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辨析

郭连成

2013-2-27 21:21:09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2期【内容提要】迄今为止,人们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并不深入。而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同为经济转轨国家的中国都是有意义的。本文首先考察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和俄过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然后分析了俄罗斯为实现快速经济增长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刻矛盾;最后得出了若干相关结论。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深度分析;俄罗斯

【作者简介】郭连成,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邮编:116025)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4)12-0061-06

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历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两大根本性问题。一般说来,增长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并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最具说服力。但俄罗斯的情况与中国不同。俄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这是造成俄罗斯在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一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基本分析

(一)步入增长期的俄罗斯经济

历经10余年的经济衰退,俄罗斯经济自1999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并一直持续至今。国内生产总值(GDP)1999年增长5.4%、2000年增长9%、2001年增长5%、2002年增长4.3%、2003年增长7.3%,200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了7.4%。2004年有望成为俄经济稳步发展的第6年。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时期。

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和快速增长,既有外因的作用,也有内因的推动。所谓外因作用,主要是指世界市场石油和天然气(也包括原材料)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这对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普京所言:“应当承认,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要首先归功于近几年有利的世界市场行情。依靠对外贸易条件的史无前例的改善,俄罗斯获得了相当大的经济优势和很多的追加收入。……很清楚,没有这些资金,我指的是没有好的对外经济行情,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成就在很多方面都会是微不足道的。”[1]所谓内因的推动,一方面是俄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渐趋旺盛,增幅不断加大,而且吸引外资成效显著,这在2003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普京执政后对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特别关注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提速”要求,迫使俄政府不得不多次修订并调高已经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构成了普京时代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俄罗斯过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分析

第一,普京一贯把促使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其目的是为了恢复俄罗斯的经济大国甚至经济强国地位。他在2003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必须“使俄罗斯回到世界富有的、发达的、强大的和受尊重国家的行列”;而只有当俄罗斯成为经济强国,当它不依附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施舍或不可预见的对外贸易行情变化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其条件是经济稳定和快速增长,这种

增长是建立在利用内部和外部、传统的和现代的以及本国的和外国的所有这些因素的基础之上。[2]正是为了圆自己日益强烈的强国梦,重振俄罗斯雄风,普京一再强调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先后两次提出俄罗斯GDP要在10年内(即到201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并认为俄有能力在2010年前实现这些目标。[3]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速”,在今后几年要达到年均7.2%~7.5%的增幅。这对经济增长尚欠稳定的俄罗斯来说,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第二,出于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并为“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落后”而竭力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俄罗斯占世界GDP的比重自1960年以来一直持续下降。例如,1960年、1970年和1980年,苏联的GDP占世界的比重分别为8.8%、8%和7%,到1990年已降至5.5%。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GDP占世界的比重骤然下降,2000年仅达2.7%,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重才可能会稍有增加,达到3.22%。[4]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这一比重1960年为24.1%,2000年下降到21%,据预测,到2015年会降至18.6%。尽管如此,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仍要比俄罗斯高出近5倍,两者差距甚大。毫无疑问,俄罗斯需要经济快速增长,否则,俄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更何况,发达国家的经济也是在不断发展。据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对2000~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如果这一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那么俄在近一个时期还不能缩小与最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而要大大缩短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俄罗斯还需要50年的时间。[5]这就是为什么普京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重要目标的真正原因。

第三,目前世界上通常用GDP总量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既然按GDP绝对值、一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的经济能力,那么,就必须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目前俄罗斯GDP的实际增长速度仍不能使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迅速强大,因此,普京提出了俄GDP要在今后10年内(到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四,普京谋求总统连任,需要有突出的政绩,而经济快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筹码,也是获得高支持率的保证。2003年12月18日,普京在谈到谋求总统连任时强调,如果成功连任,他在下一个总统任期内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在10年内使俄罗斯经济翻番;消除大规模贫困;让俄罗斯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这说明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看得特别重要。无论是倍增计划还是赶超计划和实施社会政策,都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增长。他认为,经济发展落后依然是俄罗斯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前提是保持政局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直是普京追求的目标,也构成了普京时代的本质特征。

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深层分析

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所谓深层分析,就是撇开直接观察到的或比较容易通过现象和数字加以分析的因素,去挖掘与俄经济增长相伴随的一些深层次的因素或问题。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杰夫·马德里克在其《经济为什么增长》一书中指出,快速增长本身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它带来了市场的膨胀。但问题是,这种增长能够持续多久?[6]我们认为,马德里克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实际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这种增长能否持久,往往并不具有相关性。既可能存在难以长期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也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速缓慢但持续长久的经济增长,还可能有一直持续的时快时慢的波动性经济增长。这三种情况在俄罗斯都交替出现过。之所以如此,除了受

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外,经济增长本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或制约因素是主要原因。

(一)俄罗斯经济增长:以不合理经济结构为前提

俄罗斯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发展能源和原材料工业而取得的。这种以“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造成商品出口结构不合理,使俄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半成品,成品出口的比重很小。一个时期以来,矿物原料和燃料以及黑色和有色金属在俄罗斯向非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曾高达70%以上,而机器和运输设备及化工产品的比重则在20%以下。正如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今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决定于原料和燃料商品的出口动态。”[7]这与目前全球农业、矿业和能源产品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大大下降(已从2/3跌至1/4以下)这一趋势是背道而驰的。正如俄专家所言:“落后的结构是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在这一结构中占优势的是原料部门和开采部门。我们是靠扩大石油、天然气、黑色和有色金属及木材的出口活着。实际上,我国出现的是落后部门的数量增长。……缺少发展的增长就是在保护落后。”[8]虽然近几年俄罗斯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落后经济结构出台了包括鼓励机器制造业产品生产和出口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收效甚微。机器和设备出口占俄罗斯出口的比重仍不超过10%,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出口比重不大。问题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这样一种经济结构,不仅会耗竭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不仅如此,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还造成高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目前俄罗斯在世界科技密集型产品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仅为0.3%~0.5%。近20年来,生物技术产品世界市场年增长6%~15%,而俄罗斯生物

技术产品的生产发展则十分缓慢。据估计,生物技术产品占GDP的比重不超过

0.1%。[9]

(二)俄罗斯经济增长:以增长质量不高为代价

第一,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俄罗斯积累起巨额国民财富,其总量占世界的5%~10%。无论是财富的绝对量还是人均占有水平,俄罗斯都可以同发达国家相竞争。例如,俄的自然资本总量世界第一,按人均占有量计算超过西方七国自然资本人均占有量的10倍。这种财富资源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俄罗斯的一大优势,而且,作为经济增长基本前提条件的知识潜力和科学技术潜力也相当雄厚。但就结构和国民财富份额的比例关系而言,俄罗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异。据国际复兴与发展银行统计,1995~2000年,西方七国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0%,生产资本的比重约相当于20%,而人力资本的比重占到70%以上。在俄罗斯的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为83%~88%,生产资本占7%~10%,而人力资本仅为5%~7%。[10]如果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形成的再生资本状况看,俄罗斯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里的差距就在于俄罗斯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增长。

从另一方面看,俄罗斯仍有许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尚待充分开发利用:其一,俄罗斯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总量相当于GDP的1/4以上。但储蓄的利用率较低,仅为总额的1/3。其二,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工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不超过40%。其三,科学技术和知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利用,人的创造力潜能的有效利用率不足10%。其四,大量的资本外逃。其五,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利用不充分。这些尚未有效开发利用的经济增长因素,一方面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能性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俄由于没有充分地将这些

重要的因素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过多地依靠自然资源优势,甚至对自然资源实行超承受能力的利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大打折扣。

第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从总体上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主要靠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而且是在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实现。目前,俄罗斯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5%和西欧国家的25%。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造成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导致多数国民经济部门的赢利水平不高甚至下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尽管也可以带来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会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面临大量的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第三,俄罗斯经济增长仍缺乏稳定性。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极其不稳定。”[11]即便是从俄1999~2003年5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情况看,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不稳定不均衡的。这是因为,“继续利用以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钱为基础的增长机制,不仅不能期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而且会不可避免地放慢增长速度甚至造成衰退。”[12]

(三)俄罗斯经济增长:以缺乏竞争力为特征

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是静态的、非永恒的和不可再生的;而竞争优势则是动态的甚至是无止境的,它与创新、人力资本的发展和智力开发等息息相关。如果这两种优势得以有机结合,就会大大加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其一,从国家竞争力即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来看,在所选取的美国、英国、日本、挪威、瑞典、韩国、法国、德国、中国、意大利、俄罗斯等

11个世界主要国家中,俄罗斯排名最后。[13]其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建立在利用其所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即把能源等自然资源作为出口竞争力的基础。而“与形成‘新经济’相关的竞争优势的利用规模以及构成全球经济竞争基础的非价格竞争机制的利用规模,今天在俄罗斯均小得不能再小。”[14]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是在2000年GDP增长高达9%的情况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也依然位于所选取的世界主要国家的最后。

其二,从微观层面的竞争力来看,有研究认为,国家和公司越是强化由利用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向利用竞争优势的转变,GDP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就会越高,竞争力指数和等级也相应地越高。[15]微观层面的竞争力实际上既包括公司竞争力,也包括部门竞争力。公司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赢利性、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战略计划、管理水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等。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有资料显示,在微观竞争力方面,与所选取的美、英、日、法、德、意、韩、中国等59个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俄罗斯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分别列第46位、55位和52位,排名靠后。[16]这说明俄的微观竞争力很低。正因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一种严重威胁。[17]而缺乏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其基础是不牢固的。

三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 是矛盾的统一体抑或是相互矛盾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如整个社会增加值总和的增长等,或者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偏重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主要反映经济活动质量关系的变化,其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不能将其混淆。我们认

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应当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并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两者之间一般来说不应当相互矛盾。但在现实中也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一个社会可以有经济增长,但却不一定有发展或者发展起来十分缓慢。俄罗斯便是如此。俄一直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俄罗斯几乎是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惟一目标,这在普京发表的总统国情咨文和俄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都充分体现出来。当然不可否认,高速经济增长对于处在经济恢复期的俄罗斯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看,发展问题同样也不可忽视。如上所述,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石油、天然气、黑色和有色金属、木材等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出口而取得的,这种不顾长远发展不注重增长质量、以牺牲环境和枯竭资源为代价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日趋短缺和人民的实际福利下降,甚至会造成“贫困化增长”。其结果,会使发展最终难以持续并可能使经济再度陷入困境。虽然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些资源一是不可再生资源;二是开采条件越来越差,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三是必须在受行情波动影响的世界市场上销售,这三种情况都会构成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现有石油储量可以开采58.6年,天然气储量可以开采798年。[18]而另有资料估计,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仅够开采22年,天然气储量也只够开采85年。[19]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费多连科所指出的,如果对国家的自然资源继续实行掠夺性开采,那么这些资源尤其是森林、鱼类、水资源等会很快枯竭。鉴于此,“必须在现在的一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保持再分配资源的公平平衡,对资源开采规定限额和实行许可证制度。”[20]否则,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会使俄罗斯在几十年以后成为自然资源贫乏甚至一些主要资源枯竭的国家。到那时,俄就会自吞苦果,即由于经济增

长与经济发展不能共生,经济增长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最终会使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双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经济翻番目标与经济结构改造之间的矛盾

经济翻番目标与经济结构改造的矛盾,说到底也是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经济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改造之间非但不存在矛盾,而且应是相辅相成的,即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改造和结构调整,而经济结构改造和调整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但对俄罗斯的情况要做具体分析。俄只有保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年均7.2%~7.5%,才能实现普京提出的到2010年前使GDP 翻一番的目标。但要达到这种高速增长目标,前提是必须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产量并大大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其结果,势必会进一步强化俄罗斯经济的能源特别是“燃料性原料”的生产与出口特征。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2003年1~9月,俄商品出口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性原料所占的比重达到60.7%,2002年同期为56.4%。近几年这个比重曾一度高达70%以上。要真正实行结构改造,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分依赖,俄罗斯必须通过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调整,使经济由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特别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这样一种经济结构。这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由此带来的新一轮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如果经济翻番目标不能实现,就不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结构改造。因此,在结构改造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两者难以同时兼顾的情况下,是选择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使GDP翻番,还是为建立有效的经济结构而选择实行结构改造,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这是俄面临的两难选择问题。

(三)经济增长政策目标与社会政策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实际上也是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俄罗斯难以达到经济增长政策目标与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我们需要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福利。”[21]但我们认为,俄罗斯要真正实现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公民福利的目标,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仅目前仍有1/5以上的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一点,就足以使俄罗斯确定的上述经济增长政策和社会政策目标大打折扣。

四若干看法与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看法与结论:

第一,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可能会使俄罗斯付出过高的代价。我们认为,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的确很重要,因为一般说来,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其国民财富和经济总量也增加得越多,因而国家的经济实力会越强。然而对于目前的俄罗斯而言,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一方面,这种高速增长要靠动用经济增长的粗放因素,并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才能达到。例如,俄罗斯只有大量增加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才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如果要使石油开采和出口增长10%,就要使投向这一生产部门的投资增长30%。[22]这种投入与产出之比为3:1的高投入和低产出的严重失调状况,会使俄罗斯为取得较小经济利益而付出太多的代价。不仅如此,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和矿藏开采而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了72亿美元。受到破坏的土地面积2002年初增加到58万公顷。[23]另一方面,在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如财产分配不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公民的福利改善不明显等),社会发展速度仍然不快。因此,以付出沉重代价而换取的高速经济增长,并不利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因而是不可取的。正如俄科学院涅基别洛夫院士所指出的:“如果让我们选择,是要继续使经济靠燃料和原料的生产和出

口来达到10%的增长速度,还是通过经济现代化和利用高科技来达到7%甚至是6%的增速,我则更倾向于6%~7%的增长速度,而不是10%。”[24] 第二,不断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是俄罗斯的一贯方针。俄能源部部长在2003年底还强调,俄罗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继续保持出口领先地位。这意味着俄罗斯依然要靠保护落后的部门和经济结构来达到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如此,俄罗斯经济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导向,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俄经济的稳步增长。一方面,这样的出口结构使俄罗斯经济很容易受到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从而给俄经济的发展设置了外部限制和障碍。另一方面,在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专门出口自然资源也会使俄罗斯陷于长期落后状态,并加剧结构性衰退。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俄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落后状况就更加难以改变。

第三,必须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杰夫·马德里克指出:“除市场规模和市场成长、信息传播、技术进步之外,影响经济增长的条件还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财富或者说赢利性资产的分配;金融资本的可获得性;金融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自然资源丰裕度;企业家精神的活力;和平状况和政局稳定性。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没有哪一个能够独当一面。所有这些因素,既是经济增长之因,也是经济增长之果。”[25]也就是说,马德里克认为,上述条件都是衡量经济增长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里除了数量增加和收入增长外,还强调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即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我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与高经济增长质量相伴随的往往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增长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可以用GDP加以衡量和评价,而经济增长质量用GDP则难以甚至不能准确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

会发展、人本身的发展(人类发展)、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而且经济增长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在必须要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这种增长只有与长期和稳定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等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第四,俄罗斯必须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从而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俄总统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到竞争力问题,认为“快速和稳定的增长只有在生产有竞争力产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

[26]因此,俄罗斯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建立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的经济部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只有这样,俄罗斯经济才能够稳定和更快地增长。

第五,必须加速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这是俄罗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俄在增加能源和原料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同时,应当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比重,特别是要扩大加工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俄罗斯已将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作为2004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说明,俄已开始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由此而造成经济增长代价过大、负效应明显的问题。

[本文系郭连成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1JA790056)“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研究——以俄罗斯东欧为新视角兼及中国”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6.

[2]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7.

[3]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8.9.

[4]Экономикаижизнъ,№19,2002г.

[5]Экономикаижизнъ,№19,2002г.

[6][美]杰夫·马德里克著,乔江涛译:《经济为什么增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7]Ю.Сизов:Актуалъныепроблемы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йскогофондовогорынка,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7,2003г.стр.28.

[8]Экономикаижизнъ,№19,2002г.

[9]Экономикаижизнъ,№19,2002г.

[10]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роств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проблемыи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сийски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журнал,№3,2003г.стр.13.

[11]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6.

[12]Российски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Журнал,№3,2003г.стр.4.

[13]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1г.стр.39.

[14]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1г.стр.44.

[15]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1г.стр.44.

[16]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1999,p.33;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0(https://www.sodocs.net/doc/4710794768.html,/mediacentre.nst/Documents).

[17]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3.

[18]Н.Федоренкоидр.:Коценке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исполъзованиянационалъныхресурсов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3г.стр.34.

[19]Н.Федоренкоидр.:Коценке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исполъзованиянационалъныхресурсов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3г.стр.34.

[20]Н.Федоренкоидр.:Коценке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исполъзованиянационалъныхресурсов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3г.стр.34.

[21]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7.

[22]Экономикаижизнъ,№19,2002г.

[23]Н.Федоренкоидр.:Коценке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исполъзованиянационалъныхресурсов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экономики,№8,2003г.стр.37.

[24]А.Некипелов:Проблемытрансформируемойэкономики,Обществоиэкономика,№6,2003г.стр.14.

[25][美]杰夫·马德里克著,乔江涛译:《经济为什么增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26]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ВладимираПутинаФедералъномуСобранию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ъгиикредит,№5,2003г.стр.3.7.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 2016-08-05 ——那小兵与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话 编者按:俄罗斯人差点就无缘本届里约夏季奥运会,如果不是最后关头271名运动员被放行的话。我们这个爱恨交集的邻居,从来都是在按自己的思路与节奏在前行,但这种“特立独行”毫无疑问在改变,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初的苏联。我们特地节选了2014年索契冬奥时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对今日俄罗斯、中国的深度解读,或许能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很多事情。 那小兵:您如何评价索契冬奥开幕式中的节目?更进一步讲,您如何解读俄罗斯新的历史观?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作为一个俄罗斯人,我对索契冬奥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可以坦言,俄罗斯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历史了。 这个开幕式与中国2008年奥运开幕式有很大不同,中国奥运开幕式强调"和"的概念,试图把世界放入"和谐框架"中,其中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回避了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而俄国此次开幕式突出了"自强不息"的主题思想,从第一个"彼得大帝西征"情节开始,然后进入亚

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情节,之后再进入非常表现主义色彩的"红色苏维埃"时代,最后用幽默的喜剧表现手法进入"新俄国时代",搭配着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 这充分表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他们不再纠结于"黑暗沙俄",也不再忌讳"红色恐怖",更不在乎"改革动乱",俄罗斯终于在精神上解脱了沉重的过去。 那小兵:我注意到此次俄国的历史节目确认了"俄国一千年历史",这比过去苏联教科书中的表述减少了近五百年,为何俄国历史学有了这种改变? 莫洛夫:我认为这是俄国价值观改变所引发的改变。 与中国用"文字出现"作为历史开端的旧史学标准不一样,俄国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如今都采用了"国家体制"为本国历史开端的做法。比如,日本历史从天皇出现算起大概约2000年,美国历史从美利坚合众国开国算起,如此等等,更注重政治文化与体制的传承关系,尤其是主权传承关系。 与中国人崇拜祖先的信仰不同,俄国人信奉东正教,这注定俄罗斯最终要走向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尽管依然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从这次表演中可以看到,俄罗斯人把"红色恐怖时代"看成了"工业化奴役时代",这是一种微妙的思想更新,从中与西方工业时代在感情上拉近了。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近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特点

近代以来的俄罗斯逐步从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变成一个地域广阔、军事强大、政治高度专制的封建国家,起对欧洲近代政治、国际关系等都有重大影响。本专题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特征:国家理论和国家政策居中心地位是近代俄罗斯的国家特征。国家理论为东正教、沙皇专制制度和国民一致性。三者的美妙的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和力量的源泉。它使俄罗斯长期处于自然的合理的状态,没有任何动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夺出海口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彼得大帝时期为俄罗斯定下的国策,被历代沙皇继承,包括斯大林。 2、同一性:俄罗斯帝国的同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信仰的同一性,东正教自传入俄国后,基本没有多大的变革。第二是经济同一性,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帝国主义阶段,有两个大特点,一个是高度的垄断,另一个是严重依赖沙皇的优惠政策和外来的投资。第三就是政治同一性,这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俄罗斯政治制度。 3、地区特征: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地区特征可包括本部的地区特征和非俄罗斯的地区特征。总体上,俄罗斯本部与西部边区比,相对落后,在俄罗斯本部,也只有少数几个地区比较先进。非俄罗斯本部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波兰和乌克兰。此外,白俄罗斯、立陶宛在许多方面都比俄罗斯本部发达。 参考文献 1、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邵丽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戴桂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王晓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和俄国、中国社会性质转变时期的经济思想,蒋自强、张旭、王如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论近代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祝政宏,世界历史,2004/05 6、彼得一世时期的俄中交往对俄国的影响,赵相群,甘肃农业,2006/10 7、俄罗斯西化历史的反思,焦统骞,欧洲,1995/06 8、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张广翔,长白学刊,1996/01 9、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10、略论新疆俄罗斯族的形成,江梅,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11、中、日、俄3国文化近代转型比较,雷丽平,东北亚论坛,2004/04 12、16—19世纪西伯利亚地区英国人活动探微, 王继庆, 西伯利亚研究, 2002/02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且走一步说一步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冷战结束之后,因为不用惧怕两个超级大国用“非友即敌”来划线,世界各国的关系大多变得和睦起来。自然,过去国家间的那种坚定的盟友关系,也同时不大见了。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浪潮,已使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相互交叉联系在了一起。除非生存的切实需要,一般人是不愿与人结盟的,因此,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铁板一块的盟友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从某方面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要比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密切更成熟。 俄罗斯现在谋求的是生存,其许多的行为表现都显示出对生存的担心。这种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目前世界上生存最危险的大国就是俄罗斯。苏联是以俄罗斯为主体建立的,随着那个大厦的轰然倒

塌,废墟中是俄罗斯衰弱疲惫的身影。而事情并没有到此完结,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仍在继续上演,原来的小兄弟一个个变成了陌生人,有的甚至变成了敌人。诚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但也继承了充满仇恨的“敌人”,并且“敌人们”大有斩草除根的架势。 看看地图,无论对我们还是对欧洲对美国来说,俄罗斯那么一大片的地方,压在头顶上,很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要么做世界上最强大的,要么就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直到大家不觉得威胁为止。其实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想做一只乖乖羊的,无奈西方没有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还太大,还有尖牙利爪。这时候西方人做的,就是继续削弱她。他们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搞乱其国民经济,一是彻底解决了其盟友南联盟,一是暗中支持其境内的分离主义,一是北约大肆东扩。眼看着目标就要一步步的实现,不料半路上出了个普京,再加上自己的政策失误,最终功亏一篑。 西方的失误是,自以为大局已定,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身上,给了俄罗斯喘息的机会。西方的智囊们管窥蠡测,总以他们的思维来衡量别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存在着致命缺陷,最后会被一根稻草压垮。他们选择这根稻草就是石油,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大量的能源,油价的大幅上升,会使中国经济的发生严重的问题。没想到实际上对中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高油价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反而让拥有巨大资源的俄罗斯得到了极大利益,经济彻底翻了身。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在普京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又派飞机军舰向西方示威了。 在俄罗斯,普京被视为国家的救星,受到了极大的拥戴。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普京的一系列强势动作,似乎扭转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颓势,真的站了起来,让俄罗斯人的自尊获得了极大提高。据报道,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俄罗斯 和中国的一些情况的对比

莫斯科:12世纪在基辅的俄罗斯大公国被蒙古人灭亡之后,残余的俄罗斯人在莫斯科河拐弯的森林深处定居下来。 北京: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的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且最后的三个封建王朝以及现今的中国都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莫斯科:丘陵地带,看市景要去列宁山。 北京:西北环山,西北高东南低,就整个平原的面积而言,比莫斯科略小。 莫斯科:有小环三环大环,不规则,不准砍树拆房,特别是不准拆房。 北京:有规则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谁遇着谁倒霉,不能不拆。 莫斯科:在《列宁在1918》那个电影里看到的有轨电车至今仍在运行。它停站的时候,后面的所有其他车辆都必须停住,因为有行人过路。 北京:已经没有有轨道的电车,那东西容易让人想起旧社会。 莫斯科:司机见到有人要过马路,就会停下来等。行人也会向司机点头致谢。 北京:司机见到斑马线,如有一线可能就会加速从行人间冲过去。要是你停下来等,行人有一瞬间不知所措。 莫斯科:免费随便停车。白天看着挺窄的一条路,到了晚上忽地就宽了,原来两边的停车各占了一个车道。假使是在莫斯科市政府门前,警察也就是要求你赶快走而已。红场周边单行线多,多禁止停车,仍有停的。 北京:到处是在马路上画几条线就停车收费(增加财政收入、又增加就业),好像从来不用考虑另建车位,稍不留意罚单就贴到了车窗上,没有人敢在长安街上停车。那叫一个执法!莫斯科:因为车臣的原因,即使是交通警也都带枪。有私家保安,一般是退役的警察,地铁里面没有保安。 北京:警察一般是不带枪的,一部分职能交给了城管,另一部分交给了保安。 莫斯科:开车除了要有应有的证件外,还要有车主的委托函,如没有,就会被认为是被盗车辆。 北京:只要证照齐全,爱谁开谁开,跟警察没什么关系。 莫斯科:交通警有指挥棒,经常手拎着便携式测速仪。 北京:交通警一般用手和手臂指挥交通,晚上才看到有红灯式指挥棒。 莫斯科:到处可以搭便车,便宜(相对于在机场饭店的出租车而言,没有因为要保护出租车就禁止其他车辆载客),一般是顺道。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孩子,问到了第六辆车才走。也有嫌车破的:破拉达(有专门拉活儿的嫌疑)停过来看都不看,继续竖着大拇指等待搭车。:)北京:到处是要利润的黄虫。黑车被抓住要承受高额罚单,得找托儿。 莫斯科:亲眼看见三个中国小姑娘在机场外的路边搭车,伸出的三只小手乐颠颠的,象三只翅膀,再加上灿烂的笑脸,那叫一个自由、快乐(连我都被感染了)!本想顺路的话搭她们一段,大环三环都没问题。没想一问,人家没好意思说,实际是怕你给拉到哪里去。我悲,国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信用。 北京:有人拦车你绝不敢停车;有人要搭你一段你绝不敢上车。 莫斯科:手机单向收费,一条短信2卢布【0.66龙元(这是在一般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个词,龙元的设计,笔者认为一面是龙,另一面是毛泽东头像为宜。)】 北京:手机双向收费,大众多少年的呼声顶个屁。是不是也等着改制那?或是等着外资控股呢?给老外让利?宁与洋人不予家奴? 莫斯科:最低工资:300-400美元。 北京:最低工资:600-800龙元? 莫斯科:将近六个月的冬季,除雪靠机械。先用推雪车把路中间的雪推到边上,再用机械手臂和传送带装车运走。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 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 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能源贸易在中俄 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 页脚内容1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An Emp irical Study of B ilateral Trade bet w een Ch i na and Russia 宋志刚1,2韩丽丽1魏浩1 SONG Zh-i gang HAN L-i li W E I H ao (1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2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摘要]本文利用1996-2006年期间的统计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初级产品生产上,俄罗斯处于比较优势,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俄罗斯处于比较劣势;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虽然两国都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中国明显比俄罗斯更具后发优势;中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贸易联系,且产业内贸易多于产业间贸易,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俄之间存在着互补性贸易,但在不同的行业或产品中存在较大差异,两国初级产品存在的互补关系最为明显。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0)05-0069-06 引言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地理区位上相邻的大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中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为482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285亿美元,从俄进口197亿美元;2007年俄罗斯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排名中位居第八位,分别以进出口额的统计口径来看,是第七大出口国,第八大进口国。根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5015亿美元,增长4010%。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0319亿美元,增长516%,自中国进口34616亿美元,增长4217%,俄方贸易逆差9215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地区,同时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中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双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互补性的强弱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发展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俄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研究中使用三种分析方法,即显性比较优势分析法、贸易强度指数分析法、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法。 (一)数据来源和产品分类 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COMTRADE采用的产品分类制度有两种,分别为SI T 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和H S(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体系)。本文在计算中采用的是第一种分类方法,并以5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6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SI TC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0-4类大多为初级产品,6和8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5、7和9类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收稿日期:2009-2-29 作者简介:宋志刚,男,吉林长春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编审,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韩丽丽,女,山东烟台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魏浩,男,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69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其中和俄国有大片的领土纠纷。但因为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所以双方可以将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掩盖。另外领土的分布也防止了中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相隔万里,中间是大片的无人地带,这样的军事纵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苏联解体后,俄国国力相对衰落,对美国的幻想破灭,尤其是北约东扩使俄国倍感孤立,希望倚重中国来平衡俄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也希望改善周边环境以集中精力致力于国内改革。所以中俄两国于1997年签订了减少边界驻军的边境协定,宣布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国西北边境的稳定和两国增加信任,以及阻止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者利用俄国和中亚进行活动,并且增大了中国牵制美日的筹码。 从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来看,中美矛盾大于美俄矛盾,美俄矛盾大于中俄矛盾,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俄处于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中国次之,美国最不利。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如果处于弱势的甲方和强者的矛盾在三角中处于较突出的位置,那么,弱势的甲方实力和它在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呈负相关关系,它在三角关系中也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目前中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处境就类似于这种弱势的甲方。美俄关系的改善,不会影响到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战略利益上,还是在具体国家利益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只要存在着这些共同利益,中俄关系就不会下滑;二是从三角关系的制衡机制来看,“联弱击强”是三角制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较弱的两个角则更是如此,它们是天然的联盟。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进行联强击弱,最终它也难逃唇亡齿寒的命运;三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在改善美俄关系的同时,保持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可以使它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较为主动的战略地位,这对它是最有利的。 鉴于两国利益的互补性,在俄国尚未重振大国雄风之前,它仍会将与我国保持睦邻关系放在重要地位。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两国关系不会出现大的波折。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很大的隐忧。首先,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有着很大的策略性,双方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安排被迫走到一起的。另外,双方都倚重发展对美国以及西方的关系,以求得经济发展,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却面临很多困难,经济合作的滞后将影响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再者,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双方存在不信任,俄国想通过美日来牵制中国。最后,俄国国内有传统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力避卷入三角斗争的中心和前沿,应该成为我们应对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努力方向。运筹三角关系的关节是争取主动权。而“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的获得,……往往不在正面主位,而在偏师侧翼;往往不在矛盾的中心和对抗的前沿,而要置身于矛盾与对抗的焦点之外;……。”对于在“一强挟两弱”型三角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因此,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中国要力争避免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防止走向三角的中心和矛盾对抗的前沿。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圈子:军事思想 ?上一篇:军报征稿:写给刘翔

苏联经济历程

苏联的发展历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 1. 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领导人:列宁 (4)地点:彼得格勒 (5)结果:取得了胜利 3.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措施: (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 1.简述: 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改革结束。

中国与俄罗斯贸易 中英文

1.背景; 俄罗斯人主要从中国进口鞋,包,皮带等皮革制品,还有服装,布料,床上用品等纺织品,化工产品,玩具,食品,工程机械及其配件,汽车配件,电子产品,轻工业加工设备,日用小商品等等The Russians are mainly imported from China shoes, bags, belts and other leather products, garments, fabrics, bedding and other textiles, chemical products, toys, food,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auto parts, electronic products, light industrial processing equipment, small commodities for daily use and so on. 2.文化,政治,经济环境 4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苏联解体以来,作为中国重要 邻国,俄罗斯已逐渐发展并稳定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贸易额 在不断攀升,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日益紧密,两国的经济也开始升温,中 俄已经建立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中俄互办国家年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 织,中俄经贸合作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交流合作空前活跃。当前,两国贸 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框架、贸易规则、贸易服务系统、 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两国的地缘优势、稳定友好的政治关系、互 补的经济结构,使中俄经贸关系的前景十分乐观。两国如果能在贸易体制、 贸易商品结构、金融合作领域方面达成共识,再加之完善的贸易服务体系, 两国的贸易发展空间一定更为广阔 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 a and Russia are continued to deepen.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s C hina's important neighbor, Russia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sta bility become China's eigh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the two cou ntries in the volume of trade climbed, As the two countries clos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像英国和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还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的,也有坏的方面的,他们总是充当着一种特殊的角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短处,取长补短。因此,只有更多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征服他们,这也正是我这学期选择上“俄罗斯文化鉴赏课”的理由所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将利用本学期所学,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和中国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不败之林。 关键字:俄罗斯中国餐桌礼仪敬谦用语思维方式风俗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和俄罗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彼此欣赏。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民有吸引力,他们想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中国发展与俄罗斯关系的真诚愿望以及中国缔造和谐世界的强烈决心,从而使两国友好关系建立在战略互信与文化吸引的坚实基础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斑斓的人文图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解读、辨识、竞争、对话和交融的动力,中华文化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当是时也,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发展中国的文化。 一、敬谦用语的差异 中俄两国文化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是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汉文化中的礼貌准则强调贬己尊人、称呼恰当、出言文雅、说话力求双方和谐一致、在德、言、行等方面要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俄罗斯人突出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往往影响到彼此的交际,如果把汉文化中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俄语会话,虽然遵守了谦虚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受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内容提要: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二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关键词:经济追赶,制度变迁,俄罗斯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追赶贯穿了其整个发展过程。从摆脱蒙古统治之后,数个世纪被压迫的经历转化为俄罗斯不可遏制的王朝政治野心,持续的领土扩张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义情绪和对地缘安全空间的极度渴望。为了这个目的,俄罗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们把俄罗斯的经济追赶进程划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工业化时期,分为十月革命前的经济追赶阶段和苏联体制下的经济追赶阶段;另一个是后工业化时代,这个阶段开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以苏联解体为界,也就是改革阶段和转轨阶段。 一、工业化时期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采取了军事优先的国家追赶战略,这其中包括: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也就是以提高国家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同当时国际竞争格局

中硬权力优先的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历史证明,俄罗斯的这种战略的确是卓有成效的。当时俄罗斯对外扩张正处于上升期,随着1793年与1795年的瓜分波兰,俄罗斯帝国的西部边界达到了近代的最远点。在之后近百年的时间里。对整个欧洲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始终挥之不去。但俄罗斯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彼得大帝这种片面的现代化努力终究难以保证国家长久健康成长。 十月革命前,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优异,并取得了国际竞争的优势。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传统强国或丧失传统的地位,或发生激烈的国内变革,导致外部干涉。所有这些都对俄国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在国内外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以挽救日趋衰落的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国力,以便参与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沙皇政府不断地推出各种学习西方的社会改良措施,主要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其目的仍在于巩固传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欧各国,甚至与德意志地区相比也显得过于缓慢。不仅农业中广泛存在着强制劳动,直至1860年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强制劳动还占到40%以上的比例。在俄罗斯出现了企业主宁愿把军警请到生产车间来维持生产秩序,也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怪事。但不可否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也在取得进展,而政治制度却没有得到改造。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政治架构,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