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周—耳朵与听觉

第三周—耳朵与听觉

第三周—耳朵与听觉
第三周—耳朵与听觉

外耳:收集声音,传导中耳,通过鼓膜产生震动,听见声音。

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和内耳有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及其他一些器官。

练习:

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B)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缺碘大脖子病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①号充分搅拌②号充分搅拌③号不搅拌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初步

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 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5、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6、合理营养:①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②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 3、吸气时:气体入肺 P(肺)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________________再盖盖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破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5.植物体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7.细胞核具有的功能是() A.控制物质出入 B.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C.具有支持作用防止变形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把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且有马兰味,如果浸泡在冷水中不会有马兰味,这是因为活细胞中____________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细胞分裂和分化 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____________;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____________。通过细胞分化形成____________。生物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一定得方式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遗传物质保持了一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组织是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细胞结构的变化 C.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 D.细胞中染色体的加倍 4.一个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证明() A.细胞有分化能力 B.细胞有分裂能力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有再生作用 植物体的组成 1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组织的功能:基本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和动物体的组成 1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主要的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脑位于______腔内。

耳和听觉知识点加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 知识建构: 1.耳是人的____器官,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2.耳廓的功能是____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鼓膜产生______,并带动鼓室内的_____振动。听小骨在鼓室内将振动_____再传入耳蜗,引发耳蜗内液体振动,此时____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______神经传到_____,形成_______。 3.咽喉管连接____和______,使鼓膜内外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4.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____中有感觉都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5.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 6.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_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___,低于20赫叫 ______ 8.声音音量的大小通常用_____做单位.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 ____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_______ 9.音色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和发声的方法有关。 10.减弱噪音的方法:在_____处减弱,在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处减弱。 基础练习: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3、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4耳和听觉2》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2、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 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2、通过噪声等知识的学习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乐音的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三、教学准备 梳子、硬纸板、鼓、音叉等 四、教学预设 (一、教学引入) 播放:音乐问:听了刚才的不同声音,有什么感觉? 学生讨论: 小结: 有些声音是悦耳动听的,而有些声音却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 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称乐音;把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1、用一把塑料尺划过梳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梳子尖振动的快 慢有什么不同? 2、将直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用手拨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 时,使直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动的速度

快慢。 学生实验,然后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1.快速划过时音调高,因为梳子振动快;2、直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试一试:撕一张薄纸片,两手拉紧它,放在嘴上,用不同速度的气流吹纸片。你能不能吹出不同的音调呢? 学生动手试。 思考: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膀飞行时在振动吗?为什么你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20000赫。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c的频率是261.6次每秒;男低音歌唱家发生可以低到65赫,女高音可达1180赫。 阅读:不同物体发出不同音调的表格,表述表格包括的信息。 学生阅读、表述 讨论:你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利用:B超,超声波测距,蝙蝠,雷达。 多媒体演示:轻敲队鼓和重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小纸屑的跳动情况的不同。 学生表述,教师小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小实验:用仅仅前面学生能听到的声音讲话,问学生能听到吗? 小结:声音的大小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师:经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大小叫响度。2.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有关。

1.3 耳和听觉(1)教案

1.3 耳和听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了解耳的结构。 2.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中耳炎、失聪、晕车等疾病或症状。 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建立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耳的结构模型、一块黑布(用来蒙住测试者的眼睛)、ppt课件 学具准备:棉花团(用来塞住耳朵)、铅笔一支(或其它能用来敲击课桌发出响声的用具)【设计说明】 耳是人体五官(眼、耳、口、鼻、喉)之一,听觉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量仅将于视觉的途径。初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耳和听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鼻和嗅觉、舌和味觉以及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之后,本节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图认识结构,阅读了解功能,教师以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上组织调查(如“经常挖耳的人数”、“有晕车反应的人数”)、讨论(如“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失聪的原因”)、思考(如“全国爱耳日及图标”、“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和体验(如“体验耳聋的感受”)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本节课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在引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假设之后,着重让学生尝试对每一种假设尤其是教材中的三种,设计出相应的可实际操作的方案,从而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案在课堂上实验,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然后介绍“双耳效应”,让学生感受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刚才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自觉的回到座位上了,这说明我们的耳朵都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靠耳朵来听声音的,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正常的耳朵,为什么我们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见ppt2) 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来认识耳的结构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 (1)学生读教材第10页图1-18耳的结构,提示学生注意各部位的形态特征。然后完成教材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 点总结

精品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图书9页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初备) 一、教材分析: 《耳与听觉》这部分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第二节《感觉》中,本章容分四节:第一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节是介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卫生;第三节是人体通过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四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动物行为。 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人不同的感受器能感知不同的外界环境(或人体部环境)的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从而使人体获得外界(或部)环境的信息,并且作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感受器多种多样,于是教材第二节就以人体获得外界环境息的主要来源——光、声刺激的感受器眼、耳为代表,介绍了人体的几大感觉器官。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第二节听觉这部分容,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针对青少年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 二、学情分析: 从教材的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 单就第二节来说,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各部分的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耳除了听的功能外还有感知位置变动的功能,所以可以安排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实验说明两只耳听声音的好处,举例说明晕车、晕船等症状。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如何保护耳朵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模型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时评“听觉的形成”,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第二课时《耳和听觉》教案设计

第2课时耳和听觉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观看奥运会吧!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激动的心久久难平静。那么,在观看奥运会时,我们的哪些感觉器官参与了这项活动呢?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的?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课 知识点一耳和听觉 ◎新知梳理 一、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听小骨属于中耳,耳郭属于外耳,耳蜗属于内耳。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

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3.耳和听觉的保护 (1)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而引起外耳道感染。 二、其他感觉 1.嗅觉: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 2.味觉: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 3.皮肤感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4.人体感觉的意义:使人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互动交流 【问题1】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知身体运动的方位,这主要与耳中的哪个结构有关? 【交流点拨】在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问题2】能够将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和形成听觉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能将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能够形成听觉的结构是大脑的一定区域。 【问题3】为什么幼儿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患中耳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2)2017、5、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 1.19 世纪著名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2.类人猿和人有什么根本的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 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3)大脑的发育程度不同。 3.最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距今300 万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东非人”距今175 万年。4.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大裂谷。 6、人体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 出。这一过程主要由生殖系统完成。 睾丸----- 男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 女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7、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阅读书本p9---11 ) ①、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受精)的地点: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地点:母亲的子宫。 ②、子宫内胎儿的生活环境是:羊水。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③、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8、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一、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二、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有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 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和家长交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人类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3.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 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无法进行。 无机盐:钙、铁、磷等。缺铁患贫血,缺钙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5.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 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6.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7.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不含消化食物的酶。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8.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一、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二、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与牙齿的咀 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三、方法步骤:1)、2 )、3 )步如图

耳和听觉练习题

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 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 2.假如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动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 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 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不能判断 7.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8.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C.听小骨D.耳蜗 9.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0.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1.人的听觉形成于()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1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1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14.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皆有 二、填空题 1.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________而产生的。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费】初一科学下册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综合测验.浙教版

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1.(2017浙江台州书生中学下学期期中)周一早上我们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鼓膜 2.(2017浙江海宁新仓中学第一次月考)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中的鼓膜具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 B.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C.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 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4.(2017浙江桐乡现代片期中)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 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 5.(2018浙江温州永嘉岩头镇中学检测)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前庭 1.前庭、半规管 C.半规管、耳蜗 D.耳蜗、前庭、半规管 6.(2018浙江临海回浦实验中学统练)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_____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7]_________和[6]_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变动。 7.(2017浙江杭州萧山党山中学期中)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 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 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 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 8.(2018天津中考)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8)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来自母体;主要来自: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 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7下科学第三节 耳和听觉练习

第三节耳和听觉 [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巩固理解 一、选择题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 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 6、人的听觉形成于()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 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 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二、填空题 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 向,使其产生振动。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 到。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汇总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受精的场所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第二课时 耳和听觉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第二课时) 耳和听觉 一、教材分析: 《耳和听觉》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中,本章内容分三节:第一节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二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三节介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健康卫生。 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人不同的感受器能感知不同的外界环境(或人体内部环境)的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从而使人体获得外界(或内部)环境的信息,并且作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感受器多种多样,于是教材第三节就以人体获得外界环境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光、声刺激的感受器眼、耳为代表,介绍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针对青少年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二、学情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单就第二节来说,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关键是要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结业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消化道 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有机物 无机物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各种消化液 利于消化的特点 长,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鼻腔:鼻毛:过滤空气;黏液:润湿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会厌软骨和声带。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声带通过振动可发音。 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纤毛,纤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菌,随着纤毛 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高浓度 低浓度) 外界空气 肺泡血液 组织细胞 氧气 氧气 氧气 呼 吸 道 位于消化道内

耳和听觉课件

耳和听觉课件 耳和听觉课件 本节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 习习惯和品质。教学重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导课: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说的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 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用它可以接收到各种声音信息。大家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来的呢? 举例: 1闹钟叫你起床 2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咔咔地拆桥声 3老师讲课; 4体育课上的口令声、紧急疏散的哨声、上下课的铃声

5美妙的音乐;上课时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很难排除的干扰声 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 是耳。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9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 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耳廓:摸一摸自己的耳廓,是由弹性软骨支撑,外包皮肤,里面富含血管和神经,所以比较敏感。前凹后突的结构有利于收集声波。 ★外耳道:长不到3厘米,我们用耳勺挖出的耳垢就是在外耳道内产生的。 外耳道里面有盯眝腺,耵聍腺的分泌物叫盯眝,有保护耳道的作用。盯眝与脱落的上皮和灰尘混合后形成耳垢。外耳道的作用是把 耳廓收集到的声波传导给鼓膜。 ★鼓膜:也称耳膜,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灰白色的半透明的膜。鼓膜在声波的刺激下可产生振动,并牵动与之相连的三块听小骨。所 以鼓膜的作用是在声波的刺激下产生振动来传导声波。 ★听小骨:可以解释为与听觉有关的人体中最小的骨。它是由3 块骨所组成的一个听骨链。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 过程中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二十多倍,所以即使很轻 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得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8)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来自母体;主要来自: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 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青春期应注意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多取蛋白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