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3部分-题型

第3部分-题型

第3部分-题型
第3部分-题型

备考训练

Group 1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 1. What is the woman?

A. A waitress.

B. A doctor.

C. A teacher.

() 2. When did the woman arrive?

A. In May.

B. In June.

C. In July.

() 3. Where is Marias now?

A. In the health club.

B. At home.

C. In the library.

() 4. How many times is the letter box open every day?

A.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 5. Who is chosen to be the new captain?

A. Frank.

B. Steven.

C. Dave.

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 6. How long does the concert last?

A. About three and a half hours.

B. About three hours.

C. About two and a half hours.

() 7. 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Saturday?

A. Meet the man at a cake shop.

B. Go to the concert.

C. Work late.

() 8.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meet?

A. In a cafe.

B. In the concert hall.

C. In the man's hom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0两个小题。

() 9. What will the man buy?

A. A white pair of sports shoes.

B. A purple pair of sports shoes.

C. A brown pair of sports shoes.

() 10. How much does the man pay?

A. 120 yuan.

B. 240 yuan.

C. 480 yuan.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1至第12两个小题。

() 11. Where can the students see some modern inventions?

A. On the first floor.

B. On the second floor.

C. On the third floor.

() 12. Who is the speaker?

A. A manager.

B. A teacher.

C. A guid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至第15三个小题。

() 13. What's the girl's problem?

A. She is too excited to sleep.

B. She has trouble sleeping.

C. She feels bored about her course.

()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man's suggestion?

A. Taking a yoga class or learning some relaxation techniques.

B. Taking some breaks throughout the day.

C. Doing some sports to relax.

() 15. What do they agree on studying all day?

A. It's a good way to get high grades.

B. It isn't effective.

C. It's very useful.

第三节听下面一篇短文。根据短文内容,把名字和有关他们各自梦想的图片匹配,并将其标号填写在题号后的横线上。短文读两遍。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 1. Who paid the bill last time?

A. Gary.

B. Amy.

C. Julia.

() 2. How often does Lily exercise?

A. Twice a week.

B. Four times a week.

C. Every day.

() 3. What color does the man like?

A. Blue.

B. Green.

C. Brown.

() 4.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A. Four dollars.

B. Six dollars.

C. Eight dollars.

() 5. Where did the woman study English?

A. In London.

B. In Beijing.

C. In New York.

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7两个小题。

() 6. What's the matter with Jack?

A. He is having some problems with his classmates.

B. He doesn't learn his new subject well.

C. He is too busy to talk with his teacher.

() 7. What will happen to Jack?

A. He will get Suzy to help him.

B. He will ask Miss Chen for help.

C. He will give up physics.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第10三个小题。

() 8. Why is Peter worried?

A. His father's camera is lost.

B. His father's camera is in the pool.

C. His father's camera doesn't work.

() 9. How much money does Peter need?

A. 600 yuan.

B. 2,400 yuan.

C. 2,500 yuan.

() 10. In order to buy a new camera, how long should Peter work at the job?

A. For a month.

B. For 4 months.

C. For 6 months.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1至第13三个小题。

() 11. Which city are they going to next month?

A. New York.

B. London.

C. Paris.

() 12. Where do they live during the holiday?

A. In a host family.

B. In a hotel.

C. In Mrs. Green's office.

() 13. When can they call Mrs. Green?

A. At 8:30 am.

B. At 11:30 am.

C. At 5:30 pm.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4至第15两个小题。

() 14. Where are they talking?

A. At home.

B. At school.

C. In the street.

() 15. What should they do first?

A. Follow the teacher.

B. Wash the hands.

C. Listen and watch.

第三节听下面一篇短文。根据短文内容,找出与每个人物活动内容相符的图片。短文读两遍。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1. What's the man's favorite sport?

A. Football.

B. Volleyball.

C. Tennis.

()2. Who is swimming now?

A. Mario.

B. Bill.

C. Carla.

()3. How did the woman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

A. By bus.

B. By bike.

C. On foot.

()4. 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work?

A. In a hotel.

B. In a school.

C. In a restaurant.

()5. How long does the TV show last?

A. One hour and a half.

B. Two hours.

C. Two hours and a half.

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7两个小题。

() 6. When did Steve give the card to his father?

A. Last Sunday.

B. Last Monday.

C. Last Tuesday.

() 7. What did Steve write on the card?

A. I need you.

B. I miss you.

C. I love you.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第10三个小题。

() 8.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A. Rainy.

B. Snowy.

C. Sunny.

() 9. What is the girl looking for?

A. A camera.

B. An umbrella.

C. A hat.

() 10. Where is the camera?

A. On the table.

B. On the shelf.

C. In the backpack.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1至第12两个小题。

() 11. What is Tom?

A. An inventor.

B. A teacher.

C. An artist.

() 12. How does Tom relax himself?

A. By listening to music.

B. By watching movies.

C. By making some tea.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至第15三个小题。

() 13. Who answered the phone?

A. Anna's brother.

B. Anna's father.

C. Anna's friend.

() 14. Why can't the girl play tennis with Anna this afternoon?

A. Because she is going to play football.

B. Because her brother broke his leg.

C. Because she has to look after her mother.

() 15. When did the girl lend Anna the book?

A. Two hours ago.

B. Two days ago.

C. Two weeks ago.

第三节听下面一篇短文。根据短文内容,按照所听内容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图片排序,并将其标号填写在题号后的横线上。短文读两遍。

16.________17.________18.________

19.________20.________

Group 4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 1. Who is the girl in the red dress?

A. Ann's sister.

B. Tim's sister.

C. Ann.

() 2. How will the man probably go to Washington Square?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 3. What will the weather probably be like next Monday?

A. Cool.

B. Hot.

C. Rainy.

() 4. When was Fu Yuanhui born?

A. On January 2nd, 1996.

B. On February 7th, 1995.

C. On January 7th, 1996.

() 5. Why does the boy study so hard?

A. To get good grades.

B. To enter a good university.

C. To travel to good places.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分层教学案例1】 《探究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导学案 乾县一中任志恒 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力的相互性。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学习重难点: 1.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对性。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运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知识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例: 1.双手搓动,大家感受到什么? 2.感受两个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3.手拉弹簧秤,当拉力为3N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形变了吗? 提问:以上实例中我们看到力是什么? 以实例3为例回答: a: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谁? b:两个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吗? c:它们是否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性质相同吗? d: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 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 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 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 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 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 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 且总是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 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当两个弹簧秤随人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 2.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案例一牛顿第三定律

(案例)牛顿第三定律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由于物理的学科特点,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 料,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引入时做完实验再用PPT 演示磁铁小车的运动;物体在粗糙的地面上运动,物体受到 向后的摩擦力,物体也给地面一个向前的摩擦力。在牛顶第 三定律的应用这个问题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汽车前 进的牵引力;播放视频:火箭发射的过程,火箭向下喷气。 力的三要素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根据学生初中 学习的经验,学生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大小一定相等吗?方向一定相反吗?提出一系列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再举出两个同学拔河的例子,根据生活经验学 生知道赢的学生劲儿大,输的学生劲儿小。引起学生思想上 的矛盾冲突。到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还是不相 等,就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之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问题,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道方向相反。老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一个力方向变化的情况下,另一个力还在它的反向上吗?启发学生猜想,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之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不是总是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可能的原因(或答案),并通过对各种猜想进行评价,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既然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所以老师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并说明器材使用和实验探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探究教学模式中,这一环节是关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所给器材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实验方案:让学生回答。 ①一个弹簧秤固定,用另一个弹簧秤拉 ②两个弹簧称对拉 老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具体问题。 分组实验: 条件A、B读数是否相同? 1、A、B弹簧都静止; 2、改变拉力,A、B弹簧仍然静止 3、A、B对拉,同时两弹簧向某一方向运动 4.方向: 4.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完毕后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地指导。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时,老师需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台上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如果有不合适的可以用语言提示。

内蒙古准格尔旗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4.5牛顿第三定律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家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怎么理解相互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观察教材p80页图4.5-1和4.5-2)你能总结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 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 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 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 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 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生,同 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做一做 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 A.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 2、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 A.0 8.10N C.20N D.5N. 任务二、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采用两个测力计相互对拉,测出几组瞬时的实验数据,进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测力计对拉的过程中很难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学生也无法看到该过程中的拉力的变化情况,因此传统的实验方法“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难以清晰展现,且学生很难理解定律中“总是”这两个字的含义。 为了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实现科学探究的“深入化”,可以运用多功能、智能化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进行如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做科学”的探究过程。 首先让学生两手各持一只力传感器,保持两传感器的手柄平行,让两传感器的测钩互相勾住,两手用力拉,得两条“力-时间”组合显示图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条图线基本重合,得出两力大小相等。选中其中一条图线设为“镜像显示”,对两力的方向加以区别,镜像显示的图线与另一条图线以x轴呈上下对称,说明两力方向相反;其次让两只力传感器的测钩正对,相互敲击,获得两条以 x轴呈上下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相互碰撞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次在力传感器的测钩上固定好磁铁,保持两传感器的手柄平行,并保持适当的一段距离,慢慢靠近或分开两传感器(但两传感器不接触),获得磁铁间吸引力或排斥力的以 x轴呈上下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后向学生说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家可以积极动脑思考,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改进传统的实验装置,完成探究活动。 展现传统实验难以表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探究》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牛顿第三定律实验的做法是让学生分别站在两个非常光滑的滑板上,然后让两个学生互相推,由于学生的质量有区别,所以可以看到两个学生都分别倒退滑动了,但是质量大的学生相对滑行比较慢一点。这个实验有一个缺陷是无法得到定量的数据,同时站在滑板上的过程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要得到定量的数据就要借助于弹簧秤了,弹簧秤是可以动态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拉力是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特点的。不过当要观察推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弹簧秤也没有了办法。很难表现出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了力传感器就可以将所有欠缺的部分也弥补了。因为力传感器是可以测量推力和拉力两个方向的,这样就可以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中力的动态变化都显示地非常清楚了。这个实验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两个力传感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不论是拉力还是推力都显示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一直线上,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特点,由于是动态的过程,所以可以说明是一种证明牛顿第三定律普适成立的验证实验。 对拉的两力传感器的示数表现为以X轴上下对称的两条动态图线,不仅对实验操作反映灵活,且与直观感受非常一致,对“两力方向相反”的表现非常形象、直观。专用软件还提供了活动竖线工具,供学生查看在同一时间点上两力的

高中物理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 必修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 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平衡力、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上、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上,它们同时________、同时________,是同种________的力、5、受力分析(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________决定的、(2)若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必须先对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3)①任何物体都受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②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③当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6、当物体在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时,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吗?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呢? 【学始于疑】 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情境:①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因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产生改变、②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两只小船、一只船上的人用船桨用力去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③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让他们体会有何感觉、分析以上的物理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 1、以上情况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的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高中物理 6.3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1 鲁科版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如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___________,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 3.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木块所受浮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5.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 6.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7.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第一讲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解析版)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 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 四同:(1)大小相同 (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性质相同 (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 三不同:(1)方向不同 (2)作用对象不同 (3)作用效果不同 重点难点突破 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1)引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实质是对它的引力,同时,地球也受到了对它的引力作用。 (2)弹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由于发生形变,给书本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发生形变,对桌面将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给它的向上摩擦力。同时,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物体也给斜面一个沿斜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4)定义:物体间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2)表达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小实验:实验器材:两个弹簧秤 操作步骤:(操作1)两人同时用力拉弹簧秤 (操作2)保持一人不动,另一人用力拉弹簧秤 (操作3)两人都动,并用力拉弹簧秤 (操作4)其中一人改变方向后,两人再用力拉弹簧秤

注意:两人合作完成,观察两个弹簧秤上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的特点. 你们看到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3)结论:牛顿第三定律 巩固训练1 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探究二: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细线下悬挂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对细线和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论: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 同 点 作用对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作用效果 相同点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6.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探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4.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直接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猜想,最终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学会从实验中总结出相关结论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问题一:什么是力? 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生活中物体对物体作用的例子很常见,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推进新课 师既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那么它们之间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际中的例子去探讨。 二、探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一规律是由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称为牛顿第三定律。 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师问题二:什么是一对平衡力呢? 是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为零。 问题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1 §4.5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新课 探究一:物体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例:同学们鼓掌,会有什么感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 实例: 踢球时脚会有什么感觉,哪两个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 探究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哪些关系和特点?(请同学猜想再实验验证。) 实验与探究,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分析: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我的猜想是: (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3)这两个 力的方向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 演示实验2.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演示实验3.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铅笔.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 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同学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 .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 ;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 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 . 总的来说就是:同生同灭异物反向且共线 探究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一、把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赛,其中一个弹簧秤相当高个同学,另一个相当于矮个同学,并分两种情况进行。 1.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时(模仿拔河比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2.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并向一方运动(相当于比赛绳子被拉向胜一方时的状态);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F =-F′。 探究四: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共同点: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

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

在初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以新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为例,在初二下学期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这一章中,学生们已经知道:一个物体A对另一个物体B 施加一个力F1,反过来,物体B也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力F2,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传统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原理: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有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实验器材:两个弹簧秤 实验步骤:(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弹簧秤,保持它们量程和分度值相同; (2)将两个弹簧秤进行校零 (3)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段规定在墙壁上,将两个弹簧秤进行对拉,如图5-18所示. (4)观察弹簧秤示数变化 图5-18 牛顿第三定律的传统实验图

总结:弹簧秤对拉后,左右端的弹簧秤都有示数,说明:右端弹簧秤对左端弹簧秤施加一个拉力F1,同时,左端弹簧秤也给右端弹簧秤一个拉力F2,因此,F1和F2是相互作用力。对拉后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方向上。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DIS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原理: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有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实验器材: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数据线 实验步骤:(1)用数据线将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计算机连接起来 (2)双手各持一个传感器且保持两传感器在同一直线上,将两传感器的测钩勺相钩住,如图5-19所示。 图5-19 弹簧测力计对拉实验图 (3)打开在计算机上打开数字化实验室软件,点击“通用软件”,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重点】 探究如何从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预习案】 预习准备:1、回顾力的概念及力的相关性质(物质性、相对性、独立性、矢量性等) 2、回顾平衡力的特点 【预习自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的,所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_______。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研究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则________________,使人前进。 3、作用力和反作业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1)相同点: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是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在___________。 (2)区别:a一对相互平衡的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b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性质_______,而一对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性质________。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是一定同时产生、变化、消失?是否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在大 小和方向上有什么关系? 3、汽车是如何依靠与地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前进的? 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区别? 【基础练习】 1、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所以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有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2、一本书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的重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书所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基础导学 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一、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 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 生,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 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 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 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 1.大量实验事实表明,自然界中一切力的现象,总是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甲物体施给乙物体一个力的同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施给的一个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①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 用力 (或作用力)。习惯上,常把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称为作用力,而把研 究对象对其他施力物体所施加的力称为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发生的,切莫以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 后”(可以用自已的双手对掌体会之)。用脚踢足球,有人说:“只有把脚 对球的力叫作用力,球对脚的力叫反作用力才行,因为前者是主动力,后 者是被动力,主动力在先,被动力在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主动 力与被动力只能说明引起相互作用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相互作用有先后之 分.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 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精选习题

专题六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a 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4-12所示,A 为小车,B 为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砂的砂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 等于砂和砂桶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 可用纸带上点求得: 图14-12 (1)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 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图14-13 从图线中得到F 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 m 1 之间定量关系式是______。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重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合力F 图线如图14-14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 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 甲m 乙,μ甲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012海淀二模)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 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 的加速度。 ①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 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 、B 、C 、D 、E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____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木 甲 乙 丙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从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会转化为生产力,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

爱物理学的情感,树立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和人类的文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约2分钟) 多媒体显示:“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现场。旁白:“神舟”六号飞船

一飞冲天,一举成功,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再次把中国人“巡天遥看一天河”的陆地梦想变成“手可摘星辰、揽明月”的太空现实。(同学们精神振奋,备受鼓舞) 教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庆祝祖国在航天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稍后会用到拍手的感觉)。载人飞船的上天靠火箭的发射,那么火箭又是如何实现发射升空的呢请听本堂课为您解答。 板书:牛顿第三定律 (以这则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正是学生感兴趣的,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感知材料,形成表象(约8分钟)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 1、演示:粉笔头扔起后落向地面,为什么地球有没有受粉笔头的吸引力为什么看不到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从惯性方面考虑),再举苹果落地现象。 分析总结: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引入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同学刚才拍的太用力了,到现在手还有什么感觉?

§4.5 牛顿第三定律(C)高中物理精品导学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C)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知道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知识梳理】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如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___________,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D.匀速上升的气球所受到的浮力没有反作用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对支持力的反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A.反作用力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在地球上 B.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 C.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在物体上 D.支持力没有反作用力 知识点二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3.下列选项中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4.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 5.关于车拉马、马拉车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车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D.马拉车不动或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才大小相等 6.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