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上海十大著名小吃

老上海十大著名小吃

老上海十大著名小吃

1、蟹壳黄(分甜的和咸的两种)

2、排骨年糕

3、鸡肉生煎馒头(不是普通的生煎馒头,特指鸡肉的)

4、糟田螺

5、小绍兴鸡粥

6、南翔小笼馒头(不加葱蒜,再搭配一碗蛋丝汤)

7、开洋葱油拌面(开洋为点睛之笔)

8、素菜包

9、油氽馒头

10、擂沙圆

当然,还有一些也挺有名的小吃,如三鲜小馄饨、油豆腐粉丝汤、条头糕薄荷糕、油墩子、粢饭糕、葱油饼等等。天南地北的风味,尽管有甜有咸,但都逃不脱两个字:一个是“鲜”字、一个是“细”字。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诗刊》等。“人性论”: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人性。——“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潮的差异与分歧。 京派 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文学本质论。(2)发展:宽容、多元多向。“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五四“幼稚的生发期”)。】(PPT上的)。 书】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关注乡村世界,去寻找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作品 (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社会剖析派小说 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景地再现中国社会现实,同时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剖析。艺术上注重宏大的结构、重大的题材。茅盾是开创者,吴组缃等是主力。 新感觉派小说 活跃在30年代上海的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阵地有《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代表作家如施蛰存、刘纳鸥、穆时英、黑婴、徐霞村等。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在上海的都市商业文明的孕育中成长起来的,更多关注人的潜意识的存在。 新感觉派承接了20年代张资平、叶灵凤的初期海派小说的余绪,下连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40年代的市民小说,是海派文学的重要阶段和支流。通俗之余,更多了先锋文学的性质

上海十大传统小吃

上海十大传统小吃 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味道一级。当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发展,蟹肉生煎,鸡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级棒的,而且,现在许多的上海餐饮小吃店,都推出了类似于这样的,够传统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尝美味,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南翔小笼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皮薄、汁鲜、

肉嫩、馅丰 好像上海人对馄饨的大小分的特别清楚。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汤烫、皮薄如纱,三鲜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上海小吃—百叶 干点配湿点,这是平常上海人习惯的饮食方法。而湿点中油豆腐线粉汤则是保留节目。虽然它看上去有点清汤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腻的点心,则是绝配。而且看它的烧制过程也是一个享受:锅内汤汁翻滚,煮着铁丝网勺里的线粉,闻一闻,香气四溢。 美味秘笈:汤水够清,味道够鲜。油豆腐、粉丝和百叶包,再加个双档,保证你鲜地掉眉毛。 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和面条一起拌着吃。 美味秘笈:面韧劲十足,开洋鲜美,葱油喷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来几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会觉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转自铁血社区http:///] 南南北北,糕点是中国人拿手的点心。论起上海的糕点,恐怕掰上脚趾,你都数不过来。但被上海人广为喜爱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

中国10大百货商场

中国10大百货商场 中国10大百货商场 一、上海恒隆广场 恒隆广场地处有“全国十大著名商业街”之称的南京西路,2001年7月14日恒隆广场隆重开幕以来,上海浦西第一高楼恒隆广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时尚高地。五层高的购物商场云集了世界100多个知名奢侈品牌;众多世界顶尖品牌以在恒隆开设专卖店为荣,有些甚至专门将其在中国大陆的首家专卖店甚至旗舰店落户于此,足见恒隆广场在世界奢侈品牌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尊贵地位。 店铺品类: 儿童服饰: 阿毕毕、阿玛尼、迪奥、朋博湾、林登豪斯、Ugg 女士服饰: Agnona、冰山、安蒂珮玛、让.保罗.高提耶、雅格狮丹、巴黎世家、布克兄弟、思琳、香奈儿、摩纳哥俱乐部、帝安佳、达科狮、丹尼.爱特、戴家莉沃弗斯汀佰、载思、加斯特卡维里、凯卓、浪凡、琉玖、路易威登、麦克斯.寇、孟克莱、

迪奥、多喜佳伴纳、安普里奥.阿玛尼、芬迪、乔治.阿玛尼、爱马仕、欧蓝、普拉达、桑妮.瑞吉、圣约翰、拓姿、汤美.希绯格、华伦天奴、范思哲、零零一、茁玛; 男士服饰: 雅格狮丹、巴黎世家、布克兄弟、卡尔文.克雷恩、帝安佳、达科狮、丹尼.爱特、迪素、迪奥、零零一、冰山、让.保罗.高提耶、载思、凯卓、浪凡、路易威登、多喜佳伴纳、登喜路、安普里奥.阿玛尼、杰尼亚、芬迪、君皇仕、乔治.阿玛尼、孟克莱、莫斯奇诺、欧蓝、普拉达、都彭、拓姿、汤美.希绯格、途明、爱马仕、雨果博斯、Versace、茁玛; 鞋/配饰/眼镜 阿妮欧娜、安蒂珮玛、雅格狮丹、巴黎世家、布克兄弟、卡尔文.克雷恩、威士顿、让.保罗.高提耶、思琳、纪美舒、尚世博、载思、加斯特卡维里、凯卓、浪凡、香奈儿、摩纳哥俱乐部、帝安佳、达科狮、丹尼.爱特、戴家莉沃弗斯汀佰、迪素、迪奥、多喜佳伴纳、琉玖、路易威登、麦克斯.寇、式时、孟克莱、莫斯奇诺、欧蓝、普拉达、登喜路、安普里奥.阿玛尼、杰尼亚、芬迪、艾斯卡达、罗塞蒂婉、君皇仕、乔治.阿玛尼、溥仪、罗杰维维亚、都彭、瑟桥.伦萨、桑妮. 瑞吉、圣约翰、托马斯品客、拓姿、亚瑟匹扎诺荻蒂赞、爱马仕、雨果博斯、零零一、冰山、汤美.希绯格、Ugg、华伦天奴、范思哲、茁玛

1926年的上海,介绍老上海

房子·居住·家·上海 ——梦的房子“马勒别墅” 引子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跟学画的我说一个故事。 说有个小女孩,是船长的女儿。有一天她做梦,梦见一幢房子,第二天就把它画了下来。 船长看了很高兴,就把女儿的图造成了真正的房子。 长大以后知道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马勒别墅。 爸爸并没有在故事里讲什么旧上海的殖民,讲什么穷人啊富人的……只是告诉我:坚持美好,坚持做梦。 长大后,向往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在露台上,在草坪上,嘬着咖啡闲翻着杂志,甚或静听时光流失鸟雀呢喃。在雷雨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坐在靠窗的沙发里细看雨地里的青青小草,很柔弱又很妩媚。想着小女孩的美丽梦想,想着父亲对我说的话,就这样让童话变成现实,让现实实现在童话中。 82年前的一天,1926年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梦见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既像是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像是传说中的北欧山地,就因为这个美丽的梦,小姑娘醒来后就把她的梦中见到的奇境告诉了她的父亲马勒,一个到上海冒险的英籍犹太人。多年的闯荡让马勒早已经不会轻易感动了,这次却被女儿的瑰丽的梦感动,决定按照女儿的梦境来造一幢房子。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10年以后上海有了一幢童话般的建筑。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纪念了父亲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1936年,被建筑专家称为“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神奇的建筑”的马勒住宅完工了,永远的伫立在了街角。 大约是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

年爱立克·马勒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喜欢辟出“唐人街”一样,会聚在上海的洋人也有在他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癖好。那个年代,在陕西北路还叫西摩路的时候,陕西南路还叫亚渔产培路的时候,就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这条“洋人街”的住客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其中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如今延安路高架将一条陕西路(西摩路)一截为二,延安路到肇家浜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南路,延安路到宜昌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北路。马勒就将别墅选择在了这里,现陕西南路30号,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延安路高架旁(如图)。周边除了有很多20,30年代的老洋房外,不远处的陕西北路上就有一座有9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西摩教堂,也许也是这位犹太人将住宅设计在此的重要原因。 马勒住宅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工程历时7年。建成于1 9 3 6年,占地5 3 9 5.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别墅大门很小(见图),饶有欲扬先抑之势,然而走进去,却又有开门见山之感,进入眼帘的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整组建筑由六幢大小不同的楼房组成,楼房高三层,主楼、副楼共有房间1 0 6个,主楼面积241 7平方米,为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楼顶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 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 5米,屋顶高尖陡直。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脊、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三楼外有阳台,另外,主楼与其他几幢楼房相连相接,底层相互有门可通,但需跨过桥形楼梯。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昂贵的耐火砖,使用这样的建材已是相当的奢华,民国政府,总统府的子超楼用的就是这样的砖片,当时政府为了节省经费也只在南立面上部分贴了装饰性的这种砖片,可见马勒别墅的奢华。泰山砖其中还嵌有玻璃,晚间会半透光。夕阳西下,尖顶的老洋房被余晖包围,更加散发

上海经典小吃路边摊攻略

上海经典小吃路边摊攻略 黄浦区 1.广东路浙江路口烤羊肉2元; 2.浙江路福州路口老半斋的肴肉面6块(得过国家金奖); 3.云南路宁海路口的伊利新疆菜馆门口的羊肉串; 4.云南南路小吃街鲜得来排骨年糕7块; 5.小绍兴鸡鸭血汤3.5元;

6.三八旅社小龙16个3.5元; 7.云南路上(或者附近?不太认路)汤团是一流(是家很小的店面); 8.山东路近福州路仁济医院麻辣烫(P:仁济医院对面的那家麻辣烫一点都不好吃,而且态度非常差,蔬菜量少而且感觉不新鲜); 9.来福士广场地下一层的云南美食林米线;

10.董家渡路中山南二路家佳汤包鲜肉蟹粉汤包16.5/笼/15只; 11.原董家渡路面料市场边上鸳鸯馄饨、飞龙生煎(个大汤足味美); 12.董家渡路南昌街路口汤圆0.5圆一只(肉、豆沙、芝麻); 13.董家渡路蔑竹路麻辣烫; 14.文庙西北狼烧烤鸡心;

15.寿宁路小龙虾(把经去掉的); 16.人民路(沪南电影院对面)牛肉汤2块(牛就像自己家里养的一样); 17.复兴东路近光启路三角串; 18.南市区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对面辣肉面(不过时间久矣,拆没拆不能保证); 19.黄河路靠近青岛路那边有一家鸿兴酒家,里面卖砂锅,那个味道好啊;

20.福建路广东路14路终点站边上的德兴馆闷肉面加辣肉双交头面,味道一流……哦,还有小笼味道也不错; 21.汉口路山东路过桥米线就在新旺这里10元就够了; 22.武进路河南路口,6路终点站,推荐食物:千里香馄饨3元一碗是一定要推荐的罗!特色潮州卤味,味道不错,色米就……价钱嘛就不等了,算比较便宜的。余下就是主题麻辣烫了,我一定要加日本豆腐的; 23.河南路海宁路口,天桥下,红色的房子,都是一串串的准备好放在冰柜,自己地只篮子去拿吧,辣辣的牛肉串一定要吃。

浅析中国人对古建筑的态度

浅析中国人对古建筑的态度 北平(北京)和平解放前,梁思成先生应解放军委托,把北平重点文物位置准确地标注在北平军事地图上,使得众多文物古迹得以在战火中保留下来。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旧城却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当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均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更是北京市副市长。但即便在他二人的据理力争下,北京城墙依旧无法幸免,被以阻碍发展为由强行拆除。 在战乱年代极力保护下来的财富却在和平年代被毁,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中国人对古建筑到底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其实我更怀疑是否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依余之见,可能民众对古建筑是否有态度都尚未可知。 我大部分的童年是在市中心的一片老房子中度过的,那里有我的奶奶家。老房子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住宅,木结构的房屋虽然十分破旧,但也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四周围起来的院落中有一颗枇杷树,后院还有一口井,与儿时的玩伴经常在院子里玩耍……这些就是我印象中的童年。我相信和我同时代的朋友们很多都会有这样的关于老房子的印象,而那些房子大多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城、新楼。我缅怀那段时光,那段童年,所以在得知老房被拆除后特意“故地重游”了一番。当时眼前的景象只是一片废墟、尘土。没有了街区、巷子、小弄堂,人也就迷失了方向。 10年世博会前,人们特别关注上海的“老房子”。在急于展现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人们也要求表现上海富有历史底蕴的一面。上海在保护古建筑方面还是费了很大心思的,上海的老城区有12个保护区,上海世博园区内约有二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保护。人们似乎开始关注起曾被遗忘的老建筑了,以至于上海新天地的出现。上海新天地给人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二、三十年代的感觉,但众所周知,那些所谓的老建筑都是“假的”,它展现的仅是一个“假的老上海”。可偏偏就是这样的“赝品”巧妙的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需求。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不在乎孰真孰假了。 当下中国式的发展速度必定是建立在牺牲某些东西的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追求的是“推陈出新”,似乎只有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人的野心。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就表现出强烈的寻求摧毁旧事物的快感。但欧洲那么多世界遗产被保留下来了,他们难道从没有破坏的欲望吗? 在半年的西班牙交换生项目的学习生活中,我领略了无数的欧洲风光,亲眼

中国十大著名包子排行榜

中国十大著名包子排行榜 1,天津代表——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天津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历经一百六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经创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传统的猪肉 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先后摘取“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中国最佳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 多个国内外评选和大赛的金奖,被誉为“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

2,北京代表——庆丰包子 庆丰包子铺始建于1948年,开始仅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只因所营包子口味地道,自56年起专营包子,并正式打出“庆丰包子铺”的招牌。经营至今,小小的包子已经成为北京市特味小吃,而老字号庆丰包子铺也逐步引入国际快餐经。 其实北京吃包子的老字号还有不少,比如西四路口的“二友居-西四包子铺”,那当年在北京也算有一号(去年修地铁也给拆了)。还有王府井老东风市场北门有个饭馆卖的包子也特别好吃,小时候每次去王府井,午饭都是在那吃包子。这“炒肝+包子”算是北京多数包子铺的“标配”了。 3,新疆代表——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之一。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种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 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 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4,广东代表——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与干蒸烧卖、虾饺、蛋挞同誉)。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 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 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完整版)上海版牛津英语5B单词(含音标)与短语整理

5B-M1-单词 杂乱mess /mes/ 笔记本notebook /'n??tb?k/ 我的mine /ma?n/ 刷子brush /br??/ 颜料paints /peints/ 蜡笔crayon /?kre??n/ 胶带tape /te?p/ 胶水glue /glu?/ 谁的whose /hu?z/ 放put /p?t/ 整齐的, 整理tidy /'ta?d?/ 沙发sofa /'s??f?/ 手套gloves /gl?vz/ 围巾scarf /skɑ?f/ 石头stone /st??n/ 有魔力的magic /'m?d??k/ 钉子,指 甲nail /ne?l/ 工作间workshop /'w??k??p/ 磁铁magnet /?m?ɡn?t/ 是(过去式) was /w?z/ 蝴蝶butterfly /'b?t?fla?/ 蛹cocoon /k?'ku?n/小狗puppy /'p?p?/ 小鸭子duckling /'d?kl??/飞蛾moth /m?θ/ 周四Thursday /'θ??zde?/ 曾经once /w?ns/ 海龟turtle /'t??t(?)l/ 是(are过 去式) were /w?/ 卵,蛋egg /eg/ 小鸡chick /t??k/ 昆虫insect /'?nsekt/ 蚕丝silk /s?lk/ 翅膀wing /w??/ 周六Saturday /?s?t?d?/ 出生born /b??n/ 抓catch /k?t?/ 生长grow /gr??/ 毛毛虫caterpillar /'k?t?p?l?/ 鸡,鸡肉chicken /'t??k?n/ 有趣的interesting /??ntr?st??/蚕silkworm /'s?lkw??m/下蛋,产 卵lay /le?/ 周三Wednesday /?wenzd?/ 尾巴tail /te?l/ 钻机drill /dr?l/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浅谈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随着上海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传统的弄堂、石库门等一大批带有老上海特色的老旧建筑的改造、处理,成了一大难题。这些遗留下来的大量优秀历史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筑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上海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成为上海城市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这些老旧建筑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同时在现代的城市化运动中,这些残破的建筑又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尽管推倒重建常是旧城改造的主要方法,但这却与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背道而驰。但换一个角度,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上进行商业开发,则能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但是,何种商业化才能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同时最大化其商业价值呢?田子坊“创意地产”的核心理念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一,田子坊的“前世”与“今生”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海华制革厂、康福织造厂、永明瓶盖厂、鑑香粉材料公司、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等六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厂房闲置起来并逐渐废弃。 直到1998年,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看中了这里的建筑价值,进驻该区。不久,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田子坊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现在入住70多家单位,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人士参与,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 田子坊艺术区在其发展之初,就有一些虽称不上艺术家,但从事艺术业,且具有商业眼光的店家入驻田子坊,其产品创新,有个性,有的甚至享誉盛名,乐天陶社艺举办的现代陶器展览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即为其中之一。 目前,田子坊已进驻了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田子坊”内的一座五层厂房已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工厂门前有10根旗杆上飘着10面不同国家的旗子,象在开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中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泰康路正逐渐走向世界。如今,田子坊已被称为“上海的苏荷”。 如今,你再走进田子坊时,你会看见,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 二,创新的保护开发模式:创意文化产业 早在田子坊还未转型开发之前,市政府曾想将这一片区改造成商业地产开

『中国之最』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排行榜

『中国之最』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排行榜 『中国之最』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排行榜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业街,也是最适合国庆长假购物的十大商业街:1、香港铜锣湾集巴黎的奢华,米兰的典雅,伦敦的经典和纽约的简约风格于一身,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香港铜锣湾了。前身是电车厂的时代广场,现在是香港十大景点之一的铜锣湾,有着琳琅满目的美,尽显都市之魅力:在利园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小雕塑喷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户外座位让欧陆情调洋溢;从时代广场、崇光百货一带让人炫目的玻璃墙、钢铁和快速的脚步进入渣甸街,一路极现代与极市井的景观相交汇,铜锣湾的风情万种让人眼花缭乱。铜锣湾名牌密度之高,让空气里都充斥着名牌的资本芳香。在时代广场连卡佛和崇光百货里,众多顶级名牌都在这里设有分店,有些品牌甚至在两处都有专卖店。当然,更重要的是,最贵的东西和最便宜的东西都可以在这块弹丸之地找到。2、上海南京路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条商业街,原称花园弄,19世纪初期,就有四大著名环球百货商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大的百货、服装、食品商店),是富人聚集区,各行各业的商人择此风水宝地开设了数以百计的大店、名店。上世纪20年代以后南京路便

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成为上海最繁荣的商业街。南京路东起外滩,穿越26条马路,横贯上海市区中心,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千米。现在的南京东路,1865年改为南京路,南京西路从前称静安寺路。解放前的南京路既是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十里洋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传统的马路。解放后的南京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联、上海新世界商城为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领头羊。3、北京王府井与周边拥堵的交通状况相比,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总共3华里长的王府井大街可谓一个悠闲而热闹的真空地带。数百家著名的国内商号与海外品牌汇集在这条“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与京城古朴的文化氛围及炫目的商业气息相映成趣。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商业街的特点就是铺子老、名号大、街道宽、气派足。和几乎任何一条商业街一样,王府井也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所以无论哪一天都有很多人,周末甚至还有人挤人盛况。但北京本地人并非不去王府井,聚集了最多北京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工艺美术大厦的六、七层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人气一直很旺。4、台北西门町谈起西门町,老一辈台北人总是连声赞美,电影街曾引起时代风骚,如今每逢星期假日,这里依然磨肩擦踵、人潮络绎不绝。每个认识的台湾人都会说“不到西门町是永远不知道台北的热闹”。西门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 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 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 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 &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 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 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

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中国唱片业基石的原百代、胜利、大中华等唱片公司,合并为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并继续领跑新中国的唱片行业。而作为老上海流行乐坛真实记录的数千面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则一

中国地方小吃排行榜

中国地方小吃排行榜 中国地方特色小吃排行榜排行榜第1名:四川乐山麻辣烫四川麻辣烫是乐山一带为代表的地方小吃,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具有口感麻辣,味道鲜香的特点。 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 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内的巫山,这一带由于水流湍急,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制作方便的煮食**俗便在江边沿袭。 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 重庆城内的饭馆把这种饮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烫就开始发展起来,到了当代,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大河南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饮食。 排行榜第2名:陕西西安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 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

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 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经过近一百五十多年的变革发展,目前狗不理已成为拥有大型饭店、中型酒家、排挡式餐厅、快餐、早餐、早点、速冻食品生产,商品零售、物流商贸和烹饪学校以及在国内外设有七十余家特许连锁企业的集团公司。 排行榜第4名:安徽宁国粑粑安徽宁国粑粑是宁国特色小吃之一,以香、软、油而不腻而出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外地游客对其也是赞不绝口。 宁国粑粑据说源于徽州,聪明的宁国人在“徽州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便形成今日的“ 宁国粑粑。 宁国粑粑以油上下翻煎之,大约6分钟左右。 宁国粑粑馅取材广泛,有老腌菜、豇豆、萝卜、豆腐干、笋子,甚至还有南瓜、韭菜等,另外加肉丝、灌鸡蛋也很美味,最经典的就是腌菜肉馅。 将馅用面粉包好后用擀面杖推擀成圆形,之后使用大平底锅以油煎熟(也可加鸡蛋同煎)。 煎成后香味扑鼻,酥香味美。

上海八大老字号小吃

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 在上海,除了浓油酱赤的本帮菜外,最令阿拉上海人引以为豪的莫过于这里的各色小吃。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上海是个名特小吃荟萃的地方,在这里,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小吃店不少,而他们出品的特色小吃,在口味上,既不同于粤港地区的纯甜味,也有别于四川、重庆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鲜美、可口著称。像“吴宛饼家”出品的“蟹壳黄”,“鲜得来”点心店做的“排骨年糕”,“南翔”和“王家沙”的“蟹粉小笼”,“松月楼”的“海棠糕”和“素菜包”,“飞龙”及“小杨”的“生煎”,“沧浪亭”的“葱油开洋面”,“沈大成”的“条头糕”,还有“绿波廊”的“眉毛酥”等等,这些都是有名的上海小吃,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为大家搜寻一下大上海的角角落落,一网打尽这些名声远播的特色小吃,就请大家要细心品尝咯,只因美味就从小处开始了…… 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一:吴苑饼家(延平路) 几乎所有的上海点心这里都有,蟹壳黄更是特色,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蟹壳黄的馅心有咸、甜两种。咸味的有葱油、鲜肉、蟹粉、虾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品种。他家的东西品质稳定,实惠又好吃,是吃早饭的好去处。 推荐菜式:蟹壳黄,萝卜丝饼,生煎,小馄饨,黄豆骨头汤,黄桥烧饼,鲜肉酥饼,小笼

所在地区:上海市静安同乐坊 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二:鲜得来排骨年糕(云南南路店) 老字号的小吃店,最出名的自然是排骨年糕了,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这种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与红酱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酱,浇上辣椒酱即可。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他家的单、双档味道也不错,自家炸的油面筋,很传统,总之,偶尔想起来时,会去怀旧一把。 推荐菜式:排骨年糕,双档,小馄饨,炸鹌鹑,单档,葱油拌面,发菜汤,香辣排骨,油爆虾,酒酿园子水果羹,鱼丸汤,春卷所在地区:上海市黄埔人民广场 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三:大壶春(浦东总店) 大壶春是上海生煎老字号,也是上海唯一一家没有汤的生煎店,底很脆,肉很紧,还有香脆的虾仁,非常有嚼头;牛肉汤也是挺多人会点的,又香又浓,一直保持着老牌水准,所以一直以来生意都很不错的。 推荐菜式:生煎,牛肉汤,小馄饨,虾肉生煎,三鲜生煎,酒酿小圆子,辣肉面,鲜肉生煎,咖喱牛肉汤,草虾生煎,烧卖,鸡鸭血汤,大馄饨,葱油拌面,肉包,豆浆,鲜肉月饼 所在地区:上海市浦东新陆家嘴 上海老字号特色小吃攻略四:南翔馒头店(豫园路店)

百乐门老上海旧忆

旧上海的百乐门舞厅是在法租界吗 不是。公共租界。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百乐门:历史传奇 1933年--百乐门大舞厅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 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该娱乐场由杨锡缪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低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里面的设计极其现代,有大量的镍、水晶和白色木头布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尤其是阳台上一个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脚灯,让人感觉好像在鸡蛋上跳舞,当两层舞厅全部启用时,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有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它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位叫陈曼丽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抢杀在舞厅内。1954年,由于"百乐门"亏空严重,而由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原舞厅主建筑该为红都戏院,其它附属建筑则改建为商场。后该为红都电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门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压死行人一名,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 传奇的百乐门大舞厅因为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不朽-----里面的主角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上海舞女,发现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级舞厅里:"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说起来不好听,百乐门里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宽敞些呢!" ----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89 年11月。 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对一家舞厅来说,能否挨得进高档次,门口的气派和内部装修及侍应的态度等方面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么样的乐队。把演奏的乐队比做为这家舞厅的"灵魂",是并不为过的。 半世纪前,上海高档舞厅和夜总会中的乐队,都聘用菲律宾人,中挡舞厅也大多雇用菲人乐队,只有那些花不起钱的小舞厅才雇用华人乐手。我曾到其中一家名叫"伟达"的小舞厅去摆过"拆字摊",那里四名乐手所奏出的乐曲实在不忍卒闻,真是像在商店门口前大拍卖招揽顾客那样。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也是最西化,最时髦的城市,它一直都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而怀旧的老上海流行音乐,更是一张褪色了的唱片。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定/微风细雨柳青青/唉唷唷/柳青青;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只要你的心/唉唷唷/你的心 在曾令鲁迅鄙夷的绞死猫似的嗓音中,《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这首于1927年创作的歌曲,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大众音乐”中的“爱情歌曲”之一。《毛毛雨》的内容集其多年投身儿童歌舞乐曲经验之大成,更实践了他对于音乐亟需中西合璧的想法。而在此之前,中国并未有人创作以大众口味为导向的歌曲。但以《毛毛雨》为首的一系列乐谱卖座奇佳,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渐渐被开启。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中,争议最大、但影响最深入大众生活的,黎锦晖当属头号人物。他的青年时期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之时,身为语言学家,黎锦晖选择自幼热爱的音乐来实现他对民族之爱,但创作的结果却与另外一批接受正统音乐的教育者所提倡的“新音乐”十分殊异。 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黎锦晖逐渐感觉新文化运动应利用音乐为宣传工具后,就招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乐友,于1917年成立了“宣传乐艺、辅助新运”的音乐社,并加入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值得庆幸的是,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主张,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音乐发展,并激发了他看见新音乐运动中平民音乐的匮乏,于是创办了当时被广大群众所喜欢的“明月音乐会”。接下来数年,黎锦晖投身国语教学,在上海中华书局编著多部国语课本、儿童文学丛书与期刊,同时担任国语专修学校校长。并且,在不断地摸索中,黎锦晖还发现国语词汇的音节轻重和四声升降,可以用乐律表现,从此开拓出一种以旧有民间音乐旋律配上新编白话歌词的歌曲,为当时国语专修学校附属小学歌舞部创作的大量儿童歌舞表演曲于此产生。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月刊数百集连载,由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本,销量居全国之冠,光是《葡萄仙子》一剧便在三年半中出了二十二版,由此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 1926年,黎锦晖参照欧美歌舞团体及交响乐演出,筹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歌专)。此后歌专之名几经更替,历经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剧社等各阶段。但无论歌专之名如何更换,歌专永远是中国第一个歌舞表演训练的专门学校。

上海特色小吃

1四喜烤麸 材料: 干烤麸、泡好的花生、腐竹、黄花菜、鲜香菇、黑木耳、八角,桂皮、葱姜适量、冰糖(冰糖要稍微比做红烧菜多些)、老抽、盐适量 做法:1、干烤麸用冷水泡开,攥干水份,切成1cm见方的小块备用2、泡好的花生去皮;泡好的腐竹切段;干黄花菜泡好攥干水份;鲜香菇洗净切块;黑木耳泡好撕碎(以上几种也不必都有,我是因为打扫存货才都加上的)3、八角,桂皮,葱姜适量;冰糖(冰糖要稍微比做红烧菜多些);老抽,盐适量4、锅内烧热油,葱姜炒香,下入所有主料以及冰糖和适量老抽5、快速翻炒至冰糖融化,材料上色均匀6、倒入与材料齐平的温水,加盐和八角,桂皮;烧开后中火炖至汤汁浓稠,大火收一下汁,洒上香油和葱末即可食用! 2春风松月楼素菜包 春风松月楼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城隍庙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的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面粉250克矮脚青菜750克油面筋25克冬笋300克水发冬菇15克五香豆腐干1块碎老酵25克白糖50克发酵粉5克精盐5克花生油25克麻油5克水菱粉碱、酱色、味精、姜末各少许制作方法:

1.将青菜去老叶洗净,放入沸水中汆一下,捞出用冷水冲凉,斩碎,挤去水分。将冬菇去梗洗净,冬笋去壳。然后将油面筋、冬菇、冬笋、豆腐干分别切成小丁,连同斩碎的青菜放在盛器内,加糖、盐、味精、姜末、酱油、水菱粉拌成菜馅。 2.将面粉倒入面盆内,放入老酵和适量清水(冬季用80℃左右的热水,夏季用冷水,春秋用50℃左右的温水),拌揉成光滑不沾手的面团,盖上布使它发酵,发酵时间一般春、秋节季需2小时,夏季1小时,冬季4小时。发酵好后,取出切开,切断面出现许多蜂窝状的小孔,且有弹性时,即将面团放在面板上,加入适量碱水(碱与水的比例为2∶3),边加边揉至酸碱中和适度,再加进发酵粉,并继续将面团揉透。然后将发酵面团搓成长条,再揪成面剂(每只面剂重约35克左右),一只只按扁,再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较薄的菜包皮,用一张皮包菜馅约30克,并在收口处捏出20个左右的褶裥,即成生菜包。 3.在笼屉内铺上湿布,布上排好菜包,用大火沸水蒸熟,有弹性时(约需10分钟)即成。 3猫耳朵面 材料:面粉、温水、一点盐、橄榄油。 做法:1、和面用温水+一点盐,揉好了醒一会,再揉揉再醒下。2、分成100g左右的面团,撮成长条,刷上橄榄油盘好。3、醒一会儿,就可以切成一公分的小段。4、用大手指一压。 5、一推,一个猫耳朵面就出来了;两只手可以同时操作。 4桂花条头糕 原料:糯米粉 400克、糖桂花4勺、开水180—200ML做法:1、糖桂花2勺+开水和面2、取一面团先搓成长条再压扁,然后用擀面棍擀成2mm厚,宽8cm左右的长方形薄面片3、在面片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这一次去采访程乃珊,是约在她富民路上的家里见面。富民路闹中取静,靠近静安寺的中心地带,却是窄窄的一条马路,两旁植物繁盛,光影斑驳,在正午时分特别浓烈的大太阳底下,很有点时光交错的意思。但这些只是序曲,当我坐在程乃珊家的客厅里时,才真正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在这间客厅里,无论是那张殷实饱满的橡木餐桌,还是那架朴实低调的褐色钢琴,甚至是钢琴上那座所有的指针都停了脚步的老式座钟……它们,都实实在在是“百岁高龄”了。而当客厅的女主人程乃珊挽着长围巾坐到我对面的时候,我很肯定,今天的采访会有很多关于老上海的好故事。 一条银行家的庭训 而事实上我们的开场真的是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在很多年前老人还是青年的时候,他通过卖豆腐起家,一点点从豆腐摊做成了豆腐铺,从小门面做成了连锁店。老上海总是有这么多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但程乃珊说的这一个,重点不在传奇,重点在——“你晓得么,就是这样一个卖豆腐的行当,它们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它们都有自己的行规,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小至行业的传统和道德,大至社会的传统和道德都得以存续,而这些所谓庭训、门风、家规、家传、家教、家学、家史……这些文化传承中细小却关键的纽带,我们今天还留下多少呢?”程乃珊略有些无奈地说。 之所以说给我听这个“豆腐行规”的故事,是因为我问到了她最新的写作计划。程乃珊说,她正在写一部纪实体的小说,想以一个大家族中小孩子的成长故事,纪录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变迁和经历。是的,这个小说的原型,正是她自己家族的故事。“我的祖父母早已去世多年,我的父母也去世了,而我自己也做了祖母。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们家族的第五代孩子,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家族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兴趣知道。”这个发现让程乃珊有一点遗憾,但更多的是忽然涌起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和祖父母生活最久的孙女,是最了解家族故事的人,更从祖父母那里直接得到了关于家族的很多资料和照片,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写一本家族故事,让后辈们能更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要不然,他们肯定连我们家族的庭训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承认我被震慑了一下,“庭训”这种东西,现在又有几家还有存留呢?“那……你们家族的庭训是?”我真的很好奇。程乃珊不假思索地说:“当你身上有10块钱的时候,你只能表现出5块钱的身家,而且只能花两块钱。”看我听得有点发愣,程乃珊笑着解释道,“这大约与我爷爷从事金融业有关吧。” 是的,关于程乃珊的家族史,那又是另一个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当他只有16岁时就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浙江桐乡的乡间小道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他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智和毅力站稳了脚跟,自谋职业进入大清银行做练习生,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银行各种业务,并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得到了上司的器重。他曾担任日本神户中国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