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支睾吸虫3

华支睾吸虫3

华支睾吸虫3
华支睾吸虫3

[寄生虫学]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2007-8-28 13:55【大中小】【我要纠错】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种虫卵,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300年以

上的历史。

形态

成虫(图14-7)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虫体前端1/5处。消化道的前部有口、咽及短的食管,然后分叉为两肠支伸至虫体后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从睾丸各发出一支输出管,约有虫体的中部会合为输精管,向前逐渐膨大形成储精囊。储精囊接射精管开口于生殖腔。无阴茎和阴茎袋。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营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

水平。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

卵在近子宫前端已渐成熟,排出的卵呈黄褐色,内有成熟的毛蚴。卵甚小,平均为29×17μm,形状似芝麻,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

突起(图14-7、14-8)。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则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肝汁流动的逆方向移

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

图14-7华支睾吸虫成虫与虫卵

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在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图14-9)。成虫在人体的寿命尚缺准确数据,一般认为有的可长达20~30年。

本虫对宿主的特异性要求并不严格。终宿主除肉食哺乳类动物外,在兔、豚鼠等食草动物也能正常发育。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的种类很多,在我国至少有3科8种,常见的有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和赤豆螺(傅氏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等。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更不强,国内已证实的淡水鱼宿主有12科39属68种。但从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白鲩(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黑鲩(青鱼)(Mylopharyngodon aethiops)、鳊鱼(Hypophthalnichthys molitrix)、大头鱼(H.nobilis)、土鲮鱼(Labeo collaris及L.kontius)鲤鱼(Cyprinus carpio)等特别重要。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 parva)感染率较高,尚有克氏鲦鱼(Hemiculter kneri)等小鱼与传播儿童华支睾吸虫病有关。在台湾省日月潭地区,上述两种小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00%(Chen等。,1980)草鱼、鲫鱼的感染率也很高。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Caridna nilotica gracilipes)、巨掌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等可有囊蚴寄生;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尾蚴在螺体内也可发育为囊蚴。囊蚴寄生的部位,大部分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但在鱼鳞和虾的甲壳表面也有发现(图14-9)。

图14-8华支睾吸虫卵扫描电镜图

致病

本虫是厌氧性吸虫。在胆道中,成虫的营养和代谢还不很清楚。虫体组织化学研究及消化道内含物的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内有胆管上皮细胞、血液的各种成分和胆管分泌物等,但还不能认为这些物质是成虫的营养来源。虫体各组织中证实有碱性和酸性磷酸酶,可能与多糖、脂类、碱性蛋白质的分布有关。乙酰胆碱脂酶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

图14-9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轻度感染或感染的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用明显萎缩。目前一般认为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道感染,破坏了胆道上皮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导致胆汗中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其结果有利于难溶性胆红素钙的形成;胆道分泌糖蛋白

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郭日波等,1990)。此外,国内外一些资料不断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

发生有一定关系。

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但许多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偶见发育欠佳类似侏儒症者。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但因虫卵小,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故多采用各种集卵法(如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汗进行离心沉淀检查。但该虫卵与异形吸虫卵相似,不易鉴别。

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随着免疫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能找到理想的诊断用抗原,如纯化抗原、合成抗原等,当可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有

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敏性及特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流行

华支睾吸虫人体感染主要分布于远东,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南亚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尚无报道外,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染率在1%~30%之间。而保虫宿主动物感染的地区范围更广,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

人群的感染具有潜在的威胁。

华支睾吸虫对宿主的要求特异性不高,因此种群分布的生物限制因素较小。这可能是本虫能在广大地区存在的主要

原因之一。

在自然环境中,本虫生活史过程中淡水的水量和水体保持的时间都必须满足中间宿主的孳生,而水温对幼虫期在外界的生存,感染宿主的机会以及中间宿主内的生存与发育都有直接的明显的影响。因此,一个地区的淡水资源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本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地区性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可反映到终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一

个地区的成虫种群数量上。

实验证明以尾蚴感染白鲩鱼苗,在10℃以下时尾蚴完全不能侵入鱼体,15℃时可有少数侵入,20~30℃明显增多,

25℃最多。从尾蚴感染到囊蚴成熟的时间,在水温15℃时,约在感染后的60天左右,25℃时只需30~40天。囊蚴在鱼体的季节消长。在台北,麦穗鱼夏季的感染率为100%,每条鱼平均感染418个囊蚴,秋季为96.6%,感染度为309;冬季为80%,感染度为96;春季为83.3%,感染度为227(Huang and Khaw,1964)。在山东,鱼类的囊蚴感染率从9月逐渐上升,11月份到达顶峰。在东北铁岭县,麦穗鱼和爬虎鱼囊蚴感染率以8、9两月最高,10月以后逐渐

降低,次年1月最低。

华支睾吸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由于各地吃鱼方法不同,感染的方式和对象也不一样。在广东主要通过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男性成年人的感染率较高;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朝鲜族居民主要是通过生鱼佐酒吃而感染,亦以男性成年人较多;此外一些地区,如北京、山东、河北、四川等地多以从河沟、池溏捉的鱼烧吃或烤吃而感染,主要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叨鱼也是感染的原因;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物品,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含有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一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70℃及60℃时分别在6及15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

浓度3.36%)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l 19.3%)5小时全部死亡。但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

我国食用的鲤科鱼类和一些小杂鱼和豆螺、沼螺、涵螺生活在同一水域中,若人或动物粪便污染水域,而当地又有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习惯,本病就可能在人群中流行。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鱼类养殖业发达,以往长期以来人粪又常作为养鱼的饲料以及居民吃鱼习惯等是该病在当地流行的原

因。

防治原则

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

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

药。

合理处理粪便,改变养鱼的习惯,都是预防华支睾吸虫

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此外,结合生产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鱼塘,对杀灭

螺类有一定效果。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_Dan Dao 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_163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_Dan Dao 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 一概述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二流行病学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需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传染源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患者、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野猫、獾、水獭也是保虫宿主。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具有潜在的威胁性。2.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

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3.易感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的习惯。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多见,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香港、台湾等地人群主要通过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吃而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进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此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三病因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四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的体征有肝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水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肝肿大和发

寄生虫吸虫习题资料

吸虫部分测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抱雌沟 2.血吸虫伴随免疫 3.尾蚴性皮炎 二、填空题 1. 吸虫(trematode)属_ 门纲。 2. 吸虫消化系统包括、、、和。 3. 吸虫的消化系统中无,未被消化吸收的废物经排出体外。 4. 复殖吸虫中除了的种类是雌雄异体外,其它均为雌雄同体。 5. 复殖吸虫的系统最为发达。 6.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都需经历与的交替。 7.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它包括卵、、、、、、与成虫阶段。 8. 复殖吸虫离不开,虫卵必须在或被软体动物宿主吞食后才能孵出毛蚴。 9. 裂体科吸虫无期,直接侵入终宿主发育为成虫。 10. 吸虫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为和。 11. 华支睾吸虫又称,其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12. 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等宿主的肝胆道内。 13.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第二中间宿主为。 14. 华支睾吸虫病的主要危害是。 15.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和有一定关系。 16. 一般认为是肝吸虫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7. 在中找到是确诊肝吸虫病最主要的证据。 18. 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广泛存在,主要为感染华支睾吸虫的、、 等。 19. 华支睾吸虫病是经感染的,该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的习惯。 20. 华支睾吸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有:、、。 21.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与。 22. 布氏姜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和小肠内的大型吸虫。 23. 姜片虫的中间宿主为。以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为。 24. 姜片虫病主要流行分布在亚洲的和地区。 25. 姜片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检查。 26.大量感染姜片虫时,虫体成团可引起。 27.肺吸虫的感染阶段是,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 28. 肺吸虫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期。 29.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第二中间宿主是和。 30.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 31.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和血吸虫病。 三、是非题 1.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均属于复殖目。() 2. 吸虫的体被是合胞体结构。() 3. 吸虫的体壁有角皮层结构。()

寄生虫最全综合性大题

l.寄生在人体肠腔内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寄生的阶段各是什么? 2.在人体肌肉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3.在人体循环系统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4.侵入人体后,哪些寄生虫有一定的移行过程?阐述各自的移行途径。 5.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其感染阶段各是什么? 6.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侵入皮肤的阶段各是什么?如何侵入的? 7.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是如何感染的?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的名。 8.粪便检查法主要有哪些?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9.检查新鲜粪便时,如不慎,可感染哪些寄生虫?为什么? 10.血液涂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能查见哪些寄生虫(包括哪些阶段)? 11.用活组织检查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 12.用十二指肠引流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 13.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 14.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又不用粪便检查作常规检查方法的有哪些?为什么? 15.有些寄生虫虽然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血液中,但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有哪些?为什么? 16.在我国能引起肝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17.在我国能引起肺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18.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19.在我国能引起脑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20.在我国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21.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阐述各自的贫血机制。 22.在我国,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寄生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引起的?23.在我国,能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有哪些?各由寄生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引起的?24.在我国,能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哪些?其中哪些寄生虫可引起痢疾样粪便?其致病阶段各是什么? 25.人粪便处理不当主要可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为什么? 26.因输血不慎可导致哪些寄生虫病的发生?哪些寄生虫可因输血进入人体,但却不会产生寄生虫病?为什么? 27.由于引用生水或不洁水主要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为什么? 28.因特殊饮食习惯(生食或半生食)可感染哪些寄生虫病?为什么? 29.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有哪些?阐述其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答案 1.在人体肠腔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 溶组织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人毛滴虫滋养体、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 隐孢子虫卵囊、肉孢子虫卵囊、等孢球虫卵囊。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和包囊。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曼氏迭宫绦虫成虫、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 似蚓蛔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粪类圆形线虫成虫。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和感染性棘头体。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 英文名:clonorchiasis 缩写: 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 ICD号:B66 分类:消化科 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 约为3000多万。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因此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人和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虫体寿命很长,可长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一、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其它动物(如猫、狗、鼠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虫卵入水,当水中有可作为其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如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虫卵被螺吞入,毛蚴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的发育,最后发育成尾蚴时离开螺体进入水中。尾蚴在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即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经30~40天发育形成囊蚴。当人和动物等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囊蚴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到粪便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俄罗斯等。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22个省、市、自治区,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二)传染源 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以外,还有猫、狗、猪、鼠等多种动物。 (三)传播途径 病人或患病动物粪便内含有的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 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使附近的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症。虫卵、死亡虫体及其碎片、

人体寄生虫学 非选择题期末冲刺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1.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这些脊椎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称之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广义的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由于带虫者能传播病原体,因此在流行病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8.慢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9.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0.感染阶段: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除需要有适宜的宿主和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外,还必须达到一定的发育阶段,才具有能够侵入宿主并在宿主体内继续发育繁殖的能力,此发育阶段成为寄生虫的感染阶段。 11.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2.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3.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14.免疫逃避: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6.疟疾发作: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的裂体增殖所致,故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17.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18.疟疾的复发: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 19.疟疾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细胞外期原虫发育

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且近年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的重度流行区,江门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不但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 染率较高、感染度也重[2],它已成为该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主要是由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引起,因此,淡水鱼类感染水平是反应一个地区华支睾吸虫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目前江门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于2009-04从江门地区属于珠江三角洲的蓬江、新会和鹤山三个区(市)采集淡水鱼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淡水鱼的采集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鱼苗场和鱼塘采集鲩鱼和鳙鱼共770条,当天送回实验室, 立即进行检查。 1.1.2 试剂胃蛋白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酶活力≥1 200 U/g ,250g/瓶),盐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1.2 方法 1.2.1 囊蚴的检查将鱼去除头、鳞、骨和内脏,尽量取净鱼肉,将鱼肉剁碎(每条鱼为1 个样本),置瓷盆中加入约10 倍体积的人工消化液(盐酸67.4 ml、胃蛋白酶50g,加蒸馏水至10 000ml),用玻棒搅碎,将鱼肉悬液置37 ℃恒温箱静置12 h 以上,期间多次搅拌使其充分消化。鱼肉消化物用60目铜筛过滤,除去粗渣,滤液冲洗到500 ml 的量杯内,补充自来水至500ml,静置15~20 min,倒去上层液体再加水至500 ml静置15~20 min,再倒去上层液体,如此重复数次,直至上层液体澄清为止。弃去上清液,把留取的沉淀倒入玻璃培养皿中,用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沉渣集中于培养皿中央,置双筒解剖镜下用细针拨开沉渣寻找并计数华支睾吸虫囊蚴。 1.2.2 动物感染用从上述淡水鱼中分离的囊蚴分别经灌胃感染SD大鼠30只,50个囊蚴/鼠。约42d后剖杀大鼠检虫。 2 结果 2.1 淡水鱼总的感染情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共检查鲩鱼484条,其中23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47.93%;合计检出囊蚴1 553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6.69个/尾。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共检查鳙鱼(又名大头鱼)286条,其中45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15.73%;合计检出囊蚴102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2.27个/尾。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鲩鱼高于鳙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4,P <0.001)。 2.2 三区市间鲩鱼感染情况的比较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见表1。三地区间鲩鱼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997,P <0.001)。鹤山市和蓬江区、鹤山市和新会区比较,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38,150.13;P 均<0.001)。而蓬江区和新会区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 >0.05)。 3 讨论 近年来陈结云、黄骥、刘晓丹、车玉传和梁宝方[3~7]等作者对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而江门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属西江水系,气候温暖多雨,水面广阔,淡水鱼养殖业发达,且华支睾吸虫流行严重,但近年未见有江门市淡

华支睾吸虫3

[寄生虫学]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2007-8-28 13:55【大中小】【我要纠错】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种虫卵,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300年以 上的历史。 形态 成虫(图14-7)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虫体前端1/5处。消化道的前部有口、咽及短的食管,然后分叉为两肠支伸至虫体后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从睾丸各发出一支输出管,约有虫体的中部会合为输精管,向前逐渐膨大形成储精囊。储精囊接射精管开口于生殖腔。无阴茎和阴茎袋。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营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

水平。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 卵在近子宫前端已渐成熟,排出的卵呈黄褐色,内有成熟的毛蚴。卵甚小,平均为29×17μm,形状似芝麻,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 突起(图14-7、14-8)。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则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肝汁流动的逆方向移 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就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就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 研究内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与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1956年提出)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 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 二、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 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 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如人与蛔虫。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就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 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 1、按形态结构分: 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2、按寄生性质分: 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 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 3、按寄生部位分: 体外寄生虫(主要就是医学节肢动物) 体内寄生虫(原虫、蠕虫与少数节肢动物) 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全过程。 生活史类型( Types of life cycle): 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如钩虫、似蚓蛔线虫等 2、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如:肺吸虫、日本血吸虫等 宿主的类型: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按发育先后顺序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她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吸虫复习题[1][1].doc

寄生虫学吸虫部分复习题 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 01、并殖吸虫卵的颜色通常是( ) A.淡黄色 B.棕黄色 C.金黄色 D.黄褐色 E.无颜色 02、布氏姜片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 A.牛 B.猪 C.猫 D.犬 E.羊 03、在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野猪、猪、兔等可作为( )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04、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的特点是( ) A.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B.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C.卵和(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D.仅转换宿主1次 E.需要转换宿主2次以上 05、人体寄生吸虫的繁殖方式是( ) A.幼虫行有性生殖,成虫行无性生殖 B.幼虫行无性生殖,成虫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行有性生殖 E.幼虫行幼体增殖,成虫行孤雌生殖 06、生物源性蠕虫的生活史特点是( ) A.需要转换宿主在2 次以上 B.幼虫均需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人体 C.虫卵必须入水才能继续发育 D.人经口而感染 E.虫体在人体内均能发育为成虫 07、寄生人体的吸虫繁殖方式( ) A.幼虫进行有性生殖,成虫进行无性生殖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C.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无性生殖 D.幼虫和成虫均进行有性生殖 E.幼虫不繁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08、关于吸虫生活史的特征,错误的描述是( ) A.有终宿主和保虫宿主 B.幼虫发育过程在水生动物或植物进行 C.幼虫发育至成虫需蜕皮 D.更换宿主生活史才能完成 E.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 09、日本血吸虫卵外壳的超微结构( ) A.表面光滑 B.有微管贯通壳内外 C.由卵黄膜、壳质层和脂层组成 D.表面有点状花纹 E.外被一层蛋白质膜 10、环卵沉淀试验是检查( ) A.血清中的血吸虫抗原 B.循环的抗血吸虫抗体 C.循环的血吸虫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D.粪便中的虫卵 E.虫卵中孵出的毛蚴 11、直肠粘膜压片法用于诊断( ) A.旋毛虫病 B.血吸虫病 C.猪带绦虫病 D.弓形虫病 E.蛲虫病 12、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杀伤再进入人体内的( ) A.雌虫 B.雄虫 C.童虫 D.虫卵 E.以上均不是 13、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 ) A.胆囊 B.小肠 C.结肠 D.胃 E.直肠 1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 ) A.肝脏 B.小肠 C.肠系膜动脉 D.肠系膜静脉 E.直肠、乙状结肠 15、血吸虫毛蚴最显著的向性之一是( ) A.向湿性 B.向光性 C.向上性 D.向触性 E.向温性 16、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A.钉螺 B.纹沼螺 C.川卷螺类 D.拟钉螺类 E.扁卷螺类 17、日本血吸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 A.膀胱静脉丛 B.胃底静脉丛 C.痔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 E.肠系膜下静脉 18、自人体排出时卵内含有成熟毛蚴的蠕虫卵是( ) A.日本血吸虫卵 B.卫氏并殖吸虫卵 C.肝片形吸虫卵 D.布氏姜片吸虫卵 E.蛲虫卵 19、毛蚴孵化法可用于确诊( ) A.华支睾吸虫病 B.卫氏并殖吸虫病 C.斯氏狸殖吸虫病 D.日本血吸虫病 E.布氏姜片吸虫病 20、血吸虫对终宿主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姓名:马平 学号:P112215437 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6班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期中考查方案A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专业:2011级临床医学6班学号:P112215437 姓名:马平 1、人体寄生虫与医学微生物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Ⅰ.寄生虫和微生物都属于病原生物,但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 (一)定义: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小动物,统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 微生物:形态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 (二)分类:寄生虫包括真核原生生物界中的寄生原虫和动物界中的蠕虫和节肢动物。也可因生活史不同分为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和机会致病寄生虫。 微生物包括病毒界中的病毒;原核生物界中的细菌、立克次体、衣原虫、螺旋体、支原体等;真菌界的真菌等。 (三)繁殖方式:人体寄生虫:①雌雄同体的寄生虫以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以此产生足够数量的子代以维系种群的繁衍。②节裂或节片生殖③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④细胞分裂。 微生物:①分裂。②有性生殖。③出牙(酵母菌)。④接合生殖。⑤病毒的复制。 (四)营养方式:①寄生虫所需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此外还需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无机盐。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来源于分解食物或分解宿主组织,也可直接摄取宿主游离氨基酸。合成核酸的碱基,嘌呤要从宿主获取,嘧啶则可能由自身合成。脂类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虫可能只有加长脂肪链的功能。在某些寄生虫因缺乏某些消化酶,因此还必须从宿主消化道中获取。 ②微生物:有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种类型。自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无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 (五)致病机制:人体寄生虫:①掠夺营养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必须从宿主夺取营养物质。寄生的虫数愈多,虫体愈大,宿主被夺取的营养也愈多。②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及其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生长繁殖和排离过程中都可能对宿主造成局部破坏、压迫或阻塞等机械性损害。③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分泌物,虫体和虫卵死亡的崩解物,蠕虫的蜕皮液等可引起组织损害或免疫病理反映。 微生物:一、毒力:①侵袭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的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②毒素(包括类毒素和外毒素)。二、侵入的数量(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有足够的数量)。三、侵入的途径(具有一定的毒力及其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若侵入易感机体的途径或部位不适宜,仍然不能引起感染)。 2、人体寄生虫的进化策略有哪些,其优势是什么? 进化策略有形态、生理功能的变化、侵袭力的变化、免疫逃避形成和基因变异等。其各自的优势有: ①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多为长形,以适应窄长的肠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新器官的产生,如吸虫和绦虫,由于定居和附着需要,演化产生了吸盘为固着器官。

华支睾吸虫病-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华支睾吸虫病 方悦怡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1 分布 1.1.1华支睾吸虫病在世界分布情况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韩国居民有食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鱼的习惯,故该病在韩国分布范围较广,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锦江和洛东江等7条大河流域内。华支睾吸虫病曾在日本广泛流行,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或病人。在越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海防、河内,西部和南方感染较低。在俄罗斯,华支睾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里的亚洲人也有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但这些病例均是在其他流行区被感染或是吃了进口的淡水鱼而感染,尚无证据说明这些病例是在当地感染的。1.1.2 华支睾吸虫病在国内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华支睾吸虫感染呈现随水流分布的规律,我国的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域的太平洋流域。除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宁夏等几个省、自治区未见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该病的流行报道或是病例报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有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东北三省朝鲜族居民聚居地。例如在黑龙江的39个县市平均感染率为16.85﹪。辽宁省和吉林省已发现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县区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上(0.8﹪~72.1﹪).广东省81个县市有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16.2﹪(0.2~54.07﹪)。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调查的29个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7﹪,在个别地区感染率可达67.8﹪。台湾省美依地区人群的感染率为22.37﹪~51.88﹪,苗栗县苗栗镇客家人的感染率为63.0﹪,日月潭地区粪检阳性率为54.8﹪。 1.2 流行环节

《人体寄生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人体寄生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人体寄生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人既可作为终宿主又可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线虫是 A、丝虫 B、钩虫 C、旋毛虫 D、鞭虫. 2、寄生虫卵产出后不离开人体即具有感染性的线虫是 A、蛔虫 B、钩虫 C、旋毛虫 D、蛲虫 3、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线虫是 A、丝虫,旋毛虫 B、钩虫,蛲虫 C、旋毛虫,钩虫 D、旋毛虫,蛲虫 4、新鲜粪便污染食物,人食入后有可能感染 A、蛔虫 B、钩虫 C、旋毛虫 D、以上都不对 5、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 A、晚上采外周血查微丝蚴 B、晚上采外周血查丝虫卵 C、痰检虫卵 D、粪检微丝蚴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旋毛虫病的生活史特点是 A、人可同时作为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B、无体外发育期 C、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D、成虫寿命较短 E、幼虫在人的有核细胞内寄生 2、寄生于人体盲肠的线虫是 A、蛔虫 B、钩虫 C、旋毛虫 D、蛲虫 E、鞭虫 3、对于确诊为蛔虫病的患者应彻底治疗,否则有可能发生 A、蛔蚴性肺炎 B、蛔虫性肠梗阻 C、蛔虫性肠穿孔 D、蛔虫性阑尾炎 E、胆道蛔虫症

4、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线虫是 A、钩虫 B、鞭虫 C、蛔虫 D、旋毛虫 E、蛲虫 5、丝虫病常见的晚期体征有 A、急性淋巴管(结)炎 B、睾丸炎、精索炎 C、乳糜尿、鞘膜积液 D、象皮肿 E、丝虫热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寄生于消化道,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并非全部经口感染。 正确错误 2、外周血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见于各种寄生虫感染。 正确错误 3、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都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正确错误 4、粪检虫卵是诊断多种肠道线虫病主要方法。 正确错误 5、从人体粪便中排出的受精蛔虫卵立即具有感染性。 正确错误 在线测试:满分代做QQ1340038370 可以代做郑大所有专业的在线收听、在线测试、网上考试、作业提交、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服务,100% 保过。欢迎新老学员合作! 需要帮助请加QQ:1340038370

全球人体发现的寄生虫虫种及其生物学分类

全球人体发现的寄生虫虫种及其生物学分类 张进顺1,张颖骞2 1.河北北方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2.中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07届毕业生 [摘要]本文汇集整理了世界各地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608种(不含节肢动物,后者将另行整理),包括原虫116种(含原生动物103种,色虫1种,微孢子虫12种),黏体虫3种,水螅1种,线虫176种,铁线虫23种,环节动物10种(水蛭6种、蚯蚓4种),蛞蝓5种,棘头虫12种,吸虫183种,绦虫76种,涡虫3种。文中尽量采用最新、有效的生物分类系统给出虫种的分类阶元,并且尽可能列出中文译名,以其为基础和临床寄生虫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虫种,分类学 Species and Biological Taxonomy of Human Parasites in the W orld ZHANG Jin-Shun , Zhang Ying-Qian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29, China) [Abstract]Understanding systematically the parasites in human is a very important basis for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of parasitc diseases. This article collectes the parasites discovered in persons in 608 species (arthropods were not included)including 116 protozoan(including 103 in Kindom Protozoa, 1 in Kindom Chromista, 12 in Phylum Microspora), 3 myxosoma, 1 hydra, 176 nematodes, 23 horsehair worms,10 annelida(4 earthworms, 6 leeches),5 slugs,12 thorny -headed worms, 183 trematodes, 76 cestodes, 3 turbellarian.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valid ranks of taxonomy were used. The Chinese translated terms were gaven as possible as we can for convenience use for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rs. [Key W ords] Human,Parasite,Species,Taxonomy 人体感染的寄生虫包括寄生的原生动物和蠕虫(线虫、绦虫、吸虫和棘头虫),也包括一些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1]。虽然有文献推测寄生人体的蠕虫有340多种[2],原虫有80多种[1],但到底从人体发现的寄生虫有多少种?到目前为止,尚缺乏较全面的介绍全球范围内人体寄生虫虫种并反映寄生虫最新生物学分类的资料。 我国已见于文献的人体寄生虫,1997年以前有230种之多[3],以后又陆续有所发现。瞿逢伊等对我国1871-2006年间首例报告的寄生虫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述评[4]。然而,国内人体寄生虫学研究存在两大薄弱环节:一是主要研究国内流行的寄生虫,对国际上其他地域流行的寄生虫研究很少,许多见于文献的虫种没有国内资料;二是对寄生虫的生物学分类研究较为落后,仍沿用26年前的分类系统,有些国际上已经废弃的分类阶元仍在使用,而一些已被广泛接受的新的分类词汇还不为大家所熟知[5,6,7]。此外,国内发现的某些虫种由于文字问题,国外尚未了解。因此,国内寄生虫病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是,有大量寄生虫学名词不知如何翻译,有许多虫种不知道属于什么分类地位。 WHO“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现今快速流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核放射以及有毒物质的威胁创造了无数机会”,“传染病从地理学角度上讲比历史任何时候传播的速度都要快。据估计,2006年有21亿人次的航空旅客;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那么仅仅几小时后就会使其他地区大难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肝管内发现。曾于湖北江陵县先后在西汉古尸和战国楚墓古尸查见此种虫卵,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 形态 成虫(图14-7)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虫体前端1/5处。消化道的前部有口、咽及短的食管,然后分叉为两肠支伸至虫体后端。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从睾丸各发出一支输出管,约有虫体的中部会合为输精管,向前逐渐膨大形成储精囊。储精囊接射精管开口于生殖腔。无阴茎和阴茎袋。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营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水平。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 卵在近子宫前端已渐成熟,排出的卵呈黄褐色,内有成熟的毛蚴。卵甚小,平均为29×17μm,形状似芝麻,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图14-7、14-8)。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则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后尾蚴沿肝汁流动的逆 方向移行,经胆总管至肝胆管,

寄生虫02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幻灯片1 人体寄生虫学 幻灯片2 幻灯片3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1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幻灯片4 概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1 肝吸虫成虫 幻灯片5 一、形态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 ● 1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幻灯片6 一、形态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虫体后 端,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睾丸分支状,在虫体后1/3处,前后排列。 1 肝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幻灯片7 一、形态 肝吸虫活成虫 请观看“肝吸虫活 成虫”视频 从感染动物肝胆管中取出的活动虫体 1 幻灯片8 一、形态 ●大小为(27~35)μm×(12~20)μm; ●形状:低倍镜下似芝麻;

●淡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内含毛蚴。 1 扫描电镜 生理盐水涂片 幻灯片9 一、形态 纺锤形,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 1 华支睾吸虫毛蚴 幻灯片10 一、形态 长袋状,无口及咽,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雷蚴。 1 华支睾吸虫胞蚴 幻灯片11 一、形态 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尾蚴。 1 华支睾吸虫雷蚴 幻灯片12 一、形态 1 请点击观看“活肝吸 虫尾蚴”视频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从豆螺体内逸出活尾蚴 幻灯片13 一、形态 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0.138mm×0.15mm,略带淡黄色,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动活跃,可见口、腹吸盘,排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1 华支睾吸虫囊蚴 幻灯片14 二、生活史 1 肝吸虫生活史图 幻灯片15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