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跟着孔子学判断

跟着孔子学判断

跟着孔子学判断
跟着孔子学判断

大纲

一、颜回窃食

二、死者有知无知

三、颜回输冠

总结

红色字体为配音文稿

一、颜回窃食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最著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后世尊称孔子为“孔圣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点等。今天,我们将跟随鲁秀明老师,以《论语》、《孔子家语》记载的几则故事为例,分析孔子对生活中的事情和弟子的言论是如何进行判断的。

1,颜回窃食故事讲述

2,新闻学中新闻的真实性,表面真实不等于本质真实

3,子贡和孔子对事情的判断

子贡信奉眼见为真,加上自己的推断:大家都饿了七天,偷吃合情合理,所以是表面真实孔子不信传闻,亲自向颜回调查求证,为本质真实

小结:从孔子对待“颜回窃食”事件,可以得到孔子对待事实判断的方式:

耳听固然为虚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同时心念也未必是真

只有追根求源,寻找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才会获得事实的真相。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我们可以看出,事实判断的方式,同时也是孔子教导弟子的道德观点,听到传闻不加考证四处传播,是背离道德准则的。

二、死者有知无知

与事实判断相对应的价值判断中,也时刻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孔子家语》里记载了孔子对子贡“死者有知无知”的回答,有关孔子对鬼神是否存在的看法,学术界仍存在争论,但是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模糊回答中发现孔子对价值判断的原则。

1,子贡,孔子对话

2,孔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呢

回答有知,对生者的生活不利,使生者的生活水平下降

回答无知,对死者的尊严不利,也使生者的道德水平下降

无论回答有知、无知都不妥,因此孔子就模糊回答,也要子贡不要急于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不做出事实判断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不管孔子内心对此问题的判断是确信或不确信,孔子在回答此问题时是非常谨慎的,孔子要考虑话一旦说出要产生的价值后果,就子贡所问的问题来说,孔子在回答之前要作出的价值判断是:

是自己回答问题本身即做出事实判断重要?

还是维护现世的人伦秩序重要?

孔子的回答表明他认为后者重要。

在不作出事实判断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因为自己对人死后有鬼无鬼的事实判断,会直接影响着生者的价值判断和死者的尊严问题。4,子路问孔子的时候,孔子也没有正面回答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在对子路的反问中,凸显了孔子的价值判断:

“事人”比“事鬼神”重要

“知生”比“知死”重要

因为“天道远,人道迩”(语出《左传》)。

因此,君子应“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从对颜回窃食的事实判断,和对鬼神有无得判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信奉眼见为实,而是信奉亲自调查求证,在事关“仁”的价值判断而不宜做出明确的事实判断时,则模糊判断两种判断方式都体现了他的“仁”的主张

三、颜回输冠

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在前文的颜回窃食事件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的人品和德行,是非常信任的,那么在颜回输冠这个故事中,是怎样的原因,让颜回负气回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羞愧后悔向孔子下跪呢?

1,颜回输冠的故事讲述

2,对“三八二十三”是对是错的事实判断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了一个人的价值判断:

是冠(面子)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是是非重要,还是价值重要?

是认死理,还是讲圜转?

是“理以为质”还是“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在一般人看来,当然要真实地和科学地回答问题。但孔子异于常人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对人类的大爱,体现了孔子较高的价值判断力。

3,对有雷雨和“千年古树莫存身”的判断,

对这两个事实的正确判断,当时基于孔子的博学多问、博闻强志和对自然界的认真观察得出的,不是无凭无据得出的。《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即使他对祭祀礼仪已很熟悉,还是能够谦虚地请教。

启示:要想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断地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是重要的前提。

4,颜回对妻子是否不忠的事实判断

颜回的“杀人不明勿动手”与孔子对颜回的“窃食不明勿急判”何其相似!

两者都在说明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匆忙下结论,而是要去追根求源,方可弄清事情的真相。而在对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后,价值判断也就随之而出:颜回是一位仁者(无“窃食”之名而有节俭之实),颜回的妻子对丈夫是忠贞的。

总结:在“颜回输冠”的故事中,孔子救了四条人命,这得益于孔子智慧的高超的价值判断力和事实判断力,结合今天讲述的三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判断的核心都是以“仁”为出发点,孔子对一个事实的真假做判断时,若涉及人的声誉时,他不为假象所迷惑,力争拨开迷雾见真相;若涉及人的生命时,他以假为真,不认死理,圜转有度,显其圣人之大智慧。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孔子的儒学管理精髓 从世界范围看,上个世纪初,美国现代管理推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至七十年出现问题,而到七十年代,日本溶合美式与儒家学说而成的日本式“太和”管理扶摇直上,占了上风,据专家们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中国式的管理将突显威力,成为那时管理的主流。 因此,我们今天开始研究孔子的儒学管理,正当其时,顺天应物。 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文之治,集于孔子。”这说明孔子之思想代表了中国圣王之治,代表了中国最经典的管理思想,孔子本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担任过很多管理职位,如委吏、司职吏、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相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管理职务。他的门徒中也有不少人出任各级官吏,这就使得他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基础的支撑,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管理宝库。我们只要对这一思想宝库进行一下疏理便可看到,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修身治国平天下”,讲“修已安人”,讲“为政以德”,讲“正己正人”,并在管理的载体、目的、手段、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即使到今天看来仍是我们现代管理者无法超越的思想境界。 在管理载体方面,孔子管理思想的中心概念是“仁”。“仁,亲也,从人以二”,即“仁”是“二人”的复合,这里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理论的出发点,管理就是在于搞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孔子眼里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理解人性(善恶)。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总之,一切都离不开“人”。 在管理的手段方面,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看来,用道德教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地采用惩罚的管理手段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管理的途径方面,孔子主张“内圣外王”,即管理若要想取得“众星共之”的良好效果,首先得使自己“内圣”起来,要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个人的道德修养,注意榜样的力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管理者从自我管理,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层层推进,不可或缺,不可能跳越。在孔子看来,管理者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国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都是论述这些思想的。 限于篇幅,下面我就有选择性的论述几个专题以介绍孔子的管理思想境界。 一孔子“道之以德”的管理内控思想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对象包括人、事、物和行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讲的是对人的控制,他主张以“德治”为核心,虽然他也承认“齐之以礼”,即以礼义制度为规范

跟曹操学做事向孔子学做人

跟曹操学做事向孔子学做人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 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 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 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度 4. 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 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 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 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4. 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 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 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4.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 依靠团队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2.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3. 有容乃大,市井小人中有大才 4. 跳出小圈子,结识圈外人 5. 筑巢引凤,善待部下 五、揣摩大势,精于算计 1.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2. 高瞻远瞩,选好接班人 3.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 兵不厌诈,巧用手段 六、权谋之术,领导是门大学问 1. 对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决不手软 2. 赏罚一定要分明 3. 灵活多样的管理风格

4. 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七、成竹在胸,永不言败 1. 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 2. 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3. 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4. 笑对逆境,永不言败向孔子学做人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 诚信:言而必有信 2. 孝道:百善孝为先 3. 悔过:知错要悔改 4. 志向:匹夫不可夺志 5. 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 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世之道

1.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 善变通,不唯我独尊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4. 和为贵:善用和正能量来处理各种关系 5. 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 流言止于智者 2. 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3. 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 行之以忠 5. 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 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 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 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跟孔子学当老师》心得体会

《跟孔子学当老师》心得体会 太和六小羊春华 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这是周永老师所著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卷首语。在我的心中,孔子是学者,是圣人,这样的人,是高高在上的,是让人膜拜的。然而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后,更加了解了他作为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名“老师”的喜怒哀乐。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孔子会把自己的求学教训教给学生。虽然早已“学富五车”,却依然觉得自己还不够有学问,尤其是教了那么多学生之后,他更是觉得自己学问不够,于是坦诚的将自己的知识缺陷告诉学生,说自己还得继续努力。老师在颠沛流离的处境中尚且如此卖力求学,学生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孔子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悲伤与痛苦。颜渊、子路死的时候,他悲伤到不能自已,学生们劝他,他竟然都不知道自己在悲伤,反而问:“我有悲伤吗?”等他在学生的提示下终于明白自己确实是在悲伤,他就说:“颜渊死了,我能不悲伤吗?子路死了,我还能吃得下饭吗?”不但如此,他还会“日哭”——终日哭泣。 可见,孔子教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史知识,更重要的,他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喜怒哀乐,用一颗最真的心来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做人”,拥有一颗“仁心”。 哪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我就承认对他们有着打心底的热爱。可是,只有当我们把这种爱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时,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教学,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多少能够触及心灵的“渔”,而让他们更强烈的感受到我的爱。自己做的都不够好,有凭什么来埋怨学生不听话、不懂事呢? 由此,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自己先做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在每一次课上,我都要把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样有意思!教给学生知识,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习是无止境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

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3、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板书课题。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齐读)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是谁说的吗你还知道他说的哪些名言警句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 4、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5.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受“诚心” 1.学生自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可回读。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2、廖世承 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 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 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11、布卢姆

掌握学习。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13、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 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 18、奥苏伯尔 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 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 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 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2、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33、班杜拉——榜样示范 34、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 35、沃尔朴——系统脱敏法 36、布卢姆

孔子对管理学的贡献

在这个结果导向的年代,肯定有人会问,学了有用吗?我反对急功近利的学习。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谆谆教导我们:“无欲速,欲速则不达。”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非常实用!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有人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作出了回答,套用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就是承诺”。他说:“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可也,三年有成。”(今译:假如有用我者,我一年就可以使国家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他还曾经对学生子路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今译:如有用我的人,我就可以再造一个东方的西周。)孔子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没有呢? 让我们看看孔子上任后的实绩吧!在《孔子家语》这部书中,记载了更多有关孔子实际领导力的事迹,我们这里在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孔子大获成功后,有一天鲁定公对孔子说:“用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用以治理天下都没有问题,更不用说治理好鲁国呢!”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我们来看一下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的作者杜兰特对他奉为世界第一的思想家——孔子的评价:“一个伟大的城市,中都,接纳了孔子,让他做了地方官。此后,那里人们的行为举止发生了一次非凡的变革……没有犯罪,没有不忠和堕落,男人忠诚笃信,女人温顺贞洁。” 孔子之事功是个奇迹,要不是《孔子家语》的记载,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孔子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不久后,就遇到了“夹谷会盟”这个棘手的问题。齐国被孔子的政绩所震撼,想通过夹谷会盟威胁教训一下孔子,因为他们认为孔子就一个文弱的书生,经不起考验。当时齐国的力量不知比鲁国强大多少倍,不去,那个谁敢,而且失礼;去,敌强我弱,搞不好受侮辱事小,更有可能被绑架,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孔子不但临危受命——担任代理首相,而且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最后他的凛然正义居然感动了齐侯,孔子没动一兵一卒完成了“夹谷会盟”的使命,而且收回了被齐国霸占的领土。 此实乃应该评为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最伟大的战例。鲁定公和齐侯在齐国的夹谷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举行和平盟会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而进行军事活动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古代的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配备应有的文武官员随从,请您带上正副司马。”定公听从了孔子的建议。到举行盟会的地方,筑起盟会的高台,土台设立三个台阶。双方以简略的会遇之礼相见,相互行礼谦让着登上高台。互赠礼品互相敬酒后,齐国一方派莱人军队擂鼓呼叫,威逼鲁定公。 孔子快步登上台阶,保护鲁定公退避,说:“鲁国士兵,你们去攻击莱人。我们两国国君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远方夷狄的俘虏竟敢拿着武器行暴,这绝不是齐君和天下诸侯友好邦交之道。远方异国不得谋我华夏,夷狄不得扰乱中国,俘虏不可扰乱会盟,武力不能逼迫友好。否则,这不但是对神明的不敬,从道德上讲也是不义,从为人上讲是失礼。齐侯必然不会这么做吧?”齐侯听了孔子的话,内心感到愧疚,挥手让莱人军队撤了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方面演奏宫廷乐舞,歌舞艺人和矮人小丑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阶上说:“卑贱的人敢戏弄诸侯国君,罪当斩。请右司马迅速对他们用刑。”于是斩杀了侏儒小丑,砍断手足。齐侯心中恐慌,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正当齐、鲁两国就要歃血为盟时,齐国在盟书上加了一段话说:“将来齐国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从征,就要按照本盟约规定加以制裁。”孔子让鲁大夫兹无还针锋相对地回应道:“你齐国不归还我汶河以北的属地,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齐国也要按本盟约的条文接受处罚。”齐侯准备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齐大夫梁丘据说:“齐、鲁两国的传统礼节,阁下难道没听说过吗?会盟既然已经完成,贵国国君却要设宴款待我国国君,这岂不是徒然烦扰贵国群臣?何况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按规矩不能拿出宫门,而雅乐也不能在荒野演奏。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 方兴小学马永健踏上教育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二十个年头,回首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不禁有些失意,收获了什么,茫然……感受到只是职业的倦怠,生活的疲累。教育中我缺乏了什么?到底该怎样工作?我有些迷茫了,然而当我看到《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时,它犹如一簇灼灼燃烧的火焰,令我温暖,令我神往。众所周知,孔子是大教育家,是老师的老师,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我坚信他一定会给我指点迷津。于是我以从未有过的专注认真拜读起这本书来。 这的确是一本适合广大教师来阅读的优秀读本。边读边品味,它让我走入了孔子的教学生活,目睹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让我们了解了孔子即使在孤苦无助的处境中,也仍然能以上苍一般伟岸的师者尊严,来诠释他对教学及学生的忘我大爱。掩卷静思,有所感悟。 感悟一、教育中我缺乏爱。书的目录有:?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和?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看待的,虽在从教中流离失所,颠沛流离,不能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他依然能坚持下去,正源于他对教育充满了爱,他对教学的痴迷程度。环顾我的四周,即使在国家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情况下,很多人还都处于灰心丧气的精神状态之中,教书充满了抱怨。是啊,我们现在能有多少人像孔子那样痴恋教学?想想自己以前也仅仅是把教学当工作,当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想法左右下怎么会对工作有激情?对工作产生

爱?正是因为教育中缺乏爱,所以才缺乏工作热情,才会感到倦怠。真心真意谢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感悟二、教育中我缺乏对学生‘授之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样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孔子并未说过?授之以渔?的话,但是他的教学行为,可以让我概括出,他是一位推崇?授之以渔?的教师。孔子在教学时,将自己的?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 孔子对教学的热恋,让我无限的感动;孔子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孔圣人的境界,但我会从孔圣人那儿得到教育,得到激励,走好教学之路的每一步。

教育学主要人物及特点一览表格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 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 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 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特 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 程序教学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 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 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 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 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容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 六、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 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 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

做人学孔子,做事学曹操

做人学孔子,做事学曹操●做人学孔子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诚信:言而必有信 2.孝道:百善孝为先 3.悔过:知错要悔改 4.志向:匹夫不可夺志也 5.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事之道 1.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善其变,不唯我独尊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5.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流言止于智者 2.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得做到 3.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行之一忠 5.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五、修身养性,夯实做人的根基 1.非礼勿动,给人留下好印象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要做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六、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善于学习,等于选择了成功 5.活到老,学到老 七、宁静致远,立大志,低调做人 1.少说多做,低调做人 2.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3.要懂得灵活通变 八、懂得内省感恩,才能无往不胜 1.吾日三省吾身

2.谦虚是一种美德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5.学会感恩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掌握进退妥协尺度 4.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做方可成就大业 1.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敢想敢做,积极行动 4.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可厚积薄发 1.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4.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依靠团队的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跟孔子学当老师》教师读书心得

《跟孔子学当老师》教师读书 心得 这一段时间看了周勇博士的著作《跟孔子学当老师》。周博的这本书写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动情地抒发自己对孔子和与后世 孔子般的老师或研究者的赞赏。这种笔法很容易阅读,也很自然 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历。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 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 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就必须依靠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 动地位,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 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 入的思考,才会不断有所收获。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是说当有人向 孔子提问题时,他并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提问者,而是从问者的 疑难处出发,从正反两面展开反诘,弄清问题的性质与内容,然

后使提问者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可以说一直是做为老师的我思考的话题。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当教师把教学当成一种爱恋而不是一个简 单的谋生工作时,你离好老师的距离就不远了。而把自己的所有 都献给教育,留给学生的老师。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 影响学生使之从中受益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我们不仅应该践 行孔子的教育观,更应该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仿效。孔子之 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是“圣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先祖,更因为他的精神,他的教育理念。孔子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这些理念是如今提倡 的“赏识教育”的思想精髓。我们真的应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营养,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让他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总之,这本书,真真正正的点醒了我,把教学当成是精神上 的恋爱。真正的去爱这份工作,真正的去享受这份工作,那么我 就能真正的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教育学1.孔子中国古代《论语》“有教无类”—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我国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 3.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 着作。 4.《学记》战国后期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着;“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 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着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 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6.柏拉图西方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7.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8.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 第一本教育学着作;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教育学之

父,从事物的感知开始教学;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提出 9.卢梭代表作《爱弥尔》——人的本性是善的。个人本位论 10.洛克英国“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他主张绅士教育。《教育漫话》 11.佩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 天赋力量。 12.赫尔巴特德国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着作:《普通教育学》 (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独立教育学的诞生标志。《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用心理学的统知原理来阐述教学;知情意行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13.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实用主义教 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设计教学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中教育成就最为显著。他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活动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一下他的教育思想: 一、受教育者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在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孔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具备外在的气质,内外统一,从而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呢?孔子认为可以这样去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本人不但身体健壮,而且多才多艺,喜歌乐舞,自身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全面发展的人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第1-2讲:先圣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标准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的成就: 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三,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四,孔子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教师:一个特别需要读书的职业 王俊鸣

教师:一个特别需要读书的职业王俊鸣 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跟大家比起来,我是一个闲人。(笑)今天早 上看各位老师都很忙。忙呢是件好事,像有些人退休以后找不到感觉了,于是就开始生病,我还好退休以后被返聘回来了,还有一些事可干,但也不那么忙了。因为不那么忙了,所以自己就可以念念书、思考一些问题、写写东西。吴校长(吴文丽校长)让我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谈读书的体会。过去没有专门谈过这样一个问题,但和在老师们的交流过程中,可能也说到过一点。所以今天我就定了这样一个题目:教师——一个特别需要读书的职业。讲话得有个中心,下面不管怎样拉拉杂杂地说,总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就是当教师的,特别需要读书。 正名: 把“读”与“书”两个字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短语的,最早是见于《论语》。孔子有一个学生,字子路,年龄与孔子差不多, 跟随孔子的时间最长,所以《论语》中记载子路的很多。当时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季氏的手里,子路在季氏那里作家臣。孔子有个最小的学生叫子羔,子路推荐他去做县长,孔子见子羔年纪太小就去做县长了,就去批评子路,你不是把子家给害了吗?子路不服,你看子路敢跟孔子顶嘴。他说,费县

有个社稷坛,可以一边当官一边学习礼仪,何必非要读书呢?“读书”这是从这里而来。孔子很不高兴,说我就讨厌那些花 言巧语的人。 就孔子的教育思想而言,孔子并不反对向实践学习,孔子出身并不好,他自己说多能鄙事(做很多低贱的事)。但从刚 才讲的记载来看,他认为一个人的学习离不开读书。虽然要向实践学习,但人人要读书,教师尤其要读书。 书是什么?书是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东西,是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从远古到现在,人类文明进展过程,人类积累的各种经验都是通过书本记录下来的。我看过一本闲书,说人类跟猴子的区别什么呢?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是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文字、书本传承下来。而猴子不会,它只能跟随上一代从实践中去摸索最简单的东西,所以猴子永远是猴子,而人类却一日千里地进步,这就是书籍的作用。一本书记载了人的生活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对社会、自然的发现。后人继承了这些东西,进一步思考,然后再向前发展。于是,思想加思想就导致了人类的不断进步。人类创造的文明有物质文明、有精神文明。现在很多人倾心于享受物质文明,但是他(她)不读书,不太注重对人类的精神文明的继承,也就是放弃了精神享受。应该说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是有着一种读书的传统。在那个时候,“耕读之家”是 最伟大的、最文明的家庭。是说一般的农民之家(不是指做

向孔子学习——他的大爱精神

《论语》好想拜读一下,但每次拿起书来,看见里面的文言文,便心里发怵,读不懂,便又放下了。暑假里看了周勇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后,觉得跟《论语》走进了,也进一步了解了孔子。《论语》写的是孔子,但作者却是学生,而且是好几代孔门弟子断断续续写了七八十年才写成的。孔子何德何能,竟能让那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去回忆他的一言一行?孔子之所以赢得学生如此的厚爱,自然是因为他在学生身上倾注了更大的爱。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所包含的种种美好人性,孔子通过教学都体会到了。将心比心,学生就是以这样的人间极致情感创作了《论语》。做为一名教师,我应从孔子身上学得什么呢?学习孔子坚定的信念。孔子痴恋教学,其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孔子经历了许许多多失败后,仍不可放弃,是因为他终身能坚持一种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坚定的信念,自己的心灵曾受到不少的惩罚。知道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却不知从哪做起,在教学生涯中苦熬着,不知道从哪里摆脱这种局面,对学生的分数看的太重了,把学生考一个好分数看成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自己如一只井底之蛙,眼界太低,所以总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何乐之有呢?今后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文化熏陶,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让学生喜欢这门课,从分数的怪圈中摆脱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作为教师应如孔子、陈寅恪先生那样,埋头求取学问,名利都置于身外之物。以自己的学问与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是一种多么体面、痛快的事。而不能如方鸿溅一样,没学问,不行又装腔作势,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因材施教。孔子教过的三千学生中,并非个个都是诚心好学的,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不好学,真正从孔子那里学到本事的不过七十七个。其中有听话的颜渊,他在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是通过忠实守望老师的崇高人格而使自己的心灵逐渐得到了净化。而孔子也不能没有颜渊,不光为了创造优秀的教学,,而且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师生的精神生命已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了。人间最美好的情义亦不过如此。有看似不好学但贴心的子路,他象李逵,有点傻乎乎的,但是孔子最忠诚的人。孔子喜欢子路的朴实与耿直,没有坏心眼。因此在品德方面,子路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有爱提问问题的子贡。无论孔子什么时候上课,都有子贡这样的学生在合适的时候站起来,和老师对话一下。在教学中若碰到颜渊式的学生,要认真体验一下什么叫“诲人不倦”。至于非颜渊式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则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授人之渔”。孔子将自己的学好不保留地告诉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的为学之道。这才是中国式的大爱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热爱大自然。孔子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畅游,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巩固生命的美好情怀。 读了这本书,知道了今后自己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在向孔子学习的过程中,最要紧的事尽情体会,思考孔子的教师生涯与精神世界,传给学生活生生的文化与精神力量。

孔子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析

孔子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析 发表时间:2009-02-18T14:14:47.500Z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月下作者:陈颢[导读]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生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德育”,“自我管理”“中庸”等方面,这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孔子;学生管理;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创建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他毕生治学,从私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管理思想,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包括了教学管理思想、教师管理思想、学生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其中学生管理思想虽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磨砺,但对现代学生管理工作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 以人为本是学生管理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的“仁”的学说,是他在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在社会政治方面就是实行“德政”“仁政”,其精神实质就是“仁者爱人”,即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孔子认为只要实行“德政仁政”就能受到人民拥戴,“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而表现在教育上,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是不谋而合的。 2 德育教育是学生管理的核心所在孔子认为学生是需要全面发展的,所以他确定了教学内容,即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课程,包括了德育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四大部分,而礼(德育教育)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孔子把德育教育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一方面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良之士,“举贤才”,使贤才“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方面把德育作为治国安邦的有效途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希望用“以德育人”实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之目的的保证,从而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这就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教育的根本特点。孔子从教育就是塑造人才这个角度出发,强调做人必须受教育,必须学习,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全面而完美的人。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遵循如下原则:2.1立志。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要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上的更高追求。他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立足现在而面向未来,确定以“仁”为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他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要以实现“仁”为目标,要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他教育学生要坚持志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要抵御各种的物质诱惑。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此他很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2克己。孔子主张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于礼、仁的规范。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还提醒学生要注意“克己”这个原则,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在外不怨,在家不怨,不怨天,不怨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些都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责怪别人。 2.3力行。孔子提倡力行,涉及到时下的“实践”、“诚信”教育等诸多方面,他认为做人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他还说“力行近乎仁”,认为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接近于仁德,他表扬了子路,“子路无宿诺”,子路答应办的事情,从来不过夜。孔子认识到不仅要注意学生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的道德实践,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 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孔子很注重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希望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具备自我教育和反思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他强调“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学生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他反对“乡人”的角色,强调人要有独立意识。子贡曾经问孔子: “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回答说: “未可也”。又问: “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回答: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子还强调“内省”,这是日常必要的修养之一。他认为不论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都需要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他在私学中广为推广。他经常教育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然后才能考虑管理别人。在论语中有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他的学生曾参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受到了孔子的教诲。内省主要是靠自我的管理,内省的重要结果就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心安理得,就增加了道德行为的信心和勇气。他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通过“自省”,从而对自我的修养进行提高。孔子要求学生严格对待自己,不单是大事,生活中的琐事,也要有条不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在不断“内省”后,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对的做法,那么就需要“改过”。孔子认为现实中没有不犯错的圣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错误。“过,则勿惮改。” 改正错误的时候,需要有别人的指点,对于别人的批评忠告,采取欢迎的态度。“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但如果有了错误而不改正,那就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从而妨碍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4 “中庸”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尺度如何管理学生,是从严还是从宽?孔子认为:“过”或是“不及”都不好。他提出了“中庸”的想法,认为这样才恰到好处。中庸本义有三::庸即用,中庸即用中;庸即常,一指经常,一指平常。孔子所谓中庸强调了执两而用中,并以之为经常之道。孔子始终注意分寸感,希望将对立的两端结合起来。孔子的曾经称赞颜回,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所谓“择乎中庸”,就是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着其中道而行。左传中记载着孔子论政:“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由此类推,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将严格和宽松的尺度有机结合,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最大化,更加科学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总之,在孔子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学生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仍旧有很重要的启发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挖掘,大胆利用,为新时期的学生工作服务,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一代。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