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利撰写要求

专利撰写要求

专利撰写要求
专利撰写要求

专利撰写要求

研发人员在准备专利申请文件过程中,由于不熟悉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要求,往往耗费不少的宝贵时间。其实,专利申请文件是十分有规律性的,掌握了其要领,不仅能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也对研发人员阅读、参考专利文献大有益处。如果读者能先花点时间读完下文,相信应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是没有问题的。下面就系统地介绍一下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要求。

一、专利申请文件的结构

按现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的规定,专利申请文件应包括八个部分,凡不符合这八个部分,一般认为是有缺陷的。因此,应当遵守该规定。这八个部分,就好像是八个单人间,每个房间只能住一个人,不得打乱。需要研发人员对号入座。仅此而已,别无难度。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1、发明名称

2、所属领域

3、背景技术

4、发明目的

5、技术方案

6、有益效果

7、附图说明

8、详细描述

二、各个部分的要求

1、发明名称

发明名称要准确地反映出发明创造的主题,要求用词规范、精炼。它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其字数一般不得超过25个字。一般不要出现外文字母。

发明名称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产品类,如装置、部件、系统等,是一种物理实体,看得出摸得着。可以理解为是“硬件”。

另一类叫做方法。它主要是指具有时间顺序特点的一系列步骤、流程。可以理解为是“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方法”不同于工程上普遍流行的“方法”。它仅仅

指具有时间顺序特点的一系列步骤、流程,其他的情况一律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方法”。

2、所属领域

通常用一个自然段来说明。其目的是为了使专利审查机关准确地分类。大家知道,科学技术是分领域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利局为适应审查的需要,分为若干个审查部门。再细分为若干个审查室。审查员按国际上通用的专利分类表的划分,只负责一个或相关的几个小类的专利审查。

例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领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例2:本发明涉及一种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例1的领域大于例2。因此,审查员的审查范围是不同的,审查员的检索范围也不同,可能会影响审查结论。

此自然段通常的格式语句是: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一步的细化描述)。

3、背景技术(也叫现有技术、已有技术、先有技术)

这一段的任务是:基于发明名称所限定的主题,基于所属领域的范围,申请人要着重介绍该发明主题下的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特别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怎样的。

惯用的表现形式是:(这一段可以由多个自然段构成。)

主观描述、客观引证、分析问题、指出缺点。

主观描述是以发明人的视角,对现有技术开始评价。一般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最后的着眼点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客观引证的目的是为了以一篇或几篇文献来支持主观描述,避免为抬高自己的发明,人为地压低现有技术。所述文献通常是专利文献,也包括其他的技术文献,如论文、教科书等出版物。

引证时写明名称,出版物、时间、作者,如引用的是专利文献,写明专利号、国别、名称即可。

分析问题是指主要针对引证文献来分析问题,包括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思路、结构、方法、特点,以便下一步指出现有技术的缺点。

一般说来,现有技术可能有许多方面的缺点,对发明人来说,没有必要全面分析指出。只需指出发明人拟改进的缺点,其他的缺点可以不谈。

这一段所指出的缺点,是与后面的发明目的密切联系的。如果你指出了很多缺点,但发明的目的只能克服其中一部分缺点,这是不合适的。两者应相适应。

4、发明目的(what to do)

这一段是直接、正面说明本发明的任务是要做什么。所提出的目的要与文章的名称相吻合。要受到文章的题目中的主题的制约。

格式:

单一目的,其主题只能是关于产品或关于方法的,如:“本发明的目的是构造一种高

照度的灯泡”,其他的主题都是不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的。如“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中

的反馈技术”,就属于主题不明确。

多个目的,又分为同类的多个目的,不同类的多个目的。

同类的多个目的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构造一种高照度的灯泡,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出一种采用该灯泡的探照灯。(产品+产品)

不同类的发明目的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基站收发信机。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出一种用在所述基站收发信机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产品+方法)

通常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个发明目的,要求用词规范、准确,正面表达,可以用其

所具有的效果来修饰。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能进行智能管理的基站收发

信机,所述基站收发信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特点。

发明目的实质上是反映了发明人为什么要进行发明创造,是发明人的主观的内在的动因。即说明“想做什么”的问题。但也要注意,客观上本段落要与背景技术的描述相

结合,你在背景技术说出了哪些缺点,你现在的发明目的就要解决、克服这些缺点。

不能光说不练。也不可没有可对比性,说的是A缺点,改进的目的是针对B缺点的。换句话说,发明目的是要受背景技术的描述的制约。

5、技术方案(how to do)

技术方案与前两部分是密切相关的。背景技术中指出了所存在的缺点,为发明目的就

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发明目的就要是提出如何能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的发明主

题(方法或产品),而技术方案要根据发明目的,拿出具体的措施来。它要回答的是“如何做”的问题。其余就不需要谈了。

如何描述一个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目的的不同,技术方案可分为方法类技术方案和产品类技术方案。无论是哪

一类,都要求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技术特征,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是由能达到

发明目的的最少的技术特征的集合。请读者认真领会“技术特征的集合”、“最少的

”的含义。“技术特征的集合”是指,只能用“技术特征”来描述技术方案,其他的

语言表达是不行的。即技术方案是由技术特征来表示的。因此,需要研发人员把你的

方案分解成一条条技术特征来。所谓

“最少的”,是指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缺一不可。少一个则完不成发明目的,多

一个则画蛇添足(不必要)。

实践中,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由一个或以上的实施例支持的,但实施例还不是专利法

意义上的技术方案,还需要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一条条“技术特征”来,用技术

特征来构成技术方案。经过这个抽象,使技术方案的涵盖范围即来源于具体例子,又

高于具体的例子。

方法类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构成方法类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是一条条含有时间顺序的步骤。它仍要符

合“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是由能达到发明目的的最少的技术特征的集合”的要求。通

常是对应着一个新的流程图,与之对应的现有技术中也是一个流程图,只是现有技术

中的做法有缺点,需要用一个改进的或以前没有的新的流程图来替代。大多数情况下

,该流程图是能够用软件编程的。

表达方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顺序说出步骤)

产品类技术方案

构成产品类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一是产品的结构组成,如若干个元件,或若干个组

成部分,每一个元件或部分必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二是各个元件或部件的

连接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一个新产品来说,要么是增加了新的结构、部件。要么是改进了连接关系。由此构

成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在电子线路中,由同样的元器件构成的电路,由于连接关系不同,可得到功能不同的各种电路,关键是其连接关系的不同。专利文件,就是要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增加了新的结构,必然导致连接关系的改变。但连接关系的改变,不见得一定会导致新的结构或部件的增加。

表达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置,包括A、B、C,……还包括……,(以下说明各技术特征之间的连接关系)

以上介绍仅仅是让大家知道关于技术方案的规定。实际工作中,研发人员对以上的要求是不容易一下子适应的,可以暂时不用管,也可以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探讨后,由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撰写,发明人审核后定稿。

6、有益效果

在完成了技术方案的描述后,事实上会存在两个技术方案,一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这是在本发明问世之前就已存在的技术方案。每个技术方案都有其相应的效果。本部分的有益效果是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差。是说明本发明的高明之处。这个差值越大,我们就说该发明的创造性高度越高。如果两者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并不突出,可见本发明是不成功的。一般地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与背景技术所不同的区别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

通常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说明有益效果。

-——用结构特征或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的方式

——用理论说明的方式

——用实验数据证明的方式

7、附图说明

格式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

图n是……。

这部分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研发人员受撰写论文的习惯影响,喜欢在文章中出现附图,即图文并茂。但专利申请文件是将文字说明和附图分为两个文件出现的。说明书中不能出现附图,说明书附图中也不能出现过多的文字说明。

因此,这部分是两份文件的连接点。大凡发明创造,是离不开图的说明的。工程图是工程师的语言。可以说,技术方案是可以从图中反映出来的。有了这部分的图的介绍,就为下一部分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提供了方便。

有必要指出,发明人所提供的图应是发明人的心血之作。每一幅图都有发明人的用意。全部的图能很好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实质。因此,从每一图到整体的图,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为了说明发明的目的而精制的。特别是图与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照应,更是发明人应处心积虑地考虑的。

一份准备充分的专利申请文稿,其表现形式就是附图从完成发明目的的角度来说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是言之有物的。相反,附图准备不好的,撰写就无从下手,发明创造的实质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

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不够,图中多次重复出现的部位,其名称提法不一致。

有些图的出现不知是出于何目的,即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图。相反,也可能遗漏了对本发明来说至关重要的图。

一般来说,对于产品类的发明创造,附图应至少有一幅关于产品结构的框图。对于方法类的发明创造,至少有一幅流程图。有多个发明目的的,附图上也要与之分别对应。不可忽视。

8、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这部分内容是达到专利法所要求的“充分公开”的关键所在,是让公众或审

查员理解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这一部分是我们研发人员最擅长的,出现的问题不多。这与研发人员写技术文档时的要求差不多。

本部分一般要求是按附图说明的顺序来描述,也可以结合几幅图来一起描述。但如果反复跳跃性的、颠倒顺序地引用附图,至少说明附图的顺序安排不妥,彼此之间的衔接不好。这样会给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与第5部分技术方案相比,是有区别的。技术方案是从宏观上给出发明创造的框架,是由一系列上位的技术特征来描述的。是采用了抽象写法,其中有归纳和提升。而第8部分是用一系列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证实、细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发明创造的演变过程来看,一般是先有具体的构思,后有抽象的技术方案。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第5部分,只能说明技术方案是怎样的(what),而展开

说明为什么(why)是则是第8部分的任务。因此,第8部分的内容应当是翔实的。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照背景技术的不足,突出发明人对背景技术的贡献来描写。不但说明方案的本身,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使读者信服本发明是能够实现的。

最后提醒大家,这不意味着必须将发明创造做成能进入市场的产品后,才能申请专利。恰恰相反,只要能按照上述的说明书的八大部分撰写成一份能自圆其说的文件,即可申请。由于专利有“新颖性”的要求,很多人申请的专利为了抢时间,往

往是初步的发明构思,所完成的发明目的也往往是最基本的目的。并非是最好的、最佳的方案。一定具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因此,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信息通常是比论文早,如果先发表论文,就等于把你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向社会贡献出来了。专利术语叫做“丧失新颖性”,就失去了申请专利的资格。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说明书的八大部分:

1.发明名称、

2.所属领域、

3.背景技术、

4.发明目的、

5.技术方案、

6.有益效果、

7.

附图说明、8.详细描述。其中第3—6部分是核心、重点。

看看用“八股文”来给专利说明书命名是否恰如其分?

专利申请文档提纲

一、发明创造名称

应采用所属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术语,尽可能简明地反映主题和类型,不得使用人名

、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不超过25个字。

二、所属技术领域

应当是直接所属或者直接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应尽量符合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可能

分入的最低位置。

三、背景技术

应该提供与本发明创造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献,文献可以是专利或非专利文献(可以

是期刊、杂志、手册和教科书),文献的出处要具体(可具体到篇、章、节、页、段

),且必要时要对所引用的技术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对世界范围内的现有技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分析,但仅限于涉及由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

四、发明创造的目的

应该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性目的,且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应

当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叙述应该正面、直接、简洁。

五、技术方案

这里所说的技术方案应该是所提取出来的必要技术特征的集合,要力求对技术方案的

文字描述准确、周到、简洁,叙述的详尽程度以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实

施为准。

六、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是由构成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带来的,或者是由所述的技术特征必然产生的

;通常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以及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

七、附图说明

附图应该集中提出,统一编号;应该注意附图的整体层次性和逻辑性,代表同一部

分的标记在各附图中应该相同,附图标记也要注意逻辑性。

八、最佳实施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