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参”的用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4、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

5、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3、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4、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

(A) 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5、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

(A)既、方、寻(B)向、旋、会

(C)会、已、行(D)曾、尝、业

6、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

(A)信、必、盖(B)良、乃、实

(C)宁、诚、果(D)固、即、殆

7、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动作行为的一组是:( )

(A)请、敬、谨(B)幸、惠、辱、蒙

(C)敢、窃、伏、伏惟(D)忝、猥

三、判断题

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5、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6、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

7、“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9、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0、“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4、辅助性代词

5、虚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2、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4、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词活用为动词

2、使动用法和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

3、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和称代

4、总括范围、限定范围、共涉范围

5、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肯定确认语气、估计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转折语气、暂时让步语气、故意特指情态

二、选择题

(1)C ;(2)B;(3)A;(4)D;(5) D;(6)B;(7) 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如:“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句中的“起”,是指华元使子反起。“起”,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2、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属于主观看法。结构上是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动词本身无此种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我”,意思是“以我为美”,这是妻子的主观

看法,邹忌本身没有变化,“美”就属于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

4、辅助性的代词: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

5、虚词: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有时不能独立回答问题、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以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五、简答题

1.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对不能用作宾语。

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

2.“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3.“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4.古代汉语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①句首语气词;②句中语气词;③句尾语气词。

5.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

①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

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例如: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从。”

《国语·越语上》:“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例如:

《论衡·订鬼》:“二者用精至矣!”(“二者”,指伯乐相马、庖丁解牛。)

《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者,以前。)

③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者,范增也。”

晁错《论贵粟疏》:“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古代漢語第一冊 第一單元文選 ?一、鄭伯克段于鄢 (1)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注] 【注】見《詩經·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沒有窮盡的,永遠把它(孝) 賜給你 (指孝子)的同類。匱kuì,盡。錫,賜,給輿。(P12) 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子孙。 ?二、齊恒公伐楚 (2)無以縮酒[注](P13) 【注】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縮酒:滲酒,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三、宮之奇諫假道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注](P18) 【注】所引《周書》早已亡逸,這兩句今見于偽古文《尚書·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輔:輔佐,這裡指保佑。 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遗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譯文】 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 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变你父亲的行为,能够谨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违背天命!“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动乱。你要警戒呀!“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以和谐兄弟之邦,而 第1頁第一單元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 一 一、填空题 1、传统的“六书”指、、、、、。 2、许慎对“六书”中“指事”所下的定义是、。 对“假借”的定义是、。 3、“鬬”的简体字是。 4、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 5、“慚”的异体字是 6、《左传》相传是晚期鲁国史官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 7、“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词,相当于。 8、“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 9、“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中的“焉”是,相当于。 10、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字。 11、六书中“会意”许慎所下的定义是、。 1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中“是”是词,可译为。 二、概念题 1、文字 2、异体字 3、四体二用 4、甲骨文 5、古今字 6、象形 7、金文 8、繁简字 9、会意 三、释义题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6、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9、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10、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11、师进,次.于陉。 12、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1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1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1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6、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17、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18、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19、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23、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24、称.其仇,不为谄。 四、判定、释义题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郤克伤于.矢。 5、失其所与.,不知。 6、姜氏何厌之.有?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语法练习题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 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 3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 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尚书·无逸》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诗经·小雅·彤弓》.)指出下列句子中加

点字“殆”的词性2(.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 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 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第二节 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 (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在下列四句话中,(2).

(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2 解释名词术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3 判断题:(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2)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 问答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 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 (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书》、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我国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难道,语气词 4.行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 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我。謙詞。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稱:推荐。動詞。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拜訪。動詞。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打開。動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趙誠發使尊昭王為帝,必喜,罷兵去。 誠:如果。(假設)連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兒子。名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學校。名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種植。動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表現,显露。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判断句 2.制,嚴邑也。判断句 3.虢,虞之表也。判断句 4.吾乃梁人也。判断句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判断句 6.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被动句 9.故不能推車而及。被动句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被动句11.君何患焉?賓語前置句 12.許子奚爲不自識?賓語前置句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賓語前置句 14.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賓語前置句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賓語前置句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宾语前置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賓語前置句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賓語前置句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賓語前置句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君:名詞用作動詞。行君道 2.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用作動詞。用肘擊 3.鄂侯爭之急,辯之急,故脯鄂侯。脯:名詞用作動詞。做成幹肉。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习题集2 (版本二)

古代汉语练习一 一、填空(15分) 1、甲骨文又称()()等,主要是指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历史上也称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3、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中的六书指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说文解字》中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指的是“六书”中的()。 4、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有异的字。 5、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广泛的字,到了后来,分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细的字,叫做()。原来职能未分的字叫做母字或()。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汉代的()。 二、用传统的“六书”对下列汉字进行分析。(10分) 向休牧取比 益闻然刃衷 三、多项选择题(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10分) 1、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异体字的一组是_____。 ①岩——巖泪-—淚烟——煙②发-—發谷——穀干——乾③岩——巖泪-—淚谷——穀④泪——淚烟——煙发-—發 2、下面各组字中,不全属于上形下声的形声字是_____。 ①芝芷蕴芸②艾蔼荣茅③茄葭蒹菅⑤葡萄莲藕 3、下列字体中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有 A隶书b甲骨文c楷书d小篆e金文 4、下列各组字中,都是会意字的是 A臭寒逐息b从问安莫c即未眉伦d信武比息 5、下列属于假借字的是 A举错不可不察也。(措) B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上)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叛) 四、简答题(22分) 1、举例说明因形求义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8分) 2、举例说明分化字的类型。(7分) 3、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7分) 五、标点(错3个减1分,计15分) 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贵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众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作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富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 注:麦丘:地名 六、翻译下面两段文字(第一段落15分,第二段13分,计28分)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解析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何种活用类型 1、陡者级.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张良曰:“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有势家朱丹 ..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转》) 6、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7、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同上) 8、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同上) 9、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方苞《狱中杂记》) 11、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西门豹治邺》) 12、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 ..贮之。(沈括《梦溪笔谈》) 1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14、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妇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1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词义) 1、既.食,未设备,可击。(《吴子·料敌第二》)

2、日就月将,渐.益堆积。(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 4、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5、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商君书·更法》) 6、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世说新语·言语》) 7、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8、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孙子·九地》) 9、民勇于.公战。(《史记·商君列传》) 10、地夺于.刘氏。(《汉书·贾山传》) 11、一人之身荣辱倶施焉.,在所任也。(《说苑·尊贤篇》) 12、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尹文子·大道上》) 1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14、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记·高祖本纪》 15、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史记·乐书》) 三、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着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一) 古代汉语的词类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 一、名词 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 ..也。(《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如: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法”译作“根据法令”。 6.表处所。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或方位,含有“在……”之类的意思。如: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山、”“谷”分别译作“在山上”、“在山谷”。 7.表趋向。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含有“向……”、“往……”等意思。这类词主要是方位名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东”译作“向东”。 8.时间名词“年”、“月”、“日”、“岁”等作状语时,除了起一般的时间修饰作用外,其表示的意义与原来的词义有所不同。以下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①时间名词置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经常发生、频数很密,含有“年年”、“每年”、“月月”、

古代汉语练习题二

古代汉语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末行劣都 B、目析戒哀 C、鱼甘受牧 D、皿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A、知——智 B、翦——剪 C、襍——雜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桀——揭 B、昏——婚 C、赴——讣 D、暱——昵 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是以远至迩安。 C、姜氏何厌之有? 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6、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象有齿以焚其身。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彼且奚适也? B、何以知其然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按照”、“依据”的意思的一句是()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11、下列各句,画线字在本句中的意义为该词本义的是:() A、(仲尼)出游于观.之上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太后曰:“然.。” D、臣.伏读圣旨 12、下列各句,作者对杀人致死事件持否定态度的是:() A 赵盾弑.其君。

古代汉语期末

第二单元《词汇》练习题 一.释词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得词性与意义) 1、齊先鬻勺(趙)以取秦,後賣秦以取勺(趙)而功(攻)宋。 (《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梁獻書於燕王章二》) 答案:鬻,動詞,出賣。 2、齊王以燕為必侍(待)其?(弊)而功(攻)齊,未可解也。(同上) 答案:解,動詞,松懈。 3、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戰國策·顏斶說齊王》) 答案:趨,動詞,接近。 4、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同上) 答案:病,名詞,屈辱。 5、斶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同上) 答案:娛,通“娛”,動詞,快樂。 6、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答案:願,動詞,希望。 7、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同上) 答案:來,語氣詞,加強肯定語氣。 8、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同上) 答案:狗馬,偏義復詞,指“馬”。 9、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同上) 答案:區區,疊音形容詞,小小得。 10、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答案:賢,動詞,超過。 11、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同上) 答案:微,否定副詞,不。 12、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錯,通“措”,動詞,放置。 13、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同上)

答案:休,名詞,吉兆。祲,名詞,凶兆。 14、及桓子[6],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國語·叔向賀貧) 答案:略,動詞,干犯。則,名詞,法則。 15、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同上) 答案:離,動詞,遭受。 16、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國語·王孫圉論楚寶) 答案:口實,名詞,話柄。 17、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貨》) 答案:爾,後綴,又叫詞尾。粘附在實語素前後,只起增加一個音節得作用,並無實在意義。 18、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陳風·澤陂》:)答案:涕,名詞,眼淚。泗,名詞,鼻涕。 1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感激,動詞,感動奮發。 20、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勾踐世家》) 答案:走狗,名詞,善跑得獵犬。 二.古文标点今译题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与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仿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强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戰國策·魯共公擇言》) 參考答案: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万物。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病 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语法练习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1)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判断句,并作句法分析。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吾所欲者,土地也。 3.环村居者皆猎户。 4.此,东海也。 5.此亡秦之续耳。 6.子诚齐人也。 7.山多石,少土。 8.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9.安刘氏者,必勃也。 10.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12.粟者,民之所种。 1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4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二指出下列例句各属于哪类判断句活用,并译成现代汉语。 1.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3.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也,而游学者日众,是世所以乱也。 4.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5.子野之言君子也哉! 6.曹公,豺虎也。 7.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三分析下列各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充当何种句子成分。 1.子于是日不哭,则不歌。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是岁大旱,野无草。 4.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 5.是吾剑之所从坠。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四找出下列例句中宾语前置的现象,试作结构分析,并译成现代汉语。 1.梁客辛垣衍安在? 2.君何患焉?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5.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6.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7.父母唯其疾之忧。 8.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9.当臣之临河持杆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10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2.许子奚为不自织? 1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1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五试着分析下列标横线的结构是不是被动句?并作结构分析和语译。 1.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2.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3.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4.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与我,我实生之。” 5.通者常制人,穷者唱制于人。 6.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9.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 10.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 11.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十二年。 12.以勇气闻于诸侯。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2)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 填空題(每空2 分,10 空,共20 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 分,共20 題,共20 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其:难道,语气词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被動句等(每 不穀: 我。謙詞。 10. 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推荐。動詞。 11. 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 其友。過: 拜訪。動詞 。 12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書 未 發。 發:打開。動詞。 13.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 秦必喜,罷兵去。 誠: 如果。(假設)連詞 。 15.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 肖。 兒子。名詞。 16. 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 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 之義。 庠序: 學校。名詞。 19. 後稷教民稼穡 ,樹藝五 穀 藝: 種植。動詞。 20. 徴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 徴: 表現,显露。動 題 1 分,20 題,共 20 分) 1. 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 國也。判断句 2. 制,嚴邑也。判断句 3. 虢,虞之表也。 判断句 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 判断句 6. 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 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 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被动 句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斗 4、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 5、慙 6、春秋左丘明,春秋,编年体 7、兼词之于 8、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9、兼词,于是 10、异体字 11、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12、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二、概念题 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3、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4、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5、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6、象形: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 7、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8、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 9、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三、释义题 1、毙:倒下 2、殷:红中带黑 3、贰:两属 4、肆:扩展 5、即:接近、走向 6、行李:外交使节 7、鄙:边邑 8、舍:住宿 9、决:堤坝溃决 10、羹:带汁的肉 11、次:临时驻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