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复习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的具体形式即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循环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要了解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不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周转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要了解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着重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关于资本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资本形式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各个剥削集团如何共同瓜分剩余价值。要掌握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的理论,以及作为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的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和农业地租的利润,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复习重点、难点】

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产业资本利润和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形成和本质;级差地租形成条件、原因及其两种形态;绝对地租形成条件、原因。

【考核知识点】

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

(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有机统一。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查,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周转实践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两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样必须使社会纵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凌达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

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综合。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如果用⊿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V 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I(v+⊿v+m/x)=Ⅱ(c+⊿c).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4、商业利润的形成与来源

(1)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获得商业利润的具体途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期间的差额就包含着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家之所以要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因为商业资本家为产业资本家提供的服务,使产业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而产业资本家就必须、而且也愿意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这比他自己兼营商业更为有利。所以,产业资本家便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将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这样,商业资本家便获得产业资本家转让给他的那一部分剩余将爱之,商业资本家获得与产业资本家大体相当的平均利润。

5、借贷的形成与本质

(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从而需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这就产生了借贷关系。因而,从职能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借贷出去时,就转化为借贷资本。(2)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并服务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资本形式。借贷资本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借贷资本家就是不从事实际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流通活动而专为职能资本家提供服务,并取得利息收入的资本家。

6、级差地主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土地有肥沃成都、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面积相同但生产条件不同的土地,其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收入便不相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就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2)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

指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因为优等地中等地的范围不可能随意扩大,已经跟耕种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形成了对优等地和中等地经营垄断,其他农业资本家不肯能再自由投入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但是,当只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所获得的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时,劣等地也需投入生产。而耕种劣等地也要能得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才会去经营劣等地。所以,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然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这样,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的产量较高,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获得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级差地租。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有限的优等地和中等地被某些农业资本家耕种后,形成了对这些有限土地的经营垄断,其他资本家无法再制造出优等地和中等地去经营。所以,经营优等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地稳定地存在,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入,因而这个超额利润便能稳定地形成级差地租。

(3)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不能创造出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主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些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它是作为加强的劳动起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创造出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解读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新变化(一)

解读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新变化(一) 摘要:西方社会中以慈善捐助为主要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对“剩余价值”的第三次分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社会进步的产物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的矛盾等多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剩余价值;三次分配;效率;公平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增殖资本的价值或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家从事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家通过在分配过程中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当前西方社会,资本家的剥削和对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情况依旧存在,但一些新的情况值得我们思考,如股份制的出现、资本市场的发展及“第三次分配”的实现等,它们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情况和形式的出现是以往的剩余价值分配形式中极其少见的,它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在经过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后,又一次“特殊的分配”,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思考。 一、西方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新变化 “剩余价值”的传统分配主要可分为市场引导下的初次分配和政府指导下的再次分配。在市场分配中,参与分配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政府、企业和个人。 与三个主体相对应,市场分配划分为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三部分。在市场引导的分配后,政府又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对其所掌握的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一般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与行政、国防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其中,转移支付的支出是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把所掌握的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其间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劳务交换的发生,它推动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政府指导下的分配,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市场分配尊重效率,满足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攫取,又在第二次分配中兼顾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无论社会福利体制和保障体制怎样健全,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决定的按资分配,因而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两极差距拉大的趋势依然日益加剧。 以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20%高收入的人同其他人的税后收入差距达到了顶峰。美国《商业周刊》对工人和首席执行官的收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90年两者的差距是84倍,1995年为140倍,1998年达到326倍,1999年则高达416倍。1995年,1%最富裕的美国人占有全国40%的财产,而80%的美国人仅占16%的财富。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政府主导的第二次分配的局限性和缺陷日益明显,第三次分配也就在社会发展和实践中被逐渐的提了出来。 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总结了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些经验后,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收入实行三次分配的概念: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益原则进行分配;第二次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根据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救济以及社会保障等方式来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来实现的再一次分配。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B 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B A.m′=v/m B.m′=m/v C.m′=m/c D.m′=m/(c+v) 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在流通中产生 C.不在流通中产生 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 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C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C A.计件工资 B.名义工资 C.计时工资 D.实际工资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商品生产过程 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C A.不变资本 B.商业资本 C.可变资本 D.生产资本 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B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B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9.资本主义工资:ABCD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篇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资本总公式 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 —G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 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3.劳动过程 答: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 4.价值形成过程 答: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产品中去了,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产品)。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5.价值增殖过程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

政治经济学-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⒈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① G—W阶段的的货币上② 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③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④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⒉资本是() ①货币②生产资料 ③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①货币的积累②劳动力成为商品 ③财产所有权④贷放 ⒋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①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②一种社会所有制 ③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④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①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②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③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⒍超额剩余价值是() ①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②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③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④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⒎不变资本是指() ①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②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③资本家的商品资本④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⒏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①能转移自身价值②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③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④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⒐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①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②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③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④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⒑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①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②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③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④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⒒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① 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② 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 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④ 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⒓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②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③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④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为了保持生产的连续性,产业资本循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不仅货币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下去,而且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也必须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下去。因此,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实际上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2)产业资本的循环要连续不断,就必须使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连续地、并列地进行。因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 就是说,产业资本家必须根据生产中的实际要求,按比例地把预付资本分成三部分,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及三种循环形式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产业资本家的一部分资本在离开购买阶段、进人生产过程时,另一部分资本则离开生产过程以商品形式进入销售阶段,第三部分资本以货币形式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交替进行,才使资本循环得以不间断地进行。 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都必须顺序地经过三个阶段,依次变换它们的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不停顿地循环下去。如果任何一种职能形式或循环形式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或停顿,使价值增殖

不能正常实现。如果在购买阶段发生停顿,货币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去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如果在生产阶段发生停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被闲置起来,不能相互结合进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不能进行;如果在销售阶段发生停顿,也就意味着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就不能收回,剩余价值也不能得到实现。 2.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试分析怎样通过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答:(1)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资本循环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以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2)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生产时间由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四个部分组成。在这四个部分生产时间中,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起决定作用。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那些非劳动时间。 (3)资本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它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流通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通信和运输条件的方便程度等。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尽可能靠近市场,拥有便利的交通、通信和运输条件。 3.按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这一说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 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利息率 9.虚拟资本 10.级差地租 11.绝对地租 二、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

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

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 姓名 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复习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的具体形式即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循环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要了解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不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周转理论,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要了解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着重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关于资本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资本形式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各个剥削集团如何共同瓜分剩余价值。要掌握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的理论,以及作为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的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和农业地租的利润,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复习重点、难点】 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产业资本利润和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形成和本质;级差地租形成条件、原因及其两种形态;绝对地租形成条件、原因。 【考核知识点】 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 (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有机统一。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查,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周转实践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两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样必须使社会纵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凌达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力 3.剩余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 5.剩余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 7.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率 9.绝对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 12.工资 13.计时工资 14.计件工资 15.名义工资 16.实际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力④货币 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 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 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 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 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 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 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 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 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 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 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 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 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 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 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 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 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 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 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 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 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 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 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劳动力价值是如何决定的?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生产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中,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维持劳动者生存、繁衍后代和劳动者知识与技能不断强化的过程。 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一,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满足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后代,保持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供给;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是劳动者为适应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所必需的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广义工资和狭义工资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一、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也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资本家要进行生产,必须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工资就是购买劳动力的货币支付。马克思说过:“工资不是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1“只要把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换成外在的工资形式,那里的一切规律就会转化为工资运动的规律。”2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劳动的价格”的形态,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马克思在将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 二、广义工资和狭义工资的区别与联系: 狭义工资: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这构成了狭义工资的主要内容。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如按日、按周、按月、按年计算的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年工资(年薪)等。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或作业量(如合格产品件数)来支付工资的形式。这种工资形式与计时工资并无本质区别。 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以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形式获得的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福利收入。奖金是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它实质上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奖金的特点是比较及时地反映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计时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级别较为稳定,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却是经常变化的。因此,计时工资的固定工资等级不能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出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的变化。在计件工资情况下,对劳动者在技术革新、节约物质消耗、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的超额劳动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甚至没有反映。因此,要利用奖金这一形式来补充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不足,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 津贴也是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它是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的额外劳动和对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 企业交的或发的社保性质的“四金”也构成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它是五险一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中由企业缴纳的部分(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对广义工资的构成分析,说明了工资在更充分的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也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有了更高程度上的物质保障 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工资变动的历史趋势? 参考答案:为了说明工资水平及其变动的历史趋势,我们必须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7.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4. 3程恩富,冯金华,马艳.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1.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4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圣才出品】

第4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名词解释 1.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必须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2.产业资本 答: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是唯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共同组成资本的不同形态,分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履行职能。产业资本处于物质生产领域,提供物质产品;商业资本处于商品流通领域,起着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借贷资本发挥货币资本流转中介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对产业资本的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3.货币资本 答:货币资本是指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使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它的独立形态是借贷资本。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最典型、最片面、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说它是最典型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表现得最明显;说它是最片面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不仅把货币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直截了当地表明货币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似乎货币本身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说它是最一般的,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复运动已经包括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4.生产资本 答:生产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是在资本家指挥下,通过生产过程为资本家生产出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作为榨取剩余价值手段时,才变成资本。资本家将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迫使工人为他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按其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有:①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②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生产过程,而中间是流通过程;③生产资本的循环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但是,它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假象,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资本 2、不变资本 3、劳动力 4、剩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 6、工资 二、选择题 1、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2、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A 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 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 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 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3、劳动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 社会分工 B 私有制 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 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E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4、资本是() A 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 B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 D 历史的范畴 E 在不断的运动中增殖的

5、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 A 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 B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C 劳动过程的起点 D 生产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时间的终点 E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的终点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A 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 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E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 8、资本主义的工资的本质是() A 工人的劳动报酬 B 工人的劳动价格 C 按劳分配的形式 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 A 不变资本的比率 B 可变资本的比率 C 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 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0、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B计时工资是劳动力价格,计件工资是劳动报酬 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E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