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计科1404 0902140420 余贤锋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美感以及艺术美的学科,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建筑的历史,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字:中国古代建筑,美学。

建筑是一个人化的“四度空间”。不同于一般美学的是,建筑美学能满足人的居住和社会活动需要的楼房和各种建筑物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现实的艺术。建筑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相隔离、与自然环境相对立,只有进入其中或者围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才能体会到建筑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即平面组合的对称和内向,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更为独特的是岳阳楼的斗拱结构,不用一钉一柳,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风格。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商州到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潮。

中国的传统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谭淼、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华表等建筑小品。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二、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时期的建筑特点

(一)秦汉建筑

秦代建筑奏响了中国建筑雄浑的前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阿房宫,美学价值极高的秦始皇陵墓。汉代宫苑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区域文化的融合、南方的开发、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赋予建筑文化以新的风格和内涵。秦汉建筑雄浑的古典风格至此变调为清奇素朴,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种。园林从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园林的转型,标志着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开始向林泉放逸的精神满足过渡,开启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三)唐代建筑

唐代首都长安是中国古代最为壮观的城市,城市营建规划周密,棋盘形封闭式的里坊制度,给人以理性、严谨和秩序感,体现了封建集权为了严格社区管理而加以严整规划的政治色彩。

中唐以后里坊制逐渐向宋代的街巷制过渡。长江和运河沿岸的扬州、成都等街市繁华,十里长街,高楼林立。唐代宫殿大明宫群殿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布局协调,是大唐风范的典型写照。唐代佛教建筑数量多,分布广。园林建筑随士人对山水自然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发展,城市园林面积不大,重在近观静赏,于有限中感受心物相融的超然之乐,基本奠定了后世士人园林的发展方向。

(四)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风格变唐代的宏大庄重为细腻柔和。两宋宫殿建筑以精致复杂、细腻柔和为特色,布局精巧而富于变化,木作做工及雕饰、彩绘细腻丰富。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宋代城市布局变封闭的里坊制为开放的的街巷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基本格局。宗教建筑和园林较隋唐五代有明显进步。园林建造蔚成风气,尤以城市园林更为盛行;公共自然景区经奇思妙想的规划,别具意境,最著名的当推杭州西湖十景,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画意与诗情水乳交融,堪称大手笔的写意杰构。

(五)明清建筑:壮丽与精致的古典顶峰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帝都,城市布局之严谨周密、宫殿建筑之壮丽伟巨,均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杰出成就。规划设计一依以宫殿为主体、中轴对称的传统原则,重要建筑布列于长约7.8公里的中轴线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纵开合中尽显空间与建筑的变化之妙。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中国宫殿建筑从秦汉之雄浑粗放、唐宋之伟岸典雅,发展到明清,其整体设计、工程技术和艺术效果都达到古典的顶峰。

三、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一)、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这是因为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二)、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

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因此,许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三)、井干式结构

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结构。井干式结构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我国早在商代墓椁已使用了井干式结构。这种结构耗费木材量大,建筑的绝对尺度合开门窗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仅在林区还有使用的。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与西方教堂等宗教性建筑相比,它淡化了缘自宗教信仰的神密与突兀,更偏重于对尘世的依恋和冷静的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世俗的理性精神,而且渗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传统的伦理精神:

1.后院与前院相通的门都位于中轴线上;

2.正房——又称“堂屋”,坐北朝南的北房,一般三开间,供家长起居、会客。也是家中举行议事、祭祖、婚丧等礼仪活动的场所;

3.中堂——正房的核心单位,一般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条幅;

4.厢房——正房的东西两侧,作书房或晚辈的居室;

5.檐下回廊——回廊与中心庭院类似现代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是各房成员亲近自然、融汇亲缘感情的场所;

6.四合院的平实、方正、和谐、理性的布局,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二)、组合的内向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1. 城墙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的城址,无不筑有城、墙。城墙、围墙,来来去去到处都是墙,构成每一个中国城市的框架。

——【英】沙尔安《中国建筑》

2.坊墙

唐代长安城内共108坊,均有高墙围合,设有坊门,定时开闭,坊墙内是封闭的社区。

3.院墙

分隔内外以体现内外有别观念;分隔居住区和会客区以体现“前堂后寝”的礼制格局。

4.对墙的重视是相对封闭的内向性格的反映

例:四合院房屋对外的立面大多不设窗户,但内部空间完整统一。

(三)、阴阳的融合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阴阳的融合性包括对数字应用的讲究:

1.奇数为阳,九为极阳,象征吉祥;

2.天坛的祈年殿按明清尺寸:高9丈9尺,台基3重,屋檐3层,东西配殿都是9间;

3.圜丘由3层汉白玉露天平台组成,其台阶、栏杆、铺石地板等,数目都取“九”的倍数。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风格美学风格平衡

风格美学风格平衡 节选自《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风格美学文\ 驰峰风格美学核心理念就是使发型设计师必须具备,色彩平衡,风格平衡,色彩与风格平衡的设计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也是衡量发型设计师是否具备整体形象设计能力评判标准。 风格平衡 在风格美学整体形象设计中,风格平衡指的是顾客的风格与发型的风格与服饰的风格平衡关系。发型设计师做风格平衡的主要原因,因为组成风格的元素具有具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比如组成风格的线条元素具有曲线型、中间型、直线型;还有组成风格的轮廓质感元素具有硬朗的、中间的、柔和的关系。将顾客风格与发型风格与服饰风格三者统一,使得三者之间具有和谐风格平衡关系,是发型设计师是否将风格做到平衡设计的关键所在。 一、四型风格属性平衡 四型风格属性定位是以曲线型与直线型,量感以大量感与小量感定位成四型风格属性定位,用小曲表示可爱风格属性,用大曲表示甜美风格属性,用小直表示前卫风格属性,用大直表示摩登风格属性。因此也就会出现四型风格顾客风格定位定位,四型风格发型风格定位,四型风格服饰风格定位。用四型风格属性定位如果将顾客风格、发型风格、服饰风格做到平衡,就得将顾客风格、发型风格、服饰服饰风格都必须用四型风格定位进行统一,否则一旦风格定位出错了,风格关系也因此失去平衡。四型风格作为风格平衡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会缺少科学的完整性,不利于发型设计师将风格应用到发型设计之中。 二、九型风格属性平衡 九型风格属性定位是以曲线型、中间型、直线型,及质感硬朗质感、中间质感、柔和质感进行风格定位的,用轮廓曲质感柔和为可爱型风格、轮廓曲质感中间为优雅型风格、轮廓曲质感硬朗为浪漫型风格;轮廓中间质感柔和为时尚型风格、轮廓中间质感中间为柔美型风格、轮廓中间质感硬朗为华丽型风格;轮廓直线质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 的紧密结合等。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2.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 3.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 4.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 5.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 6. 三段式的外观特征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亲木文化情结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像中国这样,在近现代西洋建筑东渐之前,如此漫长地热衷于土 木结构及其群体组合。 优点: 第一,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中西比较: 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1420年动工,1470年完工;同期紫禁城1407年动工,1420年完工;法国凯旋门30年完工,同时期乾隆建造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开始于1767年,1771年完工。 第二,灵活性强 由于墙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门窗开设比较自由,并发展成精妙 而独特的中国门窗文化。 第三,抗震性强,墙倒屋不塌 木材具有一定弹性,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因而木架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强,墙是隔断 不承重,防御地震, 例子:山西应县释迦塔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古塔当中,应县木塔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建筑艺术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以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应县在山西省的北部。木塔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原来这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宫寺,后来寺庙塌毁,只剩下这座原名叫释迦塔的木塔巍然屹立。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外形是八角形,高达67.13米,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木头建造,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而木柱之间,使用了60多种斜撑梁、木枋和短柱,规格和手法变化多样,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美观。

风格美学

风格美学 节选至《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量身定制文驰峰一.什么是风格美学 风格美学通俗的解释就是发型师能够根据顾客的风格特质量身定制设计适合顾客的发型风格技术系统。 二.发型师学习风格美学核心是什么? 发型师学习风格美学的核心是顾客风格诊断技术,发型师学习风格诊断的过程就是对顾客五官特质以及风格元素系统认知的过程在风格美学的理念中,人物风格诊断共有十六项元素进行分析。 (一)人物风格诊断 1、肤色色相属性 分析顾客肤色属于暖色、冷色还是中性色。(肤色的色相为暖色、冷色、中性色是按照九季色彩划分的) 2、肤色明度 肤色明度指肤色的深浅度,判断此类时主要考虑顾客的肤色是偏白、偏黑还是中间。 3、脸部轮廓 脸部轮廓通常指的是脸部的外缘线,通过对顾客脸部轮廓的判断会得出直线型、曲线型还是中间型。 4、脸部轮廓质感 脸部轮廓质感是指脸部轮廓的清晰度,脸部偏胖是柔和质感、偏瘦是硬朗质感、两者之间的为中间。

5、脸部水平平衡 脸部水平平衡指的是两眼之间的距离,较宽为向心型、较近的为离心型、两者之间为中间型。 6、脸部垂直平衡 脸部垂直平衡指的是两眼中间到嘴的距离,向心型垂直距离较长为柔和、离心型垂直距离较长为硬朗。两者之间为中间。 7、眉线 眉线主要判定的是,眉线是直线型、曲线型或者中间型。判定眉线是直还是曲主要参考眉头到眉峰的距离,距离大为直线型、没有眉峰为曲线型、两者之间为中间型。 8、眉线质感 眉线质感是指眉毛的清晰度,一般情况下眉毛亮细的为柔和、暗粗为硬朗、两者之间为中间型。 9、眼线 眼线指眼部的线偏直线型、曲线型或者中间型。 10、眼线质感 眼线质感指的是眼线的清晰度,为硬朗、柔和、两者之间。11、鼻线 鼻线是指鼻梁是否够直,一般情况下鼻梁长的为直线型、鼻梁短的为曲线型、两者之间为中间型。 12、鼻线质感 鼻线质感指的是鼻线的清晰,主要观察鼻梁侧部效果,直线型直

书法三大行书美学风格之比较

书 法 论 文 院系: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2010级二班 姓名:王文娟 学号:10101100131

书法三大行书美学风格之比较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由繁趋简的演变、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诸形式。其中行书,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它都是最受广大群众和书家所喜爱的一种书体。作为特殊的书体,行书包涵了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笔势、力度、气蕴、神采、筋骨血肉的审美范畴,融进了刚柔、方圆、虚实、黑白、疏密等形式,对比统一的基本规律。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贴,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晋 对于行书,古有多种论述,唐代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又说:“案行书者,反汉款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行书。”清宋曹曰:“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流行,如云行水流,浓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这正如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的比喻。从已经出土的《居延汉简》、《武威医简》和《流沙附简》等汉人所留下的墨迹看,类似今日行书的用笔和结体比比皆是,西安出土的“桓帝永寿二年瓮”(即东汉末年,公元156年)上所写的行草,可能出自当时工匠之手,浑厚质朴,颇有流动感,从中可窥视楷隶向行书的转变,因此,行书的出现可推至两汉时期,并非汉末刘德升所造。我们说,一种书体之形成,从草创到臻于成熟,城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演化过程,有知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才智,决非一人一时所能创造。说刘氏“以行书闻名于当时”,则更更为合适。行书的演变发展达到高潮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马宗霍《书林藻鉴》曰:“晋人书以韵胜,以度相高,夫韵与度,皆须求工于笔墨之外也,韵从气发,度从骨见,必内有气骨以为之斡,然后韵敛而度凝。”又曰:“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这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对晋代的书风可谓推崇备至。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古代法书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初后世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隶、楷、行、草诸书体,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东晋永和九年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

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一、名词解释 1、形态 P12 ?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2、结构 P14 ?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3、结构的层次性 P15 ?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P15 4、结构的有序性 P15 ?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p15 5、结构的稳定性 P15 ?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p15 6、产品的功能 P17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 7、感觉 P18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8、知觉 P18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良好图形 P25 ?所谓良好的图形,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 10、同形论 P26 ?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知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经验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1、技巧 P35 ?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 12、产品技术 P38 ?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 13、生产技术 P39 ?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

风格美学九大风格特点

风格美学九大风格特点 节选至《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风格美学文驰峰 一、可爱型风格特点 (一)可爱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小量感。 (二)可爱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柔和质感。(三)可爱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柔和质感。(四)可爱型风格色彩搭配 可爱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春季型为标准。(五)可爱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可爱型风格打造的是可爱的、乖巧的、活泼的、年轻点甜美的圆滑的整体印象。 二、优雅型风格特点 (一)优雅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中量感。 (二)优雅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中间质感。(三)优雅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优雅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中间质感。(四)优雅型风格色彩搭配 优雅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春秋季型为标准。(五)优雅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优雅型风格打造的是优雅的、淑女的、典雅的、飘逸的、高雅的、雅致的整体印象。 三、浪漫型风格特点 (一)浪漫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浪漫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大量感。 (二)浪漫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浪漫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硬朗质感。(三)浪漫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可爱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曲线型,质感为硬朗质感。(四)浪漫型风格色彩搭配 浪漫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暖色系的秋季型为标准。(五)浪漫型风格形象设计特点 浪漫型风格打造的是浪漫的、女人的、性感的、迷人的、热烈的整体印象。 四、时尚型风格特点 (一)时尚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中间型,量感为小量感。 (二)时尚发型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发型风格的五大轮廓为中间型,质感为柔和质感。(三)时尚服饰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服饰风格的五大轮廓为中间型,质感为柔和质感。(四)时尚型风格色彩搭配 时尚型色彩搭配如妆面色彩、染发发色色彩、服饰色彩以中性色系的春夏季型为标准。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doc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设计领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设计美学领域的审美学说,对设计师来讲,更是衡量其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下面,我就选取古今中外历史上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设计美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 一、唐代曲辕犁 唐代曲辕犁设计精巧,同时亦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犁辕有优美的曲线,犁铧有菱形的、V形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下面,我就从功能美、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1、功能性分析 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而是使用价值和技术美的结合,在注重物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其技术性。 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定,便于在耕地时的控制,犁铧多为V形,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曲辕犁的使用功能相当完善,使用性加强。同时,从技术美学角度看,唐代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先进,犁的规格、种类多样,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犁铧、犁壁、犁头等也是根据需要而不断改进,技术含量可谓相当高。 2、形式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在形式上,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均衡与稳定,是美学规律中重要的一条。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后左右间构成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间构成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着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的,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稳定,则主要表现在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方面。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视觉平衡上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材料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的用材主要是木材和铁。二者皆为冷色,极易达到平衡。而且,唐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十分成熟,铁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器物上。这样,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就更加经济适用,适合于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和使用。而且,木材和铁,二者均为冷色系的实物,搭配起来很容易,不会显得突兀。 4、结构美分析 在产品造型中,变化与统一是一条很重要的美学规律,为取得产品造型的变化与统一,主要采取的造型手法是:在变化中寻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虽有直线的犁底、压镵、侧额、犁箭和曲线的犁辕、犁梢,但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大多用楗、梢、榫来连接固定,且主体以直线为主。这就是在变化中寻统一;以直线型为主,给人以硬朗稳定的感觉,但犁辕和犁梢的曲线又使造型富有变化,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起对比和烘托作用。曲辕犁以木材为主,而铁质的犁铧与木质的犁架形成了对比,这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 综上所述,唐代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定的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二、流水别墅 著名的流水别墅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这座位于瀑布之上的别墅实现了赖特“方山之宅”的梦想。整个建筑构思是大胆的,因而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之一。下面,就从设计美学角度,从不同方面看着做瀑布之上的人居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设计美学考试试题答案

设计美学考试试题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1、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并存,即主观直觉性和客观功利性并存,这是美学的基本矛盾。 2、艺术形象 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3、集体无意识: 是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先天的非个人的心理机制。 4、生态审美 是人把自己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审美观照,他把审美观焦点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生命关联。 5、定势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个人价值观所决定。 6、结构的稳定性 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是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7、审美形式 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中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

8、知觉 以感觉为基础,它是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何谓“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就是抛弃那些脱离时代需要的陈规旧习,放弃柱式、细部之间的固定搭配以及先入为主的设想。回到零点,从实际功能需要出发,重新考虑语汇的构成和意义。 10、明代家具发展到高潮的原因 答:1 由于园林建筑的兴起,增加了对室内陈设的需求; 2 随着与南洋交通的发展,有了充裕的优质木材的供应; 3 是木工工具的改进,为家具工艺技术提供了物质前提 问答题: 1、如何区分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 2、 答:审美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它反映了对象在什么程度上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品的适用性则是一种功利价值。审美价值具有的是精神功能,功利价值具有的则是一种物质功能。 2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是什么? 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建筑、家具和织物中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新奇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与欧洲所有的传统形式都截然不同,这使装饰直接成了变革的先锋。同时,装饰增强了设计者们的自我意识。正是从产品装饰的变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doc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

男士九大风格

男士九大风格 节选至《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风格美学文驰峰男士九大人物风格包括阳光型风格、儒雅雅型风格、浪漫型风格。时尚型风格、自然型风格、华丽型风格、前卫型风格、古典型风格、硬朗型风格。男士九大风格是按曲线型风格、中间型风格、直线型风格划分的。 一、男士曲线型风格包括 (一)阳光型型人物风格特点 1、阳光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阳光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小量感。 2、阳光型风格人物形象感觉 阳光型人物风格是阳光的、开朗的、可爱的、活力的、朝气的、稚气的。 的整体印象。 (二)儒雅型人物风格特点 1、儒雅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儒雅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中量感。 2、儒雅型风格人物形象感觉 儒雅型型人物风格是儒雅的、文质彬彬的、稳重的、温文尔雅的整体印象。 (三)浪漫型风格特点 1、浪漫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浪漫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曲线型,量感为大量感。 2、浪漫型风格人物形象感觉 浪漫型人物风格是浪漫的、幽默的、结实的、憨厚的、风度翩翩的整体印象。 二、男士中间型风格包括 (一)时尚型风格特点 1、时尚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时尚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中间型,量感为小量感。 2、时尚型风格人物形象感觉 时尚型人物风格是时尚的、超前的、另类的、叛逆的、与众不同整体印象。 (二)自然型风格特点 1、自然型人物风格特点 在标准风格的前提下,自然型人物风格的五官轮廓为中间型,量感为中量感。 2、自然型风格人物形象感觉 自然型人物风格是自然的、潇洒的、随意的、亲和力的、无距离感的、亲切的整体印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可读性 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我们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二、可塑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间上都是以"间"为单位,这就带来了一种灵活性,人们可以随着使用过程改变其形态、功能,可随意拆、移、挪。 三、内向性 外国建筑多数很讲究形式外观,而中国古代建筑有些虽然外形简单,比如四合院,进院后却发觉极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再比如苏州园林,也是这样,曲折回转,别有洞天。 四、超稳定性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制度下人 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 没有太大改变。所以有人评价中国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 篇一律。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评价古代的遗存时,不应该 简单绝对的褒或贬。它们是历经几千几百年发展而形成 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判。由于看待的角 度不同,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 五、容《易》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人们思维方式多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认为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可以发现它规律性的东西。在建筑上,也是这样。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这并不是技术问题,是种社会文化现象。"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砖、石,"此生归无,可再生",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对中国古代建筑都有诸多影响。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XX 学号:3130106XXX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指导老师:邱XX老师 2016年5 月22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推动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在不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依附于艺术美,因为设计的价值体现是作为实用功能美而存在的。设计美是在不断创造中体现的,不千篇一律,也不一成不变。产品的材料、结构、形式、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一体的设计美构成要素。 材料美要素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品种,对材料的加工工艺技术,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材料特质赋予材料以美的属性。除过材质本身,对于同一件设计品来说,它表现出来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都是由于材质而决定的。 结构美要素,“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它是空间里的存在,它把产品的形态从空间上分解为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简单要素,经过这些简单要素的位移、重复、变形,进行组合,构建,产生一些感觉上不同的感受以产生美。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