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香山乡梁水村落实中央一号文件2

香山乡梁水村落实中央一号文件2

香山乡梁水村落实中央一号文件2
香山乡梁水村落实中央一号文件2

香山乡梁水村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

两个一号文件工作方案

为加大中央和自治区一号文件学习宣传力度,让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文件内容,提广大群众对国家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使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人心,进一步推进我村农业农村工作,经村支部研究决定,3月9日至5月10日,在全村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活动。

一、总体目标

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结合春耕备耕、科技下乡等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热潮,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以经营多样化为依托、以农民培育职业化为己任、以农技推广体系化为重点、以持续增收快为目标,推进三农的发展步伐,实现香山乡梁水村村民致富增收,跟上全国、全区、全市步伐,在 2017年年底前彻底脱贫销号。

二、活动安排

(一)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

1.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召集村组干部会议,集中学习两个一号文件,村支书、主任带头学习,村委委员、村组干部

参加,原原本本学习一号文件,深刻领悟一号文件精神实质,掌握国家各项惠农政策。

2.组织党员专题学习。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上党课等形式,由向广大党员解读宣传“中央一号”文件,使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两个一号文件的带头人,做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带头人,做劳动致富的带头人。

3.深村入户开展宣讲。村支部书记、主任带头,组织各级部门包村干部、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通过发放资料、上门座谈、田间指导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党的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

4.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在村部开辟宣传栏,宣传一号文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QQ等新兴媒体,向种养大户、合作社、致富能人等重点人群发送中央一号文件资料,抓好硒种殖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和发展农业生产典型经验。

二、落实各项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加快硒砂瓜产业发展。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注重品牌效益,重点打造香山乡梁水香岩硒砂瓜等品牌,促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走向区内外。设立牛奶硒砂瓜试验区,针对硒砂瓜市场需求升级,有效供给跟不上的矛盾,增加硒砂瓜产品类别,细分硒砂瓜市场需求,增强硒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快农业产业化.立足优势资源、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培育和引进工作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型。通过上项目、协调资金、政策扶持等措施,扶持当地四个农村合作社,使其壮大规模,提升档次。

3.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创业、种养殖、农技知识等各类培训班,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减少化肥使用量,搞好肥农家使用率等一批致富项目的服务和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科技含量。

4.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抓好落实年初召开的三委会确定的“六大项目”工程,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通信移动网络信号不好、修建村部前桥梁、建设村民娱乐广场、修建村级卫生室、修建防洪护坡等重点难点问题。

5.保障农业生产工作。结合村实际,重点抓好硒瓜生产工作,大力宣传硒瓜生产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为农民联系落实保险、农资、信贷,协调村农村合作社和交通运管部门及时调运储备农资,确保农资及时供应,确保农民群众种的瓜不烂在田间地头。

三、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工作领导小组,李自详同志任组长,孙守鸿、何士亮为副组长,各村

组为成员,李自详同志具体抓,搞好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要精心筹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自然村要按照本方案的安排,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并组织群众认真宣传落实一号文件,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3.把握正确导向。对一号文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要准确领会,避免误读误解、出现偏差,拿不准的问题不得随意发表意见,不得发布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观点和言论。要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管理和新闻宣传稿件的审核,确保舆论正确导向。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 (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3、意义:联产承包制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 【总方针+总抓手】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2.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①巩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②增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③提升: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④畅通: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3. 【一个推开】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4. 【三个坚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坚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5. 【三大脱贫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

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重点】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7. 【四个优先】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 ①【干部配备优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 ②【要素配置优先】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③【资金投入优先】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④【公共服务优先】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决胜全面小康攻坚冲刺阶段的一号文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时期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40年新时代农村改革再出发的一号文件。 2019年“三农”工作的五项硬任务将助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守住底线,不搞私有化。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总的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具体来说,包括土地承包关系、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和创新经营方式3大重要方面。 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要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妥善处理好、化解好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到农户手中,这叫颁铁证、吃定心丸。同时,研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 2.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 就是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试点已经实行了四年,要总结好试点经验,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农村有很多“空心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要探索一些盘活利用的路径。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调查,摸清全国宅基地基本情况,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3.创新经营方式 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落实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和水平。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大事,必须稳慎推进。一号文件也强调,改革要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农村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解读中央2017年一号文件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怎么解读?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开了头、有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说,“只有牢牢把握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为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先锋、提供支撑,才能开辟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境界。” 每年都有的“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的该怎么解读?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他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唐仁健表示,要用改革的办法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要点内容如下: 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

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文件的中心内容:一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把价格放开;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标志着我国农村从此进入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总体解读.doc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总体解读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 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x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

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两大板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 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 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 激活要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历年中央一文件

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从理论上说明

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即促进农业从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力求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点,保证“两个转化”加快速度进行下去。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允许农村社会资金自由流动,允许农民经商,发展社队企业。此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乡镇企业”。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文件的中心内容:一是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把价格放开;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村产业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精选习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精选习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精选习题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 )负责制。 A. 省长 B. 市长 C. 县长 D. 乡长 2.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耕地( )保护与提升行动。 A. 面积 B. 质量 C. 效益 D. 类型 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富裕农民,必须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 A. 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 B. 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C. 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性增长 D. 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4.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围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A. 建设现代农业 B. 促进农民增收 C. 做好“三农”工作 D.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5.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围绕(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A. 建设现代农业 B. 促进农民增收 C. 促进农业增产 D. 促进农村发展 6.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抓好( )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 A. 农业机械化科技 B. 农业生产经营机制 C.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 D.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 7.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围绕(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A. 农村经济发展 B. 统筹城乡发展 C. 城乡发展一体化 D.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 )放在首位。 A.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B.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D.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9.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 )必须富。 A. 居民 B. 人民 C. 农村 D. 农民 10.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A. 2015 B. 2016 C. 2017 D. 2018 1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 ),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A. 市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B. 县乡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C. 乡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D. 农村基层组织职能转移目录 12.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 )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A. 供销合作社 B. 农村商业银行 C. 农业科研机构 D. 农村信用合作社 二、多项选择题 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需要破解的难题有( )。 A. 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2月01日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文件的主旨: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了“少取、多予、放活”六字方针。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意见》四大亮点: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村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体制建设和组织建设。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分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1月4日 11:28 2009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内容是立足强农惠农,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第5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的肯定,使亿万农民逐步从绵延数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中解放了出来,通过非农经营等方式,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了劳动力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开始参与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改革丰碑上的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自此,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越过贫困,从温饱向小康迈进。 据统计,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递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长率为19.9%,为历史最高。从1978年到1988年,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全国工业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2004—2008:统筹城乡进程中的五座新丰碑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成为现实。 然而,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难题。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1997年至2003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唐仁健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 文件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董峻)新华社5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 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 村工作主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 财办副主任唐仁健接受专访,全面解读文件精神。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 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 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 力跟不上。” 他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 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 农业供给质量。”唐仁健表示,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 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 增绿。 他特别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

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三条底线,确 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两大板块:结构调整和改革 唐仁健在解析文件内容时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 —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 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 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文件提 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 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文件提出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 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而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 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 激活要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 举措。 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等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整合撬动财政资金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

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进一步摆正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汇编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年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中新网财经频道根据新华社资料,特整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望对网友有所助益。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2010】 连续7年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982——1986】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2010】 1、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情况 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3、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之二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之二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之二,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件强调,XX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

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XX县奖励补助资金,XX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XX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此外,文件指出,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XX 市。XX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XX市场风险。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XX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