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第一章复习题

毛概第一章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作出的报告题目为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论新阶段》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 《反对本本主义》

2.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A.经济问题 B.道路问题 C.接班人问题 D.教育问题

4.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时代背景是对

A.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的科学把握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5.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

A.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B. 反帝反封浪潮汹涌澎湃

C. 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 资本主义统治和无产阶级造反势不两立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实事求是

C.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B. 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C.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9.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0.“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2年党的十二大

C. 1987年党的十三大

D. 1992年南方谈话

12.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3.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14.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写入宪法是

A.1997年党的十五大 B.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2002年党的十六大 D. 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 先进生产力

B.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综合国力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廉洁奉公

1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是

A.1997年党的十五大 B.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2002年党的十六大 D.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18.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

19.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A.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2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教兴国 B.统筹兼顾 C.发展 D.以人为本

21.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表现在

A.科学发展观高于唯物辩证法 B.科学发展观包括唯物辩证法

C.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法 D.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2.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

A.什么是人民利益、怎样维护人民利益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A.国外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传播 B.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C.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要求,就是

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从现实出发,修正改造马克思主义

3.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

A.历史的选择

B.时代的选择

C.政治的选择

D.人民的选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6.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7.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8.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的精辟论述有

A.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B.政策和策略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C.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D.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造反有理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0.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党”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贯穿始终的

A.哲学思想

B.世界观

C.方法论

D.精髓

1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上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 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胜利之望

15.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A.时代背景 B.历史地位 C.精神实质 D.指导意义

16.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即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的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17.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

A.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D. 宗教和民族问题

18.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

A.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19.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的思想活动明显增强了

A.独立性 B.选择性 C.多变性 D.差异性

2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21.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时代背景 B.科学内涵 C.精神实质 D.根本要求

22.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它们包括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自然辩证法规律

三、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

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理论主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在此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了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后来的几个理论成果都有新的表述和新的进展,但就总体来讲,就其基本观点来讲,都保持着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进展。

正是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五、材料分析题

1. 材料1: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材料2: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摘自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请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答:(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②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④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②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③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代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④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2.材料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

材料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摘自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

材料3: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摘自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请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4)说明怎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答: (1)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②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③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⑤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表现在:

①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4)要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必须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任何党、任何思想都必须在创新和前进中获得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发展的、前进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她要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因此,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

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材料1: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2:

“我们党是集体领导,毛泽东同志是这个集体领导的代表,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地位和作用。同一般的集体领导成员是不同的。”

――邓小平

材料3: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自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请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上述材料:

分析说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答:(1)能否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是继孙中山之后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伟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