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董秀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

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 自制教具及实验改进:由于我校是农村薄弱学校,原只配一套斜面小车,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且在测试中发现: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因此,我设计了12套“轨道斜面”,即把线槽(电工用)固定在木板(或木直尺)上做斜面,用玻璃球代替小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每套成本不到1.5块钱)。

☆板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三、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停表、挡

板。

四、实验步骤: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见《物理实验报告册》P.7表1—6.

六、结论:小车在下坡过程中速度变快。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 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 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 课前准备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整体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该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练习用停表测量时间。教材选用了较易找到的斜面和较易操作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 一、实验准备 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 依据的原理是t=s 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有下列实验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活动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 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 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 * 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 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公式v =s 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至第24页。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平均速度?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车下滑一段时间运动的路程,然后运用测量的s 和t 的值计算小车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 【实验过程】 (1)用木块将带槽的木板支成斜面,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的数据填入表中。(后面测得的数据也都填入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在斜面顶端的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测量平均速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 (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教学反思: 三、板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提问: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明确:不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课后习题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s B.2m/s C.1m/s D.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b、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第7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

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测量平均速度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黄平备课组长: 求实课堂八年级物理组教案- 1 - 互动调控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教学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以知晓培养情境(3分钟)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以问题驱动教学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 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 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 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 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

第周第课时执笔人责任人 互动调控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 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 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 2 -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度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水平和与他人协作的水平。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水准?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准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能够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3)介绍实验步骤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

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三中学祝林涛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 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实验材料停表、斜面、米尺、小车、气球 教学方法讲解、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新课复习准备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一)分组实验(二)数据处理讲评2012年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博尔特 再次卫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 人。 同学们,想知道他跑得到底有多快, 速度是多少吗 同学们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起学习 热情。 出示练习: 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 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 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 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 示数为mins。 学生认真答题,展示答案并更正错误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所需测量的物 理量都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物理教案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那么测量平均速度这课的教案怎么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中物理,供各位教师参考。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

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三、教学策略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或图片: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董秀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 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 自制教具及实验改进:由于我校是农村薄弱学校,原只配一套斜面小车,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且在测试中发现: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因此,我设计了12套“轨道斜面”,即把线槽(电工用)固定在木板(或木直尺)上做斜面,用玻璃球代替小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每套成本不到1.5块钱)。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正确使用秒表测时间 (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 各种秒表一般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基本功能.如图3.4-1所示.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图3.4-1 (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 (3)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4)秒表读数的方法 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2.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 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v= s求 t 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1】小明和同学有利用棉线、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盘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 (2)将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点燃5min(即t1),如图3.4-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1

t = 2 ,v = .而 s = s + s , t t 2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单元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 均速度的理解,对于实验器材可以自行选择.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用停表计时,可以用教材中的表格, 如果用钟表计时,应当将运动时间改为三个栏目“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再分 别计算出运动时间. 对于时间的测量,应当进行适当的练习,经过几次实验,时间就会测得准确些. 【教学过程分析】 一.实验指导 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 就会减小.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 可以得到. 二.表格设计 提供一个表格供参考 路程 s 1= s 2= s = 计时开始 t 11= t 21= 运动时间 计时结束 t 12= t 22= 运动时间 t 13= t 23= t = 平均速度 v 1= v 2= v = 三.实验过程辅导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说明,指出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 具直接测量,而速度测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速度的 公式 v = s t ,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钟表和刻度尺. 平均速度测量,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 刻,注意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时刻是结束或开始时刻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而运动时 间是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所以表格中的 t 13=t 12-t 11,t 23=t 22-t 21. 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 v = s 1 ,v 1 1 2 s s 2 1 2 t = t + t 决定不能认为 v = v 1 + v 1 2 2 ,可以让学生分析两个问题以加深理解: 1.某运动过程中,行驶的路程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 ,后半程是 20m/s ,计算全程的平 均速度. 2.某运动过程中,前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是10m/s ,后半段时间行驶的速度 20m/s ,计 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对于问题 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