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其中,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

积极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识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遵守纪律与诚实守信等良好品德。

(三)劳动

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练。在劳动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从而培养爱劳动、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品德。

(四)共青团活动

共青团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

培养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德育的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二)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有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等。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中 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学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中学德育的途径; 3.中学德育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我校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

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第七章德育 (2) 第二节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2) 一、本节学习要求: (2)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 (2) 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 (2) 四、讲清楚了的问题老师总结或者口头测试检查效果,没有讲清楚的给予补充 (2) 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2) 二、德育原则 (2) 1.导向性原则 (2) 2.疏导原则 (3)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 5.因材施教原则 (3)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 7.长善救失的原则 (4) 三、德育途径 (4) 四、德育方法 (4) 1.说服教育法 (4) 2.榜样示范法 (4) 3.锻炼法 (5) 4.陶冶法 (5)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 (5) 6.自我教育法: (5) 7、品德评价法 (5)

第七章德育 第二节德育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 一、本节学习要求: 1.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4.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 二、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或者讨论,找到答案 三、愿意的同学给同学们讲解答案,师生可以质疑、提问 四、讲清楚了的问题老师总结或者口头测试检查效果,没有讲清楚的给予补充 一、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纪律和法制教育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二、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理想性与方向性,因为学生的可塑性、易受影响性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明德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明德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突出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宽松和谐的环境育人,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冀贞途 副组长:李士更 成员:夏光岳刘真昆伊丙柱各班班主任 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上周德育工作中的得失,安排部署本周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及时调整德育工作思路,不定期的研究解决德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及德育工作考评细则,严格德育工作的管理、评价和奖惩,确保德育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各阶段的教育内容落实到位。 3、加强德育队伍培训。一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一方面积极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和“教师大家访”活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促进家校的了解和交流,把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意见送到家,把家长的建议带回学校。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资源,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班主任队伍培训和管理力度:一要加强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例用例会、组织专题学习、校内经验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要注重加强青年班主任培养,强化理论学习,每学期须上一节班队课观摩活动,使新班主任尽快成熟,努力缩短优秀班主任成长期。三是选送年轻班主任参加各类班主任培训班,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四是继续实施班主任考核,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五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度:即:对孩子一个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流——每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智——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

德育原则归纳

考点4: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我国中学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 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 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 的思想。(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 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 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

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1)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8.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 1、()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人有爱与被爱两种需要,假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行为问题”。这一理论是()。 A.果断纪律理论 B.行为矫正理论 C.现实疗法理论 D.目标导向理论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团队活动 C.学科教学 D.课外校外活动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 A.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B.建设优良的校风与班风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共青团诞生于()。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参考答案:C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主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制。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同时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20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 ___理论、“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

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 德育原则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必考知识点。出题角度很多,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都有可能出题。分值较大的是材料分析题。 单选题,主要考查对每一个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题干给出一个描述性的短事例,问这个事例体现了什么样的德育原则。 简答题有两种出题可能,第一种是问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第二种是问某一德育原则的具体贯彻要求是什么?材料分析题主要是给几段较长的材料,问某位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运用了或违背哪些德育原则?或者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即贯彻要求)?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共8个。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下面就每一条原则理解的精髓进行点拨,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0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条原则主要强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 02 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条原则主要强调不要说教,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过。 0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条原则强调,严格要求学生是对的,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尊重学生。没有尊重的严格要求是不正确的。 04 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条原则强调,德育理论教育不能脱离实践中的锻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关键是落实到道德行为上,所以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0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条原则强调,如果只是正面教育,有可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0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当中,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0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误区的分析与反思 误区之一: 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起点设置不当,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将学生成人化,采取高调宣讲、单向灌输的手法,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难以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负效应。同时,这种急功近利,企图“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简单化的做法,又使德育的终极性目标没能有效地分解为着实的阶段目标,以至于德育的阶段目标缺乏内在的逻辑递升序列,高层次、高要求的终极目标找不到基础性的支撑点,无异于空中楼阁,难以达成。 误区之二: 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说理、讲解,片面重视道德知识的掌握,在“掌握”和“认同”之间随手划上等号,省略了外在的道德需求向学生个体道德需要转化的心理机制研究,把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看作是道德教育“外烁”的成果,因而对学生日常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关心不足,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巨大作用。学生掌握的道德规范、准

则体系缺乏实践中介,不能有效地内化为道德信念,导致“知而不信”;道德信念也不足以外化,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表现为“言而不行”。 误区之三: 德育功能认识片面,“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不少教育者错把德育当代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个人的管制,把德育方法当作“管制的手段”,突出表现一谈德育必是严字当头,把个人与社会对立。无视学生内心深处丰富多彩的需要,追求“整齐划一”的德育效果,将“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将“听话道德”视作德育的最高境界,缺乏慈爱与引导,更缺乏“发展”的眼光和意识。导致师生间的对立,人为地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削弱了教师在育德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上谈及的德育误区,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德育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把学生单方面看成是社会规范的造物,德育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所以视野局限于学生被动地接受和继承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掌握了这些规范就意味着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在这种“就范式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循规蹈距、唯命是从,成了一个“被塑造”的客体,执着于此的教育者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之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在道德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品德,丰富和发展社

德育实施的途径和办法

精心整理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途径 1、教学 ??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实施德育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2 ?? 动。 3 ?? 4 5 ?? ??学生的时事政策学习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联系实际及时而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6、班主任工作 ??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其他德育途径所不能代替的。

(二)德育实施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使学生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其方式主要有讲解(报告)、谈话、参观(访问、调查)、讨论、阅读指导等。在运用此法时,说理教育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感染性、真实性、民主性。 2、榜样示范法 ?? 3 ?? 式,进行实 4 ?? 5 ?? 省和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提高品德水平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一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达到无需教师的教育而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德育目标。 6、品德评价法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预防、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和奖赏。惩罚有批评和处分。批评有个别批评、当众批评、集体谴责,处分可分为警告、记过、留校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

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

中学德育原则教学原则整理山香

中学德育原则教学原则 整理山香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的养成良好品德。 要求: (1)讲理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 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知行统一原则 含义 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含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其中,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当然,教学这个途径也不是万能的,只通过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德育,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订并执行一定的计划与纪律,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德育,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 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 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 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在学校教育目标中,德育是主导,是灵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同公办学校比(尤其是民办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德育内容方面,要求过高,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2)在德育方法方面,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要方法。(3)在德育形式方面,大多采用集中统一和单调划一管理及育人模式。 德育工作指出了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我们德育工作指出了方向,我们把创新民办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探索列为校本重点课题。

教学原则和德育原则

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a.实物直观(实物、实验、教学性参观)b.模像直观(图片、幻灯片、录像带)c.言语直观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要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 含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1)重视儿童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把握教学难度

小学班队会活动中的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小学班队会活动中的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2.主要的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方法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及文化发展水平,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及其个性差异。在德育实践中,教育者主要是根据德

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对象的实际和一定的德育原理原则来选择德育方法。 2.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可以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3)陶冶教育法 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在建立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