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第三四次实验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第三四次实验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第三四次实验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第三四次实验

《嵌入式系统及使用》实验第三、四次

实验一 Linux映像固化和运行

一、实验目的

熟悉ARM实验设备和Emlink-W 仿真器

掌握使用Emlink-W仿真器固化linux映射程序

二、实验内容

完成H-JTAG软件配置

固化启动映像Bootloader

固化内核映像zImage

固化根文件系统映像ramdisk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将Mini2410核心板boot跳线帽闭合

连接好Emlink-W仿真器、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给实验箱上电)。

2.固化完整的linux系统

参见附录一文档《基于EduKit-IV出厂固化说明》中“5使用Emlink-W仿

真器固化Linux映像程序”部分

3.启动ramdisk根文件系统

最基本的Linux系统就固化成功了,可以修改vivi的启动参数来设置启动方式(出厂默认是采用yaffs根文件系统启动方式):

启动ramdisk根文件系统:

vivi> param ramdisk

vivi> param save

启动yaffs根文件系统:

vivi> param reset

vivi> param save

启动nfs根文件系统:

vivi> param set linux_cmd_line "root=/dev/nfs nfsroot=192.192.192.190:/home/example/nfs

ip=192.192.192.200:192.192.192.190:192.192.192.1:255.255.255.0:EDUK4:eth1:off

console=ttySAC1,115200 mem=64M init=/linuxrc noinitrd"

vivi> param save

根据不通的vivi启动参数可以引导不同的根文件系统。

4. 根文件系统的更新

进行根文件系统的固化和更新。步骤如下:

1)在EduKit-IV实验平台中,Mini2410-IV核心子板中运行的Linux采用了“双根文件系统”的技术,MTD2分区存放ramdisk根文件系统,MTD3分区存放yaffs根文件系统。对于正常使用的用户而言,可见的文件系统是yaffs根文件系统,只有在该文件系统崩溃的时候,才通过修改vivi参数启动ramdisk根文件系统,来恢复更新yaffs根文件系统。同时在Linux映像固化的时候,yaffs根文件系统也是通过ramdisk文件系统更新的。下面的步骤将介绍通过

ramdisk根文件系统来固化更新yaffs根文件系统。

2)运行PC机上Windows XP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软件,“开始 -> 所有程序 -> 附件 -> 通讯 -> 超级终端”,设置每秒位数115200、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确认已经关闭其他超级终端工具)

3)将EduKit-IV实验平台的电源的拨动开关拨向向上端的加电状态,重新给实验平台上电,在超级终端的界面将会出现Linux启动映像vivi的启动信息,在vivi启动的同时迅速按下PC 机的空格键进入vivi的命令行界面。(如果没有及时进入vivi的命令行界面请重新启动实验系统,再进入vivi命令行界面)

4)在超级终端界面的vivi命令行输入命令修改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param ramdisk”,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

5)参数修改成功后,在vivi的命令行输入“boot”,启动Linux内核,在超级终端中可以看到Linux的启动信息,同时也可以在LCD屏上看到Linux的启动画面。

6)Linux启动完成后,输入回车即可进入Linux的命令行界面。

7)将拷贝有rootfs-eduk4-tsp-ys.tgz文件(DISK3_S3C2410\02-Images\02-Linux)的U盘插入EduKit-IV实验平台的USB接口的上面U口,在超级终端中可以看到提示U盘插入的信息,如图4-6-15所示:

附:出厂的yaffs根文件系统映像为rootfs-eduk4-tsp-ys.tgz,其他的映像见光盘内同级目录下的list.txt文件说明,后面章节所介绍的linux实验使用的yaffs根文件系统映像为rootfs-eduk4-base.tgz。

另外此处也可以不必使用U盘作为传送映像的媒介,也可以使用SD卡或者网络等传送。

8)在超级终端的Linux命令行执行命令:

$ mount -t vfat /dev/ub/a/part1 /media

将U盘映射到/media目录:

9)在超级终端的Linux命令行执行命令:

$ tar zxvf /media/rootfs-eduk4-tsp-ys.tgz -C /mnt

解压rootfs-eduk4-tsp-ys.tgz文件到MTD3所映射的目录,如图4-6-38所示:

10)解压完成后,输入命令:

$ umount /mnt

$ umount /media

卸载U盘及MTD3设备:

11)拔出U盘,给EduKit-IV实验平台重新上电,在超级终端的界面将会出现最终的Linux启动信息,同时LCD屏上也会显示Linux的启动画面。

附:Linux操作系统下想更新启动映像、内核映像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可以使用Minicom 软件,由于Linux下没有vivi支持的USB驱动,所以不能使用“load flash vivi u”命令,但是可以使用xmodem方式来下载,命令为“load flash vivi x”

5 Linux映像的运行

固化好了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后,重启实验平台或者给实验平台重新加电,正确设置好超级终端,将可以看到串口打印的信息

实验二 vivi的编译和运行

一、实验目的

熟悉vivi相关知识及使用;

学会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vivi;

掌握vivi命令将文件固化到目标板上。

二、实验内容

在Ubuntu系统下,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vivi;

利用vivi命令固化Linux文件到目标板上。

三、实验原理

bootloader( 引导加载程序 ) 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一般运行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这段代码非常重要。在我们的台式电脑当中,引导加载程序由 BIOS (固件程序)和位于硬盘MBR中的操作系统引导加载程序(比如NTLOADER,GRUB和LILO)一起组成。

在嵌入式系统当中没有像BIOS这样的固件程序,不过也有一些嵌入式CPU会在芯片内部嵌入一小段程序,一般用来将bootloader装进RAM中,有点类似BIOS,但是功能比BIOS弱很多。在一般的典型系统中,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全由bootloader 来完成。在ARM中,系统上电或复位时通常从地址0x00000000处开始执行,而在这个位置,通常安排的就是系统的BOOTLOADER。通过这小段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置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从而最终为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vivi是由mizi公司为ARM处理器系列设计的一个bootloader,因为vivi目前只支持使用串口和主机通信,所以您必须使用一条串口电缆来连接目标板和主机。主要功能为:复制并启动内核,初始化硬件,下载目标板到flash等。

vivi有两种工作模式: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启动加载模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这个时间可更改)自行启动linux内核,这时 vivi 的默认模式。在下载模式下,vivi为用户提供一个命令行接口,通过接口可以使用vivi提供的一些命令,见下表:

表1-1 vivi使用命令表

四、实验步骤

1.编译vivi

1)在Ubuntu中单击菜单使用程序->附件->终端打开终端,在终端中输入命令设置环境变量:

2)进入vivi实验工作目录:

3)清除早前可能存在的配置信息:

4)执行配置命令:

图1-1 vivi配置界面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选项,回车。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配置文件,这里我们提供了vivi的配置文件:config-eduk4。

图1-2 选择配置文件

选择< Ok >,回车退出。接下来在选择< Exit >退出配置,然后再在如图1-3中选择< Yes >,保存并退出。

图1-3 vivi配置退出保存界面

5)执行make命令生成可执行文件,文件存放在当前目录下:

6)拷贝文件:

执行完命令后,将自动拷贝vivi到/home/example/目录下。

2.固化vivi

在Ubuntu下采用minicom终端更新,下面的步骤将具体介绍:

1)正确连接交叉串口于实验平台的COM2和PC端的串口。

2)运行ubuntu终端,在终端中输入命令打开minicom:

图1-4 启动minicom终端

3)给实验平台上电,启动内置viv并按空格键进入到vivi的命令行界面:

图1-5 进入vivi命令行

4)输入命令使用xmodem协议来传送新编译好的vivi(/home/example/vivi):

图1-6 进入vivi命令行

输入完命令后,回车,终端提示等待xmodem协议传送文件,此时按下“Ctrl + a”键,然后再输入“z”键进入到minicom的功能菜单:

图1-7 minicom功能菜单

从键盘输入“s”,选择发送文件选项,出现协议选择菜单:

图1-8 minicom传送协议选择

通过键盘的上下方向键选中xmodem协议,回车进入所需传送文件的默认路径界面:

图1-9 minicom传送默认文件夹

此时通过键盘的左右方向键,选中“[ 转到 ]”选项,回车,在弹出的界面输入新的vivi映像所在目录路径/home/example:

图1-10 输入目标传送文件所在目录

输入完成后回车,将进入到新vivi所在目录:

图1-11 进入到目标传送文件所在目录

通过键盘方向键选择“[ OK ]”项,弹出目标传送文件界面,输入目标文件名vivi:

图1-12 进入到目标传送文件名

输入正确的目标传送文件名后,回车,将开始传送新的vivi映像,并显示传送进度:

图1-13 传送中

传送完毕将提示传送成功,按任意键退出:

图1-14 传送完成

在minicom终端将打印出新vivi的固化信息,并提示成功:

图1-15 完成vivi的传送

注意:等待传送的时间不宜太久,否则就超时,如果出现选中了所需传输的文件,但是传送进度无反应的,即时超时,可按“Ctrl + c”退出,重新传送。

5)可以重启实验系统验证新固化进去的vivi,minicom终端打印如下:

实验三内核编译和运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Linux 编译的基本步骤;

通过实验掌握Linux 配置、编译过程。

二、实验内容

对Linux 的内核及用户程序进行配置;

编译生成内核映象文件;

把编译的映象文件烧写到FALSH 中,查看运行结果。

三、实验原理

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它管理所有的系统线程、进程、资源和资源分配。和其它操作系统不同的是,Linux操作系统允许用户对内核进行重新设置。用户可以对内核进行“瘦身”,增加或消除对某些特定设备或子系统的支持。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开发人员经常会减少系统对一些无用设备的支持,将节省下来的内存分配给各种使用软件。

Linux内核对各种硬件和端口的支持要靠各种硬件驱动程序来实现。这些驱动程序可以被直接写入内核,也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硬件在需要时自动加载。通常情况下,可以被自动加载进内核的内核编码称为自动加载内核模块。

Linux内核的设置是通过内核设置编辑器完成的。内核设置编辑器可对每个内核设置变量进行描述,帮助用户决定哪些变量需要被清除,哪些需要写入内核,或者编成一个可加载内核模块在需要时进行加载。

内核是为众多使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使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译内核。

四、实验步骤

1.编译内核

1)单击菜单使用程序->附件->终端打开终端,设置环境变量:

2)执行命令切换到linux内核目录下:

3)清除早前可能存在的配置信息:

4)执行配置命令:

图2-1 kernel配置界面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选项,添加配置文件,回车。

图6-2-2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

将弹出的窗体中的.config替换成./config-eduk4。

图6-2-3 选择kernel配置文件

选择< ok >,回车退出。

在弹出的主配置界面中,选择< Exit >,回车。

图6-2-4 kernel配置退出保存界面

选择< Yes >,回车。

5)编译内核:

编译完成后将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文件,并自动拷贝到/home/example 目录下。

6)生成驱动模块:

2.固化内核映像

使用minicom固化内核映像的方法跟前节固化vivi映像的步骤相似,启动vivi后,输入命令使用xmodem协议来传送新编译好的内核映像zImage(/home/example/zImage):

后面的步骤参考前节vivi的传送,仅需要把需要传送的文件名替换为zImage即可,传送完毕minicom串口终端打印信息如下:

图6-2-5 内核映像传送完毕

重启实验系统将可以看到新的内核引导信息。

实验四 busybox编译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busybox相关知识及使用;

学会使用交叉编译器定制一个busybox;

利用该busybox制作一个文件系统。

二、实验内容

利用交叉编译器编译busybox;

利用已经配置好的busybox制作一个文件系统。

三、实验原理

busybox是一个集成了一百多个最常用linux命令和工具的软件,他甚至还集成了一个http服务器和一个telnet服务器,而所有这一切功能却只有区区1M左右的大小。我们平时用的那些linux命令就好比是分立式的电子元件,而busybox就好比是一个集成电路,把常用的工具和命令集成压缩在一个可执行文件里,功能基本不变,而大小却小很多倍,在嵌入式

linux使用中,busybox有非常广的使用。另外,大多数linux发行版的安装程序中都有busybox 的身影,安装linux的时候按ctrl+alt+F2就能得到一个控制台,而这个控制台中的所有命令都是指向busybox的链接。busybox的小身材大作用的特性,给制作一张软盘的linux带来了及大方便。

busybox 是标准Linux 工具的一个单个可执行实现。busybox 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工具,例如 cat 和echo,还包含了一些更大、更复杂的工具,例如 grep、find、mount 以及 telnet。有些人将 busybox 称为 Linux 工具里的瑞士军刀。简单的说busybox就好像是个大工具箱,它集成压缩了 Linux 的许多工具和命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一个busybox。

四、实验步骤

1.编译busybox

1)单击菜单使用程序->附件->终端打开终端,设置环境变量:

2)执行命令切换到busybox实验目录下:

3)解压busybox-1.1.2.tar.bz2:

4)进入目录,并打上补丁:

5)清除早前可能存在的配置信息:

6)执行配置命令:

图6-3-1 busybox配置界面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选项,添加配置文件,回车。

图6-3-2 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界面将弹出的窗体中的.config替换成eduk4。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实验大纲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实验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必修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环节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和ARM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熟悉MCS51开发环境和ARM集成开发环境,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系统功能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的训练,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调试的一般方法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三、考核及实验报告 (一)考核 本课程实验为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与要求 设计思路(如:分析、程序流程图等) 实验步骤 实验代码(含必要注释)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小结(本题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注意事项、心得体会等)注:综合型实验需写出系统功能、设计过程 实验报告的要求: 实验报告以文本形式递交,实验报告要书写规范、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图表清晰。 四、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软件:Keil C51;ADT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高锋.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自编.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参考书 [1] 王田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赜.ARM9 嵌入式技术及Linux高级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忠民等.ARM嵌入式VxWorks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一

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一

学号: 装 订 线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嵌入式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马永昌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综合实验一dht11和人体感应传感器 实验类型:验证型 同组学生姓名:孙凡原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开发方法 2.掌握用户空间调用设备驱动的方法 3.掌握用户和内核的交互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名:颜睿

装订 线1.编写温湿度传感器DHT11驱动,传输打印温湿度信息 2.编写人体感应传感器驱动,控制LED灯亮灭 原理: 温湿度传感器DHT11: 1.引脚图 实际使用传感器没有NC引脚 2.数据采集 a.数据总时序 用户主机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 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 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 的数据,幵触发一次信采集。

b.主机发送起始信号 连接DHT11的DATA引脚的I/O口输出低电平,且低 电平保持时间不能小于18ms,然后等待DHT11 作出 应答信号。 装 线 订 c.检测从机应答信号 DHT11 的DATA 引脚检测到外部信号有低电平时, 等待外部信号低电平结束,延迟后DHT11 的DATA 引脚处于输出状态,输出80 微秒的低电平作为应答信 号,紧接着输出80 微秒的高电平通知外设准备接收数 据。

装 订线 d.接收数据 (1)数据判定规则 位数据“0”的格式为:50 微秒的低电平和26-28 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1”的格式为:50 微秒的低电平加70微秒的高电平。 接收数据时可以先等待低电平过去,即等待数据线拉高,再延时60us,因为60us大于28us且小于70us,再检测此时数据线是否为高,如果为高,则数据判定为1,否则为0。 (2)数据格式 一次传送40 位数据,高位先出 8bit 湿度整数数据+ 8bit 湿度小数数据+8bit 温度整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30449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72(其中实验32学时) 学分:3.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二、课程简介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本课程是一门既与硬件关系紧密,又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关系十分紧密课程。它围绕目前流行的32位ARM处理器和源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讲述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软、硬件组成,开发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方法。本课程的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The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the theory of embedded system.T his curriculum is tied closely with not only hardware but also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nd embedded software. It introduce the conception of embedded system, component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veloping progresses and designing methods of embedded programming which based on the 32bit arm processor and operating system of opened linux.The knowledge of this course would b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 who would be engaged in researching or developing about embedded syste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基于ARM嵌入式芯片的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嵌入式软件设计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实验指导08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电气、测控等 课程代码: 8413841 总学时: 48 总学分: 3 编写单位:电气信息学院 编写人:王平 审核人: 审批人: 批准时间:年月日

目录 实验一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 (3) 实验二汇编调用实验与Bootloader下载 (11) 实验三、μC/OS-II移植实验 (14) 实验四、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7)

实验一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了解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建立一个新的工程;建立一个汇编源文件,并添加到工程中;设置文本编辑器支持中文;设置编译链接控制选项;编译链接工程;调试工程。 二、实验设备 装有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的PC机 三、实验步骤 1.ADS环境练习。 (1) 在D:\新建一个目录,目录名为experiment。 (2) 启动ADS1.2 IDE集成开发环境,选择【File】->【New…】,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名称为ADS,目录为D:\experiment。 (3) 选择【File】->【New…】建立一个新的文件TEST1.S,设置直接添加到项目中。输入如程序代码,并保存,此时在工程窗口中可以看到TEST1.S文件。

(4) 选择【Edit】->【Perferences…】,在Font选项设置字体是Fixedsys,Script 是CHINESE_GB2312。 (5) 选择【Edit】->【DebugRel Settings…】,在DebugRel Settings对话框的左边选择ARM Linker项,设置链接地址。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IO接口(跑马灯) 实验时间:11.16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STM32F4 基本IO口的使用。 2.使用STM32F4 IO口的推挽输出功能,利用GPIO_Set函数来设置完成对 IO 口的配置。 3.控制STM32F4的IO口输出,实现控制ALIENTEK 探索者STM32F4开发板上的两个LED实现一个类似跑马灯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STM32F4的IO口输出。IO主要由:MODER、OTYPER、OSPEEDR、PUPDR、ODR、IDR、AFRH和AFRL等8个寄存器的控制,并且本次实验主要用到IO口的推挽输出功能,利用GPIO_Set函数来设置,即可完成对IO口的配置。所以可以通过了开发板上的两个LED灯来实现一个类似跑马灯的效果。 三、实验资源 实验器材: 探索者STM32F4开发板 硬件资源: 1.DS0(连接在PF9) 2.DS1(连接在PF1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硬件设计 2.软件设计 (1)新建TEST工程,在该工程文件夹下面新建一个 HARDWARE文件夹,用来存储以后与硬件相关的代码。然后在 HARDWARE 文件夹下新建一个LED文件夹,用来存放与LED相关的代码。 (2)打开USER文件夹下的test.uvproj工程,新建一个文件,然后保存在 LED 文件夹下面,保存为 led.c,在led.c中输入相应的代码。

(3)采用 GPIO_Set 函数实现IO配置。LED_Init 调用 GPIO_Set 函数完成对 PF9 和 PF10 ALIENTEK 探索者 STM32F407 开发板教程 119 STM32F4 开发指南(寄存器版) 的模式配置,控制 LED0 和 LED1 输出 1(LED 灭),使两个 LED 的初始化。 (4)新建一个led.h文件,保存在 LED 文件夹下,在led.h中输入相应的代码。 3.下载验证 使用 flymcu 下载(也可以通过JLINK等仿真器下载),如图 1.2所示: 图1.2 运行结果如图1.3所示:

嵌入式系统应用实例

嵌入式系统应用实例——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并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如电力载波,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一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与家庭有关的小区一卡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现在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智能家居主机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KL25部分 FRDM-KL25实验板连接 1、如图所示,将Micro USB线缆连接到FRDM-KL25实验板的SDA口,另一头接入PC的任意USB口。一般会自动安装驱动,如果没有,请运行C:\Freescale\KDS_v3\pemicro 目录底下PEDrivers_install文件。 2、打开PC的设备管理器(计算机上右键—属性,弹出窗口左侧,设备管理器),连接正常的话能看到下图的两个红框里的信息。

实验一、KL25入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FRDM-KL25开发板的硬件环境,掌握其使用方法及调试方式 2、掌握Kinetis Design Studio (以下简称KDS)开发环境的使用 3、以GPIO为例,理解底层驱动的含义与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FRDM-KL25开发板,Micro USB线 三、实验内容 1、按附录1的内容导入第一个样例工程,运行程序,掌握FRDM-KL25的硬件构成和 使用方法,KDS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2、观察小灯闪烁,调整延时的长短,观察小灯的变化。 3、根据电路图,修改程序,加入另外两个小灯的控制程序,使RGB小灯交替闪烁。

四、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FRDM-KL25开发板有哪些主要元器件? 2、叙述KDS中断点调试和单步调试的步骤。其中包括:如何查看寄存值的变化和关 键变量的变化。 附录1 Kinetis Design Studio 3 IDE开发环境的使用下面以实验一为例介绍Kinetis Design Studio 3的使用方法。双击桌面或开始菜单里上的Kinetis Design Studio 3 IDE ,打开KDS开发环境。 1、导入工程 在Project Explorer上单击右键,选择Import...(或者在点击File菜单下拉选择) 弹出的对话框中展开General,选择Existing Projects into Workspace,点击Next

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基本实验

. Word 资料搭建PXA270嵌入式LINUX开发软硬件环境;安装LINUX操 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建立宿主机端交叉编译调试开发环境;配置宿主机 PC 机端的minicom(或超级终端)、TFTP服务、NFS服务,使宿主PC机与PXA270开发板可以通过串口通讯,并开通TFTP 和NFS服务。 2.人机接口 键盘驱动;LCD控制;触摸屏数据采集与控制实验; 3.应用实验 完成VGA显示;Web服务器实验;网络文件传输实验;多线程应用实验。 4.扩展应用实验 完成USB摄像头驱动与视频采集;GPS实验;GSM/GPRS通讯;视频播放移植;USB蓝牙设备无线通讯;NFS文件服务器;蓝牙视频文件服务器。 5.QT实验 完成基本嵌入式图形开发环境搭建;“Hello world!”QT初探;创建一个窗口并添加按钮;对象通信:Signal和Slot;菜单和快捷键;工具条和状态栏;鼠标和键盘事件;对话框;QT的绘图;俄罗斯方块;基于QT的GSM手机在嵌入式LINUX下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内容 1.人机接口实验 实验十九键盘驱动实验 ?实验目的:矩阵键盘驱动的编写

?实验内容:矩阵键盘驱动的编写 ?作业要求:完成键盘加减乘除运算 ?实验作业源码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VICE_NAME “/DEV/KEYBOARD” INT MAIN(VOID){ INT FD; INT RET; UNSIGNED CHAR BUF[1]; INT I,F,J; DOUBLE X; INT A[2]={0}; CHAR PRE_SCANCODE=0XFF; FD=OPEN(DEVICE_NAME,O_RDWR); IF(FD==-1)PRINTF(“OPEN DEVICE %S ERROR\N”,DEVICE_NAME); ELSE{ BUF[0]=0XFF; I=0;F=0; WHILE(1){ READ(FD,BUF,1);

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一

实验名称: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P.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嵌入式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马永昌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综合实验一dht11和人体感应传感器 实验类型:验证型 同组学生姓名:孙凡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开发方法 2.掌握用户空间调用设备驱动的方法 3.掌握用户和内核的交互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编写温湿度传感器DHT11驱动,传输打印温湿度信息 2.编写人体感应传感器驱动,控制LED 灯亮灭 原理: 温湿度传感器DHT11: 1.引脚图 实际使用传感器没有NC 引脚 2.数据采集 a.数据总时序 用户主机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 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 发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名:颜睿 学号:3130103850 日期:2018.4.28 地点:创客空间

装订线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 的数据,幵触发一次信采集。 b.主机发送起始信号 连接DHT11的DATA引脚的I/O口输出低电平,且低电平保持时间不能小于18ms,然后等待DHT11 作出应答信号。 c.检测从机应答信号 DHT11 的DATA 引脚检测到外部信号有低电平时,等待外部信号低电平结束,延迟后DHT11 的DATA引脚处于输出状态,输出80 微秒的低电平作为应答信号,紧接着输出80 微秒的高电平通知外设准备接收数据。 d.接收数据 (1)数据判定规则 位数据“0”的格式为:50 微秒的低电平和26-28 微秒的高电平,位数据“1”的格式为:50 微秒的低电平加70微秒的高电平。 接收数据时可以先等待低电平过去,即等待数据线拉高,再延时60us,因为60us大于28us且小于70us,再检测此时数据线是否为高,如果为高,则数据判定为1,否则为0。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四蜂鸣器

实验四蜂鸣器实验 实验目的: 控制ALIENTEK 战舰STM32 开发板上的蜂鸣器发出:“嘀”…“ 嘀”… 的间隔声,进一步熟悉STM32 IO 口的使用 内容要点: 1.硬件介绍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战舰STM32 开发板板载的蜂鸣器是电磁式的有源蜂鸣器 这里的有源不是指电源的“源”,而是指有没有自带震荡电路, 有源蜂鸣器自带了震荡电路,一通电就会发声 STM32的单个IO 最大可以提供25mA 电流(来自数据手 册),而蜂鸣器的驱动电流是30mA 左右,两者十分相近,但是全盘考虑,STM32 整个芯片的电流,最大也就150mA,如果用IO 口直接驱动蜂鸣器,其他地方用电就得省着点了…所以,我们不用STM32 的IO 直接驱动蜂鸣器,而是通过三极管扩流后再驱动蜂鸣器,这样STM32 的IO 只需要提供不到1mA 的电流就足够了。IO 口使用虽然简单,但是和外部电路的匹配设计,还是要十分讲究的,考虑越多,设计就越可靠,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少。 蜂鸣器在硬件上也是直接连接好了的,不需要经过任何设置,直接编写代码就可以了。蜂鸣器的驱动信号连接在STM32 的PB8 上。 图1 蜂鸣器与STM32 连接原理图 当PB.8 输出高电平的时候,蜂鸣器将发声,当PB.8 输出低电平的时候,蜂鸣器停止发声 2.软件设计 可以直接打开本实验工程,也可以按下面的步骤在实验 1 的基础上新建蜂鸣器实验工程。复制上一章的LED 实验工程,然后打开USER 目录,把目录下面工程LED.uvprojx 重命名为BEEP.uvprojx。,然后在HARDWARE 文件夹下新建一个BEEP 文件夹,用来存放与蜂鸣器相关的代码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实验 学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804 学号: 学生姓名:何韬 2011年 11月 18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电信专业:自动化班级: 0804 姓名:何韬学号:组: ___ 实验时间: 2011-11-12 实验室: d108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二ARM的串行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预习报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见预习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 的JTAG 仿真器、PC机Pentium100 以上、串口线。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 或WinXP 、ARM SDT 或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步骤 见预习报告 五、核心代码 在主函数中实现将从串口0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串口0() int main(void) { char c1[1]; char err; ARMTargetInit(); 通过调用OSTaskCreate()或OSTaskCreateExt()创建至少一个任务; . OSStart(); /ucos-ii/" /* uC/OS interface */ #include "../ucos-ii/add/" #include "../inc/" #include "../inc/sys/" #include "../src/gui/" #include <> #include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年6月

前言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全世界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产品的研制与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娱乐方式,而且这些改变还在加速。嵌入式系统具有无数的种类,每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例如,MP3、数码相机与打印机就有很大的不同。汽车中更就是具有多个嵌入式系统,使汽车更轻快、更干净、更容易驾驶,机顶盒、高清电视、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就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事实上,几乎所有带有一点“智能”的家电(全自动洗衣机、电脑电饭煲…)都就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广泛的适应能力与多样性,使得视听、工作场所甚至健身设备中到处都有嵌入式系统。 高端的嵌入式系统与工业软件的发展, 实际上与我们对该行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的掌握有关,换言之,与我国该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关。学习与研究嵌入式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这学期的嵌入式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2410RP这一实验开发平台上进行了诸多嵌入式的基础实验。在本报告中,将把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的原理、内容、结果以及驱动与测试程序写出来。

目录 实验一数码管显示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内容 (1) 1、3 实验原理 (1) 1、3、1 LED的发光原理 (1) 1、3、2 八段LED显示器 (1) 1、3、3 芯片zlg7289A的介绍 (2) 1、3、4 数码管的连接电路 (3) 1、4 实验步骤 (3) 1、5 实验源代码解释与说明 (3) 1、6 总结 (10) 实验二LED点阵驱动实验 (11) 2、1 实验目的 (11) 2、2 实验内容 (11) 2、3 实验原理 (11) 2、3、1 8X8点阵数码管发光原理 (11) 2、3、2 数码管的连接电路 (11) 2、3、3 I/O接口 (12) 2、4 实验步骤 (12) 2、5 实验源代码解释与说明 (13) 2、6 实验结果 (17) 2、7 总结 (17)

2021年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实验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必修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环节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和ARM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熟悉MCS51开发环境和ARM集成开发环境,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系统功能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的训练,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调试的一般方法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 类型 选 做 必 做 1 51基本开发环 境实验 2 内容:熟悉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Keil C51,编写简单的数据传送程 序,并进行调试,观察存储空间的使 用情况。 要求:掌握Keil C51软件开发环境 的使用,熟悉数据传送指令。 验证√ 2 加、减法实验 2 内容:编制多字节加、减以及十进制 加法程序。 要求:熟悉算术运算指令,熟练掌握 Keil C51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验证√ 3 ARM基本开发 环境 2 内容:熟悉集成开发环境,建立一个 基本的leddemo工程,设置、编译并 进行调试leddemo工程。 要求:熟悉ARM基本开发平台的软硬 件,掌握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 验证√

法。 4 ARM串行口实 验 2 内容: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 能,接收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 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 级终端显示。 要求: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和实 现方法。 验证√ 5 键盘输入与I/O 实验 2 内容:编写矩阵键盘扫描程序,并将 按键键值在超级终端中显示。 要求:掌握键盘扫描的工作原理以及 实现方法。 验证√ 6 ARM综合实验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设计一个小系统,并在开发平台上实 现 综合√ 三、考核及实验报告 (一)考核 本课程实验为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与要求 设计思路(如:分析、程序流程图等) 实验步骤 实验代码(含必要注释)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小结(本题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注意事

嵌入式应用开发实验指导书 (1)

实验一基本接口实验(一) [实验设备] 1.JXARM9-2410教学实验箱 2.ADT1000仿真器和ADT IDE集成开发环境 3.串口、并口连接线 [实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2.掌握嵌入式系统中断的处理流程和ARM中断编程; 3.在ADT环境下如何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正确的设置。添加相应文件(汇编、脚本、.c 源文件等) [实验内容一] 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能。接收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级终端。 [预备知识] 1.了解ADT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 2.学习串口通讯的基本知识 3. 熟悉S3C2410串口有关的寄存器 [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组成 1.可编程的串行接口芯片 2.波特率发生器 3.EIA与TTL电平转换器 4.地址译码电路 通信协议: 1.异步协议 2.同步协议 异步串行通讯 异步串行方式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例如先低位、后高位)地传送。 数据的各不同位可以分时使用同一传输通道,因此串行I/O 可以减少信号连线,最少用一对线即可进行。 接收方对于同一根线上一连串的数字信号,首先要分割成位,再按位组成字符。为了恢复发送的信息,双方必须协调工作。 在微型计算机中大量使用异步串行I/O 方式,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信号,而且允许时钟频率有一定误差,因此实现较容易。但是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独立确定起始和结束(即每个字符都要重新同步),字符和字符间还可能有长度不定的空闲时间,因此效率较低。 异步串行通信中的字符传送格式

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 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 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位、6位、7位或8位,一般采用ASCII编码。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 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 位、1.5 位或2 位的时间宽度。 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 等。 DB-25 DB-9引脚定义 DB-25 DB-9引脚说明

嵌入式系统实验一

实验一、Bash Shell命令 一、实验目的 1.学会VMWARE虚拟机安装; 2.学会安装Linux操作系统; 3.掌握常用的Bash Shell命令的功能; 4.理解Bash Shell参数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VMWARE虚拟机安装 2.Linux操作系统(CentOS)安装 3.常用Bash Shell命令 GUN Bash Shell是一个能提供对linux系统的交互式访问的程序。通常在用户登录时启动运行,登录时系统启动的Shell依赖于用户账户的配置。 1)查看系统用户账户列表以及对应用户的基本配置信息: $cat/etc/passwd 命令显示结果:rich:x:501:501:Rich Blum:/home/rich:/bin/bash ?用户名: ?用户密码或占位符: ?用户的系统UID(用户ID): ?用户的系统GID(组ID): ?用户全名: ?用户的默认主目录: ?用户的默认shell程序:

2)Shell 提示符 控制命令行提示符格式环境变量:?PS1:控制默认命令行提示符的格式。? PS2:控制次级命令行提示符的格式。 $echo $PS1 $echo $PS2 Shell 命令行提示符由特殊字符(以\开始)和普通字符组成,特殊字符及其对应的描述见附录表 1。 练习个性化定制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格式: 1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格式:[24时制HH:MM:SS 格式的当前时间][当前用户用户名]$ $PS1= 2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格式:[当前用户的用户名@本地主机名@当前工作目录]$ $PS1= 3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格式:[bash shell 的版本@“日月年”格式显示的日期@shell 当 前管理的任务数]$ $PS1= 3)文件和目录列表 1 ls -F 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cd /$ls -F 2 ls -a 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下的隐藏文件与普通文件 $ls -a 3 ls -l 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下文件更多相关信息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格式显示结果:次级命令行提示符格式显示结果: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显示结果: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显示结果: 默认命令行提示符显示结果: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Dais软件的操作,熟悉程序编写的操作步骤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计算机一台,Dais-52PRO+或Dais-PRO163C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将80h~8Fh共16 个数写入单片机内部RAM 的30h~3Fh空间。 四、实验步骤 1.运行Dais软件,进入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弹出设置通信端口对话框(如图2-1-1), 请确保实验装置与PC正确连接,并已打开实验装置电源,使其进入在待命状态。 这里选择与实验装置实际相连的通信端口,并单击“确定”。如通信正确则进入Dais 软件主界面,否则弹出“通信出错”的信息框(如图2-1-2),请检查后重试。 图2-1-1设置通信端口对话框图2-1-2通信错误信息框 2.通信成功后,单击菜单栏“设置”→“仿真模式”项打开对话框,选择需要设置型 号、程序/数据空间。这里我们将型号设置为“MCS-51实验系统”,外部数据区 设置为“系统RAM”,用户程序区设置为“片外(EA=0)”,如图2-1-3所示,最 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图2-1-3设置工作方式对话框 3.工作方式设置完毕后,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项或按Ctrl+N组合键(建 议单击工具栏“”按钮)来新建一个文件,软件会出现一个空白的文件编辑窗口。 4.在新窗口中输入程序代码(A51\2_1.ASM):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R1,#30H ;片内RAM首地址 MOV A,#80H ;写入数据初值 MOV R7,#16 ;循环变量 LOOP1: MOV @R1,A ;写数据到片内RAM INC R1 ;地址增量 INC A ;数据+1 DJNZ R7,LOOP1 ;循环变量-1,不为0继续 SJMP $ ;结束 END 5.单击菜单栏“文件”→“保存”项(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保存文件。若 是新建的文件尚未命名,系统会弹出文件保存对话框(如图2-1-4),提示用户选择文件保存的路径和文件名,再单击“保存”按钮。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 2014/5/23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一、技术性总结报告 (一)题目: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 (二)项目概述: 1.为了实现车辆座椅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2.方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与车载传感器之间的联动。 3.使车辆作为当今物联网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发挥作用。 4.通过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实现对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的熟练掌握与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知识的深化记忆。 5. 加强本组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 (三)技术方案及原理 本次试验分为软件、硬件两个部分。 1.软件部分。 A.智能手机部分,包括通过智能手机对座椅的控制部分、手机所携带的身份信息部分。 本部分软件使用Java编写,其程序部分为: 主程序: package com.example.seat; import android.support.v7.app.ActionBarActivity; import android.support.v7.app.ActionBar; import android.support.v4.app.Fragment;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import android.os.Message; im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499466711.html,youtInflater; import android.view.Menu; import android.view.MenuItem; import android.view.View; import android.view.View.OnClickListener; import android.view.ViewGroup; import android.os.Build;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import https://www.sodocs.net/doc/499466711.html,.InetAddress;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之令狐文艳创作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实验 令狐文艳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必修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环节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和ARM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熟悉MCS51开发环境和ARM集成开发环境,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系统功能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的训练,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调试的一般方法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 类型 选 做 必 做 1 51基本开发环 境实验 2 内容:熟悉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Keil C51,编写简单的数据传送程 序,并进行调试,观察存储空间的使 用情况。 要求:掌握Keil C51软件开发环境 的使用,熟悉数据传送指令。 验证√ 2 加、减法实验 2 内容:编制多字节加、减以及十进制 加法程序。 要求:熟悉算术运算指令,熟练掌握 Keil C51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验证√ 3 ARM基本开发 环境 2 内容:熟悉集成开发环境,建立一个 基本的leddemo工程,设置、编译并 进行调试leddemo工程。 要求:熟悉ARM基本开发平台的软硬 验证√

件,掌握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4 ARM串行口实 验 2 内容: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 能,接收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 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 级终端显示。 要求: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知识和实 现方法。 验证√ 5 键盘输入与I/O 实验 2 内容:编写矩阵键盘扫描程序,并将 按键键值在超级终端中显示。 要求:掌握键盘扫描的工作原理以及 实现方法。 验证√ 6 ARM综合实验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设计一个小系统,并在开发平台上实 现 综合√ 三、考核及实验报告 (一)考核 本课程实验为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与要求 设计思路(如:分析、程序流程图等) 实验步骤 实验代码(含必要注释) 实验结果分析

嵌入式实验报告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嵌入式实验报告心得 篇一:嵌入式系统各实验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指导教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实验一 1.1实验名称 博创up-net3000实验台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1.2实验目的 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通讯软件超级终端,检验各个外设的工作状态 1.3实验环境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机 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dows、ADs1.2集成开发环境、

仿真器驱动程序、 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1.4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①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概述 ②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③ARmJTAg的安装与使用 ④通过操作系统自带的通讯软件超级终端,检验各个外设的工作状态 二、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对各个外设的了解,为今后各个接口实验打下基础。 1.5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一、JTAg的驱动程序的安装: 执行armJtag目录下armJtagsetup.exe程序,选择安装目录,安装JTAg软件。 二、通过通讯软件超级终端来检验外设的工作状态: ①运行windows系统下的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应用程序,新建一个通信终端。为所建超级终端取名为arm,可以为其选择第一个图标。单击“确定”按钮。 ②在接下来的对话框中选择ARm开发平台实际连接的pc 机串口(如com1),按确定按钮后出现属性对话框,设置通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报告 学位论文

XXXX学院 XX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 学期: 小组成员: 姓名学号 组长 成员 成员

实验一我的第一个工程实验 一.实验简介 我的第一个工程,流水灯实验 二.实验目的 掌握STM32开发环境,掌握从无到有的构建工程。 三.实验内容 熟悉MDK KEIL开发环境,构建基于固件库的工程,编写代码实现流水灯工程。通过ISP下载代码到实验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JLINK下载代码到目标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JLINK在线调试。 四.实验设备 硬件部分:PC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实验板、JLINK。 软件部分:PC机WINDOWS系统、MDK KEIL软件、ISP软件。 五.实验步骤 1.熟悉MDK KEIL开发环境 2.熟悉串口编程软件ISP 3.查看固件库结构和文件 4.建立工程目录,复制库文件 5.建立和配置工程 6.编写代码 7.编译代码 8.使用ISP下载到实验板 9.测试运行结果 10.使用JLINK下载到实验板 11.单步调试 12.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及测试七.实验总结

实验二带按键控制的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简介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使用按键控制流水灯速度,及使用按键控制流水灯流水方向。二.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库函数操作GPIO,掌握中断配置和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方法,掌握通过全局变量在中断服务程序和主程序间通信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实现初始化GPIO,并配置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过修改全局变量,达到控制流水灯速度及方向。 使用JLINK下载代码到目标板,查看运行结果,使用JLINK在线调试。四.实验设备 硬件部分:PC计算机(宿主机)、亮点STM32实验板、JLINK、示波器。 软件部分:PC机WINDOWS系统、MDK KEIL软件、ISP软件。 五.实验步骤 1在实验1代码的基础上,编写中断初始化代码 2在主程序中声明全局变量,用于和中断服务程序通信,编写完成主程序 3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4编译代码,使用JLINK下载到实验板 5.单步调试 6记录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