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文选:许慎《说文解字序》

〔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

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用缺一页③④⑤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注释〕

①周礼:周代的制度。所引文意,见《大戴礼记·保傅》。保氏:官名,掌管教育。国子:公卿士大夫的子弟。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用字方式。②诘诎:③谊:同义。扌为:同挥。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注释〕

①太史籀:太史,官名。籀,人名。与古文或异:与壁中书(详后)

有些不同。②六经:儒家的六种经典。包括:《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汉代后换为《礼记》)、《乐经》、《春秋》。厥意可得而说:那些古文的字义还能解释。③力政:政通“征”。恶(wù):憎恨。害己:妨碍、损害自己。④异亩:一亩的面积不一样。如周制六尺为步,百步为亩,秦孝公规定二百四十步为亩。车涂:指车路的宽度。轨车轮间的宽度。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①。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②。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③。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④。

〔注释〕

①秦文:即小篆。②《仓颉篇》:已佚,现有王国维辑本《重辑仓颉篇》。中车府令:主管皇帝车马的长官。《爰历篇》已佚。胡毋敬:复姓。《博学篇》亦佚。汉人将三书统称《仓颉篇》或《三仓》。或颇省改:有些多多少少的省略变动。这种变动大约有减少笔画和调整部件位置两种情况。③官狱职务:行政和诉讼事务。④隶书:把小篆心圆多曲线的笔画,简化为平直方正的笔画。隶书是汉字形体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汉书·艺文志》言隶书之名因“施之于徒隶也”。约易:简单易写。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

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②。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③。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注释〕

①自尔:从那时。刻符:专用在符信上刻写的字形。虫书:又称鸟书、鸟虫书,字中有的笔画的起始、结尾,画饰为鸟头、虫身之形,一般用于旗帜。摹印:用于玺印。署书:用于封签、题名。殳书:用于镌刻在兵器上。以上后六种,就文字体制来说,仍是小篆,但具有美术字的符点。草书:它实际上不是一种字体,是为便利书写的一种副书。②尉律:关于廷尉的规定。秦朝掌管刑律的官叫廷尉,简称尉。讽、籀都是读之义,指会认读。所以的是小篆。③郡移太史并课:郡县转送太史令,把认读小篆九千同八体字合并考试。④不正:不正确。举劾:举,提出来;劾,批评。⑤不课:不考试。小学不修:不研究文字学。莫达:不能通晓。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①。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②。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③。

〔注释〕

①从受之:跟着“通仓颉读(dòu)者”学习。②礼等:爰礼等。元士:魁首。《训纂篇》:字书。60字为一章,34章,2040字。书已不存,清冯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廷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篆篇》。”③略存:大略保存下来了。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①。时有六书②。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③。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④。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⑤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⑥。

〔注释〕

①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新”,“亡”指它被刘秀所灭。“亡新”犹言“伪新”。应制:奉皇帝之命。②六书:六种字体。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同。③左书:左即“佐”意。以“佐”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④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实际是六国文字。⑤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铭:铸在青铜上的铭文用字。⑥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

③。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

“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

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

!

〔注释〕

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故:故意。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乡壁虚造:向壁伪造。“乡”通“向”。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②诸生:今文家博士们。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父子相传: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③猥:曲,卑贱。猥曰:鄙陋地说。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斗字:金文作,篆体为。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升)为斗”的会意字。单体的虫音hu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字形为。双体的虫虫是昆虫的昆字的初体。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④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⑤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诃”字用“苛”字或“]止可”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可(苛)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

⑥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

⑦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⑧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秦汉以前,“诏”字有一般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

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⑨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

!”盖非其不知而不问④。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注释〕

①引句见《尚书·益稷》,意为,我要看古人的图像。②穿凿:牵强附会。③引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意思是:我还赶上看到史书里有阙疑的话。古人的阙疑以待知者,就好比自己有马而不调习,借给善驾驭马的人骑着来调习。现在人没有这种态度了。④孔子这话就是批评那不知还不问的态度。⑤那些人凭着主观猜想作解释,是非就没有正确的标准,天花乱坠的邪说,使学习者疑惑。⑥经艺:经学,指六经。⑦本:基本,即指文字。道:指文句要表达的意思。啧(zé):通“赜”,精微,深奥。对文字的意思理解正确了,文句要说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也就能认识天下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认识混乱。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①。信而有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②。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③。万物感睹,靡不兼载④。厥谊不昭,爰明以谕⑤。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⑥。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⑦。

〔注释〕

①现在解说篆体,也结合着解说古文、籀文,广泛地采纳了高明学者或大或小的见解。②只要是可靠而有根据,我都搜集起来,加以介绍。理群类:整理出各种头绪条理。达种:讲明奥妙之所在。,同“旨”。

③分别部居:分成540部,各归其类。杂厕:杂乱堆积。厕,通“侧”。

④表示万事万物的字,没有不收在书中的。⑤如果有那些宁的意思不明显,就援引经黄作解说。厥:其。谊:义也。⑥《易》,孟氏:汉代孟喜对《易经》的讲解。孔氏:汉代孔安国。毛氏:汉代毛亨。凡是没有注明学者名字的经典,按段玉裁的意见,是因为许慎对此经“学无所主”,即不采一家之言。⑦阙如:缺然。只好存疑,缺而不论。“如”是形容词词尾。又如“镇定自如”、“突如其来”、“空空如也”中,“如”都是词尾。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演讲人:朱小健■演讲人简介:朱小健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研究方向为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说文解字》研究等。主编、参编《汉字标准字典》、《中华字典》、《二十四史全译》等辞书、教材、古籍译著、论文集十余种。■编者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今天仍然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焦点。而要传承发展好汉字,学习、解释、理解必不可少。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颂,在朱小健教授的讲述和分析中,解说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阅读提示:□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解释汉字的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 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汉字的可说解性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和精神。说解汉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汉字既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跟文化相互作用,

解说就是一种作用。“习与性成”,这是《尚书》里面的话,使用、传承,并且能够对汉字进行解释,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智慧和文化。怎么传承?就是要分析、认识、理解、把握、运用每一个汉字形体所蕴含的意义、理念和价值观。而意义、理念和价值观的把握需要通过解说来完成。首先我们来看汉字的可说解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汉字和文字;第二,造字和说字,说字就是解释。文字是什么呢?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与语言相适应的,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工具。首先,文字需要通过视觉意象来表达,要把意义放在形体里面,这才是它的本质。假如一个形体不能让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获得意义的话,就不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字。第二,通过形体来表达意义是一种智慧,它首先需要知道客观事物,然后要能把握和抽象出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看这个字,是“牛”。还有另外一个字,是“羊”,跟“牛”有什么区别呢?角的方向有区别。造出这样两个字需要我们认识牛、认识羊,把握牛和羊的形象,同时还要对其最主要的特征进行抽取和表达。汉字形义之间的关联具有客观性,比如刚才那两个甲骨文牛角和羊角的方向。但是,把某个形体赋予某种意义又带有主观性,所以文字和语言都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是人的文化活动,加进了人的理念。同时,这些字形都有一种通过简单形体来表达丰富内涵的联想性。说到这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在许慎看来,那些保存下来的经典才是古文字及传统文化的正脉。这里有古文传统谙昧不彰与政治纲纪失序之间相伴生的关共同导致社会的衰礼乐的崩坏与王纲的废弛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因素,系,变:而反过来,社会政治清明的时候,古文传统也往往受到很好的尊重和延续,并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规范形成良性的互动。 《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很多鬼部的字由此可见,反映了崇拜鬼神和恐惧鬼神的心理。鬼文化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及自身的现象从困惑到恐惧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并逐渐演变、积淀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传统。原始先民产生鬼魂观念并对之虔诚侍奉,乃是基于对鬼魂与人的神秘关系的认识,古人将鬼分为“善鬼”和“恶鬼”,“恶鬼”应该是先民观念世界中较早出现的鬼类。《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说文》的价值是巨大的。 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边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 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1、说文解字

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简单说就是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 的形体,一个取义,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字的关系,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

许慎-说文解字序

文选:许慎《说文解字序》 〔题解〕本文选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东汉经学家许慎著作的一部文字学专著。在序言中,许慎对汉字的源流发展、体式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我们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曾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为正秦汉以来书体错乱和今文经派臆解经义之谬,积二十年之力撰写了《说文解字》。为我国古文字学的开山之作。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

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用缺一页③④⑤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注释〕 ①周礼:周代的制度。所引文意,见《大戴礼记·保傅》。保氏:官名,掌管教育。国子:公卿士大夫的子弟。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用字方式。②诘诎:③谊:同义。扌为:同挥。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许慎《说文解字叙》全文及翻译

許慎《說文解字敘》全文及翻译 -------------------------------------------------------------------------------------------------------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題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往古的時侯,伏犧氏治理天下,(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形象和大地的脈理,近的取法自身,遠的取於它物,在這個基礎上,才創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農氏的時代,使用結繩記事的辦法治理社會,管理當時的事務,社會上的行業和雜事日益繁多,掩飾作偽的事兒也發生了。(到了黃帝的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因而開始創造文字。(文字用於社會之後,)百業有定,萬類具明。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於《夬卦》,《夬卦》說,臣子應當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這就是說,倉頡創造文字是為了宣揚教令、倡導風範,有助於君王的施政。君王運用文字工具,更便於向臣民施予恩澤,而臣民應以立德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撈取爵祿。 &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文」,隨後又造出合體的會意字、形聲字,以擴充文字的數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為「字」,是說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數量增多。把文字寫在竹簡、絲帛上,叫做

六年级话题作文 : 读许慎学中华美德_800字

六年级话题作文:读许慎学中华美德_800字 许慎老先生是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许 慎先生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的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因为许慎对文字 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在学术上,许慎十分认真也十分执着,编撰过程中遇到了“窦 “字的解释,他不顾窦太后的名讳,把“窦”解释成“洞”,并把 “狗窦”解释为狗洞,窦太后得知后非常生气,将其贬官,驱逐回乡,并在人怂恿下要将其赐死。 许慎没有被赐死,这是因为他的妻子--天赐公主,这是一个美 丽的传说。传说许慎回乡后,天赐公主也毅然随夫回乡,得知太后要 赐死许慎后,她和家人商议,假装许慎病故,并当着村民的面,将许 慎葬于墓中。暗地里,墓分主室、侧室,便于许慎着书、休息。一到 晚上,天赐公主就给许慎送饭,陪伴许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 慎完成了着作《说文解字》。 许慎完成说文解字后已六十多岁,他便让儿子许冲献于朝廷,在 当时只换来了四十匹布,虽然这四十匹布不值钱,但许慎老先生这种 不畏权势、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无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说文解字》,融入了一个老先生一生的心血和不屈的信念,使许慎先生在完成这本着作后,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工作 卓有成效的同时,岁月也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他从一个风华正 茂的小伙子,一个坚毅的文字学家变成了一个个汉字,变成了人们口 中的伟大的人物,他变成了科学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许慎先生的美名从他写完《说文解字》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 今已千年,这是他用全部的青春和心血换来的。他让我们明白,人有 多重价值,是需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已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 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他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序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

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⑾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①。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見指撝③,武信是也。五曰转

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

4.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 许慎写作《说文解字》有原因的。《说文-叙》交代的很清楚。 其一,官吏文字水平低下 汉朝法律规定:学童十七岁以上才得应考,能讽诵理解九千字个汉字的才能当书史小吏;同时也要考秦代八体的写法。通过郡试之后,上移给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试,成绩优异的,被用为“尚书史”。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有权检举、弹劾他们。如今条令虽在,却停止了考核,文字功夫荒废,一般人早就不懂得文字的道理了。 《论衡-别通》:“孝明之时,读《苏武传》,见武官名曰栘中监,以问百官,百官莫知。夫《仓颉》之章,小学之书,文字备具,至于无能对圣王之问者。”足见后汉小学之衰。 其二,俗儒固陋反对古文 汉武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春秋左氏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 然而当世陋儒(今文学者)对于这些古文,大加非议,认为这是好奇立异,故意变更正规文字,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淆乱通行的文字来炫耀自己。 其三,俗儒不见通学迷误不谕 许慎说,浅薄的学者争着解说文字,阐明经义,他们把秦朝的隶书当作仓颉时代的文字。他们说,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怎么会改变呢? 他们根据秦隶的字形,解释说:“马头人”是“長”字(段注:谓马上加人,便是“長”字,今马头人之字罕见,盖汉字之尤俗者),“人持十”是“斗”字(段注:今所见汉隶字斗作斗,与升字什字相混,正所谓人持斗也),“虫”字是弯曲“中”字而成的(段注:隶字只令笔画有横直可书,本非从中而屈其下也)。掌刑官解说法律,甚至根据隶书的字形判决案件,把“苛人受钱”的“苛”字说成“止句”(段注:原义是禁止恐吓人犯,索取贿赂,“苛”是“诃”的假借字,被曲解为从“止句”,“句”同“钩”,谓止之而钩取其钱),类似这种情况还很多。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体相违。可是庸夫俗子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知,没见过宏通的学问,不知道汉字的规律,把古文典籍看成异端,把无稽之谈当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神妙至极,认为自己透彻地领会了圣人的深意。他们又看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这句话,便说《仓颉篇》是黄帝时代写的,说那句话寓有黄帝仙去,让幼子承嗣的深意。他们迷误不通,能不违背事理吗? 清代学者王筠说,“幼子承诏,盖《仓颉篇》中之一句,幼子盖指学童,承诏盖谓承师之教告。俗儒不知是篇为李斯作,因后世谓君命为诏,遂谓是篇为古帝作。” 第四,推行自己的文字学主张:文字者,经艺之本 许慎用心小学,目的在于将经学研究纳入正确轨道。 许慎的学术责任感,使他对当时经师在说解经书时“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的现象,深为忧虑。针对今文学家不识古文的致命伤,他说,文字是经史百家之书的根基,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条件,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孔子说“本立而道生”,这是因为确立了根本,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再受困扰。许慎在《说文》中叙列篆文,参照古文、籀文,博采诸家之说,做到出言无论大小,都确凿有证,在考稽的基础上撰写出自己的说解。他想用这部书网罗万物,剖辨谬误,使学习的人了悟文字的本原,通达文字文字构造的深意,把古文经学建立在扎实的文字学基础上,进而达到欲通经学,必明小学的目的。 总结:段注认为许慎著书是因为“不得已”。他说,俗儒鄙夫“所习皆隶书,而隶书之俗体又日以滋蔓,则不知古文矣。以其滋蔓之俗体说经,有不为经害者哉!此许自言不得不为《说文解字》之故。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古圣贤作述,必有所不得已焉尔。”

说文解字的作者

《说文解字》的作者 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 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于世。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关于许慎更详细的情况,我们从《许慎传》中则无从得知,因为该传过于简略。清代学者曾对许慎的生平和事迹详加考证,如严可均的《许君事绩考》,林颐山的《许慎传补遗》,陶方琦的《许君年表》,诸可宝的《许君疑年录》,钱大昕的《许慎传漏略》等。(参看《说文解字诂林》前编下《许君事迹类》各文)根据这些学者的考证,我们知道许慎生于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年间初期,在举孝廉后,到了洛阳,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章帝建初八年(公元八十三年)精通今古文的经学大师贾逵奉诏在黄门署讲授《春秋左氏传》、《谷梁传》、古文《尚书》和《毛诗》,许慎此时住在京师洛阳,大约就在这时从贾逵受古文之学,并帮助老师整理秘府旧文。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了《说文解字》初稿。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他与马融、刘参以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奉诏在东观校定五经、诸子、史传等书,勘定脱误,是正文字。汉安帝永初六年(公元112年),除洨长,但因病未赴任,晚年家居授经,曾向高彪传授《左氏春秋》。 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派子许冲向朝廷献《说文》等书。卒于桓帝建和(公元147—149年)年间之初,享年八十余岁。许慎一生的著作除《说文解字》以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古文孝经孔氏说》、《汉书注》等。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不存,仅有清人的辑本,现将日本学者福田襄之介所制《许慎年谱》附录如下,以供参考。

读许慎《说文解字叙》

读许慎《说文解字叙》 贵州班邓向侯 201511588001 一本书衍生出一种学术体系的并不多,这对于《说文》、《红楼梦》、《昭明文选》以及《易经》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而一篇叙文能引发那么多学者前仆后继的研究、反复研读更是令人惊讶叹的。这除了《说文》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外,可能就是《叙》本身的吸引力和重要性了。下面是我读《说文解字叙》(以下简称叙)的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叙》的主要内容 在《叙》里,许慎主要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记录文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从伏羲观察天地万物创造“八卦”,到先民们的“结绳记事”,再到黄帝的史官仓颉观“鸟兽蹄迒之迹”而作“书契”;到甲骨文、金文;再到春秋战国的不同形态的七国文字……一直到先秦时的大篆以及秦汉时的小篆和隶书。许慎记录了汉字这样一个发展脉络。第二,汉字的政治历史作用。文字是用来记录历史的,从文字产生的雏形时代开始,几乎就被赋予了这项功能。再者就是统治者用来教化于民、“立本立道”的。“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第三记录古文的发展及灭亡以及今文的产生。从“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到“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等,记录了古文今文的状况。第四,孔府壁中书以及引发的今古文之争及文字训诂乱象。“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时人极力否定古文,推崇现行文字。文字训诂和字形分析更是乱象横生。 二、许慎作《叙》的原因 首先是古文和今文之争,导致训诂文字的种种乱象。“古文”指的是汉代隶书之前的文字。“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里所谓的‘古文’,还有籀文,现在统统算作古文字。”1今文指的是汉代流行的隶书。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代五经都立了博士,有古文经博士和今文经博士之分,一开这种先例之后,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纷纷争取给自己研究的经学立博士,争“名次”。这不仅仅是关于学术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地位和利益。这种争斗之风就从刚开始的文字学术领域上升到政治派别斗争。这种争斗引来的就是相互学术的攻击以及污蔑。就出现解释文字的种种乱象。“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许慎自然看到这点,他说:“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许慎是把这种学术的责任感主动的放在自己的肩上 1见于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