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本色彩原理

基本色彩原理

基本色彩原理
基本色彩原理

基本色彩原理

380nm 至720nm 是人眼所能感应的光波范围,称为“可见光”,这范围以外就是“不可见光”;低于380nm 就是紫外光、X-光、加玛射线、宇宙射线等;高于720nm 就是红外线、微波射线、雷达射线、无线电射线等。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对于人眼的反应,光波范围由400nm 至500nm 是蓝光,500nm 至600nm 是绿光,而600nm 至700nm 便是红光。红、绿、蓝光称为加色系统中的三原色,混合它们可产生任何颜色。红光加绿光会产生黄光、绿光加蓝光会产生青光、而蓝光加红光就会产生洋红光。当同等份量的三原色光结合,就会出现白光。青、洋红及黄光分别是红、绿、蓝光之相对色,任何一对相对色光混合,亦会产生白光。

颜料(包括印刷油墨)中也有三原色,分别是青、洋红及黄色,属于减色系统,表现和加色系统中的三原色相反。两个色光相加,会产生较亮的色彩,而两个颜料相混合,会产生较暗的色彩,原因是颜料吸收部分可见光。理论上,颜料中的三原色CMY 的混合可产生任何色彩,包括黑色;实际上,它们的混合只会产生部份色彩,而同等份量CMY 的混合亦只会产生深啡色,不是黑色。原因是现今的颜料并不是完全理想,所以印刷油墨中须要黑色及专色填补这个缺点。

C yan 青

M agenta 洋红

Y ellow

黄 Blac K 黑

ed 红

G reen 绿

B lue 蓝

种色彩模式之间的关系。

R

RGB 模式

、蓝三种颜色的光线构成的,主要应用于显示器屏幕的显示,因此也0到255被分成256阶,0表示这种光线没有,255表示这是由红、绿被称为色光模式。

每一种颜色的光线从种光线最饱和的状态,由此就形成了RGB 这种色光模式。黑色是由于三种光线都不亮。三种光线两两相加,又形成了青、品、黄色。光线越强,颜色越亮,最后,RGB 三种光线和在一起是白色,所以RGB 模式被称为加色法。

CMYK 模式

黄、黑四种颜色的油墨构成的,主要应用于印刷品,因此也被称为使用量从0%到100%,由CMY 三种油墨混合而产生了更多的颜色,是由青、品、色料模式。

每一种油墨的两两相加形成的正好是红、绿、蓝三色。由于CMY 三种油墨在印刷中并不能形成纯正的黑色,因此需要单独的黑色油墨K ,由此形成CMYK 这种色料模式。油墨量越大,颜色越重、越暗;反之,油墨量越少,颜色越亮。没有油墨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都没有印上的白纸,所以CMYK 模式被称为减色法。

Lab模式

是一种理论的纪录光线色彩的模式。

CI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是国际照明协会的简称,制定测量颜色的国际标准,对色值进行测定。

CIE制定了L*,a*和b*值来测量色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CIELAB.

L*代表着明度,从明亮(此时L*=100)到黑暗(此时L*=0)之间变化。

a*值表示颜色从绿色(-a*)到红色(+a*)之间变化,而

b*值表示颜色从黄色(+b*)到蓝色(-b*)之间变化。

使用该系统后,任意一种颜色都可在其图表上找到一个相对应的位置。

△ E:表两种色彩的CIE L*a*b*色彩空间之间的距离,系用来表示总色彩差别和建立定量色彩公差,通常是在一个视觉上均匀(perceptually uniform)色度空间来计算△E。

使用分光密度儀(SPECTROEYE)可測出印刷品上的L,a,b值和△E值。

三种模式的色域关系

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相应的颜色范围,称之为色域。

在RGB、CMYK和Lab三种色彩模式中,Lab的色域最大,它包括了人的眼睛的所有的可见光。人们看到的颜色是按照波长来记录的,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在这些光线的两端还包括了红外线和紫外线,而这两种光纤的波长过长或者过短,人眼是看不到的,也就被排除在Lab之外。换言之,只要我们能看到的光线,Lab都包括了。Lab颜色空间是各种设备相关颜色空间之间进行颜色转换的中介,是无关设备的颜色空间。一个Lab值所代表的颜色是唯一的。因此,Lab颜色空间是进行色彩管理的连接色空间,是ICC profile(色彩特性描述文件)的核心。

在Lab 里边,包括了RGB 颜色,也就是说,RGB 的色域小于Lab 。这也就同时告诉我们,不是什么颜色都能够在显示器上表现出来的,比如金色、某些荧光色RGB 之。这也就告诉我们,某些印刷的颜色在显示器上也不能正确反映。

接近的CMYK 值。这一转换就造成了打印颜色与显示颜色的明显色差,排除打等等。

在Lab 里边的另外一个区域是CMKY 。总体上说,CMKY 的色域小于RGB ,这两种颜色的色域中相当大的部分是重合的,但是CMYK 中的某些颜色在外

在实际工作中,您可能在屏幕上选择了某非常满意的颜色,而这个颜色肯定在RGB 之内,恰好在CMYK 之外。当您需要打印输出这张图像的时候,需要提醒您的是:所有的打印机都是CMYK 的,打印机会自动将RGB 的颜色值转换为最

印机、显示器等等一切外在因素的误差,这种色差依旧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制作图像的时候要按照输出的要求,正确地选择相应的色彩模式。

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将RGB模式转换成为CMYK模式以后,颜色产生了的明显差别。

图像中上半部分为标准的RGB三色,下半部分为转换成CMYK以后的变化。您可以亲自做一次这个试验:使用Photoshop先在RGB图像中分别填充三个色块:R255、G255、B255,然后连续按Ctrl+Y键,在RGB与CMYK两种模式之间反复转换,观察它们的差别。

備註:

1.

CIE LAB

LAB色空间是基于一种颜色不能同时既是蓝又是黄这个理论而建立。所以,单一数值可用于描述红/绿色及黄/蓝色特徽。当一种颜色用CIE L*a*b*时,L* 表示明度值;a*表示红/绿及b*表示黄/蓝值。

CIE LCH

CIE LCH颜色模型采用了同L*a*b*一样的颜色空间,但它采用L表示明度值;C表示饱和度值及H表示色调角度值得柱形坐标。

2. 用Delta-E测量确定色彩精度的方法

在我们知道什么是色彩精度以及人们对色彩精度的要求后,就应该知道如何来确定色彩精度?一般说来,在制版印刷行业,人们偏爱使用Delta-E来测量,这是一种描述“差异”的测量方法,可以相对容易地测量和计算出色彩精度。

何谓Delta-E测量?

在制版印刷中,大多数色彩测量是用仪器完成的,仪器测出CIELAB(标绘光谱仪所采集色彩信息的方法)值。色彩之间的比较是通过对两组CIELAB响应进行数学比较,以及通过对它们之间差异的数学计算来完成的。用来描述差异的那个值被称为Delta-E。尽管Delta-E可以利用算术的方法导出,但它通常被描述为人眼能觉察的色彩和色调中的最小差异。在描述印刷样本中出现的差异时,由于Delta-E与人们感知之间的联系,所以,Delta-E 值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印刷业中,Delta-E在3到6之间变化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采用Delta-E测量会受到观察者、墨水和介质变化性的影响,但这里允许存在一定的容许偏差,墨水和纸张质量中的某些可变性是可以容忍的。但总要存在着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标准的Delta-E可变性?在印刷机工作期间,对于它运行的时间长度来说,良好商业印刷的采样间隔不应该从大于3个到6个Delta-E单位之间变化。

一般说来,不同Delta-E范围内的色彩效果是不一样的:

1.6-3.2,从一定距离外观看,基本上看不出来色彩的区别,这通常被认为是相同的颜色;

3.2-6.5,色彩的差别是可以看到的,但色彩给人的印象是基本相同;

6.5-13,色彩的差别是可以看到的,但可认为是相同的色调;

13-25,被认为是不同的色调,超过此值,则被认为是不同的颜色。

基于此,老式印刷机可能要比3个到6个Delta-E单位值经历更大的变化,但无论这种可变性是否被印刷工和客户所接受,它都应该在印刷机开始工作之前被建立。当一件印刷工作超出公司可变性标准的时候,所要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停止印刷,并尽力确定该可变性产生的原因。当该原因被确定并纠正之后,印刷工作才可以继续。

Metamerism(同色异谱)

当一对颜色在某光源下,呈现的颜色是相同,但在另外的光源下,其呈现的颜色是有差异,此现象为“同色异谱”。

Color Temperature(色温)

物体在加热时,所发出的色光测量。色温常用绝对温度或开尔文(Kelvin)度表示,低的色温如红色是2400°K,高的色温如蓝色是9300°K,中性色温如灰色是6500°K。

Opacity(遮盖力)

遮盖力指标可以反应涂料式油墨对于底材的复盖能力。若遮盖力越高代表涂料或油墨在应用时不容易因底材的颜色,另涂料或油墨颜色改变。

Colorimeter(色度仪)

模拟人眼对红、绿、蓝光响应的光学测量仪器。

Reflectance curve/Spectral curve(反射光谱曲线)

一幅描绘物体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的图表。

D50

表示色温为5000°K的CIE标准照明体。在印刷工业中,这色温较广泛地用于制作观察灯箱。

Reflectance(反射率)

描写光从物体表面反射的百分率,用分光光度仪可测量出沿可见光谱的不同间隔内物体的反射率,若所可见光谱为横坐标,所反射率为纵坐标就可绘制物体色的光谱曲线。

D65

表示色温为6504°K的CIE标准照明体。是一般常用的测试照明体。

Spectrophotometer(分光光度仪)

测量光波经过物体反射或透射特性的测量仪器,并将测量结果表示为光谱数据。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电磁光谱)

以不同尺寸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辐射带,用波长表示,不同波长具有不同性质,很多波段是人眼不能看到的。只有波长在380—720nm之间的电磁辐射是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波。在可见光波以外的是不可见,如T射线,X射线,微波和无限电波等。

Specular Excluded(SCE,SPEX,Ex)(排除镜面反射)

利用积分球分光光度仪测量物件时,物件的镜面反射不会被测量。因此测量排除镜面反射数据时,仪器将考虑会物件的表面纹理对颜色的影响。

Specular lncluded(SCI,SPIN,In)(包括镜面反射)

利用积分球仪器测量物件时,物件的镜面反射会一并测量,因此测量包含镜面反射数据时,仪器只会测量物件的色素对颜色的数据,而不理会表面纹理。

Hue(色调)

物体的基本色,如红色、绿色、紫色等,可用圆柱形色空间角度位置或在色轮上的位置确定色相。

Strength(力度)

力度是计算颜料与颜料之间的批差。

Lightness(明度)

颜色的深浅程度。

Tolerance(容差)

标准和样品测量之间可接受的差值。(见Delta误差)

Illuminant(照明体)

用光谱分布说明光源能量分布。

Whiteness(白度)

白度是表达颜色偏白的程度,广泛地被印刷及纺织业采用。

llluminant A(A光源)

以白炽灯为代表的CIE标准光源,黄一橙色、与之相关的色温为2856°K。

Yellowness(黄度)

黄度是指颜色与标准白的偏差,广泛地被塑胶业采用。

llluminant C(C光源)

模拟平均日光的钨丝灯为代表的标准光源,如蓝色,与之相关的色温为6774°K。

llluminant D(D光源)

以日光灯为代表的CIE标准光源,以日光的真实测量光谱为依据,与之相关的色温为6504°K。D50,D65,以及D75,等是最常用的几种色温。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 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 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 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调色基础知识

Ps 实际的绘画中所用的是三原色:品红,柠檬黄,普蓝.再加白色,黑色很少用到,一些用三原色调出来比较暗的颜色,但是电脑中印刷色是C(青),M(洋红),Y(黄),K(黑色),配色中要都是按他们的百分比来配,这之间的关联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思考.不过对于色彩之间的组合自己还是学到了很多. 还有在看色彩配色中它们分为补色色彩组合,三次色色彩组合,单色色彩组合,分裂补色色彩组合,类比色彩组合,中性色彩组合,冲突色彩组合,分裂色彩组合, 而且他们之间的数值只有一位,是为什么呢? 先不管,还是看一些色彩基础理论再好好想想,呵呵!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1.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2.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 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和色论的重要方面. 3.三原色RGB: 红、黄、蓝(发射光,本身会发光正色) 4.CMYK: 青,洋红,黄,黑(吸收光,通过光源才可见,在黑暗中是看不见的. 负色)。 5.色彩的相貌,例红,黄,蓝,绿,橙,紫...... 大致分为冷色和暖色以及中性色(绿和紫)

6.暖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 7.冷色:给人凉爽沉静的感觉 色调可以指色彩的状态指的是色彩给人的感觉与氛围,是影响配色的视觉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配色时必须充分重视。 1.纯度与色调的关系:鲜艳的色彩纯度高,混浊的色彩纯度低。 2.同系色:指在同一种颜色中混入白色或者黑色后和成的颜色 3.近似色近似色可以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你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你应该选择红和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和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4.补色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你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你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5.分离补色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你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你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6.组色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上面所讲的基色和次色组可以被称作两组组色。 7.暖色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黄色。他们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导语:色彩,渲染了这世界的黑白,也安抚了人们内心的伤痛,从一张白纸,到泼墨点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1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 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 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也叫基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色彩原理 一、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就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光 源 色 复色光 白色光(全色光) 投射在物体上 不透明物体 反射 有色光半透明物体 单色光透明物体透射 色彩组成 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而对于艺术设计师充分理解的色环与色论的重要方面,也许不会被我们中的网页设计者们能够充分欣赏。缺少多这方面的了解,您将会把事情搞乱。 三原色 从定义上讲,三原色就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她任何一种颜色的基色。为了确定三原色,您必须首先确切明确哪一种颜色就是您正在使用的中间色。在上小学时,您可能就知道了三原色:红、黄、蓝,并且您现在用于展示的,仍然就是红、黄、蓝三原色。但就是如果您有喷墨打印机

的话,花点时间把它的盖子打开,瞧瞧它的墨盒。您能瞧到红、黄、蓝不?不能!您可能瞧到的就是四种墨色:蓝绿(青)色、红紫(洋红) 色、黄色与黑色。颜色的不同就是由于您的电脑用的就是正色,而您的打印机用的就是负色。显示器发出的就是彩色光,而纸上的墨则吸收灯光发出的颜色。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超出了本文要探讨的范围。除了发射与吸收光的不同之外,本文涉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正色与负色模式,出于本文的写作目的,我们仅探讨着正色模式的三原色:红、绿、蓝。 近似色 近似色可以就是我们给出的颜色之外的任何一种颜色。如果从橙色开始,并且您想要它的两种近似色,您应该选择红与黄。用近似色的颜色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瞧到的色彩接近起来。 补充色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相对色一样,补充色就是色环中的直接位置相对的颜色。当您想使色彩强烈突出的话,选择对比色比较好。假如您正在组合一幅柠檬图片,用蓝色背景将使柠檬更加突出。 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您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补色在色环的另一面。您可以使用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

第一单元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通过有规律和非规律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形。平面构成也是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来源于1919年,前苏联 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 伊顿最早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 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 康定斯基(点、线、面) 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平面构成的特点: 特点:不是表现具体的物象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解释: 以知觉为基础。(从简单到复杂) 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从复杂到简单) 平面构成的分类 分类: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有规律组合具有节奏感,运动感,近深感,整齐划一 无规律组合比较自由,造型上产生张力和运动感。增强视觉上的清晰度和醒目度。 对称与平衡 对称概念:对称是对象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对齐最容易得到对齐,并且最简单。 种类: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平衡概念:在平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撑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平衡与对称关系:平衡的不一定对称,对称的一定平衡。 平衡特点:平衡在视觉上显得比对称更加的活泼。 比例与适度 比例概念: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者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关系概念。 比例种类:黄金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分割比例——最美的分割比1:1.618) 适度概念:对象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合人们的生理或习惯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即视觉上形成合适性,符合习惯。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色彩的基本原理?概念
色彩
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 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 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 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 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 果。

色彩的基本原理?理论
古希腊、古代中国都有研究(没有光就没有色,例:白天能看到 色,夜里看不到;灯光照到的那里,就能看到色彩)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分解出 红 、橙、黄、绿、青、兰、紫的光。太阳光包括了整个光谱,我们看到 的物体的颜色,则是物体表面对于太阳光的反射。

色彩的基本原理?理论
歌德的《色彩论》 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 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 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 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 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 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 美国画家 奥斯特瓦德 德国化学家
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

色彩理论基础

色彩理论知识(01)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三大构成____教案设计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色彩基础知识全解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章色彩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 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 黄+橙=黄橙 红+橙=红橙 红+紫=红紫 蓝+紫=蓝紫 蓝+绿=蓝绿 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纯度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色彩原理-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觉效果. 1、同一色相对比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三大构成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大构成设计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所谓的三大构成是指()、()、()。 2.平面构成设计源于20世纪德国()学院。 3.平面构成的构成理念是将造型要素()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 4.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为()、()、()、()。 5.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尤为重要,有了()才有了色彩,才能感知世间万物。 6.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图案进行分解、组合、设计,人们也称平面构成为()。 7.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有()、自然型、()三种。 8.平面构成中偶然型形成的方法有吹色法、()、抗水法等。 9.远看几乎一样,近看变化万千是形容()的构成形式。 10.邻近色指相邻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的色彩,如橙色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对平面图案进行分解。() 2.平面构成中的“形”主要指单形与复形,正形与负形,独立形与连续形等。() 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是比列与韵律。()

4.平面构成中点有大小之分,点越大越有体的感觉。() 5.点的常见形式有散点、虚点、线化的点和移动的点。() 6.构成中的线有位置有长度,无宽度,无厚度。() 7.立体构成的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种。() 8.半立体构成是介于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之间的造型形式。() 9.色彩的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并置时产生的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10.色彩的纯度,明度和其面积的大小比例关系是色彩稳定均衡的重要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大构成中色彩构成的三属性之一()。 A、明度 B、纯度 C、色相 D、彩度 2.色彩的推移是指以下哪项推移()。 A、明度与纯度 B、明度与彩度 C、彩度与互补色 D、彩度与纯度 3.降低色彩纯度的方法是加入以下哪个颜色()。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4.色彩中同类色是指色环中()夹角内的颜色。 A、10° B、15° C、20° D、25° 5.互补色是指色环中180°夹角内的颜色,那么红色的补色是()。A、紫色 B、蓝色 C、白色 D、橙色 6.色彩本身有冷色与暖色之分,下列哪项属于不冷不暖的中性色彩()。 A、紫色 B、蓝色 C、金色 D、橙色 7.几何学上将立体构成中的面定义为()移动的轨迹。 A、点 B、线 C、面 D、体 8.平面构成中线是点运动的轨迹,线的首要特征是()。 A、粗细 B、颜色 C、方向 D、长度 9.在有规律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构成是()构成形式。 A、渐变 B、重复 C、特异 D、密集

达芬奇调色基础 色彩理论

一、光与色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光就没有色。一般而言,光是人眼可以看见的一系列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严格来首,科学所定义的光是所有的电磁波普。这意味着,人眼看得见的光和看不见的光都是存在。达芬奇调色所关注的都是可见光。 可见光的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人的眼镜所能接受的光波长在380~760nm之间。除此之外的电磁波都属于不可见光。小于380nm的电磁波还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Y射线等,大于760nm的电磁波包括红外线、微波和广播电波等。光的颜色跟波长和频率有光,可见光中紫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红光刚好相反。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宏观上光表现出波动性;粒:微光来看光是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所有光在传播过程中因为不同的传播介质会产生反射、折射或衍射。色散现象就是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来实现。 (光的色散示意图) (人类眼睛里看到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叫做复色光。红、橙、黄、绿等色光叫作单色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即光谱。

人类能够看到影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光源:自然光或人造光;②接收器:眼镜;③处理器:大脑。 二、色彩模式—色光三原色(RGB) 光线进入眼镜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光线从光源出来后直接照射进眼镜,另一种是光线先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反射到眼睛里。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获取光线的方式,对应着两种色彩模式,前一种对应的是加色模式(RGB),后一种对应的是减色模式。(色彩减色模式在影视调色中极少用到) 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又3中基本光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3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3种光的强度为零,就是黑色(无光)。这就是RGB加色模式,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显示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达芬奇调色及其他后期软件都是基于RGB色彩模式的,所以,我们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RGB色彩模式上。调色软件中的色轮如图所示。

三大构成课程规范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色彩基础理论要点

色彩学、色彩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模型 色彩学研究给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确定了探索的方向原则,同时也为对于人类生存而发生意义的“色彩”确立了科学的定义分类法则,可以帮助人们明晰色彩的基本概念。而色彩艺术或色彩设计正是在对这些对基本概念的逐步明晰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与途径的。在色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从各自解答不同问题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各不相同的基础理论模型: (一)哲学范畴的定义分类: 1.自然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分类1 ?自然色彩 自然物体将白色光分解吸收并在空气介质漫、散射光以及环境光的影响下反射出其余的光色,于是在人类的视觉知觉中形成了色 彩的可辨别信息。构成自然色彩视觉信息的必要条件为光、介质、 对象、环境、视觉。自然色彩无所谓美的创造,但从自然界序列结 构纷纭的色彩关系中人们能够得到不同层级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 断,将这些审美经验归纳并进行重新创造,就代表了色彩审美活动 的出现。 ?设计色彩 出于色彩信息的识别、记忆、审美感染、诉求调动等人类社会行为的具体目的,依靠色彩审美活动的经验与理论、方法对自然色 彩材料进行的归纳、创造、组织关系、编排序列,所得出的色彩关 系即设计色彩,设计色彩的关系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冷暖、 位置、形状、面积、方向。人类历史上一切主观运用色彩材料进行 审美创造的活动都包含在内,包括绘画色彩。 2.固有色与概念色彩的分类2 ?固有色 通常出现在绘画色彩教学语言的学术名词,指对象色彩的原始属性——没有其他环境干扰的物体原始色相,被定义为固有色[Local color]。重点指色彩的物质属性在再现该色彩过程中对视觉判断的决 定性影响。通俗地说,我们画一朵牡丹花,描绘花瓣的色彩是依据1此分类法比较普遍地被大家所接受,近见于赵周明《色彩设计》,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0年,第1~3页。 2李广元在《绘画色彩系统》一书中曾经深恶痛绝地抨击固有色观念,认为固有色观念对于画家的色彩创造是一种局限和理论误导,容易导致画家形成概念色彩的感觉。见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27~31页。刘永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998~2000年度的硕士研究生色彩课程教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概念色彩概念对固有色概念的修正意义。

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第二篇色彩构成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色彩构成教学,使学生理性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色彩构成美的规律。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理论与方法,构成组织画面主体的几块颜色对比协调的规律。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色彩的本质规律的研究。作到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并有秩序。达到对比和谐。并将其规律用于空间环境的色彩气氛的把握,驾御自如。 第一节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色彩的相互作用”“色彩的建构”,是色彩设计的基础,是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创建方式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色彩训练方式,也是从色彩创造学的角度去探索和开拓出新的美的对象,使我们对色彩美的构成形式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称为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的原则是:将创造色彩关系的各种因素,以纯粹的形式加以分析和研究,相当美学上纯粹性原理。它是在探索规律的进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不等于创造的结果。 色彩构成的目的是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第二节色彩原理 一、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三大构成 复习资料

三大构成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A、蒙德里安 B、格罗佩斯 C、康定斯基 D、伊顿 2、在平面构成中,作为造型元素的点() A、有位置而无大小和形状 B、有位置、大小和形状 C、无位置、大小和形状 D、无位置而有大小和形状 3、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线是面移动的轨迹 B、线是线移动的轨迹 C、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D、线是体移动的轨迹 4、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属于哪种构成形式() A、渐变构成 B、特异构成 C、发射构成 D、群化构成 5、造型的范围非常广,下面不属于环境造型的是() A、城市规划 B、建筑设计 C、景观设计 D、产品设计 6、所谓对比的调和,是指采用什么样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从而形成 统一、和谐的形式。() A、不同甚至对立 B、统一 C、重复 D、相似 7、平衡就是指所有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可以分为不安定平衡、相依平

衡和什么平衡这三种形式()A、对称平衡B、独立平衡 C、动感平衡 D、统一平衡 8、以黑白灰系列的九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 依此7、8、9这三阶应属于什么调() A、中调色 B、低调色 C、高调色 D、长调 9、对比色相对比是指色相距离多少度左右的对比关系() A、30° B、60° C、120° D、180° 10、下面哪一种颜色属于无彩色() A、红色 B、黄色 C、黑色 D、蓝色 11、人类只能通过日光(可视光波)在______的区域内,才能看到自然界 之中的大部分物质与色彩现象。()A、380~780mm B、280~780mm C、380~580mm D、580~780mm 12、____年,牛顿用三楞镜发现了太阳的七色光:红、橙、黄、绿、青、 蓝、紫。( ) A、1666年 B、1656年 C、1688年 D、1668年 13、自然界的水花四溅、盛开的花朵属于形式的构成() A、近似 B、发射 C、特异 D、重复 14、《亚威农的少女》是的代表作() A、蒙克 B、凡高 C、毕加索 D、达芬奇 15、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A、色相 B、明度 C、纯度 D、光源色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的四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色环。物体本身固有色。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4、冷暖:指色彩的补色和对比色关系,是色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从色相上说,有亮色调(高调)、灰色调(中调)、暗色调(低调); 从纯度上说有高纯度色调和低纯度色调; 从冷暖上说,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 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将对比的冷暖色并列,冷暖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这种冷暖同时放在一起对比的现象,称冷暖对比。 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补色 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什么是色彩? 答:所谓色彩,是色与彩的全称。色是指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产生的感觉。彩是指多色的意思,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地感受色彩。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所以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平时所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2.什么是三原色?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