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侯氏太极拳

侯氏太极拳

侯氏太极拳
侯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大师们-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大师们: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同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孙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之一。 孙禄堂 孙禄堂(1861―1932),名福全,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今属望都县)。生早年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学习形意拳,并从八卦掌大师董海川弟子程廷华学习八卦掌。其蒙武禹襄传人郝为真传授太极拳学。孙禄堂在总结比较各派拳术,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三者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构成所有拳术的技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三者的特点,形成了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是现代流行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所学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多种拳功进行了匠心独运式的重构,追求运动形式和内涵的高度统一,不以动作层面的“难能”为可贵。求意和形的高度协调。 1918年,孙禄堂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禄堂先生的话讲,就是“一气之伸缩”。也就是说,因为孙式太极拳从运动形式和心意状态而言,已经具备了太极文化的这种特征,故此名之为太极拳。并于1918年前后,出版了《太极拳学》,使孙式太极拳有了统一详尽的理论体系。

孙禄堂宗师在民国期间,曾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基弟子较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其父业,有力的推动了孙式太极拳的发展。 孙式太极拳自创立以来,颇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喜爱,现已列入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和套路,并且,新编了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向国内、外推广。 孙存周 孙存周(1893-1963),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号二可,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文武兼修,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 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聘请孙存周为顾问。积极传播了孙式太极拳。 但很多人奇怪的是孙氏内家拳有如此的影响力,但为何普及面却不是很广?这里面个中原因主要是孙门与其他各家所遵从的传承原则不同。 孙门历来重德,孙禄堂先生武学人品,武林中人无不称道。孙存周先生更是恪守父亲的嘱咐: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决不滥传。 例如: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各派武术高手也随之纷纷涌入上海,上海的武术日趋繁荣。当时在上海的著名拳术家中许多都是孙存周的同门师兄弟,如陈微明、肖格清、靳云亭、章启东等,他们曾劝孙存周开立山门公开传授孙氏拳学。但是孙存周恪守父亲的嘱咐: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决不滥传。虽然孙式太极拳的传人进入上海最早,但却最不普及,由此可见一斑。孙氏内家拳的严格的传播原则,使外表现象上看好象是普及不够广泛,但真正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必以开合动作相承接,因此有人叫它开合活步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 练习时要舒展圆活,进退相随、上下一致,无左右歪斜的形体,全套练之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全身放松,不僵不滞,进行中无起伏,要各式相连贯,要一气哈成。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有停顿的地方。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自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万不可努气(拙力),由于中正平稳,所以才能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这些在练拳以前,从思想上就应该注意。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自然协调,协调就要求我们周身各部位达到统一。 孙氏太极拳特点提要: 首先,孙氏太极拳所依据的最高理论指导是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之名称”,该文揭示了太极拳的特质,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分水岭。由于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不是“太极拳论”,也不是“太极拳图说”,因此,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与陈杨武吴各家太极拳都不相同。这是孙氏太极拳极为重要的一个特质。 其次,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太极式与其他各家的太极拳都

不同,孙禄堂先生明确指出无极式与太极式是拳术的基础,因此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现象。孙氏太极拳的创立要晚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这时候孙氏太极拳在这个拳术的技术基础上的特立,反映出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技术基础的改造,所以孙氏太极拳一出现,就卓然独立,自成一家。 第三,孙氏太极拳的步式结构及其步法特征不同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的步式架构以孙氏三体式为基础,步法特点是活步、身随步动、足下藏身、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拳术之法大者有五:手眼身法步,其中最重要者是步法,步法是五法中之根本。孙氏太极拳步式、步法的特点反映出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的关键技术的改造。 第四,孙氏太极拳的身法特征不同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的身法特征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快慢间一、圜研相合。其身法融合进了孙氏八卦拳的特征。身法在拳中的作用是规定了劲力的特征,同样在这个极为重要的技术上孙氏太极拳不同于陈杨武吴各家太极拳,反映出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技术体系的改造。 第五,以开合手连接各式。这也是孙氏太极拳的一个特点,其周身劲路的运行特征尽合于此式中。 于是,研修孙氏太极拳者,就不得不问: 1、为什么孙氏太极拳的最高理论依据是“太极拳之名称”?为什么孙氏太极拳依据的理论与陈杨武吴各家皆不相同? 2、为什么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太极式要与陈杨武吴各家都不相同?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老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 在国家推行的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中,目前孙氏太极拳的传习者最少,其传习的人数甚至远少于五派之外的李(瑞东)派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但孙氏太极拳仍能立于国家推行的五派之一,是因为孙氏太极拳在学术上的卓绝和在理法上的独树一帜。 在孙氏太极拳创立之初,当年社会上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相对而言,武艺精英者们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认识更早,也更准确,如中华武士会秘书杨明漪先生在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记载:“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涵斋即孙禄堂先生,说明当时的武艺精英者们认为孙禄堂先生于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的功夫皆臻登峰造极之境。但由于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两门成名甚早,名气、影响又极大,所以一般社会人士开始只以为孙禄堂先生仅是形意、八卦的第一人,如1925年《申报》称:“形意、八卦之著者,首推孙禄堂”。然而到1932年当杨澄甫、杨少侯、郝月如、吴鉴泉、陈发科等纷纷在国术界露面数年后,在浙江国术馆1932年出版的《国术史》中唯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给予了“近世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的评价,而对其它各派太极拳皆无

评价。乃至1934年《京报》明确记载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唯一名手”。由此可知此时社会上不仅公认孙禄堂先生是形意、八卦两门的第一高手,也是太极拳的第一高手。所以说孙氏太极拳后来居上,这是以史实和史料记载为依据的。 孙氏太极拳,式极简而意极精,内涵极深,非各派所能及。当今习此艺者,能得一鳞半爪,已属难能可贵。三十年来,我游历各地,接触者何止百千,能全面继承者已无。比如,孙氏太极拳中蕴涵了踢打摔拿、腾挪闪赚各艺至精之要,谁人能全面示范之?仅就摔拿二艺,能得其皮毛者已寥寥无几。孙剑云老师告诉我:孙氏太极拳蕴涵的摔法,是孙禄堂先生对保定快摔技法做了凝练和提升,总结出十八个要诀,融入拳式中。孙氏太极拳拿法,则是孙禄堂先生对摘筋、卸骨、点穴诸艺进行提升后与踢打摔三艺凝炼一体,浑融于拳式中。为此,当年孙禄堂先生每日给学生们逐式逐项地喂手、体认、讲解,以使之得其一二。文革前,南京的金一明先生曾著有《孙氏太极拳与擒拿》一书,可惜该书目前已失。数年前,我去上海,经顾振宇先生相邀与史汉才先生见面,见面时,史先生欲将其写成的《孙式太极拳攻防方法》一书交我帮助他出版,我考虑史先生自有门徒,有所顾虑,当时答应先帮助联系一下,未拿走该书书稿。据史先生讲,该书中

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 简述 太极拳的产生及发展,是前辈们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扬。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老先生以他终生习练研究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提取其精华,将三拳融会贯通,合冶于一炉而创编的,并自成一家。成为我国目前太极拳 五大流派之一。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它把修心养性、促进身体健康、提高防身技巧三 者结合在一起,所以习练此拳日久,自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由此可见,孙式太极拳的学习,对我们是有很多作用的,我们应好好学习。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必以开合动作相承接,因此有人叫 它开合活步太极拳。 练习时要舒展圆活,进退相随、上下一致,无左右歪斜的形体,全套练之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全身放松,不僵不滞,进行中无起伏,要各式相连贯,要一气哈成。无论动作 的虚实变化,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有停顿的地方。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自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万不可努气拙力,由于 中正平稳,所以才能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这些在练拳以前,从思想上就应该注意。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自然协调,协调就要求我们周身各部位达到统一。 孙式太极拳的练拳要求 1、要集中精力,就是精神内受,不可心猿意马、左顾右盼,呼吸自然,即呼吸不要 着意,舌顶上鄂,口要虚合。 2、要求精神与肢体放松要轻柔柔与软不同,软疲塌无力,而柔中有刚,就是要用自 然之力,不是用拙力而是要用活力。 3、孙式太极拳要严格遵守规矩,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必须按照基础 动作,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习练,俟整套动作熟练日久,自然随心所欲了。 4、要有毅力、有恒心、切不可一日爆之十日寒之,要日日练习,要相古人说的那样 终朝每日常缠手,更不可贪多求快,或躐等以进,要按步就班,一式不对不学下式。务求 姿势正确。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拳谱及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改编 第(一)段有22式 第一式起势⑴八字静立⑵扣脚左转 第二式揽扎衣 ⑴两臂挑举⑵屈膝下捋⑶跟步伸掌⑷转体平摆⑸上步收掌⑹跟步推掌 第三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四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五式单鞭跨步单鞭 第六式提手上势收脚提手 第七式白鹤亮翅⑴上步提按⑵跟步双推 第八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九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十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一式手挥琵琶撤步挥合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进步右穿⑵上步穿扣⑶跟步打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撤步收手 第十四式抱虎推山跟步双推 第十五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十六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十七式搂膝拗步(右)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八式揽扎衣⑴撤步下捋⑵跟步平掤⑶撤步收掌⑷跟步推掌第十九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二十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二十一式左单鞭跨步单鞭 第二十二式肘底看捶虚步看捶 第(二)段有12式 第二十三式左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四式右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五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二十六式左揽扎衣 第二十七式开手转体开掌 第二十八式合手提踵合掌 第二十九式右单鞭跨步单鞭 第三十式右云手⑴收脚云合⑵转身云转 第三十一式高探马<西南> 虚步探掌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左前> ⑴扣脚合手⑵提踵合掌⑶独立分脚 第三十三式右分脚<右前>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第(三)段有7式 第三十四式践步打裁捶⑴落脚收掌⑵转体穿掌⑶上步搂托⑷弓腿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二起脚⑴翻身撇捶⑵上步钻拳⑶腾空二起 第三十六式披身伏虎⑴撤步伸掌⑵虚步握拳 第三十七式左分踢脚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孙氏太极简介

深圳弘武武术俱乐部——孙氏太极辅导站 一、孙氏拳的起源与传承 孙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孙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之一。孙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所创,孙禄堂(1860,12—1933,12)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定县(今顺平县)。孙禄堂先生自幼酷爱武术,曾拜李奎元为师,实从郭云深(李之师)习形意拳,后从程廷华习八卦掌。孙禄堂先生年复一年,潜心研究,使拳合于道,五十岁时向郝为真学习太极拳,有所得后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创孙氏太极拳。 此拳练习时上下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则以开合相承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该拳拳式至简易学,而每一拳式之内意至深,主张不求呼吸以致真息,式正气从,以形意拳三体式为整套全架之基础,要求重心上下无起伏,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培育体内一触即发之本能。以八卦拳之迈步必跟,退步必撤作为该拳基本运动形式,要求重心始终在两足上交替变换,利用重心的连续变化协调、混融周身的虚实、阴阳、求中和而达至灵,至空。 故孙氏太极拳既有形意拳的整实猛烈,又有八卦拳的灵活巧变,并将此融蓄在太极拳的柔顺中和之中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练习者逐渐产生极尽猛烈整实之能,极尽灵活巧变之能,极尽柔顺空化之能。孙氏太极拳是采形意、和八卦、证太极混融升华后的结晶。是近代武学发展的至高成就。孙禄堂先生合毕生心力所创的《太极拳学》《拳意述真》等五部武学著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武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孙禄堂演练孙氏太极拳郭云深:孙禄堂的早年师傅 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为孙存周(子)、孙剑云(女)

73式孙氏太极拳动作分解

73式孙氏太极拳动作分解 第一段 第一式起势⑴八字静立⑵扣脚左转 第二式揽扎衣⑴两臂挑举⑵屈膝下捋⑶跟步伸掌⑷转体平摆 ⑸上步收掌⑹跟步推掌 第三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四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五式单鞭⑴跨步单鞭 第六式提手上势⑴收脚提手 第七式白鹤亮翅⑴上步提按⑵跟步双推 第八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九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十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一式手挥琵琶⑴撤步挥合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⑴进步右穿⑵上步穿扣⑶跟步打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⑴撤步收手 第十四式抱虎推山⑴跟步双推 第十五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十六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十七式搂膝拗步(右)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十八式揽扎衣⑴撤步下捋⑵跟步平掤⑶撤步收掌⑷跟步推掌第十九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二十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二十一式左单鞭⑴跨步单鞭 第二十二式肘底看捶⑴虚步看捶 第二段 第二十三式左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四式右倒卷肱⑴收脚托掌⑵转身搂推 第二十五式左搂膝拗步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二十六式左揽扎衣 第二十七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二十八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二十九式右单鞭⑴跨步单鞭 第三十式右云手⑴收脚云合⑵转身云转

第三十一式高探马⑴虚步探掌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⑴扣脚合手⑵提踵合掌⑶独立分脚 第三十三式右分脚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第三段 第三十四式践步打捶⑴落脚收掌⑵转体穿掌⑶上步搂推⑷弓腿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二起脚⑴翻身撇捶⑵上步钻拳⑶腾空二起 第三十六式披身伏虎⑴撤步伸掌⑵虚步握拳 第三十七式左分脚⑴沉肘合手⑵独立分脚 第三十八式转身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式如封似闭⑴撤步收手 第四十一式抱虎推山⑴跟步双推 第四段 第四十二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四十三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四十四式搂膝拗步(左)⑴迈步搂手⑵跟步推掌 第四十五式揽扎衣⑴撤步下捋⑵跟步平掤⑶撤步收掌⑷跟步推掌 第四十六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四十七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⑴收脚合手⑵迈步分掌⑶收脚合手⑷弓步分掌 ⑸上步扶腕 第五十式揽扎衣⑴进退掤收⑵跟步推掌 第五十一式开手⑴转体开掌 第五十二式合手⑴提踵合掌 第五十三式左单鞭⑴跨步单鞭 第五段 第五十四式左云手 第五十五式云手下势⑴跟步推掌⑵迈步推掌 第五十六式金鸡独立⑴提膝挑掌(右)⑵提膝挑掌(左) 第五十七式闪通背⑴退步扇掌⑵虚步按掌⑶进步架推⑷转身架推第六段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式拳谱 1、无极式 2、太极式 3、懒扎衣 4、开合手 5、左搂膝拗步 6、手挥琵琶 7、进步搬拦捶 8、如封似闭 9、抱虎推山10、开合手 11、右搂膝拗步 12、懒扎衣13、开合手14、斜单鞭15、野马分鬃16、懒扎衣 17、玉女穿梭18、下势 19、更鸡独立20、倒撵猴21、左搂膝拗步22、手挥琵琶23、三通背24、懒扎衣25、开合手26、单鞭 27、云手28、高探马 29、右起脚 30、左蹬脚31、践步打捶32、翻身摆莲33、弯弓射虎34、双撞捶 35、阴阳混一36、无极还原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 2018年根据丁爱刚孟小萍视频整理 1.无极式 面南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展各45度,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心静而体松,阴阳未判,清浊未分,一气浑然,此无极也。 要点:两脚尖外展各45度。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2. 太极式 一念起而阴阳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无极而生太极。舌抵上腭,下颌内收,顶头竖项,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谷道上提,骨架拔领,筋肌松沉。以头顶百会和脚跟连线为轴,右脚内扣至正前方(南方),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要点:以头顶和脚跟连线为轴,转身时整个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3.懒扎衣 两手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抱球,目视前方(东南);两腿微屈,两手随之回落至胯根处,坐掌;

左脚迈步,重心前移,两手沿弧线上提至胸前,右脚跟步至左脚右后侧,两手前伸至三尖对齐,身体后靠,重心后移;扣左脚,旋掌,摆右脚,身体随之右转呈三体式;塌腰固胯,上身右转45度,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身体左转松沉;右脚上步,左脚跟步,右掌呈侧立掌从耳下推出至三尖对齐,重心后移。 要点:手往前伸,身体后靠,重心后移同步进行;鼻尖、食指尖、脚尖三尖对齐。 4.开合手 扣右脚,碾转左脚,身体左转至前方;双脚平行,两手收回至胸前抱球,掌心相对,掌指朝上。吸气开手至与肩同宽,重心右移,左脚尖虚点;呼气合手至与面颊同宽,重心左移,右脚尖虚点。 要点:掌心相对,掌指朝上,吸气开手,呼气合手,重心转换虚实分明,目视前方,立身中正。 5. 左搂膝拗步 右脚跟落地,左转身旋掌、扣右脚;左掌内旋掌心向下,右掌外旋,掌心向上。身体右转,两手打开,右手开至右斜上方与耳同高处;摆左脚转身向东上步,同时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左手搂膝至左胯根前,同时右脚跟步,右掌推出,重心后移。 要点:收手与转身同步,搂手与推掌同步。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太极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孙式太极拳也是需要好好了解和学习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孙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 所以说,我们在练习孙式太极拳时一定要牢记这些要领,注意遵守拳架的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进步必跟、

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孙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第三个特点,在学习孙式太极拳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虚实转换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用。 孙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习练孙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总之,孙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高级拳术,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孙式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孙氏太极97式讲解

孙氏太极97式讲解 无极式 人从日常生活的常态转入练拳的状态要有一个过渡,一个接口,这就是无极式。在此把心理和生理状态都平和顺畅地转换过来,故决不是随便一站就算的。作为开始进入练拳态的预备式,一定要把自己调理到心平气和,呼吸顺畅深沉,全身从头到脚都在放松的前提下进入各自的状态,节节贯穿,把自己的轴树立起来。孙式拳是一轴到底,轴的形成就从无极式开始。前面说过,事实上从头到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根直的杆的,但经过了意念的整合,经过抽象和模糊的处理,在功能上就形成了一根轴。此轴立于地上,如平地立杆。而我们的经验是,杆是立不稳的,只有插进地里才能稳,立在地面上就得不断调节以维持平衡,无极式就是练的这两种能力。人如杆,立于地上,是要摆动的,如何摆,向什么方向摆,是不确定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身体自发地调节重心使之摆而不倒。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大脑控制,随感而发,随机应变。一开始可能做不到,还要主动去控制一下,随着站桩的进步,身体自发随机调控的能力会不断加强,这一点很重要,其反应速度要比通过大脑快得多,这在实战中就是胜人的能力,所谓“意在人先”,并不是脑子想得比别人快,那样根本来不及,而是手(或身体的任何部分)感觉到了就

本能地作出反应,“感而遂通”——手(或身体上)的感觉也。“无意之中是真意”——前一个“意”指的是大脑的意识,后一个“意”是正确的反应动作。简单说,无极式是练杆的感觉,把自己立成一根杆,一根有机整体的杆,然后再练这根杆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稳稳地立在地上。谈到稳,脚的感觉就不能不提。重心是收在脚跟上的,但脚掌脚趾也不能闲着,脚趾既不能用力抓地,也不能不抓地,而是要轻扣,让全脚紧密地贴在地上,就像吸盘一样最好,这才是无极式最要练的。 无极式的规矩:顶头(头向上放出而不可僵硬),竖项,含胸,拔背,------,一如“九要”,没有新鲜的。腿直立不可弯曲(但也不可僵直,尤其胯膝俱要松开),整个姿势如同立正,重心收在两脚跟的中间,尽量后收,收得越好杆越整。脚趾不可用力抓地,轻贴于地。松肩,臂和手自然下垂。腰挺住,胯松开。此式外形上与立正相似,但立正要求挺胸收腹,这却是内家大忌。关键是挺腰(又叫塌腰)而不是收缩腹肌,腰挺住了自然也就把腹带回来了。站无极式,头顶住,腰挺住,基本就没有大问题。我们形容一个人有精神常常用“腰板挺得直直的”的话,而与之相反,则是曲背勾头,腆腹哈腰。习武的人若挺着个大肚子,大腹便便,即使外行看了也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但无极式的挺腰与拳中要求的塌腰还不是一回事,“九要”中别的都可以在无极式中找,惟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终稿]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前言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识了江南名医、“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因精通《易经》,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115式,其中不计重复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即在注重“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三十六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完整地学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张祚玉在健侯先生逝世后,为了保存这一国粹,就公开传授此拳,使这套拳得以在镇江、南京一带流传,从而保存了孙氏太极拳江南一脉。 现在,我们应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重新整理发表。尽可能在解说 套路的同时,对其技击含义予以阐述。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博大精深,先师强调此拳必须口授身传,文字很难尽述,加上我们水平限制,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一、练拳的基础与准备 (一)“九字”真经 陈健侯先师常对他的弟子训戒说:“学武练功要做到慈、孝、敬,坚、贞、恒,平、直、圆”。“慈、孝、敬”是指道德上对子女晚辈要慈爱,对父母师长要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诠真(三)_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诠真(三)_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 2、抹肘 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朝下,两手相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4)。 3、退步盖掌 前势不停,两手同时向左右两边分开,右手与右肘平,左手与左肘平,掌心向下。两手向前、向下盖掌,至腹前。同时右脚后撤(图45)。 4、翻掌收步 前势不停,两手掌往下经小腹,向内、向上、向前翻掌,手心向上,同时身体重心后坐成左虚步,目视前方(图46)。 说明: 1、古代的大门有有两扇门组成,每扇门上有一环,关门之用。“如封似闭”就像两手拉住两个门环把门关起来那样,故得名。封闭意其意思为关闭,不让对方进攻我。 2、托肘抹肘是“三十六手”特有的一种动作,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完成。双方较技时,控制对方的肘,和保护自己的肘不被对方控制,是战胜对方的重要一招。而36手的托肘抹肘,既可以护自己肘,又可以控制对方的肘。

3、盖面掌,是八卦掌中常用的掌法。孙禄堂把它引进到太极拳中,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 4、所有动作要完整一气完成,尾闾正中,整个动作符合平直圆的要求。 技击含义: 1、两手成下字手,手掌如两扇门,称为“加封”,属防守法;继而沉肩垂肘,两掌微收向里引进,以化解敌力,分后即合,以闭劲向前按出,似关闭门户,称为“似闭”,属进攻法。可见“如封似闭”一势,是由“如封”的防守法,及“似闭”的进攻法两者合成的。是先防后攻,防后反攻,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典型拳势。 2、我用搬拦捶时,对方以右脚在前,用左手推我右拳,我右拳速抽回。同时含胸松胯,坐在右腿,左手在自己右肘下穿出,向敌人左手腕格去粘住,放在对方之左肘上,左手即翻转速弓左腿,双手向前按去,使敌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 3、假设对方按我右臂,我用托肘抹肘动作化解,退步,一个盖面掌反击对方,我趁其不稳之时,进步以两手击其胸部,对方必跌出无疑。 4、前人有诗云:“如封似闭更出奇,采扌列推按四般施。不像他家凭猛力,开弓发箭准相宜。双推双扑势更凶,好似猛虎入羊群。谨防刚劲刹不住,偶然过量即成空。” 二十、抱虎推山 同十二式,唯面部向东(图47、48)。 二十一、开手 同第五式(图49)。 二十二、合手 同第六式(图50)。 二十三、单鞭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式拳谱 1、无极式 2 、太极式3、懒扎衣 4、开合手 5 、左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 7 、进步搬拦捶8 、如封似闭9、抱虎推山 10 、开合手11 、右搂膝拗步 12、懒扎衣 13 、开合手14 、斜单鞭 15、野马分鬃 16 、懒扎衣17 、玉女穿梭18 、下势 19 、更鸡独立20 、倒撵猴 21、左搂膝拗步 22 、手挥琵琶23 、三通背 24、懒扎衣 25 、开合手26 、单鞭 27、云手 28 、高探马29 、右起脚 30、左蹬脚 31 、践步打捶32 、翻身摆莲33 、弯弓射虎34 、双撞捶35 、阴阳混一36 、无极还原

孙氏太极拳36 式动作说明 2018 年根据丁爱刚孟小萍视频整理 1. 无极式 面南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展各45 度,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心静而体松,阴阳未判,清浊未分,一气浑然,此无极也。 要点:两脚尖外展各45 度。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2. 太极式一念起而阴阳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无极而生太极。舌抵上腭,下颌内收,顶头竖项,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谷道上提,骨架拔领,筋肌松沉。以头顶百会和脚跟连线为轴,右脚内扣至正前方(南方),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要点:以头顶和脚跟连线为轴,转身时整个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3. 懒扎衣两手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抱球,目视前方(东南);两腿微屈,两手随之回落至胯根处,坐掌;左脚迈步,重心前移,两手沿弧线上提至胸前,右脚跟步至左脚右后侧,两手前伸至三尖对齐,身体后靠,重心后移;扣左脚,旋掌,摆右脚,身体随之右转呈三体式;塌腰固胯,上身右转45 度,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身体左转松沉;右脚上步,左脚跟步,右掌呈侧立掌从耳下推出至三尖对齐,

孙式太极拳的实际用法

孙式太极拳的实际用法 正所谓学以致用,只用运用了,才能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从而提高。 孙式太极拳的用法与练法是一模一样的,通过单操可了解每式的用法,而且孙式太极 中包含大量的形意心意、八卦的招法或者说运动轨迹。 在有形有迹阶段,还可以通过练习孙式太极体悟到其它拳法的神髓。而且,孙门讲究 一步到位,不论你练什么,练好了,多实战,就能用上。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通过实际的运用才能进一步的提高。 太极拳用法的原理是避实击虚。讲究敌人打不到我,而我能够打到敌人。即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 这讲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真正对手时,能够击倒对方就很了不起了,还哪管得了 其它? 孙门的要求不同 第一,它要求习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要能够抗打。 这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技击来讲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第二,要通过训练将身体的感应能力发挥到极至,要在敌人的打击点上能够卸力,进 而能够在此一点上找到敌人的重心将其震出。 第三,要达到敌人找不到我的点,好像面对着一个大气球,而我可以调动周身的力量 集中到一点来打击敌人。 好像气球突然被针扎破,啪的一声爆炸了,打到你一机灵,与气球爆炸不同的是内劲 已经渗入,伤及内脏。 这也就是神明的境界,看似神秘,实际上需要有一定的悟性,要掌握人体结构和运动 学的知识。 比如孙先生曾经举例:敌人欲起腿,必先抬肩,所以敌人一抬,我就知道他下一步要 怎么。 这也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但是确实有人能够做到,而且还可以做到让自己的 一举一动全不露兆机,外形不动重心可以任意转换。

所以老人可以胜壮汉,一在明理,二在可用集四两之力于一点。 太极拳的应用要遵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原则。 招法是有限的,用法是无限的,只要合乎太极之理,就可以应用无碍。 那么孙式太极之理是什么呢? 阴阳变换,阴可以为阳,阳可以化阴,攻可为守,守亦可为攻,打既是顾,顾既是打。 形意是功夫拳,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我的整劲比你的整,找就能赢你。 八卦是悟性拳,讲究以少悟多,参透造化广太极是道艺拳,要不断的摸索其中的道理,到最后要泯灭后天的思虑。 全面发展先天的灵机,不但左右平衡,内外如一,先天与后天也要中和,如此方为阴 阳合和,名之太极。习而用之,终身受益无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117.22.20.* 1楼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

传统孙氏太极拳97式拳谱

传统孙式太极拳97式拳谱第一段[有十六式] 01、起势 02、懒扎衣 03、开手04、合手 05、单鞭 06、提手上势 07、白鹤亮翅 08、开手0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左式) 11、手挥琵琶(左式)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15、开手(右转) 16、合手 第二段[有十八式] 17、右搂膝拗步(右转) 18、懒扎衣[完整] 19、开手20、合手 21、左单鞭 22、肘底[下]看捶 23、左倒撵猴 24、右倒撵猴 25、手挥琵琶(右式) 26、白鹤亮翅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摘编 27、开手28、合手 29、左搂膝拗步(左式) 30、手挥琵琶(左式) 31、三通背(闪通背) 32、懒扎衣 33、开手34、合手 第三段[有十六式] 35、单鞭 36、云手 37、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起脚 40、转身踢[蹬]脚 41、践步打捶 42、翻身右拍[起]脚 43、披身伏虎 44、左起脚 45、转身右蹬脚 46、上步搬拦捶 47、如封似闭 48、抱虎推山 49、开手(右转) 50、合手第四段[有十五式]

51、搂膝拗步(右式) 52、懒扎衣 53、开手54、合手 55、斜单鞭 56、野马分鬃 57、懒扎衣 58、开手59、合手 60、单鞭 61、右通背掌 62、玉女穿梭 63、懒扎衣 64、开手65、合手第五段[有十五式] 66、单鞭 67、云手 68、云手下势 69、金鸡独立 70、倒撵猴 71、手挥琵琶(右式) 72、白鹤亮翅 73、开手74、合手 75、搂膝拗步(左式) 76、手挥琵琶 77、三通背 78、懒扎衣 79、开手80、合手 第六段[有十七式] 81、单鞭 82、云手 83、高探马 84、十字摆莲 85、进步指裆捶 86、退步懒扎衣 87、开手88、合手 89、单鞭 90、单鞭下势 91、上步七星 92、退步跨虎 93、转角摆莲 94、弯弓射虎 95、双撞捶 96、阴阳混一 97、收式 注:1.全套有13次开合手故亦称开合太极拳 2 .步法逢进必跟逢退必撤故又称活步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之特点

孙式太极拳之特点 作者:雷世泰三拳合一 孙式太极拳是综合了孙式三拳一一太极、形意、八卦的精华 太极、 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本来是孙式拳的特点和优点,是应该好好理解和继承发扬的,但是却被人有意地淡化,似乎一提三拳合一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是要把太极 拳练得忽刚忽柔、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恬淡虚无、纯以神行的优良风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仅是对孙氏太极拳的误解,也是对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误解。 首先,孙式太极拳的三拳合一是融合而非混合,这是先祖师 在创拳时已经解决的问题,就像水和牛奶的交融,无分彼此。三种拳术能够合一,一定是有合一的基础,若从本质上不能合,勉强合起来也只能是凑合。那么孙式太极拳、孙式形意拳、孙式八卦掌三者之间都有那些共同之处呢? 一、三者对身体基本形态的要求是一致的,即有“九要”之说,对身体从头到脚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般要求的如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气沉丹田等,自不待说。而立轴中正,一轴到底的要求,不仅是孙式三拳共有的特点,也是孙式拳和别家的重要区别。别家太极拳都是两根轴,而孙式是一根轴,架子高,步幅小,没有大马步或大弓箭步,以单重三。式为基础,万变不离三体式。 二、三者都要求用意不用力,纯以神行,顺其自然,反对拙气拙力,即使是以阳刚著称的形意拳也同样如此,是“武术中之 文雅事也”(孙禄堂语)。 三、三者的理论基础都是太极阴阳之说,阴阳相生相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而阳,阳极而阴,互为依存,互为消长。所以练起拳来都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吞吐和化,收放伸缩,都是绵绵不绝,生生不已。 四、三者在搏击方面都讲究以柔克刚,意在人先,舍己从人,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而拒绝硬碰硬式的蛮缠死打。形拳是最有刚劲的(主要在明劲阶段),它的打法是直打直进,但绝不是硬打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