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培养新型护士的需要,护理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护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使其成为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缺乏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内容单一《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案例教学法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金莉

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 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 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 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 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加强技术训练;完善各种考核方案,以培养 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 的新路子。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 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 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 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 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 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 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 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 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 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 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 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 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 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 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 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 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 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 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 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 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 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应用并生成新知识的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内涵、特征、注意点等。 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形成信息素养,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学科发展的辅助工具。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并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发展,但笔者从日常的教研听课中发现,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还存在很多的虚假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 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把 日常生活中项目及其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从实际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划分小组,扮演社会生活中的职位角色并借助社会生活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项目中的问题,最后汇总并将项目研究结果公示。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被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项目式教学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有许多优点:学 生在完成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能体验知识、技能获得再运用的过程,学会探究,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 2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新兴课程,在中学已开设多年了,中学信息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都只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其他两个重要方面的目标培养。新课程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即“项目式教学”,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都以“项目式教学”层层展开。“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结题报告 吴岫 蒲城县电力学校 2015.7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属于渭南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使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国内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始了研究,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 何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国际 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 如“支架式教学”、“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等教 学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较少在课堂上去 进行认真研究,纵观国际国内尤其是我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缺少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适合我省学生的教学理论和范例。我们 拟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此项研究作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办法。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

为当务之急。信息化融入教学,一改传统教育抽象、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形象而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 现代心理学: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兴趣以及兴趣的动机虽然不是直接承担认知任务,却是动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而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使师生课堂互动,无疑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集合教学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形成以下三个目标: 1)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12-8-6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4期作者:王彩霞[导读] 实训课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是保证实训质量和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 王彩霞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信息系 102403 摘要实训课,顾名思义就是实习训练课,或者叫实践操作课,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也不同于企业那样组织生产,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实习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就业或就业以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实习实训课教学实效性,就是我们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考虑并且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这两年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实际教学,对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训前准备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学评价 一、充分的准备,是保证实训实效性的前提 实训课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是保证实训质量和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实训教师要拿出多于实训课2至3倍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各项准备。 首先,从物质上,要准备好场地及所需教具等。比如,我们为了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顺利开展,从设备上做到了充足的准备,除了有宽敞明亮的实训中心及工具外,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型号及不同作用的计算机。其中,一部分是用来用于学生初始练习,让学生在这部分计算机上能熟练掌握硬件的安装。第二部分是能通过自检的计算机,学生只有在通过在第一部分计算机练习的基础上,才能用这部分计算机进一步练习硬件组装,学生在安装完成后,计算机能通过开机自检,如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和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

中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方法浅谈

中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19-04-28T10:07:20.6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作者:彭喜娥[导读] 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乐学但又难教的一门课。学生乐学是因为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体验成功。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初级中学713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课题。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一环。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现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乐学但又难教的一门课。学生乐学是因为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体验成功。难教是因为这门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教学比较依赖硬件设备。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伙伴教学法和适时表扬法。 一、系统讲解法 系统讲解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的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践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适时表扬法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郭红阳马宏春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S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标签:计算机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激情创境,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科学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键盘指法》一课教学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

实训课的教学模式

实训课课堂教学模式 实训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 别。在教学内容方面,实训课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在教学目的上, 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实训课是以文化课、专业课主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 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实训课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实训课教学结构按照组织教学、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2分钟)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从教学场景上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阶段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始终,维持好实训课的秩序,使学生处于实训的正常状态。 二、精讲示范(10分钟) 精讲示范是决定实训课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 1?精讲(5分钟)。主要内容是:精讲实训操作技能的有关的操作要领,做到精而不散。 (1)回顾本节实训的理论要求、依据。将所用工具、仪器设备、原材料备好备齐,按规定要求放置。 (2)实训目的、要达到的目标。首先讲清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要 达到的目标,其次讲清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3)核对材料、器械等是否准备充足。 (4)实训步骤,讲清关键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讲解时应切忌理论的重复和对实训内容的复述,内容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浅谈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浅谈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摘要: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发现比较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比较教学法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对于小学教育中的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把它运用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比较法的含义、教学实施过程和比较方法,并分析了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专业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比较教学法的含义 比较教学法,就是将彼此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授课内容经过老师的提取与编排,组成比较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比照、类比等积极的比较思维,概括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比较式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比较教学法实施过程 比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比较内容的选取,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和整理归纳导出结论三大步骤,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比较”贯穿其中。 (一)由比较提出问题,即以比“导问”。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将彼此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分析、综合提炼,打乱教材的“书本序”,将内容相似或相异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提出问题。 (二)用比较方法分析问题,即以比“导学”。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问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同中求异(对比)、异中求同(类比)等方法,并结合所对比的内容,给出对比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讨论,在有关演示性实验中也可以结合内容进行对比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培养学生采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授课中常用的比较法有对比比较法、类比比较法、读图比较法、专题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等形式。 (三)采用比较形式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

基础护理学练习册

01 绪论 一.单选题 [A1型] 1.“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这句话是谁说的?() A.马斯洛B巴莆洛夫C南丁格尔D扁鹊E华佗 2.现代医学模式是由谁提出的:() A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 Engel)B美国的莉迪亚.海尔C巴莆洛夫D汉斯.席尔E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近代护理学的形成是开始于:() A.18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初期 D.19世纪中叶 E.18世纪初期 4.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54年,法国B1860年,美国C1856年,英国D.1860年,英国E.1828年,日本 5.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使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 A.1%B.2%C.2.2%D.3%E.3.3% 6.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是:() A.礼记 B.内经C妇人大全良方D.本草纲目E.备急千金要方 7.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定义是在:()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E.1949年 8.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成立于:() A.1924年 B.1934年 C.1888年 D.1896年 E.1860年 9.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E.解放战争时期 10.设立南丁格尔奖章的时间是:() A.1820年B.1860年C.1907年D.1909年E.1910年 [A2型] 1.患者王某,家住外地,住院期间无亲人探视,患者表现为流泪、少言寡语、抑郁不乐,护士应从哪方面给予满足:()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二.填空题: 1.护理学的发展,从护理内容及形式来看,主要经历了、、、和。 2.为近代护理教育创始人;为纪念她的功绩,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3.护理工作方法的基本形式有下列5种、、、、。 4.年起在全国举行全国护士执业考试。 5. 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于年,早年称,年改称中华护士学会,年改现名。 三.简答题 1、说出护理学的性质。 2、说出现代护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护理特点。 01 绪论答案 一.单选题 [A1型] 1、B 2、A 3、D 4、D 5、C 6、B 7、D 8、C 9、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7-09-27T14:58:12.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吴淑娴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24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有关“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一是开展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基础护理教育;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引言 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我院仍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讲课本知识,按照已编好的内容和顺序,通过课堂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仍然是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无论是否理解,也无关是否有所疑问[2]。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质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3]。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针对引进质性研究法后,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询问和访谈。希望通过这一调查研究,能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应对之法,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高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 高专院校关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从本质上而言,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而,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5]。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2 教学目的脱离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护理学》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6]。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导向)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目的。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7-8]。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方向和重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 2.1 开展人文活动,提高职业素养 在护士节举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拼技能,护士节文艺汇演现才艺,形象设计大赛秀美丽秀创意,礼仪大赛亮优雅,“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展风采,拜望护理老前辈、开办临床护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坛、为毕业生举行授帽典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9]。此外,通过开展“学习护理条例、践行护士职责”“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寓人文于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融入护理学教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寓人文于教学,让授课教师充分发掘基础护理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10]中。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理礼仪、护士行为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和主动关心他人的能力。开展“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等主题讨论[11]。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用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心感染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12]。实验课练习时要求由学生相互扮演患者和护士,使其既能深深体会到护士肩上的责任,又能亲身体验到患者的感受,真正懂得如何去关心和体贴患者。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和注射时的痛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13]。 2.3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础护理学成绩的评定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一半。“两结合”是指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一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查基础护理学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口试则要求学生在技能操作考试时对所操作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口述。二是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复习为平时的积极主动学习和练习,我们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也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2.4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一是全程开放实验室,增加临床见习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比例从1/3增至1/2。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增加周末、晚自习、中午等休息时间,随时方便学生练习,并安排授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辅导,以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每一项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