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

一、单选题

1、认知学派源自于()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

A.巴普洛夫

B.阿德勒

C.斯金纳

D.艾里斯

【正确答案】B

2、( )是经过长时问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A.自动化思考

B.自主化思考

C.习惯化思考

D.固定化模式

【正确答案】A

3、关于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B.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

C.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

D.行为学派与认知学派的融合意味着二者不存在分歧

【正确答案】D

4、小朱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差生”,社会工作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小朱也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但他很想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孩子。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应当是( )。

A.帮助小朱改变是“坏孩子”的看法

B.为小朱提供功课辅导以提高成绩

C.让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朱的看法

D.帮助小朱宣泄早期不愉快的情绪

【正确答案】A

5、为行为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自我心理学

B.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C.社会学习理论

D.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正确答案】B

6、认知行为疗法是()。

A、一种技能

B、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疗法

C、一种强调关系建立的疗法

D、一种以个人价值观为指导的疗法

【正确答案】B

7、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

A、咨向师是诊断者

B、咨询师是教育者

C、咨询师治疗者

D、咨询师既是诊断者又是教育者

【正确答案】D

8、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扮演着中介与协调作用的是()

A.情境

B.情绪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D

9、ABC疗法中,A是指()

A.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

B.刺激性事件

C.行为和情绪

D.治疗手段

答案:B

10、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稳定性

B.执着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答案:D

11、非理性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糟糕至极

B.过分概括化

C.易变性

D.绝对化要求

答案:C

11、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看法或信念

B、B代表行为后果

C、C代表诱发事件

D、以上全错

答案:D

12、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的三种领悟中不包括()

A、诱发事件是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

B、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C、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D、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答案:A

13、在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C、家庭作业

D、行为技术

答案:A

14、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可以运用的“黄金规则”是()

A、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B、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C、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

D、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答案:B

15、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自助表(RET)技术不包括()

A、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

B、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的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

C、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替代那些B的合理的信念

D、最后求助者要进行全身松弛训练

答案:D

16、合理情绪疗法中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技术)与RET技术

的区别是()

A、RSA技术要求求助者写出ABCDE各项

B、RET技术以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为主

C、RSA技术不像RET技术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

D、RSA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答案:C

17、合理情绪疗法的局限性在于()

A、不易操作

B、缺少理论

C、不适用于过分偏执者

D、不适用于文化水平高的人

答案:C

18、放松训练是()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A、完形疗法

B、认知疗法

C、行为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C

二、多选题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涉及()。

A.行为治疗的三种学习理论

B.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和治疗技巧

C.注重人的内在心理机制

D.重视治疗中专业关系的运用

E.注重人的可见的可量度

正确答案:AB

2、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的不同点在于,认知行为疗法()

A.重视对适应不良行为的矫正

B.重视病人的认知方式改变

C.重视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

D.重视对有关环境因素的分析

【答案】ABC

3、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改变

B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C 认知行为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认知行为发展的基础

D 认知行为理论借用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

E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

【正确答案】ABDE

4、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是()

A、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B、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C、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D、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正确答案】ABCD

5、信念的特征有:()

A.复合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多样性

E.易变性正确答案:ABCD

6、非理性思维的特征有()

A.糟糕至极

B.极易变化

C.绝对化要求

D.过分概括化

E.简单化

正确答案:ACD

7、下列非理性思维属于绝对化要求的是()

A.“我必须获得成功”;

B.“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

C.“没有学位证,人生都没有希望了”

D.“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

E.“没有考好,我真的很笨”

正确答案:ABD

8、合理情绪疗法在应用过程中分为()

A.心理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

E.测评阶段

答案:ABCD

9、下列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B.产生情绪困扰

C.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D.很难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

E.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答案:ABCDE

10、下列关于合理信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B.使人们保护自己,愉快的生活

C.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D.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

E.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

答案:ABCDE

11、关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

B.这种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C.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

D.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

E.咨询内容只能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信念

答案:ABCD

12、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

B、B代表信念

C、C代表行为结果

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

答案:ABC

13、在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方法有()

A、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B、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C、系统脱敏技术

D、厌恶疗法

答案:AB

14、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反黄金规则”是()

A、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B、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C、我接受别人,别人必须接受我

D、我为人人,人人必须为我

答案:ACD

15、艾利斯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的目标是()

A、自我关怀

B、自我指导

C、自我批判

D、自我接受

答案:ABD

16、根据艾利斯对不合理信念的分析,以下观点中属于不合理信念的有()

A、我希望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不紧张

B、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C、我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我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

所成就

D、到目前为止,我的工作成绩不如别人

答案:BC

三、填空题

1、贝克认知疗法的三个重要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2、贝克认知疗法的五种具体的治疗技术有:识别自动化思维、

________、真实性检验________、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答案:识别认知错误、去中心化

3、理情绪疗法是Ellis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本理论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___________、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答案:非理性信念

4、合理情绪疗法认为造成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_________。

答案:认知

5、ABC理论中,A是指_________.

答案:刺激性事件

6、_________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是一种心理动能。

答案:信念

7、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是一种心理动能。它具有复合性、_______、执着性、________的特征。

答案:稳定性多样性

8、非理性思维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9、非理性思维的过分概括化特征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______的不合理的评价,另一个方面是对_______的不合理评价。

答案:自身他人

10、__________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

答案:苏格拉底产婆术

11、_________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

答案:黄金规则

四、名词解释

1、信念: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是一种心理动能

2、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

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3、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

4、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

5、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为发出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发出,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思考与行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不假思索的行动。

6、共同感受: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五、简答题

1、请分别举一个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的例子【答案】例如:

不能正确共同感受:交友失败两次,就认为自己交友能力不行;

自动化思维:孩子一晚回家,就认为是不是又在学校犯错挨留了;过分按规则形式:过于听话的孩子。

只要例子合理均可。

2、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认为造成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B)。个体想法和解释改变了,情绪和行为(C)就会跟着改变。

3、什么是信念?有什么特征?

答案: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是一种心理动能。

特征:复合性、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

4、负性自动思维有哪些特征,通常用什么方法识别

答案:特征:

(1)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实现于脑内;

(2)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互关联;

(3)它常常是非常简洁的

(4)它通常以“速记”的形式出现

(5)它貌似真实,因为它是由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的;(6)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可表现为语词性的和/或形象性的。

(7)它蕴含着认知曲解,而当事人都给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

痛苦的原因。

识别方法:

①:识别来访者在会谈当中产生的自动思维,尤其注意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反思情绪体验的原因

②通过回忆、想象、角色扮演或假设的方式引导求助者对会谈之间所遇到的困境曾有过的自动思维

5、什么是“去中心化”,通常使用什么方法“去中心化”?

答案:求助者感到自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一言一行均受人评价,去中心化即要求当事人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常用行为实验的方法

6、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的五个具体的治疗技术分别是哪些?

【答案】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错误

(3)真实性检验

(4)去中心化

(5)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二、请简述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答案:原理: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步骤:①讽刺质疑: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使对方陷入矛盾;②助产:启发引导来访者的思考,帮助他们抛弃谬见,找出正确的信念;

③归纳:从个别事物中发现共性;④定义:定义新信念,把单一概念归纳到一般概念中。

三、请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几个阶段。

答案:

1、心理诊断阶段:对来访者叙述中的刺激性事件、对事件的认知以及做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做记录

2、领悟阶段:①区分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②帮助来访者达到三种

3、修通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4、再教育阶段:重建,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案例选择题

(一)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49岁,已婚,大学专科毕业,机关公务员。

求助者自述:上高中的儿子与班里一女同学谈恋爱,结果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请了家长。我回家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可他根本不听,丈夫还偏向他,说交女朋友也是正常的,气死我了,半个月来情绪一直不好,郁闷、头痛。

案例介绍:求助者三十多岁才生孩子,平时对孩子得无微不至,孩子小时候比较

听话,学习也不错,但上高中后就变得不爱和父母交流,自从老师找过家长后,求助者情绪郁闷,生气头痛,不知如何办?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牌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当然是我儿子了,那还用说吗?他一点都不听我的话,学习下降,将来怎么考大学?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

心理咨询师:你的意思是孩子必须听你的话?

求助者:是的,孩子怎么能不听家长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照你的说法,你是妈妈,孩子必须听你的话。

求助者:那当然了。我让他不要谈恋爱是对他好,他这个年龄不应该谈什么恋爱,谈恋爱就会影响学习。让他学习是为他将来考个好大学,……总之我是母亲他应该听我的话。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的,你信奉的是孩子必须听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做孩子时,你肯定听你妈妈的话。

求助者:对,(犹豫)好像也不全是,我妈妈对的我都听了,我妈妈错的,我也没听。

心理咨询师:对或错的标准在你手里,还是在你妈妈手里?

求助者:(不好意思笑了)在我手里。

心理咨询师:你做孩子时可以不听你妈妈的话,现在你要求你的孩子必须听你的话,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我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听我妈妈的话,我的孩子也可能不听我的话,也就是说我不能要求我一讲话孩子就必须听?

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可以想想,这和你的情绪有什么关系?

求助者:我明白了,我生气的原因就是我要求孩子必须听我的,我要是不这样要求就不会生气了。

多选:1、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是()。

A、绝对要求

B、过分概括

C、主观臆断

D、糟糕至极

答案:AD

单选:2、求助者的沉默最不是()。

A、情绪型

B、怀疑型

C、思考型

D、内向型

答案:A

单选:3、求助者产生的负性情绪的最主要原因是()。

A、情绪低落

B、不合理信念

C、儿子恋爱

D、丈夫不听话

答案:B

多选:4、按照A Ellis的ABC理论,求助者的A包括()。

A、儿子谈恋爱

B、儿子不听话

C、成绩在下降

D、自己爱儿子

答案:ABC

多选:5、按照A Ellis的ABC理论,求助者的C包括()。

A、儿子恋爱

B、谴责儿子

C、生气抱怨

D、情绪低落

答案:BCD

单选:6、求助者沉默之前心理咨询师所做的是()。

A、指责

B、辩论

C、解释

D、指导

答案:B

单选:7、这段咨询最有可能是发生在()。

A、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巩固阶段

答案:C

多选:8、“你做孩子时可以不听你妈妈的话……你能解释一下吗?”这段话使用了()。

A、具体技术

B、面质技术

C、内容表达

D、内容反应

答案:BC

多选:9、求助者沉默后的话表明求助者()。

A、领悟

B、修正观念

C、表白

D、自我探索

答案:ABD

单选:10、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咨询的因素是出现了()。

A、多话

B、移情

C、反复

D、投射

答案:A

多选:11、对于咨询中求助者出现的阻碍现象,心理咨询师需()。

A、耐心倾听

B、及时打断

C、充分共情

D、控制谈话

答案:ACD

多选:12、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求助者()。

A、寻找不合理信念

B、改变不合理信念

C、对抗不合理信念

D、建立合理的信念

答案:BD

单选:13、在这段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运用了()。

A、苏格拉底辩论技术

B、人际交往“黄金规则”

C、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D、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答案:A

多选:14、本次咨询结束后应该给求助者布置的RSA分析报告包括()。

A、事件

B、结果

C、信念

D、辩论

答案:ABCD

(二)案例

一般资料:女性,30岁,大学毕业,工厂技术员。

主要问题:婚姻冲突,丈夫外遇,想离婚又怕影响孩子,对丈夫充满怨恨,情绪低落一个月。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情况后,决定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他一点儿也不关心我……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但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怎么会是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你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吧,塞翁总是能在遇到灾难时保持乐观,为什么呢?

求助者:他与别人想的不一样。他的马丢了,别人劝慰他,他说可能会是好事,所以并不难受。

心理咨询师:那你觉得有些情绪是不是因为有些想法决定的呢?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在夫妻间是常见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难道是我与他们想的不一样?可我还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我对他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使他高兴,总之我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他呢?他从来不耐烦,从来不爱我,从来没个笑脸,嫁给他算是我瞎了眼了! 心理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爱他一样爱你,是吗?

求助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必须这样做呢?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 尹童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⑴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的改变 ⑷针对具体、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短期,教育性的治疗。 ?一、基本原理 (一)贝克的认知疗法 1、三个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①共同感受:人们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②自动化思维: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忽略了认知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 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③规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 它们来指导行动。 2、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制: ①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中,如果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扭曲,从而导致错 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两次交友失败,认定自己交友能力不行) ②自动化思维使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 以反省和批判;(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又犯错误挨留了) ③在运用规则上,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 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听话的孩子)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思维的批判性),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观念。 3、七种认知歪曲: ①主观推断:没有根据就做结论。“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一件是就形成结论。“这次考试我有一科低分,说明我不行”。 ③过度概括:仅凭一次偶然事件便得出极端信念。“这次恋爱失败了,我不具备交友的能力”。 ④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及格说明我不行,高分也不说明我聪明”。 ⑤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静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服务员对我粗暴无礼,都是因为我的错”。 ⑥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根据缺点或以前的过失来描述。“我是个失败者”。 ⑦极端思维: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不成功就是失败”。 5、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①识别自动思维—帮助求助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 ②识别认知性错误—指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比自动化思维更难识别 ③真实性验证—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 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让求助者认识到其观念是不合实际的,并能自觉加以改变。 ④去中心化—让求助者改变举止,然后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的变化。 ⑤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信心。 (二)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1、自我概念与群集观点 ①求助者的错误观念主要指错误的自我概念; ②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 每一种观念都有类似的句式,大多数都是对自我的一种判断。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

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

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就是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就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的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与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与。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就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与/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瞧,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经CBT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 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与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的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CBT就是一种优秀而有效的疗法,但CBT不就是万能的: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优秀的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的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的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的内容全部就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 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的情况就是,

认知行为疗法(三)

认知行为疗法(三) 四、适应症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抑郁症 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 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

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 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 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 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 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例如,当事人的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 焦虑患者的核心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A.T.)生于l921年,l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l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 ),自动化思维( )及规则()。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

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案例 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是格式塔疗法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系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意识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中,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交往。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这些未完成的事情终究会被设法去实现,当它们蓄积了足够的力量时,其个人会受到偏见、担忧、强迫行为及许多自我挫败(seff-dereating)行为的困扰。尽管未完成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很早就被完形治疗流派提出来了,但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真正把未完成事件作为课题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只有关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素质里边会提到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师应该注意和处理好自己的未完成事件,以免这些未完成事件影响自己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怎么处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办法。本文拟结合一例因未完成事件引发焦虑的个案,讨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未完成事件引起的焦虑的解释与治疗策略,并报告此个案的治疗过程及要点,与同行分享因未完成事件而引发焦虑的理解与治疗经验,以 期共同探讨,互相提高。 1、个案情况

来访者为女性,25岁,供职于某大型台资企业IT部门,为软件开发人员。主要困扰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同居男朋友对自己很好,但还是怎么看男朋友都不顺眼,总想着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但是又觉得分手是很不理智的想法,因此在分手与不分手这两种想法中反反复复,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觉很痛苦。来访者是二次寻求治疗,因为在一年前因为自己提出分手,男朋友做出开煤气自杀的过激行为而找一咨询机构陪男朋友去治疗,结果治疗师说问题并不在男朋友的身上,而是在她的身上,并和她进行了初步的同感和探索,但是因为300元/小时的费用,首次咨询后没有在继续。结果这次咨询后男朋友因为听咨疗师说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问题马上就好了,从此象没事的人一样了。而自己因为分手的想法一直盘绕在脑海,但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而十分焦虑和痛苦,以至于感觉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意思,做什么都没精神,十分痛苦。来访者再次求助希望通过治疗能消除自己莫名其妙的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快乐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初次谈话中来访者显的有些焦虑,但整体情绪反应正常。来访者自述其莫名想和男朋友分手的想法从他们恋爱开始不久就有,持续快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谈婚论嫁问题的日益紧迫,最近两年这种想分手的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依据DSM一IV,把来访者的情况诊断为“因未完成事件而焦虑”,严重程度为中度。 来访者感觉最初无明显的起因。从小做事认真,并且因为自己父母是学校老师,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很优秀,因此常受到长辈的表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疗法的观点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途径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它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梅肯鲍姆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认知治疗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干扰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当事人,可能会将家人的死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对抗它,进而采取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 例分析49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治疗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例有交往障碍的女大学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贝克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案例事件 1、个人资料 1 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2、症状详情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3、个人自述

入学后曾与本宿舍一名同学(称为C)关系不错,这位同学家庭条件优异,各方面比较能干,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很好。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慢慢不敢与其交往。大概是从进入大学军训过后开始,求助者称自己开始感到严重的 不合群。宿舍的人都爱讨论买护肤品保养品,还时常约定好出去聚餐,自己家庭条件差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受到了孤立。C家庭条件好且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没有嫌弃求助者而是和她玩到了一起,但求助者很快就感觉到C有时候的言行是在刻意嘲讽她,让自己感到十分气愤。慢慢地, 2 求助者觉得与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害怕和他人交谈,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 4、咨询过程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第一次咨询时,主要运用人本主义 的咨询原则,让求助者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建立信任关系。 (2)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向她 简单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并且帮助患者明了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障碍,简要概括出目前的问题,并且设立咨询的具体目标。 核心理念:我无能(消极) 中间信念:我必须要很有能力,大家才会尊重我 自动思维:消极看待自己,我不擅长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行为目标:1.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列明出来。 2.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同学,而不是敌对的、 情绪化的方式。 认知目标:1.纠正“我不适合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我

认知行为疗法集合

根据语义分析技术,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 )。多选(A)表语位置上不能使用“我” (B)谓语位置上不能使用系动词? (D)把“我”换成与“我”有关的具体行为和事件 参考答案:CD 语义分析方法: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2、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关于语义分析技术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A)改变原有句式结构 (B)如何进行语义表达 (C)分析原有语法结构 (D)着重语义结构分析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语义分析技术的关键是分析并改变求助者核心观念“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 (1/25)贝克提出的认知治疗技术包括( )。多选 (A)去中心化 (B)识别认知性错误 (C)去个性化 (D)识别自动性思维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贝克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2/25)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 (A)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B)治疗的目的就是揭示并改变那些深层的错误观念 (C)治疗应从深层的错误观念入手 (D)治疗应逐步根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参考答案:B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雷米认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下列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的叙述,正确的包括()。多选 (A)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B)强调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 (C)把自我概念作为中心问题 (D)治疗应从核心错误观念入手 参考答案:ABC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D错误,治疗应从表层、边缘的错误观念入手。 (3/25)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强调求助者必须()。多选 (A)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 (B)注意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C)巩固行为的固有顺序 (D)注意到自己如何感受和行为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的一个基恩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时,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4/25)关于行为治疗的步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首先制定行为矫正目标 (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 (C)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是重要环节 (D)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行为治疗是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帮助患者建立或消除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实施依赖人的三种学习行为:反应学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 锁定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2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自动思维 遇到事件后的脑子出现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 举例: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巩惧反应之间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狗会咬我就是自动思维。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解读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最近接到两个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促使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 一、女,在校学生,20岁,学历大专,浙江湖州。 问题描述:我初中的时候老师每一节课都要有人上台讲一个时事新闻之类的,从那时起我觉得很紧张,平常没事就想我站在台上会是怎样的,平常总是想这事越想就越害怕它,很紧张的,后来到高中的时候就很害怕这些事也怕上课回答问题,现在大学也怕站在讲台上,真的好累,以前只是紧张,心跳加快,脸红现在是会发抖了,现在是只要是稍微人多的地方,比如说是去看医生,大家都看着我我也紧张。我真的好想解决一直困扰过我的问题。如果我胆子很大就好了,那我会多么幸福啊。 二、年龄26,性别女,工作无,婚姻未婚,籍贯山东。 问题描述:我不工作有4.5个月了,生活中,现在就是不敢看人的眼睛,不敢与人对视。害怕见到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以及以前所有认识的人。我很孤独,很自卑,因为我没有朋友,也不能交到朋友,因为与陌生人的交往都很困难了,失败的交往,痛苦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前进的道路是如此的漆黑。我很渺茫!不敢与人交往差不多三年了,在这其中断断续续的工作有好几份,都是我跟同事的交往不够自信,眼神总是闪烁,闪烁,不能控制的闪烁,让别人很不自在,都不愿意跟我交往,最终导致我辞职的。为此我心里一直很苦恼。更加在交往中不自信。害怕与任何人面对面。有时候觉得自己活的太卑微了,连门都不敢出。活的很多余,可是还有父母,自己也是很没有办法!请救我!救我! 社交恐惧是指暴露在不熟悉的人或被他人审视时感到极度恐惧。社交恐惧症以害怕社交情境和人际接触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害怕社交情境,表现为回避参加社交情境,或者是表现为虽然非常紧张,但强忍着参加。使患者感到焦虑的情境包括:当众演讲、在公共场所吃喝、使用公共厕所等。 社交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会有难堪言行,或者被人审视而感受到尴尬,极端恐惧,并极力回避,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通常不会认为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症,错误地解释为自己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能或人际关系不良。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着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迫,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社交恐惧常常会导致口吃、自主神经紊乱、晕厥等症状,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交活动。 一、社交恐惧症的病理学 1.体验到对一些社会/社交场合的恐惧与一些人际关系的焦虑,明知道自己的害怕恐惧、紧张担心没有相应根据和充足理由,但还是控制不住。 2.因为找不出到更合理的解释,患者就把这些问题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社交技能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关系中,常有自信心不足,若与人比较,甚至自卑。 3.由于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前后有人,或者是大庭广众面前举止不好、做事不当、手脚笨拙,或者会暴露自己心理的不踏实而常有窘迫或尴尬感受。 4.由于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在人际接触中被人审视,当背后有人时,会有被审视的感受,心理会因此紧张、焦虑、恐慌。 5.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与评价,特关注别人的眼神/表神。因此,周围有人在场情况下,做事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偶尔还会操作失误,因紧张与焦虑伴

认知行为疗法(四)

认知行为疗法(四) 六、专家观点 1、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为我遇到了倒霉的事件,好像是不好的事件带来的心理苦恼。在ABC理论中,由于 有认知的作用,所以不好的事件是否会带来心理苦恼就不一定了,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成长和好的机会。这就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观念:是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2、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的关系:如果将心理活动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自动思维就是树叶,核心信念就是树根。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或自动思维来源于其深层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念的形成和早年经历有关,一旦形成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这种影响太隐蔽,一般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当遇到一些类似事件时会触发核心信念。 举例:早年丧母的人长大后遇到不良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重大考试失利、患重病、遇到严重困难等可能触发其潜在的丧失感,表现为许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在不合理想法的影响下,越发不能考虑现实情况,将会逐步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最终彻底印证了核心信念,即“我是糟糕的,没有人能帮助我。我是失败的。” 3、所以只是单纯的改变自动思维不行,要想彻底放弃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还必须从改变核心信念入手。

(1)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在行动中识别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替代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改变核心信念,所以行动很重要。 (2)治疗师会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求每天做。不合理的认知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要改变它们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实践再实践。所以认知行为治疗不是单纯的改变认知,而是在行动中体会和修正认知。许多人只重视认知,不重视行动,结果变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变成了一个认知理论家,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 一、单选题 1、认知学派源自于()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 A.巴普洛夫 B.阿德勒 C.斯金纳 D.艾里斯 【正确答案】B 2、( )是经过长时问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A.自动化思考 B.自主化思考 C.习惯化思考 D.固定化模式 【正确答案】A 3、关于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B.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 C.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 D.行为学派与认知学派的融合意味着二者不存在分歧

【正确答案】D 4、小朱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差生”,社会工作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小朱也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但他很想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孩子。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应当是( )。 A.帮助小朱改变是“坏孩子”的看法 B.为小朱提供功课辅导以提高成绩 C.让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朱的看法 D.帮助小朱宣泄早期不愉快的情绪 【正确答案】A 5、为行为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自我心理学 B.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C.社会学习理论 D.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正确答案】B 6、认知行为疗法是()。 A、一种技能 B、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疗法

. C、一种强调关系建立的疗法 D、一种以个人价值观为指导的疗法 【正确答案】B 7、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 A、咨向师是诊断者 B、咨询师是教育者 C、咨询师治疗者 D、咨询师既是诊断者又是教育者 【正确答案】D 8、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扮演着中介与协调作用的是() A.情境 B.情绪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D 9、ABC疗法中,A是指() A.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 B.刺激性事件 C.行为和情绪 D.治疗手段 答案:B 10、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稳定性 B.执着性

认知行为疗法整理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 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刘华 清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 的方法,主要针对、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 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一例自卑心理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心理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求助者包某,公安局新考录女大学生。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自己先天就不如别人”所至, 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SCL-90测评焦虑因子分值为2.4分, 为阳性。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SAS SDS测试也证明了这些问题的存在。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 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主要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包某,女,24 岁,某公安局派出所民警,蒙古族,无宗教信仰,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村。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自小便常听家人说因为她,导致父母没有养老送终的人,父母一直想生个儿子,但是因为生她母亲得病不能再生了,因此常有罪恶感,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太大的价值,自我感觉很少能得到家人的重视。姐姐各方面非常优秀,长的也漂亮,总认为父母更爱姐姐,和姐姐关系也不太好,入学后,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优异的成绩以赢得家人的重视,大学毕业后按照家人意愿报考了公安局,上班后,发现很多专业知识自己不懂,很多同事们参加的行动自己都不能参加,工作一年下来的考核结果,更让她彻底灰心丧气,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部门工作,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常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设计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设计 08心理曹露梅 088314153 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个人材料】:曹露梅,女,21岁,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08心理班学生。大学生活刚开始,面对一切新的生活,感到新奇,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热爱学校各项活动,当时的手机功能是与高中同学、父母、大学同学联系,上课也认真听讲,没有迷恋手机。大二以来由于添加了大一新生的新鲜血液,自己开始逐步退出学校的社团和各项活动,开始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大一的时候那么紧凑和新鲜了,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变得有那么一点无聊了并觉得大学考试挺简单的,用不着像高中时期那么认真听每一节课也能简单地通过考试。渐渐地发现自己开始迷恋手机上网时快乐的感觉了。感觉自己的手在触摸一样东西很实在的感觉,而且用手机上网也可以了解时事新闻,而自己也是喜欢看新闻的,开始使用QQ与同学聊天,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没有那么枯燥无聊了。开始上课的时候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开始在课上玩手机了。感觉很开心,上课时间变得很快,有时下课了也会很自责,想着自己又浪费了时间没有好好听课。自己一方面想控制上课不玩手机,但控制不了,每天上课都要玩,否则就会出现心情烦躁,坐立不安,郁闷、发脾气等症状。上课总走神,造成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学习兴趣了,整天就想着玩手机。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属于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频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信息性手机成瘾症: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还有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接、短信漏掉、手机是否遗失等。 【根源分析】根据自己的材料我分析到我之所以会手机成瘾是因为(1)大学生感觉无聊了,没有新鲜感了。(2)认为大学课堂就不用认真听讲了,自己对自我要求降低了。(3)自我管理能力不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