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外交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外交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外交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外交

一.张謇影响—教育,企业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向官府寻求援助。[20] 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与江苏连云港沈云霈、赣榆许鼎霖并称苏北三大实业家。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同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为中国外交培养大量人才。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他曾是立宪派主要生力军。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作为前清状元和帝党成员,张謇在武昌起义刚刚打响的时候曾经找到当时的江苏总督,希望把革命镇压下去。这时他并不主张革命,因为革命代价太大。而他代表的是企业家,尤其是棉纺织业的立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市场是他们的命根子,这时候,张謇对于国家的关心已经从效忠君王转移到对市场稳定的维护上来了。但很快社会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革命成为一种时尚。张謇是个有着清醒头脑的人,一旦看到趋势无法逆转,他务实的一面就出来了。

他务实的态度就是:顺应共和,但并不完全接受革命,只是希望以和平方式尽早结束动荡,维护市场稳定。他务实的政治选择就是:第一,和孙中山见面,应孙之邀担任民国内阁实业总长;第二,选择支持拥有军权的实力派人物袁世凯。他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会面,对于孙中山,张謇的评价是四个字:不知崖畔。“ 崖”即“边际”。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他觉得孙中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和浪漫,他不知道建设比革命更加困难,以为一革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政令都不能出南京,军饷都发不出来。”张謇是一个务实之人,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坦率地认为孙中山很难收拾局面,政府虽然成立了,但是很难长久维持。“这种情况下,他更愿意和实力派的现实人物袁世凯合作。

于是张謇离开了南京,北上加入了袁世凯的阵营。袁世凯将宣统帝逼下帝位时所颁发的《清帝逊位诏书》就是张謇草拟的。孙中山履行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国内政治似乎出现了升平景象,工商业开始复苏。

来自百度百科

另,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带领中国实业占领大量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产品的垄断现象,对于中国外交的话语权也起到了加强作用。

(自己写的)

二.张之洞—教育,汉阳造

张之洞兴办新学,培育人才,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有相当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的外交人才。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病中的张之洞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哀叹“国运尽矣”,遂撒手人寰,驾鹤归仙。“近日,同盟会在东京集会,该会协理黄兴在会上笑道:‘他要给他的老师前两湖书院名誉院长湖广总督张之洞,铸造一枚百吨黄金的大勋章,以奖励其为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第一,张用官费资送3000名湖广留日生,此中半数成为革命党骨干;第二,张建造的汉阳枪炮厂为革命党准备充足的武器,革命党将接过他的汉阳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1889年12月17日,张之洞抵达武昌。第二天,正式接过了湖广总督的大印。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使湖北经历了一次近代化的崛起。张之洞在湖北苦心经营近二十年,诚可谓“之洞一身之存亡,系清廷之安危”,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但客观上却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做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准备,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外交事业培养大量人才。孙中山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视察武汉时,则诙谐地戏称张之洞是位“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清廷史官恽毓鼎认为,清朝自导灭亡的原因有三:一是派东洋留学生,二是编练新军,三是推行立宪,而其“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

张之洞兴办新学,培育人才,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他先后开办了两湖书院、湖北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902年,湖北共有各式学堂200所。他还多次派出留学生赴外国学习,据光绪三十三年的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其中大多成为我国外交栋梁。

来源论文《浅析张之洞》

三.华侨—人力,财力(对辛亥革命)

华侨的人力与财力

在人力方面,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华侨为构成的主体。在辛亥前的大大小小十几次起义中,海外华侨是重要力量,或亲临战火、冲锋陷阵,或奔走呼号、募资筹款,或联络运作、购备军火。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殉难,其中就有华侨

31人,分别来自新加坡、马来亚、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其中68人属洪门成员。

黄花岗起义以前,在海外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时,同盟会高层均不甚振作,以为形势并非有利,又是孙中山先生承诺起义必然获得华侨的钱财物的支持,这才使得大家打起精神。

黄花岗起义同盟会损失巨大,大批青年精英毙命,赵声一病不起,黄兴情绪沮丧。孙中山再赴旧金山,并建议全体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图光复之大业”,此一举措,对于毁伤严重的同盟会不啻一剂强心针,对辛亥革命的组织与发动起到积极作用。

美洲致公堂为革命而筹款贡献最大,尤以武昌首义前两年国内起义经费几乎均由其所筹集。

起先,同盟会美洲支部和致公堂总部均在旧金山,后来同盟会全体加入致公堂,两者合为一体,也有筹集资金的考虑在内。1911年夏季,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称作国民救济局)成立于旧金山,专事筹备军饷,颁布《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和《革命军筹饷约章》文件申述革命宗旨,厘定组织机构、捐款措施以及奖励细则等,在适当范围传播。

虽说同盟会集体加入致公堂,但实际情形则是平衡的关系,或谓一体两面。1910年以后,中山先生感到美洲筹集款项的零散和一定的困难,遂打算在旧金山建立“一完善机关”,则以同盟会牵头。后来,在美国一些城市成立同盟会分会的基础上,以旧金山同盟会为美洲同盟会总会,直接管辖美洲各地分会,各埠华侨陆续加盟者为数甚巨。

在此之前,美国华侨的捐款尚不及加拿大华侨的经济支持。洪门筹饷局的成立,短短5个月,即募集到15万美金的巨资,其后不到1年时间,仅美国筹饷局就筹得美金40余万元,成为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

美洲华侨捐助的大量经费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它是辛亥革命得以畅行的重要物质条件。

孙中山在海外筹饷,国内第一线的电报往往陆续飞至,譬如,1911年8月黄兴致电美洲少年学社、孙中山和致公堂,称:“弟此行以粤事非先破坏,急难下手……今遵谕先组织四队,按次进行,惟设机关及养恤费甚巨。兹李准虽伤,须再接再厉。恳助万五千元。”(《黄兴年谱长编》197页,中华书局)

当然,除了中山先生以外,他的各位得力助手,也在海外各地华侨中筹款,成绩斐然。如1911年3月19日,黄兴、赵声、胡汉民联名复函冯自由,感谢他筹到巨款“自前次收到域多利致公堂款三万之后……昨午得来电,知温哥华又汇到一万元,以加拿大一隅,而筹得如许巨款,感佩何似!”(《黄兴年谱长编》179页,中华书局)。接着又写信给他嘱咐说“兄可力任筹饷事,为源源之接济……”

同盟会高层在美国华侨中畅行无阻的活动得益于美国制度的优越,先是孙中山到美曾受到移民局的阻碍,但司法部门的干预否定了行政当局的意见,得以在美公开活动,自由发表演说,且得到新闻界的大力支持,而且美国人也来加入致公堂,为了更为正当行事,洪门筹饷局对外称国民救济局;美洲同盟会对外称少年学社。

南洋华侨慷慨解囊

1908年孙中山又到了曼谷华侨集中的地方。其中,旅居泰国的知名侨领、实业家郑智勇先生,得到孙先生的亲临造访,慷慨捐助巨款,一时传为美谈。武昌起义成功,翌年民国成立,郑智勇在曼谷闻悉喜讯,雀跃欣庆,毅然献出银元5万,并派其五公子郑法才带一对大象牙到南京,祝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尔后,他又慷慨解囊,捐赠广东都督一百万暹币。

旅居越南的潮籍华侨名人谢松楠,则在兴中会时代已经投身秘密革命,同盟会成立后,任当地筹饷局长。旅越华侨中也有秘密组织,早在1905年,孙中山前往越南运作宣传时,三合会首领黄景南等人当场捐款一万二千元,后来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写道:“同盟会成立以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矣。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应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其出资勇而挚者,安南堤岸之黄景南也。”

在马来西亚,一批潮籍实业家、爱国人士,纷纷参加同盟会,倾尽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将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全身心贡献于祖国的革命事业。

在新加坡,侨领张永福是孙中山的挚友,也是同盟会的大力资助者。他不算特别富有,然而但凡需要钱物的支持,他都毫不犹豫地竭力支持。1903年,上海发生《苏报》案。张永福为着营救狱中的章太炎、邹容,到处疏通关系,打电报给英驻上海领事,翻印邹容的著作两万册,向清朝总理衙门及翰林院投寄,且让人带回内地秘密散发。另有创办报纸和保皇派作舆论之战。

1905年孙中山到新加坡宣扬革命,张永福将留给老母亲颐养晚年的晚晴园别墅腾出来,作为革命基地,后来即成为南洋革命总机关的所在地,此后孙中山及其助手来往南洋更为便利。同时,张永福加大力度筹集资金,联络志士,居间运作,使得潮、闽会党如许雪秋、陈芸生、萧竹漪等顺利赴新晋见中山先生,获得当面指示。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失利,各位避难的志士逃到新加坡,就住在晚晴园,对于被逮捕的志士,孙中山指示竭力营救,新加坡华侨从中运作,花费白银达九千五百两,终使营救成功。而在此以前,张永福在华侨界募捐,仅为该起义即募得资金七万多元。

还有新加坡侨领林文庆博士,对于文字学、文学、儒家经典均有极高造诣。曾任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和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校长,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影响巨大。林先生始终心系故国,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落魄潦倒的康有为前来新加坡避难,受到林先生的热情关怀。同盟会成立的次年,林先生即投身其中,不遗余力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

华侨革命精神一以贯之

华侨对于辛亥革命的后续阶段,依然是葆有饱满的热情。当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北洋集团篡夺共和果实,刺杀辛亥元勋宋教仁,种种倒行逆施激起华侨的极大义愤,遂纷起加入孙中山先生的中华革命党,打击袁世凯。

袁世凯运作复辟称帝期间,各地华侨党人情绪愤激,纷纷表示愿意回国讨贼。革命党见人心可用,就有意组织华侨讨袁军回国。中华革命党向东京总部请示报告。东京旋复电,着先行组织训练,相机返国。身在加拿大的革命党人即召集会议,议决组织军事社进行训练。军事总社设在该国中部的问顿城,由胡汉贤任总社长,马超凡任副社长。1915年秋,袁世凯在国内用筹安会“劝进”为皇帝,军事社社员纷纷要求回国参加讨袁。总社据情电告中山先生,孙先生复电令速编战斗队,候命回国。社员们多枕戈待旦,或参加决死队,或参加敢死队。随后,经众议,以“中华革命党讨袁军美洲华侨敢死先锋队”命名,报请党本部同意。一时报名参加者达五百多人。

甚至到了抗战初期,大量华侨机工从南洋回国,以其知识、技术、才干,以其汗血精神,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为祖国的民族独立,作出巨大贡献,也可视为辛亥革命的精神传承。

来源:论文《华侨与辛亥革命》

最新辛亥革命历史局限

【材料素材】 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其次,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第三、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第四,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最后,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100年前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00年后的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民族复兴的伟业,孙中山先生76年前的临终遗言,依然震聋发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继承先生遗志,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了繁荣稳定。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绝不允许改变。而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 【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其基本内容为: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

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知识解读】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表明《辛丑条约》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控制和争夺中国,一方面是清政府甘心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致使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摘要:辛亥革命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本文围绕着这一观点,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程作为基础,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与其历史意义。不夸大辛亥革命的正面影响,也不对它的历史进步方面的意义予以抹杀,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袁世凯,失败,历史意义 一、革命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2、清末变革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发起“戊戌变法”,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导致流产。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5日,清末立宪派开始结成组织推动君主立宪。1905年,清政府曾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7年9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令有心改革之士大失所望,转而同情革命,也敲响了亡清的丧钟。 3、文化与军队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4、革命团体的陆续成立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述题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之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浅谈辛亥革命 所在院系: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 所在班级:土木工程1103班 学生学号:01129073 学生姓名:郭靖 指导教师:陶继波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5日

浅谈辛亥革命 【论文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封建民主孙中山成功失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也为本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4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 众说周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随着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战败以及面对外国列强的软弱无力,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开始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作为面对外国列强掠夺般行为的第一线,清政府的官员们不得不为了清廷的延续而尝试做出改变。从洋务运动开始,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稳定统治与改革之间徘徊不停,而历史却不断给清廷开一个个玩笑。 很多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不错,之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列强侵略战争,清政府打了无数的白条给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像是在展示中国地大物博似的。每一个不平等条约就像是给中国打了一针吗啡,那些庞然大物们希望中国这头狮子在平静中“安详的”死去。清政府的改革派们试图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给狮子打一针强心剂,却无奈的看着强大的北洋舰队,新军一次次的倒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次次的失败,这些改革派们再也没有继续变革的信心和能力,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傀儡政府。 清政府在失去维护中国独立与统一的信心与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民心,单纯但是强悍的农民们用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的双手反抗着强压于身上的重担。在清政府不怀好意的挑拨和引导下,农民们的怒火释放到了每一个外国人身上。可是延续千年强大的封建观念让这些英勇的农民英雄们倒在了自己人的铡刀之下。 这些英雄们的热血并没有让那些吸收了外国思想的中国精英们有所触动,那庞大的变革力量却让他们害怕,他们怕这些单纯的英雄们会坏了自己的好事,他们依然幼稚的把希望寄托在曾经侵略过自己祖国的列强们。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在绝对的数量面前他们所谓的力量什么也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无谓的牺牲,那些应该在革命成功后可以为建设中国做出更多贡献的精英们只能无奈的死在本可以成功的起义之下。终于,可能是老天都看不过去了。1911年10月10号,起义终于在武昌成功了,武昌起义成功的带起来了一系列省市的独立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在望。 但或许是无奈,或许是一厢情愿,伟大的辛亥革命后这些精英们只能把自己想要打倒的封建官僚们再度拉到身边。袁世凯用一个脆弱的诺言把辛亥革命几乎所有的成功果实骗到了自己手里,中国又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关于这段广义上的辛亥革命,历史上一直没有给它一个公认的说法。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毛主席1939年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的,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简析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简析辛亥革命 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在经历了戊戌维新的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浙江潮》、《苏报》、等多种政治刊物。 与此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等。一九〇五年七月二十,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九一一年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一月之内,有十三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初十,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三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成立;二十八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一九一二年三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然而,由于革命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终究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在反帝方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第二,在反封建方面,对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估计不够。 第三,在依靠对象上,没有唤起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且基本上没有使用广大农民的力量。 第四,在组织领导方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琼州学院作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则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其次,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赶跑了一个皇帝,更在于在两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对传统思想作了根本性的颠覆。一是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辛亥革命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们,始终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一方面深信,只要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国一定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异常之速度”,在短期内“迎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振兴实业,成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曾提出过“反满”的口号。这个口号自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实质还是反对以满族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独裁政权,而不是反对满族这个民族。到了清王朝覆亡后,革命派就立即高举民族平等的大旗,强调消除民族畛域、促进民族和睦。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辛亥革命后1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内在联系。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的破灭,促使人们在怀疑和失望中另觅新路,为选择社会主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 导读:本文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辛亥革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三章辛亥革命 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1.189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决心*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列强的侵略,*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创立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3(重点题).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内容和意义 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政府(争论焦点) 2、要不要*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民清楚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加入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保路运动,成都血案。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P48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2、 2、在实行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5.中国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压制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a9141583.html,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作者:张海鹏 来源:《党建》2011年第10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 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解答:(1)近代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其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其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及其意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纲领。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建立圣库制度,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些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6. “洋务运动”(性质、时间、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拯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失败。 7. 什么是“戊戌维新”的意义? 解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从辛亥功绩的历史意义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同盟会影响最大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3.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4.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5.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第二,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8.《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第一,《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第二,《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9.南京临时政府及《临时约法》的的局限性:第一,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第二,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10.辛亥革命的意义:第一,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第四,促使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与其没有重点头绪的复习,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首先, 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这是其最大的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其次, 辛亥革命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一、单选题 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是( D )2012.04\2010.10\2011.10 P41 A(英法战争 B(英俄战争 C(日美战争 D(日俄战争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这个内阁被讥为( D )2010.07 P42 2 A(贵族内阁 B.立宪内阁 C.影子内阁 D.皇族内阁 3、清朝政府宣布实行“新政”的时间是(A) 2012.01 P42 A(1901年 B(1906年 C(1908年 D(1911年 4、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B) 2010.10\2009.07 P42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5、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C )2012.01\2010.01 P42 A(买办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B )2011.10 P43 A(邹容 B(章炳麟 C(陈天华 D(严复 7、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 C )2011.04 P43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 ( B )2012.01\2013.07\2012.04 P43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9、蔡元培担任会长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D )2010.07 P43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1/56页 1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2010.04\2009.10 P43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是 ( B)2008.10\2011.04\2011.10\2012.01\2009.07 P44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2、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D )2010.01 P44 A.兴中会的成立 B.华兴会的成立 C.光复会的成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3、1905年11月,登载孙中山论述三民主义学说的报刊是(C)2011.10 P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