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线段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一根毛线)我把这根毛线轻轻地放在展台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毛线试一试。

2、学生摆弄,尝试把毛线变直。

3、师:变直了吗?谁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4、师:(指一生)你们看他的毛线直吗?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把这根毛线变直的?

5、生1:右手拉住毛线的一端,左手抓住毛线的另一端,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6、师:(指另一生)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松开,看看毛线还直吗?如果我们改变毛线的方向(横、竖、斜不同方向摆放),你看,毛线还直吗?所以我们知道要想让毛线变直,不管什么方向,只要用两只手拉紧就行。

7、请一生回位,另一生站到大屏前,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8、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师边说边指着学生手上的毛线比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师:我们把这根拉直的毛线请到黑板上。(两端用磁铁固定)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师:谁能想办法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呢?)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的),有办法把它画下来吗?(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

生:不能,一定要用2只手拉着。

师:你真聪明!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师边讲边画)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有2个。

3、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练习: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P、第5页“做一做”1。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

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引导先生阅历看法线段的活动进程,会描画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络先生生活的实践,培育先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具预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不时〕、课件。 教学进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不时、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冤家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窗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入手操作,看法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看法线段 〔1〕师:你能想方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

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假定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中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相互指一指。 〔4〕师演示:同窗们捏住的毛线的中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以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状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觉得?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觉得?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体育优质课教案模板格式

2017年体育优质课 水平二小足球——脚内侧踢球教案 授课教师:杨晨 单位:王褚中心小学

教师简介:杨晨,男,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历。2015年8月参加工作,中小学二级教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 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对足球运动喜爱与拓展的需求,从水平二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生理发育成长规律出发,在尊重足球项目运动规律的前提下,结合简中、高效、有趣的“花头精”游戏来提高足球课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足球技能。在教学中,力求营造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学练、合作学练、创新学练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新颖的“花色球托”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仃学列、锻炼和思维开发。在游戏中去体验锻炼的价值,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小足球单元的第一课时脚内侧踢球。脚内侧踢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足球技术,它的技术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出球平稳而且准确,是众多足球技术中最常用,

也最易掌握的一种踢球方法。通过小足球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奔跑、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反应等能力,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自尊与自信,促进心里健康。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二年龄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学生思维敏捷,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逐渐成熟,竞争意识也逐渐增姒,同时在体能方面也处于一个上升期。学习“脚山侧踢球”,对只有浅显足球经验的水平二学生来说会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最主要是来自于踢球时的脚型控制、触球部位是否准确以及支撑脚的站位等等。综上所述,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熟悉球性,且提供简单易行活泼有趣的课堂组织形式,再结合教师设计的“花头精’课堂理念和游戏竞赛的方式,更好地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使之能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学习的目标。 四、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直观教学法、领会教学法、谈话启发法、分层递进法、游戏竞赛法等教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部位踢球。 教学难点:踢球动作的连贯协调。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台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台阶》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台阶》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另外,《台阶》是一篇小说,可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台阶》的语言又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找,反复读,自己拼,体会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 1

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2、难点: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域不宜过大。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他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这幅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亲,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父亲, 2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Excel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在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函数是怎样表示的? 温故知新,为本课的学习准备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成绩表和教师工资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Excel中数据的输入和计算,这些数据在表格中是按输入顺序排列的,也是没有 规律的,那么怎样从众多的数据中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 数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了本课题。 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一) 单列数据排序: 1、方法 把光标移到要排序数据列任意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 的“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即可. 2、举列操作演示 成绩表中分别按“性别”升序、“语文”降序、“机械基础” 升序、“总分”降序单列排序 3、提示:注意观察每次排列后数据的顺序变化 【提问:当总分相同时我们怎么办呢?】 (二)多列同时排序 1、方法 (1)单击【数据】|【排序】弹出如下“排序”对话框 这里的“关键字”就是排序的条件依据。 (2)按要求从“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主要依 强调两按钮 的记忆方法 承上启下, 引入新知识 重点之一, 结合图示讲 解更直观

讲授新课 二、筛选 (一)筛选的定义 Excel中的筛选是指让某些满足条件的数据行显示出来,而 暂时隐藏不满足条件的数据,以便更清楚地显示需要的数据 (二)筛选的分类 筛选分为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类 1、自动筛选 (1)单击数据区域中的任意单元格 (2)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 (3)表格数据直接进入筛选状态,每个列标题右边均出现 一个筛选箭头。 (4)单击需要对之进行筛选的列标题右侧的筛选箭头按 要求进行筛选,也可以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 进行筛选条件的设置。 (5)取消筛选: 再次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就可以去 掉命令前面的”√”符号,退出筛选状态,数据恢复。 (6)举例演示: (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观察) A、筛选出成绩表中总分前10名的学生 重点之二 讲练结合 本课难点 详写 典型案例 知识点一网 打尽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的例题,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学情分析: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

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15分钟)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敢猜吗?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 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进学 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

体育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体育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 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 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 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 (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8、《台阶》优秀教案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 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情绪与本文合拍,自然引入本课。)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

(完整版)《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台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多角度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那么,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为什么能让李森祥创作出以父亲为主题的小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台阶》,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触摸这位父亲的灵魂。 【板书1:父亲】 2、课堂学习 【凝望台阶,感知父亲】 请你以“我的的父亲,你”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对文章中的父亲的解读。 例如:我的勤劳的父亲,你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ft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你编草鞋和过年,亲爱的父亲啊,你何时才能歇息歇息?预设(要答出的点有) 1、勤劳(上文已有)(亲自踏黄泥)(冬至后鸡叫三遍后就上ft砍柴,黄昏才回来) 2、生活贫困,劳动艰辛(只有过年,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常年劳作不息) 3、吃苦耐劳(为了建造新屋和台阶耗尽一生的力量) 4、不服输的父亲(坚韧的父亲)(执着的父亲)(一生为修建新屋和台阶而努力) 5、忠厚老实(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居然不敢放鞭炮,两手没处放,驼背) 这里根据学生的理解,应该可以写出【板书2:漫长一生】 【靠近台阶,理解父亲】 1、【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质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父亲,老师给出的理解是:我的不知所措的父亲,你(出示课件),大家觉得父亲的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①不敢放鞭炮——骨子里的自卑,让父亲连表达喜悦的勇气都没有 ②手没处放——手足无措的代言人 ③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背是驼惯了的背——插问:文学的本质是象征,你觉得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清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猫、小羊、小猴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1、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1、启发: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

几个与线段相关的数学图形, 教学评析: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

借助小动物跳远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又创设三个层次的“夺星练习”这一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后,又能兴致盎然地投入巩固练习,获得对线段的更深层认识。 二、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

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 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 8:56 8:58 )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 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 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 自主合作,品读结合) (8:58--9:24 )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 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 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PPT展示) 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 如同荷叶上的露珠, 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①第一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身强力壮(板书),能干 ②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好强) 2、艰辛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体育公开课教案_体育教案模板

体育与健康教案 授课对象:四(1)班(水平二)授课人:王志强课型:新授课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青蛙障碍跳”。课的设计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课的目标为: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跳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

成的素质优生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游戏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自从经历了将近四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让我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活动各环节的拟订,要淡化教师说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通过此次公开课,我发现自己有以下几项须改进之处: 1、体育教师的声音应该更洪亮一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 2、教师在讲解时应该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明白。 3、教师在示范时应多做几次,使学生能够看清楚。 4、“兔子舞”游戏的导入很不错,但要掌握好音乐的节奏。 5、教师不必要急于授教,要做好安全教育。 6、结尾的放松过于仓促,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充分的放松。 总之,这堂课虽有中心校领导、校领导和学校同事的肯定,但我自己感觉上的不够理想,也许有点紧张和准备的不够,不过,通过这次公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有很大地收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盐渎实验学校和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起点,组织开展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安排小朋友通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课堂教学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体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知线段的表象, 再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注重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容】国标本教版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的第1-5题。 【教学目标】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新本领,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个谜语,请听好: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这是什么呀? 生:(线、棉线等) 师:对,我们二()班小朋友真聪明!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板收: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线,不动手请仔细观察它的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弯弯曲曲的、不直) 师:请看(老师拿起线并拉紧),现在是什么形状的?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8:52 8:56)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8:56 8:58)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自主合作,品读结合)(8:58--9:24)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PPT展示)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20XX年屈老师的公开课教案

20XX年屈老师的公开课教案 篇一:20XX-20XX年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格式 课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授课课程 :数学授课教师:陆华勇指导老师:郑毓明 篇二: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引出话题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背背小书包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人教版数学1.4 认识线段教案

1.4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5)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

《台阶》公开课教案

台阶 教学目标 1.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他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任,他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幸福,被压弯了腰板……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父亲,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课题、作者)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认识,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要点,作为复述这篇文章的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几句较完整的话,包括这三个要点,来概括、复述本文。 三、问题研讨——读懂人物 通过复述,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地位,受人尊重 2、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任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大家对抓关键句理解全文这个方法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将全文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在研讨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①、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明确: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③、造好高台阶,父亲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 总结:从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探讨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一个有志气,不甘人后,渴望有地位和受尊重的人。另外,父亲还是一个勤劳、节俭、要强且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人,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还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四、读懂作者 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崇敬、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