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碘地区的发现及采取的措施

高碘地区的发现及采取的措施

高碘地区的发现及采取的措施
高碘地区的发现及采取的措施

河南省高碘地区的发现与采取的措施

背景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9918万。黄河流经河南超过700公里,全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因此而得到“河南”的名字。地势西高东低,有4座山脉环绕,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分立在北、西、南方向,这些山区是严重的碘缺乏病地区。在河南省中部和东部有一大片由黄河、淮河与海河冲积的平原地区,其局部地区存在高碘饮用水源。

我省是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1959年在病区逐步推广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84年我省地甲肿、地克病达到原中地办制定的基本控制标准,地甲肿病人由300万减少为43万余,地克病现患病人减少至2.1万,没有新的克汀病人发生。1995年我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的要求,实现全民食盐加碘防治措施。到2000年全省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一、高碘地区的发现

从1950年代开始30余年的ID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都说明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偏低。在我省实现全民食盐加碘后,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渐发现存在的高碘问题,相继在兰考县、民权县、长垣

县等县(市、区)发现灶状分布的饮用水碘含量较高的地区,个别村庄的水碘含量超过了200ug/L以上。

二、开展全省饮用水水源水碘的抽样调查和高碘病情的调查

1996至1997年开展全省水碘基线调查,发现兰考县、民权县、长垣县、封丘县等14个县(市、区)存在灶性分布的居民饮用水源碘含量较高,共调查177个乡的1799份水样,水碘中位数是129.8ug/L,发现有47个乡的水碘中位数大于200ug/L。1998年对14个县进一步开展高碘水源调查、对水碘中位数超过200ug/L的乡抽样开展病情调查,对12个县的水碘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到2001年经严格的水碘调查和病情调查确定新乡市的长垣县和封丘县,开封市的开封县、开封郊区、兰考县和杞县,濮阳市的台前县,商丘市的民权县、虞城县、永城市、梁园区和睢阳区等12个县(市、区)的79个乡(镇、办事处)为高碘地区(或病区)。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请求对这些地区停供碘盐,改供不加碘食用盐。2003年对高碘地区及临近县开展水碘普查,以完善我省高碘水源分布、落实高碘地区居民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对高碘地区县及邻县共18个县所辖的全部353个乡开展调查,共测定5023份水样,水碘中位数141.2ug/L,水碘范围2.1ug/L~2810.0ug/L。抽检17县8~10岁儿童尿样1626份,尿碘中位数479.4ug/L。抽样调查6个县共4853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其中水碘中位数在127.0ug/L 至132.0ug/L的10个乡1138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4%;水碘

中位数270.6ug/L的5个乡1003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8.9%;水碘中位数在429.6ug/的梁园区5个乡906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5.8%;水碘中位数在412.0ug/ L至439.6ug/L的10个乡1816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5.2%。在18个县中有164个乡的水碘中位数超过150ug/L以上,属于水源性高碘地区。高碘水源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碘水源呈点、片状分布,涉及范围广,个别县(兰考、宁陵、民权)所有乡镇全部被高碘水源覆盖;二是高碘区域与适碘区域和低碘区域并存,在高碘和适碘区域中,低碘水源呈点状分布;三是高碘水源为浅层地下水源,井深一般在10米到50米之间。2004年6月及时提出报告,请求对这些乡停供碘盐。2005年利用中央补助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项目专项资金,对18个县再次进行水碘和病情调查,新发现20个乡水碘中位数在150ug/L以上,2006年9月河南省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下文,发布第三批高碘地区并批示省盐务管理局在新发现高碘乡镇停供碘盐。

三、确定高碘地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停供碘盐:对于发现的高碘地区,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或是盐务管理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高碘可能造成的危害。一是疾控部门发现和证实高碘地区后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请求采取供应不加碘食用盐。河南疾控部门在2001年、2004年和2006年根据水碘调查和病情调查情况及时提出报告,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和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协调盐务局对高碘地区供应不加碘

食用盐。二是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我省卫生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下文要求盐务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在高碘地区供应不加碘食用盐。如及时下发豫地领[2001]4号、豫地领[2004]4号和豫地领[2006]2号等文件部署相关工作。三是盐务管理部门及时协调生产、运销、盐政管理等部门尽快安排了无碘食盐的生产、调拨和市场管理工作。第一批被确定的79个高碘地区(乡)在2002年初实现了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

(二)开展监测、监督:为落实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我省疾控部门对供应不加碘食用盐的地区开展监测工作;省卫生厅与省盐务局联合下文对我省第一批确定的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供应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落实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基层盐业公司普遍成立了不加碘食盐供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一线。(比如新乡封丘县,19个乡镇有9个高碘乡,高碘区和缺碘区各占一半。为便于管理,他们成立两个食盐供应领导小组,由两名副局长带队,分别负责高碘区和缺碘区的食盐供应,深入乡村销售网点落实工作任务。每个高碘乡镇都设一名专管人员,要求深入销售网点和农户了解食盐供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盐政稽查人员既要查处市场上的私盐、劣质盐,也要负责监督加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相互串销和混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我省高碘区地理分布主要集中黄河古道沿岸,其中商丘辖区比较集中,基本连片;新乡、开封、濮阳高碘区地理分布比较复杂,碘缺乏地区和高碘地区有的犬牙交错,有的

呈点状分布。这种分布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盐业部门在食盐供应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当地居民产生误解,相邻的两个乡一个是高碘区需要供应不加碘食用盐,而另一个可能就是缺碘区需要供应碘盐。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重点宣传,使不同地区群众明白使用不同食盐的道理也是我们供应不加碘食用盐早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一是利用当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特点。二是做好对食用盐销售网点的宣传。销售网点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这些零售户明白高碘区供应不加碘食盐的道理,就会起到义务宣传员的作用。三是利用农村集市贸易和每年的3.15、5.15宣传日以及三下乡活动,发挥集中宣传的效果。四是通过建立食盐安全村活动,构建农村宣传平台,发挥村委会的宣传作用。五是开展食盐安全访万家活动,直接深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宣传。比如新乡市封丘县盐业公司与卫生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生中认真开展防治碘缺乏病和碘过多病宣传活动的意见》,使宣传触及到方方面面。又比如开封市盐业公司,主动与地方病防治部门联系,共同深入郊区街道,走访群众饮水情况,开展现场办公。根据实际饮用自来水缺碘和自家井水高碘界定食用盐种,借助日常商品供应渠道确定销售网点,真正达到科学补碘,让群众满意,切实感受到政府关怀民生的温暖。

(四)落实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

一是合理布局,构建科学销售网络:为了便于群众就近购买食盐,杜绝加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相互串销和混销,省盐务局对高碘乡所

在的县(市)统一配挂“河南省××县(市)无碘食盐定点批发零售点”的牌子,高碘乡统一配挂“河南省××乡无碘食盐定点零售点”的牌子,由当地盐业部门按照统一版样制作,并在高碘供应区域公布和明示。基层盐业公司普遍增加了销售网点。1000人以下小村庄设一个零售点,1000-2000人的中等村庄设2个零售点,2000人以上较大村庄设4-5个零售点。普遍实行免费送货制,送货人员发现串销和混销现象,不仅要查明原因,追查责任,还要负责免费调换合格食盐。濮阳市台前县盐业公司为每个销售点制作了醒目的提示牌,提示牌上标明该县高碘乡名称、高碘区食用不加碘食盐的好处等,让群众一目了然。

二是加大市场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劣质盐工业盐冲击无碘食盐市场:由于无碘食盐与工业盐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可辨之处,也不像加碘食盐与工业盐那样,在区分时用试剂测试即可初步认定,加之,个别群众对工业盐与食盐区别不了解,对工业盐的危害性认识模糊,因此,防止工业盐、劣质盐进入无碘食盐市场的管理难度就无疑增加。但为了确保群众吃上合格的无碘食盐,盐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稽查与防范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主要是:1、定期、不定期对零售网点开展拉网式检查;2、深入群众家庭对盐罐子进行摸底调查;3、对营业性饭店开展专项检查;4、不间断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

(五)探讨改水措施:在商丘市和开封市的高碘地区对已经开展集中降氟改水的水源开展水碘含量调查,在商丘市调查已改水工程36处,仅有2处水碘在100ug/L以下;在开封市调查已改水工程45

处,其中仅有5处水碘在100ug/L以下。由此间接说明在这些高碘地区绝大多数深井水源依然是高碘水源,深井改水降低水碘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或许引水是一种可行的降碘措施。

四、目前高碘地区的情况

(一)不加碘食盐供应情况: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改革,目前我省有4市20个县(市、区)的172个乡属于高碘地区,总人口711.88万。2008年全省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监测结果,居民户覆盖率达到91.1%,2009年更是达到了新高98.53%,从目前来看对于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是令人满意的。

(二)高碘地区改水问题:

高碘地区改水降碘已经列入我省2010年-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中,预计到2010年将完成大部分高碘地区的改水,到2013年全部完成。

但是在高碘地区还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依然不了解高碘区食用不加碘食盐的必要性。二是食盐包装易混淆,加碘盐和不加碘盐两种盐的小袋包装,颜色、版面一样,不便于群众区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食盐差别化供应涉及我省700余万人供应不加碘食用盐,盐业、卫生部门责任重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关市县盐业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食盐差别化供应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公民身体健康的高度来认识。承担此项任务的盐业公司,特别是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应该作为省市盐业、卫生主管部门监督指导的重

点。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每年的碘盐和不加碘盐的监测,同时密切监测外环境水碘浓度变化及居民碘营养状态,及时作出调整碘盐供应的建议。

2、改进食盐小包装,便于群众区分不同盐种。目前我省食盐小包装正由过去的兰色改为绿色,建议加碘盐使用绿色,不加碘食盐仍使用原来的兰色,或使用红色。另外,在包装袋正面注明:不加碘食盐,供高碘区居民及甲亢病人食用。背面空白处加印科学用盐知识:高碘的危害-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个别地区水源中含碘量可以满足人体需要,就不需要另外补碘。长期摄入过量的碘,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碘区居民及甲亢病人应食用不加碘食盐。同样道理,加碘盐应印上碘缺乏危害知识。这样,宣传就会随着盐袋源源不断流入家家户户,会比印发传单效果更好。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盐业、卫生、媒体等多个部门联合参加,重点宣传科学用盐知识,让群众心里明白,不同地区供应不同种类食盐的意义,知道为什么食用不加碘食盐和为什么食用碘盐,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