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四 风险预防原则

专题四 风险预防原则

专题四 风险预防原则
专题四 风险预防原则

专题四风险预防

《里约宣言》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定义是,“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也就是说:科学证据不能凌驾与风险预防原则之上。(里约宣言是软法,而sps则具有强制性。)

1、WTO中相关规范中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文献综述

在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中,有学者认为“只要有环境保护性规则的存在就会影响贸易,其要么通过制定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的标准来直接影响贸易,要么通过间接方式来影响贸易”。

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的核心是指:社会应当认真地提前规划,阻止潜在的有害行为,以达到避免破坏环境的目的。而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体现是:各进口国出于对人身安全、生态保护的考虑,势必将会出台一系列的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和操作程序。

那么,风险预防原则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预防原则是解决合法的安全关心,还是用以掩盖贸易保护主义,即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的运用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夸张了风险预防原则所要预防的关于环境的不利后果,以此提高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的审查标准或者人为设置繁琐的程序迟延审查,造成客观的贸易阻碍。因此,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预防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它是一个集中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安全性的不协调情形的问题。风险预防原则所适用的领域、所保护的对象正是贸易壁垒所夸大的内容,以阻碍风险预防原则的顺利适用,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制造障碍。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如何采取适当的预防水平和预防措施。理论上国际贸易与风险预防原则的冲突,在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以预防措施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矛盾中。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主导下,美国诉欧盟牛肉荷尔蒙案和美国诉欧盟生物技术产品案就是体现这一潜在矛盾的两个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WTO对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中适用问题的态度。

美国诉欧盟牛肉荷尔蒙案:欧洲的消费者关心饲养活牛滥用催长激素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损害,欧盟颁布禁令禁止数种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激素的使用。同时还禁止牛肉或牛肉制品的进口,除非出口商能够证明这些牛肉没有受过禁用激素的使用。欧盟方面称这项禁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防止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物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潜在的风险,因而禁止从美国进口此类经过荷尔蒙处理过的肉制品。同时,欧盟制定了肉以及肉制品中荷尔蒙残留量为零的标准,认为这是对人体健康是必要的,因而检测出存在荷尔蒙含量的肉制品被禁止进入欧洲市场。而美国、加拿大分别要求WTO成立专家组审理欧盟的该项禁令,美欧荷尔蒙案和生物技术案中,争端双方对风险预防的定性截然不同。美国贯彻科学原则,不承认风险预防是一项法律原则,只承认在缺乏科学证据时,风险预防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能够适当满足国内法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向来对新兴产品技术持保守态度的欧盟则严格遵循风险预防原则,

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WTO争端解决专家组,没有率先确认风险预防的性质,专家组认为这是一项在国际法上没有统一定义的一个概念,SPS协定只提及了临时性的预防措施,没有明确提出风险预防原则的定义。所以,将临时性的预防措施与具有很强稳定性的预防原则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通过WTO判例体现出的专家组对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适用上具体立场是弱化了风险预防原则作为针对不确定性科学论证的后果的预防作用。

传统的风险预防原则对科学证据的要求是宽松的、对新兴事物与危害后果的因果关联不是严谨的.也就是说,对于无法确定危害后果的新兴事物,若存在危害性或者非危害性两种可能,而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就可以适用风险预防原则。但是,WTO专家组队数个判例的意见反映出,他们对传统上所谓科学不确定性危害后果作为风险预防原则适用的条件这一观念的否定。无论是前述的荷尔蒙牛肉案还是生物技术产品案,专家组都否定了欧盟的“预防原则”的贯彻,否定欧盟在没有充分科学证据的前提下对新型贸易产品采取严格的预防管制措施。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WTO具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根本宗旨。专家组对风险评价采取的是相当狭义的、高度特定化、具体量化的解释。应促进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的要求,WTO对风险评价的态度将继续以科学的姿态保持。国内法和WTO对风险预防适用态度的矛盾仍将存在。对于风险评价这一在环境保护领域对于保护健康、环境具有预防性作用的方法,在WTO体系中的解释几乎使其失去了为克服科学不确定性而所起到的预防作用,因此如何在WTO体系中按照对人类健康的保护成为压倒一切的决定因素的宗旨,完善风险评价的规定、解释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环境的保护这一严肃问题采取重视还是搁置态度的问题。

风险预防的定性上,有的认为是方法、有的认为是正在形成的法律原则。通说关于风险预防的性质的观点有:一种认为它已经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项原则,另一种认为其不是法律原则,第三种认为,它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习惯法原则。而WTO小组对风险预防原则的弱化说明应当加强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更好的保护人类身体健康。

课堂些许笔记:

1.风险评估原则与风险预防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风险评估以科学证据的充分性为依据;风险预防原则不以科学证据的充分性为依据,两个内涵是不同的。

风险预防原则是存在瑕疵的,风险预防原则不以科学证据的充分性为依据,以此牛肉案中,欧盟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因此他在案件中援引风险预防原则,而没有援引风险评估。

2.科学证据的充分性怎么评判?法律地位如何?

在科学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要在合理期间内采取临时措施,然后还要继续进行评估,但是具体期限与方法并没有规定。

3.采取风险评估在sps中的目的或初衷是什么?

GATT以降低关税为主要目的的,而Sps是为了减少贸易的壁垒。

4.风险评估的适用规则,采取什么方式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巴西翻新轮胎案——效果检验方法(相称性)。

所用的时间过长,因为如果时间不够长,那么效果就不明显,并不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例如带有氟利昂的冰箱并用,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5.科学证据不充分时,怎样充分发展评估?

除了科学证据之外的其他观点是否可以来作为补充,完善风险评估?

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

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 一个行政法视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0-09-26 15:18:02 【】【字号??】【】【关闭】 赵鹏【学科分类】行政法 【出处】《行政法论丛》第12卷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甲型H1N1流感疫情将如何发展甲型H5N1流感(禽流感)是否最终会演化为人与人之间大范围的传播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否会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灾难 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虽然我们感受到了威胁,却发现已有的知识是如此匮乏,以至于无法确定问题的范围,更没有足够的确信去实施某种干预措施。“每当威胁变得更加紧迫和明显时,我们却发现自己不能借助科学的、法律的和政治的手段来确定证据、找到原因和进行补救”。[2]

这种困境与德国学者贝克描述的现代风险社会的特质有关:现代社会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对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难题:谁定义并确定风险的大小对引发事件的原因、维度和行为我们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对于这些原因、维度和行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因果关系吗在一个关于风险的知识必定是有争议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什么算是充分的证据[3] 这种困境对法律制度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风险,法律不应当无所作为。然而,面对如此广泛的不确定性,我们用什么来构成控制未来灾害的适当规则又用什么来证成我们的选择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试图论证控制风险的现实需要已经使行政干预的界限和法律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讨论这种变化所造成的法治难题,并为寻找应对之道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从危险到风险:政府干预界限的变化 风险(risk),即特定时间内某种特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某种行为引发特定危害的可能性。[4]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与风险相近的概念,如“危险”、“灾难”、“威胁”等,它们多指已经发生或者已经高度现实化的危害。相比而言,风险与最终损害之间则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中,风险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法律维护安全任务联系密切的是危险这一概念。即使到现在,危险也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5]例如刑法上的“危险犯”,民法上的“共同危险行为”均涉及对危险的法律规制,行政法上同样如此。从危险到风险的变化正是现代社会中政府权力扩张所导致的干预界限变化的结果。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 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况所的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因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民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这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形式。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群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个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观念里: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做、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中有自然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等之分,商业类风险随机多变,具有不可预期性和防控性,而法律风险则是可防控的,如果未正确对待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所以,防控企业法律风险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体系和制度,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耗,节约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在危机四伏 的经济战场中能稳健前进。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所谓风险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发生差异所带来的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可能发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损害,这就是风险。《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及特点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企业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包括立法不完备,法律变迁,执法不公正,竞争对手或合同相对人的人为因素及不可抗力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

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违法经营等。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风险的可预期性。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了法律风险的可预期性,也正是基于法律风险的此特点,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而产生这一特点的基础则是法律法规的指导性。法律风险的可预期性也是企业整个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价值所在。 2、法律风险的普遍性。现代市场经济下导致的激烈竞争,市场经济行为的频繁和企业管理机制的复杂必然给企业带来相当普遍的法律风险。 3、法律风险的多样性。企业法律风险的多种表现形式导致了法律风险的多样性特征,在解决和应对这些多样化的法律问题时所涉及的将分别是不同部门的法律,这本身也就是企业法律风险的复杂多样化。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企业设立的法律风险 企业设立是企业产生的起始,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那么必会在企业设立之后长期存在并影响企业,成为潜在的法律风险。设立阶段常见的法律风险有企业形态选择的法律风险、出资的法律风险、股东资格的法律风险、行为限制的法律风险等。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设立不成功,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设立登记及设立必备条件上的生疏。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 叶伟 内容摘要:决策按照状态空间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三类。 本文就这三种决策的基本概念、使用原则、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比较 分析。 关键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ace, the decision-making may be divided into decision making under certainty ,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basic concept, their use principle, their applicable scope and their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so on. Keywords:Decision-making under 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1.引言 决策是理性人普遍从事的一种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制胜手段。它的核心是,对未来活 动的多个目标及用途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寻求最满意的行动方案。决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面 对新问题和新任务做出科学决定,属于创造性的管理活动;②必须对实际行为有直接的指导 作用;③具有多因素、多目标、不要确定性与方案的多样性,以及决策影响的时效性和一次 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概率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以统计判定理论和高等数 学为工具,广泛地收集和处理信号,考虑人的心理和外在环境、市场等应变因素,知道人们 把各类工程技术因素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做定量分析,并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研究决 策的性质和规律、模型与方法,以寻求整体的最优解或满意解。因此,决策具有目的性、信 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四大基本水泥感。而应变性是最高层次的属性。 关于决策系统的目标、准则和属性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又不尽相同。 下表给出了三者的对比。 目标、准则和属性概念 非程序化决策;从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看,它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决策;从问题描述的性 质看,它分为定量决策和定性决策;从目标数量和属性的多少看,它分为单目标、多目标决 策和单属性、多属性决策;从决策问题的考虑方式看,它分为动态决策和静态决策;从参与 决策人数多少看,它分为群决策和单一决策;本问研究的是从状态空间分类的确定型、不确

风险预防措施

5、本合同项目控制重点、难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5.1对本工程监理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本工程在合同目标控制管理过程中,监理工作应充分考虑下述内容: (1)监理过程中,应重点审查承包人从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措施计划、施工作业指导书,检查和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除建筑物实体的质量控制外,要汲取已建工程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对基础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质量的检查,确保基础质量。 (2)测量工作是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本标段施工复杂、战线长,测量工作尤为重要,一旦失误,损失将无法挽回,所以一进场监理就要抓住首级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以及相邻建筑物施工控制网的衔接,做好复测或联合测量工作。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放样的报验、复核、审查工作,保证准确性和按设计施工。本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大,是投资控制的重点,对原始地形的复测、开挖后地质分界线的测量的真实性是投资控制的关键,所以监理应主导做好各方的联合测量和签证工作。 (3)工期压力相对较大,本工程计划施工工期42个月,而开挖、回填、建筑物混凝土工作量大,建筑物多,所以应该在分段开工和各建筑物开工顺序上科学合理地规划,优先进行涉及防洪度汛建筑物的施工,保证正常度汛。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的审查要保证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对月进度计划的审查要保证进度计划措施的落实和工期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在监理周例会检查落实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时纠偏。以周进度保月进度、以月进度保季进度、以季进度保年进度,最后保证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4)做好高地下水位段的方案审查,以及各项排水措施的落实,保证所有施工项目的干场作业。 (5)质量控制任务艰巨。本项目建筑物工程线长、点多、面广,土石方作业、混凝土工程量巨大,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多,监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任重道远。“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工作: 1)深入研究设计图纸,结合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本工程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责任原理五个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若干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 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仅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对于安全管理 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相关性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指的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如图2所示。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国际环境法国际习惯法成本——效益分析 【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争议,所以更加确切地说,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讨论日趋白热化,主要表现为其适用的规则以及其国际法地位。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以及中国的国情,对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风险预防原则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水平日益腾飞,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是这些都并不能否认我们每天处在一个无法衡量风险系数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现实。从非典到H1N1,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这些都一直在告诉我们,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大自然的无情和新技术的适用都给人类带来潜在的风险。如何应对各种天灾或者人

祸造成的风险,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预先防范风险成为当今许多政府的必然选择,法律意义上的风险预防原则也随之而生。 风险预防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环境法中“vorsorgepnnzip”这一概念,并逐渐发展到区域环境条约中,如1984年的第二届国际北海保护会议中发表的《伦敦宣言》就对风险预防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保护北海免受最危险物质的有害影响,即使没有绝对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因果关系,也应采取风险预防措施以控制此类物质的进入,这是必要的”。《伦敦宣言》也就因此而成为第一个明确阐释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文件。 对于风险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的完整定义在国际习惯法上尚无确定的表述。但是诸多学者均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15项原则作为其较为权威的表述,即“为了保护环境,各个国家应该根据各自的能力将风险预防方法广泛运用。只要存在严重的威胁或者不可逆转的损害,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就不能被作为一个原因来推迟

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

编号:SM-ZD-31706 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 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 1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

建设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建设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我国建筑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洗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年的建筑队如今大多实现了质的蜕变,迅速成长为新一代的建筑集团企业。 在诸多光环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建筑业庞大的黑洞,从烂尾楼到豆腐渣工程,从偷税漏税到行贿受贿,从项目经理频繁出事到现今的建筑企业频繁涉讼。究其本质原因大致有以下五方面:一是法律、法规的滞后性。规范建筑业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虽有二千多个,但由于其本身立法技术的落后及法条冲突导致不能有效解决建设工程领域实际存在的诸多法律问题。二是建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催生了大量潜规则。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处在房地产产业链的夹缝之中,极易引发法律纠纷。一旦放松管理则发生不可预见的经营风险实在难免。四是银根紧缩、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和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导致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资金链面临到处拆借资金的困扰。五是一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技术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非规范操作下更加雪上加霜! 当前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已进入经验总结阶段。谁先总结,谁总结透彻,谁就能占领建筑市场发展的制高点,从而规避法律风险并取得规范市场状态下的长治久安。基于此,本体系从建筑行业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的角度,立足于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合同管理的整体控制体系和其他法律风险监测体系四个角度全面分析当前

建筑领域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建筑企业关注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本体系力图为我国建筑业今后健康、规范的发展和促进我国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作出微薄的贡献! 谨献给为我国建筑业发展孜孜不倦而努力奋斗的建筑企业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部是建筑企业对单项工程建筑项目进行施工管理的临设机构,是承包方在工地现场的代表机构,代理施工企业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项目部自施工合同签订时成立,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时终止。对项目部的法律风险防控,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效益和形象。本体系基于认识项目风险的本质,管好项目责任人主体、完善项目整体风险防控、监控相关项目法律风险四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以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管理能力和提高管理技术并引导企业从宏观角度重新认识项目经理责任制,愿本体系的抛砖引玉能为建筑企业的美好明天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建设项目风险分析责任人主体合同控制其他法律风险 一、建设项目法律风险分析 1、建设项目风险的定义: 建设项目风险(projectrisk)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业主、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的某个当事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背离,并存在给当事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视为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

安全管理意义和作用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 1 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国际环境法国际习惯法成本效益分析 【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争议,所以更加确切地说,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对于风险预防原则的讨论日趋白热化,主要表现为其适用的规则以及其国际法地位。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以及中国的国情,对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风险预防原则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水平日益腾飞,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可是这些都并不能否认我们每天处在一个无法衡量风险系数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现实。从非典到H1N1,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这些都一直在告诉我们,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大自然的无情和新技术的适用都给人类带来潜在的风险。如何应对各种天灾或者人祸造成的风险,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预先防范风险成为当今许多政府的必然选择,法律意义上的风险预防原则也随之而生。 风险预防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环境法中vorsorgepnnzip这一概念,并逐渐发展到区域环境条约中,如1984年的第二届国际北海保护会议中发表的《伦敦宣言》就对风险预防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保护北海免受最危险物质的有害影响,即使没有绝对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因果关系,也应采取风险预防措施以控制此类物质的进入,这是必要的。《伦敦宣言》也就因此而成为第一个明确阐释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文件。 对于风险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的完整定义在国际习惯法上尚无确定的表述。但是诸多学者均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15项原则作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基本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责任原理五个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若干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仅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应从以 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如图1所示。 动态相关性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 图.反馈原则3. 反馈原则指的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如图2所示。

风险型决策方法及其现实运用

存档编号 赣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风险型决策方法及其现 实应用 教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届别 2012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 080704020 姓名谢美贤 指导教师彭玉兵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概述 (3) 1.1 风险型决策问题的特点 (3) 1.2 风险型问题的提出 (3) 1.3风险型决策的基础和原则 (4) 1.4 风险型决策方法概述 (5) 2. 风险型问题决策方法 (6) 2.1 风险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 (6) 2.2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应用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内容摘要:风险型决策在生产、农业、投资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要做到科学决策就应该科学的选择决策方法。本文结合事例分析了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法。本文主要以最大可能值法,期望值决策法,灵敏度分析以及效用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具体情况选择决策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讲述了风险型决策方法的一些现实运用以及决策过程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风险型决策决策方法科学决策现实运用 Abstract:Risk decision-making in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have a wide range application,to do scientific decisions should be scientific choice decision-mak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situation and uses example to show how to choose reasonable decision method. This paper main use the biggest possible value method,expectations decision,sensitivity analysis,utility analysis and so on to analysis.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bout how to choose decision methods.What's more,gives some examples in reality and shows some advices. Key words:Risk decision-making decision method scientific decision use in reality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思考

摘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这与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普遍存在问题,那就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普遍较差。企业法律风险由不规范行为所引起,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之分。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自身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保障,必须强化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运营中应当注重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抓重点、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进行“法律诊断”、加强合同、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管理,一旦卷入法律纠纷,就应当应当及时、优化、全面地处理法律纠纷。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作为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宠儿们”,自它们诞生之日起,像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一样,它们中每一个独立个体都面临着随时夭亡的危险。所以,如何更加尽心地去呵护它们,让它们在经历一切风险和磨难之后仍能健康地成长便成为我们人类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法制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仍然很不平衡,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漏洞和法律风险,引起的法律纠纷不断。这些法律纠纷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制度控制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一、现代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在一个法治的国度里,现代企业所存在的决策、人事、财务、商业等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风险最终都可归结到法律上的风险。因为产生企业运营风险的深层次原因都离不开最终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的企业运营不可避免的涉及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和个人等方方面面利益冲突。而这些利益和矛盾冲突就是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一系列原因或条件。对此关乎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原因或条件问题,我们不妨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做一些更为具体的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组织形式,其的运营首先体现为人的因素,其运营的风险也必然首先是人的风险。人,在企业中可大致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类。当然,这一分类又具有极大的相对性,因为在一个企业中总有相当比重的人对下是管理者同时对上又是被管理者。企业经营好坏,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基本可以控制并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在选择用人时,本身就存在着对所用人员道德的一种赌博,而这种赌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其次,从制度层面上讲,企业自身制度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或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内在潜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管理企业,不能光靠企业领导个人的权威和能力,科学的管理其实最主要是指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正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专题四 风险预防原则

专题四风险预防 《里约宣言》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定义是,“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也就是说:科学证据不能凌驾与风险预防原则之上。(里约宣言是软法,而sps则具有强制性。) 1、WTO中相关规范中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文献综述 在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中,有学者认为“只要有环境保护性规则的存在就会影响贸易,其要么通过制定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的标准来直接影响贸易,要么通过间接方式来影响贸易”。 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的核心是指:社会应当认真地提前规划,阻止潜在的有害行为,以达到避免破坏环境的目的。而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体现是:各进口国出于对人身安全、生态保护的考虑,势必将会出台一系列的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和操作程序。 那么,风险预防原则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预防原则是解决合法的安全关心,还是用以掩盖贸易保护主义,即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的运用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夸张了风险预防原则所要预防的关于环境的不利后果,以此提高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的审查标准或者人为设置繁琐的程序迟延审查,造成客观的贸易阻碍。因此,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预防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它是一个集中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安全性的不协调情形的问题。风险预防原则所适用的领域、所保护的对象正是贸易壁垒所夸大的内容,以阻碍风险预防原则的顺利适用,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制造障碍。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如何采取适当的预防水平和预防措施。理论上国际贸易与风险预防原则的冲突,在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以预防措施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矛盾中。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主导下,美国诉欧盟牛肉荷尔蒙案和美国诉欧盟生物技术产品案就是体现这一潜在矛盾的两个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WTO对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贸易中适用问题的态度。 美国诉欧盟牛肉荷尔蒙案:欧洲的消费者关心饲养活牛滥用催长激素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损害,欧盟颁布禁令禁止数种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激素的使用。同时还禁止牛肉或牛肉制品的进口,除非出口商能够证明这些牛肉没有受过禁用激素的使用。欧盟方面称这项禁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防止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物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潜在的风险,因而禁止从美国进口此类经过荷尔蒙处理过的肉制品。同时,欧盟制定了肉以及肉制品中荷尔蒙残留量为零的标准,认为这是对人体健康是必要的,因而检测出存在荷尔蒙含量的肉制品被禁止进入欧洲市场。而美国、加拿大分别要求WTO成立专家组审理欧盟的该项禁令,美欧荷尔蒙案和生物技术案中,争端双方对风险预防的定性截然不同。美国贯彻科学原则,不承认风险预防是一项法律原则,只承认在缺乏科学证据时,风险预防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能够适当满足国内法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向来对新兴产品技术持保守态度的欧盟则严格遵循风险预防原则,

《安全管理》之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1.预防原理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住,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化原则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束缚,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下面两点。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内容。 (2)监督原则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