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Robbins)和司托巴(Stobough)。这一时期绩效评价方法的特点为: 1.受当时权变理论阻碍,各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差距较大,评价方法缺少统一性和一致性。

2.普遍关注ROI、预算比较、利润等纯财务指标。

3.没有考虑各国的环境差异和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阻碍。

4.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和对企业治理者的绩效评价没有分开。

四、80年代的研究

80年代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财务指标包括投资酬劳率、利润、现金流量等,评价方法为实际经营的成果与预算进行比较。这一时期的要紧特征为:

1.已形成了预算与实际利润比较,投资酬劳率、现金流量等以财务指标为主的,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2.在计算评价绩效的财务指标时已考虑到汇率变动、通货膨胀、转移定价及其它环境因素的阻碍,绩效评价方法更加合理。

3.已将子公司的绩效与公司经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区分。

4.已将非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系统的补充组成部分,这些非财务指标有客户中意度、产品质量等。

五、90年代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

90年代以来,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时代的到来,金融工具的频繁运用,战略治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变革。这一时期,竞争的基础已从80年代的成本和质量、90年代初的成本、质量和灵活性演变为今天的成本、质量、灵活性和创新。企业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从仅以成本为中心转变成以多样化的顾客为中心。许多企业以及他们的股东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重新设计绩效评价系统,使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相融合,进一步探究企业持续进展的能力,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系统,我们仅讨论代表性的四种。(一)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

Peter Drunker在1995年前后写了大量文章,讲明企业组织搜集其要紧竞争对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强调“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要紧集中在关心企业记录和评价的改革方面。依照德鲁克的观点,评价一个企业改革的动身点不能仅从其自身业绩动身,而应认真评估其所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改革,以及企业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业绩评价系统必须首先突出治理部门的思想意识,通过设计一系列特定性质的问题,提醒雇员注意真正需要重视的方面,再提供一个内在的组织机构,使雇员能够重视并发

觉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德鲁克的观点尽管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但他对竞争与改革的理解为非财务指标进入业绩评价系统提供了基础。

(二)霍尔的“四尺度”论

Robert Hall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刻、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1.质量尺度

霍尔把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质量改进程序三种。外部质量是指顾客或企业组织外部的其他人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它是产品和服务的精髓。具体指标包括:顾客调查情况、服务效率、保修及可靠性等。内部质量代表企业组织的运营质量,包括总产量、生产能力、检验比率以及残品和返工率等。质量改进程序是企业组织采纳的确保高水平的内在和外在质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骤。

2.作业时刻尺度

霍尔认为作业时刻是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刻段。具体包括:工具检修时刻、设备维修时刻、改变产品和工序设计的时刻、项目变更时刻、工具设计时刻和工具建筑时刻等。

3.资源使用尺度

该尺度用以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

原材料消耗。时刻利用和机器利用情况。前两项指标是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的直接成本,后两项既包括直接成本因素,又包括间接和机会成本因素。

4.人力资源尺度

霍尔提出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贮备和能恰当评价和奖励雇员的治理系统。

霍尔把质量、时刻和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导入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并认为企业组织能够通过对上述四个尺度的改进,减少竞争风险。霍尔把作业时刻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作业时刻的衡量有助于关心企业关注潜在的增值区域。发觉非增值活动。第二,作业时刻的衡量提供了有关企业灵活性的有用信息。在今天的市场中,顾客是上帝,产品和服务满足专门需要的能力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为完成这一目标,企业必须以订单为导向从事生产活动,而作业时刻的衡量恰恰反映企业是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霍尔同时承认,要求企业做出全方位的改变是困难的,企业通常只能在一段时刻内取得四个方面的逐渐改进。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标的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指标为代价,如,作业时刻的改进不应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同样,在质量方面的改进也不应以牺牲资源为代价。但霍尔的“四尺度”论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没有提出更具体的建议,这也是其缺陷所

在。

(三)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

Kelvin Cross和 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

公司战略

市场中意度财务业绩指标

顾客中意度灵活性生产能力

质量运输周转时刻成本

生产经营

图1.1 业绩金字塔

此图来源:白蔚秋,“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工业企业治理》,

2001年第五期

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有了合理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能够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效率指标,以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然后,这些指标再反馈给企业高层治理人员,作为制订企业以后战略目标的基础。

通过业绩金字塔能够看出,战略目标传递的过程是多级瀑布式的。由此产生了市场中意度和财务业绩指标。战略目标再接着向下传给企业的业务经营系统,产生的指标有顾客的中意程度、灵活性、生产效率等。前两者共同构成企业组织的市场目标,生产效率则构成财务目标。最后,战略目标传递到作业中心层面。他们由质量、运输、周转时刻和耗费构成。质量和运输共同构成顾客的中意度,运输和周转时刻共同构成灵活性,周转时刻和耗费共同构成生产效率。

由此,业绩信息渗透到整个企业的各个层面。当那个信息向组织的上层运动时,目的是逐级汇总,其最终目的是使高层治理人员能够利用该信息为企业制订以后的战略目标。

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着重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指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那个逐级的循环过程揭示了企业持续进展的能力,为正确评价企业业绩做出了意义深远的重要贡献。

业绩金字塔最要紧的缺点是在确认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上是失败的,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组织学习能力的正确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尽管那个模型在理论上是比较成功的,但实际工作中采纳率较低。(四)卡普兰和诺顿的综合记分卡

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综合记分卡是一种综合性的业绩评

价系统,它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非财务指标。综合记分卡要紧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的业绩:1.财务方面;2.企业内部营运与技术方面;

3.客户导向方面;

4.学习、创新与成长。

财务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利润预测的可靠性等。

企业内部营运与技术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具体的指标有:产品制造周期、单位成本、收益率、废品率、机器利用率、生产预备时刻、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客户导向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代表性的指标有:客户中意程度、市场占用率、产品交送货率等。

学习、创新与成长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具体指标有:职员中意程度之职员流淌性、职员培训次数、职员建议数量等。

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组织的不断进展十分重要。正如卡普兰和诺顿指出的:成功的组织治理,要求治理部门和经理具有不断调整构成业绩评价标准的信息的能力。

一个设计优良的综合记分卡,能够满足企业组织的使命、战略,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卡普兰和诺顿的综合记分卡,在关心企业改进和强化治理部门的打算和操纵能力方面,取得了实际效果。许多企业已

开始采纳综合记分卡作为其业绩评价标准,如苹果电脑、石水公司、新西兰电信公司等。

平衡计分法将是本论文重点探讨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企业出资人更需要全面了解、及时掌握其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考核托付代理人的治理业绩,以确保其资本的保全和增值。关于企业个体来讲,必须清晰地掌握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同行业、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另外,企业的要紧债权人也必须了解企业的经营水平、治理现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债务风险。因此,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绩效评价能够作为一种最有用的人力资源治理工具,在录用、调配、解雇、培训、提升及奖励等方面,绩效评价均能提供有利的支持。乔伊.米勒在《国际会计》中指出:“一个设计得专门好的绩效评价系统能够使高层治理者(a)推断现有经营活动的获利性;(b)发觉尚未操纵的领域;(c)有效的配置公司有限的资源;(d)评价治理业绩。霍尔茨认为,绩效评价应使母公司治理者(1)评价国际经营的经营业绩,常常

是指对单位经营业绩的评价;(2)评价单位治理者的业绩;(3)追踪并监督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4)关心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2】

笔者认为,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能为公司战略性治理提供以下关心:

(一)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在战略制订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发觉公司经营有利的机会和不利的威胁所在,然后对自身进行分析,找出本公司的优势和弱点,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找出适合本公司的最佳战略。绩效评价得出的过绩效评价报告提供本公司优势和弱点方面的信息以及对过去战略实施结果的反馈信息。

(二)为公司战略的实施提供操纵性信息

公司战略的实施需要组织内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建立行政治理支持系统,制订支持战略的预算,设计与绩效紧密相关的奖励和激励系统,营造有利战略实施的公司文化,实施战略领导等工作。绩效评价应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对预算的内容提供依据,以此为基础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使得各部门及时发觉战略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预定战略的顺利实现。

【2】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22页。

总之,绩效评价在公司的战略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考察战略治理实施的结果,还能关心分析不利于战略实施的因素,关心分析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因素。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评价,通过多年的进展完善,差不多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企业的治理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存在着专门多缺陷。因而,针对财务评价的不足,许多公司增加了一些非财务评价指标。本章将对财务评价和非财务平价进行阐述,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节传统的绩效评价及缺陷

公司中常用的评价指标一般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资料基础之上的,要紧有利润、投资酬劳率、剩余收益、销售收入、现金流量以及各种财务比率。

一、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

(一)利润

在各公司中以利润作为评价指标最为常见.一般对利润的定义是收入减成本之差。但在实务中,依照不同情况,用于绩效评价的利润指标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

收入

- 变动成本及费

① = 可控边际贡献

- 可控部门治理费用

② = 可控部门利润

- 不可控固定费用(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不可控部门治理费用等)

③ = 部门直接利润

- 分配的公司治理费用

④ = 税前部门利润

- 部门所得税

⑤ = 税后部门所得税

从上面的计算表式能够看到,至少有五种利润指标的计算方法①--⑤可供选择,有的公司在计算利润指标时还进一部分为利息前和利息后利润,在治理中还经常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利润。

(二)、投资酬劳率

投资酬劳率也是常见的绩效评价指标,有的公司还单独使用该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因此,该指标以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

投资酬劳率一般是指酬劳与获得酬劳的投资比率。该指标被广泛使用有多种缘故。首先,它比较简单且客观,它是在已有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有利于不同规模的部门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其次,能够对不同的经营战略单位均采纳该标准,不但便于比较,也显得公平。再则,由于外界分析家在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时,把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投资酬劳率,因此公司利用这一指标来评价部门业绩,能够促使部门与公司之间经营目标的一致性。此外,采纳投资酬劳率指标,其评价基准相对比较容易制定,可直接采纳平均资本成本、项目取舍及机会成本等 .

然而,投资酬劳率指标的缺点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为了不降低本部门的投资酬劳率,治理者往往会拒绝同意对公司总体来讲是有利的、但会降低本部门投资酬劳率的投资项目,是治理者行为与公司目标发生不一致。而且由于项目现金流量时刻上的差异,使用投资酬劳率会使治理人员同意与现金流量分析结果相悖的方案。其次,容易促使治理人员重视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目标。再者,较难考虑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的因素,使得计算出来的酬劳率指标不能真实反映该部门的正式绩效。而且以此指标作横向比较,由于各国经济状况迥异,会计实务也有专门大差不,长长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治理人员能够采取某些财务手段对投资额进行操纵。如大规模的举债,就有可能提高按净资产计算的投资酬劳率,而过高的负债率也许是与公司总部的财务策略相悖的。再如,租赁经营亦能提高投资酬劳率。如此,用投资酬劳率作为评价指标也会引导机能失调的行为。

(三)、剩余收益

公司用来考核绩效的另一个指标是剩余收益。一般是只用净收益减去投资按规定的最低酬劳率后的余额。

引入剩余收益概念最要紧的缘故是要克服采纳投资酬劳率指标时经理人员为了本部门投资酬劳率不降低而不情愿同意对公司整体有利的投资方案的现象。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引导治理人员扩大他们的剩余受益。

由于剩余收益是一个绝对数,从而使规模较大的部门容易获得数额较大的剩余收益。如此不如投资酬劳率使用起来那么方便,不利于部门间的比较。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公司在实务中往往将两者同时使用。

在采纳剩余收益指标进行评价时,最低投资酬劳率的确定最为关键。

总体来讲,剩余收益本质上是投资酬劳率指标的一种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投资酬劳率的一种变形。与投资酬劳率相联系的其他一些局限以及使用投资酬劳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对剩余收益指标来讲也差不多适用。

(四)、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正在为公司所广泛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采纳现金流量指标要紧基于以下几方面理由:

1.在治理人员能够操纵和阻碍投资基数时,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幸免使用投资酬劳率或剩余收益指标所可能带来的机能失调行为。

2.采纳现金流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投资决策的评估方式和对投资结果的评价方式之间的矛盾。在评估投资项目时,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评估指标中净现值、酬劳率和回收期等均是利用现金流量计算的。而在评估投资结果时,重点往往却转移到了收益或以收益为基础的衡量指标上,例如投资酬劳率、税后利润等。而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改变这种矛盾状况的方法之一是以收益为基础来评估投

资项目,然而如此处理并不合理,收益只只是是预测企业当前及以后现金流量的代用品,并不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因此改用现金流量来评估投资结果相比之下容易得多。

3.采纳现金流量指标有利于促使经理人员注意提高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利润。经济价值通常是指以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而经济利润则是指不侵蚀经济价值而在一定期间可消耗的数额。经济利润的计量是以机会成本为基础的。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幸免令人费解的历史成本的分摊问题,近似反映了机会成本。如此能够给治理人员提供较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的信息。

然而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评价绩效时,也存在缺陷,要紧表现为:

1.内部交易如何计算现金流量。在跨国公司中,为了集中对现金的治理,对内部交易而形成的应收应付账款是否支付现金往往由总公司财务治理部门依照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国际外汇市场的情况来决定,而对子公司来讲是随意性的决定。

2.以现金为基础进行评价,治理人员往往更容易操纵。如巧妙的操纵发票收付款的时刻就能够使预算与实际对比结果发生变化。

(五)销售收入

在日本的一些公司中,绩效评价指标也往往采纳销售收入。这要紧与日本公司采取的总体战略有关。日本的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首

先强调对市场的占有,市场份额及销售收入的增长是最重要的,有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才能获得长期的获利基础,而对短期收益往往并不十分强调。也正是这种战略是得日本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立于强者之位。

销售收入作为衡量预算公司的绩效指标是较为合适的,但若将其作为要紧的评价指标则不太恰当,应为公司的要紧目标依旧获利,若没有利润,则公司的整体战略是失败的,这是股东们不情愿看到的。

(六)各种财务比率

在评价公司的绩效时,常常利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的比率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各种比率已广泛应用,如反映公司的流淌状况及偿债能力的比率有流淌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比率;反映公司权益状况的比率由负债比率、权益比率;反映公司经营能力的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由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等。

比率种类繁多,每种比率均有其特定意义。作为评价指标的财务比率应认真选择和设计。在使用比率进行各种比较时,应注意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的规模、不同的会计政策、不同的战略地位均会对比率产生大的阻碍,应格外小心,慎重从事。

二、财务评价指标的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docx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请求推动国有本钱和财产会聚的紧张症结范畴,加速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股份公司,全体国有大型企业已逐渐成为公司的多元化股东结构调整,鼎力推动结构调整而国有企业的上市和全体上市。特别是上市的核心业务资产或资产品质企业的踊跃支撑《看法》,市场不停勉励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收买资产等方法,将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改善,上市国有企业的数量将不会继续增长,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上市公司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公平适应机制,使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上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不可避免。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主导市场的今天,其经营业绩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能否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否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为国家监督、公众投资以及内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能否正确地选择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2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已日益凸显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市场信心,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信息期间的提高使信息更快地流传,获得信息的人的疾速反应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上市公司的事迹评估,好处相关者充足留意细节,敏捷做出调剂,以是市场也是绩效评估系统的指导下,以反应和增进市场的康健有序成长。在我国今朝并无构成一个完备的实践系统去对上市公司的事迹停止评估。我国当局只评估国有本钱资金的绩效环境,而由中介机构、学者和消息序言等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停止评估则,但是这些官方构造也是在国有本钱金的评估办法的基础上停止评估,有的乃至加倍简化,上市公司的实在绩效不克不及实在地展示。近几年,海内有关部门、研讨机构和专家学者们对企业事迹评估目的导向的蜕变,财政目的与非财政目的好坏的评论辩论,事迹评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研究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研究 网络经济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技术和信息扩散日趋加快,同时人们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致使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研发费用在产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竞争国际化和激烈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因素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个体企业全能竞争的战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对竞争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开始结成战略联盟组织形式。通过结成战略联盟,参与各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竞争风险、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进入障碍、获得新技术、形成行业标准等,总之,能够解决许多靠个体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各参与方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基于多种不同动机。动机不同,采取的战略联盟形式不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伙伴之间能够形成兼容的战略目标,是伙伴之间合作的基础,然而公司个体目标和利益的差别,又使得公司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竞争。根据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动机及相应战略特征的不同,尽管可以综合归纳为利润获取型和能力增强型两种主要形式,但战略联盟为各参与方带来的收获是千差万别的。 同时战略联盟组织形式的不稳定性,使得跨国公司在战略联盟的过程中要面对战略联盟所独具的风险。如何评价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哪些因素影响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以及影响绩效的各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当前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共同关心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先后对战略联盟的定义、类型、特点、动因、风险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其后的战略联盟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是,相比之下,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标准以及影响战略联盟绩效的因素与绩效之间定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这正是对战略联盟研究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与评述、采取理论论证、专家评分、数学模型、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阐明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形成战略联盟的动机及相应战略特征,在此基础上把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归纳为能力增。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发展能力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用性广、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将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因素都纳入评价范围。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研究成果,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是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的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主要由以下能力体现: 1.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资本增值获利能力.考核的立足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用EVA代替以往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能反映资本净收益和资本增值的状况,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发展趋势。用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2.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与长期债务的能力。它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主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的重要尺度。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抗风险能力,是指企业抵御经营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可以从抗经营风险和抗财务风险两方面设置指标。 (二)非财务绩效 当今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如市场竞争加剧,外部需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已无能为力。必须将企业绩效评价向非财务角度拓展。应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经营开发能力、学习创造能力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中。 1.内部管理能力,是从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其运营状况。主要指标有产品成本下降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率、事故减少率。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评价,总结成绩,寻找差距,将评价指标与员工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使每一员工尽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要求。 2.经营发展能力,是从市场和顾客角度说明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要求,评价企业的经营发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 魏继华宗刚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发现有关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内部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建 议应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绩效评价研究概况演进 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绩效测量和管理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许多知名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各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中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模式、框架等不断涌现。尽管很多企业采用了许多方法和程序来设计和实施更好的企业绩效评价,但是这些方法是如何在实施中演进的却鲜有人关注。 一、国外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一)指标选择和框架设计是多数文献的关注点早期国外业绩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上。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早源于上个世纪初,哈瑞(Harrell,1911)标准成本制度中的成本指标;纳德森?布朗(DonaldsonBrown,1960)的杜邦分析体系投资报酬率(ROI)指标;霍尔?麦尔尼斯(Melnnes,1971)的净资产回报率(RONA)指标;帕森(Persen,1979)的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财务指标;米勒(MillerJ.G,1982)首次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时期企业的范围与规模主宰着竞争,而各种财务指标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因而传统的财务性评价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时管理理念的要求。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原有财务评价模式遭受到诸多责难,如美国学者保罗.尼文(PaulR.Niven,2002)将传统的财务性评价的局限性概括如下:与当今的经营环境不符合、滞后性、倾向于强调职能部门、缺乏长远的思考、与企业组织的各个层次不相关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过度关注某个部分的评价会导致整体结果的弱化。一些学者在批判基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业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试图从多个维度开展“平衡”的评价,从而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如何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成为一个新课题。在诸多研究成果中,较具影响的有:凯文?克罗斯(Kelvin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Lynch)的业绩金字塔(PerformancePyramid),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企业绩效指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罗宏等,2002)。然而,此模型只是在理论上比较成型,而未能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实施。罗伯特?卡普兰(Kaplan,R.S.)和戴维?诺顿(Norton,D.P.)的平衡计分卡(BSC)将长期与短期因素、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外部与内部等多方面因素引入业绩评价系统(Kaplan,R.S.&Norton,D.P.,1992)。随后提出的战略地图(StrategyMaps)是平衡计分卡的自然延伸,揭示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各个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Kaplan,R.S.&Norton,D.P,2000);而Kanji,G.和Moura(2002)提出的基于QW和KBEM相结合的计分卡(KBS),指出了BSC的四个维度因果联系并不是很清晰的缺陷;Eric.Wolstenholme(1998)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平衡计分卡研究;后来其他学者(AndrewP.Sage.等,2000)提出“动态平衡计分卡”(DBSC),力求达到策略和中短期的绩效相联系,在平衡计分卡反馈基础上更新之前动态地产生一个最佳的业绩指标评价系统。总体而言,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平衡”的评价模式必须明确回答有关学者所质疑的三方面的问题:评价模式的理论基础、各维度的因果关系以及评价系统的动态更新。在对平衡计分卡反思的基础上,AndyNeely的业绩多棱体(PerformancePrism)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角度来考虑组织目标和战略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要求(Bourne等,2003)。这是业绩多棱体相对于平衡计分卡的突破,但是该模式并没有进一步分析经营者的利益通过什么机制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及战略相联系,使有关业绩相关者的分析对业绩评价的影响未真正发挥作用。 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还有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方法。这种新型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量化了投资增值收益,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避免了企业利润高估,真实地反映了股东财富增加状况,是对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评定。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内在的缺陷:EVA中涉及到的债务成本显而易见,而股权成本却难以计量;EVA的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持续经营的企业,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新成立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等;EVA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影响;EVA受折旧方法选择、资本成本波动的影响等。其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市场增加值(MVA)使得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逐步地完善化、合理化。 (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动态演进少有涉足Senge(1996)指出,在当今高度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变革以追求卓越,而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进的低效管理会导致评价危机;Kaplan和Norton(1993)指出,在设计与实施绩 作者简介: 魏继华(1976-),男,河南镇平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宗刚(1957-),男,北京市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某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分析

XXX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为正确评价员工工作业绩,提高员工满意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改进员工工作绩效,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除公司总经理以外的其他所有员工。但员工属于以下情况,不参与本办法规定的考核: 1.未满试用期的员工; 2.月内连续出勤不足15天或累计出勤不足20天的员工不参与本办法规定的月度考核; 3.季度内连续出勤不足1个半月或累计出勤不足2个月的员工不参与本办法规定的季度考核; 二、考核原则 1.公开原则 考核要素和评价标准明确、公开,考核过程规范,考核结果公开,避免黑箱操作,通过公开,促成公正,防止其他非正常因素对员工绩效考核所形成的负面影响。 2.客观原则 考核要素和标准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或难以量化的必须行为化,防止人情因素、个人好恶因素等主观因素对考核的负面影响,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3.实用原则 考核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要立足公司现实,考核成本必须大大低于考核收益,考核方法和程序要求简洁、实用,考核指标突出重点,考核数据便于采取。

4.反馈原则 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肯定员工的工作业绩,指出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要求,以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 5.激励原则 不能为考核而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奖惩、晋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提高员工积极性。 三、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公司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公司人力资源部是考核工作的日常组织机构。公司各级管理者是考核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按照本方案的规定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 1.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总经理任考核领导小组组长。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审批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审定公司主管及以上人员的考核结果,并负责员工申诉的仲裁。 2.日常工作组织机构 公司人力资源部是考核组织与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 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制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开展绩效考核培训,组织各部门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具体调处员工有关考核的申诉,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档案,检查各部门、各考核主体的考核工作。 3.公司各级管理者 公司各级管理者负责根据公司的要求开展考核工作,并帮助下属人员提升工作业绩。 四、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构成表:

大学毕业设计_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析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分析 摘要 企业在成功上市前,机构及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来源于企业的业绩支撑,业绩的评价,作为企业与投资者共同关注的指标,表现出现代企业的价值所在。 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了解完毕企业的业绩后,我们开始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上市是企业面临重大改革的必经之路,成功上市后,经营者最关心之点是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效益性及成长性。对其进行经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分析目标,然后对报表的实际数据采用比率法计算其数值,并与过去的业绩或同行业的标准统计数值进行比较,最终判断其结论。 在结合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后,我们通过了解各种评测方法的结合来了解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状况,从而通过了报表了解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企业经营情况信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及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业绩评价;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Abstract A successful public offering in the former, institutions and investo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 from th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nterprises and investors as an indicator of common concer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valu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investor can exercise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operator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constraints; can be an effective incentive for business operators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also , creditors,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uppor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Finished in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we started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list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 major reform is a must, after the successful listing, the operator is most concerned about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 safety, efficiency and growth. Analysis of its basic method of operation is: first of all, the goal to identify, analyze, and then the actual data on the stat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ratio method to calculate its value, and the past performance or with the industry standard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values, and ultimately to judge its conclusions. In a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with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we lear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adoption of state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investors with a true and accurate business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futur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ancial indicators; non-financial indicator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体系研究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团体,它的绩效考核是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顾客和供应商、政府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现在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显得无比的重要。由于财务绩效考核具有数据以收集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财务效益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此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财务绩效;体系 Abstract:As a profit-making organizatio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 is the focus of th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managers, employees,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reflect the company's major stakeholders concerns. Due to the asymmetry and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evaluation index ha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easy to collect data and other features,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so, the financial benefit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basic motive of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6T14:04:35.2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丁勇,付业(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 作者简介:丁勇(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付业(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果,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关键词: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企业绩效;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85-01 在冯英浚、李成红(1995)提出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静态的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者业绩和经营效益,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一、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四个原则,笔者在结合证星·若山风向标企业财务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性状况、发展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状况等5个方面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存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将采用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即基本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基本财务业绩主要是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绩效,虽然它不能完全诠释传统意义上的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期望目标的程度,但足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在此,将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定义为在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下,企业因经营管理者的主管努力程度而实现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绩效的“管理有效性”。一方面,只有说明企业基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即财务业绩水平,才能对绩效评价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各个企业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同,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单纯的评价投入产出水平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上市公司绩效应该从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选取的13个绩效评价指标,从winds数据库中导出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基期和当期的业绩水平;其次,在确定“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二次相对效益评价,静态评价值等于“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算术平均值,表明企业基本财务业绩。将“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作为输入和输出分别代入myDEA软件的BCC模型中,η=y/y×100%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提升效率;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基本财务业绩和提升效率客观赋权,将基本的财务业绩和基本财务业绩提升效率进行效率合成,实现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可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中提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Wind 资讯选取了2007~2008年间机械、仪表、设备制造业7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 根据实证结果,宗申动力、中国重汽、哈空调绩效评价值占据前三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关系可知,两个效率值在各公司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其离散系数分别为0.673和0.327,这说明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各企业经营效益差异较大,经营者经营管理的努力程度差异较小。同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两组效率值相关系数仅为-0.03,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上同时占有优势。根据其绩效排名差异来看,分别有36个企业在经营效益上占有相对优势、41个企业在经营者业绩上占有相对优势,仅有1个企业不存在相对优势。(按照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降序排名,如果A效率排名相对于B效率排名靠前,则定义A效率具有相对优势。)参考文献: [1]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 e m odels for estim 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 -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责任编辑:鲁小萌)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的研究与分析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能否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经营业绩、推进创新活动等途径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科学的、有效的绩效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员工个人绩效、部门绩效乃至企业整体 1.绩效考核的概述 绩效考核是指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通过绩效考核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要求,不断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它是对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投入产出状况定性与定量的界定,目的在于检查工作进展、进行工作激励、改进工作表现,它是支撑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骨架。 2.影响绩效考核设计方案的因素 第一,公司管理层对绩效考核重视程度,决定了绩效考核工作推进与落地。 第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程度,影响考核的效果。 第三,绩效考核体系本身缺陷性。 第四,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第五,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品质导向的结合性。 第六,绩效沟通的有效性。 3.研究的意义 第一,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绩效考核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在工作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及时发现下属在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针对这些不足之处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其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整体绩效水平,对于企业的绩效管理有借鉴意义。 1.绩效考核现状 企业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通常借助绩效考核对目标进行有效管理,促进绩效持续改善,保证目标达成,考核的主要方法有目标管理法、会议评价、定量计算分析等多种办法来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员工绩效考核,大部分是主管对员工的单向考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 第二,考核周期的固定性。对于不同职位、不同的绩效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综述及比较研究 摘要:绩效评价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绩效、加强控制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理论综述与归纳,并对几种重要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旨在揭示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绩效评价;EV A ;平衡记分卡 1引言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统计及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先进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实施制度,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管理行为与资产运营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公正的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研究过去、认清现状、并找出改进与提高的方法,促使企业绩效的不断进步。 国外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历史较为悠久,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按照评价内容的变化过程,国外绩效评价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本文将一一进行文献综述及评价。 2国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根据绩效评价的内容、关注焦点以及时间顺序,国外绩效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世纪以前的经验评价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成本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评价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增加值评价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面评价阶段。 2.119世纪以前经验评价阶段 19世纪以前企业的发展由家庭手工业、手工业生产时期过渡到工厂生产时期。此时的企业规模较小,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对绩效的考评也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故一般以观察与经验评价为主要手段。 2.2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评价阶段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成本评价的思想也开始萌芽、发展。成本控制的初期,体现出一种简单的将本求利的思想,统计企业生产经营中付出的成本与经营收益的关系,以期达到盈利的目的。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本评价开始关注如何获得更高利润,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也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竞争加剧,成本会计核算已不能满足资本家最大限度攫取利润的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年第2期 JISUANJI YU XIANDAIHUA 总第210期 文章编号:1006- 2475(2013)02-0177-04收稿日期:2012-10-24作者简介:范瑜(1978-),男,辽宁大连人,广东培正学院讲师,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商业数据挖掘,图像处 理,互动多媒体;宋宇翔(1971-),男,广东湛江人,讲师,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范 瑜,宋宇翔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以2006-2011年我国A 股10331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运营能力4个方面反映企业绩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发展现状分析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呈现了N 型的趋势。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研究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现状,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关键词:数据挖掘;绩效;评价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475.2013.02.044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on Data Mining FAN Yu ,SONG Yu-xi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s with 10331observed samples in A-shares during 2006-2011,from the profit ability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the growth ability and the operation ability which reflect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This paper uses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Aft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China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appears N trend.The article enri-ch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isting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expands the performance study of listing corporation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The author hopes that can help on the follow studying.Key words :data m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s 0引言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始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较 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传统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评价绩效, 未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绩效的真实情况。随着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已有大量文献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 市场分析、 公司财务、金融等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我国2006-2011年的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本研究丰富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方法, 拓展了上市公司绩效的外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希望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启示。1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可定义为:通过某种特定的算法,运用 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 模糊不清的和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其中隐含着的重要信息, 是一个发掘潜在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现阶段,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 可具体分为客户集中型、作业集中型和研究集中型3大方面, 内容见表1。数据挖掘技术主要汇集了以下5大领域技术:(1)数据库(Database Systems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s )、联机分析处理(OLAP );(2)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3)统计和数据分析方法(Statistical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4)可视化技术(Visual-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绩效评价的功能及重要性 第二章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 第一节传统的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二节非财务评价及缺陷 第三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简介 第一节平衡计分法介绍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与其它绩效测评法的比较第三节平衡计分法与战略治理的关系 第四章综合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的应用第一节 AAA公司建立自己的平衡计分法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AAA公司的进一步应用第五章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探讨 第一节我国绩效考核现状

第二节平衡计分法在我国应用初探 结论 第一章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及功能 绩效评价是企业治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治理者能够了解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状况以及企业的实施状况,并能及时发觉问题,为纠偏提供依据。本章将回忆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强调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阐述绩效评价的功能。 第一节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方式的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而进行的。我们以时刻为序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回忆。 一、经营绩效评价思想的萌芽 经营绩效评价最早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开始改变,企业治理者为猎取更多的

利润,必须讲求有效的治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借助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当时的绩效评价要紧是依靠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过去经营的绩效进行评价,要紧指标也确实是企业的利润。 二、6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研究要紧是针对控股公司。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霍金斯(Hawkins)、泽诺夫(Zenoff)、莫里尔(Mallriel)。尽管投资酬劳率(ROI)和剩余收益(RI)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然而销售利润率(Profit on sales)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指标。这时期人们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设立适合控股公司的特定绩效评价方法。【1】 三、70年代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的范围开始扩大,讨论问题更加深入。1971年,麦尔金斯(Melnnes)分析了30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绩效评价系统,指出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ROI,其次是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这一时期对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有:美国的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美国会计协会(AAA)、罗宾 【1】尚志强著,《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1998年5月,经济科学出版社,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