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三.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艺术性

第二章管理思想史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重要著作、主要学派的观点、杰

出代表及其主要贡献,了解各发展阶段管理思想的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

开始于18世纪80年代的工业革命,止于19世纪末。其原因是:蒸汽技术导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主要经营组织,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的加强。

二.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1.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古典正式经济学。主要观点:(1)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强调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

(3)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2.罗伯特?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相互合作,

就能产生最大效果。被后人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3.查尔斯?巴贝奇

提出了劳动分工、用科学方法有效地使用设备和原料等问题。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工作方法

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上,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供动力、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工人的

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

三.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特点

1.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2.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3.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第二节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一.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

经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主要成就:一美国的泰罗等人,以研究工厂内部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提出的解决生产组织方法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

化方面问题的管理理论;二法国的法约尔等人,以企业整体为对象提出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职

能和管理原则的管理理论;三是韦伯等人,以组织结构为对象而建立的古典组织理论。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泰罗和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观点:

(1)明确提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

(2)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3)提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他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一个公司的组织经营活动,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

(1)规定组织经营原则:十四项原则

(2)为管理工作规定基本职能

3.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三.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特点

1.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的分离

2.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3.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三节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一.行为科学思想的兴起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力图克服科学管理理论的弱点,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人的需要、人的相互关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核心是所谓“人际关系”理论。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梅约及其人群关系理论

在霍桑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表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和《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总结出人群关系理论的一系列观点:

(1)关于“社会人”的观点

(2)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

(3)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

2.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3.赫茨伯格及其双因素理论

三.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特点

1.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2.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第四节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一.现代管理思想的形成

又称管理科学思想,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侧重探讨如何把科学应用于管理之中,重视运用现代数学和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去解决生产与经营问题。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学派的创始人。1938年发表《经理的职责》/

(1)系统思想

(2)经理的作用

(3)权力理论

2.西蒙的决策管理思想

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1)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2)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3)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3.卢桑斯与权变管理学派

三.现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1.强调系统管理

2.突出经营决策的战略地位

3.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第三章管理与环境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组织环境的分类及其具体构成要素;了解并理解各环境因素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环境及其分类

一.组织环境及其分类

组织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一般分为环境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指可能对某一具体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相关性却不清楚的各种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不是直接的。

任务环境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对每一个组织而言,任务环境是唯一的并随构成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将直接增加或减少组织的效益。

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1.环境对管理者具有选择作用

2.环境对管理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3.环境对管理活动具有反馈作用

第二节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技术因素

4,社会因素

第三节任务环境因素

1.供应者

2.顾客

3.竞争者

4.政府政策

5.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第二篇计划

第四章组织目标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组织目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了解组织目标的确定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过程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目标及其特点

一.定义

组织目标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的。

二.组织目标的特点

1.差异性

2.多元性

3.层次性

4.时间性

三.组织目标的作用

1.组织决策的依据

2.组织效率评价的依据

3.组织稳定的依据

4.组织考核的依据

第二节组织目标的制定

一.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1.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

2.以提高组织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

3.所制定的目标值应是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

4.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目标制定过程

1.内外环境条件分析

2.确定总体目标内容

3.目标的分解和协调

第三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

1954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

二.目标管理的本质原理

目标管理是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

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2.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

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1.目标确定

2.目标的贯彻

3.目标的考核

第五章计划概论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准确理解计划和计划工作的含义;明确计划的目的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计划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制定过程;能区分计划的各种类型;熟练掌握基本计划方法。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计划工作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指对现在及过去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的未来发展进行评估,以确定使组织能达到其目标

的行为方针的全过程。具体包括计划的制定、贯彻、修正和实现。

二.计划工作的作用

1.计划工作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纲领性的地位

2.计划工作促使组织目标的更快实现

3.妥善的计划可以使管理者对未来的机会或困难有足够的准备并适时提出管理的对策

4.计划职能是完成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计划及其制定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提供的有关未来行动方案的建议说明。是对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了从目前的现实通向未来的目标之间的道路和桥梁。

二.计划的类型

1.按计划期的不同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业务职能分为经营计划、人事计划、财务计划、新产品研制计划等

3.按制定者的层次分为战略计划、行动计划

4.按计划的性质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5.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预算等

三.计划的制定

1.机会估量

2.确定目标

3.战略或行动方案的制定

4.落实人选、明确责任

5.制定进度表

6.分配资源

7.计划的审定

第三节现代计划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

二.甘特图

三.网络计划技术

1.基本原理

2.基本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可控性、易掌握

3.网络图的组成

4.网络图的绘制

5.网络时间的计算

6.关键路线的确定

7.网络优化

第六章决策及其过程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能准确理解科学决策的含义:了解决策的基本程序;熟练掌握决策的分类和常用的决策方法。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决策概论

一.定义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二.决策的意义与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组织的兴衰存亡

三.决策的分类

1.按作用和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非确定型决策

第二节决策过程

1.发现问题

2.确定决策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分析评估已有方案

5.方案选优

6.方案实施

7.监督反馈

第三节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的决策方法

二.风险型决策的决策方法:常用的决策树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的决策方法

1.极大极小损益值法

2.极大极大损益值法

3.极小极大后悔值法

四.量本利分析

第三篇组织

第七章组织概论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了解组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了解各种组织理论的要点。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具有合作意愿的人群组成的职务或职位的结构,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形成的一个系统集合。

二.组织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分工协调原则

三.组织管理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叫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指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

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

(二)组织管理的内容、任务及重要性

1.组织管理的内容

(1)组织设计

(2)组织协调

(3)组织变革

2.组织管理的任务

通过确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成员协调一致地工

从而保证组织目标和战略的实现。

3.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1)组织管理是管理人员执行计划的手段

(2)组织是生产的第四大要素

(3)组织对于提高组织活动绩效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一.传统组织理论

(一)形成

形成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法约尔、泰罗、韦伯等人。

也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强调以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为唯一目标,主要

依靠权力来维系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传统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1.认为权力是绝对的

2.认为决策权必须高度集中

3.宝塔式的组织结构,教条式地监督

4.限制个人发展,压抑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分析评价

二.行为组织理论

(一)形成

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形成,代表人物主要有梅约、麦格雷戈等人。

以人为中心的一种组织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

(二)行为组织理论的要点

1.认为人是组织的主宰,尽量满足人的需求,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2.根据人的兴趣、爱好分配工作,因事择人,量才而用

3.根据人的需求和特点设置组织单位和组织层次

4.重视非正式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要求组织内部的领导者与下属成员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

(三)分析评价

三.现代组织理论

(一)形成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纳德、西蒙等人。

(二)现代组织理论的要点

1.认为组织是开放的理性模式

2.强调组织是个社会性组织,强调组织的生存价值、社会作用和性格特征,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

3.认为衡量组织经营的好坏,不能单纯用利润指标,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特别是人的情感上的满足。

(三)分析评价

第八章组织结构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部门化的含义及意义,能区分各种部门化类型;能掌握和运用管理管理副(跨)度的概念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了解各种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部门化及其类型

一.部门化的意义

1.什么叫部门化

部门化就是把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是建立组织结构的首要环节或基本途径。

2.部门化的重要性

二.部门化的类型

1.人数部门化

2.职能部门化

3.产品部门化

4.顾客部门化

5.市场部门化

6.地区部门化

7.工艺过程部门化

第二节管理跨度

一.管理跨度的概念

管理跨度也叫管理幅度或管理跨幅,指组织中的每个层次所管理的人数多少。也可以说,是指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多少人员。

二.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

1.领导的能力

2.下级的素质

3.授权的明确性

4.计划要周全

5.政策稳定

6.考核明确

7.沟通迅速而敏捷

8.深入下层调查研究

9.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节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组织结构是指构成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就是组织各部门及各层次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事、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它是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1.纵向层次结构

2.横向部门结构

3.组织体制

二.组织结构的形式

1.直线制

2.职能制

3.直线——职能制

4.事业部制

5.矩阵制

第九章组织关系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权力的含义和权力的有效性;准确理解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权力的委任过程,理解授权的益处,了解授权的含义和正确授权的基本原则;准确理解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以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三.行为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换言之,行为就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的统称。

勒温著名的行为公式:B=f ( P?E )

(二)行为模式

四.需要、动机、行为与管理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二)需要、动机、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第二节激励与激励的过程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达到实现既定目标的目的。二.激励的过程

第三节激励理论

一.激励理论的分类

1.需要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二.需要型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2.成就激励理论

3.双因素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2.公平理论

第十一章领导行为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领导概念,了解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了解领导影响力(权力与权威)的来源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典型的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领导及其作用

一.领导概念

所谓领导,指带领和指导群众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过程。领导者则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

从本质上而言,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下属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力或通过这个影响过程,可以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二.领导者职责

1.指导职责

2.服务职责

第二节领导者的影响力

一.权力影响力及其组成因素

(一)权力影响力

权力影响力,包括法定的权力、强制的权力、奖励的权力。它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并受组织规章的保护。这种权力与特定的个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同职务相联系。

(二)影响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1.传统的观念

2.职位因素

3.资历的影响

二.非权力影响力及其组成因素

(一)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包括专长的影响力和品质的影响力。

(二)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1.品格

2.才能

3.知识

4.感情

第三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品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一)X—Y理论

1.X理论的基本观点

2.Y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勒温理论

1.专制领导作风

2.民主领导作风

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三)四分图理论

(四)管理方格图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一)费特勒模型

(二)成熟——不成熟理论

(三)应变领导模式理论

第五篇控制

第十二章控制基础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什么是控制,理解和掌握控制的重要性,控制与其他管理只能之间的关系;了

解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过程,了解控制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控制的重要性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控制的根

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活动的过程和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及计划内容相一致,以保证实现组织目标。二.控制的重要作用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构成

一.控制的目标体系

二.控制的主体

三.控制的客体(对象)

四.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系统

第三节控制的过程

一.控制的基本前提

(一)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三)控制要有反馈渠道

二.控制的基本过程

(一)确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实际业绩

(三)进行差异分析

(四)采取纠偏措施

1.改进工作方法

2.改进组织和领导工作

3.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或标准

第四节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重点原则

二.及时性原则

三.灵活性原则

四.经济性原则

第十三章控制类型和预算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应掌握控制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的控制类型;了解经营控制的含义及常见的经营控制方式:了解预算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控制类型

一.事前控制、即时控制、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事先控制)是指一个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因此基本目的是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2.即时控制(过程控制、现场控制、实时控制)是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即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目的是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

3.事后控制,即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终了之后的控制。主要特征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事后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根据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评价,为未来的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打下基础。

二.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三.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四.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

第二节常见的经营控制方式

一.时间控制

二.数量控制

三.质量控制

四.安全控制

(一)人身安全控制

(二)财产安全控制

(三)资料安全控制

第三节预算

一.预算的概念及其种类

预算是一种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计划,是一项关于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所需资金的来源和用

的书面说明。预算将计划规定的活动用货币量表现出来。

(一)收支预算(营业预算)

(二)实物量预算(非货币预算)

(三)投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四)现金预算

(五)总预算

二.预算的特点

1.预算是有时间期限的

2.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

3.预算的编制通常是由预算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编制

4.预算执行情况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收集反馈

三.预算的作用

(一)帮助管理者掌握全局,控制整体情况

(二)有助于管理者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组织中各项活动的开展

(三)有助于对管理者和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

(四)预算还便于培育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工作作风

四.预算工作中常犯的错误

(一)预算过繁过细

(二)错把手段当目标

(三)预算依据不足

(四)预算缺乏灵活性

五.零基预算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 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 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 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 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 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

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 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 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 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 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20、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1、预测种类包含: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其中经济预测包括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2、宏观经济预测内容:最终产品的社会需要量、非生产性的社会需求、再生产的社会条件、财政税收信贷储蓄等的变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等。 23、宏观经济预测的用途: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4、微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产品销售市场、物资供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同

管理学原理总结最新汇总

管理学原理总结最新汇总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管理学原理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管理学原理总结1 间接面对的就是“管理”,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 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 第一: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组成:《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古代以及现代的经典《管 理学》原理。这一章里,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经典的管理学榜样。首先,管理的最重要 原则——以人为本。这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处都是听说的“以人为本”,因此, 在这里,我才真正的在书上接触到了这个观念。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际技能”,这又 映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同 时“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点。再次:分工与协作,分工要求各尽其职,协作便又是现在热炒的“团队精神”。 第二:了解了这门课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与社会责任”,我想无论是那门课,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道德与责任”便成了我们在这个社 会能够得以生存的关键。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这一点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有 就是“信息管理”,这是一个新观念,因为以往没有,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而提出的。Internet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这就不断要求现代人要专门化的从事这门管理。 第三:管理的几个方面: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和创新。在提到决策时, 要集思广益。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决策时候应把握的两个基本观点。它教导我们不要“唯 心主义”,同时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其次,组织,老师也是作了非常详尽的阐述。 其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集权与分权”,即所谓的“分权与授权”。职权在被接受之前必须 具备以下四点: 1、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 2、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3、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内容总结0503

管理学原理串讲汇总 1、5年内考题要换题型看 2、去年考过的题过滤掉不看 3、找一套2011年的真题 4、名词解释要准确,写出keyword 按大纲写 5、简答题精炼写答点别写太多别展开精炼 6、论述写答点,然后展开也别写太多 A章:2/6/11 简答名词解释大题 B章:1/4/8/9/10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C章:3/5/7 题非常非常少 泰罗制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采用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制的根本贡献: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这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3、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通常被称为“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理论。他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A、权威的基础 B、官僚制的特征 C、官僚制的优越性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霍桑试验:探讨工作环境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B、工人是社会人工人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是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感情需要,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D、行为科学 5、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A、组织论的管理理论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C、组织平衡理论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1、管理过程流派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 工作实务。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 2、管理科学流派是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 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3、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 派。巴纳德是组织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西蒙、马奇、塞尔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共12页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 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计划的种类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当今世界的管理 管理与组织的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好的过程。P8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而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地安排在一起的实体。P6 管理的职能和属性: 职能: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构建层级计划并协调活动。P10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谁去做。领导:指导并激励相关人员并解决冲突。控制:监督活动,确保能够按计划实施。 属性: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不同(PPT) 社会属性:从来都是为生产资料占有者服务的,从国家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自我 管理,无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什么是管理者,类型和角色。 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有权利和责任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类群体。管理者通常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P7 角色类型:人际角色:挂名者,领导人,联络人。P11 信息转换角色:讯息收集人,讯息传达人,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所需具备的一般技能:P13~P14 理念技能:也称“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心智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技术性技能:是指管理者应用专业性知识或经验的能力。 政治技能:是指提高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位,建立权力基础并维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计划与战略规划

人们常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美国的一位管理学者也曾说过“长期计划根本就是无效的”,就此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优势:计划能够提供指导、减少变化的影响、减少浪费、为便于控制而提供了标准。P24(计划可以预测结果。计划可以了解轻重缓急。计划可以让各项资源配置效率最高。)---PPT 弱势:计划工作会导致僵化、计划难以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得到发展、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计划使管理者关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存亡。P25 比较“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异同之处。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P24 异:非正式计划很少形成书面形式。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常常装在个人或少数人的脑子里。而且,组织的目标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计划一般出现在小型组织中。。这种计划工作往往是一般性的并且缺乏连续性。 正式计划,即把具体目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组织成员贯彻实行。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非常明确自己究竟想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同:都主要关注:目的(做什么)以及手段(怎么做)。P24 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P27 异: 战略计划是指那种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定总目标,并且依据环境对组织进行定位的计划。 战术计划有时也称作业计划,就是将组织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进行专门细化 战术计划一般是短期的; 战略计划跨越的时间间隔较长,通常为五年或更长。它所覆盖的领域范围更广,涉及的细节也更少。最后,战略计划还包括目标的正式化,而战术计划则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进而描述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在什么情况下“短期计划”更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专项计划”更为适用? 短期计划:组织的当前计划对未来的承诺影响较小,管理层使用的时间期限较短。那也就是说,所制定的计划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今天所作出的承诺能够执行。在变化的程度方面,不确定性越大,针对短期变化的计划就越多。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突然的或重要的技术、社会、经济、法律及其他方面的变化,那些精心设计、精确规划的路径可能不是帮助而是妨碍了组织绩效的改进。时期较短的计划往往有更大的灵活性。P27 专项计划: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既没有模棱两可的东西,也不会产生令人误解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以下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1)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1]虽然管理学是在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才应运而生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发展得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进入大学学习以来,自己涉足的第一门管理方面的学科就是《管理学原理》,以前一直对这门学科没什么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

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我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想在将来继续学习下去。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是本学期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当初我选这个专业也是基于对这专业的兴趣,将来有意愿成为一个管理者,虽然可能多数是管理工程,但是多多少少也会面临人才问题,面对人才管理问题,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因此,必须要努力学好这门课。光阴似箭,时至第十五周,这门课也即将修完。通过这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管理学原理 课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 组织的层次: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什么是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虽然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能够随心所欲,相反,管理者要确保工作负责人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任务。 ●效率: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正确的事” 管理的职能:(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开发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管理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亨利·明茨伯格) 人际关系: 1.挂名首脑 2.领导者 3.联络者 信息传递: 4.监听者 5.传播者 6.发言人 决策制定: 7.企业家 8.混乱驾驭者 9.资源分配者 10.谈判者 第二章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改进生产效率(绩效评价)将工人看做“经济人” 泰罗的四条管理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它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 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除了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项职能之外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 2.职权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 【摘要】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本文就是在学习了管理学原理、了解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的记录。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心得体会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1]虽然管理学是在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才应运而生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发展得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2] 进入大学学习以来,自己涉足的第一门管理方面的学科就是《管理学原理》,以前一直对这门学科没什么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我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想在将来继续学习下去。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复习框架与核心知识点解答..doc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复习框架与核心知识点解答注:只到十三章,其余章节莫名遗失。仅可作参考及查漏使用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 框架: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个体假设——行为与学习——心理 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平衡——外部——内部——动态 管理是什么 重点: 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4、组织一体化 5、组织平衡 解答: 正式组织 一、概念:两个及以上个人有意识加以协调组成的力或行为的系统 二、要点:

1、人:人的行为,组织人的行为 2、行为: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 3、有意识:各方面的有意识 三、三要素 1、协作意愿(诱因,自我克制) 2、共同目标(前提,个人人格与组织人格) 3、信息沟通(条件,基础,有限度) 非正式组织 一、概念:两个及以上个人无意识体系化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二、特征: 1、无明确形态、可识别性差 2、本质是人与人的协调 3、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4、感觉、情感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基础:个人的需要、目的、兴趣 四、表现:情感型、社会政治力量型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 一、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 1、为形成提供条件

2、为长期存在发展提供条件 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 1、创造正式组织的条件 2、提供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组织一体化 一、组织是非正式侧面与正式侧面的统一 二、组织一体化就是非正式侧面与正式侧面的统一程度 组织平衡 一、内部平衡:整体与个体、动机与诱因,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看,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与环境平衡:目标与环境的适应程度、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动态平衡:稳定与变革 其他: 1、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框架 环境——适应和一定程度改变环境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最全整理

《管理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人假设 首先是由霍桑试验的主持人梅奥提出的。梅奥指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更加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该假设认为: (1)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基本上人的工作动机是由社会需求引起的,并通过与同事们的关系而活的认同感,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是,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人对所处群体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领导能满足其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管理者应该尽量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以提高员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这种观点,其管理措施主要为: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感情。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组织等,而更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感和整体感,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从而促进受奖励集体的凝聚力和士气,也是被奖励的个人得到更大的满足。 (4)管理人员的职能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反映和呼吁。 2、激励 管理学中的激励主要是指人们在组织管理中的激励,及协调组织成员个人动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激发、鼓励、保持和强化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动机,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把握以下要点: (1)激励必须有激励对象,而且激励对象又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2)激励对象有多方面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来满足

4、管理学原理简答题汇总

四、简答题汇总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2.在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系统原理? 3.目标管理具有注重成果的特点,是否会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诱发不道德的行为?如何防范4.何谓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如何取消或减弱组织的边界? 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是什么? 1.简述霍桑研究及其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2.设计良好的目标有哪些特征? 3.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4.什么是权力?构成权力的主要基础是什么?职权与权力有何联系? 5.团队型领导扮演了哪四种具体的角色? 2.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3. 从职权与权力的异同角度简述“人走茶凉”的成因。 4. 简述组织变革的三个方面。 谈谈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对我们实际工作的启示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哪五个层次的需求? 1.根据M?韦伯的观点,被社会接受的合法权力有哪几种类型? 1.(1)传统型权力 1.5分 (2)个人魅力型权力1.5分 (3)法理型权力2分 2.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有哪些? 2.(1)销售增长率 1.5分 (2)市场占有率 1.5分 (3)产品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 2分 3.如何防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失调? (1)高层领导应成为充分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榜样1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性质1分 (3)必须让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参与系统的建设1分 (4)保留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情味1分 (5)定期检查,不断完善。1分 何谓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 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控制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5.什么是人际关系平衡?其种类有哪些? 6.现代计划方法主要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