 图1 程序运行初始化界面图2 点击图1中的按钮后的运行结果 3、使用Intent传递数据从SecondActivity返回数据到FirstActivity中去。编写代码,运行程序,预期效果如下所示。 图1 程序运行初始化界面图2 点击图1按钮运行结果 图3 点击图2按钮运行结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创建活动 Activity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一个活动基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继承此类才能拥有活动的特性。 (2)布局文件 创建布局文件 加载布局文件 (3)在清单文件中注册活动 (4)以上方法完成多个活动的创建 (5)使用Intent完成多个活动之间的交互和数据传递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目标导学三步法

“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师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和运用“标、学、讲、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等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反复研究、总结、提炼而形成的。 一、内涵解读。 “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过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教学策略,培养出习惯好、兴趣浓、思维活、眼界宽、能力强的学生。 二、模式解读。 1、目标导航。 2、知识探究。 ①自主学习②质疑互动③展示交流④总结提炼⑤巩固练习 3、达标测试。 板块一: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是学习目标和应用思维的导向设定。须依据课标、教材和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宜根据年级、学段认知特点,分层呈现。低段学习目标一般凭借教师的情境创设,通过提问启发或思路引导等多种形式逐步呈现;中高段学习目标则可以在课前预习提示、课堂设问和课末总结中呈现或感知。 板块二:知识探究 知识探究是导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板块三:达标测试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精准地把握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三、操作流程 1、目标导航(5---10分钟) ①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国内主要的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教学模式 (一)自学——指导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过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卢仲衡主持的“数学自学辅导”实验,黎世法主持的“六阶段教学法”实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实验等等。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学观,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安排学习计划、内容,指导学习的方法等。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2)“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在其依赖性由强到弱发展的同时,独立性则由弱到强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上,他们希望独立学习,独立管理自己。依赖性表现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还不成熟。因而,学生又必须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又加以正确的指导,逐步使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3)“学会学习”的学习观。当代知识激增,更新过程加快,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发展。“自学——指导式”是对我国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自学流弊的对症下药。它在

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摄取知识;同时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并且它以自学能力为突破口,带动其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2)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又让教师也有的放矢地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但是该模式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设计不好适合学生情况的自学提纲或资料,学生自学就会失去方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不同要求,教学中难以照顾个别差异,学生也只能是“齐步走”。(二)目标——导控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所订目标的控制下进行教学活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它以明确目标为教学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活动核心。这类模式的实验始于1986年,如山西临汾、四川重庆的“目标教学”,上海青浦的“数学教改”,浙江湖州的“掌握学习策略”等。 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根据大纲划分为单元,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按单元目标组织教学,又通过评价、反馈、强化和矫正等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后续学习提供前提。 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前提诊断——明确目标——达标教学——达标评价——强化补救。教师在该模式中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教师应对目标有科学理解,特别是要在教学大纲的背景中去体会目标。为此,教师要安排好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出各单元中的每个知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 (三)情——知互促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是我近五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研究为突破口,从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后来的贯彻实施,总结提升,具体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中,我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富有主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来建设,21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自主发展空间。只有让一代新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合作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才能使其具备主动发展自己,积极完善自己的基本素质,才能使教育走向有效和成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现行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和方法, 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科学课堂教学原理;努力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最终达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目标教学”是以任务目标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目标教学”模式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当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具体的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使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得以贯彻实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目标教学;任务目标 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已经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很多从事教学的学者专家就教材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信息技术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基础教育将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随着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逐年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非零起点教学模式的改革前所未有地成为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就该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 自2003年以来,笔者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内多所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状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各自为政的学习方式为主、软件操作命令介绍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地看演示文稿、被动地练习实验操作、被动地应付纸介质试卷考试,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实践性、实用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加之教师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机械地执行既成的教学计划,重复讲授学生原本已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程度不够理想。 在对部分学校2003年到2006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调研分析中,共计64个班级的3 340名被试学生的调研数据反映: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满分为5分)平均值为4.139,而对教师的评价平均值为4.242,显示出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低于对教师的评价;而两者的差异性检验sig=0.000<0.05,表明差异性显著。 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云竹中学“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宇白俊峰王玉红 成员:郭跃峰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

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就是为了使教学模式更加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选择和应用,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质量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新时期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需要系统地梳理和完善,需要进一步作规范化、整合化和适切性的分析、总结和提炼,以提升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水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

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和程式,必须深入了解、系统总结和提炼。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 “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一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地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20

小学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模式操作特点探析

小学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模式操作特点探析 发表时间:2015-01-13T13:36:04.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6期供稿作者:潘素萍[导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潘素萍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南菜园小学075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综合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形成测评。一般来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可以按这一基本模式安排教学,同时还要依照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做到教学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提测评,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三、导学达标,分段达标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四、形成测评,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选。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对反馈回来的未达标或未全部达标的知识,要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从控制论观点讲,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这种调控可以在课后,一课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进行,但是大量的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教程(微课版)-教学大纲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教程(微课版)》教学大纲 学时:62 代码: 适用专业: 制定: 审核: 批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上,对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为掌握移动应用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系统理解和掌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和开发Android移动应用APP的基本能力。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语言语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在计算机上动手完成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以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方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使用在计算机上练习理论课程中学到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巧和方法。 三、课程的内容 第1章 Android开发起步 让学生了解Android平台特点、体系架构和版本,掌握如何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熟悉如何创建Android项目和Android编程的日志工具 第2章 Android核心组件:活动 让学生了解Android核心组件之一的活动是什么、活动生命周期,掌握活动基本操作、在活动中使用Intent、在活动之间传递数据、活动的启动模式。 第3章 UI设计 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性布局、相对布局、通用UI组件、消息通知和菜单。 第4章广播机制 让学生了解广播机制,并熟练掌握如何使用广播接收器。 第5章数据存储 让学生熟练掌握Android文件存储、共享存储和SQLite数据库存储。 第6章多媒体 让学生熟练掌握播放多媒体文件、记录声音、使用摄像头和相册。 第7章网络和数据解析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近年来,我们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构建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合适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可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在目标的导学下开展例外程度、例外方式的学习活动,有用解决统一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将反馈矫正与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使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人人都品尝到胜利的怡悦。 2.课堂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凿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落实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利用情感等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向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认知活动,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例外的发展。 二、“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们把“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复习铺垫,激趣明标”“导学施标,导练达标”“当堂检测,反馈矫正”三个环节,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为例,详尽说明这一操作程序。 1.复习铺垫,激趣明标 课堂教学中,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相关的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并对个别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在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及时引入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前,教师可设计以下的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算出它们的面积。 (单位:厘米) 【补充说明:①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②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③三角形的底边长20厘米,高为10厘米。】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通过这两题的复习,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图略),并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想知道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如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可以运用已学过的哪些知识和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更会学习。 2.导学施标,导练达标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广博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给予评价、矫正,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采用下面几个步骤。 (1)自主探索。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xx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及培训感悟: xxxxxx小学xx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成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如图)。 虽然研修教材中对于每一类问题的概念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确凿的阐述,并且也相应地给出了一些详尽的问题范例。但从我上一次培训的实效来看,在短时间内,学员对于每一类问题的特性很难理解透彻,一些学员认为这样的理论太过高深,从而直接导致学员在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问题设计时,对于问题设计的“度”难以控制,设计出来的六个问题层次性不明确,甚至出现了例外层面问题的交错出现的情况,无法体现出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思维关系。 如何帮助学员更松弛地、更确凿地理顺六个层面的关系呢?我迫使自己静下心来,从头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教材中关于六类问题的解释。我猛然发现,文句中的某些关键词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大凡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类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侧重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的上行关系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撤起来。 从培训效果看,这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的确为学员把握例外类别问题的特点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学员们普遍感到理解的思路由含混变得清撤,感到对六个层面的理解由沉滞变得光鲜了。我还感到,在学员自己设计问题之前,范例的支持作用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范例能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化、详尽化。 这些参训的学员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举例时,他们更愿意听到贴合教学实际的东西。所以在指导学员参看教材中给出的范例之外,我还试图从小处着手,我从自己所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选取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下面的问题设计。 知识: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