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考古学概论_连载之十

日本考古学概论_连载之十

日本考古学概论_连载之十
日本考古学概论_连载之十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十

●小林行雄 著 韩 钊 李自智 译

第二十九章 古坟时代的葬制(三)

古坟时代的坟墓,从外形到内部设施,有各种各样。随着时代的推移,墓葬结构发生变化,随葬品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早期古坟中以随葬铜镜、装饰品、利器等为主。晚期古坟中铜镜的随葬减少,而出现了用马具、陶器随葬。如前所述,马具及须惠器传入日本已是古坟时代中期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古坟随葬品中不会有这些器物。当时一般都是选择贵重物品随葬的,但中期有许多的石制模仿品随葬,后期出现了大量的陶器随葬。

随葬品的放置,棺内有装饰品及刀剑等物,死者生前的其他用品放置在棺内外,其中有一些是专门制作的明器。前期、中期多随葬石制模仿品,后期出现灶形陶器,这些都是非实用品。当时还有一类器物也随葬,即送葬仪式中使用的器物。例如后期的横穴式石室中,多放置有须惠器,这些实际上是给死者供奉各种食物的器皿 。

须惠器随葬在石室内的风气,也许是随陶器的传入而从大陆一并带来的习俗。但放置陶器祭祀死者的风俗,实际上日本早就流行了,只是不是在石室内,而是在坟丘的表面放置土师器,而且还发现古坟上土师器和须惠器并列放置的现象,它们也许就是某种仪式后留下来的遗物。围绕着坟丘放置几重圆筒埴轮,最早的意义是在埋葬之后又在坟丘外进行某种仪礼。它除了认为有固定土的作用外,并且有强化古坟这种圣域区域的意义。我们是从在圆坟或者前方后圆坟的后圆顶上,特意将圆筒埴轮围成一个方形这一做法作出上述推测的 。

各种各样的埴轮在古坟的什么位置(图六三,1—10),怎样排列?对此问题实际上还没有搞清楚。前方后圆坟的情况是这样的,房屋形埴轮多放置在古坟后圆部的顶上,华盖、箭袋、盾等器物埴轮,原先也放在房屋形埴轮旁。前方后圆坟的前方部是进行埋葬仪式的场所,后来这部分也放置器物埴轮。同时还有人物埴轮和鸡、马等动物埴轮,这些种类,几乎作为常设的装饰物摆在墓上。人物埴轮的出现,有一种推测是人们曾集中在墓旁进行祭祀,用陶土做成人俑也可以代表祭祀这层意思,所以就有了墓上放置人物埴轮的现象。中期以后,出现了周围有濠沟的前方后圆坟,这时也有将人或马的埴轮放置在濠沟外堤上的例子 。它表示实际上这时人们的祭祀场所已经离开了濠沟。

后期的横穴式石室墓圆坟,也有埴轮继续使用。这个时期除了房屋形埴轮和华盖形埴轮放在坟丘的顶部外,在石室入口的中心,还左右站立着人物埴轮 ,这是由于围绕古坟有一圈濠沟,人物埴轮还残留坟丘上。祭祀物一度移至濠沟,但横穴式石室墓开始流行后,又转入石室内,在墓前祭祀。这时外部放置埴轮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渐渐地衰落了下去。由于要给死者供奉食物,所以代替埴轮是灶形陶器,以及利用别的器具来盛放祭品,通常都在横穴式石室的入口处进行祭祀活动。

可以说古坟时代在全国范围内,都用埴轮随葬。但在福冈、熊本、大分三县及九州的一部分地区,还有用阿苏熔岩作成石人、石

 考古与文物 1998年第2期

图六三 古坟时代的陶器

1.马

2.猴

3.犬

4.鹿

5.鸡

6.水鸟

7.盾 8.华盖 9.短甲 10.船

马随葬的

。它们与象形埴轮的作用相同(图六四)。石人有立体的和扁平的两种,后者用板状石材加工出盾和箭袋,人体仅是浮雕式的轮廓。如果这些盾和箭袋是表示象形埴轮的话,那么立体的石人中,除了人体,连甲胄也表现出来了。另外还有仿照刀和陶器这些形状的。一般认为,石人石马是由雕造石棺技术熟练的工人模仿象形埴轮制作出来的。同时,这些地区在横穴式石室的内部壁面,或用线刻,或用色彩,描绘种种图案,并且有日本独特的直弧纹装饰,通常叫装饰古坟

。装饰古坟有一个发展过程,它是经过圆形或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发展到绘有人、马、舟等图案的。但这仅仅流行于九州地区。有学者认为,这些古坟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石人石马是受中国六朝墓葬的石人石兽的影响,装饰古坟是根据朝鲜高句丽墓壁画而来的。

因为九州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距大陆最近。上述观点,我们觉得还有继续研讨的必要。它们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目前尚不明了。但墓室内部加饰壁画的现象,在畿内或者关东地区都少见。墓前祭祀场所要求庄严,这是当时人们潜在的意识。

古坟时代并不是一墓只限埋一人,横穴式石室中有安置两人的设施。前面所讲的福冈县嘉穗郡桂川町寿命的王冢古坟的石室(图六五),以棺床上雕刻出两个石枕而有名 。墓室设计时就有收容几个个体的思想。

即使当初没有这个计划,但在横穴式石室内放置两个以上石棺的例子也不止两三个。从这些资料来看,尽管横穴式石室的筑造一开始是为了某个死者,但决不是个人所独占。如果他人也使用,对最早的死者也并不是一种非礼。但一个石室内所埋葬的人恐怕仅限于同一家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墓葬看作是一个冥间的话,就是接二连三地把死者送了进去。京都市左京区太秦天冢古坟 是一座两个横穴式石室的前方后圆坟,为一坟两人合葬墓。

一个古坟数次埋葬使用,仅是在前期。滋

图六四 古坟时代的石人石马

1、2.石人 3.石马

贺县蒲生郡安土町葫芦山古坟

,后圆部分

有三个竖穴室,前方部分有两个箱式棺,一个前方后圆坟设计了容纳五个人的墓室,这在前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如果把前方部分

和后圆部分分开来计算,那么埋入两棺的圆坟,将是不胜枚举。

合葬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特殊的葬制。一个石棺有收容两个或三个个体的遗骸

。箱式棺比当初只放一具遗骸要宽大一些。舟形石棺一端刻有石枕,或者在组合式的长方形石棺中,有放置两个人用的石枕。山梨县东八代郡右左口村大丸山古坟

就是这种情形。还有的是最初只是为一个人做的石棺,但后来连续放入几个死者。

古代的坟丘石室,两个人以上的合葬墓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我们考察一下中国汉代的墓制,它们有以夫妇为单位营造坟墓的习

俗。在学者们之中,一个古坟埋入两人,有人认定必然是男女合葬。实际上在日本的古

坟中,除依人骨来判断性别外,从装饰品及随葬品来分析性别比较困难,因为男女的区别在这方面并不显著。因此,就一坟两人合葬来看,

即使作出与中国汉代合葬相同的推

图六五 古坟时代的装饰古坟

断,也还是显得论据不足。日本以家族为单位,除过夫妇,作为家族的血脉延续,也有资格在墓地占有一席之地,这或许也是一种可能吧。

第三十章 古坟时代的年代

上面我们对古坟时代的文化作了概括性的介绍。本章主要想讨论一下古坟时代的绝对年代。因为古坟时代的材料甚少,只能从弥生时代末期的年代中,推测出古坟时代的起始年代。

日本使用公元纪年,已是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公元645年)以后的事。在这以前是用天皇的谥名,以干支表示年号。和歌山县伊都郡隅田八幡神社所藏的仿制画像镜(图六十六),有“癸未年八月日十大王年男弟王在意柴沙加宫时”(即继体天皇继位前在押坂宫住) 的铭文。熊本县玉名郡江田町船山古坟发现的大刀,有“治天下犭复□□□齿大王世”(即在多治比宫治天下的是反正天皇这一代)的镶嵌铭文。但是,象这样的纪年不过是宫廷的记录,在古坟时代的随葬品中非常少见。因此,依靠随葬品器物自身的铭文,要想搞清楚古坟时代的绝对年代是比较

困难

图六六 仿制画像镜

的。即便日本没有纪年器物发现,如果从大陆输入的器物中有大陆纪年的话,也是推断日本纪年的有力资料。实际上日本有中国的纪年铜镜出土

,如铜镜上有魏的正始年号、吴的赤乌年号,这些都能推算出古坟时代的一部分墓葬年代(图六七)。

还有一种方法,即使遗物本身没有纪年铭文,但可以与有铭文的同种遗物相比较,根据遗物的样式及流行的年代,就能间接地推算出古坟时代相应的年代来。最合适的遗物,就是各地古坟中出土的中国传来的铜镜。日本古坟中所发现的铜镜,有内行花纹镜、方格规矩四神镜等汉代中期的镜,还有画像镜和神兽镜这些汉末乃至三国时代的镜。而画纹带神兽镜是六朝时代流行的。尽管发现的铜镜并不是很多,但在日本发现的中国铜镜实际上已包含了其自身发展将近六百年的历史,且数量也有490多面。《魏志?倭人传》记载,汉代对邪马台国的使者一次就给予了百余面铜镜。在日本发现的中国铜镜,几乎包含了各个时代的各种样式,因而很难说仅仅是通过四五次的交往而输入进来的。如果镜的输入频繁的话,那些拥有铜镜的人死后就将其随葬入墓。因此,根据镜自身年代便可以推断出古坟的年代来。

但是,从古坟中发现的四百余面舶来镜的年代来看 ,占总数50%以上的是三国时代的镜,而汉镜占30%,六朝镜占20%。汉镜作为随葬品的较少,大多是三国时代的镜。换言之,用随葬的铜镜来判断古坟年代的方法,比较多的是能把三国时代和六朝区分开来 。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同一古坟出土的汉镜和三国镜,三国镜几乎没有使用痕迹,甚至连手摩擦的痕迹都没有,而汉镜是西汉中期制作的镜,钮周围及镜边有明显的摩擦痕迹。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同时埋入古坟中的镜,有很早就传来的铜镜,也有刚

刚到手就马上随葬的铜镜。汉代铜镜传入日

图六七 日本出土的中国镜

1.清白镜

2.方格规矩四神镜

3.花纹镜

4.画像镜

5.三角缘神兽镜

6.画纹带神兽镜

本是在弥生时代,但区域仅限于北九州一带,在墓中随葬铜镜的现象并不普遍。三国时代在输入铜镜的时候,也带来了铜镜随葬之风。这时建造的坟墓,是前方后圆坟。前章我们已谈到圆坟及前方后圆坟都有随葬汉镜的现象,属古坟时代前期的墓葬,时当三国时代。因此,就我们今日的研究结果可知,古坟时代前期的开始年代,大概是公元三世纪以后。

关于三世纪日本已有了文献记载,即《日本书纪》。记载了在位69年的神功皇后的摄政时代,其后是应神天皇的统治。但这些都是难以确信的。《书纪》所言的前一世纪约当崇神天皇时代,大概相当于三世纪的前半叶。据管政友以来的诸学者的说法,作为皇陵的崇神陵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陵,在这以前的皇陵就不太明确了。这大概不是一种巧合。但是,前面所谈到的邪马台国卑弥呼对于魏的朝拜,是三世纪中叶的事情,并在中国传闻卑弥呼死后建

有直径百步的大冢。中国铜镜的

制作年代与传入日本后埋入墓中的年代,即使有一段时间的间隔,但属于三世纪的中叶是无可置疑的。

那么,古坟时代的中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中期古坟出土的六朝铜镜来看,还难以定出具体的年代来。中期是规模较大的前方后圆坟的流行时期,应神陵、仁德陵便是这个时代营建的。因此,根据天皇所下葬的年代来判定是比较正确的方法。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诸天皇,在《宋书?倭国传》中分别给予赞、珍、济、舆、武的名字,认为他们是五世纪开始相继在位的五位倭国王,这是诸位先学的观点。因此,可

以这样认为,占据五世纪前半叶的是以仁德天皇为中心的时代,四世纪后半叶到五世纪后半叶是属于古坟时代的中期。

古坟时代中期和后期的界限,畿内以横穴式石室墓的出现为后期的一个标志。但还难以明确中、后期的界限。后期的中心是六世纪,从圣德太子的矶长陵 和天武天皇的桧隈大内陵的积石横穴式石室来看,七世纪的后半叶还有这样的石室墓。奈良县南葛城郡葛村水泥古坟的房屋形石棺在绳挂突起物的正面 ,雕刻有浮雕式的六瓣莲花纹,这种石棺据考察到飞鸟时代仍在使用。冈山县邑久郡美和村东须惠本坊山古坟发现的悬山式

屋顶式陶棺的棺身 ,用象浮雕形式表现出两朵八瓣莲花的复瓣装饰,实际上是仿照白凤时代的圆瓦当图案。

内部用积石筑成石室,外部用土堆成坟丘的后期古坟,在上流社会遭到摒弃的原因是,八世纪初,随着佛教的兴盛而传来的火葬习俗传入日本,这是文武天皇四年僧人道照带回来的。其后经过数年,皇室持统天皇的葬制采用了火葬,贵族们也都满怀激情地向往新的葬制。只收纳遗骨,仅有一个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下葬,这种新的葬制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墓葬制度,这是寻求古坟时代下限的一个方法。

在七世纪的中叶,根据孝德天皇大化二年的诏书,按身份分为五级,并且坚决禁止过于奢侈地造墓送葬,这也是划分新墓制时代的一把钥匙。同时,古坟在这个时代仍继续流行,一直到飞鸟时代。古坟时代接受大陆佛教文化,这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如果将这些都包容到古坟时代,是有它的不合理性。文化越发达,内容也就越复杂。一个社会新旧文化的转变,并不是从所有的方面都开始的,但转变了的那些方面,则往往是代表着新时代特征的内容。在变动了的文化时代与原有文化时代之间,从文化史观上难以用一条界限截然分开。如果对古坟时代的终末是在七世纪这一回答感到不满意的话,或许还有适当的答案吧。三十章的概述到此搁笔。

绘图:田书桢

(责任编辑 谭青枝)

注 释

第二十九章

须惠器内装的供物。从横穴式石室内发现的须惠器中,有蛤类的贝壳、海胆的壳、鱼骨等。小林行雄:《黄泉户契》,《考古学集刊》第2册,昭和24年。

坟顶有方形的圆筒行列。例如三重县名贺郡依那古村才良石山古坟,是前方后圆坟。在其后圆部的顶部,有矩形区间的圆筒行列,其一边的中央部有出入口,内部配置有

器物埴轮和房屋埴轮。京都府舆谢郡桑饲村蛭子山古坟有同样实例,梅原末治博士:《桑饲村蛭子山、作山两古坟的调查(上)》,《京都府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第12册,昭和6年。还有圆坟的例子,对大阪府

土界市旭日 丘七观古坟作了调查。

埴轮的装置状态。谷木光之助:《埴轮的装置状态》,《考古学》第1卷第4号,昭和5年。还有末永雅雄博士:《埴轮》,《古文化丛刊》15,昭和22年,大八洲出版株式会社刊,也同样有这类资料。

外堤上配置的人物埴轮。福岛武雄:《八幡冢古坟》,《群

马县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第2辑,昭和7年。 横穴式石室入口处的人物埴轮。如枥木县足利郡叶鹿町熊野古坟,岛田贞彦:《两毛游记》,《考古学杂志》第19卷第7、8号,介绍了这方面的资料。

石人石马。石人石马见森本六尔:《石人石马》,《日本考古学图录大成》第1辑,昭和4年,日本书院刊。

九州的装饰古坟。关于装饰古坟,大半资料收入滨田耕

作、梅原末治两博士:《肥后装饰古坟及横穴》,《京都帝

国大学文科大学考古学研究报告》第1册,大正6年。滨

田耕作、梅原末治博士、岛田贞彦:《九州的装饰古坟》,同上第3册,大正8年。其后的发现收入梅原末治博士、小林行雄:《筑前国嘉穗郡王冢装饰古坟》,《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报告》第15册,昭和15年。

王冢古坟的石床。梅原末治博士、小林行雄:《筑前国嘉穗郡王冢装饰古坟》。

太秦天冢古坟的两个横穴式石室。梅原末治博士:《太秦村天冢及清水山古坟》,《京都府史迹胜地调查会报告》第3册,大正11年。

安土葫芦山古坟的五个埋葬。梅原末治博士:《安土葫芦山古坟》,《滋贺县史迹调查报告》第7册,昭和13年。 一石棺内的合葬。见斋藤忠:《日本古代社会的葬制》,昭和22年,高桐书院刊。

大丸山古坟合葬用石枕。仁科义男:《大丸山古坟》,《山

梨县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第5辑,昭和6年。

第三十章

隅田八藏镜铭和江田船山古坟发现的大刀铭文。关于隅田八幡镜的年代有应神天皇时代的不同说法。见福田敏男博士:《江田发掘大刀及隅田八幡神社镜的制作年代》,《考古学杂志》第24卷第1号,昭和9年。江田船山古坟发现的大刀年代也见上文。

日本发现的中国纪年镜。这些从日本古坟中发现的中国纪年镜,都被收录于梅原末治博士:《汉三国六朝纪年镜图说》,《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资料丛刊》第一册,昭和18年,桑名文星堂刊。

日本古坟发现的中国镜分布表。梅原末治博士:《关于本

(下转第30页)

二墓年代相距应不会太远。

黄土山三号墓出土的车马明器与河北满城汉墓 出土的同类器形制大致相同。如铜当卢与满城汉墓出土的Ⅷ型铜当卢(1: 4299)形制非常相近。出土的五铢钱与1957—1958年洛阳西郊汉墓M3017中出土的昭帝五铢相同。

由上所述可知,黄土山三号墓的年代应在西汉中晚期。

黄土山所在的芒砀山,是汉代梁国的一处规模较大的王室墓地,梁孝王以后的几代梁王死后均葬于此,目前在芒砀山已发现大型石崖墓十多座。黄土山一、二号汉墓虽没有正式发掘,从其独占一座山头的埋葬位置看,亦应是一处某个梁王与王后的异穴合葬墓,黄土山三号墓位于一、二号墓的东侧附近,且在同一山头,说明它和一、二号墓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其墓室结构和形制虽与窑山一、二号及僖山一、二号墓相同,但规模又明显小于后者。窑山一、二号墓和僖山一、二号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或玉衣片)、玉璧等贵重文物不见于黄土山三号墓。而黄土山三号出土鎏金车马明器又说明其墓主人生前不仅拥有马车,而且比较华贵。在汉代是否拥有车及其车的华贵程度是主人身份的象征。《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中二千石以上有辎,左龙右虎朱雀玄武……”辎是有帷盖的车。由此可见汉代只有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才可乘辎车,其车不仅有帷盖,在车左右还有彩画。据此,黄土山三号墓的墓主人应是二千石或更高一级的官吏,或梁王的宗室近亲。

综上述,黄土山三号墓的墓主人既然是身份低于梁王的王室宗亲或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其墓又葬于王墓附近,该墓的性质必然是一、二号墓的陪葬墓。

参加发掘人员:王良田、郑清森、李俊山、李明

执笔、绘图:王良田

拓片:王良田、郑清森

(责任编辑 王小蒙)

注 释

陈文钦整理《黄土山的传说》,《商丘文史大观》上、327页,新华出版社,1988年8月。

商丘地区文管会、永城县文管会:《河南永城前窑汉代石室墓》,《中原文物》1990年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3年2期。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上接第83页)

 邦古坟出土的同范镜的一、两个考察》,《史林》第30卷第3号,昭和21年。是一个日本古坟出土的中国镜的国别分布表,详细情况可查表。

据中国镜推定古坟的年代。用随葬的铜镜来推定古坟年代的研究,是梅原末治博士多年前率先实施的,因此一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博士在《赞岐高松石清尾山石冢的研究》,(《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考古研究报告》第12册,昭和8年,刀江书院刊)中提出了新的见解,学术界对此预见很惊讶。日本古坟的年代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另还可参考博士:《关于古代古坟出土的古镜》,考古学会编《镜剑及玉的研究》,昭和15年、吉川弘文馆刊、

《日本考古学论考》所收,昭和15年,弘文堂书房刊。 圣德太子御庙。梅原末治博士:《圣德太子矶长的御庙》,平安考古学会编:《圣德太子论纂》,大正10年,平安考古会刊,《日本考古学论考》所收。

水泥古坟的石棺,参照《水泥的石椁及石棺》,《奈良县史迹胜地调查会报告》。

本坊山古坟发现的陶棺。考古学会编:《考古学图集》第1期第27集,大正12年,考古学会刊。据向藤泽一夫氏请教,在同一地方发现了与陶棺上的莲花纹同一类型的瓦当。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临沂大学2011级第四学期 考古学概论-答案

考古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1、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3分)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出现。(2分)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4分) 3、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3分)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1分)因此,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必须把宗教活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个时代的神殿、寺庙、祭坛、祭具、造像、壁画、经卷和符□之类,都是宗教考古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3分)所以宗教考古学与美术考古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在宗教考古学中,欧洲的基督教考古学、北非及西亚和中亚的伊斯兰教考古学、南亚和东亚的佛教考古学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都属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同时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3分) 4、① 在华北,虽已初步建立起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分) ②境内的旧石器文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面貌。对诸如华北旧石器时代两个文化传统的问题等。(3分) ③ 东北亚、北美和东南亚,在早期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上与中国大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承认。然而,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中国以至东亚、南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欧、非、西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对比诸问题上,学术界的意见还很不一致。(3分) ④ 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复原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分)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的,(2分)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2分)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之后1931年发掘北京人遗址东北角的“鸽子堂”时,发现的石英碎片越来越多,确认了它们是北京人制作的石器。(3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30年里,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除上述的以外,只不过还有周口店第13地点、第15地点和山顶洞遗址几处。(3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1、考古学的分支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3分) 田野考古学。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2分)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

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

《考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历史教育 学时 36学时 学分 2学分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考古学概论》课程是高校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深化对中国古代史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一定的考古和文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我国在不同的考古阶段的重要的考古发掘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有关文物、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和社会科学工作者。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本专科人才须具备初步的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本校系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因本课程学时仅有36学时,学时较少,所以本大纲不可能严格依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教材的体例制定,而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重视向学生讲授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文物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类型 (1)名称:课程实习 (2)主要内容与要求:参观校文物陈列室或徐州市文物景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观徐州周围考古工地。 (3)学时分配:2学时。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采用试卷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期中成绩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张昌倬主编《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3、《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 5.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1999年出版) 6.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出版) 7.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文物与考古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是《考古学概论》课程的首章,也是重点章节。通过本章教学,达 到以下目的: 1.掌握考古学的基本含义,使学生理解考古学的定义、性质、研 究对象和考古学研究的作用;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核新方法(生物学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与组成为近代考古学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的考古学宗旨。 7、新考古学:在经历了进化论考古学、历史主义考古学之后,自20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宾福德和英国的克拉克。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

考古学概论题库

名词解释 文化层:文化层为考古学术语。指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考古工作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可分为:叠压、打破、共存三种,原则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年代相对古老的地层一般位于相对新的地层之下。叠压关系就是最基本的地层分布。打破关系指晚期人类活动破坏了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层上的遗迹遗址等,如灰坑、井等经常出现打破关系。共存则是指同一时期、地域,处在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系。) 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旧石器:旧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标志,使用旧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是利用天然砾石打制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的工具,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用来狩获与肢解猎物、采集植物果实和根茎、防身和加工制作其他材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新石器:新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用具,使用新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是在旧石器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除了打制的方式外,还使用了磨制的方式,耗时更长,但是能够能够控制石器形状,比旧石器更加耐用。 错金银:错金银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属金属丝镶嵌工艺的一种,主要是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错金银工艺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鎏金: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碳十四断代法: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热释光测年法:是利用热释光效应测量文物烧制时间的一种方法。利用热释光效应,可以根据样本所释放光子的能量判断出样本自从上一次被加热后至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之和,因而也就能判断出其烧制时间。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没有城墙,约等于三星堆文化的最后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转移。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答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东北师范《考古学概论》春在线作业

1.唐青花在河南()烧成。 ①.邢窑 ②.越窑 ③.长沙窑 ④.巩县窑 第一次主持田野考古发掘。 ①.王国维 ②.董作宾 ③.孙贻让 ④.李济 第一座()的帝陵。 ①.封土为陵 ②.依山为陵 ③.不封不树 ④.凿山为陵 是答案: 11.河姆渡文化生产工具有石、骨、木、陶四类。骨器以()的数量最多,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①.骨铲 ②.骨耜 ③.骨刀 ④.骨匕 是答案: 12.金银错工艺是()时代的发明。 ①.商 ②.两周 ③.两汉 ④.唐 是答案: 13.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壁画在 ()。 ①.秦都咸阳 ②.西汉长安城 ③.东汉洛阳城 ④.空 是答案: 14.云冈双窟制是在()时期出现的。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北魏 ④.东晋 是答案:

15.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幅面成T形,自上而下分成()个部分。 ①.4 ②.2 ③.3 ④.5 是答案: 16.西周时期铭文最长的铜器是()。 ①.盂鼎 ②.毛公鼎 ③.何尊 ④.虢季子盘 是答案: 17.加工石器的过程分为两步,一是打击石片,二是加工修整石片。打击石片的方法分为(A)和间接打击法()。 ①.直接打击法 ②.压剥法 ③.刮削法 ④.雕刻法 是答案: 18.马面应用于城市防卫中最早是在()时期。 ①.曹魏时期 ②.北周时期 ③.东魏时期 ④.北齐时期 是答案: 19.()为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 ①.宣政殿 ②.含元殿 ③.麟德殿 ④.紫宸殿 是答案: 20.叠压:—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①.晚于 ②.相同于 ③.近似于 ④.早于 是答案: 21.考古学文化是指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的人类活动的遗存。 ①.共同特征 ②.不同特征 ③.某些特征 ④.相似特征 是答案:

考古学概论名词解释1

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他们多埋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研究中的专门术语,用以表示考古遗址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他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3、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学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查和地抗力探查等方法以发现遗迹等。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 4、地层学——考古学中的“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这种包含文化物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积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这就是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年代晚。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人类的活动是复杂的,所以文化层的堆积情形也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考古工作在发掘时,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从错综复杂的层位关系中将居住址的历史井然有序地揭露出来,而不致发生错乱或颠倒。

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 Αρχαιολογíα ”,由“ áρχαīо s”和“ λóγο 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 )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 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 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 2 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 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1879 西班牙Sautuola 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 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 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安特生、德日进、魏敦瑞、桑志华等。 3、中国学者自己的发掘,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领导的西阴村、殷墟、龙山城子崖等。 4、三大发现与传统金石学1899年甲骨学的出现,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1930年居延汉简。斯坦因1900中亚新疆探险 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 例1、绝对年代方法的出现。50年代,核技术而测年成C14革命。 例2、探测技术如地下雷达探测、航空遥感探测、水下考古 例3、分析技术: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产地、贸易生化分析-DNA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体质人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古病理 例4、环境分析技术的发展:动物骨骼鉴定-动物群研花粉、硅酸体鉴定-植物群研究例5、保存科学:纳米级的分析技术在保护科学中的应用 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二:考古学观念的转变 1、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 2、80年代“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第四章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方法 一为何进行田野考古二、田…调查三、田…发掘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 一、为何要进行田野考古 1、抢救发掘,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存。 2、主动发掘,为了研究过去的历史 3、国家对发掘资格的认定。

科技考古学概论

《科技考古学概论》 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赵丛苍、凌雪、先怡衡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三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讲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勘察、发掘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田野考古和文物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章科技考古学的出现(1课时) 第一节考古学自身的发展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2课时) 第一节科技考古的定义 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二、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科技考古学的目标 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 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第三章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2课时) 第一节萌芽期 第二节形成与发展期 一、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二、发展期 第三节科技考古学前瞻 一、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 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 第四章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1课时) 第一节理论 一、均变论 二、进化论 三、系统论 第二节基本方法 一、层位学和类型学 二、科技方法的特点 第五章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课时)第一节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二节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 第三节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学科的关系 思考题:

(完整版)考古学概论期末考试

考古学 1.考古学的定义: 根据古人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以及和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一门科学。 2.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域、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 3.考古学年代: 一般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300万年-1.2至1万年) 2、中石器时代(200万-1万) 作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其经济生活仍为采集和渔猎。工具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或琢制石器。 3、新石器时代 4、铜石并用时代 二、青铜时代:考古学上,把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使用铜锡合金器物的时代,称之为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 三、铁器时代:考古学上,人类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铁为原料的时代,成之为铁器时代。事实上,考古学研究中铁器时代文化主要是指铁器使用的初期阶段和某些民族史前文化中的铁器文化阶段。 四、金石学含义: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五、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家。1926 西阴村弗里尔美术馆清华 六、化石: (一)化石的分类、形成与埋藏: 1、化石的分类:遗体化石、遗物化石、遗迹化石 2、化石的形成:填充作用(骨)、交替作用(木)、蒸馏作用(枝叶) 3、化石的埋藏:原地埋藏、搬运埋藏、遗址埋藏 七、偃师商城: 1、商汤所都的西亳; 2、伊尹放太甲的桐宫; 3、成汤灭夏后所建的别都 八、用鼎制度 九鼎配八簋(gui)、七鼎配六簋、五鼎配四簋,俞伟超、高明还认为三鼎配二簋、一鼎无簋也是周代常制。 九、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一种美术陶瓷,以器表施绚烂夺目的彩釉为主要特征,胎质有红色陶胎和白色陶胎两类,前者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后者用瓷土烧成,烧成温度约800~1100℃,比瓷器略低。唐三彩工艺在盛唐达到了它的最盛期,安史之乱以后,两京地区迅速衰落下去,南方扬州一带则有兴起的趋势。迄今所见三彩器包括专供丧葬用的各种俑类、模型器和生活用器,绝大多数出自墓葬,遗址中少见,且多为碎片。出土数量最大、器物最精美的地区是两京长安和洛阳,其次为扬州,其他如山西、辽宁、安徽、湖北、湖南等省,虽有出土,但为数不多。

日本考古学概论_连载之十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十 ●小林行雄 著 韩 钊 李自智 译 第二十九章 古坟时代的葬制(三) 古坟时代的坟墓,从外形到内部设施,有各种各样。随着时代的推移,墓葬结构发生变化,随葬品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早期古坟中以随葬铜镜、装饰品、利器等为主。晚期古坟中铜镜的随葬减少,而出现了用马具、陶器随葬。如前所述,马具及须惠器传入日本已是古坟时代中期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古坟随葬品中不会有这些器物。当时一般都是选择贵重物品随葬的,但中期有许多的石制模仿品随葬,后期出现了大量的陶器随葬。 随葬品的放置,棺内有装饰品及刀剑等物,死者生前的其他用品放置在棺内外,其中有一些是专门制作的明器。前期、中期多随葬石制模仿品,后期出现灶形陶器,这些都是非实用品。当时还有一类器物也随葬,即送葬仪式中使用的器物。例如后期的横穴式石室中,多放置有须惠器,这些实际上是给死者供奉各种食物的器皿 。 须惠器随葬在石室内的风气,也许是随陶器的传入而从大陆一并带来的习俗。但放置陶器祭祀死者的风俗,实际上日本早就流行了,只是不是在石室内,而是在坟丘的表面放置土师器,而且还发现古坟上土师器和须惠器并列放置的现象,它们也许就是某种仪式后留下来的遗物。围绕着坟丘放置几重圆筒埴轮,最早的意义是在埋葬之后又在坟丘外进行某种仪礼。它除了认为有固定土的作用外,并且有强化古坟这种圣域区域的意义。我们是从在圆坟或者前方后圆坟的后圆顶上,特意将圆筒埴轮围成一个方形这一做法作出上述推测的 。 各种各样的埴轮在古坟的什么位置(图六三,1—10),怎样排列?对此问题实际上还没有搞清楚。前方后圆坟的情况是这样的,房屋形埴轮多放置在古坟后圆部的顶上,华盖、箭袋、盾等器物埴轮,原先也放在房屋形埴轮旁。前方后圆坟的前方部是进行埋葬仪式的场所,后来这部分也放置器物埴轮。同时还有人物埴轮和鸡、马等动物埴轮,这些种类,几乎作为常设的装饰物摆在墓上。人物埴轮的出现,有一种推测是人们曾集中在墓旁进行祭祀,用陶土做成人俑也可以代表祭祀这层意思,所以就有了墓上放置人物埴轮的现象。中期以后,出现了周围有濠沟的前方后圆坟,这时也有将人或马的埴轮放置在濠沟外堤上的例子 。它表示实际上这时人们的祭祀场所已经离开了濠沟。 后期的横穴式石室墓圆坟,也有埴轮继续使用。这个时期除了房屋形埴轮和华盖形埴轮放在坟丘的顶部外,在石室入口的中心,还左右站立着人物埴轮 ,这是由于围绕古坟有一圈濠沟,人物埴轮还残留坟丘上。祭祀物一度移至濠沟,但横穴式石室墓开始流行后,又转入石室内,在墓前祭祀。这时外部放置埴轮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渐渐地衰落了下去。由于要给死者供奉食物,所以代替埴轮是灶形陶器,以及利用别的器具来盛放祭品,通常都在横穴式石室的入口处进行祭祀活动。 可以说古坟时代在全国范围内,都用埴轮随葬。但在福冈、熊本、大分三县及九州的一部分地区,还有用阿苏熔岩作成石人、石  考古与文物 1998年第2期

学了考古学概论这门课后我所学到的

学了考古学概论这门课后我所学到的 学了将近一学期的考古学概论,对于考古学这门学科,我有了不同以往的全新看法,也应该算是比较科学准确的认识。下面我将谈谈我从前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 首先,我知道了考古学不是只研究珍贵文物即所谓“宝贝”,也不是研究所有古代的东西如文献资料。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可移动性器物,如木器、石器等,以及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如墓穴,城墙等,另外还有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异物集合体。 其次,我了解到盗墓与考古的区别。在学考古学概论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考古与盗墓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一个是合法的,一个是非法的。然而学了考古学之后我知道,诚然,考古与盗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古还是在盗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但事实上这两者相差甚远。第一从含义来看,盗墓是指个人或者团体以非法的方式进入不属于自己财产的陵墓,取出其中的物品据为己有的行为,而考古是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第二,从起源时间来看,盗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可以说有了墓葬便有了盗墓,而考古学的出现就要比它晚的多,最早的应该算形成于北宋时期的金石学,且金石学也只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区别。第三,两者所包含的范围也不相同,盗墓只针对墓葬,很少涉及其他方面,而考古的对象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除了墓葬外还有有关古代人的一切遗存。 再者,以前总认为考古发掘是一件很轻松很有趣的事,学了考古学之后,我知道考古发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细致负责。比如说,之前我以为出土物只要保存那些完整精美的物件,而实际上,不论大小精美与否考古者都要尽量采集出土物,并小心清理归放,如果是碎片还要重新拼凑或是修复,另外在发掘时,还要用文字、绘图、影像来记录过程,这些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工作。 最后,通过学习考古学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它改变了很多我以前对考古的片面看法,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

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 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属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不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代的灭亡。研究的对像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的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的被考古学代替。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田野考古学概论[试题]

田野考古学概论[试题] 《田野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概论》(The Field Archaeology) 二、课程号:10619320 三、课程类别:核心专业课 四、学时:34 学分:2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田野考古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分析、研究田野 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等田野考古学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对田野考古工作的操作方法、学科特点、基本方法论有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田野考古在考古学中的主要作用及其研究领域有较为完整的把握。 六、教学内容 论(4学时) 第一讲绪 一、田野考古学的特点 二、田野考古学简史 1(西方田野考古学的形成 2(中国的田野考古学 第二讲田野考古工作(6学时) 一、田野工作的性质与方案设计 二、田野考古调查 三、田野考古发掘 1(遗址发掘 2(墓葬发掘

第二讲考古地层学(8学时) 一、层学的基本概念 1(地层 2. 文化堆积 3. 叠压打破关系 4(共时关系 二、考古地层学的一般原理 1.上晚下早定律 2.同一层位的堆积其遗留形式并不一定水平 3.文化堆积厚度和深度与时间关系的几种情况 4.遗迹自身堆积具有相对早晚关系 三、地层学在田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讲考古类型学(8学时) 一、考古类型学应用及其发展 二、类型学的研究意义 1(形态与技术 2(形态与文化 3(形态与时代 4(类型学的研究层次 三、类型学与地层学的关系 四、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类别和形态特征(分类) 2.确定类型学分析的层位序列(分单位) 3.型式划分

4.组的划分与器物群 5.考古遗存的分期 第四讲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及谱系研究(4学时) 一、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分析 1.文化的构成与分解 2.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二、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 1.文化谱系与区系类型 2.中国史前文化的区域性及连续性 3.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举例 第六讲田野考古综合研究(4学时) 一、考古样品的年代测定 二、人骨与的观察与分析 三、古代环境的研究 四、遗址、遗迹的复原研究 五、人工产品的技术研究 七、教材:教师自备 八、主要参考书: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三秦出版社,1991年; 《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 《考古学——关于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考古学概论

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号 1. 考古调查中应注重的问题 1) 做好考察前准备工作 查阅古文献和考古期刊。摘抄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找出要勘查的地点。 2) 调查路线确定 到达调查地点后,向当地居民了解附近有什么古迹和出土过什么古物,当地博物馆或文化馆和私人收藏的古物都要查看,方可决定调查路线。 3) 实地勘查时,仔细观察地面上的现象。 4) 在调查过程中做好文字、绘图、照相,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采集样本,以供在室内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采集样本的要求: a.一般小件器物(石器、骨器、玉器、铜钱器等)要全部收集。 b.沉重的大型器物如石刻,不便运走的,应做好有关记录,交给当地的行政单位保管。 c.陶片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标本(标本要有标签)。 2.考古发掘中应注意的事项 1) 考古调查中发现的遗址或墓葬 选择遗址或墓葬标准如下: a 除了建设工程急需的地点外,要选择有利于解决考古学亟待了解问题的地点。

b 遗址中所包含的遗迹和遗物较为丰富且有丰富性、代表性。 2) 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 a 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文化层” b 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年” 3.遗址的发掘 1) 发掘方法: ①探访发掘 适用于发掘整片遗址,是最常用的发掘遗址的方法。 ②探沟发掘 适用于时间很短的试题,以了解遗址的地层情况,也用于解剖城墙的结构和修筑情况。 2) 考古发掘记录方式 ①文字 包括发掘地点(一般为字母编写),记录者姓名、记录时间(年、月、日)各层的遗址和遗物,地名的划分,每层所显露的现象及出土物,各层的时代与断代的证据或说明,遗迹的尺寸和结构。 ②绘图 居住遗址的绘图,包括各探方或探沟的1个侧壁的剖面图和每一文化层的平面图。文化层中如果遗迹分布密集,还需绘制遗迹分布图(平面图) ③照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