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地带、中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各个经济地带应当根据各自优势和问题确定其发展方向。 2.了解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理解协调发展对缓解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扩大趋势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正确分析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特征,以及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该经济地带,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和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学生讨论分析法 ●教具准备 1.“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1999年三个地带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份额”扇形图 2.我国重要农业基地统计表,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比较表,中国政区空白图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示意图的投影片,三个经济地带比较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讲授新课] (板书)§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东部地带 (承接)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出示投影)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三个经济地带

三个经济地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 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 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 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 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 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叙述] 同学们可看图1.10 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板书] 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讲解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大连市第十三中学赵冬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各个经济地带应当根据各自优势和问题确 定发展方向。 2、了解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理解协调发展对缓 解三个经济差距扩大趋势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 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 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 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归纳等。 教学过程: [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留15分钟给学生) (教师把表格投影到屏幕上) (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格。)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第一单元第四节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材分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着。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最大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

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所以说本单元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习好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对初中地理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共分4课。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本课先是分地带分析各地带的发展特点,然后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总体上讲述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方向。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选择适合各带的发展方向。为此,各地带在确定其方向时,应首先分析其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优劣势作出选择。这种分析决策的方法不但在宏观领域内可以应用,小到如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项目等微观领域,也可以应用。所以,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各地带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之外,还应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本课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组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分析每个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时,都是从工业、农业、交通和与其他地带相比所特有的方面来分析。这些知识在初中地理中也有涉及,因此,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注意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分部门来讲述,如“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等;而本课是分地带来总结,把初中地理的内容落实在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案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 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 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 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 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 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 系呢 [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 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 速度。 [板书]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一、本课先是分地带分析各地带的发展特点,然后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总体上讲述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方向。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选择适合各带的发展方向。为此,各地带在确定其方向时,应首先分析其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优劣势作出选择。这种分析决策的方法不但在宏观领域内可以应用,小到如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项目等微观领域,也可以应用。所以,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各地带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之外,还应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本课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组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分析每个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时,都是从工业、农业、交通和与其他地带相比所特有的方面来分析。这些知识在初中地理中也有涉及,因此,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注意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分部门来讲述,如“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等;而本课是分地带来总结,把初中地理的内容落实在三个地带上。考虑到有关中国地理的知识学生是在三年前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参照初中地理的有关章节进行补充,或是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回忆,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些特征。比如东部地带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这一个特征,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都有哪些,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成渝地区等基地,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主要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地带,由此得出东部地带工业发达、西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征。 三、在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东部地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是通过与其他两个地带相比较而得出的。教材从工业、农业、交通、国际化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城市发展水平这6个方面列举了东部所具有的优势特点。关于这些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东部说成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区,是因为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这里: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则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些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悠久,都具有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在今天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部地带这种主要工业区的地位难以改变。(2)湿润的气候、低平的地势以及江河下游肥沃的土壤,也为东部地区农业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既有商品粮基地,又有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基地,还有海洋渔业基地,使得东部地带的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一样,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东部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3)如果说东部地带在工业和农业这两方面具有的是相对优势的话,它在交通、国际化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这四个方面具有的则是绝对优势。从交通运输来说,除了铁路网和公路网密度大之外,还集中了全国所有的海港,与东流入海的大江大河相连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易于与国内外相联系;从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来看,图1.14的两组数据最具说服力,不管是出口额还是直接利用外资额,东部占全国的份额都远远高于中西部,居第一位;至于科技水平,可参照下表加以补充说明,表中数据是1994年资料。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 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 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 (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 个省、市、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 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 、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 个省、区。本带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之间,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因此,本带最大的特点是过渡型的经济带。从总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带基础好,但不如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资源比较丰富,煤、石油、铜、铝、铅、锌、钨、锑等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占全国重要地位。水能和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很多工业部门,特别是原材料生产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科技力量比较强,历史开发比较早,传递信息比较快。中部地带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在这里要建设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畜牧、淡水养殖基地,提高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为发展轻纺、食品工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3)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9 个省、自治区。本带地处我国的西部,深入内陆,地势较高,地域辽阔,人口较少。从总的方面看,自然资源最丰富,而经济基础、科技力量、交通运输等条件都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带。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林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草原、牧区建设,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同时具有发展沿边贸易的优势。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够发达,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三、三大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docx

第一单元我国的区域差异 1.4 三个经济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 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步骤: [ 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 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 板书 ] 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 15 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留 15 分钟给学生) (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 ( 15 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地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带 东濒临海洋,是中主要农业基地、工业部国开放的门户,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基础设施最好,利,城市化、科技文 城市化、科技水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足,环境污染严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重,江河下游洪涝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 多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 平最高品向高精尖发展 中位于中国腹地,能源、矿产丰富,农部担负承东启西林牧产品重要产区,的作用有色金属重工业发 达,对俄罗斯和蒙古 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北森林过度砍伐; 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 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 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位于西部边远有 70%的国境线,利工业基础薄弱,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部地区、少数民族于沿边贸易;能源、技文化欠发达,交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聚居区矿产、旅游资源前景通落后,西北土地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 可观;西南水利资源荒漠化严重,西南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 充足交通困难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沿海与内地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建国以来,我国坚持生产力均衡分布和优先建设内地的布局方针,特别是1965年以后,在内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三线的建设,建设了约二千个大中型企业,形成了45个重要的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从而使内地工业部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30.7%,上升到1984年的40.3%。在此期间,内地的农牧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垦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布局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它们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递度差。(见表2—1和2—2) 一、东部地带 这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表2-1 三大地带开发程度比较表 资料来源:1986年《中国统计年鉴》(东部地带未包括港、澳、台) 表2-2 三大地带各省区初中以上文化人口比例(%)

226-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掌握各个地带的位置和围。 2.了解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它们是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 3.了解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理解这种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通过“三个地带GDP的增长”折线图、“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三地带国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两表格及“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扇状百分比图的阅读,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原因,提高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围组成 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经济差异 ●教学难点 影响我国经济地带划分的因素。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很多,有区位因素、资源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影响等多方面,教材中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来讲述: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社会和经济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片: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图,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全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 2.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分布图 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讲授新课] (板书)§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背景介绍)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

高三地理 第一单元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大纲人教版

高三地理 第一单元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大纲人教版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知识归纳 ???????←???????? ?????????????????????????????????????????东部改革开放起步早结构相对较优东部地区的 心理特征不同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原因地理区位不同气候地形自然原因影响因素较慢发展速度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西部西部次于东部发展速度次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中部中部最快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个省市区东部沿海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0914—— 学法建议 1.学习本节内容首先是要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各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组成的省市区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加以识记,同时结合区位特征、地区特征加以识记,如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台湾省外的所有沿海的省市区和北京市(不临海),西部经济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5个省区和西南地区的5个省市区。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统计图及统计数据的运用。一是根据三个经济地带田)P 的增长、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和三个地带田)P 所占比重的变化,总结三个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二是根据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关系。 3.要注重对经济地带性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可将三个经济地带进行成因比较。如对三个经济地带自然原因的分析如下表: 思路分析 A 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B 选项中重庆属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中部经济地带; C 选项中的合肥及 D 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东、中、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优势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学习树立起因地制宜的思想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以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三、自主学习 1、东、中、西部的差异(阅读教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记忆) 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差异 的差异 2、阅读教材图然后不看书填图.在下图中标出个经济带所包含的省和自治区和直辖市 东部地带:(12个)中部地带:(9个)西部地带:(10个) 3、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一)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材图1-1-14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从方面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发展水平较高,三个经济地带中地带的发展速度快

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发展水平差距有(扩大、缩小)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凭借优越的区域位置条件,取得了迅猛发展。 (二)三个经济带区域位置的差异: (三)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序和过程,熟悉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情况。 2.为什么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四、探究 探究1:我们作为广东雷州市的学生,我们属于哪个经济地带,对于加速家乡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提示: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找出优势和限制性因素,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加强交通建设和对外联系,发展第三产业等加快经济发展。) 探究2:

中国地理第5单元三大自然区域与三大经济地带

中国地理第5单元三大自然区域与三大经济地带知识构建

考点二东部季风区四个自然地区比较 考点四相关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国民生产总值(GNP)表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和社会产品和纯收入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除去本国(或地区)投在国外的资本和服务的收入后,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2)经济地带、经济地区和经济特区 经济地带是地域空间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战略划分,是最高层次的划分,如我国依照各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经济区又称综合经济区,是把经济上存在着有机联系的地区结合在一起,以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以其向外辐射的地域范围所构成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地域生产结合体。 经济特区是指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有别于一般地区的特殊开放政策,给予减免关税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外商来投资兴建工业和其他经济事业,以及进行体制改革试验的特殊区域。 (3)国土资源与土地资源 它们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一般说来,国土即国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国土资源即自然资源,而土地资源又是自然资源的一种类型和一个组成部分。广义的国土资源除包括自然资源外还包括社会资源(即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 (4)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关系。区域发展(即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国土整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手段。这种关系可理解为手段和目的、措施与结果的关系。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2006年上海地理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调整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确科技D.便捷的交通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 (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 (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 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不能说是决定性的,但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先决条件。因为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或改变一个地区的社会以及经济状况。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异,是在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国家在财政和税收上对中西部给予了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但这种基本的差异仍未改变,并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的扩大,固然与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开始有关。但如果简单地把东西部差异看成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的政策倾斜,也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因为优惠政策还必须和相应的区位和环境相配合,才能发挥效应。随着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许多在东部发展的成功经验,未必在中西部就灵验。中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就东部而言,一方面面临着“二次创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区,并在相互协作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差异的因素(见下表)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考点搜索】 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纲要 ◆重要图 释 1、图 1.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图” 掌握三个 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学习时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及其区位特征加以记忆。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图1.10 “三个经济地带GDP 的增长图” 该图反映的是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图下的问题来理解这种变化。三个地带的GDP 都在增长,但东部地带增长最快,西部地带增长最慢;1980—1999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说明了各个地带发展速度不一致。 【学习策略】 通过阅读、使用专题地图,比较、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表1-8: 经济地带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暂未包 括港、澳、台)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 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 10个 面积比重(%) 16(小) 27(中) 57(大) 人口比重(%) 41.1(大) 35.7(中) 23.2(小)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社会原因 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个经 济地带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 经济原因 划分 依据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及原因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讲述〗由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当时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才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的。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 (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读图〗P12图1-1-14《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落实在地图上) 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省、市、区。(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都在中国的沿海省份。(╳) 〖讲述〗东部地带暂时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而北京虽然不直接濒临海洋,但是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而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所以也划在沿海的东部经济区内。 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9个省区。 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地区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最新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最新范文 【导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三个经济地带,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