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若笠乡若笠中心小学电子教案

姓名

学科科学

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7.3.1

电子备课文稿要求:

1、电子教案统一使用:字号:小四;字体:宋体;行距:1.5倍;页边距:上:3cm、下:2cm、左:3cm、右:2cm;其他为常规设置。

2、教学设计以“课时”为结构版块,每课时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要素,力争体现教师个体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以及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

3、课时教案要求要素齐全,“教学反思”请在课后使用红色笔书写。教案设计要体现学情,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创新,凸显教师个体教学风格。严禁全盘照搬和抄袭。备足学期相应的课时数。

4、打印要求:双面打印。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进度表

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措施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总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3、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4、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充气气球、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1、体验静电现象。

2、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出示课件播放更多的静电现象。

小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1)出示课件: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师:根据这个结论思考物体为什么带电。

(2)出示课件: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实验,进一步观察摩擦物体之间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

活动一: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讲解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整理分析

如果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教师随机板书)

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随机板书)

(4)小结:

三、认识电流的形成。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同学们可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那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这节课要了解的第三个内容。板书:“让电荷流动起来”

1、让电荷持续流动起来就会形成电流。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

2、汇报交流:需具备的条件是“电源”、“电路”。

3、课件演示:将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构成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并了解电路的构成。

小结: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视频,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课后思考:(1)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站起来了,怎么解决?(2)裤子粘在大腿上怎么办?(3)为什么油罐车后面都有一个尾巴?(4)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都有一根避雷针?

3、小结: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这个单元会有很多和电有关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多了解,多掌握。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科学手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作业布置:完成科学手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

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作业布置:完成科学手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

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

5、交流汇报: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做个小开关

开关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作业布置:完成科学手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

3、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作业布置:完成科学手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3、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作业布置: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

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16——2017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四(1)班陈磊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瞧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您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与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就是正电荷或都就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与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 2018年9月 教学进度表

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 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 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 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4.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5.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6. 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笫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7. 带读提示语。 8. 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9.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乂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全册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 99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

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 2 / 99 强。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本学期打算学习网上其他科学老师的好的评价方法。采用积分晋级制,开学初就将积分表张贴于实验室墙上,对于学生带好材料、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三、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1、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 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35229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 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 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 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 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 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六个班级,本人承担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35个,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目标)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 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备课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师:熊维中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电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 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年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___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教学设计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难点:能用网状图表示影响天气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学生: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的音乐)听过这个音乐吗?哪里听过?让你想起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心身边的天气。揭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授 (一)我们知道的天气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思考图中各种符号表示的意思。(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所以会说出多种天气现象,如晴、晴到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雷阵雨、雾、冰雹、风……)4.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学生适当的补充) 5.根据黑板上的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6.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可以用哪些词和句子描述?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分析

第一单元电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课件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以及主要特色在每一册的教师用书的前面都做了介绍,并且无论在哪一册上,内容都是一样的。老师们可以认真地看--看,仔细领会介绍的内容,并落实到平日的教学当中。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主要针对本册教材做简要概述: 一、内容概述 四年级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运动"统整教学内容,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共设计5个单元,19个课题。 "运动着的世界"是全册的起始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4个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分别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关运动的内容。 "动物的运动"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位置与运动"单元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力与运动"单元的学习,开始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昼与夜"单元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探究一天中太阳运动的模式,测量记录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激发学生关注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本册的综合单元,选择与"运动"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和运输,鼓励学生对常见交通工具进行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展示会”是本册的结束课,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本学期学习成果的舞台。 二、本册总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