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IBM---SNA和 DEC-- DNA

3.三大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

4.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5.未来网络发展趋势:有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6.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包括主机和终端,他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7.计算机网络功能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8.按拓扑结构类型分类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及网形拓扑。

9.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可靠性(2)费用(3)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1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可以有3类: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2.按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

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宽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因特网体系结构局IAB。

1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5.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1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17.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8.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9.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20.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1.层次结构的好处:1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2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一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及本层向上一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3每一层次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4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不受其影响。

22.物理层(比特流):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3.数据链路层(帧):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4.网络层(组):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5.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26.会话层(进程、对话):进程—进程的层次。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27.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变换。数据压缩/恢复和加密/解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转换功能。

28.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1)数据传输前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2)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3)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因此传输的可靠性好,但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29.无连接服务的特点。1)每个分组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2)无连接服务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3)无连接服务中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30. TCP/IP协议的特点。1)开放的协议标准。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31.互连层的功能主要由IP来提供。

网络层提供了数据分块和重组功能。

在传输层中,TCP提供可靠的字节流信道,UDP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传送信道。

在应用层中,SMTP为简单邮件传送协议、DNS为域名服务、FTP为文件传输协议、TELNET为远程终端访问协议。

32.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之处:首先,OSI模型有七层,而TCP/IP只有四层,他们都有网络层(或者称互连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他的层并不相同。其次, 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3 DTE(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4 DTE与DCE接口的各根导线的电气连接的三种平衡方式: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受器的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

12 X.21和X.21 bis为三种类型的服务定义了物理电路,这三种服务是租用电路服务、直接呼叫服务、设备地址呼叫服务。

13 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机械特性物理层的机械特性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及其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2)电气特性电气特性规定了这组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受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的识别、最大数据传

输速率的说明,以及互连电缆相关的规则等。

(3)信号的功能特性它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的关系。接口信号线按功能一般可分为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和接地线等四类。

(4)规程特性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

3.2传输介质

1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2 三种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双绞线分为无屏蔽的和屏蔽的。3类线能承受16MHz,5类线能承载100MHz。

同轴电缆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光纤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光纤用于点到点的链路;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数据传输率高、抗电磁干扰强等优点。

3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通信以及激光通信的信息载体。

4 传输介质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因素:网络拓扑的结构、实际需要的通信容量、可靠性要求、能承受的价格范围。

5传输介质的特性:物理特性、传输特性、连同性、地理范围、抗干扰性、相对价格。

7 多址接如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

8 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费用与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通信信道带宽宽、可进行多址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优点。

9 使用卫星通信时,需要注意到它的延时,传输延时的典型值为540毫秒。

3.3数据通信技术

1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或b/s,表达式为:(P42)

2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率,单位为波特(Baud),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就是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码元速率定义为:(P42)

4 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后者表示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5 奈奎斯特公式,香农公式(P43)。

6 误码率:指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定义为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公式(P44)。

7 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串行方式和并行方式。并行方式用于近距离通信,串行方式用于陆离较远的通信。

8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9 移动通信中按照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也可分为三种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

10基本术语:

(1)数据:可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模拟数据是在某个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数字数据是离散的值。

(2)信号: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信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4)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设备和计算机。

(6)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11数字数据也可以用模拟信号来表示,此时要利用调制解调器MODEM。

模拟数据也可用数字信号来表示,完成信号转换功能设施的是编码解码器CODCE。

3.4数据编码

1 基带:表示二进制比特序列的矩形脉冲信号所占的固有频带,称为基本频带。

3同步方法:位同步和群同步两种。

(1)位同步分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

(2)群同步:字符间的异步定时和字符中比特之间的同步定时,是群同步即异步传输的特征。

5 信号数字化的转换过程可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

6 对于数字传输的数字电话、数字传真、数字电视等数字通信系统而言,他具有下列两个优点:抗干扰性强和保密性好。

3.5数据交换技术

1网络站:作为信源或信宿的一批设备,提供中间通信的设备称为节点。

2按所用的数据传送技术划分,交换网络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3 当前因特网的主干线路采用的是同步光纤SONEF或是同步数字系列SDH,就其本质属于电路交换技术。

4 当今的因特网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结合。

5 目前光交换技术发展主要有: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光交换机、无交换式光路由器、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

6 三种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p68)

7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网是使用电路交换技术的典型例子。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2)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的信道容量被浪费。

8 报文交换:

(1)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传送方式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2)报文交换的优点:

A 电路利用率高。

B 在报文交换网络上,通信量大时仍然可以接受报文,不过传送延迟会增加。

C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D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缺点是:它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报文经过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

9 分组交换

(1)分组交换:将一个报文分成两若干个分组,没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分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

(2)虚电路:在虚电路方式中,为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主要特点是:在数据传送之前先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3)数据报方式(66)

1.广播地址:全“1”地址来表示包含所有站的地址,这种地址称为广播地址。全“0”地

址为无站地址。

内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向网络层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透明性是指该层

上传输的数据的内容、格式及编码没有限制,也没有必要解释信息结构的意义;可靠的传输使用户免去对丢失信息,干扰信息及顺序不正确等的担心。

2.目前较普遍使用的帧同步法是比特填充法和违法编码法。

3.数据链路层通过使用计数器和序号来保证每帧最终都能被正确地递交给目标网络层一

次。

4.许多高层协议中也提供流量控制功能,只不过流量控制的对象不同而已。对于数据链路

层来说,控制的相邻两节点之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而对于传输层来说,控制的则是从源到最终目的之间端对端的流量。

5.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发送方数据流量的控制,使其发送速率不致超过接收方所能承受的

能力。

6.最常用的流量控制方案:停止等待方案和滑动窗口机制。

7.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称作链

路管理。

8.差错检测应包含两个任务:即差错控制编码和差错校验。

9.差错控制编码方法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自动请求重发ARQ,另一类是前向纠错FEC。

10.差错控制编码又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是指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

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11.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是几种最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

12.“+”指的是模二加,也即异或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

13.垂直奇偶校验方法的编码效率为R=p/(p+1)。

14.水平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q/(q+1).

15.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pq/[(p+1)(q+1)]

16.连续重发请求方案及时指顺序接收管道协议。

17.基于窗口机制的流量控制方法可限制发送方已发出而未被确认的帧数目。发送方的发送

窗口指示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序号。接收方类似地也有接收窗口,它指示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

18.基本数据链路协议有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

19.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称链路通信规程,也就是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链路控制

协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大类。

20.同步协议采用帧作为传输单位,也便于实现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21.同步协议可分为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及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

三种类型。

22.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是最早提出的同步协议,其典型的代表是BSC协议。

23.监控报文一般由单个传输控制字符或由若干个其它字符引导的单个传输控制字符组成。

引导字符统称为前缀。

24.HDLC有信息帧(I帧)、监控帧(S帧)和无编号帧(U帧)三种不同类型的帧。

25.在因特网有两个广泛使用的链路层协议:串行线路IP协议(SLIP)和点到点协议(PPP)。

26.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

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出错的数据链路,即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27.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同步功能、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链路管理管理。

28.帧同步的方法:1)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用一些特定的字符来定界一帧的起始

与终止。BSC规程是其典型例子;2)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HDLC规程即采用该法;

3)违法编码法。该法在物理层采用特定的比特编码方法时采用。例如曼彻斯特编码方法;

4)字节计数法。这种方法以一个特殊字符表征一帧的起始,并以一个专门字段来标明帧内的字节数。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规程的典型实例是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DDCMP。29.停止等待方案的工作原理:发送方发出一帧,然后等待应答信号到达后在发送下一帧;

接收方每收到一帧后送回一个应答信号,表示愿意接收下一帧,如果接收方不送回应答,则发送方必须一直等待。

30.滑动窗口机制的工作原理:发送方每次发送一帧后,待确认帧的数目便增1,每收到一个

确认信息后,待确认帧的数目便减1。窗口随着数据传送过程的发展而向前滑动。当重发表长度计数值,即待确认帧的数目等于发送窗口尺寸时,便停止发送新的帧。

31.传输中差错都是由噪声引起的。噪声有两大类:随机热噪声、冲击噪声。热噪声引起的

差错称为随机错;冲击噪声呈突发状,由其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错。

32.理论上可以证明循环冗余校验的检错能力有以下特点:1)可检测出所有技术位错。2)

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3)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译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

33.基本的数据链路协议:1)停等协议2)顺序接收管道协议3)选择重传协议

34.差错控制方法中的自动重发请求法即ARQ有几种实现方案,空闲重发请求(IRQ)和连续

重发请求(CRQ)是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案

35.空闲重发请求方案也称停等法,该方案规定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

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方确认正确接收或再继续发送下一帧。

36.停等协议最主要的优点就是所需的缓冲存储空间最小,最大缺点是:发送方要停下来等

待ACK帧返回后再继续发送而造成信道浪费。

37.Go-back-N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

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或者当发送方发送了n个帧后,若发现该n帧的前一帧在计时器超时区间内仍未返回其确认信息,则该帧被判定未出错或丢失,此时发送方就不得不重新发送该出错帧及其后的n帧。这就是Go-back-N法名称的由来。

38.停等协议可以看成是发送窗口、接收窗口等于1;Go-back-N是发送窗口大于1、接收窗

口等于1的特例,选择重传协议是发送窗口、接收窗口均大于1。

39.选择重传协议的思想:当接收方发现某帧出错后,其后继续送来的正确的帧虽然不能立

即递交给接收方的高层,但接收方仍可收下来,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同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可与原已存于缓冲区中的其余帧一并按正确的顺序递交高层。

40.选择重传协议在某帧出错时减少了后面所有帧都要重传的浪费,但要求接收方有足够大

的缓冲区空间来暂存未按顺序正确接收到的帧。

41.BSC协议的个传输控制字符的功能:SOH:序始。STX:文始。ETX:文终。EOT:送毕。ENQ:

询问。ACK:确认。DLE:转义。NAK:否认。SYN:同步字符。ETB:块终或组终。

42.BSC协议将在链路上传输的信息分为数据报文和监控报文两类。监控报文又可分为正向监

控或反向监控两种。每一种报文中至少包含一个传输控制字符,用以确定报文中信息的性质或实现某种控制作用。(BSC协议是一个半双工协议。)

43.HS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具有的特点: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

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不必等待确认便可连续发送数据,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均采用CRC校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收,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分离,具有较大灵活性。

44.HDLC中常用的操作方式有三种:1)正常响应方式NRM。这种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由主

站启动。2)异步响应方式ARM。ARM下的传输过程由从站启动。3)异步平衡方式ABM。

这种方式允许任何节点来启动传输的操作方式。

45.HDLC协议采用“0”比特插入法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该法在发送端检测除标志码以外的

所有字段,若发现连续5个“1”出现时,便在其后添插1个“0”,然后继续发送后面的比特流;在接收端同样检测除标志码以外的所有字段,若发现连续5个“1”后面是“0”,则将其删除以恢复比特流的原貌。

46.SLIP协议。SLIP提供在串行通信线路上封装IP分组的简单方法。SLIP是一种简单的组

帧方式,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SLIP不支持在连接过程中的动态IP地址分配;其次,SLIP帧中无协议类型字段;再有,SLIP帧中无校验字段。

47.PPP提供了3类功能。1)成帧:它可以毫无歧义地分割出一帧的起始与结束。其帧格式

支持错误检测、2)链路控制:LCP(链路控制协议)可用于启动线路、检测线路、协商参数,以及关闭线路;3)网络控制。NCP(网络控制协议)。

48.PPP与HDLC之间最主要的区别。PPP是面向字符的,HDLC是面向位的;特别是PPP在拨

号调制解调器线路上使用了字节填充技术,所以,所有的帧都是整数个字节。

49.PPP帧都以一个标准的HDLC标志字节(01111110)为开始,地址域总是被设置成二进制

值11111111。控制域的默认值是00000011,此值表示这是一个无序号帧,即在默认方式下,PPP并没有采用序列号和确认来实现可靠传输。协议域的任务是指明净荷域中是哪一种分组。已定义了代码的协议为:LCP、NCP、IP、IPX、AppleTalx和其它协议。以0位作为开始的协议是网络层协议,以1位作为开始的协议被用于协商其它的协议。净荷是变长的,最多可达到某一个商定的最大值,其默认长度位1500字节。

50.PPP是一种多协议成帧机制,它适合于调制解调器、HDLC位序列线路、SONET和其它的物

理层上使用。它支持错误检测、选项协商、头部压缩以及使用HDLC 类型帧格式的可靠传

输。

帧格式:

1. DDCMP (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的帧格式:SOH 共8位,Count 字段共14位,用以

指示帧中数据段中数据的字节数,数据段最大长度位8x (214-1)=131064位,长度

必须为字节的整倍数。Flag 共2位,Ack 共8位,Seg 共8位,Addr 共8位,CRC1共

16位,Dada 约8—131064位,CRC2共16位。CRC1、CRC2分别对标题部分和数据部

2. BSC 协议的数据块有如下四种格式:1)不带报头的单块报文或分块传输中的最后一块

文:

2)带报头的单块报文:

3

4

3.

2)否定确认和选择响应:

3)轮询/选择请求:

4

第五章 网络层

1、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际互联等。

2、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网络服务,而通信子网内

部的操作也是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

3、在虚电路操作方式中,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建立一条逻辑通络,因为这条逻辑通路不是专用的,所以称之为“虚”电路。

4、不同的逻辑信道在节点内部通过逻辑信道号加以区分,各条逻辑信道异步地分时复用同时一条物理信道。

5、各节点内部必须建立一张虚电路表,用以记录经过该点的各虚电路所占用的各个逻辑信道号。

6、各节点的虚电路表是在虚电路建立过程中建立的。

7、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中,每个分组被称为一个数据报,若干个数据报构成一次要传送的报文或数据块。

8、各数据报不能保证按顺序到达目的节点。

9、在整个数据报传送中,不需要建立虚电路,但网络节点要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

10、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是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

11、提供这种虚电路服务的通信子网内部的实际操作既可以是虚电路方式的,也可以是数据报方式的。

12、SNA就是采用这种虚电路操作支持虚电路服务方式的实例。

13、以数据包方式操作的网络,也可以提供虚电路服务,即通信子网内部节点按数据报方式交换数据,而与端系统相连的网络节点则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服务。

14、数据包服务一般仅有数据报交换网来提供。端系统的网络层同网络节点中的网络层之间,一致的按照数据报操作方式交换数据。

15、数据报服务与OSI的无连接网络服务类似。

16、在子网内部,虚电路和数据报之间存在几个折衷:一是路由器的内存空间和带宽之间的平衡。另一个平衡点是建立虚电路所需要的时间和地址解析的时间。

17、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要确定向下一节点传送的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网络层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18、在数据包方式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路由做出选择;而在虚电路方式中,只需在连接建立时确定路由。

19、路由选择包括两个基本操作,即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两者之间,路径的判定相对复杂。确定路由选择的策略称路由选择算法。

20、路由选择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

21、所谓最优化原则是指: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哪么从J到K的最佳线路就会在同一路由之中。

22、从所有源端到目的端的最佳路由集合,形成了以目的地为根的树。这样的一棵树称汇集树,其中距离度量单位是站点。需要指出的是汇集树并不唯一。

23、路由选择算法的目的就是为所有路由器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类不用测量也不需要利用网络信息,而按某种固定规则进行路由选择的算法。严格说来并不是一种算法,而是由网络管理员在路由选择前就已手工建立了映射表。

24、静态路由选择三种算法:最短路由选择算法、扩散法和基于流的路由选择算法。

25、最短路由选择算法是一种简单易懂而应用广泛的技术。

26、Dijkstra算法要求节点用从源节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节点的距离来标注。

27、扩散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路由算法,又叫泛射路由选择法。扩散法的一个稍微实际的变种是选择扩散法。

28、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正是这样一种既考虑拓扑结构由兼顾网络负载的静态路由算法。这种算法在预先知道的平均通信量的条件下对流量进行数学分析,以优化路由选择。

29、要采用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有些信息必须是已知的。首先,网络的拓扑结构已知;

其次必须给出通信量距阵和线路容量矩阵;最后,必须选定一种路由算法。

30、节点的路由选择要依靠网络当前的状态信息来决定的策略,称动态路由选择策略,也称为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有两种最常见算法,即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31、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最初是ARPENET使用的路由算法,也称用于INTERNET的RIP路由信息协议。

32、在因特网中被广泛适用的OSPF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就用到了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33、永久不会移动的主机称为固定主机,它们通过铜线或者光纤连线到网络中。

34、迁移主机,它们基本上也是固定的,但是经常会从一个固定的站点移动到另一个固定的站点,并且只有当它们物理上连接到网络的时候才使用网络。

35、漫游主机,是在移动过程中执行计算,它们希望在移动的时候还能保持与网络的连接,我们使用术语移动主机来代表这类主机,也就是说,移动主机是指那些离开了原始站点还想继续连接网络的主机。

36、给所用的目标发送一个分组,这称为广播,为实现广播,提出一下方法:一种,要求子网既有任何特别性的广播方法;另一种,扩散法;第三种,多目标路由。使用这种方法,每个分组或者包含一组目标,或者包含一个位图,由该位图来指定所期望的目标;第四种,使用了以发起广播的路由器为根的汇集树,生成树是子网的一个子集,它包含所有的路由器,但是不包含任何环;最后一种是逆向路径转发。

37、逆向路径转发的优点是:它的效率相对合理,而且容易实现。

38、能够给一些有明确定义的组发送消息,这些组的成员数量虽然很多,但是与整个网络规模相比很小,给这样一个组发送消息成为多点播送,简称多播,又称组播,它的路由算法称为多播路由选择。

39、多播传送需要对组进行管理。

40、修剪生成树最简单的修剪方法是用于那些用了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网络。

41、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

42、拥塞控制问题可以从控制论角度来看待,解决的方案可以分成两类:开环的和闭环的。

43、完成开环控制的手段有:确定何时接受新的流量、确定何时丢弃分组及丢弃哪些分组,以及在网络的不同点上执行调度决策。

44、开换算法可以分成在源端采取动作还是在目的端采取动作两类算法。

45、一旦出现了拥塞,马上会想到两种解决方案:增加资源(宽带),或者降低负载。解决拥塞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系统的负载。降低负载的措施包括:拒绝为某些用户提供服务,给某些用户或者全部用户降低服务等级以及让用户以一种更有预见性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需要。

46、丢弃策略是指当没有空间的时候,指明该丢弃哪个分组的规则。

47、负载脱落是指当路由器因为来不及处理分组而被淹没的时候,只有将这些分组丢弃即可。

48、负载丢弃策略有两种:(即旧的分组比新的分组更好)通常成为葡萄酒策略,(即新的分组比旧的分组更好)通常成为牛奶策略。一种新的流行算法,在实际消耗尽所有的缓冲区空间之前就开始丢弃分组,这就是RED随机的早期预测算法。

49、路由器用什么方法来告知源主机有关的问题呢?一种办法就是向主机发送一个抑制分组,另一种不同的策略是只是将选取出来的分组丢弃,而不向源主机报告。

50、分组到达时间的变化量(即标准偏差)被称为抖动。

51、从一个源到一个目标的分组流称为流。

52、用4个基本的参数来描述每个流的需求特征:可靠性、延迟、抖动和带宽。这4个特征合起来决定了一个流所要求的服务质量QoS。

53、IETF设计流式多媒体的体系结构,此作的一般叫法为基于流的算法或者集成服务。

54、不要求提前建立流,它主要由每台路由器在局部范围内实现,而不牵连到整条路径,这种方法叫做基于类别的服务质量。IETF已经对这种方法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标准化,称为区分服务。

55、标记分组流的做法非常接近于虚电路的思想。

56、MPLS是实现QoS保证的关键技术。其目的是提高网络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提高网络设备的转发能力。它最初是由Cisco等网络设备公司提出的。

57、网际互连的目的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访问其它网络上的资源,是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通信。

58、局域网、广域网的网际互连有“LAN-LAN”、“LAN-WAN”、“WAN-WAN”、“LAN-WAN-LAN”四种形式。

59、节点的路由选择要依靠网络当前的状态信息来决定的策略,称动态路由选择策略,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60、转发器,是一种底层次设备,实现网络物理层的连接,它对网段上的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整形或再生。转发器只能起到扩展网段距离的作用,所以使用转发器互连的网络在逻辑上仍属于同一网络。

61、网桥,提供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转换,在不同或相同的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帧。

62、路由器,作用于网络层,提供网络层上的协议转换,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

63、网关,提供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各层间的协议转换,又称协议转换器。

64、桥路器兼有网桥和路由器两者的功能。

65、网桥最早是为把那些具有相同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局域网互连起来而设计的。

66、IEEE802.1定义了网桥的协议结构。网桥应该有寻址功能。网桥的作用是通过过滤和转发功能实现的。

67、RIP协议被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操作方式:主机实现的RIP工作在被动状态;路由器中实现的RIP工作在主动状态。被动RIP只接受,而主动RIP则发送和接受RIP消息。

68、RIP采用的距离度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到目的地距离的测量方法:站点计数度量,路由器把到把它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1,如果距离为n,表示它到达目的地途中要经过n 个路由器,即距离给出了该路由要经过的路由器个数。

69、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动态的路由算法,能够自动而快速地适应拓扑结构的变化。它支持负载平衡功能。

70、OSPF支持3种类型的连接和网络:点到点网络、广播网络和非广播方式的网络。

71、路由器通过扩散把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告诉它所在区域的其它路由器。

72、网桥是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用来连接类型相似的局域网。从互连网络的结构看,网桥属于DCE级的端到端的连接;从协议层次看,网桥属于链路层范畴,在该层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网桥必须具备寻址和路由选择的逻辑功能。

73、局域网的逻辑功能自下向上分为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及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三层,异构局域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中。

74、路由器的主要服务功能:①建立并维护路由表。②提供网络间的分组转发功能。

75、在网络层,因特网可以被看做一组互相连接的子网或自制系统AS。在因特网中,实现这些子网或AS互连的就是互连层协议,IP协议就是为了实现网络互连而设计的。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IP报文服务,传输层上的数据信息都以IP报文的形式传输,它提供一种从源端到目的端传输IP报文的最佳尝试方法。

76、在互连层中有四个重要的协议:互连网协议IP、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地址转换协议ARP和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77、互连层的功能主要由IP来提供,主要于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IP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连网传送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78、TCP/IP分别采用了IP地址作为物理数据帧与物理地址的统一描述形式。

79、一个IP数据报由一个头部和数据部分构成。头部包括一个20字节的固定长度部分和一个可选任意长度部分。

80、IP数据报是通过封装为物理帧来传输的。在IP头中控制分段和重组的IP头域有三个:标识域、标志域、分段偏移域。IP对输入、输出数据报的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机对数据报的处理;另一种是网关对数据包的处理。

81、ARP:IP→MAC,RARP:MAC→IP。RARP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82、为了是互联网能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在IP层加入了一类特殊用途的报文机制,即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它是IP正式协议的一部分。

83、因特网支持两类组地址:永久组地址和临时组地址。

84、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类似于ICMP,但只有两种报文:询问和响应。

85、若多播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支持多播的路由器或网络,就要用隧道技术来解决。

86、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128比特,使地址空间增大了296倍。

简答:

1、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多技术要素。首先,考虑是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其次,要

考虑通信子网是采取虚电路的还是数据报的操作方式;其三,是采取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集中式路由算法;最后,确定是采用静态路由选择策略,还是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2、最短路由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子网图,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台路由器,每条弧

线代表一条通信线路,弧上的数字代表该线路的权重。为了在一对给定的路由器之间选择一条路由路径,路由算法只需在图中找到这对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可。

3、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的基本思想为:对某一给定的线路,如果已知负载与平均流量,那么

可以根据排队论计算出该线路上的平均分组延迟。

4、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工作的: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它以网中的每个路由器为索引,

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路由器到每个目标路由器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

5、每个路由器必须完成一下的工作:(1)发现它的邻居节点,并知道其网络地址;(2)测量

到各邻居节点的延迟或者开销;(3)构造一个分组,分组中包含所有它刚刚知道的信息;

(4)将这个分组发送给所有其它的路由器;(5)计算出到每个其它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6、移动主机典型的登陆工作过程:(1)外地代理定期广播一个分组,宣布自己的存在及其地

址。(2)移动主机登陆到外地代理,并给出其原来所在地的地址,当前数据链路层地址以及一些安全性信息。(3)外地代理与移动主机的主代理联系,核实移动主机是否真的在那。

(4)主代理检查安全性信息,如果核实通过,则通知外地代理继续。(5)当外地代理从主代理处得到确认后,在它的代表中加入一个表项,并通知移动主机登陆成功。

7、拥塞发生的原因:(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统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

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2)路由器的慢速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那么,即使有多余的线路容量,分组也需要进入到队列之中。

8、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子网能够成承载所到达的流量。这是

一个全局的问题,涉及各方面的行为,包括所有的主机、所有路由器、路由器内部的存储—转发处理过程,以及所有可能会消弱子网承载容量的其它因素。与此相反,流量控制只与特定的发送方和特定的接受方之间的点到点流量有关。它的任务是,确保一个快速的发送方不会持续地以超过接受方吸收能力的速率传输数据。流量控制通常涉及做法是接受方向发送方提供某种直接的反馈,以便告诉发送方另一端的情形到底怎么样。

9

10、

控制。(2)虽然允许建立新的虚电路,但要谨慎地选择路由,使所有新的虚电路都绕开有问题的区域。(3)进行资源预留。

11、要实现网际互连,必须:(1)在网络之间至少提供一条物理上连接的链路,并具有对

这条链路的控制规程;(2)在不同网络的进程之间的路由实现数据交换;(3)有一个始终记录不同网络使用情况并维护该状态信息的统一的计费服务;(4)在提供以上服务时,尽可能不对互连在一起的网络的体系结构做任何修改。

12、路由器和网桥的区别:(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网桥利

用物理地址来确定是否转发该分组。(2)如果使用网桥去连接两个局域网,那么两个局域网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是不同的,但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要采用相同的协议。如果使用路由器去连接两个局域网,那么两个局域网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协议可以是不同的,但网络层以上的高层要采用相同的协议。(3)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由于传统局域网采取的是广播方式,因此容易产生“广播风暴”问题,而路由器可以有效地将多个局域网的广播通信量相互隔离开来,使得互连的每一个局域网都是独立的子网。13

Chap6传输层

1传输层是整个协议层次结构的核心,其功能是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提供可靠的、价格低廉的数据传输,而与当前网络或使用的网关无关。

2传输层的最终目标是向用户或者说是向应用程序的进程,提供有效、可靠且最佳的服务。

3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与应用层之间,传输层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向应用层服务。

4传输实体:传输层中完成向应用层提供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称为传输实体

5传输实体可能存在与下列硬软件环境中:

。。。(操作系统的内核中)

(一个单独的用户进程内)

(网络应用的程序库中)

(网络接口卡中)

6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

7传输层起着将通信子网的技术、设计和各种缺欠与上层想隔离的关键作用。

8传输层协议和数据涟路层协议有相似的地方

。。。两者都必须解决差错控制、分组顺序、流量控制及其他问题。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两层的协议所运行的环境不同,由此而带来的不同。数据涟路层是两个相邻节点间数据的传输,传输层的传输双方是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传输的。

9传输层与数据涟路层最主要的区别是:传输层需要寻址、建立连接的过程复杂以及对数据缓冲区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上的区别。

10三次握手算法的工作原理:(1)发送方向接受方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2)接受方向发送方回应一个对建立连接请求报文的确认报文(3)发送方再向接受方发送一个对确认报文的确认报文。

11传输层两个最主要的目的是:(1)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2)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与网络的传输服务

12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对一个进行的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的单一物理连接上实现该连接的复用,在单一连接上提供端到端的序号与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及恢复等服务。

13TCP提供的服务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面向连接的传输(2)端到端通信(3)高可靠性(4)全双工方式传输(5)采用字节流方式(6)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

14 UDP提供的服务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传输数据前无须建立连接(2)不对数据报进行检查与修改(3)无须等待对方的应答(4)正因为以上的特征,使其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效率高。

Chap7 应用层

1 IP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2 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3 利用子网掩码可以判断两台主机是否同一子网中。

4 INTERNET引进了字符形式的IP地址,即域名。

域名采用层次结构的基于“域”的命名方案,任何一个连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惟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5 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和地址转换请求程序三部分组成。

6 域名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域名,它只用来表示是一个网络域;另一种则是主机域名,他用来表示一台具体的主机。

7 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1)本地域名服务器(2)根域名服务器(3)授权域名服务

8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邮局协议POP 因特网邮件存取协议IMAP

9 WWW指通过HTTP协议链接起来的无数WEB服务器中的网页资源。

10 WWW采用壳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第八章局域网技术

8.1

1、局域网(LAN)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内将各种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互连起来已实现资源共享和消息交换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具有覆盖范围小、传输速率高、通信延迟小、误码率低的特点。

2、从传输技术上,计算机网络分为广播网和点到点网两大类。点到点网中,两个网络节点间存在直接的通信信道才能进行数据通信。在广播网中,所有网络节点共享同一个通信信道,每个节点发出的消息都可以被所有其他的节点接收。在广播网中存在信道争用的问题,如果有两个或多个网络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则数据信号会在信道中发生碰撞,导致数据发送失败,这个过程被称为冲突。在所有的广播网中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当信道的使用存在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的使用权。

3、广播信道有时被称为多路访问信道或随机访问信道,通信信道又称介质,网络节点使用信道进行通信称为介质访问,协调各网络节点的行为、决定广播信道使用权的协议就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4、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用来实现广播网中的信道分配,解决信道争用问题。点到点网中没有MAC子层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局域网都以广播信道作为通信的基础。

5、广播信道的分配策略主要包括静态分配策略和动态分配策略两大类。

6、静态分配策略包括频分多路复用和同步时分多路复用。这种分配策略是预先将频带或时隙固定分配给各个网络节点。各节点都有自己专用的频带或时隙,彼此之间不会产生干扰。静态分配策略适用于网络节点数目少而固定,且每个节点都有大量数据要发送的场合,信道利用率较高。

7、动态分配策略包括随即访问和控制访问,本质上属于异步时分多路复用。随机访问又称争用。控制访问有两种方法:轮转和预约。轮转是使每个网络节点轮流获得信道的使用权,没有数据要发送的节点将使用权传给下一节点。预约是各个网络节点首先声明自己有数据要发送,然后根据声明的顺序依次获得信道的使用权来发送数据。

一、争用协议

1、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划分为3类: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和有限争用协议。

2、最早采用争用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是ALOHA系统。

3、ALOHA系统有两种版本:纯ALOHA和时分ALOHA。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将时间分为离散的时隙。纯ALOHA系统中时间是连续的,不需要全局时间同步;而时分ALOHA系统中时间是离散的,必须进行时间同步。

4、纯ALOHA系统的基本思想:任何用户有数据需要发送就可以发送;用户通过监听信道来获得是否产生冲突、数据传输是否成功;若发现有冲突发生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在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5、帧时表示发送一个标准长度的帧所需要的时间。

6、吞吐量S:又称吞吐率,指在单位帧时内系统成功发送新产生的数据帧的平均数量。0≤S ≤1,信道利用最为充分。

7、网络负载G:指在单位帧时内系统发送的所有数据帧的平均数量,包括成功发送的帧和因冲突而重发的帧。

8、对于一个实际运行的系统,在稳定转台下,S和G的关系为 S=GP 其中P为系统中一

个帧成功发送的概率。

9、纯ALOHA系统易破坏区长度为2t。在纯ALOHA系统中,2t时间内只有一个数据帧的概率,即帧成功发送的概率 P=e-2G因此系统的吞吐量 S=Ge-2G

10、时分ALOHA系统的易破坏区长度为t。帧成功发送的概率 P=e-G S=Ge-G

11、时分ALOHA系统的基本思想:将时间分成等长的间隙,每个间隙可以用来发送一个帧;用户有数据帧要发送时,不论帧在何时产生,都必须到下一个时隙开始时才能发送;用户通过监听信道来获知是否产生冲突、数据传输是否成功;若发现有冲突发生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则在随机等待若干个时隙后,再重新发送。但随机等待的和四溅长度为时隙的整数倍。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与ALOHA协议的主要区别就是多了一个载波监听装置。CSMA分为4种:

(1)1-坚持CSMA。基本思想: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等待,同时继续监听直至信道空闲;如果发生冲突,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开始监听信道。

1-坚持的含义是指当监听到信道忙后,继续坚持监听信道;当监听到信道空闲后,其发送数据的概率为1,即立即发送数据。

(2)非坚持CSMA。基本思想: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放弃监听、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开始监听信道。

(3)p-坚持CSMA。用于时分信道。基本思想: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忙则坚持监听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信道空闲,便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下一个时隙信道仍然空闲,则仍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这样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数据被发送出去,或因其他节点发送而检测到信道忙为止,若是后者,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监听。

p-坚持的目的是试图降低1-坚持CSMA协议中多个节点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同时发送的冲突概率;采用“坚持”监听,是试图狂克服非坚持CSMA协议中由于随机等待造成延迟时间较长的缺点。

(4)带有冲突检测的CSMA。CSMA/CD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MAC子层。基本思想是: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就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监听到了冲突,则立刻停止数据发送,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尝试发送数据。

12、CSMA/CD额工作过程就是传输周期、争用周期和空闲时期周而复始、交替出现的一个过程。

SLOT TIME ≈2S/0.7C+2t

PHY SLOT TIME=L

min

/R

由于单向传输的原因,对于宽带总线而言,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时延的4倍。

二进制指数退避的算法规则:1、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 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 3、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的次序控制的。

IEEE802.3就是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的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二、无冲突协议

(1)位图协议。基本思想:将数据传输过程分成一系列的预约周期和传输周期;每个预约周期由N个争用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对应一个节点,节点i可以在时隙i发出一个比特“1”来声明它有一个数据帧要发送,接下来进入传输周期,各预约信道的节点按照序号大小顺序依次发送数据;待最后一个节点结束数据发送后,开始新一轮预约。由于预约周期的N个争用时隙就像是N个比特的位图,因此协议被称为位图协议。

协议效率d/(d+1)。

(2)二进制倒计数协议。基本思想:每个节点的地址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并假设所有地址长度相等;想要发送数据的节点,首先将其地址以二进制位串的形式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进行广播;所有广播出来的地址要进行对应二进制位的逻辑或运算;节点在发送地址的同时监听信道,当发现自己的地址中的某个“0”在发送出去后变为“1”时,就推出信道的争用;最后参与争用的地址最高的节点获得信道的使用权发送一个数据帧;数据发送结束后,开始新一轮争用。

如果系统有N个节点,则地址长度为log

2N,每个帧为获得信道而增加的额外开销为log

2

N。如

果数据帧长为d,则二进制倒计数协议的信道效率为

d/(d+log

2

N).

(3)有限争用协议。基本思想:将系统中的网络节点分组,每个争用时隙只允许一个分组争用信道。协议的关键是如何分配时隙,只要节点分组合理,就可以减少在每个时隙内的竞争,从而提高争用的成功率。分组有两种极端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每组只有一个成员,这样每个时隙最多只有一个站点参与竞争,此时是无冲突协议;第二种情况是所有节点在一个组中,这样每个时隙都是所有节点参与竞争,此时是争用协议。有限争用协议就是要根据当前网络的分组情况,对接点进行动态分组,当网络分组较轻时,每组的节点数量就多一些,当网络分组较重时,每组的节点数量就少一些。

有限争用协议的典型例子是适应数步行协议。系统负载越重,搜索开始的层次就应该越低。

如果当前有q个节点准备发送数据,则应该从第log

2

q层开始搜索。

8.2

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一个局域网标准化委员会——IEEE802委员会来统一制定局域网的有关标准,这些标准统称IEEE802标准。

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只涉及相当于0SI/RM通信子网的功能。通常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对于局域网来说,物理层是必需的,它负责体现机械、电气和过程方面的特性,以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数据链路层负责把不可靠的传输信道准换成可靠的传输信道,传送带有校验的数据帧,采用差错控制和帧确认技术。

局域网中的多个设备一般共享公共传输介质,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首先要解决有哪些设备占有介质的问题。所以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必须设置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采用的物理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由于设立了MAC子层,IEEE802标准就具有了可扩充性。

当局限于一个局域网时,物理层和链路层就能完成报文分组转接的功能。当涉及网络互连时,必须专门设置一个层次来完成网络层的功能,在IEEE802标准中这一层被称为网际层。

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是一种数据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除了对LLC帧进行确认外,其它类似于无确认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拂去提供服务访问点之间的虚电路服务。

MAC到MAC的操作通过同等层协议来进行。

IEEE802是为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局域网指定的标准。

世界上第一个CSMA/CD局域网是由美国Xerox公司于1975年成功研制,采用无源总线电缆作为传输介质,被称为以太网。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就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集线器的作用类似于一个转发器,它接受来自一条线上的信号并向其它的所有线转发。

IEEE802.3是一个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标准。从逻辑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由LLC子层和MAC子层组成,实现OSI/RM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另一部分实现物理层功能。

MAC子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提供包括成帧、载波监听、启动传输和解决争用、在两层间传送串行比特流的设施及用于定时等待等的功能。

:填充字段

FCS:帧校验序列

前导码字段P占7个字节,作用是使接收端能根据“1”、“0”交变的比特模式迅速实现比特同步,当检测到连续两位“1”时,便将后续的信息递交给MAC子层。

目的地址字段占2个或6个字节。DA字段最高位为“0”表示单个地址,该地址进制定网络上某个特定站点;DA字段最高位为“1”、其余位不全为“1”表示组地址,该地址指定网络上给定的多个站点;DA字段为全“1”,则表示广播地址,该地址指定网络上所有的站点。源地址字段也占2个或6个字节,其长度必须与目的地址字段的长度相同,在6字节地址字段中,可以利用其48位中的次高位来区分是局部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局部地址是由网络管理员分配;全局地址是由IEEE统一分配。

帧校验序列FCS字段是32位的循环冗余码。

IEEE802.3标准提供了MAC子层的功能说明,内容主要有数据封装和介质访问管理两个方面。数据封装包括成帧、编址和差错检测等;介质访问管理包括介质分配和竞争处理。

数据封装的过程:当LLC子层请求发送一数据帧时,MAC子层的发送数据封装部分便按MSC 子层的数据帧格式组帧。首先将一个前导码P和一个帧起始定界符SFD附加到帧的开头部分,填上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计算出LLC数据帧的字节数,填入数据长度计数字段LEN。必要时还要将填充字符PAD附加到LLC数据帧后,以确保传送帧的长度满足最短帧长的要求。最后求出CRC检验码附加到帧校验序列FCS中。完成数据封装后的MAC帧,便可递交MAC子层的发送介质访问管理部分以供发送。

接受介质访问管理部分的功能是,首先由PLS检测到达帧,使接受时钟与前导码同步,并接通载波监听信号。接受介质访问管理部件要检测到达的帧是否错误,帧长是否超过最大长度,是否为8位的整倍数。还有过滤因冲突产生的碎片信号。

IEEE802.3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却无法应用到实时性很强的工厂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IEEE802.3采用无序竞争机制,且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解决冲突,无法预知一个帧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发生出去;二是IEEE802.3没有优先级,无法保证重要信息的有线传送。

IEEE802.4令牌总线

为此设想将总线网和环网的优点集中起来,物理上采用总线结构以获得较高的物理可靠性,但在逻辑上采用令牌环的工作原理,使各站轮流火的发送权。

令牌是按地址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传递的,总线本质上是一个广播信道,事实上所有的站站都收到了总线上的数据,只是将抵制与自身地址不相符的帧丢掉而已。

令牌环总线的故障处理:(1)逻辑环中断(2)令牌丢失(3)重复令牌

IEEE802.5令牌环工作原理

(1)环长的比特度量。环的长度往往折算成比特数来度量。一个比特的物理长度是指1比特在环上占有的长度。

环的比特长度=信号传播时延×数据传播速率+接口延迟位数=环路介质长度×5( s/㎞)×数据传输速率+接口延迟位数

(2)环形网络令牌环在物理上是一个由一系列环接口和这些接口间的点—点链路构成的闭合环路,各站点通过环接口连到网上。

令牌环的操作过程:①网络空闲时,只有一个令牌在环路上绕行。②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必须等待并获得一个令牌,降临拍的标志位置为“1”,随后便可发送数据。③环路中的每个站点边转发数据,边检查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若为本站点的地址,便读取其中所携带

的数据。④数据帧绕换一周返回时,发送站将其从环路上撤销。⑤发送站点完成数据发送后,

重新产生一个令牌传至下一个站点,以使其它站点获得发送数据帧的许可权。

(3)令牌环的维护令牌环的故障处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令牌和数据帧的维护上,在环路上指定一个站点作为主动令牌管理站,以此来解决这些问题。

(4)令牌环的特点在数据段采用比特插入法或违法码法,以确保数据的透明传输。

IEEE802.5 令牌环

IEEE802.5标准规定了令牌环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所使用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和协

议,规定了相邻实体间的服务及连接令牌环物理介质的方法。

IEEE802.5令牌环的MAC帧有两种基本格式:令牌帧和数据帧

1 1 1 字节

令牌帧

1 1 1 2或 6 2或 6 ≥0

数据帧

SD:起始定界符 AC:访问控制 FC:帧格式 DA:目的地址 SA:源地址 FCS:帧校验序

ED:结束定界符 FS:帧状态

访问控制字段AC Array

T为令牌/数据帧标志位,该位为“0”表示令牌,为“1”表示数据帧。

帧控制字段FC中的前两位标志帧的类型。“01”表示为一般信息帧,“00”表示为MAC控制帧。

IEEE802.5的介质访问控制功能:①帧发送②令牌发送③帧接受④优先权操作

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比较:IEEE802.3总线网由于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协议简单及总线可靠性高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在轻负载时可以获得很好的延迟特

性,甚至可以达到零延迟。在网络负载增加时,大量的冲突会引起网络性能下降,无法预知

数据传输的最大延迟,不提供优先级支持,不适用实时系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及不可靠

性,处理短帧时需要添加一定的填充字符,增加了额外开销,网络规模不易扩充。IEEE802.4

令牌总线网使用宽带同轴电缆,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通道,用令牌轮换发送权以避免冲突,采

用公平的优先级机制,不需限制帧的最小长度,但对最大帧长有限制,设备复杂而且代价昂

贵,延迟特性较差,协议相当复杂。IEEE802.5令牌环网使用点—点的连接,用多种传输介

质,采用全数字技术,是唯一可以自动检测和隔离网络故障的局域网;支持优先级,支持短

帧,最大帧长只受令牌持有时间限制,在重负载下可以获得很高的传输效率;在低负载下时

延较大,它的优先级策略对低优先级不公平,采用集中式控制,对监控站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IEEE为都市建网定义了一种城域网标准,即IEEE802.6标准的分部队列双总线DQDB。

DQDB的基本结构:两条平行的单向总线穿绕于整个城市,每个站点同时连接到两条总线上。

每条总线都有一个首端,它能产生一个稳定的53字节的信元流。每个信元从首端沿着总线往

下传,当它到达终点时,就从总线上消失。DQDB采取的基本原则是站点必须有礼貌:在其下

方的站点完全发送后自己才发送。典型的DQDB的覆盖范围是160㎞,数据传输速率为

44.736Mb/s(T3)。

8.3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性能令牌环网,它的逻辑拓扑结构是一个

环,它的物理拓扑结构可以是环形、带树形的环或带星形的环。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

使用基于IEEE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传递协议,使用IEEE802.2标准定义的LLC协议,与

IEEE802局域网兼容。采用4B/5B编码,最大环路长度为200km,最多可有1000个物理连接。

FDDI和802.5的主要特性比较

FDDI MAC帧格式

字节

令牌帧

8 1 1 2或 6 2或6

数据帧

SD:起始定

界符 FC:

帧格式 DA:目的地址 SA:源地址 FCS:帧校验序列

ED:结束定界符 FS:帧状态

1、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相比有以下诸多优点:(1)安装便捷(2)使用灵活(3)经济节

约(4)易于扩展

2、无线局域网必须实现以下技术要求:(1)可靠性(2)兼容性(3)数据速率(4)通信保

密(5)移动性(6)节能管理(7)小型化、低价格(8)电磁环境

3、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有:(1)无线网卡(2)无线AP(3)无线天线

4、无线局域网协议主要分为两大阵营:IEEE 802.11系列标准和欧洲的HiperLAN。

5、蓝牙1.0标准由两个文件组成。一个是核心部分,它规定的是设计标准;另一个叫协议子

集部分,它规定的是运作性准则。

6、蓝牙协议可以分为4层,即核心协议层、电缆替代协议层、电话控制协议层和采纳的其它

协议层。

7、蓝牙的核心协议包括基带、链路管理、逻辑链路控制与适合协议四部分。

8、WAP主要包括3部分:客户、网关和WWW服务器。

9、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移动、多跳、自律式系统,它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

网络,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

10、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网络的独立性。(2)动态变化的

网络拓扑结构。(3)有限的无线通信带宽。(4)有限的主机能源。(5)网络的分布式特点。

(6)生存周期短。(7)有限的物理安全。

11、Ad Hoc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对等式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

12、根据路由接发原理,目前的路由协议大致可以分为先验式路由协议、反应式路由协议

和混合式路由协议3种。

13、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1)文件服务(2)打印服务(3)数据库服务(4)

通信服务(5)信息服务(6)分布式服务

14、文件服务是局域网操作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15、WDP是属于无线网络传输层的协议,其作用是为了使WAP能使用TCP/IP访问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通信原理-樊昌信-考试知识点总结

★分集接收:分散接收,集中处理。在不同位置用多个接收端接收同一信号①空间分集:多副天线接收同一天线发送的信息,分集天线数(分集重数)越多,性能改善越好。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d ≥3λ。②频率分集:载频间隔大于相关带宽 移动通信900 1800。③角度分集:天线指向。④极化分集:水平垂直相互独立与地磁有关。 ★起伏噪声:P77是遍布在时域和频域内的随机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都属于起伏噪声。 ★各态历经性:P40随机过程中的任意一次实现都经历了随机过程的所有可能状态。因此,关于各态历经性的一个直接结论是,在求解各种统计平均(均值或自相关函数等)是,无需做无限多次的考察,只要获得一次考察,用一次实现的“时间平均”值代替过程的“统计平均”值即可,从而使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大为简化。 部分相应系统:人为地、有规律地在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并在接收端判决前加以消除,从而可以达到改善频谱特性,压缩传输频带,是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并加速传输波形尾巴的衰减和降低对定时精度要求的目的。通常把这种波形称为部分相应波形。以用部分相应波形传输的基带系统成为部分相应系统。 多电平调制、意义: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可以采用多电平波形或多值波形。由于多电平波形的一个脉冲对应多个二进制码,在波特率相同(传输带宽相同)的条件下,比特率提高了,因此多电平波形在频带受限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QAM :多进制键控体制中,相位键控的带宽和功率占用方面都具有优势,即带宽占用小和比特信噪比要求低。因此MPSK 和MDPSK 体制为人们所喜用。但是MPSK 体制中随着M 的增大,相邻相位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噪声容县随之减小,误码率难于保证。为了改善在M 大时的噪声容限,发展出了QAM 体制。在QAM 体制中,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作为作为两个独立的参量同时受到调制。这种信号的一个码元可以表示为: )cos()(0k k k t A t S θω+=,T k t kT )1(+≤<,式中:k=整数;k θ和k A 分别可以取多个离散值。 (解决MPSK 随着M 增加性能急剧下降) ★相位不连续的影响:频带会扩展;包络产生失真。 ★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P95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检波,解调与调制的实质一样,均是频谱搬移。调制是把基带信号频谱搬到了载频位置,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解调则是调制的反过程,即把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始基带位置,因此同样可以用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相干解调时,为了无失真地恢复原基带信号,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接收的已调载波严格同步(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成为相干载波),他与接收的已调信号相乘后,经低通滤波器取出低频分量,即可得到原始的基带调制信号。相干解调适用于所有现行调制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接收端要提供一个与载波信号严格同步的相干载波。否则,相干借条后将会使原始基带信号减弱,甚至带来严重失真,这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尤为严重。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属于非相干解调,。络检波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它属于非相干解调,因此不需要相干载波,一个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由二极管VD 和RC 低通滤波器组成。包络检波器就是直接从已调波的幅度中提取原调制信号。其结构简单,且解调输出时相干解调输出的2倍。 4PSK 只能用相干解调,其他的即可用相干解调,也可用非相干解调。 ★电话信号非均匀量化的原因:P268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现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在进行均匀量化。这里的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x 变换成输出电压y 。输入电压x 越小,量化间隔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小信号的量化误差也小,从而使信号量噪比有可能不致变坏。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当输入电压x 减小时,应当使量化间隔Δx 按比例地减小,即要求:Δx ∝x 。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在理论上要求压缩特性具有对数特性。 (小信号发生概率大,均匀量化时,小信号信噪比差。) ★A 律13折线:P269 ITU 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两种建议:即A 压缩率和μ压缩率,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13折线法和15折线法。我国大陆、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联时采用A 压缩率及相应的13折线法,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μ压缩率及15折线法。 A 压缩率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式中:x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入电压;y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出电压;A 为常数,它决定压缩程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复习总结汇编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不同进位计数制计数方法、不同进位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数和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简单的算术运算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下边将本章的知识点作了归类,图1为本章的知识要点图,图1.2为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示意图。 本章知识要点 数制 二进制数(B) 八进制数(Q) 十六进制数(H) 十进制数(D) B) 码制 带符号数编码 奇偶校验码 字符编码 原码 反码 补码 ASCII码 BCD码 压缩BCD码 非压缩BCD码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 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CPU) 半导体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OM RA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Unix、Linux等 其他系统软件 用户应用软件 其他应用软件 各种计算机语言处理软件:如汇编、解释、编译等软件

第二章8086微处理器 本章要从应用角度上理解8086CPU的内部组成、编程结构、引脚信号功能、最小工作模式的系统配置、8086的存储器组织、基本时序等概念。下面这一章知识的结构图。 本章知识要点 Intel 8086微处理器 时钟发生器(8284) 地址锁存器(74LS373、8282) 存储器组织 存储器逻辑分段 存储器分体 三总线(DB、AB、CB) 时序 时钟周期(T状态) 基本读总线周期 系统配置 (最小模式) 8086CPU 数据收发器(8286、74LS245)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奇地址存储体(BHE) 偶地址存储体(A0) 总线周期指令周期 基本写总线周期 中断响应时序 内部组成 执行单元EU(AX、BX、CX、DX、SP、BP、SI、DI、标志寄存器) 总线接口单元BIU(CS、DS、SS、ES、IP) 地址/数据 控制 负责地址BHE/S7、ALE 引脚功能(最小模式)地址/状态 数据允许和收发DEN、DT/R 负责读写RD、WR、M/IO 负责中断INTR、NMI、INTA 负责总线HOLD、HLDA 协调CLK、READY、TEST 模式选择MN/MX=5V

2015年4月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网络是 A.Internet B.无线局域网 C.ARPA网 D.多媒体网络 2.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简单B.站点分布处理能力高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A.分布范围不同 B.传输带宽不同 C.传输距离不同D.传输技术不同 4.负责管理与发布Internet RFC技术文件的组织是 A.IETF B.IEEE C.ECMA D.ANSI 5.“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语义 B.标准 C.语法 D.定时 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7.下列网络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DNS B.ARP(互连层) C.UDP(传输层) D.TCP(传输层) 8.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关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器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接入方法不包括 A.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波分多址 10.若传输1000字节的二进制数时出错的位数为4比特,则该传输时的误码率为A.4×10-3 B.0.5×10-4 C.4×10-4 D.0.5×10-3 11.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不是)B.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4741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通信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通信的目的是传输消息中所包含的息。消息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内容。.信号是消息的传输载体。 2.根据携载消息的信号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信号特征分类),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4.数字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技术的主流。 5.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差错可控;数字处理灵活,可以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刭一起传输;易集成,成本低;保密性好等优点。缺点是占用带宽大,同步要求高。 6.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 7.按数据码先排列的顾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8.信息量是对消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 9.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的信息量;一个M进制码元含有log2M比特的信息量。等概率发送时,信源的熵有最大值。 10.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两个主要指标。两者相互矛盾而又相对统一,且可互换。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可用带宽衡量,可靠性可用输出信噪比衡量。 11.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频带利用率表示,可靠性用误码率、误信率表示。 12.信息速率是每秒发送的比特数;码元速率是每秒发送的码元个数。 13.码元速率在数值上小于等于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决定了发送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 第二章 14.确知信号按照其强度可以分为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功率信号按照其有无周期性划分,又可以分为周期性信号和非周期性信号。 15.能量信号的振幅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其能量有限,(在无限长的时间上)平均功率为零。功率信号的持续时间无限,故其能量为无穷大。 16.确知信号的性质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研究。 17.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有4种,即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18.周期性功率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级数表示,级数的各项构成信号的离散频谱,其单位是V。 19.能量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变换表示,波形变换得出的函数是信号的频谱密度,其单位是V/Hz 。 20.只要引入冲激函数,我们同样可以对于一个功率信号求出其频谱密度。 21.能量谱密度是能量信号的能量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J/Hz。功率谱密度则是功率信号的功率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W/Hz。 22.周期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由离散谱线组成的,这些谱线就是信号在各次谐波上的功率分量|Cn|2,称为功率谱,其单位为w。但若用δ函数表示此谱线。则它可以写成功率谱密度|C(f)|2δ(f-nf0)的形式。 23.确知信号在时域中的特性主要有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天函数。 24.自相关函数反映一个信号在不同时间上取值的关联程度。 25.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号的能量;而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

微机原理知识点汇总

微机原理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微机原理复习总结 第1章基础知识 ?计算机中的数制 ?BCD码 与二进制数11001011B等值的压缩型BCD码是11001011B。 F 第2章微型计算机概论 ?计算机硬件体系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计算机工作原理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2.数据和指令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分地存放在存储器重,地址码也以二进制形式;计算机自动区 分指令和数据。 3.编号程序事先存入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系统 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总线系统 数据总线 DB(双向)、控制总线CB(双向)、地址总线AB(单向); ?8086CPU结构 包括总线接口部分BIU和执行部分EU BIU负责CPU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包括取指令、存储器读写、和I/O读写等操作。 EU部分负责指令的执行。 ?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段地址后加4个0(B)+偏移地址=段地址×10(十六进制)+偏移地址 逻辑段: 1). 可开始于任何地方只要满足最低位为0H即可 2). 非物理划分 3). 两段可以覆盖 1、8086为16位CPU,说明(A ) A. 8086 CPU内有16条数据线 B. 8086 CPU内有16个寄存器 C. 8086 CPU内有16条地址线 D. 8086 CPU内有16条控制线 解析:8086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 2、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作用是(A ) A. 保存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所在的位置 B. 保存CPU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C. 保存运算器运算结果内容 D. 保存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8086 CPU中,由逻辑地址形成存储器物理地址的方法是(B ) A. 段基址+偏移地址 B. 段基址左移4位+偏移地址 C. 段基址*16H+偏移地址 D. 段基址*10+偏移地址 4、8086系统中,若某存储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2ABCDH,且该存储单元所在的段基址为2A12H,则该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填空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填空题 1.10BASE-T 标准规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网络速率是 10Mbps,网络所采用的网络介质是双绞线,信号是基带。 2.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 windowsNT、Netware 和 Unix 。 3.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 ChinaNet 、原电子部的 ChinaGBN、教育部的 CERnet( 或中国教育科研网 ) 和中科院的 CSTnet。 4.在TCP/IP中,负责将IP地址映像成所对应的物理地址的协议是ARP地址解析协议。 5.X.25 中采用的物理层协议标准是 X.21bis 。 6.物理层主要描述传输介质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7.根据通信站在物理链路中的功能特点,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把通信站分为主站、从站和组合站三类。 8.通信控制规程可分为两大类,即面向字符型和面向位型。 9.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向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 10. TCP/IP是当今网络互连的核心协议,它的最主要目标是实现网络互连。 11.局域网通信选用的通信媒体通常是专用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12.目前的局域网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可划分为对等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 13.在 Windows NT Server 安装完毕后,自动内置两个用户帐号是: Administrator 和 Guest。 14.将 Internet 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网络技术是 Intranet( 内联网 ) 技术。 15.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式LAN网。 16.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有时也扮演 DNS客户端的角色)向另一台 DNS服务器查询 IP 地址时,可以有 3 种查询方式:递归型、循环型和反向型。 1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为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18.Manchester 编码属于同步通信,计算机 COM口属于异步通信。 19. 从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把局域网划分为CSMA/CD局域网和TOKENRING局域网两大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实习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实习报告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署假期间,我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电脑公司做教师,主要是教那些比较简单实用的办公软件,本来开初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学英语专业的竟会去做电脑教师,于是真的觉得老师那句话的实在,在学校,学到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一种有用的贮备,虽然在平时看来学的很多东西总感觉与自己的想象很遥远,但说不不定就在某一刻显现出来。这也许就是有些师哥师姐说的在工作过程中总觉那些东西在学校见过,但却己经忘了,擦肩而过。想起这,真的得感谢在校期间学的那些本专业的那些另外的知识。 两个月,短短的两个月,说不上是每一份经过都会成为内存,但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确实是感慨。 以前也想过,学我们英语专业的,也许以后最起码存在那种机会去走向讲台,所以,这短短的两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

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因为公司的员工都是即训上岗,所以,一直没有又休,而且在工作期间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一个教师,或者说是一名授课者,最大的考验就是耐心,有的时侯,一个问题还得重复很多遍,这个时侯,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它,而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慢慢的但有了分冷静的习惯,这也是在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体会。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出到外面去看看,也算是一种见识,东莞是一个新起的城市,但它却己走在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最前端,在这种地方,看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因而。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职,特别

通信原理知识点归纳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1)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 传输差错可控 (3)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4)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5)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 调制,详见书中表1-1。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3.1.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均值(数学期望): 方差: 相关函数 3.2.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1)其均值与t 无关,为常数a ; (2)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τ 有关。 把同时满足(1)和(2)的过程定义为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3.2.2 各态历经性 如果平稳过程使下式成立 则称该平稳过程具有各态历经性。 3.2.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非周期的功率型确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与其功率谱密度是一对傅里叶变换。这种关系对平稳随机过程同样成立,即有 []∫∞∞?=dx t x xf t E ),()(1ξ} {2)]()([)]([t a t E t D ?=ξξ2121212212121),;,()] ()([),(dx dx t t x x f x x t t E t t R ∫∫ ∞∞?∞∞?==ξξ???==)()(τR R a a ∫∫ ∞ ∞?∞∞??==ω ωπτττωωτξωτξd e P R d e R P j j )(21)()()(

3.3.2 重要性质 广义平稳的高斯过程也是严平稳的。 高斯过程经过线性变换后生成的过程仍是高斯过程。 3.3.3 高斯随机变量 (1)f (x )对称于直线 x = a ,即 (2) 3.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输出过程ξo (t )的均值: 输出过程ξo (t )的自相关函数: 输出过程ξo (t )的功率谱密度: 若线性系统的输入是平稳的,则输出也是平稳的。 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入过程是高斯型的,则系统的输出过程也是高斯型的。 3.5 窄带随机过程 若随机过程ξ(t )的谱密度集中在中心频率f c 附近相对窄的频带范围Δf 内,即满足Δf << f c 的条件,且 f c 远离零频率,则称该ξ(t )为窄带随机过程。 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白噪声n (t ) 定义:功率谱密度在所有频率上均为常数的噪声 - 双边功率谱密度 - 单边功率谱密度 4.1 无线信道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频率 < 2 MHz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频率:2 ~ 30 MHz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视线传播:频率 > 30 MHz ;距离: 4.3.2 编码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 正确转移概率,P(1/ 0)和P(0 / 1) - 错误转移概率 P (0 / 0) = 1 – P (1 / 0) P (1 / 1) = 1 – P (0 / 1) 2)(0 n f P n =)(+∞<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IP核分为3类,软核、硬核、固核。特点对比 p12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的概念与区别。P31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p32 硬件组成五大部分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存储器为中心 信息表示:二进制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指令(控制)驱动编制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预先经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3.接口电路的意义 p34 第二段 接口一方面应该负责接收、转换、解释并执行总线主设备发来的命令,另一方面应能将总线从设备的状态或数据传送给总线主设备,从而完成数据交换。 4.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P34 运算器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标志寄存器、暂存器 5.寄存器阵列p35 程序计数器PC,也称为指令指针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存放地址。 堆栈的操作原理应用场合: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 p35最后一段 6. 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p36 7. 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机器语言程序 p36 8. 指令包含操作码、操作数两部分。执行指令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简答题(简述各部分流程)p37 9. 数字硬件逻辑角度,CPU分为控制器与数据通路。P38 数据通路又包括寄存器阵列、ALU、片上总线。 10.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串行特点p38 串行性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本质特点。表现在指令执行的串行性和存储器读取的串行性。也是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 单指令单数据 11. CISC与RISC的概念、原则、特点。对比着看 p39、40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 学习中心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 15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15题) 1.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2. 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________ A .帧 B. 报文 C. 分组 D. 比特序列 3. 在TCP /IP 参考模型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4. 在TCP /IP 协议中,UDP 协议是一种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5.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是 A .双绞线 B. 光缆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 6.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1、0的方法叫做 A .绝对调相 B. 振幅键控 C. 相对调相 D. 移频键控 7.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 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A .调制解调器 B. 网卡 C. 中继器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 ,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 协议。

0 D. 集线器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 的一个信号占用,这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时分多路复用 C. 空分多路复用 D.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9.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 错的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传输介质 D. 端到端连接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I. 随机错 II .连接错 III .突发错 A . I 、 II B. I 、III C. I 、II 与 IV D. III 、IV 11. _______ 在 差错控制方式中,只会重新传输出错的数据帧。 A .连续工作 B. 停止等待 C. 选择重发 D. 拉回 12.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13.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 D. 字符 14. _____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同步通信 D. 全双工通信 15. 误码率是描述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中, _____ 正确的。 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参数 .共同构成的。 IV .字符错 在下面这些有关误码码率的说法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总结

1.所谓的接口其实就是两个部件或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接部分(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2.为了能够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缓冲及转换功能、设备选择和寻址功能、联络功能、接收解释并执行CPU命令、中断管理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3.接口的基本任务是控制输入和输出。 4.接口中的信息通常有以下三种: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5.接口中的设备选择功能是指: 6.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功能是指:将传输的数据进行缓冲,从而对高速工作的CPU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和缓冲作用,实现数据传送的同步。 7.接口中的可编程功能是指:接口芯片可有多种工作方式,通过软件编程设置接口工作方式。 8.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程序查询传送(异步传送)、中断传送方式(异步传送)、DMA传送方式(异步传送)。 9.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块和设备,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无条件传输、程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DMA方式。 10.总线根据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局部总线、外部总线。 11.总线根据其用途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片间总线、内总线、外总线。ISA总线属于内总线。 12.面向处理器的总线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处理器和外设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总线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SCSI总线的中文名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是 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 7 个外设。 14. USB总线的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接口,它是4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127个外设。 15. I/O端口的编码方式有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访问端口的方式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PC机的地址由16位构成,实际使用中其地址范围为000~3FFH。 16.在计算机中主要有两种寻址方式:端口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方式。在端口独立编址方式中,处理器使用专门的I/O指令。 17. 74LS688的主要功能是:8位数字比较器,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如果相等输d出0,不等输出1。 主要功能:把输入的8位数据P0-P7和预设的8位数据Q0-Q7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有三种:大于、等于、小于。通过比较器进行地址译码时,只需把某一地址范围和预设的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说明该地址即为接口地址,可以开始相应的操作。 18. 8086的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成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执行单元EU两个单元。 19. 8086有20地址线,寻址空间1M,80286有24根地址线,寻址空间为 16M。 20. 8086/8088有两种工作模式,即最大模式、最小模式,它是由MNMX 决定的。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原理 第一章课后习题: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含义各是什么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和结构,或者定义(比如硬件设备)之间传播信号的电平等。 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中需要发送(或包含)哪些控制信息。这种信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信息,接收信息端应如何响应。 时序也称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 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 四,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主要有哪几类计算机网络各自的特点 主要有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个域网是近几年随着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网络类型,是由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实现个人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蓝牙。范围控制在1到10米。 局域网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等局部区域内。采用高速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实现局部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范围。十米到一公里。 城域网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5到50公里。 广域网覆盖通常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五,按网络拓扑划分,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星形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 1.星形拓扑包括一个中央结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结点连接,中央结点通常是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通信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中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称为总线。所有结点均与总线连接,结点间的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成分进行。 多见于早期局域网。 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 缺点,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困难,容易产生冲突。 3,环形拓扑结构,利用通信链路将所有的结点连成一个闭合的环,环中的数据传输通常是单向(也可以双向)的传输,每个结点可以从环中接收数据,并向环中进一步转发数据。 多见于局域网,园区网和城域网。 优点,所需电缆长度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 缺点,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或撤出比较麻烦,存在时间问题。4,网状拓扑结构中的结点通过多条链路与不同的结点直接连接,网状任一结点与其余所有节点均有直接链路连接,则为完全网状结构,否则为非完全网状结构。 多见于核心网络。 优点,网络可靠性强,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网络仍然可以连通。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选路协议复杂。 5,树形拓扑结构是总线拓扑结构与星形拓扑结构的扩展,多见通过级联星网络 拓扑结构网络中的中央结点构建树型拓扑结构。 多见于局域网。 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A 8.B 9. B 10. B 11.C 12. B 13. D 14. D 15.A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高(一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用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2、检错码和纠错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检错码只能发现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错码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还能纠正错误。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该系统又称终端-计算机网络,是早期计算机网的主要形式。它是将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50年代初,美国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就是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它测量控制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中心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首次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在上述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中,中央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控制,为了减轻主机负担,60年代研制出了通信控制处理机(CCP)或叫前端处理机(FEP)专门负责通信控制,此外,在终端聚集处设置多路器或集中器(C),用低速线路将各终端汇集到集中器,再通过高速线路与计算机相连。60年代初,此网络在军事、银行、铁路、民航和教育等部门都有应用。 3)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研制的ARPANET网是该网络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目标是借助于通信系统,使网内各计算机系统间能够共享资源。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为今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局域网的兴起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自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价格急剧下降,微机广泛应用,局域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材料整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1)十进制计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十为底,逢十进一; 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2)二进制计数表示方法: 特点:以2为底,逢2进位; 只有0和1两个符号。 (3)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法: 特点:以16为底,逢16进位; 有0--9及A—F(表示10~15)共16个数字符号。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按相应进位计数制的权表达式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见书本1.2.3,1.2.4)(2)十进制数制转换为二进制数制 ●十进制→二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2取余; 小数部分:乘2取整。 ●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 整数部分:除16取余; 小数部分:乘16取整。 以小数点为起点求得整数和小数的各个位。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见教材P5) 4、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特点:按位运算,无进借位 (1)与运算 只有A、B变量皆为1时,与运算的结果就是1 (2)或运算 A、B变量中,只要有一个为1,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3)非运算 (4)异或运算 A、B两个变量只要不同,异或运算的结果就是1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 1、对于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数X的原码记作[X]原,反码记作[X]反,补码记作[X]补。

注意:对正数,三种表示法均相同。 它们的差别在于对负数的表示。 (1)原码 定义: 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数值位:真值的绝对值。 注意:数0的原码不唯一 (2)反码 定义: 若X>0 ,则[X]反=[X]原 若X<0,则[X]反= 对应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 注意:数0的反码也不唯一 (3)补码 定义: 若X>0,则[X]补= [X]反= [X]原 若X<0,则[X]补= [X]反+1 注意:机器字长为8时,数0的补码唯一,同为00000000 2、8位二进制的表示围: 原码:-127~+127 反码:-127~+127 补码:-128~+127 3、特殊数10000000 ●该数在原码中定义为:-0 ●在反码中定义为:-127 ●在补码中定义为:-128 ●对无符号数:(10000000)2= 128 三、信息的编码 1、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编码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有两种表示法:压缩BCD码和非压缩BCD码。(1)压缩BCD码的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表示,0000~1001表示0~9,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 (2)非压缩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高4位总是0000,低4位的0000~1001表示0~9 2、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1)数字0~9的编码是0110000~0111001,它们的高3位均是011,后4位正好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BCD码)相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