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设置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设置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设置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设置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学时学

开课时

考核

方式

1 2 3

必修课公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77777777

0322802067

0322802068

0322802069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学科前言问题讲座

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

资本主义发展史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邓如辛

白艳

贾中海

周秀英

韩喜平

40

40

40

40

40

1

2

2

2

2

2

考试

0322802070

0322802071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

国际共运史

邓如辛

朱哲

40

40

2

2

考试

选修课0322802010

0322802055

0322802066

0322802038

0322802040

0322802036

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

义研究

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研究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

究动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

文化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李桂花

李静

王淑荣

陈芳南

盛海英

韩广富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教学大纲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价值

第一专题工人阶级立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二专题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

第三专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专题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引发的论战

第五专题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纷争

第六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捍卫

第七专题列宁与“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八专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九专题其它国家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十三专题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第十四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流派

第十五专题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周秀英教授孙秀云副教授

教师职称:

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认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一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必修课,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将彰显马克主义的当代意义!教学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专题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专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专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专题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

学时:3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邓如辛教师代码:104696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系统而全面的邓小平理论,同时对涉及有关邓小平理论的各种认识都有正确的见解,使学生在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心,同时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性贡献。通过本课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加深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认识,从而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授课对象是本专业的研究生。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总论

第二专题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主客观条件

第三专题邓小平理论认识中的误区及走出误区的方法及思路

第四专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

第五专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第六专题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

第七专题邓小平理论的新社会主义观

第八专题邓小平的改革观

第九专题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第十专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

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研究

第十二专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战略

第十三专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设计

第十四专题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

第十五专题邓小平理论及实践的世界性影响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资本主义发展史

学时:40学分: 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白艳教师代码:600466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起伏、错综复杂的社会运动史。本课程的目是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分析和讲授以及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某些对比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只有全面地分析和认识资本主义主义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历史作用,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它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总论

第二专题资本主义的萌芽(14、15世纪)

第三专题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专题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16、17世纪)

第五专题资本主义的兴盛与衰败(18、19世纪)

第六专题面临危机的不同抉择(20世纪初)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历史资本主义》《中西500年比较》

课程编号:82020133 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专题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邓如辛教师代码: 104696教师职称:副教授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本科生的学位课,旨在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进程。通过给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任务。授课的对象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总论

第二专题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三专题两个必然及其现实

第四专题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及其现实

第五专题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若干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第六专题过渡时期理论

第七专题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八专题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及其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九专题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专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十一专题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第十二专题社会主义改革论

第十三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四专题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光明的未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通用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

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水平的考核,布置学生撰写论文。

课程编号:82020143 课程名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学时:60 学分:3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朱哲教师代码:104468 教师职称:教授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课程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各国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历史。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革命实际是怎样结合并推动革命发展的。对马克思主义既不能违背其基本原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插、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要了解各国无产阶级夺取并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清哪些赶验是反映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的,哪些经验只是反映了适合于一国或数国的特殊规律,以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要了解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进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处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增强党的观念,巩固党的团结,以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要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动阶级的血腥镇压,党内机会主义者的干扰破坏,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这些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发展的障碍。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学习历史上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革命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斗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信心百倍地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为在我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各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进行科学分析,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规律,并运用它来观察现实问题,指导现实斗争。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要坚持批判的方法。国际共运史是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党性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我们学习时,必须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和机会主义者的各种谬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对待历史遗产。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要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努力改造世界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把自己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2、授课的具体内容

导言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二专题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

第三专题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

第四专题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第五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专题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十月革命后欧亚革命运动的高涨。

第七专题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第八专题各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东大学;世界近、现代史。

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贾中海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流派及其基本主张,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理论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是全面深入准确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必需学习、研究借鉴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专题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专题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专题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专题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六专题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七专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

第八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综述

选修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李桂花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本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分析科技革命尤其是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问题,提高研究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教育发展、伦理建设、思维方式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变迁的关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革命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的深刻内涵,增强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参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献身祖国改革开

放建设事业的自觉性。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概述(4学时)

第二专题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4学时)

第三专题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4学时)

第四专题科技革命与人的发展(6学时)

第五专题科技革命与教育发展(6学时,其中2学时讨论)

第六专题科技革命与伦理建设(6学时,其中2学时讨论)

第七专题科技革命与思维方式(4学时)

第八专题科技革命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变迁(6学时)

主要参考书:

1.黄顺基:《科技革命影响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杨玉等:《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李桂花:《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李静教师职称:讲师

[课程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二战后,共产党的力量大大的增强,社会主义的阵营空前壮大。在苏联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一批发展中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模式一度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模式。经过发展的曲折及苏东剧变的影响后,这些国家开始踏上探索适合本国、本地区发展的道路。

本门课程以国别形式主要介绍印度、古巴、朝鲜、越南、非洲及拉美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课程共计40学时,课时安排为:印度6学时、古巴6学时、朝鲜6学时、越南6学时、非洲地区8学时、拉美地区8学时。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印度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古巴的社会主义

第三专题朝鲜的社会主义

第四专题越南的社会主义

第五专题非洲的社会主义

第六专题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王淑荣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是为国内高校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主要在道德与法制两个层面展开叙事,从理论内涵、功能作用、实践功效及二者的共同规范作用,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详解。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吸收并彰显了先哲的丰博思想和闪光才智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现代法制教育中,充分吸纳了当代法理学界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精华与专论,并借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道德与法制的共同规范功效,使我们可以知所取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行为,还是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应然性,故而加强

道德与法律制度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之必然。发达国家广泛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并把它作为巩固阶级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这一共识是这些国家在总结吸收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养人的和谐意识至关重要,规范人的行为尤为关键,只有人人都具有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情怀,和谐社会的构建才具有坚实的人本基础和理念支撑,才会在全社会营造出和谐发展、和谐进步的环境氛围。

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对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研究的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当代道德与法制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作用及建设法治国家的理念进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高知的守法者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内容:

绪论当代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专题道德起源与发展

第二专题先哲关于道德理论的阐释与时适借鉴

第三专题当代道德理论的特点与规范

第四专题当代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

第五专题法治的演进及历史类型

第六专题法治的社会内涵与意义

第七专题法治的要素与机制

第八专题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与内容

第九专题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十专题当代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共性与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书目:高鸿钧等著,《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陈芳南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一共9篇文献,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谈话》、《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

教学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共包括九篇文献:

第一专题、《新民主主义论》

第二专题、《论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专题、《论十大关系》

第四专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五专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六专题、《南巡谈话》

第七专题、《十五大报告》

第八专题、《十六大报告》

第九专题、《十七大报告》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盛海英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就摆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伟大尝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形式,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该门课程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可以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本课程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生成的背景;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传统文化评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课程对象及目的

该课程是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该门课程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以便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化该领域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力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授课的具体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生成的背景;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传统文化评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实践性环节

授课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参观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预备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历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等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冯天瑜、杨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葛兆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查阅资料,撰写论文。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韩广富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国外社会主义流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这门课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西方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国外社会主义流派述评等。这门课程30学时,1学分,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考核方式为论文写作。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专题基督教社会主义

第三专题国家社会主义

第四专题生态社会主义

第五专题市场社会主义

第六专题女权社会主义

第七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八专题欧洲共产主义

第九专题西方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

第十专题国外社会主义流派述评

大学体育活动计划书

策 划 书 主办:2012级创新实验班承办:12级班委

在这里有奇思与妙想在飘逸,也有我们拼搏、奋斗的努力;在这里有智慧与灵性在飞扬,也有我们团结、进取的创意;在这里有实践与真理在融合,也有我们深邃、幽远的启迪;在这里有关怀与友情在闪烁,也有我们年轻、热情的足迹; 在这里有一片天空任我们翱翔 在这里有一片草原任我们驰骋 这是一方尽显青年大学生本色的大舞台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在我们大家同心耕耘的这片绿地上 就此身、此时、此地的信念 我们种植着关心与爱戴 传播着感悟与希望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我们扬帆起航

活动简介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班的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班级的交流,体现当今大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同时也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青春活力,培养同学们顽强奋斗、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特举办此次团体意识性的比赛。 活动期间,我们准备一些相关的热身活动,主要有羽毛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促进和增强个人及组织(团队)的系列优势,通过游戏,培养团队意识、领导技能、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增进成员友谊。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集体的魅力,感受彼此之间的友谊,更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全面的了解,得到一些启示等,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锻炼当地学生的能力,使之有新的感悟与提升。 就现实的意义而言,刚考完试,带领同学们出门透透空气,活动活动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实现自身抵抗力的提高,为全心全意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活动形式:篮球赛,跳绳,羽毛球赛,乒乓球赛 三、活动时间:待定(大概在5月22日周三上午体育课星期天下午) 四、活动地点:第二体育场第四体育场 五、参加对象:2012级创新实验班所有同学 活动过程: (一)篮球赛:根据参赛的人数来确定,可打全场,也可打半场。(二)游戏时间:四十分钟左右

创意版大学体育课程.doc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类课程标准模板

体育健康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 课程编码: B100101 课程类别: 必修 实践课适用专业: 本科班专业授课单位: 体艺部 总学时: 9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4学分审定负责人: 张建军 1、总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经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强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的任务是: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在课程教学中, 经过学生的身体练习, 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为完善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今后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 采用多种途径体验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渠道,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树立”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服务专业”的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是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内外体育锻炼、校内外(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积极围绕学生专业培养目标,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升体能与素养, 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服务。 2、课程目标 2.1体育健康运动技能养成目标: 经过体育健康课程, 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态度. 2.1.1应知目标: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的基本知识; 运动特点; 锻炼价值;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了解体育健康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竞赛组织方法。 理解体育健康运动技术、战术; 实际运用的方法; 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了解与运动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大学校园体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校园体育活动策划书 活动引言: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 乒乓球作为一项技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不但能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而且也能培养同学们的迅速反应和判断能力,还能增强各班级的交流和联系。 一、比赛时间 4月7日全天,4月8日上午。 二、比赛地点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体育馆二楼乒乓球室 三、策划主办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四、参赛对象 财会学院全体学生 五、比赛日程 (1) 动员部署阶段:3月26日——4月6日 (2) 正式比赛阶段:4月7日全天,4月8日上午 (3) 颁奖仪式:4月8日上午 六、比赛规则 基本遵照标准乒乓球赛的比赛规则 七、奖项设置

(1) 男、女单打冠、亚、季军 (2) 男、女双打冠、亚、季军 (3) 混双冠、亚、季军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学院体育部201*年1月23日 (附件1:财务与会计学院第一届“精英”杯乒乓球赛比赛细则) (附件2:财务与会计学院第一届“精英”杯乒乓球赛比赛报名表) 财务与会计学院第一届“精英”杯乒乓球赛比赛细则 一、比赛宗旨:振国球雄风展财会魅力 二、比赛时间:4月7日全天,4月8日上午 三、比赛地点: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体育馆二楼乒乓球室 四、主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五、参赛对象:财会学院全体学生 六、规则细则: (一) 参赛方式及报名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代表队,每班限报:男、女单打各二名,混双、男双、女双各一支。填好报名表,并在4月5日之前交至体育部。 (二) 比赛规则 1.每局比赛为十一分制,采取三局两胜制。 2.比赛的得分方式及基本规则参照国际乒联的最则。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方案一: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激情四月,阳光体育。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大学的业余生活,给大家一个体现团队精神及凝聚力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大家增进友谊,从中学会团结,培养全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打造一个我专业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我专业组织开展“激情四月”体育活动竞赛。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构建团结友爱的校园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发扬团结向上,努力拼搏。 三、活动单位 活动参与者;10级生物科学 活动组织者;10级生物科学3班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1、联系各班体委,鼓励班上同学积极报名; 2、联系好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和篮球场管理员; 3、买好奖状、奖品等。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活动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篮球 (一) 乒乓球比赛 时间:4月10日(周二)12:30—14:00 地点:乒乓球馆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女选手各4名,抽签决定比赛顺序,三局两胜淘汰制(每局11球)。赛出。 一、二、三、四名。

(二) 羽毛球比赛 时间:4月11日(周三)12:30—14:00 地点:羽毛球馆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女选手各4名,抽签决定比赛顺序,三局两胜淘汰制(每局11球),赛出。 一、二、三、四名。 (三) 篮球比赛 时间:4月12日—4月13日(周五)12:30—14:00 地点:篮球场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生组成一支篮球队(不少于5人), 抽签决定比赛顺序。12日预赛,胜出球队在13日决出一、二名,另两支队在13日决出三、四名。 五、奖项设置与评比方式: (一)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组、三等奖两名 (二)评比方式:各项比赛第一、二、三、四名分别加5、3、2、1分,最后累加总分排出名次! 六、活动预算 乒乓球比赛场地50元 羽毛球比赛场地80元 篮球矿泉水20元 奖品、证书160元 总计:310元 七、活动意义 推进各班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动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更有利于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体育以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业余训练、运动竞赛等主要形式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手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体育课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体育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和勇于拼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二、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 1. 为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四个 学期共8个学分。任何学生不得免修。 体育学院公共课指导性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 2007级开始执行,文/ 理本科适用)

2. 第1、2两个学期里,为体育素质课,以自然班形式授课。 3. 第3、4两个学期里,以学生自主选课形式授课,开设的课程有: 男女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 4. 对部分身体特型和病、残、弱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为 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三、课程结构 1.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体质学生的需要。 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每学期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布置课外练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3、4学期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方式教学。 四、考核与评分标准 1.一年级设体育素质课,以速度、灵敏、柔韧、力量和综合练习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素质训练。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50米和立定跳远。

大学生体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体育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引言: 趣味运动是一项将传统的体育运动比赛和引起人兴趣的趣味活动融合形成的一项新兴运动,它介于体育运动和趣味游戏之间融合了体育、文化、趣味、智力等因素。 二、活动意义: 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加强体质锻炼,增强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训练大家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融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报名。以班级为单位,各项比赛项目参加人员,由班主任自由筛选,另外每班选出一名同学负责向广播台投稿。然后交由杨继平老师和贺志艳老师统计。 四、活动流程 领导致辞开始8:509:00,比赛时间9:0011:30,颁奖典礼11:3011:40 五、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8日(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六、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七、比赛项目及规则策划书: (1)跳绳比赛 比赛规则: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大一组,大二组,和大

三组(三个年级同时进行)。每班选举 8 名选手。每人有一分钟的时间,最后将各班选手跳绳总次数相加,以班级为单位,跳绳次数最多的班级获胜。 时间安排:9:009:25 (2)背部运球比赛。 比赛规则: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大一组,大二组和大三组。每班选举 10 名(分5组)选手。两选手用背部夹住气球,双手在背后交握,侧跑完成规定赛道长,把球放在指定位置后,返回原地,下一组开始运球。需返回原地重新开始,赛道长50米。比赛过程中,不许用手碰球,球落地或者夹爆者,违规者取消本班的比赛资格。最后按照运球数量的多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名。(大一先进行比赛,大二、大三一起进行)大一、大二选出前二名,大三选出一名。 时间安排:9:4010:10 (3)二人三组比赛 比赛规则: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大一组,大二组,和大三组。每班选举 12 名(6组)选手,赛道长50米,每班分三组在赛道两边,以接龙式进行比赛。前一组选手到达指定位置后,后一组才可以开始。由工作人员安排好后,听口令开始比赛,抢口令者加时5秒。按照完成任务所需时间长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名。七、大二选出前二名,大三选出一名。 时间安排:10:2510:45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

大学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1000104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 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个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班的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班级的交流,体现当今大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同时也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青春活力,培养同学们顽强奋斗、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特举办此次团体意识性的比赛。 活动期间,我们准备一些相关的热身活动,主要有羽毛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促进和增强个人及组织(团队)的系列优势,通过游戏,培养团队意识、领导技能、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增进成员友谊。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集体的魅力,感受彼此之间的友谊,更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全面的了解,得到一些启示等,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锻炼当地学生的能力,使之有新的感悟与提升。 就现实的意义而言,刚考完试,带领同学们出门透透空气,活动活动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实现自身抵抗力的提高,为全心全意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活动形式:篮球赛,跳绳,羽毛球赛,乒乓球赛 三、活动时间:待定(大概在5月22日周三上午体育课星期天下午) 四、活动地点:第二体育场第四体育场 五、参加对象:20xx级创新实验班所有同学

活动过程: (一) 篮球赛:根据参赛的人数来确定,可打全场,也可打半场。 (二) 游戏时间:四十分钟左右 需要场地:第二体育场 需要道具:篮球一个一桶矿泉水 活动细则: 1;比赛采用2*20分钟模式,半场休息时间为10分钟。 2.比赛不加时,如遇两队结束时得分相等,以罚球定胜负,此时男女得分都按正规比赛计算,第一轮每队出五名队员(含两名女队员),每人罚一球,如还未分出胜负,则下面轮次每轮出一名队员,直到分出胜负。 3.比赛过程中要尊重对手与裁判,不得出现暴力冲突。 4.其他规则与正规篮球比赛相同。 5负责在一旁监督,以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2、活动项目名称:羽毛球赛 (1) 比赛场地:第二体育场 (2) 器材设备:比赛羽毛球球拍班级准备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课程类别:公共课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大学生趣味体育活动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

大学生趣味体育活动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 大学生趣味体育活动策划书范文 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和新的目标,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策划书了。你所见过的策划书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趣味体育活动策划书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趣味体育活动策划书1 一、活动目的 运动会可以促使同学们相互的交流和强健身体,所以湖南科技学院决定举办一系列的精品运动会,例如“3+2”排球赛,以及“四对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吧,展出你的青春,秀出你的活力。 二、活动基本情况介绍 “四对四”足球赛是伴随着武汉大学体育文化节一起诞生的一个项目,同时也是体育文化节的一款精品强档。在汲取了当今风靡世界的五人制足球赛的精彩、趣味、时尚、灵活的优点之外,又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改制为四人制。这样就更加方便了同学组队,同时对球队的整体攻防水平要求更高,使比赛更富观赏性。 谁是绿茵场上的豪门?谁是桑巴裙上的舞者?激情燃烧的x月,让我们来共同期待各路英雄豪杰为大家上演20xx年最炫彩夺目的画卷吧!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11月 四、大赛筹备及宣传 前期:这是组委会为主的的全面而细致的准备时期,我们将以天为单位进行海报告知性宣传,并接受报名;对各队的实力按照历史记录等资料进行科学而公正的评估,选出种子队,再进行抽签分组,安排赛程。对裁判和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分工,并召开赛前队长会议,赛前裁判工作会议。为比赛的一切事宜做好准备。做到有备无患,防范突然事件。 中期:这是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每一场,每一轮都会有更多的精彩。我们将认真地做好赛事进行时的各项组织工作,认真的布置赛场,维护比赛秩序,做好每轮比赛的赛果宣传,在每轮比赛后,做详细的`工作总结。密切配合商家最大限度地为商家做宣传活动。 后期:活动的收尾阶段,以决赛和颁奖仪式为重头戏,做到最大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使比赛绽放最绚丽的色彩。继续宣传攻势,做好攻坚的宣传工作,并为商家进行商业活动宣传。赛程结束,做活动的总结,给比赛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宣传方式: 1、以大海报进行比赛活动的宣传。 2、在比赛各种用表和奖状上都醒目注明赞助商家名称。 3、对比赛场地精心布置,悬挂大块横幅和彩旗、广告牌等,渲染活动气氛。在比赛工作桌,工作点贴商家海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商家产品促销活动。

体育舞蹈课程标准.

体育舞蹈课程标准 一、体育舞蹈课程概述 体育舞蹈是公共体育课的其中一个项目,通过体育舞蹈课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介绍科学锻炼方法及各种保健常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大学良好的审美观念,学会自我欣赏及体育舞蹈给我们的乐趣,掌握一技之长,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找到立足之点。 二、课程目标 1.知道《教学理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术,如目标的叙写、教案的格式、声像策略、问答技术、活动指导策略、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等。 4.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大学生体育活动策划书模板范文

大学生体育活动策划书模板范文 大学生体育活动策划书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强身体,促友谊 二、活动背景:贯彻落实20**级新生“博学笃行、业精于勤”学风建设活动。 三、活动目的:提供交流空间,增进同学友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四、活动对象:经济学院20**全体新生 五、活动时间、地点:20**年11月07日星期1下午1点半,北园风雨操场以班级为单位集合。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通知负责人活动时间、地点、流程 2、由班长团支书提前挑选警体游戏 具体安排: 1、西政导航:由师兄,师姐组织大家围坐成圈,听师兄师姐讲解大家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困惑,让同学们积极交流。 2、体育活动 ①四人五足游戏4人一组,分两排平行而站,绑好系带,听到开始口令,两队从起点向终点开始跑,先到的队伍即为优胜者。 ②跳大绳:

每班分成三组,每组先选出两个人摇绳,该组其余人排成一列依次站好。 第一种:由第一个人开始,先跟着大绳跳,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依次跟着大绳跳,集体跳绳,先出错的人摇绳,和摇绳人交换。依次进行。 第二种:依次每个人跳过大绳,出错的摇绳。 ③打羽毛球 ④拔河 ⑤30米手足情比赛 竞赛办法及规则: A、比赛前,各参赛队在各自赛道的起点线后排列成一路纵队,排头第一位队员将身体重心移至一侧腿,另侧腿屈膝后抬、双臂自然微屈上抬保持身体平衡。2—4位队员将一手搭在前面同伴肩上,另一手抓住前面队员向后抬起的脚踝处,同时将自己的重心移至与前面同伴相同的一侧腿上,另侧腿屈膝后抬成单腿支撑状,由此形成一路单腿支撑的纵队。听到发令后,同队队员立即统一口令、步调一致地用单脚向前做单腿跳跃动作行进。要求各队在行进途中始终保持队伍的整体一致和协调迅速,直至到达终点。以同队最后一名队员躯干部的任何部分越过终点线,比赛方为结束。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B、比赛中参赛队出现下列情况,均判违例: 比赛中,各参赛队可统一任意一脚做支撑脚,但全队必须保证整体一致性。否则判违例。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1 课程基本信息(表4-1) 表4-1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编号9787563538454 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144/36 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8/2 田径、篮球、羽毛球、 先修课程太极拳、其它(体育后续课程无 理论、体质测定) 修订人审定人 修订日期审定日期 4.2 课程性质与任务 4.2.1课程性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 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 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 途径。其任务是:

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生理) 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监测方法) 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方法) 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心理) 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品德)5.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3知识目标 A1:体验运动乐趣,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 习惯。 A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4.4能力目标 B1: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B2: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 的优良品质。 4.5素质目标 C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6.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4-2) 表4-2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内容(编号)理论实践

大学体育活动方案

大学体育活动方案 大学体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会议精神,搞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共识。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磨练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青少年耐力素质,再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的体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领导组负责领导全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副院长xx担任,副组长由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领导组组长xx和院团委书记xx担任,成员为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团委副书记、体育部部长。阳光办公室设在院团委。 三、主要内容 以宿舍为单位,全面开展基础活动,保障阳光体育活动

学生覆盖率 举办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台阶踏步、校歌、冬季长跑等五项全校性集体活动,组织在校非毕业班学生参加,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学生参与率在人均5项以上,保障全员覆盖。 以班级为单位,持续开展重点活动,形成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 将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以及立定跳远列为重点活动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3月、4月、5月、9月、10月、11月每周进行训练,每月进行一次测试,并详细记录每个阶段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成绩,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形成体育活动常态化、标准化。 以社团为单位,联合开展文化活动,推动体育活动形式创新发展 继续引导和鼓励我校各体育类社团开展各项特色体育活动,着力组织相关社团联合开展体育嘉年华等三项覆盖面广、锻炼度深的趣味运动型活动,以社团文化为平台,努力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形式的创新发展。 以学院为单位,特色开展承办活动,深化二级学院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导性 继续支持二级学院承办至少一项全校型体育活动,以各学院阳光体育学生骨干为发力点,构思与设计学生喜爱的、

大学班级体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班级体育活动策划书 09409 班大二上学期体育活动 一,活动介绍;活动项目;乒乓球拔河投篮活动时间;十月九日下午一点活动地点;乒乓球室,操场,塑胶篮球场。活动参与者;09409 班所有同学活动组织者;09409 班班委会,裁判员曹成成洪春艳,记分员回志欣郑洪伟。 二,具体体育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乒乓球比赛;男女混合团体赛分组情况; 1,建生洪伟 604 2,保伟晓鑫 605 3,宇铮冠文 606 4,浩博九德 607 5,乔治小强 608 每组出三名参赛选手,不论男女。比赛前提交出场各运动员出场顺序。比赛为五球分胜负制。比赛赛制; ① 首先各组派代表抽签,一到五号签,分别为一到五号组。 ② 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比,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比,胜者进入下一轮,剩下俩输队和第五小组,三支队伍再抽签,一号签与二号签打比赛,输者与三号签队伍打比赛,输者淘汰。 ③ 剩下四支队伍,两两分组,进行半决赛,采取淘汰制,获胜队伍进入决赛。 (二) 拔河比赛比赛项目; ① 男女对抗赛,所有男生对抗所有女生。 ② 宿舍挑战赛,没个寝出三人,男女分开比。 ③ 个人挑战赛,参赛选手,男生到曹成成处报名,女生到洪春艳处报名。 (三)投篮比赛;个人报名参加,男生到曹成成处报名,女生到洪春艳处报名。参赛选手在指定区域投十个球,每个球十分,满分一百分,成绩最高者

获胜,男女离框距离不同(离框距离比赛时会标志在篮球场地上),得分相同,若出现分手相同现象,加赛决胜负。 三,比赛奖赏每个项目取第一名为最终优胜个人或队伍,即乒乓球队伍,男女个人拔河挑战赛冠军,男女宿舍团体冠军,投篮比赛男女冠军,最终奖赏物品由班委会协商决定。 四,活动预算;十份奖品,五元左右一份,五十元。活动表格打印,八份,三块六毛。乒乓球场地四块钱一小时,租两个场地,两小时内完成比赛,十六块钱。总体花费不会高于七十元。

大学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了解运动竞赛规则、裁判法,提高欣赏能力。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方案一:大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激情四月,阳光体育。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大学的业余生活,给大家一个体现团队精神及凝聚力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大家增进友谊,从中学会团结,培养全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打造一个我专业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我专业组织开展“激情四月体育活动竞赛。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构建团结友爱的校园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发扬团结向上,努力拼搏。 三、活动单位 活动参与者;10级生物科学 活动组织者;10级生物科学3班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1、联系各班体委,鼓励班上同学积极报名; 2、联系好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和篮球场管理员; 3、买好奖状、奖品等。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活动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篮球

(一)乒乓球比赛 时间:4 月10 日(周二)12:30 —14:00 地点:乒乓球馆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女选手各4名,抽签决定比赛 顺序,三局两胜淘汰制(每局11球)。赛出。 一、二、三、四名。 (二)羽毛球比赛 时间:4月11日(周三)12:30 —14:00 地点:羽毛球馆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女选手各4名,抽签决定比赛 顺序,三局两胜淘汰制(每局11球),赛出。 一、二、三、四名。 (三)篮球比赛 时间:4月12日一4月13日(周五)12:30 —14:00 地点:篮球场 比赛形式:每班选出男生组成一支篮球队(不少于5人),抽签决定比赛顺序。12日预赛,胜出球队在13日决出一、二名,另两支队在13日决出三、四名。 五、奖项设置与评比方式: (一)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组、三等奖两名 (二)评比方式:各项比赛第一、二、三、四名分别加5、3、

-中山大学体育课程指南

-中山大学体育课程指南 我认为,大学应该让所有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培养少数体育尖子。相对于培养尖子运动员,我们更关心每一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我们希望在大学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一到两个受益终身的项目,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运动的理念。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 一、中山大学体育课程 (一)体育课设臵与教学安排 体育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我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一、二年级本科生两年4学期4个必修学分;夏季学期体育课为公共选修,1个选修学分。新生第1次体育课为集中授课的体育理论课。 2、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学习内容;实行“两学年每学期选项”制,即每位学生2年体育必修课中有4次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会。 3、对全校学生在各学期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公共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兴趣;1个选修学分/每学期。(二)网上选课 1、学生通过教务处网上选课系统选定体育课程不同项目。因时间紧迫,新生必须在开学第一周内完成选课。 2、选课程序和注意事项详见下发给各位同学手中、各院系和教务处网站上的体育课选课通知。 (三)课程内容 特色教学项目:游泳(必修)----不会游泳的学生在2年(4个学期)内必须选修1次游泳初级课,请未曾选修过游泳且不会游泳的同学务必将游泳初级课列为自己每学期的第1选项,以供电脑随机选中;区分会与不会游泳的达标标准男生50米/女生25米;会游泳或已经选修过游泳课的学生不得选修游泳初级课程,一经发现将被退选。 兴趣选择项目(23项):包括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棒垒球,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形体,瑜伽,自卫防身,武术,跆拳道,散打,击剑,户外拓展,划船,攀岩等。保健课:为身体异常、病、残等学生开设的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夏季短学期教学项目:户外青年领袖拓展、划艇、救生游泳、体能强化、户外探险等。 (三)考核与评价 体育必修课学期考核内容、比重和说明 附: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考核说明 1、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考核内容:课余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参加各级 各类校内外竞赛、组织校内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参加校内各类体育俱乐部或社团并积极参与活 动、担任校内各级各类体育干部、获得各类体育培训证书及国家运动员、裁判等级证书等。 2、具体考核办法: (1)学期初发放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考核积分卡给每位学生. (2)每学期学生以打卡盖章的形式积累自己的课外体育奖励积分,每学期的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考核分数占学期总评成绩的20%。 (3)学生每学期的课外自主体育活动与实践考核实际分数以打卡盖章的数量来计算,每取得1个打卡盖章可获1分,累计打卡盖章达20个,即获满分2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