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漫画中的历史

漫画中的历史

漫画中的历史

学者张海鹏先生在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时,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沉沦”与“上升”说。他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社会逐渐“沉沦”下去,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极为混乱。但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开始成长和集结,于是辛亥革命爆发,缔造共和;新文化运动掀起一场启蒙风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大规模传入并被人们接受,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面我们就通过那个时代的时事漫画来展示上述历史过程。

一、革命的缘起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英国劫掠中国的漫画》,转引自广东中山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谢缵泰:《时局图》,《俄事警闻》1903年12月创刊号《瓜分中国》,《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以上系列漫画展示的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情形。漫画一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的劫掠,漫画二则以动物为喻向国人揭示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瓜分豆剖的严峻形势,漫画三中象征清帝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侵略下土崩瓦解。

解读:中国曾长期领先西方,但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则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走向衰落,崛起与衰落构成这一时期的主题,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中西之间的差距在双方的正面接触中得到确认。鸦片战争的失败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老迈的清帝国面临被瓜分的境地,中国人民急需寻求摆脱民族危机的手段和办法。

2、晚清政府腐败无能

《苛政猛于虎》,程栋等编著:《旧中国大博览(1900-1949)》,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版,第152页《外交与内政》,高颖、周立、王弘力编著:《老漫画(第一辑)》,辽宁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立宪真相》,《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第60页《雄鸡一声天下白》,程栋等编著:《旧中国大博览(1900-1949)》,第204页《中华民国成立》,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第137页《清之崩溃》,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第135页

以上漫画展示的是二十世纪初的清政府对外大量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对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压榨不已,“苛政猛于虎”,以致民怨沸腾。为了摆

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推行系列改革,但统治者试图在保留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做出变革,也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解读:二十世纪初,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人民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清政府试图通过推行“新政”摆脱困境,虽然“新政”在客观上有进步性的一面,“在假维新的过程中又实现过一部分真改革”(学者陈旭麓语),但“新政”的初衷是为了取悦列强,消弥革命,从而消除统治危机,因此具有反动性和欺骗性的一面。就如上述漫画展示的,立宪政体是无法嫁接在专制政体之“树”上的。随着改革的失败,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3、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上述漫画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形。为了“唤起革命”,革命者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帜(漫画一中的“竹叶”由“民族主义”四个字组成),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清政府最终土崩瓦解。革命者打出当时的国旗五色旗,期望建立一个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漫画三中的“”字是当时新创的一个流行字,国中有民,寓意着“主权在民”)。解读: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也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推动密切相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组织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积极推动革命运动,最终推翻了持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当时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大变革,对近代中国走向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有着巨大的贡献。

二、民国初年的动荡与继续革命的必要

1、民初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张聿光:《袁世凯骑木马》,上海《民立画报》1911年版《未来之北京》(1912年),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第162页沈泊尘:《南北战争》,《上海泼克》1918年9月出版

上述漫画反映出民国初年的政治危机。漫画一描述的是骑在木马上的袁世凯,木马看起来在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原地踏步。漫画二中代表民主宪政的参议会被象征着武力的两个军人撕成了两半。漫画三中一南一北两个军阀刀枪相见,而脚下惨遭蹂躏的是痛苦不堪的中国人民。

解读:在晚清政治与辛亥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袁世凯,既没有如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期望的走向民主政治,也没有走如梁启超等期待的“贤人政治”,不满足于已经攫取到的终身总统的权力,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结果身败名裂,民初共和制也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向传统的武力争胜方向急速滑行,危害之烈,以致于时人发出“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中华官国、中华匪国!”的哀叹。民国初年的政治进程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未能拯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https://www.sodocs.net/doc/4413277812.html,]

2、民国初年的民族危机

许炎:《五月的账》,周立民、王晓东:《漫画生活(1934—1935)》,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上述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国初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漫画一中当政者不惜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了获取日本的支持而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条款;漫画二中身穿和服的日本人把一名中国人抱在怀里,面带笑容,口称“公道待遇”,一只脚却偷偷地伸进了中国山东,侵占了中国的领土。

解读: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危机有增无减,沙俄策动了外蒙古独立事件,英国觊觎西藏,日、俄通过《日俄密约》划定了两国在内蒙古的势力范围。尤其是日本借助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无暇东顾的机会,大大扩充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密谋把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就是一个例证。一战后日本更是试图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据为己有。但正是列强的欲壑难填与野蛮侵略,使酝酿已久的民族主义在随后的五四运动中喷薄而出,此后不少国人抱定“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两大宗旨,走上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道路。

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1、新的革命力量的崛起

马星弛:《玩弄于股掌之上》,上海《新闻报》1919年2月版。洪光:《五四学生运动本事》,周立民、王晓东:《漫画生活(1934—1935)》,第190页《工、学、商打倒曹、陆、章》,高颖、周立、王弘力编著:《老漫画(第一辑)》,第43页

上述漫画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期间的情形。漫画一中一些学生正在举着旗子游行示威,另有一些学生正在慷慨激昂地向民众进行演说。漫画二中显示的则是五四运动期间在工人阶级、学生群体、商人等的共同努力下,被认为在中外交涉中负有责任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不得不狼狈下台。

解读:五四运动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上升的转折点,原因就在于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力量,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由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基础。

2、新式革命道路的引入

沈泊尘:《虽不中亦不远矣》,《上海泼克》1918年9月创刊号《新式五味瓶》,转引自王奇生:《北伐中的漫画与漫画中的北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第86页

上述漫画显示的是五四运动前后一种新式革命道路在中国的诞生。漫画一中一只巨手象征着发动俄国革命的人民,紧握民主(DEMOCRACY)利剑,不仅一剑刺穿了俄皇的心脏,而且剑尖直奔一战的重要元凶德国,“虽不中亦不远矣”,

表达了对十月革命的肯定和颂扬。漫画二中在一张“国民政府”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着“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妇女”等标签,显示出新式革命道路在外援、动力等方面的特点和优长之处。

解读:十月革命的胜利发生在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使中国先进分子意识到中国也可以采用“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陈独秀的言论就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意思:“我以为中国的改造与存在,大部分都要靠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帮忙,这是不容讳饰的了”(《社会主义批评》,《新青年》第9卷第3号)。总之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