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造设计教学大纲完美版

构造设计教学大纲完美版

构造设计教学大纲完美版
构造设计教学大纲完美版

构造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构造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总36学时,共一册

课程归属单位:

制定时间:

执笔人: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土建类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基本构造原理、常见的构造作法,以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土建工程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常用建筑构造的作用及构造设计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基本组成和构造要求等也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建筑构造方案、构件的形式、基本尺寸和材料做法,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明确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各种建筑构件在布置上的要求,能根据建筑构造的作用和特点、具体情况,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形式,知晓其构造处理方式和手段。

4、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三、课程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加以了解的扩大知识面的延展性内容,在工作中可进一步学习。

2、熟悉:一般性掌握的资料性内容,在工作实际中要学会使用。

3、掌握:必须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基本构造作法。

四、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分工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遗漏,作以下界定:

1、《建筑制图基础》课程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图样包括剖面图的画法等内容,为本课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打下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学习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使用,为本课程建筑构件常用做法的选材打下基础。

3、与《地基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基础部分只介绍地基基础的概念、一般基础形式和构造。而不涉及具体的尺寸和截面计算。

4、与《建筑结构》课程:本课程只涉及承重结构类型,而不涉及承重结构设计。

5、与《建筑施工》课程:本课程重点为建筑构造处理,而不涉及施工方法。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筑构造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常用的、尤其是以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

六、使用教材:

《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姜勇著.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重点、具体掌握深度、课内思考题或习题。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考核成绩和论文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7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概论:建筑,建造,构造

1.1人,自然,建筑物-------建筑物的目标

1.2材料,构法,节点--------建筑构造的手段

1.2.1 建筑构造的手段的手段和体系

1.2.2建筑构造的历史和建筑学意义

1.3建造,工艺,建筑物------建筑构造的体系

1.3.1 建筑物的分类与建筑构造的体系

1.3.2 建筑物的模数与公差

1.4 构造,建筑,建筑师----建筑师的设计服务

1.4.1 建筑学实践与设计服务的流程

1.4.2 本书的学习方法

2材料与结构

2.1材料与建筑性能

2.1.1材料的分类

2.1.2材料的性能及指标

2.2材料的连接与承载----结构

2.2.1建筑物与建筑学的基础---结构

2.2.2结构荷载与受力结构体系的分类2.3 建筑结构的水平,竖立,基础分体系

2.3.1水平分体系

2.3.2竖向分体系

2.3.3基础分体系

3材料与构法

3.1木材

3.1.1概述

3.1.2木材的性能与防护处理

3.1.3木材的使用--------切割与复合

3.1.4木构建筑的结构与构造

3.2烧土材料----砌块

3.2.1概述

3.2.2砖与砌块

3.2.3组砌方式

3.2.4非砌体结构的烧土材料----陶瓷砖3.3石材

3.3.1概述

3.3.2石材的种类与生产

3.3.3石材的使用

3.4混泥土

3.4.1概述

3.4.2建筑砂浆

3.4.3混泥土

3.4.4钢筋混泥土

3.4.5钢筋混泥土结构

3.5金属

3.5.1概述

3.5.2钢铁的分类与特性

3.5.3建筑钢材的结构

3.5.4钢结构

3.5.5其他金属及在建筑中的使用3.6 玻璃

3.6.1概述

3.6.2建筑玻璃的分类

3.6.3玻璃的构造

3.7高分子材料

3.7.1概述

3.7.2建筑中的使用方式

4 建造部件与节点01------水平维护体系;屋顶

4.1屋顶的概要

4.2屋顶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4.3屋顶的类型

4.4屋顶坡度的形成

4.4.1屋顶坡度的设定

4.4.2屋顶坡度的形成方式

4.5平屋顶的构造

4.5.1平屋顶的构造层次

4.5.2 平屋顶的保温隔热构造

4.5.3平屋顶的防水构造

4.5.4平屋顶的排水结构

4.6雨蓬,阳台,露台的结构

4.6.1雨蓬

4.6.2阳台

4.7坡屋顶的结构

4.7.1坡屋顶的承重结构

4.7.2坡屋顶的屋面结构

4.8 本章小结

5 建造部件与节点02————水平维护体系:楼地层5.1楼地层的概要

5.2楼地层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5.3楼板的类型

5.4楼地层的构造

5.4.1楼板层构造层次

5.4.2地坪层的构造层次

5.4.3隔声构造——楼板、墙面、门窗

5.4.4防水楼地层构造

5.5楼地层面层(楼面装修)构造

5.6顶棚构造

5.6.1直接式顶棚(喷刷涂料、抹灰、粘贴)

5.6.2吊顶

5.7本章小结

6建造部件与节点03————垂直维护体系:墙体6.1墙体的概要

6.2墙体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6.3墙体的类型

6.3.1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分类

6.3.2按受力情况分类

6.3.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6.3.4按施工方法分类

6.3.5其他分类方法

6.4块材墙(砌体墙)

6.4.1门窗洞口的过梁

6.4.2墙体防水构造———压顶与窗台

6.4.3墙体防潮构造———防潮层与勒脚

6.4.4墙角室内保护构造———墙裙与踢脚

6.4.5墙角排水构造———散水与明沟

6.4.6室内隔墙

6.5板材墙

6.5.1板材外墙(整体式骨架墙)

6.5.2板材隔声

6.6骨架墙

6.6.1幕墙

6.6.2轻骨架隔墙

6.7墙面面层(墙面装修)构造

6.7.1抹灰类墙面装修

6.7.2其他墙面装修

6.8本章小结

7 建造部件与节点04——基础,变形缝。

7.1 基础的概要

7.2 基础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7.3 地基与土层

7.3.1 土壤的性质和工程分类

7.3.2 天然地基

7.3.3 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土壤)7.4 基础的埋置深度

7.5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7.5.1 常用的刚性基础

7.5.2 常用的柔性基础

7.5.3 桩基础

7.5.4 减震基础(基础隔震)

7.6 地下室的防水

7.7 变形缝的概要——建筑接缝与变形缝

7.8 变形缝的设置

7.9 变形缝的构造

7.9.1 屋面变形缝

7.9.1 墙面变形缝

7.9.3 楼地面变形缝

7.9.4 地下室变形缝

7.10 本章小结

8建造部件与节点5——垂直维护与交通构件:门窗8.1 门窗的概要

8.2 门窗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8.3 门窗的类型

8.3.1 按材料分类

8.3.2 按功能分类

8.3.3 按开启方式分类

8.4 门窗的固定,安装,密封与五金。8.5 门的构造

8.5.1门的开启方式

8.5.2门的基本构造

8.5.3几种类型门的构造

8.6窗的构造

8.6.1窗的开启方式

8.6.2窗的基本构造、

8.6.3几种典型窗的构造

8.7本章小结

9建造部件与节点06————交通体系:楼梯9.1楼梯的概要

9.2楼梯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9.3楼梯的构件与类型

9.3.1楼梯的构件

9.3.2楼梯的分类

9.4楼梯的尺寸与布局

9.4.1楼梯的平面尺寸

9.4.2楼梯的净空高度

9.4.3楼梯的尺寸计算

9.4.4楼梯的平面布局

9.5楼梯的构造

9.5.1踏步的支撑、防滑、防污构造

9.5.2防跌与栏扶构造

9.6台阶与坡道、车行坡道

9.6.1室外台阶构造、

9.6.2坡道构造

9.6.3建筑周边环境

9.7电梯与自动扶梯

9.7.1电梯的概要

9.7.2电梯的类型

9.7.3电梯的组成和构造

9.7.4电梯的设计

9.7.5自动扶梯

9.8本章小结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MI4121051 学 分:1 学分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专业基础课等 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工程设计过程中:方案论证、装配调试、报告 文档整理等环节。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并付诸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我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由原理分析向工程设计过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 造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通过实践加深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相关专业 基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和 综合应用,并为毕业设计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 一 ) 工程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简介、 工程设计方法简介、 报告文档整理以及电子工作平台等软件 使用介绍等 内容。 1.基本要求 ( 1)了解工程设计基本方法、步骤和一般规律。 (2)了解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 (3)初步了解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规律。 (4)了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基本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 2.说明 学生自己选择题目, 通过选题、 方案论证、 工程设计过程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课程名称:工程设计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Design 学 时:1 周 课程类型:必修 开课学期: Y3 、

(二)工程设计实验 学生通过自选题目,实践系统设计、装配调试、报告文档整理等环节。 1. 基本要求 (1)实践工程设计中系统设计与实现、 调试以及报告文档整理等环节。 (2) 初步了解常用的软硬件调试、测试方法。 (3) 初步掌握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2. 重点、难点 重点: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难点:系统设计、实现和调试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周,讲课学时,其余实验、设计。 五、考核方式 开卷操作考试 该课程在实施中可配合校内外各类设计竞赛:如数模竞赛、星火杯、全国大学生电子 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一并进行。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设计内容, 并以报告和实物 参与课程考核,一般地,凡参加校内外相关竞赛的学生,取得校级以上奖励(包括校级)的, 该课程成绩评为“优”,未获奖的参赛学生视其在竞赛中的表现,给予“及格”以上成绩。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孙肖子主编《电子设计指南》,北京: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1997)》,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1999)?,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 选编(200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1998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00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02

(完整版)《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一、教学的性质 1、课程性质: 居住空间设计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主干核心课程,居住空间设计从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它是建筑设计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能力。为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设置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的居住空间特性,掌握居住空间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表现、技巧,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综合性才能和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统摄能力。 二、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 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理论授课和指导专题居住空间设计(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应掌握如下能力: A、深入理解居住空间的特性,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室内设计程序; B、熟悉各种建筑居住空间环境(如:客厅空间、餐厅空间、卧室空间等)的设计、表现、技巧; C、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综合性才能和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统摄能力。 2、知识要求: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等,包括美术史、美术基础、表现图绘制、计算机空间模拟、采光与照明等内容。了解构造、材料、设备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内容。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建筑居住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具备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居住室内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掌握居室软装饰 教学内容: 1、住宅是家的概念 2、住宅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

3、居室软装饰 第二章居住室内的空间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居住室内的流线分析;掌握居住的空间组成。 教学内容: 1、住宅室内的流线分析 2、住宅的空间组成 3、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住宅的设计风格形成 教学目的 了解中西方住宅设计风格的种类;了解各个时期住宅设计风格的特点及其形式;掌握住宅设计风格形式,并用以指导设计创作工作。 教学内容: 1、中式古典风格 2、欧式古典风格 3、现代主义风格 4、后现代主义风格 5、田园风格 第四章玄关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玄关的功能、目的和分类;理解玄关的空间形态分析;掌握玄关设计的原则和要的。教学内容: 1、玄关的概述 2、玄关设计的原则 3、玄关设计的要点 第一章居住室内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掌握居室软装饰 教学内容: 第五章起居室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起居室的功能分析;理解起居室设计的要求;掌握起居室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教学内容: 1、起居室的概述 2、起居室设计的要求 3、起居室设计的原则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制订人/日期修订人/日期审定组(人)/日期 康俊11/09/01 康俊12/09/01 电脑艺术教研室13/09/01 WLSL017 学时分配总学时64 , 其中授课32 课时,实践32课时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专业,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展示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研究展示空间、色彩、照明、陈设等相关设计要素的组合,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专业理论及技术层面跨度很大,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成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论、原则、内容、方法的讲解与实际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基本认识和把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分区、色彩、家具、陈设等照明及室内界面设计技巧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突出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与技术运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就业走上设计工作岗位后,能较好地具备承担展示空间设计项目的实际工作能力,与设计团队一起创造高质量的展示空间环境。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图文并茂,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生对展示设计空间基本理论的认识和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展示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流派、设计潮流等知识领域展开讨论,增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条件 计算机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安装CAD、MAX、LS、VR软件和办公软件套装。 1、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 2、软件配置: Windows XP及相关的操作系统软件。 3、其他——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 1 展示空间 设计的概 念 理论教 学 (1) 展示空间设计的概 念 (2) 流派和趋势 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理论 基础和空间设计原则的学 习,让学生对展示空间设计 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一个 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展示 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流派,熟 悉目前设计潮流的主导倾 向。 4 实践项 目 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 生对展示设计空间基本 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1) 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基 本知识和概念。 (2)了解展示空间设计的风 格和流派,熟悉目前设计潮 流的主导倾向。(重点) 4 2 展示空间 设计理论 的艺术形 态 理论教 学 (1) 由二维模型生成三 维模型功能与形态 (2)艺术与技术 展示空间设计的功能和形 态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 为因果,在设计中这两方面 都必须兼顾。 4 实践项 目 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 生对展示设计空间艺术 与技术的应变能力。 设计除了解决功能与形态 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必须解 决目的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4 3 展示空间 设计原则 的安全性 和空间组 织 理论教 学 在学习展示空间设计的 基础上,了解建筑的安 全原则和空间组织原则 基本知识。 (1)建筑结构安全 (2)楼板承重安全(重点) (3)材料选用安全 (4)衔接与过渡 (5)节奏感与有序性(重 点) (6)围与透 4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Program and Method of Product Design) 学院: 艺术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制定(修订)时间: 年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设计的重要性 2.了解设计、程序、方法 【教学内容】 1.何为设计? 2.引入设计程序与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设计、程序、方法的基本概念 理解:设计中的程序与方法运用 掌握:程序与方法的重要性 【本章重点】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位置 【本章难点】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设计程序与方法 第二章产品设计程序与新产品开发流程(8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产品的程序分类 2.基本掌握新产品开发流程与产品改良流程的不同 【教学内容】 1.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2.新产品开发流程 【基本要求】 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五类人 理解: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五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流程与产品改良流程的不同 【本章重点】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本章难点】新产品开发流程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各种以人为本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创新思维及创造思维 2.基本掌握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 【教学内容】 1.创新思维形式 2.创新思维的方法 3. 现代设计方法及研究 【基本要求】 了解:创新思维及创造思维 理解: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 掌握:创新思维的各种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创新思维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方法及研究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了解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现代设计程序分析及应用(8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程序的构成 2.基本掌握现代设计程序的应用 【教学内容】 1、设计程序的构成 2、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 3、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设计程序的构成 理解: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 掌握: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本章重点】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本章难点】企业应用设计程序分析 【思考拓展】通过案例,基本掌握现代设计程序的应用

H2510131《家居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家居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2510131 课程名称:家居空间设计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授课学期:第三学期 先修课程、后读课程:商业空间设计、家具设计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环艺建装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家居空间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家居空间设计的课程,使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以前所学基础运用到此课程中,以家居设计,陈设设计概念相结合达到设计空间的目的。教学以实践市场相结合,通过学生对市场的发展中所了解,各种形式的家居风格与装饰材料的运用.细节的体现。整体风格的表格,掌握各个空间的布局原则,领会各个空间界面的设计手法和材料的运用及细节的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1.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 2.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 3.生活空间的设计未来发展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 1. 室内设计的内容 2. 室内设计的类别 3. 室内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家居空间设计 1.住宅室内设计的概念 2.住宅室内设计的家庭因素 3.住宅室内设计的原则 4.住宅室内各部分环境设 5.住宅室内照明

6.住宅室内设计程序 第四章生活空间组织与界面 1.室内空间的组织 2.各类界面的功能特点 3.室内界面的处理 4.居室空间界面设计的思考 第五章生活空间实例解析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室内设计资料集》主编:张綺曼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07年 参考书:《世界室内设计史》主编:约翰.派尔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主编:张海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笔:彭一鸣 审定:肖俊华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甘肃联合大学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图形设计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图形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学科,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国际化”语言,近年来在艺术设计领域内倍受人们重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以及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视觉传达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图形概述图形的创意和创造图形设计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四)教学时数 共计72课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作业练习以及实习基地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六)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为基础评分,占总成绩的60%。 2、考试成绩:课程结束时,完成规定课题,占总成绩的40%。 二、正文 第一章图形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图形的定义 二、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 三、图形语言的传达优势 四、图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五、现代图形的设计观念

第二章图形的创意和创造 教学目的: 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创意,能使图形充满勃勃生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创意的思维基础,熟悉创意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想创意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 20课时(8课时理论讲授,12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的创意 第二节图形的创造技巧 参考课题: 1、条形码的想象和联想。 2、酒瓶的想象和联想。 3、手的想象和联想。 4、用图形来表达“停、走、游、飞”的概念。 5、以“水”为主体,设计4幅图形,反映和“水”联系的寓意。 第三章图形在具体设计类别中的运用 教学目的: 图形设计训练的最终意义在于图形在各种设计类别中的具体运用,就是将图形创意的各种技巧较熟练地运用到与此相关的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践设计中去,发挥图形的视觉传递作用。 教学时数: 48课时(12课时理论讲授,36课时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招贴设计是一门集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传播信息是招贴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图形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功能。 一、图形设计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二、现代招贴设计中几种独特的图形设计 三、招贴图形设计的原则 参考课题: 1、为“人与自然”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2、为“甘肃印象”主题招贴设计系列图形(共4幅)。 第二节图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图形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元素。通常书籍的封面设计和插图设计都离不开图形设计,封面的图形可谓是对整本书的浓缩。插图设计

主题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名称: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课程的开展,讲授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掌握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具有能在各级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在中国主题空间设计营造正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和承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以主题形式出现的场所,如主题餐厅、主题公园、主题房地产,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技巧。本课程主要讲授主题空间的概念和意义。主题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将符合同一主题的各类设施结合到一起,而是要将概念、设计、实施、经营等多个环节整体设计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题1:主题空间的构思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不同主题的空间进行体会设计构思。 2、将构思出的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学生自己讲述。 课题2:设计主题空间方案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功能分区方案,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 2、绘制出比例准确,功能合理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案一套(平立剖面)。 课题3:主题空间设计方案表现 方法要求与步骤: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设计方案(平立剖面)进行效果图制作(可手绘,也可以用3DMAX)。 课题4:作业讲评 方法要求与步骤: 1、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业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老师点评学生作业。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任课教师制定教学教案,必须包含所有的教学内容,应着重强调主题空间设计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带领学生参观样板工程,进行参观设计后心得体会写作;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灵活和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创作。作业以课内和课外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评定随堂进行,以任课教师布置的课题设计作业为主要对象。评定成绩以百分制记。并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任课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定,(30%)二是作业成绩,由专业教师集体评分确定。(70%) 评分主要内容: 1、能否掌握本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2、能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 3、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所体验、理解和探索。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咖啡厅与餐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空间品位餐饮》天津大学出版社 《咖啡厅设计》大连工业大学出版社 《解读广州酒吧1》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解读广州酒吧2》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本教学大纲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审定,罗薇丽执笔编写。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展示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展示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展示艺术设计 总学时数: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 一、说明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觉传达方向限选课程,其任务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任仲泉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1 艺术设计(本科、视觉传达方向) (三)《展示艺术设计》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展示设计并且掌握展示设计,使学生掌握从总体设计、平面布局、展示环境、道具装置、灯光设置等所有与展示相关的内容的基本原理,并涉及到结构、规格和尺度,技术、材料和加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四)《展示艺术设计》课程授课计划 (五)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与广告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交际学、市场营销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广告策划是主意、点子的运用,因此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谋略得到启示。 2.本课程应重视结合案例讲授。从世界广告策划中百年以来的著名案例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营销的案例,都应注意收集及分析,并提供给学生参考。 3.本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广告策划,并撰写出符合实际的广告策划书。 (六)考核要求: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作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最后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0%和30%。 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变通)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展示设计基本概念 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含义与作用,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里程。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与活动 教学内容: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设计专业产品调研方法---教学大纲

《产品调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031014 课程英文名称:The product research method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16 实验:0 上机:16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产品设计调研方法课程作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会系统的讲解产品设计的具体调研方法,了解产品设计调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课题实践。课程提出具体的问题与需求,选择与确定调研目标,通过掌握正确的思维与方法来规划实施调研。本门课程为产品设计的基础,是以后的产品设计实践课程的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学习研究与设计规划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产品设计调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2、提出具体的问题与需求,选择与确定目标,通过掌握正确的思维与方法来规划实施调研。。 3、培养学生学习研究与设计规划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产品设计调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2. 基本理论和方法:产品设计调研的过程。 3. 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具体的产品调研目标制定和实施调研过程。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以本大纲为指导,采取不同的脉络线索进行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以本大纲为指导,在基本讲解后以学生实践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设计基础课之后才能进行。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设计的课题实践应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 2. 实践课上安排小考试,考查每节课程所学知识。 3.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产品设计调研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结课作业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给出;作业形式由任课教师自行而定。 (七)参考书目

餐饮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餐饮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 课程时数:48学时 教学对象:本科美术学 专业类别:艺术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类型空间设计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能力,为今后的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讲述室内设计的要素和原理,室内商业空间的设计方法、原则和程序,以及各类型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能加深学生对室内空间组合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 课前教学准备:准备教案以及上课需用的设计案例及演示图片。 学时分配表(总时数) 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观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分析方法与色彩搭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室内设计的分析方法和色彩搭配。 第三章、各功能空间的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各功能空间室内设计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例演示、幻灯多媒体教学 学生作业 成绩考核: 1、评分标准:制图规范,创意想法,设计思路,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评分标准均要结合学 生课堂表现、出勤率与进步幅度做综合考量。出勤率可折合1/5分数。旷课 1/3及以上者直接不及格。 2、分数分档: 90分以上: (1)、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认真,无迟到、旷课记录。 (2)、制图规范,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功能布局合理。 89-80分: (1)、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认真,无迟到、旷课记录。 (2)、学习认真努力、制图规范,功能布局,设计表现完整。 79-70分: (1)、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专科规范)标准

课程编号:093066 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开课学期:1 学分:3 总学时:45 理论学时:45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承前启后,一方面将已学到的专业基础课加以归纳、总结、消化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系统地掌握建筑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本课程的要求就是要综合运用装饰艺术设计的手法和装修技术的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建筑室外环境条件和影响,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环境,使环境更加舒适化、科学化、艺术化。 建议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曙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2010.9. 参考书: 【1】董万里段红波,《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上)(下),,大学,2003.4 【2】绮曼等编.《室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1991 年 【3】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1998 【4】王国彬.《景观设计》,王国彬译.:中国青年,2009.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承前启后,一方面将已学到的专业基础课加以归纳、总结、消化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系统地掌握建筑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综合运用装饰艺术设计的手法和装修技术的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建筑室外环境条件和影响,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环境,使环境更加舒适化、科学化、艺术化。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