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学教案新

吉林工商学院教案 区域经济学 主讲教师:韩淑梅 吉林工商学院教案(首页) 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至第十六周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传统意义上的区域 区域: 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 自然地理学:自然区域 政治学:行政区域 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不同学科理解的共同点: 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某种活动空间分异规律的一种认识。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

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经济区域特点: 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 1.按照同一性或均质性的原则进行的划分 2.按照功能划分 3. 按管理职能的划分 十大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三大经济区域 东部地区(12 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中部地区(9 省吉、黑、蒙、豫、晋、鄂、皖、赣、湘) 西部地区(10 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 三、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四、区域开发 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对象: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狭义对象: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市公开课教学设计(带练习带答案)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在情境中迁移运用 重点: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难点: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 自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方案,简称学案) 自学任务一: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______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2.2011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浦东新区位于上海。 3.结合课本活动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核心城市:上海。 (2)地位: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自学诊断: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A.南京B.上海 C.苏州 D.杭州2.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3.关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黄海以西B.浦东新区拓宽了上海的发展空间,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C.目前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D.农业是浦东新区的经济支柱 自学任务二: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完成下列问题: 1.北翼中心城市——_______。①_______省省会,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科研教育基地。②有“_______”的美誉。③_______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_______。①_______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②号称“_______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 ③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________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中心城市——南京。 ①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地位,课本P60下】②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杭州。①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思想设计】 主体地理思想——资源跨区域调配属于国土整治范畴,对一个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点事件的“现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Ⅰ”和“必修Ⅱ”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Ⅲ”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及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必修Ⅲ”第一章是《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其中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是在前三节基础上的递进、深化。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第一部分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所以及第二部分合并在第一课时中。第二部分又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个模块。根据及学生生活的贴切程度和参考鲁教、人教版教材,本节课创造性利用教材,选取“西气东输”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知识掌握程度看,一方面学生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1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

课题: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我国的三种产业转移现象。 【学习重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准备】 案例分析:上海白猫洗洁精在三峡地区设厂,上海在新疆纺织厂设材料厂,想想,为什么工厂从沿海迁到内地? 【导学问题】 【基础过关】 二、产业转移 阅读课本地32页图1-28“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图,理解产业转移的作用。 1.区域之间实现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之间产业转移的意义是什么? 3.举例:近十年来以来我国的产业转移典型案例。 4.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提示:从内地和沿海两个方面分析影响)5.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对大陆的意义有哪些? 6.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影响?7.阅读课本第33页阅读材料,思考区域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误区:产业转移促进了转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警示:产业转移的企业,多是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如果转入区盲目引进,就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经济效益最终丧失。 【达标检测】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据此回答3-5题。 1.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2.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3.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 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6-7题。 4.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目的是 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②新产品研发费用低③扩大占有市场④ 获取更高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A.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引进国外与我国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C.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D.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二、简答题 6.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①是晋煤外运,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简述④产生的原因。 7.读下面的三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产业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完成下列问题:(C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先导与样板的作用。本节教材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华人华侨的投资事迹、我国关于经济特区的政策,结合备课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必要地学案、挂图、录像资料。 二、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产自珠三角的生活用品的资料;求算本地劳动力去珠三角务工人员的比重;准备填充图、学案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读图导入:展示广东省政区图(或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设问导读:如果我们将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构成一个怎样的几何形状呢?(三角形),你们了解这三个城市在该区域中的地位吗?(注:学生回答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再引入新课教学。

方案②:承上导入:在前面两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香港与澳门,同学们留意过香港与澳门北靠哪两个城市吗?(展示相关地图,学生回答:深圳与珠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与香港、澳门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学生可能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对如何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读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7—24“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和“珠江三角洲”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2)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交通位置和相邻位置) (3)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根据图中信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交通便利) (4)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件相关。(平原地形为主,河网稠密,港湾众多)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教材P.52“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为“外向型经济的壮大”的学习打下基础。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特色与城市地位、区域产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系等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达成上述学习要求,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联系(一)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 【学习目标】 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世界经济联系 1.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经济。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背景:战略的实施 2.举措: (1)对口 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把、、、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 【合作探究】南水北调的影响 调入区:

调出区: 【课后习题】 1.2010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横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在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A.世界最大的国际军事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成员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2.截至2011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已实施了10余年了,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性,必须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发展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业,走一条现代化、工业化的路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双选)()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加速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 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6、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 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 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 是。中线调水的在, 该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是。 (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 较,东线工程的优势条件是:;(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祁连山脉 (5)跨流域调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有(至少两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案

湘教版必修III《区域经济联系》 设计思想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合适的材料与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内容:东、西部合作的成效与意义;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具体方案、图示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调出地和调入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本节教材也是以我国为例来阐述区域经济联系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地区调配,三是产业转移。本节内容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较密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涉及到的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都在初中学过,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应用。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资源的地区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但从学生的基础看,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楚具体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事先去复习一下,小部分学生可能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知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的具体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具体方案、图示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综合运用发现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复习我国水资源、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新闻“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页 1 第

湘教版必修三1.4《区域经济联系》word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6、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8、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 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 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夸区域调配,产业转移。 教师问: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什么?(让学生在看了书的前提下回答该问题) 学生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2、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3、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材料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的联系。 2、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其经济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优美的景观,如:水乡风貌、明珠电视塔、京杭运河、油菜田、江苏乌镇等,引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出示长江三角洲的在中国的位置,要求回答其位置特征。 学生: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回答: 1.找出钱塘江、太湖、黄海、东海。 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出示长江三角洲范围图,回答其范围。 学生: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千米2。 阅读长江三角洲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一说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 学生: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学生:形成原因: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 人文特征: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出示长江三角洲交通图,回答: 1.找找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相关知识,讨论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何优势? 展示长江三角洲的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图。 学生: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优势条件。 学生:1、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2、由黄金水道、铁路和公路,以众多港口和航空港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教材分析和 导入设计)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4节区域经济联系 本节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2〕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3)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5〕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2)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的资源调配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适当的添加一些视频、图片让学生从感官认识而逐步深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出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原因要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还应更深一步介绍一下北煤南运的现象及原因等。另外产业转移部分也应结合实例来进行分析。对湖南籍学生来说这一现象容易理解。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差异,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以及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本节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讨论前半部分。 导入二利用幻灯片投影播音737飞机,并提问如下;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放映幻灯片)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开放性为主)分析中形成一种答题模版,对意义类型的问题怎么回答,对影响类型的题目怎么答题。 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自己对另外两种资源调配中的问题、路线、意义等按照本节所讲自己整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高二地理《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时)》学案

高二地理《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课 时)》学案 【学习目标】 XXXXX: 1、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①、为什么要调配?(原因分析)②、能不能调配?怎么调?(可行性方案分析)③、调配后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后果分析) 【问题导学】 XXXXX:资料五: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大中城市多。煤炭、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25%。农业产量占全国的40%,耕地占全国的17%。该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2、3%,用水高峰期,一些城市工厂限水、停水的现象经常发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材料六:读“我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数量比西部非季风区,径流量,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河流数量比北部地区,河流径流量,说明我国东部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北方。(3)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由向减

少。(4)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 53、5%,耕地占 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 44、4%,耕地占 59、2%,水资源仅占 14、7%。请你应用上面的资料,针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状况,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2、解决措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根本原因:调水原因:①我国水资源总量②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③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④结合水资源短缺怎么调水?探究四: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的地理条件。 ①水资源的数量、②流量的时间变化、③流域范围④流经地区探究五:东线调水线路及其优缺点分析? 读示意图“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施加影响。(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主干道作为输水渠道。(3)东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4 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②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③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④了解南水北调的基本措施、线路等。 ⑤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②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但对感性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形,中国部分区域的地形、河流等;也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再加上高

中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些学生也很想展现自己。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南水北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4教学过程 【导入】区域经济联系 我这有个百宝袋,我们看看有什么?(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从袋子里掏出一件件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个国家的品牌.(Dior香水——法国;索尼照相机——日本;天梭手表——瑞士;可口可乐——美国;)我一朋友从新西兰给我孩子带回一个布偶,标签上却写着中国制造。 提问:为什么我国有世界各国的商品,国外也有我国的商品? ——经济全球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各区域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即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带来风险,对于发展中的我们来说,该怎么办呢? 播放视频《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学生从中得出答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紧急

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电东送工程(讲义)

(讲义) 掌握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原因及意义。 难点: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 1. 西电东送的原因 〔1〕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该地区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2〕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3. 西电东送的意义 〔1〕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3〕对输入地的意义: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对输出地的意义: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随堂练习】 1.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以下哪些资源〔〕 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煤炭④水能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思路分析: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火电和水电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资源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故其开发的是煤炭和水能资源。 2. 以下有关电力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B. 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 C. 北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气东输工程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西气东输工程 (答题时间:30分钟)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 资源状况 D. 人口 2. 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 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富集区和贫乏区。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 “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的资源问题是() A. 水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 B. 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 C. 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问题 D. 土地资源压力过大问题 4. 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 A. 水污染 B. 大气污染 C. 白色污染 D. 重金属污染

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据此回答5~6题。 5.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B. 改善西部的经济结构 C. 为了发展西部的油气工业 D.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6. 关于我国东部地区主力油气田开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 B. 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 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 D. 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东部地区又日益短缺,将会供应东部地区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7~8题。 下图为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示意图。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示意图。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主备人 和蕾茹 审核人 李红英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4、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放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 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举例) 例:黄土高原只是破坏植被。 二、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实际上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另一方面,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包括两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1、阅读P ,矿产资源的开采:问答问题: 25 问题: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有何有利影响?四小条 问题:开采煤又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哪此负而影响?另: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一个问题(资源开发的后期城市转型问题) 思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最近,山西提出加快经济调的发展战略,根据山西煤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您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山西变为强济强省? 战略:发挥煤优势,但进行深加工(煤化工,西电东输等)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 南方北调:中国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分布不均,水资源地区差异大。 问题:除去南水北调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造成的用水差异。 问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方面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