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节 氧气

第三节 氧气

第三节   氧气
第三节   氧气

第三节氧气

教材来源: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版

内容来源:9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89—91页

主题:《氧气的性质》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实验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氧气的主要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讨论、交流,阅读教材P92相关内容,了解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4)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2、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包含了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两部分内容。教材将其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上节课中氧气的制取所采取的收集方法,介绍并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木炭、铁丝和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对比,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化学实验和小组讨论,学习了氧化反应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2)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挺多,但其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化学性质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水的分解与合成中接触过,但也只是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其他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4、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通过讨论、交流,阅读教材P92相关内容,了解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氧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4初中化学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4初中化学 学习目标:i、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要紧把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 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本卷须知。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3、通过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制取气体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观看现象、分析缘 故、获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咨询题:选择药品、制取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一)选择药品 〔活动天地一〕药品的选用 一些常见的药品及资料:高锰酸钾〔KMnO〕〕:,受热分解而放出氧气〔C2〕。 氯酸钾〔KCIQ〕:400 C时分解放出氧气〔Q丨。 过氧化氢〔H£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假设与二氧化锰〔MnO〕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Q〕。每100ml大约1.80元。 氧化汞〔HgO :加热到500 C时分解为汞蒸气和氧气。〔汞蒸气有毒!〕 你选择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能够得到选择药品的原那么是什么? 1、 2 、 3 、 4 、 5 、 〔二〕制取原理 〔实验探究一〕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实验设计现象缘故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A试管的管口。 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B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试管口。 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C试管加入少量几块沸石,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口。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的物质叫催化剂。 定义中的关键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活动天地二〕选择仪器 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你能依照以上仪器组装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吗?并画出草图。 草图: 这是两种制取气体的常用发生装置,你的选择是否依据他们吗? C D E F G H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2章第三节氧气的性质

1、实验室用加热KM nO 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分液漏斗一般是用于添加液体的,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故不需要分液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供给呼吸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越高越好 B .高压氧疗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的疗效,因此患者要长期吸高纯氧 氧气能支持燃烧,在室内使用燃气灶 时要注意通风 带有余烬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时会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 3、下列关于分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的相反过程 B.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C. 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大量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答案、D 解析:分解反应是 一变多”的反应,化合反应是 多变一”的反应,但不能说二者互为相反过程, 因为相反过程必须是同一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向两个相反过程进行的反应, A 错误;分解反应是由 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B 错误,D 正确;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分离空 气得到氧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错误。答案:D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 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 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 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少许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答案、C D 答案、 解析: 斗。

4、实验室用加热KM 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答案、C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不是催化剂B .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所有的分解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 D.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答案、D 解析: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既有加快”,又有减慢”之意,A项错;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对生成 物的质量没有影响,B项错;同一个反应可以选用不同的催化剂,例如分解过氧化氢时还可以选用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答案:D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B.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D.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答案、C 7、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较快地放出氧气的一组是()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纯净的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受热④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全部答案、C 8、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教程文件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 置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步骤: (连) 查、装、 定、点、 收、移、 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 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 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气体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的集气瓶瓶口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 排水集气法(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 所示,如用KMnO 4或KClO 3和MnO 2制O 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 、C 、D 、E 。如用H 2O 2和MnO 2制O 2 。同B 装置相比,D 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 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瓶内空气) 气体集满的标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 管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 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 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 是氧气;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在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微粒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4.1 200多年前,_________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将_________再分”的论断。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道尔顿原子汤姆生电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 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 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 ______。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该方法既环保又安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用其他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例如加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以制取氧气。 (3)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集气瓶中盛______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______立在水槽中,当导管中有气泡______、______地产生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______放在桌面上。 2.催化剂:能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3.氧气的物理性质 4.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反应与氧化物 (1)氧化反应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的气体,许多物质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属于______。 (2)氧化物:由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______,这样的化合物叫作氧化物。 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动植物的______作用、燃料______ CO 2 7.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称为缓慢氧化。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单选题 8.下面是制取氧气的方法:①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过氧化氢→ 催化剂水+氧气;③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④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的方面考虑,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氧气比较适用的方法有(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倾斜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开始收集。收集满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法收集氧气,理由收:采用排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正放在桌面上。以后,移出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操作:、观察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1 2、 - 1 -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插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留有水)集气瓶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符号表达式七、讨论、在实验时,为什么会

氧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氧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氧[液化的] 危险货物编号:22002 英文名:Oxygen UN编号:1072 分子式:O2相对分子质量:CAS号:7782-44-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液化后为蓝色。 熔点(℃)- 相对密度 (水=1) (- 183℃) 相对密度 (空气=1) 沸点(℃)-饱和蒸汽压(KPa)(-164℃)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健康危害 本品常压下浓度超过40%时可致氧中毒,高浓度时可致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液氧接触皮肤会引 起严重的冻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 危险特性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能成为爆炸性 混合物;能使油脂剧烈氧化引起燃烧爆炸;有助燃性。 建规火险分级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 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 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泄露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危险源:液态氧罐、氧气瓶装 风险点:液态氧装灌过程 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文件内,说明液态氧的危险性属于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临界量为200T。 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内,液态氧归在第2大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第2项不燃气体中。 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中,冷冻液态氧类别属于项非易燃无毒气体,次要危险性。除危险货物主要危险性以外的其他危险性的类别或项别,按 GB 6944确定。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九年级化学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人教实验 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实验四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从本周开始我们要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在学习时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决定了制备它的可行的方法。 下面所列为对本周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层次。 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碳、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 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 3. 根据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制备中注意事项等。 5.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6.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7.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 1. 氧气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2. 证明一瓶气体是O2: 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2。 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2。 3.

说明:碳、磷、硫、石蜡既可在空气中燃烧,又可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几乎在氧气中更可以燃烧,且更剧烈。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有的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 ..活泼的气体。 1.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概括为“多变一”。这两种反应类型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共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两个在后几章学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 2. 氧气的用途。 利用氧气的氧化性且氧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均放出热量。 (1)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 (2)炼钢。 (3)宇航。利用燃烧放出的巨能推动火箭升空。 (4)气焊。是乙炔气从焊枪出来后被点燃,放出的热相当多,可达到3000℃,这个温度足以使金属(铁等)熔化,再冷却便可把金属焊接在一起。因此,气焊是物理变化。 3.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液氧(沸点高)液氧 空气 加压 降温 ? ?→ ?液态空气氮气 液氮(沸点低) 蒸发 (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实验四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从本周开始我们要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在学习时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决定了制备它的可行的方法。 下面所列为对本周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层次。 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碳、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 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 3. 根据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制备中注意事项等。 5.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6.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7.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 1. 氧气物理性质: 液氧为了便于贮存,运输,使用,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 证明一瓶气体是O 2: 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 2。 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 2。 3.

说明:碳、磷、硫、石蜡既可在空气中燃烧,又可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几乎在氧气中更可以燃烧,且更剧烈。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有的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概括为“多变一”。 这两种反应类型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共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两个在后几章学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 2. 氧气的用途。 利用氧气的氧化性且氧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均放出热量。 (1)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 (2)炼钢。 (3)宇航。利用燃烧放出的巨能推动火箭升空。 (4)气焊。是乙炔气从焊枪出来后被点燃,放出的热相当多,可达到3000℃,这个温度足以使金属(铁等)熔化,再冷却便可把金属焊接在一起。因此,气焊是物理变化。 3.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液氧(沸点高) 液氧 空气加压 降温? ?→?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氮(沸点低) 原理:沸点不同。 方法:蒸发。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催化剂,催化作用。 (1)在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蒸发 (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第一节原子的结构同步练习2 一、选择题 1.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2.A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7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 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不能确定 3.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 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不能确定 4.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它获得两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A.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5.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 A.镁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镁原子多2个 B.核电荷数不同 C.镁原子和核外电子数比镁离子多2个 D.质量相差很多 6.核外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7.质子数不相同的粒子是 A.同种离子 B.同一种原子 C.同一种分子 D.不确定 8.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某金属原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m个,在化学反应中,该金属原子最多能失去电子数目为 A.等于m B.大于m C.小于m D.等于2m 10.A元素原子电子层数为3,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已知A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则A的核电荷数为 A.m B.m-2 C.m+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1)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表示的含义是; (3)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 (4)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是容易(得或失)电子。 2.下面几种离子结构示意图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八中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2)氧气的性质

课题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2)氧气的性质总第26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探究中归纳、概括氧气的主要性质。 2、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会书写氧气化学性质的文字表达式。 4、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会的结论,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会书写氧气化学性质的文字表达式。 ●考点、易错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但不全面。对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还不了解。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引入】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 正放的两个分别盛有氧气、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 【质疑】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请你说说氧气有哪些性质? 【活动一】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操作、观看,并回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 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 望。 【创设问题情境】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正放的两个分别盛有氧气、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活动一:氧气的物 理性质 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 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三:总结、归纳氧化反应和氧化物总结、概括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 【归纳】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固态氧是雪花状的淡蓝色的。【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二】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我们已知氧气可以和镁、磷、氢气、铜等物质反应,他还能与那些物质反应呢?木炭、铁、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们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吗? 【演示实验】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 【小结】现象:空气中:发红光,放出热量;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 【演示实验】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 【小结】现象:空气中: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结论: 【演示实验】蜡烛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依据已有知识和图片信息归 纳整理氧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积极描述实验现象。在 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 物、生成物及条件,写出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 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 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 的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 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 骤。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 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 察和描述,理解氧气的化 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观察、填空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黑色固体粉末; 氯酸钾是一种____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色的固体。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 反应需要加热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收集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说法或列举的客观事实与对应的化学基本理念不相符的是 A.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类观: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D.辩证观: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利”和“弊”的两个方面,氧气也不例外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B.所有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不同元素的中子数不同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该反应快慢的信息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C.铁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由此可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D.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变小的缘故 4 . 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B.该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该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5 . 下图是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6 . 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A.188B.78C.55D.23 7 . 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B.22C.26D.48 8 .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B.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时,其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离子也是不断运动的 9 .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一般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成阴离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