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板书:第一节日本

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世界行政图”并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

比较读图:让学生比较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分析以下内容:

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日本大部分在23°N~46°N之间,南北跨纬度23°左右,英国大部分在49°N~61°N之间,南北跨纬度12°左右;从经度看,日本大部分在

122°E~148°E间,东西跨经度26°左右,而英国大部分在8°W~2°E间,东西跨经度10°左右。所以日本跨经纬度更广。)

日本跨经纬度广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比如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等。)

二、地形特点

读图7.2“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板书: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比较读图: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请比较这两个岛国的海岸线,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日本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海岸线总长3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日本各地距海很少超过100千米,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良港多,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日本许多有名城市都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中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也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板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提出问题: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请大家结合图,从图上找答案。(学生回答:日本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教师小结: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是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板书:山地地形为主

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优美。但它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板书:多火山、地震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请结合板块运动学说分析,课件打出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让学生分析。

教师小结: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有“地震国”之称

分组活动: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吗?(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启迪思考: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学生交流:防御地震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收集到的防灾方法有哪些呢?让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特点。火山地震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的。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所以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反思: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若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是以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胆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的首都,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点: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读课本21页材料: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读: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读图7.10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进口的百分比、图7.12日本主要产品占的百分比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学生活动:)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日本已成为世界最

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提出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科学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充足,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发达等。)

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板书2.加工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引导读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

提出问题: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

2.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等)

3.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

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不必回答)

读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找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学生讨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什么日本工业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学生按照活动2的要求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确定答案)

承转过渡:日本根据本国特点发展了临海型工业,但工业高度集中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请大家讨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教师适当补充事例)

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同时用电脑闪动这些地方。)板书:3.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做法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活动4的内容来分组讨论。(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他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

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发达,但日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全球共同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不可取的!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从整体认识这个环境,保护这个环境!

板书: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生自学: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为什么说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日本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

课堂小结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日本结合本国国情,进口原料、燃料,发展了加工贸易型工业,现在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形成了典型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一个日本企业家,将在日本哪儿投资建厂,通过活动得出日本依据国情将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的结论。

教学反思:将自然地理特征融于日本发达的经济教学中,突出了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经济大国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一步步去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日本公开课教案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 ●备课时间:2018年4月28日 ●主备人:杨晓伟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通过历史教育学生认识到唯有团结和发展才能有强大的国家,新疆也是如此,唯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 ◆德育三分钟:《五四爱国运动》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

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北洋政府出动武装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32人。为抗议反动政府的镇压和营救被捕学生,北京各大专学校的学生从5月5日起进行总罢课。社会各界也纷纷举行罢市、罢工以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5月7日,被捕的32名学生全部获释。5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同情学生而被迫辞职出走。北京学生强烈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各校教职员也同学生一起参加斗争。19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再次总罢课。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检查学生的“地理助学读本”中的“基础梳理”课前完成情况,并让一名学生说自己的答案。 二、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展示PPT1: 1、对于日本,你有什么认识? 2、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3、展示PPT2: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1)、看图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教学目标日本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日本第个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一节日本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一、东亚岛国 1、位置及领土组成 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 2.进出口贸易 3.工业和农业 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①古代日本从我国古代学习了哪些先进制度与文化? ②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内容分析】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日本工业发达、贸易频繁。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一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这里作为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数据、图片、生活实例认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背后有着严峻的国情。 2.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日本的国情,并能扬长避短,提出发展经济的诸多措施。 3.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分析日本怎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课件展示: 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课件展示:把图7.10、7.12用课件打出。

日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一章的第一节《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 (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

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 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 1、位置及领土组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2)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高一(15)班时间:2010年6月24日执教者: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蹩( bié) 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三、简介杂文特点: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议论文)、现实性。 四、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文化遗产<历史>,‘主义’是一个

新编日本概况前三章教案

上海建桥学院 《新编日本概况》课程教案 周次 1 第 1 次课学时 2 教案设计人赵烁 章节名称第一章日本の政体 授课形式理论课∨案例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掌握日本政体的构成及相关的日本代表物;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章中介绍的日本政体的三大组成部分:天皇,国会,内阁的地位及作用的学习,掌握现今日本社会的政治决策是由天皇提出,内阁及国会讨论通过颁布; 3.认知目标:通过对日本政体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并使课堂所学运用到考试及实践中。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战前及战后日本政体中天皇,国会和内阁的地位及作用 2.掌握天皇,国会及内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导入:通过展示在PPT的第二页,一群人开会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 考,从而引出本课所讲内容为:日本的政体。(5’) 一.天皇(15’) 二.国会(25’) 三.内阁(25’) 四.国名,国旗,国章,国歌,国花,国鸟及国石(15’) 小结 布置作业(5’) 时间分配: 一.天皇 二.国会 三.内阁 四.国名,国旗,国章,国歌,国花,国鸟及国石1.讲解 2.讨论 板书设计 1、在黑板上写出工整的授课内容名称 2、讲课时,随时将重要句子、难词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来并予以解释。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外复习、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1.了解日本国名,国旗,国章,国歌,国花,国鸟及国石;在此基础上搜集三个国家的国名,国旗,国章,国歌,国花,国鸟及国石。 2.对于天皇,国会,内阁的关系做好总结,并搜集和日本政体相关的国家写一篇小文章。 3.预习第二章日本的历史的内容。 课后小结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日本国名,国旗,国章,国歌,国花,国鸟及国石,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政体组成及其中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及作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日本历史教案

第一章 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1. 基本内容: 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初期)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日本文化的黎明 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第二章 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1. 基本内容: 弥生时代(中后期)邪马台国、古坟时代、大陆文化的传入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国家的形成和与大陆文化的交流 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第三章 律令国家形成的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飞鸟时代、大化改新、律令制度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律令国家的形成的基本内容。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古代国家的制度的建立过程,以及大陆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第四章 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 基本内容: 奈良时代、天平文化与遣唐使 平安时代、平安京与国风文化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随着国家形态的变化,文化也呈现不同的特色。这一时期是日本独特的国风文化最繁盛时期,是历史文化的学习重点。 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第五章 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1. 基本内容: 平氏政权、镰仓时代、建武新政、镰仓幕府的政治与文化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中世的日本社会概况。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强调武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的政治形态具有很大影响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第六章 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1. 基本内容: 室町幕府、南北朝、战国时代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世幕府社会概况。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强调武家社会的武家社会的奠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中世纪。 4. 教学建议 让学生事先预习有关章节,上课前就本章内容提问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日本富士册图和日本国旗图)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讲授新课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国的出现与大和统一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3、大和政权的管理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3、大化改新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想一想: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内容比较及日本崛起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日本文化 2、Japanese culture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其中:授课36 学时 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 考查 四、适用专业 日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第一学期 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 本课程在《日本概况》的基础上,着重把文化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理论性较强的文化(包括历史进程、源流发展等),一为贴近日本人现实生活的文化(宗教、礼仪、风俗、器物等)。前者主要是老师做指导性、总括性的讲解,以求培养学生理解较抽象或较复杂一些的文化内容。后者主要是由老师给定一些题目,由学生们自己来选题并进行课堂发表,之后由同学代表以及老师做出补充说明,并允许大家随时提问。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课。选修本课程之前要求已经学过《日本概况》。本课程的内容可深可浅,但关键是太深将会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太浅又会落入肤浅知识堆砌的俗套。怎样让学生在理论中寻求文化的缩影,在相关感兴趣的材料搜集中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质,教会学生们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待“异质”文化。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在于让简单的日本文化富于启发性,使高深的日本文化带有现实性和可视性。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参考以下表格

八、实验内容 无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日本文化概况》 2、主要参考资料 《日本文化》 《日本经济》 《日本社会》 《日本艺术》 《日本古典文学赏析》 《日本文化概论》 《日本语言》 《日本文化史》 十、先修课程 《日本概况》

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公开课教案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学设计: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以及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让学生倾心阅读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孩子的故事,让学生从语意、语气、语感中领悟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2、要求学生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 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4、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拟用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讲解、表演、赛读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录音、生字卡片、挂图 总的设计意图:设问入手,深入全文,抓重点句体悟人物精神,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佳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创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进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分角色表演,进一步内化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表演,自主迁移,展示了个人魅力和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美美地思,乐乐地学,快乐每一节语文课。

日本教案1

日本教案1 初一地理李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组成。 2.能说出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3.懂得在地震危险中保护好自己。 二、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三、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四、教学具器材:电脑,PPT,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是樱花开放的时节,说道樱花我们会想到的国家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国家——日本。 (二)讲授新课: 1.日本的概况信息:面积:37.8万平方千米;首都:东京;语言:日语;人口:大和民族为主;国花:樱花; 2.日本的自然环境: (1)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一衣带水),韩国,朝鲜,俄罗斯; (2)领土组成:主要由:北海道岛、本州岛(面积最大)、九州岛、四国岛组成。

(3)海岸线:日本海岸线的特点:绵长曲折(约3万千米);好处:有利于优良港湾的形成。 小拓展:日本四个岛屿之间如何进行交通的? 通过新干线(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数座海底通道和跨海大桥。(4)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最高的山:富士山(活火山);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5)日本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思考问题:日本的建筑多使用质地较轻的材料,为什么? 答:因为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岛国。那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呢? 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 思考:发生火山地震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观看视频) 小拓展:地震除了带来危害之外,有没有好处? 地震会带来充足的热能资源,譬如温泉。旅游资源,肥沃的火山灰。(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本统一的概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培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 【难点】 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阅读教材P52的内容,思考: (1)古代日本何时由谁统一的? 答案提示: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这个政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答案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1.阅读教材P53的第1段,思考: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阅读教材P53的第2段,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容和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去思考。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教师总结:正是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积极创新,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结合教材P53第1段的内容,思考: (1)庄园是如何建立的?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等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提示: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作“武士”。 (3)武士团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4)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答案提示: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结合教材P53第2段的内容,思考:当时是谁掌控着国家的政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