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

探究学案)

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因果论证的定义和作用。

2.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材、论证观点。

一、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请简要评析材料一的优劣

【原文】: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猪八戒抡起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结论:我们写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加材料,还应该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评议】:这段文字,是典型的“例子+观点”,我们发现,事例的结果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对于打碎镜子的原因却没有提到。

二、因果分析法的定义:

世事变迁皆有因,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产生。

(一)定义: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二)因果分析法的步骤:

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2.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3.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4.因果分析法常见语言标志:

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

正是……;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

三、因果分析的作用

1.讲道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1:原因分析: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原因分析)

针对训练1: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事例的原因

如果说生活上的不理解还可以用宽容代替,那么事业上的不理解,则给人带来心灵的痛苦。面对世人的嘲讽讥笑,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勇者和懦夫的区别。布鲁诺宣传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柏拉图提倡和平,被贬为奴隶;雷示锋忘却自

我,某些人视为“傻子”;尧茂书的首飘长江之举,又有几人能理解!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他们最终彪炳史册,是因为他们_________(分析原因)

2、结果分析:

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重视。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结果分析)

针对训练2: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事例的结果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

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

3、材料作文开头分析

材料: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猪八戒长得丑是众所周知的,可当它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尊容”时,却为何大发脾气呢?因为它对自己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仅不知道自己丑,甚至也许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呢!殊不知,镜子虽砸了,猪八戒却并不因此而美起来,相反地,倒使自己失去了了解自己容貌真相的凭据,也就失去了修整容貌,完善自己的凭借,让其永远丑下去。由此可见,一个人清醒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文过饰非,不矫饰造作,具有自知自明是多么重要。(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材料,引出观点)

针对训练3: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材料,引出观点

材料:驴子驮盐渡河,他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他很高兴。又有一天,他

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分析: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策略。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象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②驴子为什么会淹死在河中?究其根源是它做事照搬老规矩,不能就事论事、灵活变通,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现实的惩罚。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切莫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4、例证段因果分析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

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针对训练4:利用例证段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1)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

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分析: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什么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因为他们都走了一条相同的道路——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由此可见,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功。

(2)(材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分析)那是因为_①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四、注意问题:

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3、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五、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确定中心论点,使用因果分析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材料一:(论点:勤能补拙)

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

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最终,洪战辉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二:(论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六、例文

自知者明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你可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万里之外”,然而,对于你自己本身,却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故自知者堪称明哲也。

为什么“自知”比“知人”、“知世”更难呢?看来不外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认识论方面的原因。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而对于自身的认识,须待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用于外部世界以后,才有信息反馈回来,多此一道曲折,就难免“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了。

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身份、名望各有不同,也容易对自身真实价值的认识造成偏见和错觉。《资治通鉴》载:隋炀帝杨广自负才高,曾对侍臣吹牛说:“设令朕与士大夫商选,亦当为天子矣。”其妄自尊大是不待言的。还有一种是真有才学的人,一旦有所成就,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捧场而忘乎所以。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往往社会上崇敬名人,也就常有名人被崇敬所诱惑。如果自己不保持警惕,是会捧晕的。”

三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有点“孤芳自赏”,大概也是人之常情。

有此三端,便可知自知之不易。然人不能自知,其害大矣。《吕氏春秋》《自知》之篇,其中有一段写道:“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伯智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

而虏,钻荣、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自知与否,简直关系到邦国存亡,身家安危,岂能不察!

人若自知,则需“常思己过”并“闻过则喜”。唐太宗“三镜自照”的美谈和虚心纳谏的精神,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愿人人都有自知之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