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17室内设计、幼儿教育1、2班(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17室内设计、幼儿教育1、2班(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17室内设计、幼儿教育1、2班(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17室内设计、幼儿教育1、2班(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学教材

1.幼儿教育心理学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 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又将此书发展《教育心理大纲》这一 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心理是一门什么学科)?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以直接或间接(象征性)的表达方 式表现其想法及思考,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同伴之间的互动,解决矛盾冲突,获得自信 7.萌芽期: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之一,确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的基本形式”,蒙台梭利著作《吸收性心智》,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 8.初创期: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是被认为“正统”的,而且是唯一被皮亚杰 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的幼儿教育模式,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9.发展期: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0.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 11.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 12.奥苏贝尔认为学前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 1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15.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其确立的游戏 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教学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 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 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 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 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 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 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 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这里讲的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具体是指()。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7.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都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这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 心理发展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第一节幼儿的社会性心理 发展的基础 ?一、情绪发展 ?(一)幼儿的情绪功能 ?信号功能 ?创造功能 ?催化功能 ?取向功能 ?(二)幼儿的情绪表达 ?1、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幼儿园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小学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 ?2、与害羞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新异刺激是引起害羞情绪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害羞情绪表达的原因 ?3、母亲的表情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表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情绪反应,而是文化、社会和重要他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调控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能力。

?1、情感调控的分类 ?适应性界定方式 ?功效性界定方式 ?特征性界定方式 ?情感调控是情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际社会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2、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发展 ?儿童从2岁起,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出现个体差异。?学前儿童使用的情感调控策略的先后是:建构性策略,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破坏策略。 ?儿童的情感调控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3、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 ?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儿童情绪调控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陌生人情境、恐惧情境、挫折情境等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影响 ?(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 ?道德情感划分为: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道德体验。 ?1、移情:情感移入,情感共鸣 ?儿童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能力。 ?2、对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 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复习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定义P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4 学生心理健康护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3.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3条)P15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道德教育的一般原则(8条) P27 知行统一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 1、中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特点(高中生的内容概括)P45★简答 (1)高中生感知觉的发展。高中生知觉和观察水平不断提高,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 (2)高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高中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可以说,其记忆力已经达到新的发展阶段;在注意方面,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一般达到成人的水平。 (3)高中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 (4)高中生想象的发展。高中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其更重视现实,他们树立理想不仅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且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一旦有可能如愿,他们会为之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 (笔记)(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中学生思维品质表出现矛盾性特点:①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②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③思维活动的自我中心。(假想观众 VS.独特自我) 2、影响中学生认识发展的因素P47 ★小考点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最新中职校《道德法律与人生》德育授课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道德法律与人生任课教师: 章节内容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 授课班级 13秋电气;13秋幼教授课日期9月9、10、11日 13秋农村经济管理授课日期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案例作业练习练习册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和理解就业是谋生之本,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岗位技能的动力和信心 重点难点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 复习题社会发展为什么需要技能能才? 仪器教具多媒体,网络 审批意见 审批人:2013 年月日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教学纲要: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跟同学们介绍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也介绍了一些紧缺的工种,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有哪些?对我们的实际生活要什么重要意义?现代职业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就得: 二: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板书) 1、就业是谋生之本 职业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1)我们无论是上高中,读大学还是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培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职业是个人自立和谋生的手段。 (2)职业也是个人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活动,职业活动是劳动者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是实现个人价值,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让学生自行举例 老师总结,举例指导学生复习课本内容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 第二页 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

举例:许振超的事迹。 20XX 年12月25日,在青岛港前湾三期集装箱码头这个自20XX 年以来连续7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码头上,员工们用效率、品牌、科技、流程挑战危机,仅用2小时55分就完成了“地中海弗朗西斯卡”集装箱班轮2581标准箱的装卸作业,创造了船时效率498自然箱/小时的最新“振超效率”。振超团队第8次刷新了集装箱装卸世界效率,船时效率提高超过50%,相当于一般港口的两倍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振超团队屡破纪录背后还有个非常值得思索的故事:在振超团队第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以后,他们又反复测算业务流程和每一道工序,发现以前买的两台设备和新购进的设备升起速度慢了两秒。他们就从这两秒入手,把流程和速度重新进行设置,最终,振超团队第四次打破了世界纪录。正是这种不停钻研“更高、更快、更强”的劲头和实际行动,为青岛港港口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板书) (1)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企业选择员工首先看重的就是其职业技能,越是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越是企业急需的员工。正所谓“就业靠素质,上岗靠技能”,因此职业技能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为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有哪些呢?(提问学生) [生]知道,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有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板书) [师]那么,哪个等级最高?哪个最低?我们在坐的同学们毕业后考取的等级证书将是哪个等级? [生] 高级技师等级最高,初级为最低,我们毕业考取的属于中级等级证。 (3)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1)加快产业优化升级(2)提高企业竞争力 (3)推动技术创新(4)科技成果转化 故事:《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有一回,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有一台大功率电机不转了,福特公司从美国邀请来了很多专家一起会诊,两三天过去了,结果还没找到电机故障的真正原因,无奈之下,只好另请世界权威--德国的机电专家斯坦门茨。 斯坦门茨到现场后,很仔细地听了听电机运行的声音,半个小时之后,他在机器某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初级 国家职业资格 五级 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 四级 高级 国家职业资格 三级 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 二级 高级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 一级 阅读,理解,自由讨论,复述课文,练习巩固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 )。 A.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B.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C.劳动的产生和发展 D.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4.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本质是 ( )。 A.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C.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D.动物的一种本能 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 )。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6.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 )。 A.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B.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 D.重视节操,崇尚志向的精神境界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着 ( )。A.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B.基础性要求和全民性要求的统一C.相对稳定性要求和变动性要求的统一 D.理论性要求和实践性要求的统一

8.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 ( ) 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A.个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集体主义 D.小团体主义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 )。 A.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实际生活中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1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指的是( )。 A.忽视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局部利益 C.要求人们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D.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而集体可以完全不顾个人 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最高层次是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 D.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无私奉献、一心为公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4.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 ( )。 A.荣辱观 B.道德观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的一门科学。 2、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生成感对停滞感、完善感对绝望感。 3、认知是人的全部认知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觉、注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活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心理特征。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6、尊重的需要包括__________、自重和__________。 7、学习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内外控制点、焦虑、 __________、态度等。 8、在幼儿的个性差异教育中,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幼儿创造性学习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表现性创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杰出的创造。 10、影响幼儿语言学习的因素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待幼儿态度的影响。 二、选择题: 1、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3-4岁 B、4-5岁 C、5-6岁 2、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3、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幼儿期的记忆能力有哪些特点() A、无意识记忆、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忆、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4、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唤醒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驱动作用 C、维持作用 5、学习“力”这一概念,对学习“重力”产生的影响属于()。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大纲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 1 总学时:18 学时 实践学时:6学时 授课对象:师范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和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2课时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第三节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四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目标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课时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 第四节认知疗法 第五节森田疗法 第六节现实疗法 第三章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特点2课时 第一节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小学生卫生保健 第三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四章小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辅导4课时 第一节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表现及矫正 第二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辅导 第三节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及辅导 第五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2课时第一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述 第二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第三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第六章小学生道德教育概述2课时 第一节道德与品德发展 第二节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三节德育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第七章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2课时 第一节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八章小学生的品德教育2课时 第一节道德认识的提高 第二节道德情感的培养

第二版第一册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 教学大纲

德育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主要内容有:职业伴随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培养健康心理,养成良好品德,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合法权益,正确看待事物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和企业受欢迎的从业者。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有着现实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力求甚解,学以致用,把书上的观点和要求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教学要求 从正确认识职业开始,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懂得学习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

教学内容 1—1 职业伴随人生 一、职业与人生 二、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 1—2 学习改变命运 1.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会学习才能成人才 2.善把握才会有成效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要求 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感受环境的变化,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解释自尊自信的重要性,了解提高自信心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则和技巧,熟悉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教学内容 2—1 培养健康心理 1.客观认识自我 2.学会主动适应 3.追求自信与自强 2—2 学会和谐交往 1.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人际交往的方法 3.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教学要求 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到文明礼让,诚实守信。要善于团结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了解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懂得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侵袭,掌握怎样增强自制能力。 教学内容 3—1 加强道德修养 1.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3—2 抵制不良侵袭 一、拒绝不良诱惑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三、增强自制能力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要求 熟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此处罚的方法。辨别犯罪的行为,熟悉刑罚的内容,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参考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B.知情意和人格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D.需要、动机与人格 2、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①波动性与两极性①冲动性与爆发性①情绪的心境化①情绪的掩饰性 A.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①① 3、社会认知的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具体包括:() A.社会知觉、理性抽象、归因 B.感性认识、理性抽象、综合归纳 C.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归因 D.感性认识、印象形成、综合归纳 4、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的。它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童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A.本我、自我、超我 B.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C.主观我、客观我、理想我 D.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5、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主观需要时,人们就会产生满意、愉悦等内心体验;反之,如果客观事物没有符合人的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不满、愤怒甚至憎恶等内心体验。可见,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 A.主观体验 B.态度体验 C.情感体验 D.内心体验 6、人类的基本情绪类型有四种,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喜、怒、哀、乐 B.喜、恶、爱、恨 C.喜、怒、哀、惧 D.酸、甜、苦、辣 7、情绪调节ABC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绪本身并不是有诱发事件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其中B表示() A.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B.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C.表示诱发性事件 D.以上都不对 8、情绪调节ABC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绪本身并不是有诱发事件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其中A表示() A.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思考与练习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所具有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不同,其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幼儿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遗传、环境、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等。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各种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紧跟幼教研究的步伐,积极吸纳幼教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并及时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助于幼教工作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幼儿老师。 2.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请在学完全书之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以对比你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 (一)教师的“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或是通过幼儿园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事件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接受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主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陈帼眉 姜勇(1-7章)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3-14T16:34:29.95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作者:宋辉[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是各中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宋辉(湖南省衡阳县集兵镇中学湖南衡阳 421200)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各中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存在着为人虚伪、拜金主义、性情怪癖、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暴力行为、走上犯罪歧途,这些都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作为学校教育部门,应扎实、全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1-0092-0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要求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只有巧于运用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学生之间互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全导致自卑、自负等较为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例如,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我设计了“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这一实践活动,并让学生4人为一组,我给每个学生发4张小纸片,让学生分别写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其他3个组员的优、缺点,写完之后相互交换卡片,对比他人眼中的“我”与自己眼中的“我”有何差异,最后交流心得。活动展开之后,那些自卑的学生发现,其实在他人眼中,自己也有很多的优点,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那些自负的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有缺点的,并没有那么完美。同时,由于自我心理暗示作用,学生也逐渐偏向那些“优点”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但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创设心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情绪是人心理状态的体现,然而“情绪”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情绪的含义、种类等,没有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类进行教学,因此很难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各种情绪,让学生亲身去感受这个情绪产生的过程,以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使“情绪”变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对于“情绪”的种类与变化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加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情绪”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体验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在上课之前,我先跟学生说一句话:“同学们,经过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这个周末所有同学都要到学校补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班学生就沸腾了,有不满的抱怨声,有失望的叹息声。我接着又说:“刚刚老师在跟你们开玩笑的,周末不用补课。”这时,全班欢呼雀跃起来。我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补课’的消息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当知道不用补课时,又是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情绪”的概念,并说明情绪对于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平淡转向悲愤、焦虑,再由悲愤、焦虑转向喜悦、轻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要素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结合游戏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意志锻炼意识很多学生都缺乏坚持不懈的品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锻炼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中让学生对于理论内容死记硬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考核的多是学生的记忆力,知识并没有得到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结合游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有一个思考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促进教学有效性。 四、团体游戏配合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立足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当今社会,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辈的过分呵护使得他们丧失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些学生出现自闭、自私等心理,不善于与他人相处,融入集体的能力较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让学生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五、通过实践强化教学,培养学生孝老爱老的美德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孝老敬老”相关的课题,然而大多教师通常只进行理论教学,例如宣讲一些与“孝敬老人”相关的故事或者运用历史典故来进行教学等,虽然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在听故事的时候,学生很感动,但是因为这些故事并未发生在学生的身上,因此这种“感动”的持续时间并不长,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适当进行一些实践,在实践中明白,真正的“孝顺”并非喊口号,而是体现在细节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例如,在《孝敬父母长辈》一课的教学中,以“我所了解的父母”为主题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父母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颜色和食物、每天晚上入睡的时间等。填完之后,回家和父母进行核对,并在下一节课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个活动,很多学生才发现,原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最爱吃什么,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几点起床做早餐、晚上几点才能休息。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父母、长辈的艰辛,从而提醒学生真正关心父母,培养学生孝老爱老的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个人修养,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灵活地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只要教师能够巧妙运用策略,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1.教育心理学:倾向于,教育心理 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 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 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 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 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 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 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 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 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 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 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 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 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5.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 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 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 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 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 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6.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 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 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 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 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 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 一种研究方法。 7.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 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 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 理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 人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一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 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 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 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 主的,未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 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特殊认知活动。 9.机械学习:指获得任意的、认为 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0.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 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 质性的联系。 1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 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 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合性程度。 12.关键期: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 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 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13.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 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年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4.学习理论: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 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 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 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 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 学说。 15.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 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 体处在问题情况中会发出许多 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 会正确反应。 16.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 释,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的重 新组织,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 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 顿悟的过程。 17.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决定学习 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行为 后果,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 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就会加 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反 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就 会被削弱。 18.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指实验 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 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 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连 结。 19.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 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 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2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 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 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 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21.认知内驱力:源于学习者自身需 要的内部动机,是一种要求掌握 知识、技能和阐明、解释学业问 题的需要。 22.附属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自己所附属 的长者或权威的赞许和认可,而 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 做好的需要。 23.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 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 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 表征,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 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4.替代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 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 倾向 25.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 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 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26.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 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2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一个尚 未成熟有可能崛起的学习理论 流派。 28.幼儿学习:是指幼儿在适应环境 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 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 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9.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 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30.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童 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

相关主题