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

3.1从算式到方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概念

“猜一猜我的年龄”

我是11月出生的,我年龄的2倍加上6,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个月总天数的2倍,请你们猜一猜我的年龄是多少岁?

用不同方法解答,看谁又快又准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辆旅游中巴和一辆运输车同时从喀什前往泽普参加金湖杨节,旅游中巴的速度是70km/h,运输车的速度是60km/h,旅游中巴比运货车早1h到泽普,问喀什到泽普有多远?

1、请试着用选择你认为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 (2)(3)(4)

(四)自主探究活动

例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48c 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列方程得:①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列方程得:②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此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列方程得:③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问题: 上面3个问题所列的①、②、③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像上面3个问题所列出的方程,它们都含有 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一

(1) 2x+1 (2) 2m+15=3

(3) 3x-5=5x+4 (4) x2+2x-6=0

(5) -3x+1.8=3y (6) 3a+9>15

方程有_________; 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

(五)自主学习活动

1、 自学教材80页归纳下面的内容,区别解方程与方程的解的概念

解方程 , 就是方程的解。

2、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你是怎样判断的?

练习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

1.x=2是方程x-10=-4x 的解. ( )

2.x=1或x=-1都是方程x 2

-1=0的解.( ) 三、学习检测:

1、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23+=-y x

B 、02

=x C 、23+-x D 、032=-x 2、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

2125-=--x x 的解。 3、已知01212=+--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

4、根据下面的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 ,长比宽多3cm ,求宽是多少?

②某厂去年10月生产电视机2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2倍还多150台,?这个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完整版)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重点]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数的关系: ①比a大10的数:; ②b的一半与7的差:; ③x的2倍减去10:; ④某数x的30%与这个数的2倍的积:; ⑤a的3倍与a的2的商:; 2、基本图形关系: ①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面积为,周 长为; ②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面积为, 周长为; ③圆的半径为r,则周长为,面积 为; 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周长 为,若长为a的边上的高为h,则 面积为; ⑤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体积为, 表面积为; 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 体的体积为,表面积 为; ⑦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高为h,则侧面积 为,体积为; ⑧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则面 积为。3、其他关系: ①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 为元; ②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 为元; ③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 为元; ④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为千米;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练习一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小7的数:; ②x的三分之一与9的和:; ③x的3倍减去x的倒数:; ④某数x的一半与b的积:; ⑤x与y的平方差:; 问题2: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问题3: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②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薛俊龙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掌握整式的基本性质以后,本章利用整式的性质和基本运算对方程求解,建立方程模型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从算数到方程正是本章第一节,它是本章的一个窗口,理解方程的列法及列方程的必要性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时期,从算式到方程正好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另外,学生有求知的需求,有独立思考,协作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来合理的引导,并且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问题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上述问题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问题2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途中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和王家庄、青山、秀水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3.1 从算式到方程(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导学单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怎样列方程? 知识探究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自学反馈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4x=24. 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52%x,男生数为52%x-80,依题意得方程:52%x+52%x-80=x.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0.8x=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长比宽多2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长为x 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2(x+x-2)=24.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1 x =6;(×) ⑤2x-8>-10;(×) ⑥3+4x=7x.(√) 例2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x-5 2 -1=x-2的解. 解:-3是,2不是. 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10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长比宽多3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略.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2跟踪训练 1.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 A.5-x=2 B.3x-1=4-2x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县城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人教版数学高一必修2学案4.1.2圆的一般方程

4.1.2圆的一般方程 基础梳理 1.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D2+E2-4F>0时,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2.方程x2+y2+Dx+Ey+F=0表示的图形. 3.由圆的一般方程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点M(x0,y0)和圆的方程x2+y2+Dx+Ey+F=0.则其位置关系如下表:

练习1: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在什么条件下表示圆的方程? 答案:A=C≠0,B=0且D2+E2-4AF>0 练习2:圆x2+y2-2x+10y-24=0的圆心为(1,-5),半径为 ?思考应用 1.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各有什么特点?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明确了圆心和半径,方程左边为平方和,右边为一个正数,且未知数的系数为1;一般方程体现了二元二次方程的特点,但未明确圆心和半径,需计算得到.当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中的系数A=C≠0,B=0,D2+E2-4AF>0时,二元二次方程就是圆的一般方程. 2.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解析:(1)根据题意选择方程的形式——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3)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自测自评 1.圆x 2+y 2+4x -6y -3=0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C ) A .(4,-6),r =16 B .(2,-3),r =4 C .(-2,3),r =4 D .(2,-3),r =16 解析:由圆的一般方程可知圆心坐标为(-2,3), 半径r =1242+(-6)2+12=4. 2.如果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0)所表示的曲线关于y =x 对称,则必有(A ) A .D =E B .D =F C .F =E D .D = E = F 解析:由题知圆心? ?? ??-D 2,-E 2在直线y =x 上,即-E 2=-D 2,∴D =E. 3.若方程x 2+y 2-4x +2y +5k =0表示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B ) A .R B .(-∞,1) C .(-∞,1] D .[1,+∞) 解析:由D 2+E 2-4F =(-4)2+22-4×5k =20-20k >0得k <1. 4.圆心是(-3,4),经过点M (5,1)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 2+y 2+6x -8y -48=0. 解析:圆的半径r =(-3-5)2+(4-1)2=73, ∴圆的标准方程为(x +3)2+(y -4)2=73,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导学案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利用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圆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圆的标准方程,可解决一些如圆拱桥的实际问题,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2)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1)通过设问,消除难点,并详细讲解;(2)多多练习、讲解.) 2.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使学生掌握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弄清题意,再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圆的标准方程形式简单,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设计 问答、讲授、设问、演板、重点讲解、归纳小结、阅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面,大家学习了圆的概念,哪一位同学来回答?

问题1: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题2:图2-9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问题3: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图2-9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写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列方程;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简称化简方程;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简称证明.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 下面我们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3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

3.1.2 等式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目标A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目标B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 二.问题引领 问题A :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1、 自学课本第81页,回答问题: 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并把下面的空填好。 归纳: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仍相等. 训练A: 1.(1) 从x=y 能不能得到x +5=y +5呢? (填能或不能)依据: (2)从x=y 能不能得到 99 x y =呢? ,依据: (3)从a +2=b +2能不能得到a=b 呢? ,依据: (4)从-3a=-3b 能不能得到a=b 呢? ,依据: 2. 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结果仍是等式。 (1) 若 4x = 7x – 5 则 4x + = 7x (2) 若 3a + 4 = 8a 则 3a = 8a + . 问题B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1. 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结果仍是等式 (1) 3x = - 9两边都 得 x = -3 (2) - 0.5x = 2 两边都 得 x = (3) 2x + 1 = 3两边都 得 2x = 两边都 得 x = _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1.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 (a 为常 数)”的形式。 2.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 训练B: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第(3)题 (1)267=+x (2)205=-m (3) -1 3 y-5=4 解:(1)两边减7,得 (2)两边 ,得 72677-=-+x ∴=x ∴=m 。 三、专题检测 1、填空(1)在等式3 4 x=-20的两边都 或 得x= . (2)如果2x-5=6,那么2x= ,(根据是 .) x= , (根据是 ) (3) 在等式x-23=y-2 3 ,两边都 得x=y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如果b a =,那么=±c a 如果b a =, 那么=ac ; 如果b a =,( )那么=c a 。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从算式到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4.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5.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树林中有杨树124棵,比柳树的棵数的2倍少1吨,树林中有柳树多少棵? 示意图: 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列出算式:×(13?10)+50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①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②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③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方程中,的意义是从王家庄到青山的车速,的意义是从王家庄 到秀水的车速 二、例题讲解:

4.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 以上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 而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当我们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也就是要求出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三、课堂小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习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导学案

2.1 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定义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 2.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3.能准确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主干自填】 1.确定圆的条件 (1)几何特征: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01定长. (2)确定圆的条件:□02圆心和□03半径. 2.圆的标准方程 (1)以C (a ,b )为圆心,半径为r □ 04(x -a )+(y -b )=r . (2)当圆心在坐标原点时,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05x +y =r . 3.中点坐标 A (x 1,y 1), B (x 2,y 2)的中点坐标为□06? ????x 1+x 22,y 1+y 22.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1)几何法:将所给的点M 与圆心C 的距离跟半径r 比较: 若|CM |=r ,则点M 在□07圆上; 若|CM |>r ,则点M 在□08圆外; 若|CM |

(2)代数法:可利用圆C的标准方程(x-a)2+(y-b)2=r2来确定: 点M(m,n)在□10圆上?(m-a)2+(n-b)2=r2; 点M(m,n)在□11圆外?(m-a)2+(n-b)2>r2; 点M(m,n)在□12圆内?(m-a)2+(n-b)2

从算式到方程学案

从算式到方程学案 一、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用式子表示下问题中的结果: (1)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一辆汽车速度是a千米/小时,3小时后汽车行驶了b千米? 你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二)合作探究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1、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路程如图所示,翠湖在青山和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距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试着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提示:你能通过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汽车走这一段路的时间和速度) 方法一: 方法二: 请试着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得出王家庄到青山所用的时间是小时,从王家到秀水的时间是小时 2、思考下面问题,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方程 三、知识梳理 1、什么叫方程? 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 2、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2)设(3)找(4)列 3、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四、(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练习(补充):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 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必做题:阅读教科书上70页的《阅读与思考》;第73页习题2.1第1,5题。选做题: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1)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授课教师: 金树芊 指导教师:张义民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优于算式方法,也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做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建模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课《从算式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自己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简单方程已经有所认识,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课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体验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不多作理论讲授,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体验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3、能够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简单方程.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引导发现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曾经年轻过,上初一时是13岁,你们现在多大呀? 生:13岁,12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算一下老师的年龄. 问题1. 老师的年龄减去10再除以2就是小明的年龄13 岁.你能求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6岁. 师:怎么算的? 生:13×2+10=36(岁). 师:没错,老师的年龄是36岁,大家算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再计算一个问题,想想怎样解决? 问题2.小明今年13岁,老师今年36岁.请问几年后小明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二分之一?师:(稍加停顿)不如上个问题好算吧,没关系,本章学习后老师相信大家也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方法. 师:板书课题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问题1用算术解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新旧知识上

最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法指导】1.仔细阅读教材(P38—P41),独立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用 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 2.通过动手画出椭圆图形,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推导过程。 2.会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预习案】 预习一:椭圆的定义(仔细阅读教材P38,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 么曲线 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2.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叫做椭圆的焦距。 3.将“大于|1F 2F |”改为“等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 是 将“大于|1F 2F |”改为“小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

迹存在吗? 结论:在椭圆上有一点P ,则|1PF |+|2PF |= (a 2>|1F 2F |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 。 预习二:椭圆的标准方程(仔细阅读教材P40,回答下列问题) 结论:2x ,2y 分母的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 【探究案】 探究一、椭圆定义的应用 设P 是椭圆11625 2 2=+y x 上的任意一点,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21PF PF +等于( ) A.10 B.8 C.5 D.4 (解法指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找到a ,根据|1PF |+|2PF |=a 2。) 解:椭圆中=2a ,a 2= 。 由椭圆的定义知21PF PF += = 。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教学内容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算术法到代数法思维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它使得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来。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是后续所学其他方程的基础,后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程(组)最终都要划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三个特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将相等关系“翻译”成方程,进而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经历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的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1)的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出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全过程,从中体会方程模型的现实意义,逐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算术法的运用更是娴熟,但是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数量关系并不复杂,用算术法更容易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法过渡到方程法,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能从给定的式子中找出方程,但如何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征,学生第一次接触,尽管可以借鉴第二章的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抽象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找出“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这一思路与小学不同,学生不熟悉,有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转变,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如何通过“找共性”归纳得出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基本要素入

高考数学总复习 圆的一般方程学案

河北省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考数学总复习圆的一般方程学案【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能用配方法,由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并指出圆心和半径。 (二)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1.分析方程x+y+Dx+Ey+F=0表示的轨迹 将方程x+y+Dx+Ey+F=0左边配方得: (1) (1)当D+E-4F>0时,方程(1)与标准方程比较,可以看出方程 半径的圆; (3)当D+E-4F<0时,方程x+y+Dx+Ey+F=0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2.引出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D+E-4F>0时,方程x+y+Dx+Ey+F=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探究二: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当二元二次方程 Ax+Bxy+Cy+Dx+Ey+F=0具有条件: (1)x和y的系数相同,不等于零,即A=C≠0 (2)没有xy项,即B=0; (3)D+E-4AF>0. 它才表示圆.条件(3)通过将方程同除以A或C配方不难得出. 强调指出: (1)条件(1)、(2)是二元二次方程(2)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条件(1)、(2)和(3)合起来是二元二次方程(2)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例1 求下列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1)x+y-8x+6y=0,(2)x+y+2by=0. 练习: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例2求过三点O(0,0)、A(1,1)、B(4,2)的圆的方程. (三)课堂小结: 1.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2.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博的数学工具;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胜利的怡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详尽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便当、简便。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1、请你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每一道题你都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只要想到方法的就到黑板上来写,不需要举手,如果列算术请写在左边,如果列方程请写在右边。 注意:我们这一节课只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怎样从方程中求出未知数,我们以后会深入讨论。所以,今天的问题都只要求同学们列出算式或方程,不需要求出结果。现在开始。

初中数学 3.1 从算式到方程 教案

友情提示:七年级落实基础更为重要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对课本和学生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1、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定义、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本章知识结构图: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二、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一元一次方程预设课时18节

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和定义,等式性质: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课时; 含字母系数、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课时; 汇总或验收:3课时。 具体教学建议: 这部分知识在07年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方程的解: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运用方程的解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感受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理解解法中各个步骤的依据,能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会求含有字母系数(无需讨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课程学习目标: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见上图),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方程的定义、等式性质: 课时安排给了2节。重点是对方程的认识,等式性质对等式变形时的作用。 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课本上是由实际问题入手,实际上课本对整章内容都是将方程的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1.2圆的一般方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1.2圆的一般方程导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A 版必修2 自学导读: 问题1: 圆的标准方程是 ,圆心坐标是 ,半径是 , 问题2: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得 , 令-2a=D,-2b=E,a 2+b 2-r 2 =F , 结论:任何一个圆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x 2+y 2 +Dx+Ey+F=0 问题3:是不是任何一个形如x 2+y 2 +Dx+Ey+F=0的方程表示的曲线都是圆呢? 把方程: x 2+y 2 +Dx+Ey+F=0配方可得: (1)当D 2+E 2 -4F>0时,表示以( ,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D 2 +E 2-4F=0时,方程只有一组解x = 2-D , y = 2 -E ,表示一个点( , ). (3)当D 2 +E 2 -4F<0时,方程无实数解,所以不表示任何图形. 新课: 1: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x 2与y 2系数相同并且不等于0,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D 2+E 2 -4F>0 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能否表示圆的方程,若能写出圆心与半径 (1) x 2+2y 2-6x +4y -1=0 (2) x 2+y 2-3xy +5x +2y =0 (3) x 2+y 2 -2x +4y -4=0 (4) x 2+y 2-12x +6y +50=0 (5) 2x 2+2y 2 -12x +4y =0 3:例题讲解 阅读第122页例4、例5完成下列习题 1、求经过三点(0,0),(2,-2),(4,0)的圆的方程 小结: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2、如图,已知点P 是圆x 2+y 2 =16上的一个动点,点A 是x 轴上的一个定点,坐标为(12,0),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A 的中点M 的方程是什么? 小结: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三、自学检测 1.求下列各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 ① x 2+y 2-6x=0 ② x 2+y 2+2by=0 ③ x 2+y 232=0 2..判断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① x 2+y 2=0 ② x 2+y 2-2x+4y-6=0 ③ x 2+y 2+2ax-b 2=0 课本第123页练习1.2.3 四、巩固训练 课本第124页习题4.1 A 组 1.、2、3、4 五、拓展延伸 课本第124页习题4.1 B 组 2、3 课堂小结 22224()()224 D E D E F x y +-+++=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 2 2 ()()x a y b r -+-=为圆的 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 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00(,)M x y 与圆222 ()()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0()()x a y b -+-<2 r ,点在圆内 例(2): ABC V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5,1),(7,3),(2,8),A B 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 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 例(3):已知圆心为C 的圆:10l x y -+=经过点(1,1)A 和(2,2)B -,且圆心在:10l 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1,1)A 和 (2,2)B -,由于圆心C 与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 在险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又圆心C 在直线l 上,因此圆心C 是直线l 与直线m 的交点,半径长 等于CA 或CB 。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 例(3)可得出ABC V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①、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 b r 、、得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提炼小结: 1、 圆的标准方程。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