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巴彦淖尔市牧区生态环境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牧区生态环境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515288792.html,

巴彦淖尔市牧区生态环境的思考

作者:张学军胡小玲郭建刚吴爱民

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4期

自然生态是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的平衡体系,一旦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而破坏了这种平衡,生态环境必然恶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应有的基础。良好的生存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一、牧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巴彦淖尔市牧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其气候的变化,牧区几乎是十年九旱,年年有灾,如旱灾、雪灾、风灾、蝗灾,而且交替发生,有时一年中同时出现。由于牧区地处偏僻,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发,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畜产品价格走低,牧民增收缓慢,甚至出现返贫现象,贫困群体人口增加,牧民的生产生活支出远远高于其他经济类型区。据统计,该市牧区食品类支出为农区的1.4倍,衣着类支出为农区的2.5倍,居住类支出为农区的1.4倍,子女教育支出为农区的2.1倍,交通通讯支出为农区的6倍。

牧区的生态畜牧牧民三者间存在互动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三要素。过牧破坏生态,生态危机人,但牧民又离不开牲畜,这似乎成了环环相扣的死结。为了实现牧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顺三者的关系,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保护发展草原牧区生产力。

(二)牧区的草畜矛盾,实质上是人草矛盾,是吃牧业饭的人口过多造成的。从该牧区特别是中旗情况来看,近10年来,牧区人口翻了几番,可草场还是那块草场,再加上传统的饲养方式,牧民如果人均不到50只羊就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只能靠增加畜牧数量来维持收入。畜牧越多,草场退化越严重,单位载畜量越多,超载过牧就越严重,自然灾害就频发,加剧了生态的进一步恶化。随着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加之草原退化加剧、草原面积有所减少等,草原牧区的草畜矛盾愈来愈激烈,大多数草场处于超载过牧的状态,草原的利用远非是永续利用,而是粗放的掠夺式利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衰退就成了必然后果。大规模地开垦草原,使得大片丰美的草原变成了贫瘠的、极易沙化的农田(大部分已变成了荒漠);而草原农耕化、牧区农村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沙漠化。

(三)牧民的文化素质低,开拓市场能力差。部分牧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仍较严重,传统的粗放经营观念未得到转变。特别是牧民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畜牧补饲周期延长,畜产品价格下跌,畜牧业生产成本加大,牧民生活水平下降。牧民子弟上学和牧民看病就医的费用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据调查,牧区大中专生年均每人需支出12000元左右,中学生年均每人需支出6000元左右,小学生年均每人需支出4000元左右。牧户年内户均支出医疗费用为500~1500元左右,这是造成返贫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